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看到伦也抛弃惠跑去大阪有点看不下去了。
我明白,恋爱番总是要作出一些让人揪心感到恶心的所谓二元选择,但是这实在是过于套路了,就不能给一个正常一点的男主,给一点没有那么人渣恶心的没有那么多巧合和弱智的选择的剧情吗?
类型要求,你非要制造这样的剧情,好,忍了;但是这样做得太过的无脑设定真的让人很火大啊。
对伦也的好感从第一季开始不断下滑,到了剧场版疯狂坠落。
类型化的套路别玩得太过了。
看完:好棒!
不仅中途的套路化处理很好地靠两个懂事的女配和圣人女主给淡化了,各个女角色的人设也在维持原有惯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惠的真心揭露、学姐的成熟沉稳,都是很有意思的一笔宕开。
尾声的伪反转也看得人心惊肉跳,又巧妙地在保持甜蜜欢乐的氛围的条件下触及了许多创作人的悲惨结局,这一个“大落”大起让伦也对惠“不会离开我吧”的紧紧拥抱显得更触动人心,也几乎问出了当时所有观众代替伦也所发出的心声。
真的好喜欢最后的这一笔伪结局,观众差点以为所有的这些意气风发都要变成失去一切了,以为年轻气盛和远大梦想都要变成沦落的结局了,结果巧妙地反转回来,不仅回归了轻松诙谐的主题,还顺便点回了学姐对伦也的感情和独特的个性,还同时渲染了一些现实的阴影,情节、人物、主题,堪称一箭三雕。
这个系列到这一步,也算是从后宫番脱胎换骨到甜甜的恋爱番了,还是甜而不腻、让人感慨颇多的那种。
如果本作是伦也的第二个作品,那么绝对达到他想要达到的效果了吧!
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一部“后宫动画”吗?
终于在bilibili补完了《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的最终章,当剧情走向尾声,我长出了一口气,这部作品以这样的结尾画上句号并不难预料,但终究是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浏览对于这三部作品(即《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和剧场版《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 Fine》,以下简称《路人女主》)的评论的之后,大概没有哪个像下面这位朋友的评论这样深得我心:
就我自身的感觉而言,这部作品基本上已经是媚宅(男)后宫向ACG作品题材的巅峰形态(穷途末路)了。
因为,它成立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对于其自身的题材(即后宫向作品)的解构之上的。
“媚宅”:不稳定的三角恋与萌属性集合这部动画无疑是“媚宅(男)”的,这种感觉的镜头充斥了整部动画作品。
以剧场版中的餐馆的场景为例,餐桌两侧分别坐着两男两女。
但在后续的镜头中,就很明显地给了女性一侧的腿部特写。
且是在角色泽村·史宾瑟·英梨梨和霞之丘诗羽都穿裙子的情况下。
这种镜头在各种意义上都在表达着一种男性的意识[1],即使这种镜头或许是创作者无意为之。
当然,在本作中,角色霞之丘诗羽的黑丝本身就是其萌属性标签之一。
在这种意义上,本作以及类似的后宫作品,在本质上就是“特供”男性的文化产品。
这种提醒完完全全来自我个人的一次经历,在一次尴尬的对话中,我竟然发现和对面同属宅友的女生竟然完全没有共同话题。
因为虽然同样是看动画,但观看的倾向完全不同,这很大程度上与作品所带有的性别倾向有关。
[2]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涉及到了这种作品类型的核心——“后宫”。
想要鉴别一部动画是否是“后宫向动画”,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就是看观众能否接受作品中在恋爱竞争中失败的女角色在不久后的人生中会遇见一个更好的男生。
渡航老贼丧天良,我与团子共存亡!
是的,关键就是看你能不能接受团子在放弃大老师之后再遇到更好的恋情。
一个在作品中被塑造得十分美好的女孩子,你怎么忍心让她始终只为了一个已经错过的男生而困扰呢?
而“后宫”的本质就是将其他的可能性完全抹杀,使得二选一变为唯一可能,而让人忽略了恋爱本身往往是双向挑选的产物,不过这种挑选当然也充满了对现实的妥协,并不如文艺作品中所惯常描绘的那样浪漫。
与惯常所知不同是,人际交往中的三角关系并不稳定[3]。
在二人交往中,群体形成。
但这个群体中的两个成员关系密切,且这种关系具有排他性。
原因在于,这个群体之所以能够维系,是因为这个群体中每个人的努力。
任何一方在议价时必须考量自身行为,因为如果议价促使对方直接放弃这段关系,会直接使得这个群体不复存在。
这完全是由群体的结构决定的。
而三人群体的结构的问题就在于,其中某一成员都可以联合另一成员面对最后一名成员进行议价。
如果最后一名成员不接受,他只是退出了这个群体,但这个群体本身依然存在。
因而,在《白色相簿2》的动画中,雪菜在已经和春希交往的前提下,依然想要维持和冬马的友谊,这个议价被冬马接受了,在它对冬马并不友好的情况下。
而反过来,当冬马和春希相互袒露心迹的时候,共度一夜之后,雪菜同样对这种情况无可奈何。
正因如此,三角关系的不稳定性并不在于三人群体更容易崩溃,而在于它最后常常变成两人群体。
[4]
所以问题并不在一夫一妻制。
在“后宫”的框架下,三角关系凸显出的正是将女性角色被束缚这一特征。
因为只有二选一是可能的,而且在男性视角下,三人之间关系的可能性也被理所当然地限制在了男主对女生选择的二选一上,却忽略了两位女生其实还有着更多的可能。
比如对于冬马和雪菜这两个美好且令我心动的女孩子来说,百合其实也是很好的选择!
[5]
未曾设想的道路。
然而,后宫动画显然是在使用各种方式使得女性角色只有有限的选择。
《路人女主》整个系列动画中表现得最明显的地方当然就是男性角色的缺失,在整部作品中都数不出来几个男生[6]。
而且因为社团活动常常是使用主角安艺伦也的卧室,所以社团活动常常会带有某种暧昧感。
比如在《路人女主》动画第二季的第三话中,乐队的女生们都来到了伦也的卧室帮助游戏社团追赶进度。
因而主角伦也也常被一些观众吐槽“性无能”[7]。
然而这种暧昧感是绝对不能存在于作品的其他男性身上的,比如在《路人女主》剧场版中,当社团的活动改为了波岛伊织(似乎是动画中唯二的男性)的家里时,同样也是没有其他男性的场合,他甚至不和社团的女成员同框出现。
社团在一楼开会,他反而在二楼远程通话。
至于原因,用波岛伊织的话说,“要是女性中只有一个男生的话,会有所顾虑的吧。
”但显然主角是个例外。
这真是像极了galgame中只为男主角助攻而存在的工具人基友。
而在《白色相簿2》的动画中,显然闪耀的舞台和灯光都是属于春希、冬马和雪菜的,饭冢武也虽然同样是社团成员,但都被支去做了幕后工作,连在冬马家的合宿都没有他,真是悲惨。
不过以上这些都没有触及《路人女主》这部作品的核心。
后宫作品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种惯有的商业化套路了。
而《路人女主》的女性主要角色,除了女主角加藤惠之外,基本上都是各种后宫作品不同的萌属性的拼合。
“青梅竹马”、“傲娇”、“金发双马尾”、“学姐”、“黑丝”、“美女色情漫画家”、“学妹”等等,对于这部作品的受众人群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基本看到这些元素,就能明白这些角色是怎样的人了。
因而,作者丸户史明“反套路”创作理念在作品中的直接体现,就是设计了一个并不具有任何萌属性的女主角。
这种钦定甚至写在了作品的标题上。
在这个意义上,丸户或许想要将加藤惠在恋情中的胜利,进一步扩展为反套路对套路的胜利[8]。
反套路:自我批评与不彻底的现实感《路人女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本身就是后宫套路作品的集大成之作。
其中两位主要女性角色泽村·史宾瑟·英梨梨和霞之丘诗羽都带有着特别鲜明的萌属性标签,却并不像已经烂俗了的后宫作品将这些萌属性直接刻板化。
但英梨梨和霞之丘诗羽两个角色的行为虽然比一般的后宫动画角色更丰满,却也很难说比观众通过萌属性标签获得的预期偏离太多。
但作为女主角的加藤惠则表现出了明显的成长性,确实是如标题所写的“养成”。
但实际上加藤惠在一开始就是主角安艺伦也所心动的女生。
中间的过程只不过是如何去重新“育成”这种心动,并且从一开始的心动到真正培养出长期的情感。
如果非要给最初的加藤惠打上一个标签的话,那这个标签必然是“普通”。
虽然是女主,但可爱也只是普通的可爱。
这对于角色的塑造来说是极为致命的。
但之所以是说“路人女主”,是因为在我们的视角中,大多数从我们生命中匆匆而过的路人基本也是这个样子[9]。
与一个人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本身,是复杂而曲折的。
在《路人女主》中,作品很明显是主角视角的。
虽然安艺伦也号称是“丰之崎三大名人”(另外两位正是英梨梨和霞之丘诗羽),但显然这对于安艺伦也来说并非什么好的称谓。
因为他出名的原因是在校庆上播放动画,他自满于自己的御宅族身份,观众显然也代入的是他自嗨的视角。
对于普通女生而言,被这种自说自话的男生莫名其妙地拉近社团,很难不觉得是件麻烦事[10]。
而观众带入伦也的视角,就会因为二人关系的逐渐拉近,不断发现这个普通女孩身上与自己原先所想不同的地方,是一个不断发掘与获得惊奇的过程。
这种不同正是从陌生到熟悉的反差感带来的。
而反面典型正是英梨梨和霞之丘诗羽的角色塑造,刨除掉回忆部分,很大程度上她们对男主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甚至若干年之后已经工作了还仍不改变)。
作品借用角色之口,对于上述惯常的角色塑造方法进行了批评,“傲娇、妹妹、大姐姐[11],这些角色全都只是在反反复复地用着同一个模板。
……(模板)非常重要。
但是……女角色也是人,会因为和对度过的时光,以及当时的感情改变反应,这才是理所当然的吧。
对对方有好感的话,态度肯定会改变的吧。
相处时间长了,语气也会改变的吧。
而且是一点一滴,循序渐进的改变……”类似借用角色之口对自身以及同类题材作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这部作品中并不罕见。
当然,二次元中虚幻的脱离现实的模板本身就有其存在的必要。
商业上的成功证明了这种满足宅男意淫幻想的东西是有市场的。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文艺作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在现实中遇挫之后的避难所。
然后丸户对于此类作品的解构方法之一,就是又残忍地将部分现实引入了这个虚幻的乐园。
这种引入当然是不彻底的,我们看动画和轻小说不是为了面对真实的。
但这种解构足以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佳作。
一个存在于文艺作品避难所的社团,可以去追逐梦想,并且最后能够实现梦想。
但残酷的现实却往往不能尽如人意。
而作品却使用极为讨巧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
比如《路人女主》剧场版中片尾曲之后的一段剧情,就是描写主角安艺伦也追逐梦想失败,自身失去了信心,同时也与加藤惠分手,在破旧的出租屋中喝着啤酒的落魄样子。
但在下一秒钟,作品就将观众的情绪翻转过来,因为这一切即使在虚构世界中,也只是虚构(只是霞之丘诗羽所写的剧本的剧情)。
然而,这个虚构中的虚构的剧本,和虚构中的现实相比,哪个又更真实呢?
这些被套上刻板的萌属性的女角色们又有哪个不会有自己的生活,再拥有自己的恋人呢?
互文:虚构中被嵌套的虚构《路人女主》的故事本身是一个社团不断制作游戏的故事。
但是故事中本身的游戏又是一个剧情的载体。
游戏剧情的编写与故事的进程是息息相关的,它们时常能构成互文。
这一点在《路人女主》剧场版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因为在《路人女主》剧场版中制作的本身就是一款名为“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的游戏。
一款游戏的剧情中必然有着起承转合,而在动画中同样需要起承转合。
主角安艺伦也撰写剧本时写到游戏中的二人相互称呼名字,同时也对应着伦也与加藤惠相互称呼的改变。
剧本的进展就成为了二人关系逐渐升温的纽带。
同时因为剧本创作,二人有了更促进彼此关系的更正当的理由。
比如剧本中需要撰写情话的桥段,使得二人将说情话也当成了工作的一部分,最终在不断暗示下相互确认对方的心意。
二人将相互之间的小小愿望藏匿在剧本的字缝之间。
这种青涩初恋式的感觉,出现在后宫动画中竟然如此不违和!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也更为简单,因为故事的情感主线本身从始至终就是被贯彻到底的,但却又被后宫番的各种表象和噱头遮掩了起来。
在这个意义上,其他的女角色其实是被拉来做背景的,因为情感主线本身和这些女角色对主角的情感并无交叉。
整个故事的情感主线概括起来就是,主角安艺伦也在一次偶然中对路上遇见的一个女生一见钟情,之后他惊讶地发现那位让她一见钟情的女生其实就在他的身边,二人逐渐相互熟悉,并不断在各种事件中相互扶持,相互确认了对方的感情。
最后捅破了最后的一层窗户纸,走在了一起。
说到底,其他女角色虽然在故事中不断推动剧情发展,但是在感情上竟然全部被设定成了单恋,并且并没有得过主角安艺伦也的回应。
啊,我写到这里真是感觉她们太惨了。
因为她们在一个彻头彻尾的纯情初恋故事中被当成了剧情背景了。
话说回来,《路人女主》剧场版的高潮,实际就如同剧中二人创作剧本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样,剧本中的恋爱故事需要起承转合,所以当剧本中的人物进入恋爱关系中之后,还需要人为加入更为曲折的剧情。
这么想想也会觉得对于剧中的人物真是不人道啊。
于是加藤惠自己也认为“我不觉得少些什么,跟喜欢的人成为恋人,可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
就算被说成不温不热,我也会觉得不太对。
”不过加藤惠的这种抗议显然是微弱的,因为整个剧场版的剧情走向还是为安艺伦也和加藤惠之间的感情添加了转折。
而在这场“小小的转折”[12]之后,就迎来了感情线的高潮。
诸如对方闭眼的时候你不知道该不该吻上去,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试一试之后,却在吻上去的瞬间发现对方已经睁开眼睛了这类“并不是那么熟练”的桥段就出现了。
加藤惠说,“你明明喜欢我,为什么却要到英梨梨那里去呢?
为什么要到霞之丘学姐那里去呢?
不过,不拘泥于那两个人的伦也同学,我也没办法想象得到。
”
所以,你明明喜欢一个丰满的女主角,又为什么要去到纸片人那里呢?
不过好在,若是不曾遇见纸片人的你,又如何去遇见加藤惠呢?
[13]所以,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大概还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和普通女孩相恋的故事吧[14]。
即使他们的形象如此丰满,即使他们又是如此普通。
[15]
注释和吐槽 [1] 如果这个例子还不够明显的话,豆瓣条目的截图有更多糟糕的镜头。
[2] 不过在这篇文章里不打算过多涉及性别问题,只不过这种程度的说明对于整体分析十分重要。
[3] 齐美尔的棺材板帮我压一下。
[4] 即使是在开放式关系(open relationship)中,三人群体往往也存在着主次之分。
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同时分配给二人无法完全平均。
因而也会出现两人联合向另一人议价的情况。
[5] 并非没有动画这样做。
动画《降世神通:科拉传奇》中主角科拉(女性)最后就和女二在一起了。
她们的前任都是同一个男性。
不过百合往往又给男性一种很“香艳”的印象……[6] 显然是男性最不想看到男性。
[7] 不过,我觉得伦也大可更加绅士一点,在封闭空间中有女生的时候把门敞开。
[8] 因而,在文章开头引用的评论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金庸的《鹿鼎记》正是解构武侠题材的大成之作。
金庸在撰写《鹿鼎记》的同时,也在解构和反对自己此前的作品。
[9] 除了加藤惠可能更可爱一些。
[10] 不过作者一般不会做这种设定。
[11] 同时也对应着《路人女主》中三个后宫角色。
[12] 为了对其他已经成为剧情背景板的女角色表示敬意,我姑且把中间由她们引起的各种风波都跳过吧,以尊重她们足够微弱的存在感。
[13] 对不起,我过度发挥了。
[14] 我有的时候会想,他俩是不是因为没有别的技能了所以只能做游戏制作人了,哈哈哈哈。
(另,对于伦也来说,英梨梨和霞之丘诗羽都过于高不可攀了。
加藤惠自己也说过,“的确伦也同学可能并不普通,但他也没有英梨梨和霞之丘学姐那么特别。
所以,两个赶不上的人,刚刚好。
”)[15] 主要指女主角加藤惠。
之所以写下这段文字,不是因为这部剧场版有多么优秀,只是单纯的因为这部作品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以及,真的触动了我的内心。
只是因为是整个系列的完结篇再加上正好在上班地点附近有上映,就选了一天下班顺道去看了。
原本只是想见证一下整个系列的结局,却不曾想到这部剧场版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从TV到剧场,剧情已经从之前三位女主角各有戏份的共通线进入到了路人女主的个人线。
也因此,在个人线里,每个角色都变得异常丰满了起来。
即时这只是一个非常模式化的故事,这些角色的变化,甚至也给我带了了一丝感动。
加藤惠,在tv里作为标准的路人女主,一直以一副第三者的姿态博得了众多观众甚至是男主的关注,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角色一直给我一种太佛太假的感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在剧场版里也表现出强欲的一面,也从大家心目中完美的老婆(?
)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会嫉妒会哭的立体的角色了。
这一丝小许的变化,也让这剧场版的女主角实至名归了。
青梅竹马与学姐,TV里曾经有着重要地位的两位女主角,在剧场版里更主要是扮演着嘉宾的角色,然而在这个变化的主题里,她俩的对比也十分鲜明。
学姐成为了剧场版里最成熟的角色。
无论是车祸后对男主善意的谎言,还是危机中对英梨梨的状况分析,以及最后离别时对嚎啕大哭的英梨梨的安慰的话,都展现了一个成熟大人的风范。
反观青梅竹马这边,在学姐撒谎时立马质疑,在学姐分析状况时一脸懵逼,以及最后控制不住感情嚎啕大哭,可见还是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个英梨梨,以及对男主的感情之深。
但是在这份感情面前,她仍然选择了梦想,选择叫男主来帮忙。
在最后痛哭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只是想见证结局的观众也十分心痛。
然而感情就是这样,要会放手,人就是这样,要成长。
一句「好きだった?
」问出了观众的心声,也给出了所有答案。
路人女主的TV,是一部恋爱番,有各种欢乐的段子以及胃药。
从TV到剧场,虽然仍然打着恋爱的旗号,但在我看来这已经是一部讲述各个角色成长的电影了。
以及,最后的happy end,我从这部剧场中感受到了青春与励志。
也让自己思考,虽然已不年轻,但是是不是还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再博一把呢?
在后宫番中演绎最纯的爱情,是整部剧的精华所在。
伦也似乎很单纯,没有想象中后宫番中男主普遍的“变态”性格。
起初还认为他凡事留一手,掩饰心理,后来发现也许就单纯的是个直男,可能懂得一些事情,也有自己的观点,但不对“出格”的事情过度敏感。
有三个人是从来不掩饰自己的,伦也,英梨梨,美智留,没有这几个是不好体现出其他人鲜明的形象和立场的。
最主动的诗羽学姐,也最早真正看清了现实,当第二季“认输”的时候,就已经变得“很懂事理”了,不再过度参与伦也与惠的生活了。
学姐最初和伦也是粉丝会认识的,伦也作为粉丝,首先拥有的是仰慕之情,无论什么事情,都以“粉丝”“读者”的身份去面对。
像学姐,英梨梨这种,如果硬说伦也认为她们与他不在一个路线上、维度上也不对。
他们从事的是一个方向(同人志,游戏),而且对于学姐来说,伦也也在不断的追赶(对于剧本作家方向的努力)。
一群人在一个社团里奋斗过,相处过。
但是从伦也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来说,远远不够,学姐事情比较多,在社团里呆的时间比较少,有多方面的工作,这也就直接表明她没时间也不可能与伦也在一起,从性格上来说,与伦也也十分不相符。
虽然一直在挣扎,实际上最开始就已经出局了,最让我触动的是学姐和英梨梨在伦也帮Field chronicle X III协商、制作之前交谈的那一段,学姐告诉英梨梨,她们不可能了,“那大概不是什么难题,跟第二个相比的话。
没有需要我们自己动手的,我们只需要下定决心就行”,“如果硬要把伦理同学拉过来的话,就再也回不到青梅竹马路线和学姐路线了,那是他通向第一女主角的选项,是他和她,和加藤同学,纺织更强的羁绊的高潮事件”(也是blessing software男主与巡璃系列的高潮事件和路线)。
在学姐心中,也有对他们美好的祝愿。
英梨梨用诗羽的话来说是个“败犬”,不得不说挺有道理,十年的青梅竹马,如果行的话,早就行了;现在还不行,那就是不行。
事实就是这么干脆,难道不是吗。
不懂得揣测伦也心意,不懂得理解伦也。
中心太偏向自己,如果仅仅是自己的话,没问题,既然喜欢伦也还这样就有问题了。
在社团有危机的时候,她自己有更大的危机;当社团没危机的时候,她制造危机。
当然,危机是有,但也不全是一个人的,是社团共同产生和承担的。
一个金发双马尾,动漫界“至高”的形象,可爱到让人怎么样都心动的角色,这样的都没能胜利,这就是最大的原因啊,她面对的不是观众,是伦也……如果想走自己的路,至今所作所为是没有争议的,因为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伦也错的地方并不是照顾和鼓励英梨梨的方式,因为这个地方并不是一个明显的必须采取更好做法的点,进度问题是共同的承担。
主要问题在于即将交付产品时遇到问题没有告诉加藤惠,没有选择去做一个也许可以明显改善当前状况的事情。
对于伦也方面可以那样说,但是反过来,对于英梨梨说,在竞争伦也上面,已经出局了。
最后听完学姐的话后,英梨梨短时间接受不了,但这在二次元依旧是现实,可能之前很多时间与伦也有过很多经历,10年的友情不是白白存在的,然而在对待伦也方面,跟惠是比不了的。
加藤惠,从第一季的路人惠到第二季的圣人惠再到第三季的常人惠。
从始至终,除了最后以外除去圣人面纱那一刻仅有的情况,一直都是保持着自己在外观上的美好形象。
第一季和第二季前期,梨羽攻惠守时,惠很多时候只是很自然的吐个槽,对任何事情带着一种疑问的态度,看似不在意,其实是在积攒实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惠还是心机比较大的,对外相当腹黑,伦也做错事的时候,也会“制裁”他。
在平衡相互关系时把握的也极其微妙。
惠在后面也是真正展示出自己的“私心”:“伦也是属于我的”。
还有,在面对伦也方面,惠的立场:我喜欢你,但是别想着会让我先说,你不说的话我也会一直陪你,直到你说为止。
哈哈…………哈哈。
在认识伦也后,惠从对游戏这方面一无所知到开始了解基本情况,再到给大家端茶倒水做基础服务,再到能配合其他人饰演女主角,再到参与游戏事务的讨论,可以帮助伦也分析剧情,在到最后可以一人撑起社团的工作,帮助伦也决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无论如何,都在伦也身边陪伴,帮助伦也解决相应的问题,在伦也想要做某件事的时候,也无限的支持伦也的做法,并作出相应的理解。
这是伦也心目中的第一女主角,在不断的相处中潜移默化影响着伦也,也融入自己的感情,承认了自己的特别,特别到会选择伦也这样特别的人。
曾经惠的眼中掠过过几次失望和伤心,只不过没有表现得那么强烈,比较淡然。
最终结局是好的,众望所归。
当初为了美少女追了这个番剧,时间转瞬即逝,这么多年就过去了。
看完最后的剧场版,就仿佛吃一颗草莓牛奶硬糖:甜的不纯粹,酸的不彻底,腻的不干脆。
想一口咬碎糖壳尝到夹心,又想含在嘴里慢慢融化。
终喜形于色,然味亦消散,怅然若失……这或许就是爱情的味道,但这是品尝他人爱情故事的感觉:糖是甜的,但酸是真的!
“你算计我,丸户!
”成功的作品往往值得细细品味:少女们的可爱不仅是皮囊——画面里的一颦一笑,穿插的互动……数不清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的美,起承转合的剧情又凝实了角色的骨干,折射出了光,使得她们如此耀眼。
这个秋天结束了太多的“青春”,来得命中注定,却也猝不及防。
可我明知这是手中的“沙”,却还是打开了糖纸,吃下这粒精致的“草莓牛奶糖”。
或许我会惆怅一番,但却不曾后悔开启这段体验。
感谢staff们带来的佳作!
愿都能找到那个自己的“路人女主”!
深崎暮人展 大阪站 绘图
我是几天一口气看完一二季和这个剧场版的,所以分析严格拆分不了这三个,就在这里一起说了。
先开始很多宅元素,到后面剧情很现实很工作。
学姐与青梅竹马的离开也能理解,但是最后学姐劝青梅竹马放手那里有点奇怪(学姐变成了推动剧情的人),包括最后昨晚第二个作品青梅竹马哭的时候,也是学姐推细节。
惠从一开始其实是个工具人角色,是个配角,被男主一见钟情,被拉来当做游戏。
她为什么会同意,并参与本来就是个很奇怪的事。
当然,两个主角人设拉满的映射下,她真的很没存在感。
情况从男主跑别墅开始发生变化,惠生气了。
看了那么久,惠是小透明,有点毒舌,但本质是工具人,从生气开始进入主线,也是从生气开始,她慢慢成了女主。
两个主角人设离开以后,她像大和抚子一般支撑着男主,不离不弃,一起完成第二作,其实第二作就是他俩的恋爱写照。
然后跟着这个线像剧本一般进入恋爱之路,很美好。
最后的表白也很美。
中间帮忙那事,剧情需要这一个催化剂,一个转折。
但是男主去帮不帮忙这事,有待商榷。
所以惠生气是应该的,火车站台那段想来也很经典。
因为爱情这东西本来就是独占性的。
最开始惠的生日找素材,因为那边的企划负责人突发意外而终止。
现在又要为这个企划去暂停第二作进程。
有些事是很难两全的,现实中甚至能一全都不容易。
这一块我觉得还是有瑕疵。
当然这个事顺利推动角色成长跟第二作游戏剧情。
最后就是彩蛋学姐写的稿子了,太现实了,一瞬间就像从梦里醒了一样,但是大多数人最后也是这样吧,东爱曲子有点搞。
当然最后的最后,像男主写的支线一样大团圆,很烂,但是宅男都好这口呢。
首先是解说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第一季的海报
这其中,学姐和ell都在向前走,只有惠在等待着追上来的阿伦,惠一直都在伦的身边,其实也暗示了整个故事线
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 (2017)8.52017 / 日本 / 动画 / 龟井干太 川越崇弘 柴田彰久 深濑重 / 松冈祯丞 大西沙织在第二季中,ell和学姐最终因为梦想和未来选择离开社团,发挥她们最大的才能时,其实就已经输了,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剧场版中伦也对惠说她的门槛低,或许他们之间有可能,其实这里的意思是比起将ell和学姐这两个高目标,她更愿意选择惠,这个可以陪在他身边陪他一起追梦的人,ell和学姐选择前进着等待伦也,但她们忘了伦也不是一个人去追赶,在这途中一直有惠的陪伴,则在她们离开后就是最终女主角的恋爱线,也就有了剧场版,这个最终的恋爱结局,也确实做到了突出最终女主角的魅力,惠温柔,善解人意,包容,而且时不时的小傲娇小腹黑都完美的将其塑造成我们心中的唯一女主角。
接下来就是感悟与收获恋爱番我也看过很多,不同于以往开篇就将女主变为本片的重点,然后展开故事,惠才开始就非常普通,相比于青梅竹马的金发,还是黑长直的腹黑学姐,惠普通而又不起眼,仿佛置身事外,导演很厉害,这种创意很有新意,养成系,确实是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最后这个剧场版将故事连成圆环,可谓是点题又升华对于ell和学姐爱情有时真的需要时机,青春是不会没有遗憾的,但是我们要拿的起放的下,一直往前看,伤心过后仍要继续努力向前,对于惠,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于伦,青春一定是激情热烈的,勇敢追梦,终会实现的!
英梨梨曾背叛男主,导致男主有了心理阴影,也让他开始可以忽视女生对他的感情。
如果不讲开的话二人始终隔着厚厚的墙。
学姐自己曾说过自己毒舌不擅长与别人交往阴沉忧郁,这样的自己被伦也的勇敢拯救,或许就是学姐喜欢伦也的原因总是在一旁安静的看着,也从不插手伦也和其他两人的感情,但是,惠也是三人中最能把对伦也的感情做到极致的一人 。
想到很多年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加藤惠为什么会赢?
里面有个答案深得我心:“毕竟,这不是霞诗子的作品。
安艺伦也不是井上心叶,所以霞之丘诗羽无法成为伦也的文学少女。
毕竟,这不是柏木英理的画作。
泽村英梨梨不是椎名真白,所以她也不是安艺伦也的宠物女孩。
所以离开伦也的学姐,告别了恋爱的氛围,上限也变得更高。
一次次受到恋爱打击的宅梨,也同样一次次变得更加强大。
伦也想要进入创作者的世界。
霞诗子和柏木英理则是要成为更闪耀的、不断超越自己极限的创作者。
他们都是孤独的。
而加藤惠,只有加藤惠,是在不断让自己成为那个与伦也次元相隔的女主角,伦也自己这个故事的女主角——理想的美少女。
这个故事是属于她的《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在四个人的关系中,圣人惠是另外三个人的粘合剂。
在两个人的关系里,圣人惠是伦也追逐的理想和追逐理想长路上的精神伙伴与港湾。
霞诗子属于写作,柏木英理属于绘画,只有加藤惠才是属于伦也的唯一。
而伦也也是加藤惠最好的归宿。
安艺伦也成功了,因为自己一直在追逐和创造的理想女孩,也在努力成为自己的女主角,不再有次元相隔。
加藤惠胜利了,路人一路艰辛终于成为了故事的女主角。
但是霞之丘诗羽和英梨梨……输了吗?
诗羽失恋了,但霞诗子成功了,昼夜颠倒的创造世界变得更加自由自在,因为这就是霞之丘诗羽。
英梨梨哭了,但柏木英理笑了,高傲的百合花在更独立而闪耀地绽放,这才是泽村·斯宾塞·英梨梨。
”
竊以為,丸戶史明雖然只算galgame遊戲、輕小說、動畫劇本作家,但他對人性的某些洞察和難得的仁通心是超過日本某些純文學作家,比如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樹的。
所以,曾經滄海難為水、游於聖賢之門難為言的我早已看不下去村上、大江那種迂腐又脫離人情的文字,卻仍樂意把丸戶的文字當消遣作品一讀。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結論性判斷,眼下無暇也懶得給出具體的理據,只是略表我對丸戶先生的欣賞。
本劇看完,最初印象並不是媚宅的戀愛喜劇,相反,是糖衣包裝下的悲劇,悲劇、反諷成分大於喜劇成分。
男主倫也雖然和加藤惠成婚,且生活不可謂不幸福,但倫也的選擇給我的印象就是頹廢和平庸。
但當時還沒有細察到丸戶刻意隱藏的真實意圖。
直到讀到一位道學氣比我更重(笑)的觀眾,直言倫也的表現讓他覺得惡心,並引了小說中關於倫也的一段心理描寫,我才醒悟到丸戶史明先生包藏在媚俗糖衣下的苦心。
引文如下: “ 不,我得停下来.……..佳口。
别再说了。
别再说……...真心话了...... 欸,为什么?
为什么我非得推广英梨梨的画?
区区跟班画出来的画,为什么我非得认同那很棒? 毕竟这家伙,其实根本没什么了不起的啊。
她是我的跟班,除了我以外没其他朋友,是个总是只会跟着我的胆小鬼。
她很容易生病,样样通样样松,一开始画出来的东西根本就是烂。
她受了我和父母的影响才会变成御宅族,只是个没有自主性的家伙。
所以,唯有我是不会认同英梨梨的。
其中一种情绪,终究是感谢。
因为她为了社团、为了同伴、为了我们的目标..... 而且,说不定也为了我的梦想,才拼死拼活地将东西画完。
那个恣意妄行的英梨梨、卖乖的英梨梨、说谎的英梨梨做了这些。
仿佛回到以前的英梨梨,跟这些年的她不一样,让我好高兴,怀念得受不了。
其中还有一种情绪,是崇拜。
因为我对诗羽学姊、美智留、出海一直怀着的心情,终于也出现在英梨梨身上了。
这样下去,英梨梨会走远。
她会变成让我崇拜的杰出创作人。
她会将我抛下......对我来说,心目中的第一名创作人宝座,就是不能交给泽村·史宾瑟·英梨梨。
真的,真的有许许多多的情绪在我心里翻搅。
一种是自卑感。
一种是疏离感。
还有一种,是孤独。
『你实力不够!
』 『在目前看来就是不够。
你并不厉害!
』 在夏天的那个日子,我在烟火大会的夜晚,告诉英梨梨的那些话。
那不是鞭策,也不是激励,只是心愿罢了。
我对她说的,全是一派胡言。
因为我喜欢的不是英梨梨的画,也不是她的才能。
所以我.…...那么激动地鼓励英梨梨成长的我.…... 在内心根本就不希望她成长..... 「总觉得剧情松松散散的很微妙耶。
搞不懂是搞笑或严肃..... 「哎,这就是这个导演的味道啦。
迷上以后评价会翻盘。
」 外头放晴了。
要是照英梨梨所说,上周末都在交互下雨和下雪,所以今天似乎是相隔三日的晴天。
结果,在非假日的星期一白天,我们俩就待在那须高原的别墅里,漠然地看着动画。
「好啦,接着换哪一部?
这周播的都看完一遍了。
」” 丸戶先生的文字其實已經把寫倫也這個人物的教育意義明示了,所以我就不逐字逐句分析了,直接說結論:丸戶先生其實並不那麼“愛”倫也這個角色,他要塑造的並不是一個魅力十足的男主角,相反,倫也對應的是人類中幾乎最常見的靈魂類型,倫也是刻意被塑造得“惡心”,配不上才能高於他的一些女角色,以反思人的私心和頹廢面。
劇中,客觀地說,心智最成熟、最有才華的是詩羽,有最充分的自知和識人之明,最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取舍最果斷。
英梨梨次之,在取捨面前有自欺欺人,有猶豫。
但這兩個女主角明顯比加藤惠更有魅力。
她們最終沒被倫也選擇,與其說她們敗給加藤惠,不如說倫也敗給了自己,因此配不上她們。
引文已足以明示,倫也克服不了由私心而生的嫉妒和自卑,他愛的是依賴他、陪伴他、弱於他的詩羽和英梨梨,而非她們的才能。
換言之,私心使得倫也缺乏愛人的能力,無法全力以赴去愛完整的詩羽和英梨梨。
才能就是倫也和除加藤惠外一眾女主間的最大障礙。
丸戶史明其實借倫也對galgame玩家的心態做了格物、反諷,也許還有自嘲,即galgame玩家雖然“身經百戰”,但他們在遊戲中能夠和願意追求的恰恰不是最美好的女孩,而是能遷就自己缺陷的平庸的女孩。
這種妥協在明眼人看來絕對談不上有多大魅力,因為人的天性恰恰渴求完美,哪怕這完美自身難以企及,用華夏的話語說就是“性善”。
所以,就像阿蘭布魯姆說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美國現代讀者,都忘記了意識形態偏見,真誠地期盼這對戀人能得善果,而不需要出於平等即善的政治正確,去嫉妒朱麗葉的美貌,或指責莎翁寫出羅密歐和朱麗葉這種存在本身就是在挑釁、歧視長相平庸者。
而倫也最終卻沒有選擇去克服自己的私心,全力以赴提升自己的才能,而是拋棄了最美好的選擇了平庸的。
這就好比羅密歐發現貌美天真的朱麗葉難以追求,就開始自慚形穢,生出詆毀朱麗葉美貌和天真的想法,不希望朱麗葉成長,突然選擇了另一個德貌平庸的女孩,避開了政治風險和自我提升的必要。
這樣的羅密歐絕不會是一個配得上朱麗葉的合格的羅密歐。
倫也這樣的男主並不能鼓舞觀眾追求美德提升自我的鬥志,只能讓人感覺男主很頹廢。
這當然也是一種可行的人生選擇,也是大多數人的人生選擇,但丸戶這裡的反諷真的辛辣得讓人淚流滿面。
哪怕是倫也拼盡全力卻為時已晚,詩羽和英梨梨已經另得更好歸宿,倫也才選擇在婚姻上妥協,觀感都比倫也從一開始就因私心拒絕嘗試更好的可能並為此付出更大努力要好得多。
丸戶史明就像一心想做雅典牛虻的蘇格拉底,一意要做一個內心某部分寧可保持清醒也不與俗眾一同沉淪的媚俗作家,也許他也曾有過倫也式的黑歷史,所以他要毫不留情以最大火力嘲諷倫也,同時即是自嘲,因為倫也就是庸俗大眾的寫照。
丸戶利用商業化的媚俗把自己的尖銳批評隱藏,讓無心反思自己私心的俗眾沉浸於加藤惠的美好,並意淫自己不需要自強和太多付出,就可以換得加藤惠的陪伴和付出而心滿意足,忘掉或無視自己錯失了何種更高的可能。
當然,丸戶並不怨天尤人,他喜歡寫廢柴男,不如說,他精心準備的糖衣恰恰是他對俗眾的另一種愛,對人的軟弱、自私、頹廢、嫉妒、醜陋的諒解、寬容和撫慰。
只有志向更高、有勇氣承認倫也缺陷的觀眾,能掙脫這種廉價但不失為一種溫情的安慰劑,看透倫也敗給了自己,也敗給了詩羽、英梨梨的悲劇本質,嘗到丸戶的苦口良藥。
《路人女主》的悲劇,接近於《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儘管矛盾遠沒有《杜十娘》那麼激烈),真正的女主角擁有美好的資質,男主角卻拋棄了這種美好,甘願選了庸俗的另一條路。
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根源,為何倫也失去了愛詩羽、英梨梨的能力?
因為嫉妒、懶惰,不肯忍受孤獨。
倫也失去的不只是愛人的能力,也是自愛的能力。
如果他比劇中更愛自己,或者說愛自己內心更純潔、更高尚的部分,而非去溺愛和原諒自己的軟弱,那麼他會選擇去拼盡全力愛詩羽、英梨梨,其實就是拼盡全力去愛自己,去努力提升自己,直到配得上詩羽、英梨梨。
這就是孟子說的,養其大體為大人,養其小體為小人,就看你更愛護自己心靈的哪一部分。
同類相聚,同氣相求,倫也和加藤惠結婚,因為他只配得上加藤惠。
最美好、最偉大的愛情是以最高尚的德性為基礎的,這也是為何大多數現代人寫的愛情故事品質跌落到谷底,因為當德性被排擠到舞台的邊緣,愛情裡裝剩下主要就是各種一廂情願、無理取鬧、矯揉造作、誇大其辭、把嫉妒和自私佔有之類醜陋無趣之物當有趣的人欲。
這是一個詩羽必須讓位給加藤惠的時代。
我為詩羽、英梨梨這類角色感到遺憾,並非因為所謂的黨爭,即我買了她們的“股票”,所以期望她們在故事中獲勝。
男女主情場的勝負對我來說沒多大意義,因為除非倫也能自新自強,否則就算他純粹憑某種運氣和他仍舊配不上的詩羽等人走到一起,對未來的詩羽等人也可能是悲劇。
而且,詩羽等人在我心中不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人外有人,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愛情是《毛詩·關雎》中的文王和太姒,那是能以不嫉妒之德承天下之重的夫妻,對這個多數人習慣了小確幸的時代實在過於遙遠。
丸戶其實在教育看似狂熱愛著美少女,實則放棄了德才更高、更美的女孩的安藝倫也,只有走出galgame式的不勞而獲、一廂情願、對方倒貼的世界觀,才可能真正踐行倫也對美女的執愛。
而倫也們拒絕了丸戶的教誨。
借姜文先生的話,丸戶史明先生也算是一邊站著把錢掙了,一邊砸媚俗戀愛喜劇的飯碗。
這活幹得漂亮!
1 相比起之前的番剧,剧场版卖肉福利少了很多,情感戏增加,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
之前煽情的地方偏偏卖肉,导致观看体验极度不协调,剧场版在这方面处理则好了很多,至少虽然露但不会直接想入非非而能沉浸再去剧情本身。
2 男主性格逐渐变得有魅力起来。
TV版就是个中二男主,说话咋咋呼呼让人恶心,动不动变身成没有眼珠的眼镜仔大声叫喊看起来傻13的要死。
却还有一大堆漂亮女生倒贴,不禁让人想问你们图个啥。
而男主在剧场版则逐渐沉稳起来,做事变得可靠许多,不惜代价帮助朋友,为了救别人而抛弃约会等等,都让男主的形象加分。
3 画风有进步。
TV版人物经常画崩,尤其是那些出现在oped里的画风崩让人反复欣赏实在无力吐槽。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加藤惠穿着英莉莉和霞之丘设计的服装展示给伦也的时候的时候。
那么重要的场景,居然还能画崩最重要的女主的脸和身材。
剧场版则好了很多,但表白的时候背景也画崩了,两个人背后的房子都缩小了三分之一左右。
没太大感觉,惠挺可爱的
AI超分4K画质。我能看到这里,纯粹是因为「下都下了」。这个系列,仅感兴趣第一季的前几集如何展现「路人女主」设定,之后剧情一概无感。
从2016年第一次看到现在已经四年了,四年前的时候完全就是一部流水线后宫番,四年了作者也将这个简单一元的故事不断复杂,到了最后纠结解开了,线拉直了,英梨梨和伦也无疾而终的十年感情也算结束了。而惠就是那种你越了解越是喜欢的女孩,数不清的小细节,在伦也沉沦和难过的会一直鼓励,安慰他,在伦也被青梅和学姐抛弃的时候默默陪伴着他,治愈了他。一点点累计成了伦也君打心底相信着喜欢着,不会背叛自己的人。电影是好的,就是看完了怅然若失呀。
失去当初的悸动
。。。
加藤惠是我的。
还是一如既往的画风,滤镜,比第二部更胜一筹的剧情发展,圣人惠小女生的一面太可爱了。结局皆大欢喜,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为了达到这个good end,明明是诗梨二人背叛了伦也,最后却变成伦也一直背负着罪恶,伦也背叛了学姐和英梨梨,他放弃自己的作品,帮助诗梨的作品的那两周是在为自己的背叛赎罪。圣人惠形象塑造了起来,男主却完全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变成了个工具老好人。
甜腻腻的爱,当做小清新剧看看吧
届不到~
圣人惠杀疯了。。。2个小时的演绎使得角色形象之于tv版那种破碎的细节异常饱满,老贼剧本还是厉害啊。。
让所有的“一见倾心”,不是二次元世界的交织,而是时间与空间里,那种踏踏实实的【久别重逢】。
这系列真的除了几位主要女性角色的人设一点看点都没有
[补档:2022第46部,总第329部动画+1]多年以后笑死我了
明明是个死宅片为啥看上去还这么燃。
这种哈哈哈的日常番为什么要完结啊!一直哈哈哈下去到公司倒闭不拍了为止啊!
各种绝妙传递角色内心的表情和小动作作画以及分镜,绝了
你们觉得这动画它卖肉,低俗,这我理解。我看这番又不为这些。真庆幸能遇见加藤惠。我永远喜欢加藤惠。
🔪🍬
一季能说明白的剧情,水了两季一个剧场版,男主刻画的就是个了色,看完恶心坏了,五等分新娘搏杀这部作品
我的英梨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