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寫實的人物傳記莊年, 甄子丹演得好中年, 梁朝偉演得活老年, 黃秋生演得實實而不華 花巧不多。
不論有否真假失實 也是勞累而平實的大師人生。
從生活體驗出來 一代宗師能一打十個廿個 但也是人一個 人會病 人會餓 人會窮 這就是寫實和生活。
但在寫實之餘 也不滅大師之威風和精神 武術精神長存 這就是電影的前魅力所在。
這是人物傳記 老實說 大師經歷過無數比武 行走江湖 多年來的歷練 有什麼沒有見過捱過。
所以主角的演技和張力很重要 秋生正好演出大師的功夫技藝 也能演出他的態度 那一份低調而深厚的氣度 不容易演得好 從秋生的眼神中的確體會不少 平實的內心戲。
在他老婆死後 就連背影都散發出悲從中來的感覺 細語問問兒子 有沒有陪著母親渡過最後一刻...他點點頭 表示有就夠了。
打鬥方面更為精彩 大師一生比武,街頭打鬥無數次 積累極多 在戲中的每次打鬥或被圍的場合中 都非常老道 不是說他不懼怕打鬥 而是嚴陣以待和經驗十足的樣子實在演得活生生 又是靠秋生的眼神和身體語言演活來 他的身型和味道實在身經百戰似的。
他不再是好武鬥爭的人 而是根據他做人的原則 去決定行俠杖義或是麻煩找上門才使出真功夫。
要是當這是純動作片看的話 請滖回去看李連杰 甄子丹 吳京等等 看完就算 沒帶出什麼意義。
這套是武術宗師的傳記 描述他的生活, 態度和打鬥情境的比例不俗 個人認為可以有更的個性能度描寫 帶出來的人物傳記會更有感情 看完就像經歷了武術宗師的人生百態。
看完3个不同人演的叶问,甄子丹最能打,梁朝伟最有型,黄秋生演的最老,最不像大侠,却最能打动我。
起初不打算看,看到微博网友赞了一下,觉得对方蛮靠谱,就去支持了下,没想到是这样一个角度来说叶问。
电影比想象中好,用个现在俗气的词,就是接地气,所有的的叶问电影都是说他如何能打,如何潇洒,到香港落魄,很多都是点到即止,只有这部《终极一战》用了很多笔墨来描述叶问到香港后落魄的日子。
看到志伟哥出手,不是他演的不好,就像在《一代宗师》看到赵本山和小沈阳,既定印象太深,其实演的蛮好,好像部分打戏还没用替身。
两个帮派未交手,先在报馆笔尖交手,比上来就打有意思多了。
故事很简单,叶问流落香港后的生活,为了糊口教拳,然后自己和徒弟发生的一些故事。
片子仍然有些散乱,陈小春饰演的警察徒弟,阿娇饰演的女师妹,洪天明饰演的大师兄,熊欣欣饰演的地头龙,很能打的卢惠光饰演帮凶。
看到熟悉的熊欣欣施展的腿法,好激动,不过卢惠光没能施展出来,可惜啦,现在这种硬桥硬马的武打片日渐式微,不容易看到这帮人露脸。
为了票房,还是有几场打戏,中规中矩,打起来有模有样的。
袁咏仪饰演张永成,就是戏份少了点,和黄秋生饰演的叶问输内功那场戏蛮好玩,就是秋生显老,银幕上看起来不搭,不过两个人的对手戏还蛮温馨,毕竟真实生活中,又有多少是看起来登对的。
一看演员表,饰演叶问黄昏恋的歌女珍妮周楚楚是86的,才27岁,难怪要划浓妆来缩减他和秋生的年龄差距,这一段故事不错,感觉演的没感觉,可惜了。
配角里面,表现抢眼的是洪天明和陈小春,阿娇普普通通,还是扮可爱多一点,蒋璐霞表情总是恶狠狠的,配音也有点怪,记得微博上说是她自己尝试粤语配的,还需要提高。
其实这部戏剔除一些打戏,可能节奏上会更好一些,片尾的李小龙演的好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那回事,把bruce Lee 演的略猥琐了吧。
可惜啊,电影市场就这桩不好,一个题材好,就大家拼命拍,排到最后大家没得玩,就看谁快手。
整体来说,瑕不掩瑜,另外一个角度的叶问故事,看腻了打来打去或者装13的叶问,看看这个版本换换口味也好。
《叶问:终极一战》,副标题没起好。
可以理解为何这样起:这是关于宗师后半生的故事,表现了这个故事的高潮;更重要的,怕是要在市场已被前面几部占领了的前提下,把它们都作为这一部的铺垫——叶伟信也好王家卫也好,他们的《叶问》都引向这一部《终极一战》。
于是我在看的过程中,老在等啊等:终极一战怎么还不来?
终于等到叶问和地头龙打了不那么惊人的一战,已经发觉,这一战只是宗师的一次常规动作,没有被渲染成常见的传奇。
这貌似是一个反传奇的故事。
片子甚至都喜剧性地讽刺了传奇化的手法。
一幕在咏春派和白鹤派发生街头争斗以后。
眼镜记者为此在香港市民报《武林》上发文:“霎时间天昏地暗,鬼哭狼嚎。
咏春派掌门人叶门(记者撰名)轻功了得,飞檐走壁,如履平地。
叶门使出玉女心经,大破白鹤派紫青双剑,叶门所过之处,草木不生,被重创之白鹤派门徒不计其数,一时风声鹤唳。
”一场街头的群架,被套用小说笔法,借用还珠楼主等武侠传统的虚构,熏染成煞有介事的传奇。
这段文字还被用一段喜剧性的虚构影像表达出来:叶问轻功略过檐壁和众人,睥睨众生。
与之前真实的斗殴场景形成对比。
亲历事件的徒弟们读完以后,倍感惊奇:“这么夸张?
”叶问师傅背对着他们给植物浇水,似有笑意,但不言不语。
影片开头也有这一幕:叶的儿子看到电视上的李小龙在传授武艺,喊道“你的徒弟上电视了”,镜头给了叶问一个在浇花的背影,也是一声儿不吭。
国际巨星、华人的骄傲李小龙在故事的一头一尾出现,叶不置评语,不合作,也不反对。
《叶问:终极一战》里的叶问就是这样:冲淡、平宜,内有笃见,随性而为,不置臧否。
用他自己给白鹤派吴忠的藏名诗来说,就是“克己修身名在问”。
所以这部片子是这么编故事的:设置传奇性的环境、情节,可是大师叶问都用自己圆融冲淡的心性去“化解”了戏剧。
故事围绕主人公的人生轨迹,设置了三类人:徒弟们,敌手们,女人们(老婆和情人)。
充满了诸多小冲突,对自己人,宗师都用相当睿智平和的方式,启发别人去做出选择,解决冲突,自己身上不显出一丝儿波澜。
对敌人,那就是用相当坚定的立场,用强大的杀伤力,去克制对方,维持不败之地。
由于人物已立,所以看这种故事的关键点,就是看一代宗师如何在你我这等俗人作出庸常反应的日常事件中,如何显出不动如山的淡定,如何包容下各种冲突,而把锋利的一面毫不留情地甩给不讲理的刀疤脸。
这个类型,黄秋生来演,虽然外形和原型有诸多不和,但在演艺类型上,那是相当吻合出色的。
宗师拍成这样,其实也就成了另一种传奇。
一个品得出、吃得进各种茶饭滋味的日常人(有个影评说这个电影就是拍宗师的吃饭、吃饭、吃饭,很对,片子很多吃饭场景),也不妨是关键时刻巍峨如泰山压顶的宗师。
两相对比,你就会惊叹和深思:宗师啊各种传奇类型的宗师以后,我现在想看讲宗师如何成为宗师的故事。
除了后人的势力和追慕这种方面,那个硬道理——宗师的“术”和“道”究竟是如何的?
恐怕故事化的大众文化很难搞定。
≪叶问:终极一战≫,自从甄子丹饰演的叶问大获成功后,许多电影开始跟风,先后已有不少版本关于咏春拳的讲述。
但这版不同的是,黄秋生版描写的是叶问晚年时期的一段往事。
本片同样有与反派对决的精彩段落,这是该系列惯有的亮点;王祖蓝的客串依旧搞笑。
国语配音很失败,感觉很别扭。
总之,爱看不看。
从开始知道豆瓣开始,豆瓣一直是我看电影的观影指南,想到一部电影,习惯性一定上豆瓣上先看看评分如何,在手机上豆瓣也和各种看电影的APP排列在一起。
为啥说这个呢,就是黄秋生版叶问看到很多次,但是每次一想到豆瓣上的评分,就觉得看了太浪费时间,既然评分那么低,一定很烂了,但是刚刚看过了, 没那么烂,而且相当不烂,我给四星,给五星是为了把总分提上去。
看了电影的几点感受:1、为什么一开场的长镜头我就想到了麦兜的某一集电影呢,不记得是不是《麦兜当当伴我心》了,老式香港街道风情从远景到近景的效果像死了。
2、另外我看的是普通话版,开场不久听到叶问开口说话了, 怎么那么像麦兜的校长啊,这是啥情况,还有见到袁咏仪,请袁咏仪吃饭那个啊,说阿准来了,请吃饭时“那就多加一盘啊,三个人,六个菜”怎么那么那么像麦兜哲学啊,以至于开始很久我一直沉浸在麦兜式的香港气氛中。
3、袁咏仪真好看啊。
4、海报不好,看起来好像武打为主,但是我觉得这部片更文艺,影片题目和海报都不适合。
5、里面的演员刚好都是我喜欢的,看到四妹说歌女“不正经”时,我想到如果在电影院当时一定有人会说“人家不正经,就你正经,你才最不正经”。
6、两个画外音不好,有时候会乱。
7、黄秋生应该减肥下再演,叶问和我印象里的感觉高大了一些。
8、喜欢甄子丹演的前半场的感觉,富家子弟干净儒雅和夫人恩爱的一面,喜欢梁朝伟只因为是王家卫,可是章子怡我觉得演的更好,看了后会忘记梁朝伟,另外梁朝伟演的叶问不干净。
黄秋生的叶问看起来很干净,知识分子,大家风范,真实的社会人,我很喜欢。
但是打斗打斗上我还是更喜欢甄子丹的,每次出拳一顿一错,很符合我心目中的咏春。
有事外出,说到这里。
华夏星光,周末晚上6:20的一场电影。
由头至尾,全场只有我一个人。
一开始有点小兴奋,买一张影票就有包场的待遇并不是总能碰到,然而电影看罢,看着空荡荡的四周却几心凉!
看到评论说,“总是拍叶问,看都看烦了,烂片”、“烂的无可救药”、“烂到不知从何说起”。
或者有讲影片平淡的像白开水,像没有调料的泡面,由头至尾的流水账,应该叫做叶问的后半生……这些评论,早在我去电影院之前,就已经都看过了,但是秋生哥的片子,怎么说也要去支持一下。
或许就是因为一早抱着看烂片赏秋生的态度,看完不免为这个片子抱屈,怎么都不至于烂到全场只有我一个人愿意买票来看吧。
那些布景、人文、道具、服装、影片台词、细节、武打设计怎么看都不是一部来圈钱的片子,虽然主角依然是叶问,可片子中能看到导演有导演的话要说。
如果问为什么那么多人拍叶问,一来,好的素材,必然英雄所见略同;二来,拍什么样的片子,还得看能不能找到这样的投资。
问题在于拿什么心去拍的片子,片子中又有怎样的演员?
甄子丹的《叶问》《叶问:宗师传奇》,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我都看过。
甄子丹“叶问”系列,除了精心的武打设计让我叹为观止,就只剩下撩拨民族情绪的俗套技俩。
看完只赞武指。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有头无尾,尽管画面帧帧考究,梁朝伟一举一动,眉宇眼梢的醇厚和明净依然,单论剧情,只托起了章子怡扮演的,骄傲倔强,对自己够狠够决绝的宫二小姐。
《叶问:终极一战》讲的确实是叶问后半生的故事,自然没有年轻时代的热血方刚。
于是有人叹这道叶问中老年的大菜,味道不够劲,只留下吃饭、吃饭、再吃饭的戏份。
而这戏确实要从吃饭说起。
《叶问:终极一战》里面要讲的,还得从黄秋生刚抵达香港,吃的第一碗饭开始。
他说:切磋可以,先得吃饱了饭。
叶问隔海渡到香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日本侵略者毁了他佛山的家,乱世难为,民生多艰,他要搵食。
市井小民也好,宗师也罢,都得先寻口饭吃,另有一家老小需要给养。
这是武侠小说里面很少涉及或细描,但人活于世必须首先解决的现实问题。
片中说:太有个性的人,越发难找到合适的工。
有所坚持的人,必然会遇到更多的磨难。
叶问四海漂泊,靠一身真功夫将咏春发扬光大。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黄秋生干净利落的开场秀,一张报纸方寸之间令对手再无辗转腾挪之功,让梁双叹服不已,当即决定拜师。
有真功夫,口碑人气都不难积累。
难得是找准徒弟。
他曾跟曾志伟扮演的吴师傅说:人家说徒弟找到好师傅难,其实师傅找个好徒弟更难。
他后来的徒弟里面,有学了半瓶水,就在对面以咏春的招牌开馆收徒的、有喜欢寻事斗殴的、有依附于强权,行走在灰色地带的……叶问最后讲:做人应当以树为楷模,根固而随叶摆。
做事应该学钱的样子,内方还得外圆。
他有原则,明是非却不强求。
他的徒弟,寻衅滋事。
他以游泳论,习游泳是为能游于水,而绝不是推人下水。
罢工运动,徒弟分立两派,他简单一句:别外人还没闹先窝里斗起来,自己人得团结一块儿。
邓声在金钱诱惑与是非黑白间挣扎时,他一碗无糖龟苓膏,将想说的都放在里面了。
吴师傅受难,他不因帮派相隔,为正义保吴师傅平安归来。
徒弟打擂台被陷害,他不顾自身,带着徒弟们独闯无人敢动的九龙寨。
他凡事不爱求人,不论是同学故旧,还是徒弟们。
一双被,一间屋,可以他都想自食其力,无求于人。
他苦痛,老朋友要卖儿鬻女方得生存,而他无力相帮。
他走在旧时的香港街衢,乱世之中,总免不了难堪之事,而他行走的稳,每一步都能踏得实,立得住!
什么是宗师气质呢?
是台上一朝胜利,扬眉吐气,所有观众掌声如雷,受万千拥戴之时么?
什么是宗师气质呢?
是徒子徒孙满堂,尊享礼待拥护之时么?
我想,所谓宗师气质,我更欣赏无论经历什么,行得稳,踏得实,立得住!
遵从自己的初心,有着旧时人们一生坚守的行为准则。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有活下去的勇气,也有助人的善心。
PS:打五颗星,并非是因为这部片子真有五颗星的过硬质量,只是觉得这部片子打一颗星的那么多有失偏颇,故而高分。
更多深度评论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如何拯救“丧”的我们皮克斯《心灵奇旅》开始笑得多没心没肺,后面就哭得有多狼狈——《送你一朵小红花》深度剖析数起血色凶案背后,令人沉吟的悲剧源头(第一案)——《迷雾追踪》
叶问系列第四部,邱礼涛再次出击,诚然,黄秋生在功夫上和甄子丹相去甚远,但是邱礼涛聪明得避开锋芒,主打其他方面……首先,电影香港味道浓郁,场面回复的十分逼真,骑楼老街、市民生活活灵活现,这在近几年的港片中是少有的,随着合拍片的优惠政策,以及内地投资的涌动,我们越来越难体会到港味……其次,这部电影相对是平淡的,终极一战强调的并非是和熊欣欣的较量,而是要描述叶问晚年,难得的是,电影对人物塑造的立体化,每个人都不再是完美英雄或者简单的二元对立,大家都充满了矛盾性,陈小春和周楚楚的角色设置都十分明显……事实上,邱礼涛近年转战商业后,其独立制作人的特质几乎消亡殆尽,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几乎看不到任何合理范围内的创新,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或许,香港的味道可以再造,而香港导演的精神却难复兴……近年叶问题材大热,这部电影基本上可以徐书成叶问宣传片的完结篇,与之对应的是97前的黄飞鸿热潮,不难发现,这和香港人的心态有莫大关系,97前人心惶惶,离散情节浓郁下,民族主义盛行,因此黄飞鸿、方世玉的对手都是洋人,是一种中西的对抗,而到了97后,离散情节并未消失,转而成了他者心态,矛盾毕竟弱化,因此斗争的对象成了生活以及身边敌对的国人,而这些又是为了呼吁传统道德的重塑,是港人精神迷茫的呈现……叶问的趣处是,新的程式化的确立,那就是无论如何结尾都要有李小龙的捧场,事实上,李小龙的截拳道虽和咏春有渊源,但是其涉猎较广,未必将叶问视为唯一宗师,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一个,那就是竖立东方文明,与西方抗衡,或许这是一种转型后的民族主义……
当商业电影的浪潮汹涌而来之时,好的电影题材的标准就变得简单,只要能够赚到钱,肯定会被制作人盯上,都打算分一杯羹。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电影题材的匮乏,以及从制作人到观影群体急功近利的心态。
纵观叶问系列电影,从08年的第一部至今已有五部上映,甄子丹两部,杜宇航一部,梁朝伟一部,黄秋生一部。
从青年一直到叶问去世让人不禁感叹,这回总没得拍了吧。
本片名为《终极一战》,看完后发觉导演是个标题党,几场打戏下来没觉得哪里称得上所谓终极一战。
整片可以说是一部人物传记,由叶问及身边人的一个个小故事组成,按时间顺序从叶问初来香港谋生一直到晚年铺展开来,同时为观众呈现了同时期香港平民社会的景观。
故事并不十分精彩却在某些细节上显得格外真实。
人物众多,情节平淡,镜头运用自然纯熟。
没有了前几部的国仇家恨,视角也从咏春更多的转移到了叶问本人身上。
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
作为功夫片的爱好者,我们见证了香港功夫电影的发展与辉煌,怀念那一部部让人激动人心的经典电影。
其实叶问也好,黄飞鸿也好,我们所欣赏的不仅仅是中国武术的精湛与传奇,更多的是历代武人身上所传承的武德与精神,豪情与担当,辨是非重然诺轻生死,善者不欺恶者不惧。
叶问虽逝,咏春仍在,功夫是电影的主题,更是每代人不懈的追求。
这部电影没有拍好,不在于演员的问题,也不在于对叶问过度消费的说法,而是这个故事不知从何说起,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叫《叶问的后半生》。
邱礼涛一直是我喜欢的导演,但有两面性,这位什么片都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导演也需要养家糊口,不拍电影就吃不上饭,他是一个非常向商业妥协的人,同时也能不丢掉自己赖以成名的吃饭家伙,我喜欢的是他有风格的那一面,也就是B级片,《人肉叉烧包》、《的士判官》、《阴阳路》、《头七》、《等候董建华发落》这些,剑走偏锋,这些领域总能给人惊喜,但这些片票房没有保障,因为小众。
相反他一头扎入商业片中,水平就没有保障,像是《战神再生》、《黄金岛历险记》、《爱情梦幻号》还有《花田喜事2010》,就变得跟二流导演没什么区别。
他甚至在不拍电影时还担任很多电影的摄像,像是好友罗守耀的片子全都是邱生章镜。
所以对于《叶问:最终一战》,属于邱礼涛水平没有保障的那一类,没指望本片有多么强大,至多也就是个《叶问前传》的水平,电影拍的中规中矩,但放到叶问大环境下,横向一比,也就砸锅了。
《叶问》系列通常被称为传记片,但本片之前的四个没有一个像传记,而像传奇片,玄玄幻幻的那种飞,反倒是《最终一战》这才是传记片。
这并不是夸它,传记片你得分怎么拍,像是《林肯》这样的将大总统一生的几个剪影和关键事件侧重表面,拍的很好。
像是某些主旋律传记片(不点名了,近期一堆以人名为主的国产电影),几乎是选取一生或者半生作为故事,顺着拍,人生中的某某环节都要展示,胡子眉毛一把抓,这种片怎么拍也拍不好。
《叶问:最终一战》从片名上看还以为展示叶问晚年最后一次打斗的精华,实际上讲了叶问的后半生,就像溥仪那本书一样,但人家是皇帝,后半生大有文章,你叶问的文章就没什么内容了。
上世纪50、60年代的香港风貌,罢工风云,旧时街市,九龙城寨,还有几首经典老歌,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所有说本片在氛围塑造上很有特点,很吸引人,但仅此而已。
本片也不是没有主题,主要是突出时代印记,一文钱难死英雄汉的生活气息,宗师的普通人生活,与当地地头龙的征战,所展现的太多,没有一个侧重,流水账般的叙事太散,电影结束后不知道这片到底在讲什么,或者说什么都讲了,但没意思。
能看出本片努力再向《岁月神偷》靠拢,都是突出情怀和时代质感,但不要忘了《岁月神偷》的隐藏主题就是生活,而与之类似的就是《浮城大亨》,展现蜑家人生存与精神。
但《叶问:最终一战》就没有这种感觉,主要也是生活艰辛,其中穿插了几个历史大事记,其下的港人生活状态,但本片给人的感觉却是什么都想讲,什么也想包括进去,但篇幅有限,每件事都擦了一下水面,都不深,让人觉得这片呼啦啦讲了一堆,画面转黑次数过多,像是电视剧剪辑出来的一样。
本片的打斗还算精彩,李忠志与冼国林的动作设计没新意但很好看,港产片的味道,也是老生常谈,这种片的卖点就是动作戏,自然会有看头。
但个人认为,本片的另一个卖点是黄秋生版叶问。
我没有看过有关叶问的任何影像记录,不知道叶问真正的举止和行为如何,但我觉得黄秋生饰演的老年叶问,确实是叶问去香港之后的那种形态。
黄秋生是可塑性非常强的演员,什么角色都能演,而且属于那种能镇住场的演员,换句话说,这个人物非常有戏。
老年叶问在香港的晚年生活,经过黄秋生演绎,还真是那个味儿。
不能说老黄版叶问器宇不凡,但叶问那种“小隐于野,大隐于市”那种高手在民间的风格,属于那种市井名家的风格,功夫人上人,也会谆谆教导,但离不开柴米油盐,离不开儿女情肠。
可以说,黄秋生演活了这个角色,要没有他,这部电影更没看头。
黄秋生演叶问,可说非常成功,但问题在于,近几年叶问被严重过度消费,目前为止一共拍了五部相关题材的电影,除了造成观众厌倦的感觉,也让叶问这个人物从清晰变得模糊起来。
一般而言,拍摄一部人物传记哪怕是演义,人物角色都固定在个别演员身上,这才能让观众有所接受,像是说起黄飞鸿,首先想到的就是李连杰,也是几年内拍了好几部。
或者是老一代的关德兴,拍的更多。
相反短短几年中,叶问的演员换了四个,谁是叶问的代言人,恐怕每个人说法都不尽相同。
甄子丹演了两部,但也只是数量居多而已,梁朝伟版票房最高,黄秋生版我个人认为晚年的表现非常棒,但也不能成为代言,至于杜宇航,早就被人淡忘了。
因此,叶问这个角色,最大的问题就像片中展示的叶问不挂招牌开拳馆一样,咏春威力十足,但没有自己招牌。
好多人都演过这个角色,但真正代言叶问的人物反倒没了。
PS:论黄秋生与曾志伟的功夫 有人说黄秋生演叶问,他会功夫吗?
当然会,黄秋生以演技闻名,但他也是习武之人,大圣劈挂门的传人(网上说他是大圣劈挂门的掌门人,这个小弟不清楚)。
什么是大圣劈挂?
是结合了大圣和劈挂两种门派的武术流派,大圣门,也就是猴拳,劈挂门,是中国北方一种长桥大马之拳法。
黄秋生师承陈秀中,后者人称“猴王”,他师父就是大圣劈挂门创始人耿德海。
陈秀中的徒弟包括很多香港明星,陈观泰,黄秋生,钱小豪,钱嘉乐,高雄,白彪,冼灏英等人,所以论起来,黄秋生是大圣劈挂门的第三代传人,陈观泰的师弟,功夫自然不在话下,只不过进入圈子,以演技为名,基本上不打了。
片中另一位打斗的就是曾志伟,同样会功夫,只不过是草台班子。
曾志伟是龙虎武师出身,行内话叫“红裤子”,在刘家班(刘家良,当年很器重曾志伟)和洪家班(洪金宝,当年一度和曾志伟闹翻,但后来不得不亲自打电话找回曾志伟)手下都呆过。
当年并不是个小胖子,而是个小矮子,经常戴上假发演女角色的替身,另外还担任动作指导,并一度升任副武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70年代的老片《黄飞鸿与陆阿采》、《哪吒》等片,里面有曾志伟开打的镜头。
后来曾志伟就不干这行了,用他自己的话说,龙虎武师的工作一方面比较危险,另一方面很多龙虎武师都没什么文化,当时这行业报酬很高,很多武师拿了钱就花天酒地,打架泡妞,晚年都混得很惨。
所以曾志伟改行学编剧学制作,武打也成了旧事。
较于甄子丹版的最大差别就是,这部的叶问淡薄而低调,对手戏没有很激烈刺激,让人感觉他只是个普通的中老年人多于传奇武林高手,电影更多呈现的是当时香港的社会风貌以及叶问的一段恋情。
年代还原的很好,比《岁月神偷》更真实些。
袁咏仪真美啊,这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张永成的版本了 温婉秀丽 又有棱角 会不安会生气会在意徒弟们 真是美好。
小春的警察先生一直在随波逐流与坚持恩师的教导之间徘徊和挣扎也很好。
人物多而不杂,各有特点。
总体来说还算不错但是还是更喜欢甄子丹版的。
最好的一部叶问。
不算好看,但也不烂。
叶准回忆录之老豆的香港生活史。想看功夫的,还是洗洗睡吧。。。PS:曾志伟一出场就让人出戏。。。PSS:所谓的终极一战在哪里,难道就是九龙城寨那一出?我勒个去。。。
终番
朴实无华,润物细无声。
不温不火吧.
有了甄子丹的《叶问》系列,感觉这个故事就是用来衬托甄子丹的演技和功夫滴。拜托导演同质化的故事如果没有特别强悍的内容做支持,就不要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拍了,否则就是笑话。
哇塞,陈小春近几年最好的电影!!!
还不错喔,丝丝入扣,就是颜色太大陆货,叶问2就这样重,不复1的朴拙。可能怕大陆观众不了解背景,讲了好旁白。
过度消费叶问
其实叶问没死,后来还和导演去开了八仙饭店,卖了人肉叉烧包。
在邱礼涛这里,叶问不再是民族自尊心的icon,而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他的一生变得很丰富,不再只有打鬼佬这一个终身使命,人生就像是那件衣服,没有扣子也没有口袋。
出乎意料,加一星
蛮好的电影
黄秋生演出了最好的叶问。
TVB+影视城风,人都老了打不动,一天到晚吃饭聊天。大腕角色不少,被国配毁得很彻底,大师阴阳怪气,很久没看过如此幼齿生硬笑点不断的大片了。香港演员断层啊,黄秋生依旧喜欢,片尾cos叶问遗影。叶准旁白试图拎起一本流水账(失败)。嫌一代宗师不好好讲故事的赶紧看这部吧,里面满满的全是故事哟
不如没有这个结局
略显平淡,更像是一部记录片,其实该叫《叶问的后半生》,叫《终极一战》略坑爹。我对那个时代的香港情有独钟,黄秋生演的叶问也是最好的一位,值得一看
剧情很流水账 感觉不到什么终极一战 然后口音怪怪的。。
导演: 邱礼涛主演: 黄秋生 / 曾志伟 / 钟欣桐 / 陈小春 / 袁咏仪 / 熊欣欣叶问的晚年爱情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