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的能把香港的故事讲好不容易呀一路向西后知道了这位仁兄,那部片子我觉得故事不错,选角儿差点意思这次相反,一把不错的牌,故事讲的乱七八糟的,要是夸张索性就玩大些啦唯一留着的就是香港本地化?
是吗?
可是不好玩在本地化有啥用都不用比黄金年代了,看看彭胖子的故事好了可惜没有两颗半星星
《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大概是菌叔看过的名字最长的一部电影。
初见这个名字,我相信你们和菌叔一样,一!
脸!
懵!
逼!
什么鬼名字,根本不懂什么意思啊!
且听菌叔给你们一一道来。
这部电影改编自向西村上春树的同名小说,还号称是《一路向西》的续集。
“西谎极落”是“西方极乐”四个字的音译,既然作为续集,一路向西的下一站肯定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么一想确实没毛病。
“太爆”指的是香港人多房少,居住条件困难,居住环境太拥挤。
“太子”是香港的一处地名,因此片名中的“太子”可能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吧。
“太空舱”指的是类似日本胶囊旅馆的居所,只不过电影中在太空舱居住的他们不像住旅馆那样暮来朝去,迫于生计他们是太空舱的常住民。
好了,答疑解惑完毕,故事该正式开始了。
电影《西谎极落》主要讲了五个住在“太空舱”里的“loser”们各自荒诞不经、充满黑色幽默意味的生活故事。
研究生毕业,长相俊朗衣装靓丽,却买不起房子的“楼市专家”——阿轩;
被诓入黑社会,一心想打打杀杀闯出名堂,却处于消失产业的古惑仔——阿锋;
以车为家,一心想有个家和女朋友亲热,却有炮没处打的货车司机——阿明;
看不得别人好,明明在出狱再社会化中,却一心想打击犯罪的监狱惯犯——瑞昌;
还有因为97楼市泡沫,一夜间身家尽失,满脑子生意经的神经病太空舱老板——阿成;
他们五个是被时代选中的废青、废中、废佬。
每个人一开始的身份设定已经是满满的黑色幽默冲突感。
故事以他们五个人五条线展开,却讲述了同一个主题的故事——房子。
故事的出发点开始于他们住的房子——太空舱(电影中阿明的女友吐槽叫棺材更合适一点),他们五人在太空舱认识,然后才发生后来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的最后也结束于房子,结局将黑色幽默发挥到了极致,但为了保持大家的好奇,也为了避免大家为我寄刀片,菌叔在这就不剧透了。
豆瓣电影上关于这部电影这样写道:“狮子山下的香港,是一个谎言也被美化成「语言艺术」的荒谬都市,要骗得到别人,先要骗到自己”“这群「来自太空舱的男人」为著心中的理想生活,在一个又一个谎话之中挣扎求存,体现真正的香港精神:自欺欺人!
向著堕落的轨迹,跌进极度荒谬境地!
”在菌叔看来,这两段简介写得有点过了,或者说电影没有拍出来这两段话想表达的东西。
如果电影将黑色幽默进行到底,将五个人的“丧”进行到底,那或许它真能拍出真正的香港精神:自欺欺人!
向著堕落的轨迹,跌进极度荒谬境地!
电影的前半部分,菌叔勉强可以给满分。
不管是男主在爱情上遭到的背叛、还是阿锋、阿明、瑞昌三人生活中各种无奈的无厘头反转,都深度凸显了原著想要表达的东西:自欺欺人、自嘲、堕落着活着……电影在中后半段时,用了不小的笔墨在他们解救被绑架的富家女上,另外个别对白也稍显拖沓。
简短有力的无厘头搞笑才最能让人记住,这一点他们在星爷面前还太稚嫩。
电影中的五个人,或者说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角色都代表了香港民众的一个特征。
电影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对他们进行了无限放大,这不是一部洗白或者反向励志的片子,它就是在向外人宣告:这就是香港。
不是破罐子破摔,是出于一种香港人自带的变态优越感。
有人评论它是港片崛起之作,菌叔认为有点言过其实。
港片的辉煌确实不在了,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时代因素、老一代香港电影人的退去、环境因素等等。
但港片在我们的记忆里绝对是特殊的存在,它的辉煌不会从记忆里消失,它只会一直激励电影人们去重现它的辉煌,去相信下一部作品就是它的复兴之作。
《西谎极落》不会是崛起之作的信号,它会是奠基。
1、萧生的三级片壳股傍上爱奇艺差不多两年,终于搞出个作品,尺度把握尚可,难理解爱奇艺粤语只能在手机上看且不能投屏 2、向西作品一贯在HK自嘲流行,估计内地人还是看不惯 3、广州人听着粤语觉得挺爽,不少GAG换成国语(连台词都换了)就尴尬了 4、大爱最爱林敏聪,难得戏份如此多,毕生怪才,跪服,baby john演出也惊喜,比初出道好太多 5、剧情意料中无厘头,后段略显草率,至于政治社会隐喻就别太认真,存当一笑片看看就好
《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集结了香港老中青三代顶级人气、实力演员打造最真实的“众生态”太空舱生活圈,讲述了一群“来自太空舱的废青、废中、废佬”为着心中的理想生活,在一个又一个谎话之中挣扎求存的故事。
剧情荒诞升级融入更多现代元素,有对香港社会百态的戏谑和对现实的体察,充满幽默趣味不失港式喜剧的独特风味。
香港骨灰级搞笑大师林敏聪在电影中饰演神神叨叨的太空舱房东阿成,而他的租客则是由被网友供奉为“绝杀00后”的男神周柏豪,他在片中饰演一名对外号称“小王石”但实则负债累累的网络打手。
史上最重磅女神郑欣宜则是“放飞自我”,她将搭档全能演技担当张继聪爆笑饰演一对陷入热恋的小情侣。
首先把现实铺垫得非常好,可见导演还是有功底的,难得的不讨好内地之作。
这组数据确实有些可怕,在五百万的楼里居然无法晾衣服,香港人真係傻,确实,房子确实是大多数人心中憧憬的一条刺,长大后你会发现,所有成为科学家,警察的梦想统一变成了买房。
张继聪说:人生只系为左搏野嗟嘛!
精辟得我想笑,是啊!
只想找一个宽敞的地方体验性爱而已,也许有人会觉得粗俗,但谁不粗俗呢?
整部戏的阵容确实有点弱,有些情节也趋于牵强,柏豪哥哥的演技还待提高。
总觉得有点面瘫
而林盛斌又来饰演这种令人讨厌的角色,总觉得他难担大旗,豁得出去却总是一种风格,而且不讨喜,总是以浮夸嫁接演技,难免会引起观众的观影不适。
这种角度看BABY JOHN倒挺帅的,印象中他已经多次担正主角了,挺有潜质的新人,期望以后能多点好作品。
电影中他饰演被古惑仔影响的那一代香港青年,正值回归,第五部陈浩南已经穿起了西装,却有无数人想念他穿皮衣的样子,而这个角色是否暗含了香港人的九七情节,就见仁见智了。
林敏聪这个角色令我感到不愧系写出了"煤气灯不禁映照街里一对蚯蚓,照过以两心相亲一对小情人"的填词人,那份自心底的小人物奋斗史,演绎得游刃有余。
对楚翘饰演的角色,还是有一丝感伤的,她想行近时,被这句话刺到了吧!
那份卑微不自觉显露了出来,其实两人都同样卑微,何必分高低,我们都是低等动物,何妨一起讨论人生。
这是一部笑料十足,情节尚待提高的电影,导演对社会现象作出了最大程度的批露,当然大陆版很多被和谐了。
所以请勿用艺术的眼光去批判这部电影,以看喜剧的心态去感受欢笑,笑完后你会发觉,电影里的角色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出乎意料的好看,虽然远远谈不上经典,但博人一笑还是足矣的。
现在的评分并不能完全代表本片的质量,因为影片有很多关于香港文化和粤语的笑点,如果不了解,是不会觉得有趣的。
周柏豪虽然是第一男主角,但他的表演还是一如既往地普通水准,不高也不太低,可以一看,但是不会印象太深刻,如果留下印象也多是对其外形。
影片中的配角们倒是表现很精彩,最喜欢蔡瀚亿和林敏骢,一个演得生动十足,一个冷面笑匠。
另外雨侨客串的美丽与故意的口音设计、陈诗慧饰演的一人多角等设计,都体现了本片制作者的认真之处。
可以看出大家这一次都拍得很轻松,似乎没有太大票房压力,片尾彩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希望这样的香港影片越多越好。
老实说,我是原著党,上一次入场看《一路向西》的时候,是看了《东莞的森林》以后的事情,这次入场看《西谎极落:太爆,太子,太空舱》之前,就已经看了《西谎极落》,完全没有留意演员表的我,纯粹是带着对原著的念想买票和进场的。
原著比电影要黑暗很多,也没有这么多刻意搞笑的场景,但字里行间充斥的,都是让人笑到喘气,又绝望得无法喘息的黑色幽默。
“有楼先有高潮”(有房才有性高潮)“要赢在射精前”近几年香港也是金句频出,偶尔觉得有道理的同时,又会觉得这道理来得特别残忍。
可这又是香港年轻人的现状,城市化的程度更高了,却囿于生活空间的狭小,不要说组织家庭生儿育女,有时候空间小得连性生活都是奢求。
很多人会把香港的现状与神州大地的情况分割来看,但今天的香港,又何尝不是现在的北上广深?
如果说,现在的北上广深还不至于那么惨,但其实,我们终究有天,或者终究有一代人,要经历现在香港年轻人正在经历的困窘。
太空舱这个情况,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听的是另一个词——
(图片来自豆瓣)笼屋。
(图片来自百度)大概在我成长的阶段(90年代),笼屋这个词逐渐从香港社会中淡出。
接着经历了几番楼价起跌。
也是近两三年,笼屋这个东西,才换了一个特别新颖的名称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而且跟童年里的记忆不同的而是,通常与笼屋合照的是老人,现在跟劏房(房中房)/太空舱(分租床位)扯上关系的是年轻人。
(图片来自豆瓣)现在的新房价格一万五(偏远地区)至三万多(市区)不等一呎,而每十呎不足一平方,老房子的管理费最低可以去到2块左右每呎,新房子可以3块以上每呎。
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水平大约一万多,假设房子是二百呎(大概是20平米不到),两万五每呎的房子,总价是500万左右,首期三成大约150万左右,管理费选个中等水平(2.8港币)每月也要五百六,还有差饷地租水电煤气费有线电视费乱七八糟加起来港币2000多一个月是跑不掉的,房子月供哪怕只是两三万都已经要命。
(图片来自豆瓣)更可怕的还不是这种看得到的负担,毕竟很多人以为找了银行借钱按月还款不就好了嘛,但偏偏银行是自有一套针对买房贷款(楼宇按揭)风险管理方法的,我们俗称那叫“call 窿”(也就是催款)。
某人的朋友林生也就曾经历过这种事情,买了房子按月还款,但是接到银行的电话,非常和气地问他最近是否方便清偿多少个百分比。
和气问候的背后,其实是提防某个负面的回复,提防某个负面的应对。
一旦收到这么写负面的回复和应对,就表明随时可以按部就班地,准备房子的拍卖程序。
知道这种事情以后,每每经过地产中介,看到有写着“银主盘”的房源,都会脑补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而每一个悲惨的故事对面,都可能会有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因为捡到了便宜的好货而窃喜。
在香港炒房,是一件很过瘾,也可以一件很致命的事情。
一方面是有机构帮着你做大你的杠杆,以一百万做本钱1个亿的房价(可以是多套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同一个机构,出于对社会经济环境的评估,要你短时间内清偿或补缴大部分的房款,所以炒房人可以短时间暴富,或者短时间内破产至无法东山再起。
这些新闻在我童年,都不是什么特别新奇的事情。
这是林生的原话——“我买楼,就算银行做好按揭,都要同时准备好佢随时会call 窿,随时要俾埋净返啲钱。
”(我买房,就算是银行贷款做好了,也要同时准备好应对银行的催款,随时要结清欠款。
)可是,数学不好的我,粗糙地算完这道数学题目以后,我陷入到了思考当中——20平米的房子,又是否适合作为婚房?
20平米的空间,又是否适合养育下一代?
20平米的空间,又是否适合让所谓的未来栖身?
(图片来自豆瓣)而住在太空舱里的年轻人,显然连这一个层级都无法达到,很多时候太空舱或者劏房,都并不能当做是可以跟未来挂钩的住房条件来衡量。
选择住进太空舱或者劏房,如果不是为了清偿债务,大概就是为了赶紧达到能够清偿债务的水平(也就是在存买房的首期款)。
如果你带着何不食肉糜的心态来看,大概会想为什么不住更偏远一点,或者住更为老旧的房子?
新界地区的租金大概要一万多一个月(一万以下的非常罕见),市区的话2万起,没有电梯的唐楼(低层老房子)6千至9千不等,一个月薪一万多至两萬的年轻人,扣掉租金还没算吃喝拉撒以及约会的常规和不常规开销,住郊区和唐楼都是勉强维持生存。
而那些已将生活搬进了太空舱的人,什么时候才能“上车”?
(图片来自豆瓣)原著的答案是绝望的。
但电影之所以能够定义为喜剧,是因为它告诉观众,当你意外捡到了一条狗,外加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追杀后,而你还没死,且获救的人还愿意遵守承诺,犹如天荒夜谈地每人分你两百万。
(图片来自豆瓣)
(图片来自豆瓣)
(图片来自豆瓣)那么,恭喜你,不用住太空舱,不用改装“货Van”(小型货车),终于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蜗居了。
看到电影的投资方,我知道,这电影能拍成这样,已经尽力了(电影里的那些政治隐喻就不一一解释了,既然电影当做是笑料,我也跟着电影笑了便作罢)。
礼拜天的时候夜里,顺便看了社会纪实的节目。
说的分别三个香港年轻人的现有生活,每个人都有搬离原生家庭的理由,也有继续挣扎在唐楼里的那一口气。
(图片来自豆瓣)印象特别深刻的莫过于一个街头音乐人说每次他要去表演,为了要把所有的器材扛到一楼,来回要走好多趟,后来他数了数,不知不觉竟然走了相当于72层的楼梯。
而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申请公屋(公营房屋/公租房),他说自己还有手有脚能够养活自己,应该把资源留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
节目的最后,记者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
他听后是一个突如其来如同时间停止似的沉思,全靠屏幕下方的跑马灯,才能确认不是因为信号的中断。
冗长的停顿后,他回答说他也不知道。
因为第二天要早起上班的我,吃了褪黑素后昏昏欲睡地硬撑着看完这个节目,看完后我对着某人说——香港太对不起这些挣扎在生存和梦想之间的人了。
当一个社会只有所谓的金融才俊才能够维持体面的生活,而那些搞文艺和创作的人,甚或是那些手艺人,都被这个社会忽视,被经济的巨浪拍死在岸边。
可以预见到的未来,是这个社会将最终枯竭,繁荣说到底是依附于实体经济,而香港的未来,正正就是这些逐渐枯萎的蓓蕾。
电影还有一个地方让我特别深刻,那就是背景音乐,片尾曲我从看完电影一直单曲回放到现在。
有时候,在这种社会里,只能活到30岁,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By新青年理发厅 (音频放不上来,自己去找吧)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我会每天博命喝汽水(我会每天拼命喝汽水)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话知你落雨行雷(管你打雷下雨)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仲边会读书读到二十几(还怎会念书念到二十多)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我爱你谁嫌说多一句(谁还会怕多说一句我爱你)仲点会挂住储钱(还怎么会想着存钱)想去边就去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仲边会先苦后甜(还怎会想着先苦后甜)想发癫就发癫(想发神经就发神经)成日话买楼好贵(整天说房价很贵)我话之你供到流鼻涕(我管你供房供到生病流涕)人地储钱搞婚礼(人家存钱办婚礼)我已经搞紧丧礼(我已经在办丧礼)如若你太攻心计(如果你太工于心计)我竖只手指比你睇(我会竖起中指给你看)横掂我就快0累低(反正我很快就要挂了)有咩留返拜山倾计(有什么事留着扫墓的时候说吧)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仲边有咁多废话任你吹(还怎么会有这么多用来吹牛的废话)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怕咩个身上有阵除(怕什么身上有怪味儿)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或者每天我会更进取(也许我每天会更加进取)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讲真话仲洗乜扮谦虚(说真话还管他什么谦虚不谦虚的)仲点会怕某天(还怎么会担心某天)某天风湿痛到癫(某天风湿痛得崩溃)如今我先至发现(现在我才发现)每日如是(每天都是如此)成日话买楼好贵(整天说房价很贵)我话之你供到流鼻涕(我管你供房供到生病流涕)人地储钱搞婚礼(别人存钱办婚礼)我已经搞紧丧礼(我已经在办丧礼)如若你太攻心计(如果你太工于心计)我竖只手指比你睇(我会竖起中指给你看)横掂我就快0累低(反正我很快就要挂了)有咩留返拜山倾计(有什么事留着扫墓的时候说吧)
(图片来自豆瓣)如果你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请记得,要好好活着和感恩。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我会每天搏命和汽水……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我爱你谁嫌说多一句,仲点会挂住储钱,想去边就去边”,片中插曲唱着《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几个人在棺材房的天台吃烧烤乐到发癫,诉说各自的不如意,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真实的对应。
周柏豪的男主子轩,名牌大学毕业梦想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结果成了房地产售楼的网络水军,还因为跟白富美约会欠下一堆债。
每年毕业季,无数对未来怀抱憧憬的年轻人,经历重重波折,结果发现雄心勃勃投入的职场跟自己想的不一样,迷茫了,踟蹰了。
跳槽?
改行?
认命积累经验?
薪水奖金加班费,提起来都是一把血泪。
想到恋爱结婚买房,五光十色的未来似乎就黯淡了。
热血江湖梦的古惑仔阿锋,以为能当陈浩南第二一路火花带闪电,结果沦为社团转型后给人走水货的卖碟党,蹉跎十五年。
还记得小时候学校附近的不良少年们吗?
敲诈低年级学生吸烟打架以为自己很牛逼,然而多年后才发现古惑仔的热血义气不过是香港电影里的刀光剑影,生活中大家不过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抢劫犯阿昌,持刀抢劫遇上老人心脏病发作自己被吓死,被判入狱五年,出狱后免费去片场打杂演抢劫犯。
因为自己的身份不被大众接受,因此看不得曾经的狱友生活比自己幸福快乐,偷偷印刷传单四处发布,但另一方面又积极为流浪狗筹钱捐款。
正如鸡汤文里写的“我希望我的朋友过得好,又不希望他过得比我好”。
搞骨灰扭蛋的房东阿成,原来是九七楼市崩盘前的炒楼大王,一夜之间一贫如洗就此疯疯癫癫,可以算是炒楼泡沫的缩影。
唯一稍显正常的,是司机阿明。
攒钱结婚攒钱买房,为了满足胖女友的需求,改造了房车以期爱情天长地久。
房子不在大小只在乎两个人相守便是家。
《一路向西》之后,向西村上春树的这部港版“蜗居”被影像化。
视觉观感上都是光怪陆离的色调,夸张荒诞加上荤段子迭出,内核还是香港底层的民生百态。
其实《一路向西》的前半段各种吐槽挺有意思,片尾恶搞朱自清的《背影》也是意味深长,只不过导演的重点还是放在水床、冰火两重天的噱头上,不然口碑当比现在高出一截。
《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根据向西村山春树的小说改编,语言风格上延续了他段子加搞笑的风格,像与时俱进采用Facebook要债这种方式等,但在另一方面也添加了不少讽刺部分。
部分桥段带有对港片的怀旧,比如阿锋护主,最后几个人躲过枪林弹雨等等,包括阿锋这个角色的设定,从他的满怀憧憬到梦想破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港片没落的一种纪念。
据说“西谎极落”是粤语“西方极乐”的谐音,不过看小说介绍解释这个“极落”,“极度堕落的世界,人们在这个世界慢慢腐化、逐渐败坏,越发颓废,直至某一个极端,某一个尽头”,“从某一年开始,香港已是一个‘极落’,它堕落的速度比自由落体还快”。
所以片名应该还是指颓废香港太子湾一带棺材房的故事。
片中对贫富分化进行了段子式的嘲讽,比如富豪女儿养的狗,开价200万悬赏寻找;主角们不吃不喝几十年买上套房,到了白富美嘴里,变成了随便送他们五个人各自一套房;强奸犯可以因为有房有车有钻戒立马得到女朋友跟老丈人的谅解顺便收获亲朋好友的花式祝福。
关于刻画高房价主题的电影,第一反应就是前些年彭浩翔的《维多利亚一号》,同样是各种讽刺,只不过《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更具搞笑色彩,而《维多利亚一号》则是血腥爆浆,杀人如同砍瓜切菜。
其实再往前追溯,2006年大陆有一部李立群主演的《买房》,讲的是北京买房故事。
主角一家拿着手里的存款和学校发的钱,准备贷款在三环买套90平米的房。
相比前面说到的两部电影,《买房》更加朴实接地气,都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片中房价一路飙升,主角从三环一直看房看到五环,面对六千一平的房价还犹豫不决。
哎倘若观众看至此,肯定吐血三升,买买买赶紧买啊!
不过话说回来,买房就一定那么重要吗?
北上广买下一套房也算是身家资产百万起,但未见得每个人焦虑少上几分。
倒是片中改装好房车的阿明,同女友和和美美,结局也算是一群人中最好的。
但谁还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呢,又有人因此停下攒钱的脚步?
这份无解的黑色幽默,到了电影里,只能化作一首《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贪得眼前欢,哪管明日死,剩下都是一地悲凉。
《西謊極落:太爆.太子.太空艙》,簡單來說,這部電影好壞參半,優點在於有著不少笑料,以及反映香港年輕人買不起房的現實情況,且演員卡司不弱,集結了不少香港新生代一線男星,《原諒他77次》的周柏豪,《29+1》、《救疆清道夫》和《拆彈專家》的蔡瀚億,《拆彈專家》、《今晚打喪屍》的張繼聰,陣容不差,但缺點則是支線人物太多太雜,想表達的主題不少,以致於焦點模糊,而且有些港式笑話一般人難理解。
本片主軸是在探討香港房市問題,年輕人買不起樓,藉由這個問題讓一群年輕人集結在「太空艙」居住,而這群人反映出各種問題,首先是周柏豪飾演的男主角子軒,大學畢業,不偷不搶不嫖不賭,正正當當的工作,沒有任何惡習,卻因房租太貴而積欠卡債,導致需要住在狹小的「太空艙」;其次,蔡瀚億飾演的古惑仔阿鋒,誤入歧途加入黑道,從事泊車跟賣色情光碟,但這些都成了夕陽工業,只能走私水貨到大陸,幹不了大事;周柏豪和蔡瀚億是對照組,無論是正當工作或是撈偏門,依舊被高房價壓得難以喘息,難以飛黃騰達。
另外,林盛斌這個角色,反映更生人出獄後難以融入社會,處處碰壁,而張繼聰的角色則是反映人渴望擁有自己的房子,不再當無殼蝸牛。
(男女主角的顏值都不錯) 《西謊極落:太爆.太子.太空艙》的四組人馬雖然同居在一起,乍看之下有關連,但其實四組人馬是四個獨立故事,關係並不大,使得本片的結構顯得支離破碎,只是最後勉強再用一個事件讓四個人聚在一起,草草收尾;而過程安排的笑料不少,可惜有些要常看港片或港劇才懂,例如點打火機,是引用古惑仔陳浩南的橋段;學校宿舍在赤柱,是暗指住在監獄;官恩娜外號觀音娜,所以請她客串演觀音;幫狗取名,先用了敏驄、繼聰,都是本片演員的名字,最後取名阿叻,阿叻是香港資深藝人陳百祥的外號,這些對於台灣觀眾來說,不夠接地氣,稍嫌晦澀。
(本片反映底層人士的生活) 本片除了主要探討房價的問題,近年來香港電影偶而會影射大陸介入香港的事,像是《樹大招風》、《選老頂》、《點五步》和《今晚打喪屍》等,或多或少都有提到類似的議題,而《西謊極落:太爆.太子.太空艙》也不免俗,安排了一個橋段,表達香港對大陸不願屈服的意志,電影裡林敏驄被來自大陸的綁匪開槍擊中,忍著傷勢大喊說:「香港人是不會倒下的。
」這個充滿政治性的暗示實在太明顯。
老樣子,用一首十四行詩作結:西謊極落的演員陣容還算堅強,在香港新生代中名聲十分響亮,嚴肅的主題用幽默的方式來講,兔死狐悲看完後不免有點心涼,本片點出這時代年輕人的悲傷,每一天加班超時工作只是窮忙,房價被炒得太高誰能買得起房,只能租間小套房大約十幾平方,前途茫茫內心總難免有些徬徨,更何況老家還有雙親等著奉養,雖然這世界變化太快太過動蕩,也得收起悲觀打起精神別絕望,論語說任重道遠可別提早陣亡,只好借酒消愁我打算再喝十觴。
【同場加映】《今晚打喪屍》影評《29+1》影評《原諒他77次》影評九品中正制度評分:五品,中中之作。
(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太空舱貌似日本和香港很突出。
本片的感觉就是香港人都抑郁吗!
太空舱貌似日本和香港很突出。
本片的感觉就是香港人都抑郁吗!
太空舱貌似日本和香港很突出。
本片的感觉就是香港人都抑郁吗!
太空舱貌似日本和香港很突出。
本片的感觉就是香港人都抑郁吗!
太空舱貌似日本和香港很突出。
本片的感觉就是香港人都抑郁吗!
这一次多少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喜欢不来香港的喜剧片,人物、故事为什么都要那么浮夸、做作和弱智?
三线的名字,二线的剧情,一线的柯基,看到香港的居住空间瞬间觉得大家都是中国人啊
有说有笑。又看到蔡瀚亿了。
无厘头,荒诞剧。连结局都不按套路出牌
还蛮好笑的,「香港人是打不死的!」满满的讽刺感。一如部分评论所言:电影有多好看,现实就有多残酷……
烂片中的合格片。
没我想象中爆炸 笑点还是有的 结局多加一分 感觉是不是因为要过审剪了很多?
为了钱就别拍电影了,去搞网综好吗
看到开头有爱奇艺的标志我就知道是部烂片
故事不知所谓得有点过分,两个笑点担当~就是飞机上无聊的消遣。
本作跳着快进看完,技术美色缺缺,然不妨碍立意正,劝世,立场对(加杠杆炒楼27栋一朝破产,听信黑社会拍美化古惑仔电影就去当流氓结果炮灰,笑贫捧场罪犯,强奸释放犯向女儿求婚,只要秀出半山壕宅即是佳婿)。不求艺术逼格美美哒王的女人开办贵族学习班,而且故意下里巴人咸湿猥琐。又何妨。
近期难得看到个味道正的。
3.5
已经如此屎尿屁了还能如此无聊
至今仍怀念的港片,可惜太少/有笑点有情怀本来可以打四星的片,MLGB绑匪人设又黑大陆人,尼玛黑三十多年了港片还是这种小家子气格局,跟老北京上海排外一个吊样就不会有点胸怀眼界???
合拍片当道之时,仲喜欢原味港片
勉强两分。蔡瀚亿像任贤齐和黄义达合体啊。还是作者向西的破烂喜剧,导演环节是够业余了,但剧本总还能编出新的噱头来。五个棺材房合租客在经历了前半段那些年青人无病呻吟和蹩脚恋情戏以后,总算从老板被甩到车前(无间道笑死)开始,做出了烂喜剧又丧又扯的局面,过山车一样的后半小时怪好笑
这就是所谓的香港精神,数字时代的狮子山下,好在理想还在。#20170917
睡着了
和《一路向西》一样cheap,但又少了鲜活的肉体,如鸡肋。这么看来,“向西三部曲”最佳作是最后一部《作家的谎言》,剧作可圈可点之外,还有松冈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