一起喝酒的后辈叫宝兰,艺珍的酒吧叫小说,另一个酒馆叫多情,弹了两次的曲子是肖邦升C小调第20号夜曲。
醉了酒的柳成俊走到庆珍家附近,心里嘀咕着:“不知不觉又走到她家楼前了,她还住在这儿吗?
都快过去两年了,还住在这儿吗?
”他走进她家楼道,走上楼,把耳朵贴近她家门前,心里继续嘀咕:“还在吗?
现在还在吗?
”然后敲响了门。
在谈到人生的偶然时,成俊说:“就是这些没有理由的事聚到一起构成了我们的人生,然后我们故意从其中挑选几个当做理由,连成一条思考的主线罢了。
就是那几个点连成的,我们就管他叫理由。
”成俊和宝兰在门外抽烟的时候,下了首尔的第一场雪。
他们三人第一晚喝完酒出来,英浩兄说:“突然想起以前,过去的日子。
夜晚的空气都是过去的味道。
”这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部洪尚秀。
1.后劲很大的烧酒不能喝,尤其是不能早喝;2.喝了酒的傻X导演不能信,信了你就傻X了;3.闷骚的前男友敲门不能开,尤其是喝过酒的;4.跟初恋很像的老板娘不能见,见过就黯然神伤;5.弹钢琴的男人不能信,都是套路;6.中年男人的回忆不能勾,勾出来就又臭又长;7.充满生活热情的女子不能见,见多了很难不爱上;8.强吻的电影桥段不能信,信了就离犯罪不远了……9.最后一条,最最重要的一条,带着女朋友绝对不能看洪常秀的电影,电影里的男人都太不堪了,虽然是真的……BTW:要提防满大街闲逛的“导演”老师,不能信,不能收留,不能带他喝酒,不能介绍女性朋友给他。
看洪尚秀的电影,总是使我的心沉静下来,同时心如被温柔地抚慰后有种恢复生机的感觉。
洪尚秀拍的是最不像电影的电影。
似乎他从来对情节、故事不感兴趣,他的电影就是写他的生活(主人公总是导演或编剧),也并不是要得出什么高深的哲理,而是还原一个失意导演或编剧的原生态生活。。
他永远写他熟悉的生活,表现他的世界,不断深挖下去。
他不追求戏剧性,而他的电影却是真正不可预料。
有人说作家最可贵的是想像力,他们可以凭借想像力创造出他们没有经历的人生。
但有了洪尚秀,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样的理论。
真正的作家也许只是写他自己,写他眼中的世界。
北村方向 북촌방향The Day He Arrives 导演/编剧:洪尚秀(Sang-soo Hong) 韩国 2011 本片入围2011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韩国“电影作者”洪尚秀第十二部长片,采用黑白摄影。
讲述不再拍片而在大学执教的导演回到首尔拜访师兄的几天里的一些际遇。
导演拒绝了前女友的纠缠,却又遇到与前女友相貌酷似的酒吧老板娘。
影片在冬夜的寒冷中,于酒吧饭馆的谈话间缓缓铺陈。
本片有着小津笔调的对话:天气、食物、客套话与场景的重复;也有侯麦式的小资产阶级清谈(以及用麦格芬化的对话所掩盖的故事暗流);更有基耶斯洛夫斯基酷爱的“两生花”式的神秘与偶然。
洪尚秀这样的影片观众一定不多,不喜欢的看着极其乏味,喜欢的却甘之如饴。
然而无论评价如何,影片里对中年危机的细腻笔触却仍是富有感染力,好像正是从日常生活的流水中截取了一段呈现。
这个年代,对青春岁月与年少理想的回忆仍是文艺青年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 本心首发微信公众号“大雄之心”) 洪尚秀是真正独特的导演,“作家电影”似乎不足以表达他的独特性。
他的最大特点是题材的狭窄,他所有电影都发生在极小的电影文艺圈,他的主人公不是导演,编剧,就是演员或者电影学院的师生,他只拍他熟悉的人与事。
与洪尚秀风格肖似的法国名导侯麦,也以知识分子的态度审视周边的生活,但侯麦的主人公有男有女,生活圈子要广阔得多。
文艺需要想像力这种俗套说法似乎不适用于洪尚秀,如果一个艺术家反复咀嚼自己经历过的人与事,从中得出某种领悟,那他需要的不是想像力,而是洞察力。
北村是首尔的传统文化区,也被打造成了新文化艺术区。
《北村方向》描写一个失意导演在北村地区五天的遭遇。
他遇到了电影圈中的旧雨新知,流连于餐馆与酒吧之间,与几个女人发生了或深或浅的情感纠葛。
经过这一切,他的心情似乎比初来时开朗了点。
第一天主人公柳成俊是个拍过几部小众文艺片的电影导演,二年前突然离开首尔电影圈,跑到外省一个学院去教书,几乎退出了他原来的圈子。
隐遁乡下的原因隐隐与一场情变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也许是事业失败。
小众艺术电影的生存困境众所周知。
一个导演拍了二三部不卖座的亏本电影,也许就再也找不到投资。
一个不再拍电影的导演,是很尴尬的。
电影一开始,导演成俊在北村的街道上走着。
他将在首尔停留三四天,在他想来无非买买书、逛逛古迹、再吃吃喝喝。
他只想见见他在电影学院当教授的好友英浩,但浩手机关机,无法联系到他。
作为一个失意导演,他似乎并不想遇见电影圈子的人,但他还是没有能避开他原来的圈子:他在街头遇到了一位年轻女演员,在酒馆遇到三个电影学院的男学生,最后去见了已分手二年的旧情人。
那位年轻女演员很热情友善,她在咖啡馆看到成俊后特地跑出来与他打招呼,一直说着见到导演太高兴了之类的话。
关于他现在的状况,成俊回答得期期艾艾。
年轻女演员看他不愿多谈自己的情况,也很知趣。
成俊勉强应付,只想借机离开。
与三个电影学院男生的相遇则差点让成俊崩溃。
成俊找到一家小酒馆,大白天独自一人自酌自饮起来。
后来进来三个男学生,好意邀请他一起喝酒。
原来他们是电影学院的学生,当知道成俊的导演身份后,问出许多令他崩溃的问题。
他们不知深浅地问成俊,不再拍电影了吗?
不拍电影靠什么为生?
他不拍电影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迫?
当着这些晚辈后生,成俊硬撑着说他现在暂不拍片,正在休假,三位男生似信非信。
有二位男生说看过他的电影,但对他的电影不置一词,连礼貌性的恭维都没有。
他们从酒馆出来时已经天黑了。
成俊突然兴致极高地提议去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他的怂恿下,三个男生跟他去了。
当他们从出租车下来,走到一个水果摊时,成俊突然对三个男生大发脾气,并快速跑开。
显然与三个男生的交往令导演自尊心深受刺激。
通过三个晚辈的眼睛,他看到了自己的落魄。
他说假话,装出兴致勃勃的样子,以图掩饰,但最后还是心理崩溃、情绪失控。
接着成俊来到了二年前分手的旧情人庆珍的楼下,他甚至不知庆珍是否还住在这里。
他原也没有打算在首尔逗留期间与旧情人见面,但当男人的自尊受损时,他急需一个女人的怀抱。
还好,庆珍还在,但对他的来到却冷脸冷面,怨愤连连。
成俊伏在她身边痛哭。
庆珍还怀疑他装可怜,数次弯下身去看他的脸。
庆珍责问他为什么喝得大醉才想到来她这里?
就不怕打扰她现在的生活?
成俊说出了“我真的不能没有你”,“ 除了你我什么也没有了”,才使庆珍的心软了下来。
最后他们睡到一起。
第二天临别时成俊恢复了理智,他重申了二年前与庆珍分手时的决定,“不见面、不联系”。
成俊当年没有坚守这份感情,现在也没有重续旧情的意思。
他只是内心一时柔弱,才来见她。
与初见时充满怨气相比,庆珍临别那一刻倒显出一丝柔情,她说“现在我倒有点能原谅老师了”(看来他们是不伦的师生恋)。
他们似乎还有一丝感情连接,庆珍的房子没有换,成俊的手机号也没有变,也许他们下意识里都为将来的重逢留了一条后路。
他们的告别时讲的虽然是不再联系,却情意绵绵。
第二天 早晨,成俊又在街上遇到那个年轻女演员。
经过旧情人的一夜安抚,这次成俊开朗多了,他主动问对方最近如何。
女演员告诉他她不知道演员这行是否适合她,最近也就是跑跑龙套。
成俊主动提出以后有角色可以叫她演,还给她打气,让她不要急,并说急也没有用。
这话好像是说给他自己听的。
成俊终于联系上好友英浩,在英浩工作室楼下见到了他。
英浩说要带女同事宝兰一起去吃饭,并说宝兰特别欣赏成俊的电影。
在餐馆吃过饭后,他们仨来到一个叫“小说”的酒吧喝酒。
店主不在,他们自己动手。
美女教授宝兰是那种热情开朗的大美女,她笑靥如花,说起话来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
大概成俊二年前那场不伦师生恋丑闻大家都有所耳闻,宝兰兴致盎然地问成俊现在不谈恋爱吗?
成俊则以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态度表示让他身边人失望的事他再也不做了。
而宝兰则表示怀疑。
这时,酒吧女店主出现,向大家打招呼。
英浩把成俊介绍给她。
看着酒吧女店主,成俊的眼都直了,这个酒吧女店主与他的旧情人庆珍简直一模一样。
成俊去弹钢琴。
英浩对宝兰说,他应该自我克制,别卖弄自己糟糕的钢琴水平。
但宝兰却对成俊的演奏欣赏有加,酒吧女主人也凑过来观赏。
宝兰说弹钢琴时的成俊突然变年轻了,充满活力。
三人一起从酒吧出来时,宝兰又评价起成俊的身材,说他比以前瘦多了、帅多了。
问他准备在首尔呆几天,准备怎么过。
打趣他与成浩像一对好基友。
宝兰似乎对成俊的一切都兴趣满满,她并不掩饰对成俊的好感。
第三天 成俊与英浩在街头小花园站着喝咖啡。
成俊告诉英浩,他的初恋就发生在这里,因不敢表白而无疾而终。
英浩听了感叹道: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追到美人。
然后他们回到英浩家。
这时成俊接到旧情人庆珍的手机短信,表示她不会纠缠,只希望老师幸福。
英浩说约了一个朋友一起吃饭,这位朋友叫钟元,正是成俊第一部电影的主演。
成俊不置可否,但当英浩告诉他,钟元过得不太如意,做生意失败时,成俊马上表示很想与钟元见上一面,似乎他更愿意面对落难的朋友。
三个男人在一家叫“多情”饭馆吃中饭。
钟元对成俊颇有积怨。
成俊真诚地向钟元敬酒,想不到受到钟元的抢白。
钟元不客气地问他在做什么,赚多少钱。
成俊想含糊对付,钟元不断追问具体数目,搞得成俊非常尴尬。
钟元翻出旧账,说成俊一贯自私,当年把许诺给他的角色给了别人,连个电话也不打。
钟元回头又问英浩:与嫂子分居,是不是有情人了?
英浩说没有。
钟元再问有什么喜欢的女人吧。
英浩说喜欢的是有的,只是因为爱而非常珍惜。
成俊想到宝兰,问英浩他们是不是情人关系。
英浩急忙否认,说他把宝兰看作一个值得珍惜的晚辈对待的。
晚上,宝兰也加入了三个男人的聚会,他们一起来到“小说”酒吧,酒吧女主人还是不在。
宝兰首先讲起一个奇事:她今天遇到四个人,都与电影有关,而且就在二十分钟的时间里。
她觉得这里面似乎有神秘的含义。
她说的时候眼睛盯着成俊,似乎是说给他听的。
成俊表示,这一切都是偶然,神秘的含义都是事后人为加上去的。
宝兰当面猛夸成俊聪明。
这时酒吧女店主回来了,又来打招呼,英浩向他介绍演员钟元,并再一次介绍了导演成俊。
女店主离开时,除了钟元,所有人都盯着她。
英浩的眼光是充满怜惜的、成俊的目光是探究的,而宝兰的眼光是狐疑的。
成俊站在店外抽烟,似乎在等女店主出来,但实际出来的是宝兰。
这里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宝兰继续刚才关于偶然的话题,问道:我是在哪些偶然作用下出来的?
成俊半真半假地回答她:空气、男人、女人。
他们四目相交,谁都没有回避。
宝兰赞赏成俊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成俊岔开话题,说按自己想法活着的人往往与周边的人搞不好关系,并说他电影的一个女主角,一个真正的好人,却无法与人相处。
宝兰直接问成俊她是怎样的人。
成俊回避说他不会看相。
在宝兰追问下,成俊说她是个好人。
宝兰的话充满着调情的意味,而成俊却不断回避,消解其中的调情意味。
就在成俊与宝兰独处聊天时,他接到了旧情人庆珍的第二个手机短信,说她很寂寞,问他真不能主动做点,非让她这样等着?
显然庆珍又想着与他重归旧好。
屋里钟元也正向酒吧女店主说着话。
钟元讲得起劲,女主人听得专注,只有一边的英浩似乎有点不在状态。
女店主也问了宝兰相似的问题:他觉得她是什么样的人。
钟元讲她表面很功利,实质很重感情。
女店主听了欢呼雀跃,大叫自己正是这样的人,让一边的英浩惊讶不已。
这时成俊与宝兰回来。
成俊又请求弹钢琴。
宝兰站在钢琴边,两个女人都神采奕奕,表情生动。
成俊再次出屋抽烟。
女店主去买宵夜,成俊提出陪同,在回来的路上他生猛地吻了女店主。
再下一个镜头,已是第二天天亮了。
成俊与英浩扶着喝醉的钟元走出酒吧,站到马路边等出租车,女店主谨慎地跟在后面,而美女教授宝兰则旁若无人地抽着烟,很失落的样子。
在等出租时,宝兰独自横跨过马路走了,英浩马上追上去。
成俊与酒吧女店主把钟元送上出租车。
第四天成俊第三次在街上遇到那位年轻的女演员。
他们笑哈哈地探讨起巧合后面有没有神秘机缘的问题。
成俊一如既往地告诉她巧合不过是偶然。
年轻女演员说她与几个学生在找拍摄的场地,当成俊看到第一天与他一起喝酒的三个男生从胡同里晃出来时。
吓得赶忙拉着英浩逃走。
成俊与英浩又去了多情饭馆,接着宝兰也来了。
经过昨天彻夜未眠狂饮后,宝兰的脸色有点苍白,但她仍一如既往地表现出对成俊的兴趣。
她追问成俊理想中女性的类型。
当成俊说是那种外冷内热,而内心善良的女人时,宝兰接口说她就是这样的女人。
身边两个男人似乎都不认同她的说法,为了勉强应付,胡诌出一些奇怪的说法,宝兰不满地大声嚷嚷。
宝兰最后开始感叹自己内心的累,讲起最近她丢失小狗的事,伤心地哭了。
接着他们又去了小说酒吧。
这是他们第三次去这家酒吧,女店主仍不在。
宝兰阴阳怪气地说,好怪呀,这样一直把店空着的,不怕偷吗?
英浩开始为女店主辩护,说女店主人虽漂亮,但活得不幸福,他把女店主称为没有男人运的女人。
宝兰问英浩,女店主有她漂亮吗?
英浩说比不上她。
宝兰问为什么,英浩说她对他来说非常特别。
宝兰笑着说她有什么特别呀。
英浩提高声音宣布她善良而又有能力,她应该满足,感谢上天。
宝兰似乎对她在英浩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感兴趣,她更在乎的是她在成俊心目中的形象。
宝兰转向成俊,问道,她是不是如英浩所讲的那种人,完美得只能感谢上苍。
成俊说似乎是的,英浩则闭着眼大叫大嚷责怪她不相信别人对她的赞美。
借着埋怨,英浩表达了他对宝兰的爱慕。
而宝兰则仍说她的生活很寂寞,她的内心很悲伤。
英浩是个宽厚善良的大哥形象,他对美女教授宝兰爱意有加,但似乎还停留在暧昧阶段,美女教授却对导演成俊兴趣盎然,甚至主动撩拨他。
成俊则保持着相当的分寸,因为他知道宝兰是兄长英浩的至爱。
这时女主人回来,英浩又第三次向她介绍成俊。
宝兰怪她这么久才出现,似乎对女店主有点妒意了。
成俊站在屋外抽烟,女店主又去买宵夜。
这次他没有如昨天那样陪女店主同去。
这时成俊第三次又接到了旧情人庆珍的短信,说她已清理了与其他男人的关系,让他不要再推开她。
看到短信后,成俊跑去追女店主,然后陪她一起回来。
在回来的路上,成俊又强吻了女店主,她数次装糊涂推托,但在他的激吻下,最后答应在店里等他。
三人走出酒吧时,宝兰似乎接受了现实,不再撩拨成俊。
她告诉他,她会一直关注他的,看他怎样走他人生的路。
三人告别后,成俊偷偷返回酒吧,与酒吧女店主去小房间缠绵。
她称赞成俊男人气,说自己配不上他。
成俊称赞她漂亮,善良,如天使。
她说没有人像成俊这样看待过她,与成俊在一起时,她觉得自己好像成了自己所向往的人。
第二天早晨告别时,成俊要求酒吧女店主做到三点,多多认识好人、喝酒不要喝醉、天天记日记。
但却不愿告诉她联系电话,说他们不能再见面了。
成俊是什么人,是个骗炮的文艺青年?
还是用欣赏与爱情,来激发女人内在的潜质的好人?
他提裤走人的行为,是不负责任,还是一个更负责的行为?
第五天第二天早晨,告别酒吧女店主后,成俊走上大街。
他与英浩联系,英浩却说自己正在忙,不方便见面。
英浩是真在忙?
还是因成俊彻夜未归,猜测他与酒吧女店主有染而不满?
还是昨天他也勇敢地表白,而与美女教授宝兰在一起了?
经过几天的情场得意,成俊在女人身上重新找回了自信,如吸到精血的吸血鬼又精神起来。
再次在大街上遇到圈内的同行在拍电影,他主动上去打招呼。
那位导演对他很冷淡,不愿与他多谈。
一位合作过的男演员,与他热情握手问候。
当成俊说这么冷的天气应该去喝一杯时,对方却不接话,随即与他告别。
只有一个他都记不清的配乐之类的男人,对他很殷勤,要了他的手机号,真诚地表达了很高兴遇见他,但似乎又期待着他将来的提携。
他继续往前走,迎面遇到一个中年女人。
她老远就一直盯着他看,直到交错而过的一刻才点头示意。
女人告诉他,她是他的粉丝,看过他所有的电影。
她的爱好就是在街头到处拍照,她问他能不能让她替他拍一张照片。
当成俊靠到街边墙头,接受女粉丝拍照时,电影结束了。
一个失意的导演原仅是打发时间的首尔一游,想不到在逗留的的数日中,与几个女人发生了精神或肉体的关系,在女人身上找到了尊敬与爱慕,稍许恢复了自信。
这是一个极生活化的故事,滚滚红尘,痴男怨女。
在每个大都市的角角落落,类似的故事都不断重演着。
电影的叙事非常有意思。
主人公成俊三次在街头遇见女演员、接到前情人艺珍的三个手机短信、三次上多情饭店吃饭、三次去小说酒吧喝酒、酒吧的女店主三次都不在、英浩三次向酒吧女店主介绍成俊。
在极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又有令人怦然心动的神秘,呼应着电影中关于偶然巧合与天意命定的话题。
在这部电影中,美女教授宝兰与美女店主(与艺珍可能是同一人)二位演员身上的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风情万种,美得不可方物。
也许演员身上的潜质只有通过优秀的导演才能得以发掘吧。
2017.6.15初2019.11.2定
大雄之心公众号
不知道电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北村方向,北村在哪里,有何意指?
比较而言,导演的这部片子较短,看过几篇影评,发现理解角度很多。
一部电影可以有如此之多义性,肯定是一部好电影了。
也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片中人物的境遇都不大理想,似乎都陷入自己的孤独之中无法自拔。
片中导演这个角色自不待言,从僻静的乡间来寻昔日旧友,问其原因,肯定是当不起无友的寂寞。
两年之间估计这也不是第一次来,而每次来又想着不再来,个中挣扎是可体会的。
导演最亲密的哥与妻子分居,女教授与狗为伴,丢狗伤心不已,男演员的遭遇经导演之口说出,女店主……在这寒冬的城市之中,这四五个人相遇,喝酒,交谈,谁都想作为中心,而都发现自己并不可以。
谁都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又发现别人也是一样。
排斥又吸引,终究又分开。
偶然和必然究竟有什么关系,不管关系如何,最重要的似乎是抓住偶然。
导演为何不给女店主电话号码,似乎也可以这么理解:导演是有妻子的人,面对前一女友短信,他无能为力,这一个想来也是如此,他帮不了她,她的困境和他的困境并不能相遇而消解。
影迷为其拍照时,导演脸上流露出的伤感和迷惘,和着寒冬的天气,愈发惊人。
不停地相聚,不停地喝酒,和不同的人做爱。
但是还是有一个人的时候,那时候万物汹涌而来,失落之沉重,“大石压胸口”。
片中所有人,我没有看到他们的出路,北村在哪里?
片中好几个镜头对准店招上的“多情”二字,本片导演也许是在暗示片中人物的悲剧之所在。
纯黑白的画布,逃不掉的洪式饮食男女基调,一如既往的口述性日记体模式,却因为讲的故事平淡真实到每每耐人寻味。
酒足饭满后的男男女女,言行透露的都是深夜撕去外皮后最内心的真。
于是有人说,洪导的电影就是:让女人看清了男人,男人看清了自己。
精彩台词记录:1.只有勇敢的男人,才能追到美人心。
所以,做男人还是要勇敢一些。
2.就是这些没有理由的理由汇集成了我们的人生,我们却有意无意地选择了其中几样,并把它联系成了一条死路。
3.每个人心里面,都藏着一个极端。
4.哪有什么理由,都是我们自己找的借口而已。
经典把妹指南:评价一个女孩,不能只说一面,什么你很漂亮啊,很吸引人啊,很善良啊,要挖极端。
一旦你给人指出两个极端,是没有人不上钩的,比如:1)你从外表来看,性格十分外向十分开朗,而在你的内心深处,却藏有一个十分忧郁和悲伤的一面。
2)你表面看上去会像一个干练的现实主义者,而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极度感性的人。
男人的说教,ML后你要答应我做三件事。
1.要多认识好人 2.喝酒时不要醉 3.写日记
洪尚秀是韩国的一位颇为高产的艺术电影导演,在他的新片《在水中》于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映之际,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经典之作《北村方向》(The Day He Arrives)。
“这些没有理由的事聚到一起构成了我们的人生,然后我们故意从其中挑选几个当作理由,连成一条思考的主线。
就是说我们随便挑选几件事情,把点连成线,再给上个理由。
”
回看洪尚秀在《北村方向》之前的作品,他并没有局限在《夜与日》的那种线性叙事和《玉熙的电影》段落式结构编排中。
在《北村方向》中,他试图将事件看做和时间一样不规则流动的非实体。
对这一观点更清晰的论述出现在他的下一部影片《自由之丘》中——时间并不是像你和我的躯体或是这张桌子一样的实体,我们的大脑构建了一个时间连续体的思维框架,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种对于时间与事件的哲思贯彻于《北村方向》的整体设计之中。
地点为人物提供了一个“确定”的方向,我们看到成俊和他的友人流连于北村的街道、酒馆中。
地点更像是这部影片的主角,它们重复出现,为事件发生提供合理性。
导演、电影评论家、学生等角色在他的影片中反复出现,洪尚秀从自己的经历提取养分,为这些地点中的人物注入生命力。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和角色,代表着那些“没有理由的事构成的人生”。
对立的人物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洪尚秀的人物经常分布于画面的两侧,在他看来,这两侧的位置中分布着一个个凹槽,而他的任务是将人物放置于其中,等待交流的自然发生。
洪尚秀的目光不在前景也不在背景,酒桌上的聊天通常发生在画面的中景,沿着客观视角的纵深展开。
这与侯麦的电影中面向镜头交流的人物不同,侯麦的影像中,人物的交流采取一种更开放的姿态,在这种开放的姿态中互相感受。
而洪尚秀的构图方法象征着一种被人际交往束缚着的规则感,对立的人物话语藏着机锋,酒桌下暗流涌动。
变与不变
偶遇的女演员随着关系的变化,人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成俊曾三次偶遇女演员,第一次的时候,女演员背对镜头成三十度角,而第二次她侧对镜头,到了第三次时,她面向了镜头。
随着心理的变化,人物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在影片的开始,成俊由于“偶然”遇到三个学电影的学生,成俊与他们在酒桌上交谈甚欢,随后他却大骂并逃离了他们。
然而,在影片的结尾,他再次遇到两次偶遇的女演员,他接受了这种偶然,在照相机的“支配”下,他显得无所适从。
《这时对,那时错》在《这时对,那时错》中,男主角两次面对金敏喜饰演的女艺术家采取了不同的行为,从而导向了不同的结局。
而在《北村方向》中,当相同的演员饰演的不同角色出现在成俊面前时,他的感情强烈地流露出来,镜头迅速地聚焦于他的脸上,然而在感情的升温中,他接受了这样“没有理由”的现实。
正如片中酒馆的名字一样,洪尚秀始终在暗示观众:《北村方向》是一部虚构的“小说”。
偶然与重复创造了一种间离感,让我们感到一种非现实的意味。
重复的场景和动作、偶然的事件在台词中再次被提及、面向镜头的目光、漫天飞扬的雪花倏然消失。
这些细节似乎并不相关,然而在这种非现实的力量之中,洪尚秀为这些事件/动作赋予了一种超现实的特质,从而为北村中偶然与想象相互交织奠定了基础。
〈The Day He Arrives〉译为《北村方向》,SungJoon作为一名导演兼教授,他带着从外部世界获取灵感的期待,也带着些许固守内心小世界的抗拒,来到北村与作为评论家的老友YoungHo相见。
SungJoon将他看起来能合理搭建内心空间的性格、态度投入进纷繁杂乱的城市与人群之中,穿越过人与人之间一席接一席的话,有理解、共鸣、一见如故,也有拧巴、仓皇、无处可逃。
刚到北村时,SungJoon坚定地划清界限:只见老友YoungHo一人,但途中依然遇到了陌生的同行学生,礼貌、客套,问题讨论的点到为止,这一切都以小时为单位一层层围堵着SungJoon的内心世界,有些人并不是厌倦语言,讨厌声音,逃避交流,大概是这些里没得点深刻,没得点熟悉,没得点灵感。
所以SungJoon最终大发脾气:不要跟着我!
而后终于回到和老友YoungHo的人际交往舒适区的SungJoon,一切就一定如他所想么?
其实并不是,那只是一个80%的答案,生活从来就没有100%的答案,剩余的20%催生的厌倦,你永远平复不了。
老友YoungHo带来的女友和朋友,在100%和SungJoon相处的时间里,都或多或少对他有所冒犯,有所误解,大家畅谈的小酒馆老板和SungJoon之间的火花,闪光、炸裂,随后熄灭。
过后留下一个被邀请去拍照,却一脸无关的SungJoon。
可能面对生活,我们看到过那些理解就好了,就像SungJoon讲述自己的一番理论之后,同伴那句“原来你一直都是这样活着的啊”,活过理解的一瞬间,厌倦它难免席卷而来,因为那之前的已是生活的最好。
是店名也是另一种片名想写这篇长评很久了,嘴巴张了又合,总觉得说什么都无法贴切描述出当时的感受而拖延了多时。
四星(就电影本身来说是三星啦),多给的一星是在看它的时机上——我几乎是在决定和当时的男友分手的前一天看了这部电影——非得是想要分手时对于情感体验的高敏感度在,才能忍受得电影里高浓度的脚不踩地的对白:那些「对于自我情感的剖析」、「男主的自白」、「写在脸上的偏爱与试探们」...不过是恰巧的相遇,适时地取暖。
尚俊喝完酒陷入愁绪,困顿的境遇、创作的枯竭等一系列的不愉快袭了上来,上一秒还觥筹交错,下一秒就变赶走了偶然认识的、热情邀约的学生同伴们,然后醉醺醺、跌撞撞地走向熟悉的公寓——他的学生兼前情人那里,他们失联已久了,但或许还能在这里得到一些慰藉。
当天晚上
然而第二天一早不知这是第几次“再也不见”了。
在当晚的「取暖」结束后,女生又开始发来的无休止的思念短信,尚俊的底气似乎又足了一些,带着笑意去往下一站...电影的留白很多,其中没有交代的但可以想到的是,尚俊和女生过去曾有一段胶着的感情经历,后来两人彻底断开,这是尚俊希望发生的(因为女生的幼稚而产生了许多粘人或不快的行为)又是不希望发生的(他不希望完全失去这一份爱)。
尚俊在酒后失意时又想到了她,为女生是否还在原地等他的不确定而感到痛苦;当了解到她对于他的感情笃定时,于他就失去了继续付出时间维系的必要。
男女对待感情的差异,在这个片段里只着点墨,却意外得丰富。
后来,女生发来的短信几乎贯穿了整个电影,也是尚俊在遇到下一个心仪女子庆珍缺乏勇气时适时涌上的勇气源泉。
洪常秀应当是爱情的悲观主义者,密集的对白、男男女女自顾自的剖析、酒后热烈地相拥又在清醒时决绝地告别...跟这里面数次的拉镜一样,在黑白的色彩中时而冒出一股诡异的喜剧气味。
每个人的爱意全写在眼神轨迹里,故事里的多角恋几乎跃然纸上:少言的杨河对友兰的夸赞和偏爱、友兰对尚俊的不吝赞美以及寻找机会独处、尚俊对庆珍的目光追随...当被问及理想型时,尚俊就差没说出“庆珍”两字了,就这友兰也能强往自己身上推演,坚持自己说就是这样的人;作为局外人都能看出 ,那些模棱两可的占卜画像存在着任谁都能带入自己的开口。
每个人都自说自话,只有对其别有心意的人能听得进去、带入自己,好感是一种「解码器」。
有趣的是,在“被动接受友兰”与“主动争取庆珍”反复横跳后,尚俊终于和庆珍拥在了一起..可第二天一早:
无数次注目,仍是one night收尾看,爱情是多么的千篇一律啊。
把男人那点猥琐的小心思拍出花来,真实又可爱,爱情开始得飞快,提上裤子就能告别。酒桌上慢悠悠的闲聊,永远是最好看的部分
我最不喜欢的一部了…果然以男性为视角我就看不下去,多拍拍那三个美丽的女人不好吗。台词倒是有两句喜欢的:【形容女人要用两个极端,比如我看你外表很阳光很外向,其实内心很悲观很忧郁吧。这样一说对方女人就说哎呀你怎么知道的真是太像我了。】(…真的太真实了,不知道别的女人怎么样,我真的很喜欢别人说我有反差感。就像我外表比较幼态,就非要去抽烟喝酒,别人说我酷、特别、奇怪,我才会开心)【坚持要做的三件事有:第一,多结交好的人。第二,喝酒不要喝醉。第三,每天坚持写日记。】(嗯嗯纳入本人行为规范了)
【B】洪尚秀真的太擅长去捕捉精炼生活中的细碎片段与内部情感了,在他的影像编排下,那些落雪、醉酒和废话的重复都散发出一种薛定谔式的交融与隔阂,段落与结构之间的文本对照也是一大亮点,开始渐渐get到洪尚秀的点了。
妹子们都太美,美女店主尤甚。我爱你,你一定要幸福!
三星;我此刻的生活在你的周围,在曾经的城市逗留,不停的遇见,吃饭喝酒,怀念前女友。电影更像是几篇刚出炉记事日志或者你上一秒停留的生活,黑白的画面就是热腾腾的迷茫和平淡。
甚是美妙。更加趋向精神上的简洁,小津路数的。如推拉手法似乎也可看成小津用镜的变奏,人物独像指向空间内的人本身,而群像则外指人物所在的空间;或割裂空间,不同的是洪不再如小津般用空镜衔接;再就是让镜头前人物的作生活化的展示性表演。另:本片结构营造的美妙节奏,重复与差异,似乎还作循环。
侯麦式的蛋逼,小津式的重复(天气,结构,食物,酒……),基斯洛夫斯基式的相似的陌生人。“也许并没有故事”,精致的法国范儿的文艺小电影,寒冷的冬季,谈谈人生。
这个结构到底有什么好夸的,,三流文学作品的水平
我终于适应了洪尚秀,不知道把他说成韩国的伍迪艾伦是否合适,在他的同一部电影中甚至不同电影中都有似曾相识但又有所分别的场景,让你总是会在回忆和现实甚至是幻想中不停的切换,就和生活是一样一样的啊。
我啥时候能找到老板娘?
.
一连串的偶然点,经过主观意识的自主串联,便成了生活。这次的表达在欲意弱化生活的戏剧性,挖掘生活琐碎散乱的本质,用浪漫主义冥思解读现实主义。
无序化的空镜是漂浮于空气中的微妙情愫。“手机”“短信”似乎成为一个介质,得以暂时抽身于混沌迷惘的现状。那些在酒桌前的话语似乎逐渐消弭于缥缈的雪夜里,那些酒精似乎不断淌满了抑住已久的欲望,那些香烟似乎早已燃尽曾经的气息。“偶然性”与“重复性”在无形中推动着。肉体缠绵与精神欢愉在交叠重合中出现“迟滞”与“断层”。被“巧合”粘合的生活总有着难以捉摸的飘浮感,庆幸最后的剪影定格,让那些情感得以保留,得以感受...
无聊斯啦滴~(诚然有两三处喜感极佳的片段)
洪尚秀的情感小品文已经修炼到大象无形的境界,仿佛随意从生活中截取几个片刻都能升华出某种诗意。并且他总能找到一种恰当的形式去整合那些原本无聊的片刻,这一次他利用干净整齐的zoom—in镜头结构了全片。
开始是红色,最后是蓝色。不断重复的情景人物,很容易令人喜爱的梦境小品。 这一部是目前看过的三部里最好的。最后定格时,加大分。
一个人不管怎样loser,只要他有那么点文艺,他就能钓到马子。相信哥。
我境界还太低,一大群人叨叨絮絮的,男主跟长得像际遇也挺像的两姑娘一人打了一炮。
3.5 連續性與慣性的鬧劇。
给了女人拥抱和亲吻,可仅此而已,男人只是经历着片刻的停泊,心里依然没有方向,软蛋、操蛋的男人在彼时彼刻是最软弱的也是最不软弱的,那种短暂的力量像小剂量的麻药,像放了松的船锚。男人、女人、空气多么微妙的促成因素,你我心里其实都想要,尽管没结果。还行+,推荐-,感触加分到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