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旧话。
其实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类似<21g>或是<大鱼>的影片,讲得是关于亲情友情和回归的主题.很显然它并不是.从一开始凯蒂的死就预示了这绝不是一个喜剧收场的电影.这部影片一气呵成,很成熟浑圆的感觉.看完我只能望宿命这一主题上联想,但导演并无意如<大块头有大智慧>那般刻意揭示和解释什么,影片很冷静,只是在描述一个事实"if i got into that car..."似乎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导致,但是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又都是无法变更的必然.让人惊喜的是Sean penn的表现似乎比<21g>中还要好.Jimmy这个角色让我玩味了很久,有很多堪称经典之处,譬如凯蒂尸体被发现时他的表现,还有自然流露出的那种街区混过来的残留痞气,对照<21g>,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觉.还有Tim Robbins的表现也让人惊叹,不过似乎这类角色本来就是他擅长的,有种让人唏嘘的叹服.另外值得深究的是影片的结尾,更说明了导演置身事外的清醒,故事在一如往常的一天中结束,没有通常结局的意思.
神秘河,对同时喜欢Sean Penn和Eastwood的偶来说,没有比神秘河更适合的电影了。
三个幼时的亲密玩伴,因为一桩亵童案而关系疏离,对于受害者Tim Robbins来说,童年的梦魇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25年后因为Emmy Rossum的死,他们的命运又无奈重新纠结在了一起,只是各自的角色发生了改变,Sean Penn是死者的悲情悍父,Kevin Bacon是妻离子散的干练警官,而Tim Robbins则成为身背命案的普通嫌疑犯。
但是命案并不是本片的重点,只是借此引出各自心中深藏隐匿的过去。
不管愿不愿意,其实没有人可以从曾经的一切中真正脱身而去,当命运逼迫各自再次凝视始终无法愈合的伤口时,在陈年的淤积往事里每个人都感到艰难的窒息。
这不是注定因果的报应,而是破碎脆弱的人性,躲不开命运的捉弄,也躲不开自我的放逐。
全片阴郁凝重,悲怆绝望,即便是落幕时的阳光依然毫无温暖的救赎可言,Eastwood似乎并不打算慰藉这段凄凉的悲剧。
这又是一次杰出的集体演出,一场场对手戏就如同功力深厚的太极推手,很过瘾。
与神秘河相比,偶更喜欢Sean Penn在21克里的表演,预告片里出现过的大吼大叫有点high过头;而Tim Robbins令人心碎的压抑神伤则完全不需要依赖肢体动作,形神兼备;偶还很喜欢Kevin Bacon的表演,对于生活的隐忍不安不动声色的从他紧抿的嘴角里流露出来;尽管Eastwood的电影从来不关女人什么事,但Marcia Gay Harden几番无助的恸哭还是令人印象深刻。
热爱爵士乐的Eastwood还亲自一手打造了本片的OST,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一部犯罪电影里涉及三个命案,或许算不了什么,可电影并不仅仅围绕这一点。
电影里三个幼时的好朋友因偶然事件变得疏离,25年后三人有了各自家庭,又因其中一人的女儿的死聚到了一起。
这件命案与那次偶然事件毫无关联,可当所有的证据都显示其密切关联时,朋友间的残杀发生了。
这就是《神秘河》讲的一个看似离奇却充满巧合的故事。
1、西恩•潘《神秘河》获7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奖。
这里讲讲男主角西恩•潘。
他在影片中以丰富的表情、有力的手势、欲泪又止的表演把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他想冲破阻挠看公园里的女儿时,叫喊、挣脱、狮子一样的吼叫直至嗓子喑哑,观众无不震惊。
当他确认女儿身份时,平静地说:“是她。
”顿了顿又说“是凯蒂。
”这时他头微微向左上方一仰,无神地直视前方说“是我女儿。
”字数渐增体现着他流血的心里极力忍住悲哀,那个咬牙的细微动作刻画到位。
在和希奥见面后,说话的咬牙切齿、凶狠的眼神、抽动的肌肉完全表现在脸上。
当与戴夫简单寒暄后,慢慢转入对女儿的思念,渐渐盈满泪水的眼眶,挥舞的手臂,一字一顿的话语,回忆从监狱出来与女儿相拥的孤独,让我落泪。
当他最后一次看到女儿时想亲吻女儿忽又停止的无奈,誓杀凶手的坚定和对女儿的温柔交织在脸上。
当得知误杀了戴夫后身体的虚弱颤抖、神色的无力与悔恨,都表演得如此到位和完美。
当然,饰演戴夫获最佳男配的蒂姆•罗宾斯同样有精彩演技,在此从略。
2、对拍摄的一点分析影片拍摄在转场、机位、光线等方面都还不错。
这里我仅对影片开头的两个场景:25年后的戴夫和杰米出场作简单分析。
影片开头年幼时三人的情节是用介于彩色和黑白的色彩拍的,淡出淡入后,色彩变得鲜艳,我们知道此刻回到了“现实”中(影片并没有字幕交待25年后)。
机位从高位降到低位,戴夫带着儿子路过影片开头的街道,戴夫在在街边停住。
全景,摇摄,他身后是反射刺眼光线的楼房,与之对比的是戴夫面色凝重,一动不动,我们可以想见这个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是他背后的强光也无法穿透的。
戴夫从光亮的背景走到水泥板前,水泥板特写:上面刻着当年杰米、西恩的名字和他未写完的名字。
机位抬升只见戴夫头稍稍一偏,梦魇闪回,但他随即用意识控制梦魇继续下去。
带着儿子离开。
这个短短的开场交代了丰富的内容,戴夫结婚生子,却难逃阴影,每一天都受着折磨,像戴夫所说的:“它一旦进入,就永远待在那里。
”杰米的出场也是和女儿最后一面的场景,导演拍摄很用心。
我们看到光打在暗室里父亲和女儿的脸上,非常柔和,展现出慈祥的父亲、关爱父亲的女儿。
女儿最后一眼看父亲的画面,整个人处于黄金分割线处,显得庄重静美,加上温柔的光线,整个镜头就像一幅油画。
他们的告别词是“Later”,没用常用的Bye、See you,充满着反讽色彩,此是他们最后一别(forever)。
这个场景明显使观众处于电影叙事结构中的先知者身份,预感到杰米的女儿可能遭遇不幸。
3、三个家庭《神秘河》是一部惊悚悬疑片,案件自然是重头戏,导演对三个家庭的刻画也颇见功力。
杰米现任妻子不仅爱着杰米,更是杰米成功的助推手。
她坚定杰米的生活信心那个场景描绘了一个女强者的姿态。
戴夫的妻子是个多疑的人,是她对丈夫的不信任一步步把戴夫置于死地,可我们又怎能轻易责怪这样一个整日担惊受怕以致神经质的妻子呢?
西恩的妻子离家出走半年,在西恩承认错误之后全家团聚。
在这三个家庭身上,我们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无论事件的对与错,生活总得继续。
导演借西恩之口暗示了结尾,暗示了家庭是人最终的归宿:“我厌烦了事情有些条理,我厌烦了担心那些死去的姑娘,在她之后,还会再有另一个的。
送杀人犯进监狱就是送那些人一生中拼命想去的地方。
死的仍不能复活。
”4、天空与神秘河天空是电影里多次出现的镜头,导演熟练地运用它来转场,比如逃命的戴夫在树林中看到的天旋地转的天空,杰米的女儿开车离开后拍到天空,杰米撕心裂肺呼喊后的天空,杰米对戴夫开枪后由白色变成天空。
天空是广大和空灵的,空灵了所以飘忽不定,反映出人内心的颤抖,气氛的不安,脑里的空白,都对情节的发展和节奏的调整起到了作用。
神秘河是片名,却不是故事发展的环境。
它在影片中最重要的作用便是首尾呼应。
影片开关的镜头是一个远景,河边的民居充满四分之三的画面,只在最上方微微露出神秘河和河上的大桥。
影片结束,神秘河终于呈现出它的深邃和宽广,按照杰米的说法,戴夫已在河里长眠,于是我们看到神秘河河水缓缓流淌着,继续见证着小镇的悲欢、辛酸与无奈。
从江边长大,对河流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和熟悉。
在重庆读书的夜晚,曾经在江边触摸那冰冷的江水,并因着从上游的家乡涣涣而下感触良久。
在看《神秘之河》的时候也就对那大河生出了许多好奇。
三个从小一起的玩伴,因为儿时的意外,而面临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就如同河流的改道,经年累月,悄然无声,却是南辕北辙,相去万里,只在蓦然回首的时候,那些无法改变的差别,竟成了彼此聚散的符语,生死的藩篱。
其实一直很喜欢这种类型的影片,不是靠声光的刺激,而是戏剧内在的张力,足以引人入胜不能自已。
在蒂姆·罗宾斯惊惶而游移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对生命荒谬的无奈和放弃,这是一场盛宴,但却在开始的时候就走错了房间,需要承受的不是自身的过错,而是无因的宿命。
他不是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体内那股灼热的生命之火仍然在燃烧,在愤怒,在等待着爆发,——但即便是爆发,也是极端的扭曲与悲凉。
而西恩·潘那种睥睨一切的美国牛仔式的坚定与执著与此成了一对鲜明的对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悲痛与仇恨交织,绝望与愤怒齐发,成就了这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成功,在广为人知的噩耗传来一场戏里,人物的内敛与迸发令人惊叹,而随后的发展更令人对这个父亲产生教父式的敬畏。
但这只代表着西恩·潘的幸运,幸运他在命运的轮回里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悲剧,这不是个人的成功,这仅仅是一种幸运。
在影片的最后,西恩·潘与妻子在参加活动时的对话很有意思,尤其是与蒂姆·罗宾斯的妻子的呼唤对照呼应。
这是典型的西部牛仔对丛林法则的理解,荒谬既然是生命永远的主题,是强者就要背负着荒谬走下去,淘汰掉的弱者只能被人们渐渐忽略,被时间的大河席卷吞噬。
但是人群中那羸弱的呼唤却是我不满意的地方,只觉得那沉重的宿命悲剧不应该是一个女人的错误所能含盖,归因于此让我觉得有种偷工减料的嫌疑,——当然也不排除导演是借此强调一个好妻子对于我们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有时候我会望着滔滔的江水问自己,那奔流里真的荡涤了那么多恩怨情仇,又是否真的能包容我所有的喜怒哀乐?
这感慨时常让自己显得矫情,所以大河在黑暗中流淌,青烟四起,薄雾稀声。
PS:有人说最后警察对西恩·潘是有意包庇,不能同意。
其实按美国的刑事诉讼法,只有当有证据证明罪案发生时,警察才可介入。
当时蒂姆·罗宾斯只是像二十年前的那个可怜虫一样认定失踪,在尸体没有确认之前是不能以发生刑事罪案来进行侦查的。
所以从小长大的玩伴虽是心照,但也是点到即止,责任的承担有时并不是刑罚效果所能企及的。
Clint Eastwood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之一。
但我这一部作品的结尾真的让人难受。
Jimmy是一个毫无争议的杀人凶手,而且Sean知道了这一点,他因为两人之间的友情选择了包庇他,他这个行为证明了是一个极不负责的警察。
最后Jimmy和Annabeth之间那段对话真的是神仙逻辑,什么叫为了爱什么做任何事情都没有错?
如果瑟莱斯特的错误是应该是把她的怀疑告诉警方而不是Jimmy,Annabeth是整个三观都有问题。
大义灭亲在正义和法律面前就是正确的选择,要不然为什么要设包庇罪,这个社会的法制何在?
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权,除非是那个人要杀死你,你合理自卫这个可以另算。
逮捕,裁决罪犯是警察和法院的职责。
如果不相信警方自己也暗中调查也可以理解,杀人复仇的话那就是大罪了。
我认为这部作品除了怒斥恋童癖变态以外和童年创伤带给人的巨大影响外,另一个主题则是揭露了社会的一个黑暗法则。
强大的Jimmy即便犯了重罪也能沐浴在阳光下光明正大的参加游行,软弱的Dave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干了一件见义勇为的事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
以上是通过情节的理性分析。
但是,我觉得这个结局比起那个我一开始想的那个Jimmy最后去派出所自首,坦白了所有事的结局要好得多。
我想的那个类似国内电影,乌托邦式的收尾。
正是最后Jimmy一家和Dave一家境遇的巨大差别讽刺了这个社会本身就存在的不公和肉弱强食的法则。
究其根本,还是一句话,人的经历和性格决定他的命运!
Dave在车上的两次回头,都让人心痛。
童年被带上车,回望小伙伴。
那是迷茫,心里对未知的恐惧。
后来被两兄弟带上车,凄惶又无助地向窗外望。
这次他已经预感到什么,却不愿意去面对。
他讨好地笑,说第一轮酒钱我负。
这个细节也许无关紧要,却令人闻到善良又软弱的味道。
Dave从始至终都那么无助,迷茫。
他是从始至终的弱者,善良也有正义感,却落得三个人中最惨的结局。
刚看完,也许会觉得愤慨,不公。
但这就是人生啊。
不能期望恶人一定有恶报。
只能说让恶人成为恶人,已是对自己的最大惩罚。
好人不一定就有好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穿透黑暗,那么可能就会被黑暗吞噬。
Dave的死,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自己造成的。
他一直期期艾艾活在阴影里不肯走出来。
他把过往都藏起来,不敢谈论也不寻求帮助,只是默默在心里腐烂。
可是人生哪能没有伤害,即使强悍如Jimmy,不也一样要经历丧妻丧女的痛苦。
只是Jimmy选择去面对了,怎样的结果他都承受。
当然,有人说童年阴影更浓重,会影响人的一生轨迹。
可这就是命,出生无法选择。
童年也无法回避。
只能用李布衣那句很俗的话讲,我信命但不认命。
他埋怨那场伤害让他丢失了该有的青春。
但最终放弃青春的,也是他自己。
不能认命。
认命就输了。
你所受过的所有伤害,都不能作为人生软弱的借口。
本来喜欢的演员是Sean Penn,可是影片最打动我的还是Dave。
谁没独自经历过一段黑暗又弯曲的时光?
只是有人靠着自己独立走出来了,有人却迷了路原地打转,哭着跪着等着别人来搀扶一把。
那个人也许会出现,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这就是无常。
临死那刻,Dave才悔悟,有好多事可以修正,有好多人可以珍惜。
对Dave来说是晚了,但对银幕外的人来说,还并不晚。
当我走在黑暗里,有一句话,一直不曾忘记。
那是《茶舞》里,吴镇宇折磨人质讲的一句台词:“死未必是最差的事,人生最差的事是……软弱。
”当你承认了自己的软弱,也就宣告了自我的死亡。
本人第一次写影评,如果写的不好多多包涵这部电影分了好几次才看完的,每一次看都会被这个压抑的基调压的喘不动气。
终于在今天看完了,和我在三年前初识这部电影分时候一样,我依然认为它是神作。
我本来对犯罪电影不是特别喜欢可是当吉米在公园撕心累肺号啕大哭的时候一样,我的的确确知道了这是我想看到的表演戴夫小的时候经历过恋童癖的蹂躏,这件事深深地影响了他二十五年直到他死去。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而比悲惨更加悲惨的事情是他有一个赛莱斯特这样的妻子。
电影的结局镜头分别给了三家人,这里吉米和戴夫的妻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赛莱斯特在丈夫迷茫的时候非但没有给予帮助,反而还倒打一耙,认定他就是杀害凯蒂的凶手。
相比之下他的丈夫戴夫反而还算勇敢他敢与直面内心的恐惧杀死无聊的恋童癖,为了活命也敢于承担莫须有的罪名。
另一边的安娜贝丝在知道丈夫要误杀人并没有事也并没有阻拦,尽管她最后那一番话确实离谱但也算是吉米见不得光的人生中的一点明亮吧顺便提一嘴,本片的两个女配角我都十分喜欢,劳拉琳妮自不必多说,玛西亚在这部电影中表现不错,给大伙推一部吊~也是她演的电影《迷雾》自然让你有砸电脑的冲动。
在影片最后的游行中,吉米和西恩都和家人都十分甜蜜,尽管吉米的女儿死了,但是他依然能够从悲伤中回复恢复出来相反,悲惨的戴夫一家依然是最悲惨的,孩子在游行车上为父亲离开而悲伤不已,在这种母亲的养育下,我恐怕之后又是一个轮回电影的名字叫做“神秘河”,而这条贯穿城市的河流中埋藏了吉米的罪过,戴夫的死亡和西恩的真相。
但是又有谁知道,这条阴暗的河水下又藏着什么呢?
神秘之河平静如斯,我们不知道在这深深的水底之下隐藏着什么?
或如人心,永远看不透这阴暗角落里的黑暗。
当这抹阴郁与黑暗充满全片,故事在灰色的基调下慢慢发生,让我的心不断感受来自影像中的压抑,想寻找到一丝光亮,却总不能够。
年迈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总是把人世看得太过透彻,吝啬于施舍出哪怕一点光明。
就如同他在拍摄《不可饶恕》那样,对不同人性的真实剖露令这样一部西部片成为经典。
于是《神秘之河》也注定要在伊斯特伍德手中成为另一部经典。
当看过故事的开篇,我不免想起另一部影片《沉睡者》,同样拥有一流的演员阵容,同样源起“儿童性虐待”的主题。
但是看过《神秘之河》之后,你会明白《沉睡者》尽管拥有罗伯特.迪尼罗和德斯汀.霍夫曼的加盟,但是依旧不能掩饰其缺乏深度的剧情,最终沦为一部空有形式的精致商业影片,娱乐性远远超过了对论题的探讨。
有了比较,你也会明白《神秘之河》对于人性阴暗的挖掘之深刻。
当我看到结尾的杰米对着警察朋友微笑的时候,我惊叹于杰米的自愈能力。
他失去了带给他生命动力的女儿,为给女儿报仇错杀了童年的朋友,在这一切发生之后,他居然还笑得出来,我觉得导演是这样一个人,他知道生活中的不完美,并且告诉我们要竭尽全力活下去,平静的表面下,有多少不被人所知的秘密,但身为人类,却要背负这一切,接受这一切。
这个父亲是个混混,年轻的时候不干好事,他有值得尊敬的地方,就是他懂得爱。
他爱妻子,他杀死陷害他入狱的伙伴,是因为他没机会在癌症的妻子的最后时刻陪伴她。
他改邪归正,是为了女儿凯蒂。
他第二次杀人,是以为惩罚了杀死女儿的凶手。
只看动机,不问结果,导演将杰米的罪恶埋在了神秘河里,连同更多的秘密。
而那个被他杀死的人戴夫,却再没机会得到宽恕,从他小时候被人带走关进地窖的4天的梦魇般的日子之后,他一直作为行尸走肉活着,当他想打开封闭的心与妻子建立正常的关系,他的大门被杰米关闭了。
也许是命运给每个人安排了不同的路,有的人总是有机会选择,而有的人,甚至没有选择的机会。
所以杰米总是一个心满意足的人,妻子很爱他,而戴夫总是心事重重,甚至得不到妻子的信任。
幸运儿在被警察朋友西恩知道杀了人之后,西恩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以后你也要给戴夫的老婆寄钱了。
倒霉蛋在临死的时候,被不受罚的许诺骗了,假装承认自己是杀凯蒂的凶手,结果还是被干掉了,他甚至为杀人编了一个非常真实的理由,在酒吧里看到的凯蒂的热舞,让他看见了自己从未有过的青春。
生活里总是有这么两种人,一种是幸运儿,就像杰米,做了多少错事,但人们还是喜欢他,随时准备原谅他。
还有一种是倒霉蛋,不管他自身受了多大创伤,如何试图活出意义,总是难以得到人们的喜欢,甭说信任,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能。
前者像个喜剧,后者像个悲剧。
悲剧谢幕的时候,人们甚至不会觉得有什么惋惜,觉得不失为一种好的结果,而纵容这喜剧,给他们一些乐子。
人们觉得,这样理所当然。
结尾的游行,是喜剧的继续,欢庆的队伍,鼓掌的人们,围着幸运儿的有靠得住的兄弟和爱他的妻子,他在阳光下依然笑得那么自信,他还是可以迎接每一天,仿佛悲伤从未来临,是的,他失去了深爱的女儿,可他还有两个。
可是那个倒霉蛋呢,悄无声息的去了,游行队伍里低着头的他的小儿子,还有唤着儿子名字的妻子的忧郁,似乎证明他有来过,但是除此之外,他似乎被无情的抹去了。
人们也许还会想起他——总是紧蹙着的眉头,高大的身影里都是疲惫,想起时也难免觉得不爽,然后这念头一闪而过,继续过他们有滋有味欢快的生活。
但戴夫自有他的分量。
所以这部电影里他带我的震撼,远高于那个胜利者。
他的微不足道的一生,向死而生的一切,都像一个人类的梦魇,没人想去经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难免遭遇,这是真实存在的,不能逃避的命运。
为什么同样是伤害,有人毫不在意,有人郁郁于此,杰米的轻松与戴夫的沉重,是两种选择。
不过是两种存在。
神秘河里的一切,较此都更为复杂。
如果你细心去想神秘河里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想必你会吓出一身冷汗。
而人类的正义,又有多少公平呢?
这张电影海报透露出来的东西很有意思,岸上的人的躯体完全隐没于黑暗之中,反而是他们的倒影才清晰可见,意味真正的真相隐匿于“神秘河”之下,且与表象恰恰颠倒。
第一次看《神秘河》,很多剧情关联和隐喻没能看懂,第二次看,才发觉这是一部被低估很多的佳作。
神秘河是此部影片中最重要的意象,你既可以把神秘河理解为个体需要被隐藏的秘密或潜意识,也可以把神秘河理解为人类社会的阴暗面,影射了人类社会和个体灵魂的复杂性,包罗万象,多少不堪、黑暗与冷酷静静留在了“神秘河”底。
绝佳的剧本,三男主的设定,伏笔众多,抽丝剥茧为观影者一步步呈现真相,在真相的呈现过程中来展现人物性格与个人命运之间的深刻关系。
是的,电影的主题,其实还是“性格决定命运”,当然导演老爷子对此作出了远超迪斯尼简单善恶励志价值观的深刻探讨。
戴夫:戴夫一开始在水泥地上未能写完的自己名字,就已经暗示了他后来生命的半途夭折。
戴夫为什么在一开始被娈童癖者选中,而不是吉米或西恩,因为他性格的软弱被娈童癖者所察觉,认为他最容易被控制。
童年的创伤不是戴夫的错,这是无因的错,但是直到成年的多年以后,即便已经娶妻生子,戴夫一直活得麻木不仁,一直难以从童年伤害的阴影中真正走出来,这就有很大的他自己的性格因素。
戴夫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屈服于恐惧,被恐惧所吞噬的恶性循环,他的最后一次难得的从沉默中的爆发让他杀死了一位意外遇见的娈童者,但是这种癫狂本质只是弱者的歇斯底里,连勇气都算不上,与吉米的两次杀人有本质区别。
西恩:西恩在长大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能干的警探,可以说是童年三人组中在社会上最成功的一人,一开始就是作为正义的化身出现。
甚至影片中还给出了西恩拒绝年轻女警的搭讪的情节,说明他也是个有内心“信仰”的人。
但在影片的最后,西恩实际是与吉米联手让戴夫的被谋杀成为了沉落于“神秘河”底的秘密,从这可以深刻表现出他们倆都从未真正同情过戴夫,三人在成长过程中成为了陌路人这一点也暗示了他们倆从未对戴夫给予过关注和抚慰。
西恩正义的化身身份,至此已经深深变得模糊,甚至是错位,这种对正义身份的模糊和错位其实极具现实代表性,毕竟人人从心底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
吉米:吉米是童年三人组里面最复杂和立体的角色,也是三人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因为他就是“自我主宰”的代表。
从某种意义上说,吉米是最难被伤害的人,除了他自身的性格对负面状况的化解能力,他的性格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层保护——比如:显然,从一开始娈童癖者最不可能选择的捕猎对象就是吉米这样的“刺头儿”。
吉米杀死了背叛自己的“正义雷”,亲自努力寻找杀死女儿的真凶,亲手解决了自己的童年玩伴戴夫,这一系列的操作,无一不显示了吉米“自我主宰”的心灵和生活风格。
他不会将他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任何人手中。
吉米强大的行动能力,甚至可以比追凶的警察先获得消息,而戴夫则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了自己老婆眼中杀死吉米女儿的凶嫌,这种性格上的对比,不可谓不尖锐。
吉米有一套完全游离于主流价值观之外的、完全属于自己的价值观,那就是:自我主宰,且为了自己和家人,他能够做任何事,牺牲掉任何人。
比如,背叛他的“正义雷”,显然本罪不至死。
在影片的尾声,导演故意让吉米露出了后背上巨大的十字架纹身,让这个角色瞬间染上了宗教色彩。
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理解为,导演自己也认可了吉米这个角色,赋予了吉米的价值观一种宗教信仰般的神性(吉米与导演老爷子现实中的自我风格确有几分神似)。
影片的最后,吉米在街头阳光中露出放松而有控制力的笑容,这意味着他又从痛失爱女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了,这种性格上的坚韧与豁达,这种对生命荒诞的承受能力,这是戴夫所最欠缺的,所以,即使同样经历了生活的意外和打击,他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个人命运。
吉米的老婆:这个角色最重要的戏份,全在影片尾声对吉米的那段独白,她不但认可了吉米的所作所为,还把吉米拔高到了是“他们自己的王国的国王”的地位。
这个女人内心价值观的独立、坚韧与吉米如出一辙,她是这个家庭能面对任何打击而不动摇的重要根基之一。
戴夫的老婆:导演在最后故意给了这个女人一个帐然若失的镜头,这与吉米的老婆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
因为她不具备吉米老婆那样的独立价值观和坚韧性格,所以不能维护好自己的家庭,是导演老爷子对“性格决定命运”的再一次提醒。
毕竟,突破所谓的道德需要勇气,并不是普通人能做到,而吉米的妻子与戴夫的妻子就是鲜明的对比。
在影片的最后安排了一场国庆游行戏,这绝非偶然,这场国庆游行戏把童年三人组身上的经历上升了整个社会的层面,意味:他们的经历不过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真相就是关于这个社会的真相:善恶平衡从来不存在,弱肉强食才是人类的真相。
当然,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对“弱肉强食”真相的探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对人类心灵关注的高度。
真正的强大在于,你甚至能突破所谓的道德底线,建立起只属于你自己的“自私的价值观”,并且有勇气付出代价坚持身体力行,才可能获得。
所以,在影片的最后,“没有底线”的吉米和西恩双双获得了妻子最深沉的爱,而只有“善人”戴夫则丧失了妻子的信任,永远地沉睡在了冰冷的“神秘河”底,成为了他人心中的又一个秘密。
戴夫作为家住小镇边缘的人和性格上双重的“弱”,从影片的一开始就作为受到伤害的“原罪”,到最后被成长为强者的两位儿时玩伴联手消灭,这是现实的最残酷写照,呈现了人类社会和个人命运本质上就是不公。
最神秘的河其实还是影片中主角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所思所想,被包围在一层又一层的观念与潜意识之中,有的可以暴露于世人,有的可以与亲近之人交流,有的则只能一辈子隐匿,还有的则可能当事人自己都永远无法察觉。
波澜不惊的水面之下,往往暗流涌动。
态度和行为被这些暗流所决定,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往往只是表象而已。
此片看滴真滴是相当压抑!!! 我觉得最最悲催滴是Dave,小时候被性虐待,而后又被好友误会被杀。。。 怎么这么悲催撒。。。 我觉得Sean也蛮过分地,就这样放过了Jimmy~ ╮(╯▽╰)╭,Tim Robins,你为啥总演这样的角色。。。西恩潘看着确实狠辣。。。
公正和情感冲突的时候,得有多么强大的心脏和意志力来处置,幸好伊斯特伍德爷爷在片子最后留下了温暖和希望。西恩·潘这个奥斯卡影帝实至名归。
伊斯特伍德,你百年之后,我一定供奉您的灵位,抽空就拜拜。就因为这部电影!张力,是你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张力,什么叫他惊喜。
伊斯特伍德把自己当做上帝,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他人
故弄玄虚的肖恩潘装b片。杀错人了可以理解,但知道杀错了还没负罪感,片子最后反而得出我命好我是强者你活该死的流氓逻辑。
“we bury our sins here,we wash them clean”,in this mystic river。
本来打算看个悬疑侦探剧,没想到根本就不是本片的重点。每个人都在试图逃离自己的内心的阴影、罪恶、自私和恐惧,但这些都是逃脱不了的印记,碾磨在因果的命运轮回里……无法自拔……当然,最后还是替那个戴夫感到很悲哀……总觉得他是个早就被选中的善良的受害者……(不过这片真够拖沓的==)
神秘河一点也不神秘 倒有点便秘
两星是为了憋屈的Tim Robbins,如果他来演杀人的角色,我大概会大快人心的打个满分之类。果然人心是偏得没办法的。
Sean的演技确实牛逼 但Clint的思想恕我难以全懂~~
看到Jimmy这么恶心的角色最后全身而退(?),我甚至理解为什么光腚肿菊总会要求犯罪片最后一定要让坏人被绳之以法了😓而且这个角色本身所带有的反派特质让他的女儿被害都不那么让人同情了…(看剧情简介以为是个善良的平民失去女儿的悲伤故事)电影最后Sean的那段什么他们好像都上车了的独白说教意味真的太重了吧?东木是怕观众看不懂所以才向大家解释一下中心思想?有这功夫不如学会长话短说,这片子节奏非常拖沓,最后肖恩潘和劳拉琳妮房间里的对话可以精简一下🤔而且肖恩潘凭这部片里极度外放夸张且尴尬的演技封帝真是有点水,《21克》里演的就比这个好,最起码不会用力过猛。这部片最让我惊艳的是蒂姆罗宾斯,没想到他演技那么好!!ps: “我爱她,我觉得这种感觉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很多人连第一次都没有。”
这三个男人演的 火花四射 25年前 如果是你上了那辆车呢?
刻意 太过刻意 为了自圆其说而自圆其说的各种桥段与铺陈 就像死板的小学命题作文一样 欠缺说服力但格式工整 人性黑暗面+宿命论结合体 整部略显冗长 当然 Sean Penn与Tim Robbins的演技绝对无懈可击
兄弟不会一直是兄弟,夫妻也易劳燕分飞,死亡的那段只能自己走。KevinBacon真精神,要是由他来演CM就好了。对SeanPenn的讨厌无以复加(并不单因为本片),导致对一切妄自尊大的狮子男(或随便什么男女)都极度厌恶,比如片中他的老婆。【30多岁,白人男,没正式工作,曾被性侵】
我觉得我没看懂,不然怎么会没感觉?其实在戴夫被陌生人带走后,三个人就已经不再是要好的伙伴了。
这是我当初期待已久的电影了 自从最早在报纸上看过简介就一直想哪天能看到他 但是一口气看完还是有些失望的 而且当时极其不能接受结局 现在看看别人的分析反而想通了 真的是各种苦逼啊......
【720P】真不错,西恩潘超有大佬风范。酷的一比!童年阴影真TM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7.0/10。节奏平稳、情节曲折、故事性强、高潮有力、人物性格饱满,按常理说这绝对是部好片,但结局他妈逼演什么狗屁啊这是!凯文•贝肯简直是个为友情麻痹了判断力的混蛋,这种电影看多了世界观都会崩塌!我反倒觉得罗宾斯叔叔将这个终生被梦魔揪缠、外表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木讷性格刻画得深入人心。
感觉还可以 有故作神秘之嫌疑
性格决定命运,性侵决定性格,所以到最后只能是冰冷的将错就错。仍然是那句:亵童犯该死一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