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新作来了。
迷你剧,全季4集,每集1小时。
也就是这四个小时,给了天天莫大的触动,有过平静愉悦的心情,也又有过疯狂快乐的瞬间;有过紧张不安的情绪,也有过无法排解的愁苦焦虑;有过俏皮可爱的窃窃偷笑,也有过守到堤坝决堤最后一刻的泪流满面。
而之所以会有如此复杂如此丰富的情感,便是因为这部剧。
它直述生命,诉说着美丽、死亡、重生、遗憾、执念等一切美好或者不美好。
《生命不息》Life After Li
共4集《生命不息》,用最美的语言和镜头,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从她出生起,就面临着生命的各种死亡。
脐带绕颈、溺水、瘟疫、意外、家暴、战争……每次她死去,都会再次重生。
为了下一次的生命能够得以生存,她拼尽全力避免死亡的各种可能性,对危险的人和事敬而远之,但是死神总是悄悄来到,乔装成不能辨别的模样,在不经意的某个瞬间。
第一次,在她还是婴儿时,刚来到人世,便没有了呼吸。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脐带绕颈让她失去了生命,医生的缺席让这个生命失去了挽救机会。
第二次,又回到了那个大雪之夜,医生在大雪封路之前赶到了这个即将临产的女人旁边,也因为他的到来,才有了这个小女孩Ursula。
不过,在她还是婴儿时,Ursula就已经嗅到了这个世界的危险,比她早出生几年的哥哥试图用落叶捂死这个小婴儿,家里的窗户又高又险, 母亲因为有了下一个孩子也因此照看的精力都转移到了新婴儿身上,因此,Ursula在海边玩耍时,溺水而亡。
再一次,Ursula的生命重来,产科医生即使赶来,她逃过了脐带绕颈。
父亲及时出现,身上的落叶被清除。
海边的写生画家及时发现,把她从海浪中抱了回来。
这个时候,Ursula的小脑袋中,已经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
而她下一次死亡又是什么时候呢?时值一战,父亲参军,常年没有消息,母亲给孩子们买来洋娃娃,并且骗他们说,这是遥远的父亲送的。
而正是为了不失去这个洋娃娃,Ursula尝试冒险,也不幸失足。
然后,再次回到那个大雪之夜,Ursula刚出生的时候。
《生命不息》的故事逻辑简单,仅仅是,也确实是,Ursula出生、死亡并一次次的复活。
但其内涵,并不能用这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
在Ursula童年时期,她为了避免死亡做出各种努力,带着警惕,在每个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抉择,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她不惜付出伤害别人的代价,也要换爱的人周全。
在Ursula少女时期,她做错了选择,或者说没有学会,或者说从未学过拒绝,导致十六岁的她就怀孕了,但是,死神并未在她内心最痛苦的时候,取走她的性命。
童年时期的她,如此抗拒死亡,而此时此刻的她,极力地想要拥抱死亡,死亡却弃她而去。
如果说我们的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那么我们截止到现在的生命便是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焕来的。
《生命不息》,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故事,提供了无数个可能性。
假如我们的生命死在战争中?
渺小且卑微。
假如我们的生命消失在对亲人的眷恋中?
假如我们的生命在最开始时就死于襁褓之中?
根本就没有下文。
假如我们的生命死于花前月下?
会让死亡更美好吗?
会更加的心甘情愿吗?
假如我们的生命,仅仅是死于“不懂拒绝”这四个字手中呢?
假如我们的生命,仅仅是为了一个仇杀的目标而长大呢?
假如我们的生命跨过了意外、疾病、战争,安享终生,却始终抱憾呢?
假如生命是我们自己选择结束的呢?
假如我们的生命在抑郁和咆哮中愈来愈暗淡无光呢?
死亡便成为唯一出口。
上一世的巨大悲惨,让这一世的她终日郁郁,也让下一世的她为复仇而活。
那什么时候才是终点呢?
对于本剧来讲,是小女孩真正接受死亡之后。
对于Ursula来讲,没有终点。
在最后一集末,Ursula的姑姑问Ursula的爸爸,你愿意再活一遍吗?
爸爸的回答是,哪怕是为了再看一次Ursula学走路,他都愿意再来一遍,即使他曾经经历地狱般的一战。
当Ursula的爸爸询问Ursula,你愿意再活一次吗?
Ursula也回答了愿意,因为她已经发现了生命中的那些美好。
为了那些美好的时刻,也许短暂,也许稀少,但也会再去一遍一遍地、历久弥新地、去感受,去经历,去拼尽全力,去爱。
《生命不息》娓娓道来了太多的死亡精神和生命意义,并且是以一种文艺的、浪漫的、复古的,让人心碎的方式呈现着,以至于天天想要一遍一遍地去看,去琢磨,去感受。
上次以这样的方式触动到天天的,还是那部文艺范的科幻片《环形物语》,温柔美好且刻骨铭心。
虽然《生命不息》在豆瓣仅有8.1分,但是,天天认为这部剧值得一个满分。
而且,说不定还会有下一季。
因为其改编的凯特·阿特金森原著《生命不息》,还有一部姐妹篇《归来》。
我们一起静待归来吧。
公众号【天天美剧吧】,40w美剧迷已集结,带你get追剧新技能
第四集后半程一直在哭前半程一次次重开我没什么感受,甚至觉得有点无聊,可一次次叠加,一次次看见在生命终点飘落的雪,我也变得和ursula一样 焦虑着 等待着,waiting for something happens,expecting she can change it,save herself,save teddy,have a good death,but life after life she tried so many times ,each time do better than last time,but still failed,ultimately gave up and accepted it,我忿忿不平 我不甘,why can't she just change the history,avoid a war,反正她已经篡改过历史,她的历史,他人的历史,她已经在ted小时候救过他一次,为什么不能再救他一次,世界的历史为什么不能改变我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现实,现实生活中没有重开,我前所未有的powerless,我只能委屈 不甘,然后接受,the world is the world,我需要活在当下,我只能拥有当下,但我现在还做不到很喜欢lzzie重生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痛苦女主的穿搭真的很英式 有一番风味
发现评论区这边竟然没有人,让我这种没有水平的家伙占了沙发着实不好意思。
2013年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第一次开始读国外小说,首先是泽文的《岛上书店》和伍绮诗的《无声告白》,后来闲暇时候就在京东上闲逛,淘了很多好书,两部《生命不息》给我的感动直到现在都令我十分难忘。
第一部《生命不息》讲的主要是女主厄苏拉在刚一出生时就死于脐带绕颈、但她并没有因此彻底死去,而是拥有了第二次生命,在这一次生命中,医生从暴风雪中赶来扭转了厄苏拉将会死于脐带绕颈的命运——此后,每当厄苏拉因为生命中的某个错误而死去,她都能拥有一次改变错误、延续生命的机会,在书中,有形容过厄苏拉在迎接死亡时“是巨大的蝙蝠翅膀将她包裹起来”,而后,她就会醒于暴风雪之夜。
拥有这种能力的厄苏拉可以一次一次将自己从错误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她甚至试图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暗杀希特勒。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她的眼睛去见证人生一种又一种不同的可能性,厄苏拉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借由自己的选择影响周围人的决定,使他们的命运也能够得到改变。
第二部《生命不息》主要是以厄苏拉的弟弟泰迪为主角,读过厄苏拉的故事的人都知道弟弟泰迪并没有厄苏拉那般可以延续生命的能力,但我私以为这本书没有站在厄苏拉那样的超能力者的角度、而是选择了泰迪,一个普通的将会死于战争的男孩的角度,以如果没有战争他的人生将会如何为线索。
泰迪的人生并不完美,而如果没有战争,他也将会品尝普通人的苦辣辛酸,更容易使人共情,特别是在读到小说的结局时,作者对剧情的处理方式已经完全可以用“震撼人心”和“神来一笔”来形容,真的非常推荐大家阅读。
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我认为第二本书的意义要远高于第一本书。
另外就是,当年我看到《生命不息》要改编为剧,结果等了三四年无果就以为被鸽了,很庆幸还是出剧了,虽然我当时读原著脑补的厄苏拉的脸是阿曼达的模样ww但没关系,剧版的女演员我也很喜欢。
我还发现,在我读大学之前,特别是初中和高中阶段,阅读的小说是很多的,可自从升入大学,四年来我真正读完的小说只有“那不勒斯四部曲”,令人感慨,现在就要毕业了,我希望我能在读研期间捡起读书的习惯,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放慢一些。
我写的这堆东西,称不上影评,但就是很想跟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抨击和评论,而且年代久远了,我对书中的一些理解可能也因为当时认知水平太低而不到位,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的拙见生气,这也是我在豆瓣的第一条长评,只希望能跟大家推荐一下这两本书,毕竟,原作真的太冷门了,这样的佳作,冷门是很可惜的吖🥲————————————————————已经看完四集了,尽管已经早就知道剧情走向,但还是震撼。
我感觉大多数人可能并不喜欢这种没头没脑的讲述方式,一次又一次重复人生,全剧看下来也没有能够掐中人要害的爽点,但我可能就是更加偏向于这种婉婉道来的节奏吧,这种故事往往更加能够使我感动——关于命运的思考,有两类结构,一种是关于轮回与循环,就像本剧,另一种则是平行结构,不同人在相同时空或不同时空的命运走向会有令人惊讶的重叠和相互影响,这种结构我最先接触到的是《时时刻刻》,两种结构融合之作的代表在我而言是我心中的神作《云图》,只要是碰上这种题材我必然是不顾评分,要自己亲眼看的。
我也知道大家或许会对我的选择感到不屑,但我真的好喜欢这样的讲述方式所以对不起啦🤣🤣🤣🤣而且,我没有想到,本剧饰演Jurgen的演员竟然是德剧《暗黑》里的约拿,真的太喜欢这个演员了🤣🤣🤣🤣戳中了我对德国男孩所有的幻想,清一色实力派演员,千万要亲眼一看呀。
另外在这里,我还是想要借这部剧来谈一谈厄苏拉的弟弟泰迪的故事。
我还是很期待BBC能够继续将讲述泰迪故事的《生命不息:归来》搬上荧幕的,在这一部的故事中,泰迪将成为主角,以自己的双眼去探索人生,褪去了厄苏拉的奇怪能力后,泰迪的故事会显得更加的“平缓”和“无聊”,我认为作者是在借由让读者在阅读中经历一遍泰迪枯燥且平凡的人生,才将故事的立意在结尾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名叫《斯通纳》的书,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将书捧在手中,也是将作者笔下主角平淡的人生捧在手中,而从那令人唏嘘的人生中又能窥见自己的缩影,于是实则是将读者自己人生的一种可能捧在手中,也非常推荐有能够感受类似乐趣的大家阅读。
后半段推动女主人生决策的是她弟弟的死,每个人都爱弟弟泰迪,连没心没肺的权力动物哥哥也爱,泰迪为女主解围,和家暴犯丈夫斗殴,但饰演泰迪的演员实在没什么演技,加以上设定堆砌,最终成为背景板/剧情NPC一样的人物。
姑姑Lizzie不同。
她是姪女遇到困难的第一选择,是鼓励她不断学习、为自己而活的人,同时她也有自己的写作事业和多彩人生。
喜欢姑姑帮忙安排姪女堕胎时,两人交握的手;喜欢姑姑跟姪女说,你能去大学,I envy you,姪女被喜欢的人夸了,高兴溢于言表又认真作答,你自己赚钱独立自主,I admire you;
喜欢姑姑每次出场都神采奕奕,什么都无法阻止她热情洋溢,哪怕挑战传统,哪怕直面战争。
我从小就经常幻想自己死亡的场景,包括溺死、烧死、车祸死等等,由于想象力异常丰富,死亡细节甚至可以真实到让我浑身颤抖。
年纪轻轻的我曾写下“我知道这种(死亡)幻想并非没有意义,因为我在平行时空就就曾无数次这样死去。
”所以当我看到 Ursula 因为经历过多次死亡,而对危险的感知变得敏锐,被父母称为“过度忧虑的孩子”时我感觉仿佛在照镜子。
但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过度地恐惧死亡只会让你的生活被焦虑填满,无法真正感受客观的真实世界。
Ursula 在剧中大概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1.在刚认知到存在重生机制时,她处处躲避着前世致死的源头,尝试着生存的更久一些。
在这个阶段她追求的是生命的长度。
2.在意识到弟弟 Teddy 会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去时,她找到了除了“求生”之外的目标。
她为了拯救弟弟的生命,从小开始练习射击,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刺杀希特勒。
在这个阶段她珍惜亲人的生命更甚于自己的,她追求的是保护自己所爱。
3.在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后,终于意识到自己无论重生多少次,“这个世界自有他的命运”, Ursula并不能掌控所有事情的发展轨迹。
在回答“是否愿意再活一次”时,她最爱的人 Teddy 已经死去,但是她记得自己曾经答应过弟弟“愿意”。
也许在 Ursula 心里,即使每个人包括自己都会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但是为了让爸爸多看一次自己学会走路的那一瞬,经历生命中不可逃避的痛苦也是值得的。
在这个阶段她学会爱上了自己的命运,追求的是体验生命本身。
现实世界中当然不可能存在重生,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当然要竭尽全力避免死亡。
但是对于女主这个有多次重生的机会的“经验丰富”的重生者,她想告诉我们的结论是:为了感受美好与爱,即使注定要遇上苦难也值得来这一遭。
Please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与其说这是个女性主义叙事的电影,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是部哲理小品,随着女主角一次次轮回代入感强烈。
爸爸最后说无法忍受失去Ursula,也会想到可能爸爸也在每一次轮回中更努力一点,想改变女儿Ursula的悲惨结局。
反观妈妈Sylvia是唯一一位不愿意重过人生的女性角色,也许她才是最活在此时此刻的那个人。
最近看了一部新剧,是一部英剧,名字叫《生命不息》。
为什么强调是英剧呢?
因为我偏爱英剧,尤其是英国小镇和乡村剧,基本上都会看。
刚开始看到简介时,我以为这是一部科幻片,类似于最近在播的米德威奇布谷鸟。
布谷鸟这部剧又很像早年间的《魔童村》。
原本我以为,这部剧只是简单地讲述一名不该出生的女孩却意外获得能够死而复生的能力,于是开始改变自己人生的故事。
但我又看到导演是约翰·克劳利 ,想到他可是拍《布鲁克林》的导演,应该没那么简单。
比较肤浅的吸引我的点是,剧中的服装和景色太美了。
当初我就是这样想当布鲁克林女孩的,内心:我理想中的我就是这么穿的。
我觉得导演可能是一位女儿的爸爸,至少是爸爸。
他应该也懂养育孩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女孩是一朵红玫瑰,虽然有刺,但还是脆弱的花,容易被折断,需要保护。
但有一天,女孩意识到,身上有刺并不影响她去爱人,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反而能更加有力地去爱人。
这就是一个女孩的成长。
在许许多多的人生选择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心灵呼唤的那个,然后走下去,死也要走下去,这可能是死亡的意义,也是复活的意义。
我认为,真正凭心行事的人,会同时热爱生与死这两件事。
The End
1.前两集的主要剧情凑在一起,像是在告诫「一个女人一生究竟要避开些什么才能免于成为一个被害者」,而且还是理想化的不完全版本。
对自己情愫的不了解、害怕不舒服的情绪是自己的小题大做、遭遇猥亵时敢于反抗、被强奸、家暴敢于面临羞耻寻找公力救济……而这甚至已经是太完美的情况了。
如果说因为沉迷言情小说,终其一生认为16岁时被陌生男人强吻,是自己魅力的确证,是被高光打在身上的荣耀呢?
如果说猥亵、强奸、家暴自己的对象,有着举世为之倾倒的容貌呢?
这还是犯罪吗?
这是不是霸道总裁的病娇求爱呢?
是不是霸道总裁为爱不择手段,甚至为了得到我愿意巧取豪夺呢?
是不是霸道总裁心理有什么疾病隐患,不由自主地伤害了我,甚至他会后悔、痛哭、下跪呢?
我的感受还重要吗?
我是不是在人生华美的馈赠里,独独揪着一点瑕疵不放,是不是会被亲友劝慰你怎么总是盯着人生中不好的那一部分呢?
为什么不感激生命还有这么多美好的地方呢?
彻头彻尾的邪恶、不堪,太容易在人生里识别出来了。
可是人生的陷阱不是这样的,女人的人生鲜有炮弹,几乎全是糖衣炮弹。
2.她摆脱得太轻松了。
她怎么总能知道问题是出在哪里呢?
她怎么能这么笃定呢?
她怎么能幡然悔悟自己会将家暴男温情的一面,错愕感激涕零地当成爱,是因为年少时第一次忘了拒绝强吻?
多少人究其一生探寻,都无法得知导致自己做错选择的事件源头是什么。
哪怕是心理咨询谈话,你能忍住不怀疑这又是你给自己编织的一个解释,而非真相吗?
痛苦的也许不是我们不能重生,痛苦的是即使重来,我们也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走错了哪一步。
为什么能笃定自己需要在打字课上察觉到不对就摘下眼罩呢?
怎么能确定这一做法不会葬送自己未来的大好前程呢?
一如小时候那个窗沿边的娃娃,是不该去捡还是用更巧妙的方法捡起来呢?
重来的人生明明依旧是一头雾水啊。
哪有笃定,全是胆战心惊。
3.我想起看过的科幻小说你一生遇到的人其实都是你的化身,是不同时刻的你。
也想起自己曾经毫无说服力地劝慰失恋的朋友,说有种说法是,我们选择来到世界上时已经看过这一生的剧本,不管你现在多么痛苦,一定是因为人生中还有让你非常幸福的事存在,你才愿意忍受这一切。
朋友反问我,哪些被强奸致死的人呢?
我哑口无言。
我又想起看过的两篇科幻小说,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宗教是人类的幻觉和癔症,仅仅是因为,在这个宇宙活着,实在是太痛苦,太孤独了,所以人忍不住要编造一个幻梦,告诉自己,我的苦难其来有自(我曾经作恶/享受过),我的回报将在来世。
这似乎真的说服我了。
我真的很不擅长处理人生的痛苦,反而随着年岁渐长,对曾经视之淡然的痛苦,愈发能体会到千钧之力。
比如,妈妈曾经住院,我想起《陈情表》的开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感觉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足以把我击得粉碎。
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4.剧中提到尼采的观点,原文是这样的:“最大的重负。
——假如在某个白天或某个黑夜,有个恶魔潜入你最孤独的寂寞中,并且对你说:“这种生活,如你目前正在经历、往日曾经度过的生活,就是你将来还不得不无数次重复的生活;其中决不会出现任何新鲜亮色,而每一种痛苦、每一种欢乐、每一个念头和叹息,以及你生命中所有无以言传的大大小小的事体,都必将在你身上重现,而且一切都以相同的顺序排列着——同样是这蜘蛛,同样是这树林间的月光,同样是这个时刻以及我自己。
存在的永恒沙漏将不断地反复转动,而你与它相比,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罢了!
”——那会怎么样呢?
难道你没有受到沉重打击?
难道你不会气得咬牙切齿,狠狠地诅咒这个如此胡说八道的恶魔吗?
或者,你一度经历过一个非常的瞬间,那当儿,你也许会回答他:“你真是一个神,我从未听过如此神圣的道理!
”假如那个想法控制了你,那它就会把你本身改造掉,也许会把你辗得粉碎。
对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还想要它,还要无数次吗?
”这个问题作为最大的重负压在你的行动上面!
或者,你又如何能善待自己和生活,不再要求比这种最后的永恒确认和保证更多的东西了呢?
——”我以前看到过,却从未悟出什么道理,只觉得恐怖。
他在诘问我思考清楚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警示我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可是哪有这么容易呢?
我努力审视自己的抉择,有多少是被迫妥协,有多少是无知顺从,有多少是不明所以,这大约占了我人生的99.99%吧。
本心就不是被流行文化教唆吗?
本心就不会是上头发热却只能看见一个选项吗?
5.看着女主在内政部平步青云的人生,和她被消耗在家务里,最终家暴男殴打致死的人生相隔并没有多远。
我又想起,自己和朋友说,我不是因为聪明什么的走到现在的,天啊,我是因为走运的难看没有把娇妻恋爱脑的时期发泄在高中,我和厂妹不过一步之遥。
但这种侥幸,真的让人害怕。
人总想总结点什么,掌控些什么,学习些什么,以求之后不要再踩进坑里。
所以会迷信起来。
毕竟这世界随机得让人害怕啊。
6.容易把男人误想成,和我一样有感情的高敏感动物是我遭殃的另一大原因。
女主在战时渴望活着,无论是晨起情不自禁的吟诗,还是夜晚和男人讨论战后是否会有另一个美好的世界,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女主对世界的思索、感知是她的本能,一如男的屏蔽对世界的领悟当个蠢货也是他的本能。
想起和前男友吵架和好的心路历程大概是:我回想曾经的美好回忆不舍而痛苦,于是选择原谅和好,他那边:怎么打完一把游戏这女的又好了?
想笑。
7.我从来不是会轻易放过自己的类型,我揪着人生错了的选择反复思量,不断宽慰自己,却也时不时有所怨恨,难以坦然。
因此这部剧给我最大的安慰,不是活在当下,而是重来无数次,我想,我还是会有踩不完的坑的,我已经做得很好了,真的。
#人气创作计划##如果可以选择,你想怎样过一生##为什么人生是旷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教育#
如果我没数错的话,女主在4集里面死了15次。
还有5次侥幸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反复重生的女孩,名叫乌苏拉(Ursula)。
第三集(52:30)乌苏拉活过了看似完整的一生,却又带着遗憾重生。
她的遗憾不是为了自己。
第四集(42:04)乌苏拉:我想念我的弟弟。
心理医生:我想念我(战死)的儿子。
但我们没有选择。
乌苏拉:你没有选择。
(我有)唯一执念重生的人?
女主在第四集(45:47)画出了第二集(15:45)心理医生给女主的衔尾蛇之环(Ouroboros)。
心理医生:没有所谓的线性时间,我们一直存在于过去,也一直存在于将来,过去和将来都不存在,只有现在。
第四集(39:40)心理医生:Amor fati,对命运的热爱。
尼采被这个想法所吸引,我们聊过这个吗?
乌苏拉:希望没有,我当时才10岁。
第四集(46:26)心理医生:既然说到这里了,Amor fati,对命运的热爱。
你读过尼采的书吗?
乌苏拉:我才10岁。
(注意眼神)在第一集(49:48)、第四集(7:11)、第四集(35:56)、第四集(47:19)女主经历与泰迪的四次分别后,他们终于好好地道别,泰迪的那句“谢谢”意味深长。
在第三集(49:45)、第四集(36:13),直到第四集(48:03)哥哥(莫里斯)为女主带来第三次讣告时,她才释然接受了这个消息。
泰迪说:不会永远这样,没有什么会永远存在。
这句话出现了两次,在第一集(49:12)和第四集(3:16)。
It won't last forever. Nothing does. 第一集(1:37)泰迪说:如果我们可以重新活过一遍又一遍,再一遍呢?
第一集(12:42)女主溺水的时候,泰迪哭了,母亲以为他饿了。
第一集(48:01)泰迪走上前拥抱(记事起便没见过的)父亲。
第三集(21:48)出现在姑姑门前,泰迪和女主的家b丈夫打起来。
该发生的总会发生。
第二集(11:27)女主的家b丈夫撞桌子。
第四集(4:57)女主的弟弟(吉米)同样的方式撞到桌子。
第四集(11:43)女主死于轰炸。
第四集(13:33)女主活着,另一个女人替她死于轰炸。
第二集(48:35)女主为了找工作,选择文秘打字课。
第三集(43:43)兜兜转转又回到打字课。
在故事开篇重生的时候,并未提及父亲在战争中幸存。
当女主以为自己为了家人重生的时候,父亲也为了家人拼尽全力“回来”,“回来”或许是字面意义的这一世,又或许在下一世。
关于狗的细节:第一集(17:08),父亲给家里装了电灯,哥哥很失望,他想要一只狗。
于是在第一集(20:09)哥哥有了一只狗。
第三集(27:49)乌苏拉带着狗,(28:06)和(46:05)全家人野餐的时候有狗。
弟弟(泰迪)为乌苏拉“回来”了几次呢?
在女主开篇死于难产的时候,家仆的话是:“她走了,还没来得及去爱就死了。
”第一集(47:06)父亲战后回家,旁白说道:乌苏拉想,这就是爱,是值得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
This was love, thought Ursula. It would be worth dying for.综上,为什么女主在几次低谷没能重生?
因为那不值一死。
女主在失去弟弟而崩溃后,又一次遇到特地被父亲找来的心理医生,老先生对女主说:“Amor fati - a love of fate.” 热爱生命,热爱命运。
突然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里男主写给女儿的信: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要改变或者保留原状都无所谓,做事本不应该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却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For what it’s worth, it’s never too late,Or in my case, too early,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There’s no time limit, stop whenever you want.You can change or stay the same.There’s no rules to this thing.We can make the best or the worst of it.I hope you make the best of it.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I hope you see things that startle you.I hope you feel things you never felt before.I hope you mee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If you find that you are not,I hope you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过去我一直理解的是,在人生这个漫长的旅途中,在经历生活时,请充满勇气,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去经历,去体验,并且永远充满勇气,保有勇气,能重新再来。
但今天开始有所不同,我有了新的理解。
老先生说,热爱生命,热爱命运,学着接受。
这两个不同影片的片段各像是半把钥匙,在今天拼成了完整的一把,告诉我生活、人生、命运的真谛。
不管怎么循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甚至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命运,但是当命运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或者说给予了一些我们可能不喜欢、不期待的结果,我们该怎么办?
任何命运都会留下遗憾,不存在没有遗憾的人生,但是你能不能接受遗憾?
如果接受,你就会获得《本杰明巴顿奇事》里的另半把钥匙,你将可以重新开始,勇气一直都在,它像一个唾手可得的摆件,就放在那里,等你将它放到手心,它是你改变自己去影响命运的“钥匙”。
如果无法接受,也许就是沉沦,就是无解热爱命运,试着接受,重拾勇气。
一集半删
前两集完全受不了 后边再好还有价值么 人的一千种死法?
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作品,它通过厄苏拉的故事,传达了关于生命、爱情和选择的深刻见解,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的深入思考
分真高啊,她妈妈不停的生她,整个世界因她重来,趣味性弱了很多,意义也不够明确。
同样是重生,土拨鼠真是太便宜男人了。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们不能思考如何改变历史,只能学习如何接受历史,汲取历史,并且反思当下,珍惜当下。NO WHAT IF, ONlY NOW.
再来一遍会更好吗?
完了,没看懂,弃剧
女主为了救某个弟弟于是翻来覆去的挥霍人生,第N次以后忽然就释然了。就这?
女主每一次的死亡都放佛是一次女性的困境,特別是第三集她被JQ被家暴,被丈夫追上門死去,都是如此的窒息,前面小時候的死亡遭遇會感到惋惜,但是這段裡的死亡卻像一種解脫。還有第四集對親人死去的無法釋懷,一次又一次的預感想要去挽救他們,因為想要走出這樣的困境真的沒有答案,還好女主最後尋找到了自己的答案。Life is an adventure, an endurance race, or an obstacle course, It depends on your choices.
6.5/10
平平无奇 没啥惊喜
两集弃,不是很对我胃口。因为重大事故死亡,一遍一遍重生就好像刷履历一样,不要像上次那样死亡,没有可期待的剧情
啊太好看了!这么好看的剧我去年怎么完全不知道!主题很丰富,关于女性生存困境,关于战争,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家庭。女主在一遍又一遍的循环里寻找着完美人生,一开始是避免各种意外,后来是避免被性侵被家暴,逐渐找到自立自强的方式,向着小姨的生活努力着,再后来是为了让弟弟活下去而一遍又一遍重复人生,最终发现弟弟的死亡不可避免无法改变,她开始理解循环的意义,活在当下,活好每一世,不是去避免死亡,而是去不留遗憾。女主是幸运的,每一世的人生她都可以做出不同选择来规避风险,但现实中的我们却没有那么多机会来重新选择(被性侵被家暴那段尤其对应现实),另外没有展现出来的是每一世里女主死亡后其它人的人生会变成怎样。女主爸真的好好啊,算是这种年代剧里见过的最好的中年男性了,还有那个心理医生也很好。
没有这个本事就不要碰宗教或是哲学命题。看完仿佛被喂屎。
看完好像有点理解星盘里12宫的含义了,宿命轮回里,隐秘的,不可言说的,痛楚的,遗憾的,某些在今生等着我们的“大任务”,是期待,是使命,也是一声恐惧的尖叫,人生是那只吞下尾巴的贪吃蛇,未来咬合着过去,我们生生世世,在此刻迷茫,徘徊,似曾相识,思考着生命的意义,想要改变,又在熄灭时遇见熟悉的白雪落下,闭眼的瞬间,新的开始,降临于世。
和日剧《重启人生》各有特点
低能宇宙版闪电侠。即便是打游戏碰到这样无限复活还带记忆的挂逼你都会恨死他的好吗。生命的意义在哪,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错过的不能重来;就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就在于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为此负责;甚至就在于我们必然会失去爱。没有这些底色,所谓的“生命”就成了游戏中的NPC。试图绕过苦难与不完美来论证“生命不息”,本来就是缘木求鱼。何况假如真的这样带着记忆一次次重启,当事人一定会精神崩溃的。
前部分的“危险的旅程”营造的很好,后面有点自乱阵脚了
无论重来多少次都是错误的人生,珍惜当下。衔尾蛇环很有意思,最后一集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