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法庭

马背上的法庭,Courthouse on Horseback

主演:李保田,吕聿来,杨亚宁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马背上的法庭》剧照

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2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3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4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5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6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3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4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5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6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7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8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9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20

《马背上的法庭》剧情介绍

马背上的法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云南西北山区,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十多个少数民族零星散落于大山中,过着平静而质朴的生活。五十多岁的老冯(李保田 饰)是县上的法官,为了解决山区村民之间的纠纷,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牵着马匹、驮着国徽穿行于寨与寨之间,组成了一个奇特而庄严的流动法庭。 这次的行程共有三人,摩梭族书记员杨阿姨(杨亚宁 饰)是跟老冯合作多年的搭档,如今退休离开工作岗位,此次正是他们最后一次合作;彝族大学生阿洛(吕玉来 饰)接替杨阿姨的位置,书卷气极浓的他与经验丰富的老冯格格不入,这一趟既是他的首次工作尝试,也是他的新婚之旅。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留下他们几多喜乐辛酸…… 本片荣获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最佳影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醒之路战地之狼旅行的机器人小农夫黄铜茶壶渗透星梦手记一骑当千ExtravaganzaEpoch妈妈为我嫁我,何爷爷断刺最后的假期占卜师们雪天使食人屠夫卡尔・登克永不瞑目照亮街道的家伙们变种狂蜥莱拉在海法黑便士信上海滩喋血枭雄神奇数字马戏团第一季智能谍变阿尔巴特变种DNA2神偷大师时空对战死刑终极一班3明治击剑-1874-

《马背上的法庭》长篇影评

 1 ) 法与情

这部电影很朴素,很真实。

在处理村民纠纷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诉诸感性而不是理性,因为村民与市民对法律条文的认可程度是不同的。

罗翔老师说过,很多法律学得好的人反而慢慢丧失人性了,自己背了很多法条,就觉得自己的法律知识远超老百姓,凌驾在他们之上,但是忽略了其实很多案件得到公正的判决是需要诉诸于老百姓朴素的道德与情感。

所以老冯将心比心对村民的教化,比大学生小洛一句法院不予受理更有人情味,也更容易让村民接受。

表面上看没有依据法律的章程来办事,实质上树立了司法的权威,让法院的公正形象更深入人心。

 2 ) 亏你还是彝族嘎

我记得《乡土中国》里有一句话,“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现有一番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制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

”《马背》讲的大体是这么一个故事。

我不愿意把《马背》看成一次英雄事迹的文艺记录片,不愿意当做是什么不顾艰辛誓死守卫国家的宣传片,更想把它看做一个关于法治秩序下乡的探讨。

阿洛说: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支持封建迷信驳回了请求。

老冯说:亏你还是彝族嘎。

阿洛说:哪有提出离婚的一方什么东西都没有的说法。

老冯说:亏你还是彝族嘎。

阿洛娶媳妇进门的时候,忘记穿结婚的服饰。

老冯说:亏你还是彝族嘎。

阿洛说:我们是合法夫妻!

老冯说:你就不能等你老丈人气消了?

亏你还是彝族嘎。

虽然只看了序文,《九人》的读书笔记还是被我成功编出来了。

我主要编的也就是法律需要自由,是国家层面的事物啊什么的。

看完《马背》,我想再加一句,规矩是自古就有的,法庭则是现代的产物,包括法官、法律。

当一个社会还是靠阿妈靠菩萨靠罐罐靠村主任的“村民公约”做决定的时候,法律要如何进程。

比这个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法官是个有现代文明的人,是个已经把那些传统几乎忘记的人,是个讲道理甚至只讲道理的人的时候,法律又要怎么继续?

阿洛最后走了,我不知道他去哪,可能去县城了,或许会回来。

不过我知道,终究会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大学生来到这个地方做法官。

只是,没有了老冯的年轻人要怎么在法律和习俗的选择中建立法律的威严守住自己的信仰。

 3 ) 不和解的老冯

一直蛮喜欢李保田大爷的作品,但没想到给我推荐这部电影的竟然是一个法国人,圣诞夜和俩外国人一起看十多年前的国产电影也是很魔幻了。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对于法治与人性和信仰的思考,老冯懂法,也尊重信仰,他比阿洛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彝族人还要了解当地民俗,当他用更易被人接受的方式维护着法官的尊严的时候,换来的是阿洛的不理解。

片中充斥着不和解,无论是杀羊案中村民的咄咄逼人,或是要报警抓偷马贼,亦或是阿洛最后的摔门而去,老冯都只能闷坐着抽烟(李老爷子真的敬业啊,一根一根地不落停),别说老冯,就连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

所以对于结局我始料未及,又意料之中,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沉闷又无力,为老冯不舍,也为他的坚持感动。

 4 ) 外来的法律与本土习俗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法律与规范是内生的东西,社会对法律的认同度很高,英美海洋法系干脆就是案例法,及时调整。

内生于社会的法律不存在冲突——相比我们。

中国学习了大陆法系,法律体系是拿来主义,不是内生于本土文化,必然面临国法与民俗的冲突。

或者说,法律是基于陌生人社会的基础上构建的体系,而村规民约是基于熟人社会基础上的纠纷解决机制。

秋菊打官司面临这个问题,马背上的法庭则聚焦于这个问题。

苏力先生的《送法下乡》是学理性的表述。

能够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大多数对于这个题材无法理解也不感兴趣,票房惨淡是自然的。

正如某些人所言,我们是法治国家,怎么能够让低等/落后的民众用村规民约来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法律不能解决问题呢?

法律的解决方法得不到民众的认可呢?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当然有司法官僚本身的问题,但民间不认同法律的结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还没有受过现代法律意识启蒙的人群中。

不理解农村,则不理解中国。

不发展城镇,则无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

 5 ) 老冯摔下了高崖,老马依然前行。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法律与规范是内生的产物,社会对法律的认同度很高。

但对于中国而言,外来的法律与本土的民俗之间的冲突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阿洛代表了我们的视角,希望用书本上学到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他会对老冯牵着猪满街跑的行为表示不解,甚至鄙夷,认为老冯对不起法官这个职业。

可是在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的中国、尤其是影片中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依法办事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

老冯选择的是融入民俗,自掏腰包花150买下猪崽,牵着猪满街跑;老冯又是矛盾的,物资可以丢国徽不能丢、要求阿洛“先办案再结婚”,按他的话说,“你以为我不是大学生啊”。

影片中的杨阿姨因为没有本科学历退休了、阿洛和心爱的女孩走了、老冯和二十年前的长腿一样跌下了山崖。

颠簸的司法之路究竟通往何方,那个远方又是不是我们想追求的,这个问题从未解决。

影片中国徽是借助摩梭族人对佛的信仰才失而复得、阿洛因为说村规民约“不合法”而被岳父赶走、老冯通过一次次鸡零狗碎的调解才使纠纷得以解决……马背上的法庭和大厦里的法庭,似乎永远也不会相同。

朱苏力在《送法下乡》里说:“国家权力在乡村的实际控制力甚为孱弱。

而从这一角度看,干部下乡、法院下乡、送法上门、炕上开庭等就有了另一种意味。

我们不能轻易接受一个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理论预设:只要是国家就必定是强者;只要是贫困的、可怜的农民就必定是弱者。

”我深以为然。

老冯摔下了高崖,老马依然哒哒地前行。

 6 ) 一位摄影出身的导演的处女作电影

依旧是故纸堆里翻出来的老文。

2006/10/31一位摄影出身的导演的处女作电影,我真的是很想宽容一些,可我,必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会讲故事的人太少了,影像的存在,让我们多了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而不是束缚我们的方式。

这是一个古老的或者说是陈旧的故事。

乡村法庭的故事。

相同的素材,我在大学生电影节上已经屡见不鲜。

民政干部,乡村教师……我们的社会,当然需要有人歌颂这样的行为,毕竟,他们平凡却真实地活着,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知道,还有简单纯朴的理想的存在。

只是,如今的观众,如我般刁蛮、挑剔。

如果不会讲故事,那还不如不讲。

小成本制作,摄影转行为导演,女朋友动用结婚基金赞助影片……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可这也不影响它作为噱头的存在。

可惜,过于陈旧。

不得不承认,宣传用的海报以及图片资料我还是很欣赏的,具备了时尚的元素,很吸引眼球。

不提也罢,发现,事隔几周,我还是批评众多,心里着实过意不去。

哈哈。

总体而言,题材不错,可惜不会讲故事,即使有李保田的加盟,也很难在俗套中凸现新意。

 7 ) 马背上的法庭

马儿走过云南山区,法律从未解决问题邻里矛盾虽然繁目,纠纷都由人来调解国徽制服形同虚设,庭审仪式宛若游戏老冯他年老体又衰,半生亡命马背法庭老杨此身已献法律,晚来既无夫亦无子唯有小洛苗根正红,不想娶妻又遭事情百姓不鸟你这玩意,最后还不得靠人情 他们哪要啥子法律,送位娘舅万事太平法制国家徒有其名,人治社会本质如此要啥么子政绩工程,办好实事才是根本

 8 ) 心无杂念的电影

跟姐姐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爸爸单位上发的电影票,宣传标语让人压力很大“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影片”。

  当时是很矛盾的,不去怕浪费票,去了怕浪费时间。

      看完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法制题材的电影挑这部来教育你。

     顶着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最佳影片奖的高帽,马背上的法庭,让一些人心生抗拒,似乎注定以中国农村为叙述背景的电影,都满足两个条件,一、整个画面以土黄为主,二、往往比较受外国人青睐。

      题目让整个故事毫无悬念,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真实。

     过后看导演说心无杂念地拍这个电影,他做到了。

     片子的的确平淡得像白开水,主旋律的电影讲述的道理往往是不可反驳的,沉重的,积极向上的,导演们往往选择一些旨在震撼心灵的表达方式。

感觉像挖好了坑等着你跳进去接受熏陶。

我一直在等着,等着看那些坑的形状和尺寸。

这是以往看这类片子的乐趣。

     开头的一个小时感觉不到坑,就是平淡地不能再平淡的平铺直叙,像在看一篇没有多少精彩内容的记叙文,或者是整理一堆陈年的旧档案。

而演员大多都是当地的土生土长的村民,这样的原生态让《马背上的法庭》看起来更像是一部记录片。

     闭塞落后的边缘山区,镇里来的老冯和他的两个同事,一个摩梭族妇女和一个彝族小伙子,拉着一批挂着国徽的马,处理一些案子,解决一些纠纷,用村官们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招对付一些很棘手的问题。

     西南边陲的贫穷和人们法治观念的极度落后像是导演给这部片子刷上的一层底色,老冯和他的同事们的故事在这样的底色上晕染开来。

一切看着顺理成章,妻女的背离,生活的艰辛,群众矛盾的荒唐,贫穷和闭塞是它们的根源……可是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的不可理解,直白的贫穷,各民族间观念的巨大差异,和老冯的无怨无悔。

     前半部分交代了老冯的一些琐碎,让你看到他的善良,倔强,暴躁,耐心,对人民和国家深沉的爱。

  这样一个生动的形象,让人不由地开始咀嚼他的人生和乡村法官这个职业,从傈僳族的鸡喉寨开始,到普米族的鸡肚子寨,再从纳西族摩梭人的鸡肠子寨到最后彝族人的鸡尾巴寨,当你感觉你和老冯一样地“像一泡屎被拉了出来”。

导演便驾轻就熟地把你带进了片子的两个高潮,两个“坑”里。

      去杨阿姨家是片子第一个高潮,国徽的丢失,老冯的紧张程度甚于自己的生命,茫茫的草海,他失神地迈出脚,被周围人拉回。

找到的国徽被村民们当神一样顶礼膜拜,点着火堆拉着手围着国徽跳舞,老冯心里是欣慰的:村民的理解,他的信仰是国家、是法律、是威严。

就像村民们早晚拜的神一样。

影片到这个时候一片和谐。

思想上的差异用这样的方式达成了统一。

      小洛结婚是第二个高潮,婚礼成为了案子的陪衬,还因此产生了小洛和老丈人之间,老冯和小洛之间的矛盾。

…… 可是还没来得及化解掉这些矛盾,老冯便从山上滑了下去,跟二十年前的长腿一样,小洛从此走上了老冯的路。

     片子于是跌入了一个循环里,    从这个循环里一些人看到了希望,一些人感到了绝望      前者看到了西南边陲的命运、   后者看到了小洛的命运。

      ……   

 9 ) 力透平凡生活中的普世价值

没找到资源,找到几篇报道…电影《马背上的法庭》故事虽简单,但却十分感人。

故事发生在云南西北的崇山峻岭之间,主人公是“泥腿子”法官老冯、因学历问题被“一刀切”而最后一次工作的杨阿姨、刚大学毕业分配到岗的阿洛。

他们三人组成的马背法庭一路从羊肠小道上走来,其实,应该叫鸡肠小道,从鸡头寨开始,走到鸡肚寨,最后到鸡尾寨。

行进的路线如此戏剧,按老冯的话说,每次完成这条线路,都觉得自己像一泡鸡屎一样拉了出来。

电影里多次萦绕山间原生态的民族歌声、随山路颠簸而晃动不止的镜头、演员们有些木讷、呆板的表演,让导演刘杰自己都笑称片子平淡得像杯白开水,影片的剪辑师更是这样评价:“不用任何技巧,无论摄影还是叙事,都是最原始的。

讲故事就是单线条平铺直叙,什么插叙、倒叙、循环叙事这些全都不玩,老老实实讲老冯的一个星期。

摄影上,我不同意用任何广角镜头,人的视角该多少,摄像的视角就多少,俯拍追拍都不用,只用自然光,单一的平视视角。

”真源无味,真水无香,就是这样一杯纯净的白开水,却征服了挑剔的评委,无声无息地夺得了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

隐喻 如此美好影片中关于国徽的七处情节让笔者印象深刻。

第一处,大学毕业后第一次下乡办案的阿洛往马背上绑东西,一个说不上是什么日用品的大物件,被他绑在了国徽上面,正好遮住了国徽,老冯非常生气,立刻将那个大物件重新安置了地方。

第二处,要开庭了,老冯让阿洛就地取材,将国徽挂在柴火垛上,他上下左右校正国徽端正度的认真劲,带着些许骄傲。

第三处,夜宿摩梭老大妈家,由于阿洛疏忽,没有将国徽从马上卸下,半夜马被偷了,国徽也没了踪影,老冯跳脚大怒,痛批了阿洛,自己也像丢了魂似的局促不安,说出了“国徽丢了,还要啥子脸”的狠话。

第四处,国徽在草海里被发现了,老冯径直要去取回,全然忘了眼前的草海是一口要人命的血盆大嘴,要不是杨阿姨的及时劝阻,一场悲剧就要上演。

第五处,老冯请求摩梭族老乡想办法拿回国徽,大家询问国徽是金的、银的,还是铜的、铁的。

老冯回答,就像摩梭人拜的佛那么重要。

第六处,摩梭族老乡们发挥智慧,卸下自家门板,首尾交替相连,踩在上面,走过草海,拿回了国徽,大呼“国徽请到了”,当时的夕阳映衬着高举国徽的族人,非常诗意。

第七处,失而复得的国徽,被擦得锃亮,庄严地放置在笔直的木桩上,摩梭族人围着国徽欢快地跳起了民族舞蹈,而后一个个像供奉神灵般相继对国徽顶礼膜拜。

电影,常常被称作隐喻的艺术。

在这部大多数人将其定位为主旋律的电影里,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隐喻的载体,那么熠熠生辉代表着司法权威的国徽无疑是最佳答案。

观众认为最后第七处情节(即摩梭人围着国徽欢快地跳舞)是对主旋律的逢迎,有故意、做作之嫌。

可作为基层法院的普通一员,我更愿意认为上述七处有关国徽的细节,并不是导演刻意的安排,叙事的发展更像是一条自然恬静的小溪,不谈信仰,不谈理想,国徽的故事静静流淌,填平了阿洛精英文化和老冯乡土文化的沟壑,弥补了法律规定与村民公约之间的偏差。

传承 如此神奇在这条路上奉献了几十年的老冯,深谙当地民风习俗,他解决矛盾的方法看起来有些“不合法”,但服“水土”;初来乍到的大学毕业生阿洛,带着满腹的法律知识,办案以法条为唯一准则。

试想我们身边,何尝不是活跃着这样特色鲜明的两群人。

“办完案件还得给你擦屁股”,爱护大于责备的嗔怪是否觉得耳熟?

“杨阿姨走了,还有我”,向老前辈表决心时的场景历历在目,一想起来,周身的热血还会再次澎湃。

故事在继续,由于办案理念的差异,更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的磨砺,阿洛对老冯的土办法很不理解,两代司法工作者的冲突,在办案过程中愈演愈烈。

矛盾在猪拱罐罐山(骨灰)案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受害方要求对方赔偿并做场法事,阿洛以诉求不合法且法律不支持迷信为由予以驳回,可这样简单的处理,差点引起了双方的一场械斗。

最终老冯出马,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终于以赔偿一头猪解决了纠纷,而且没有“越境”,对做场法事的要求没有支持。

真正做到了法律的归法律,宗教的归宗教。

案件并没有到此为止,当事人主意的改变,使得老冯要亲自去牵猪执行。

看着已不再年轻的老冯牵着猪满街乱跑,狼狈得有些可笑,阿洛实在想不通,心里反思着法官的形象,郁闷之极。

最终,老冯和阿洛在一场更激烈的争吵中不欢而散,直到影片的最后老冯因为打瞌睡坠落山崖牺牲,阿洛也没有再露面。

不必难过,导演是不会留给大家这样的遗憾的。

分别前夜,温暖的炭火旁,杨阿姨对老冯的一句“阿洛跟你年轻的时候好像哦”的话,胜似千言万语。

电影无需再用胶卷展示,阿洛会坚定地走在这条大山深处前辈们用生命开拓出的法治之路上的。

是呀,如果说亲属之间源于DNA的相似,是生物遗传使然,那么两代法律人之间的相像,又是什么?

是同样的坚守,是岁月的打磨,抑或是不变的情怀,答案也许并不那么重要。

因为在这里,传承,自然而然,如此神奇。

 10 ) 《马背上的法庭》——强烈戏剧冲突下的司法之旅

《马背上的法庭》的背景设置在云南西北部少数民族的山区。

由于交通不便,需要设置流动法庭来进行司法治理。

这样一种流动法庭包括审判员和书记官两人,国徽等法庭标志和行李则由马来驼着。

这也是电影名称的由来。

但由于法官职业化要求,法务人员需要有文凭,以前被招来的书记官摩梭族的杨阿姨被大学生阿洛顶替。

审判员老冯,杨阿姨和新的书记官阿洛三人共同进行了影片所表现的一次法庭流动之旅。

他们的轨迹是从普米族居住的鸡头寨,经过摩梭族居住的鸡肚宅,最后到彝族居住鸡尾寨。

据影片中老冯的形容,他第一次走完这一趟真像一泡屎被拉出来一样。

这句话道出了被影片最大的看点——层次丰富却又粗砺尖锐的巨大戏剧冲突。

最明显的冲突是现代法治与少数名族观念之间的矛盾。

刚上完大学的老冯满载着法治的理想开始自己的法庭之旅,却发现法治观念与民族观念格格不入,还有很多案件是一地鸡毛,鸡毛蒜皮的事,可想那一趟真的是把老冯“消化”成理想破灭的一泡屎了。

而这样的冲突在影片中也同样激烈。

先是鸡头寨的普米族的人要求为被猪拱的罐罐山做法事。

这确实一种迷信,现代法治不承认。

但这不代表法官就不需要管,因为这会闹出人命,结果老冯也只能隐晦地判决赔偿法事。

接着是鸡肚宅的摩梭族,民族走婚制与法治婚姻制冲突剧烈,体现出在城里婚姻制在村里走婚制的局面。

来到城里法庭工作的摩梭族杨阿姨也因这层矛盾而没有配偶,是这样一种冲突的受害者。

而且摩梭族族长阿妈坚持族内处理偷马贼,拒绝将偷马贼交给公安,这也是矛盾的体现。

最后是鸡尾寨的彝族,族长姚葛带领村民制订霸王村约,其女婿阿洛表态这种行为不合法。

姚葛就认为女婿胳膊肘往外拐而将阿洛领过结婚证的妻子赶到楼上表明自己不再嫁女儿。

在阿洛带着妻子连夜出走后,彝族村民也不接受法官判案了。

这部分剧情也是这层矛盾在影片中最剧烈的表现。

但其实冲突剧烈也并不代表现代法治与少数民族观念冲突的矛盾不可调和。

影片中出现了摩梭族帮忙找丢掉的国徽以及姚葛在知道冯法官给他面子后就答应嫁女儿的剧情,其实说明了现代法制与民族观念在产生融合。

影片中摩梭族人民围着国徽跳舞且并每人都去抚摸国徽的场景能很好的体现出二者的关系:民族观念敬畏现代法治,但仍要求保留自己的治理方式。

第二层戏剧冲突是新一代法官和老一代法官观念的冲突。

也就是影片中阿洛和老冯的观念冲突。

这层矛盾以两个问题表现出来:营造什么样的法官形象以及如何融合民族现实与法条。

阿洛认为要营造庄重严肃,行事严格遵照法律精神的法官形象。

这是老冯的法官形象则是向民族观念妥协的,甚至有些不体面。

老冯差点要判决赔偿法事这种现在法治观念不承认的东西,还去拉猪和背猪仔,这一切在阿洛眼中都是不符合他对法官预期的。

至于如何融合民族现实与法条,阿洛的选择很简单,就是不融合。

在普米族要求赔偿法事时,他简单地拒绝,差点儿酿成一场斗殴;在姚葛不答应嫁女儿时,他直接带着妻子出走,致使彝族人民对法治的认可度骤降。

而老冯则是努力拿捏二者的平衡,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金钱和体面形象。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明显,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法条与现实严重背离时,说明法条已经不适合直接应用于现实,当然要适当地做出调整。

老冯其实是在意自己形象的,他会用车的后视镜来整理衣冠。

但在处理案件时,他仍然不惜牺牲自己的体面形象来让案件更好的解决,这样的一种勇气是值得法律人敬佩和学习的。

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民族观念和法治观念有冲突,老冯已经适应了阿洛却未适应,另外一个原因其实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并未完全落实,老冯的职责其实是偏离法官而更向村委会调解员靠拢的。

第三层冲突是新旧政策的冲突。

旧的政策由于需要法律人员巨大缺口,而吸收了很多没有文凭的法官,但新的政策因法官职业化的需要,要求法官必须有文凭。

在这样一种冲突下,杨阿再次成为了受害者。

在法制和民族观念的冲突中,她丧失了家庭;在新旧政策的冲突中,她丧失了事业;在新一代法官和老一代法官的观念冲突中,她努力维持平衡却又最终失败,阿洛老冯不欢而散。

对于这样一位悲剧角色我充满同情。

最后谈谈这部电影对于法律人的一些启示吧。

第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认识到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法官的职责是用价值衡平的观念去调整现实这不是简简单单地将法条应用于现实。

第二点,法官的眼光必须聚焦于每一个具体的人上,无论是大案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应该认真处理,不能眼光太过高远。

《马背上的法庭》短评

好剧本不就是这样子的吗,噶!吕聿来的戏感觉没结干净,应该可以再有一道亮笔才是。

4分钟前
  • Manyo
  • 力荐

为什么这样的电影无法到戏院上映?!

9分钟前
  • 小宇宙
  • 推荐

马背上的法庭,流水一样的人生;你有你的庄严,我有我的生存法则。

10分钟前
  • 灰格旧书
  • 推荐

真挚

15分钟前
  • woodstock
  • 推荐

茶马古道上的法庭。国家法制人员还是建议在工作之初就直接下基层,至少磨练上个两年,就不至于那么傲慢不接地气。少数民族地区除了经济条件的贫困,语言文化不通也是个大问题。影片本身并不是个多么跌宕起伏的故事,甚至看着时也会觉得平淡,因为实际上基层就是这样子,你说能有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呢,所以考验的更多的是人的耐心和责任心,因为真的很不容易。就冲着这个团队真的深入山区去拍这么一个平淡而真实的故事,真的很难得。

17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推荐

能挑出不少刺来。故事好但是表现能力不足,潦草的交待让人失望。

20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还行

刘杰“法与情”第一部。讲的是云南乡下的事,结果真就在丽江下面的村子拍的,天然的具有半纪录片的性质。透过电影看世界,乡村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却没想到结尾如此硬核苍凉,但也合理合情,或者说,这是这位乡村法官的最好归宿了。

2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顿时想起《黄土地》。喜欢。不过最后老冯是跳下山崖了么?有点费解。

29分钟前
  • Typewriter000
  • 推荐

不露脸,转经幢的老太太。

31分钟前
  • 天空之舞
  • 较差

干嘛一天到晚都是这种审丑电影拿到国际上献媚啊,这种生活又不是中国的主流,我们国人看了都很讶异和压抑.美丽的云南在片中荒凉绝望,演员很卖力,给两星吧.

32分钟前
  • maggie
  • 较差

@资料馆

37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云南山区

39分钟前
  • Jay
  • 较差

可能是期望值比较高,完全没感觉,沉沉无起伏,我居然没睡着。。

43分钟前
  • 回望
  • 较差

李保田,老当益壮

45分钟前
  • 暗地花朵
  • 力荐

不知道该说是克制还是呆板

50分钟前
  • 水饺酸奶味咖啡
  • 较差

看过,忘了

55分钟前
  • 蕾蕾
  • 推荐

有点啥子……嘎

57分钟前
  • 玻利维亚
  • 推荐

那节课 一直在说话

1小时前
  • 小欣
  • 还行

拍得啥子嘎,要命嘎!

1小时前
  • 淘金汉
  • 较差

结尾牵强嘎。

1小时前
  • ju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