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Belgravia: The Next Chapter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贝尔戈维亚:下一章》剧照

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1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2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3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4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5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6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13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14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15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16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17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18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19贝尔戈维亚:下一章 剧照 NO.20

《贝尔戈维亚:下一章》长篇影评

 1 ) 好一部犯罪纪录片~!

最近看恐怖片看上瘾了,觉得恐怖片实在是解压神器,看完之后精神巨放松!

于是今天又搜了一部来看,没错,就是这部,伊甸湖!

如此真实,近乎于犯罪纪实纪录片的电影,还真不多见!!!

妈蛋,看完之后直接被虐死!!

一口郁闷的鲜血喷导演一脸!!!

我是在夸奖导演呢还是在夸奖导演呢?

一次又一次的给人希望,然后绝望!

再希望,再绝望!

压抑了又压抑,铺垫了又铺垫,终于一曲终了,把观众们逼上了绝路,久积的情绪喷薄而出,引起大家的愤慨和共鸣,这能耐这手段,实在是高明的很!

也只有拍到这个地步,观看的人才能发自内心的去感叹去反思!!!

真特么的想钻进电影里,弄死那几个傻逼玩意儿!

我都不想承认他们是孩子,简直就是灭绝人性的畜生!

被烧死的少年,被玻璃扎死的少年,以及最后被车撞死的少女,都让我觉得大快人心,罪有应得,这报应报的真好,真及时!

只可惜却让真正的犯罪分子笑到了最后!!

稍稍的不甘心,可看到那样的父母,又觉得最坏的那个少年其实也是个受害者!

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不变态才不正常!

有样学样,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孩子,真可悲!!

看的过程中我不断的惶恐,总觉的这片子拍的太过真实了,好像在身边就会发生似的!

未成年人犯罪跟成年人犯罪一样可怕!

希望借此影片能给大家带来警醒,不要纵容自己,不要助长他人!

我得再去找部恐怖片来抚慰一下我受虐的小心灵!

跟真正的犯罪分子相比,丧尸贞子什么的真是可爱多了!

 2 ) 便秘而终

有人便秘过没?

便秘的感觉非常可恶,你非常用力的拉,使尽全力几近脱肛,脸涨成猪肝色,但是,它就是不出来,而真正拉出来的那一刻,你紧绷的肌肉瞬间松弛下来,一种无比的快感倾泻而出,飘飘欲仙。

所以说,文章也好,电影也好,曲艺也好,它们之所以成为作品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度的矛盾集合、尖锐的矛盾冲突,所谓无巧不成书,从故事的发展叙述一般都会经历铺垫、高潮、尾声几个阶段,不要跟我讲什么这样的结局更贴近社会现实,那去看新闻就好了啊,拜托这是电影啊!

怎么会看到最后变成道德与法呢?

我仿佛看到主持人字正腔圆的说道:关于事态的发展警方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谢谢收看,下期再见。

本片属于到最后也没有把屎来出来的那种,观众已经看得血脉喷张,就等那高潮的一刻来一次淋漓畅快的发泄,而影片恰在此时戛然而止……什么感觉?

医生说了,不要操而不泻,这样容易得前列腺炎,看完这片我前列腺都快要炸了。

本片从一开始就在酝酿气氛,我看了前30分钟,觉得:诶,不错,有尿。

于是顺着导演的意思,一步步把自己的情绪带起来:第一次与小孩见面,小孩乱闯红灯,小意思,忍了;湖边小太妹呛声,多人都想揍扁那小太妹,但是没有,忍着;小孩挑衅,忍着。

然后到了剧情的第一个爆点,偷车,然后狭路相逢,开始交战,狗死,男主角被擒。

看到这个地方,我想剧情要么男主角死女主角复仇,要么女主角死男主角复仇,女主角死好过男主角死,虽然俗套倒也干脆利落,可怜男主角被整的半死最后还落得个烧死的下场。

男主角的死让剧情达到高潮,女主角小宇宙爆发、暴走,接下来我暂停了电影,垫好床铺靠垫、泡上一壶上等铁观音,抓两把薯片,舒舒服服的躺下,等待那最精彩的一刻,这就好像享受房事,要懂得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让心情稍微平静一些后迅速把所有的能量在一瞬间爆发出来,那才是最过瘾的,这类电影有一部很经典的,叫《杀人不分左右》,可惜年代久远,现在看来表演张力不够,但我喜欢这种酣畅淋漓的剧情。

接下来的剧情是女主角跑啊跑,插死小弟,撵死小太妹,过瘾。

接下来再捅死带头大哥就是GOOD ENDING了!

此时导演突然脑体倒挂,剧情疾走偏锋,女主角一头栽到小镇的PARTY 聚会上,我已经猜到后面的剧情了,但我还指望女主角会在最后一刻大开杀戒屠城而逃,从本片的开始阶段就已经暗示这个村镇里没什么好鸟,全秒杀了更过瘾。

没有,女主角就这么安安静静的离开大家的视野,我们看到布雷特帅气的照着镜子,好帅啊!

主人公最后全部阵亡的片子不在少数,没什么新意,死就死了,等着拍续集就是了,但起码也得先壮烈一番吧?

而本片就这样憋着,直到结束。

我一定要找个东西发泄一下,不然我会憋死。

 3 ) 因缺失的教育而引发的罪恶

男主和金发女主,趁着周末,约定去鲜为人知的伊甸湖度假,因为路途遥远,两个人决定在宾馆休息一日,第二天再赶去伊甸湖,在旅馆露天的餐厅 ,两个人看到一位母亲在斥责孩子,母亲狠狠地朝着孩子脸上甩了一巴掌,因为看母亲面相凶恶,所以两个人也没多管闲事。

第二天,两人来到伊甸湖旁,正当两个人要享受日光浴的时候,结果却来了一群当地的熊孩子,这几个孩子不仅把音乐声音开得很大,而且还用望远镜偷窥主,男主跑过去跟那群熊孩子理论,结果却遭到了熊孩子的言语侮辱,男主毕竟是成年人,也不想跟一群小孩计较,关了他们的收音机就走了,结果这群熊孩子趁两个人下河游泳的时候,把他们的包拿走了,然后还把他们的车开走了,二人在丛林中走了一夜才追上熊孩子,当二人向他们索要物品,熊孩子的领头老大,戴着男主的墨镜,用着男主的手机,却不承认拿走的两个人的东西。

男主一怒之下的刺死领头老大的狗,事情变得不受控制,男女主立刻开车逃跑,结果车头的灯被熊孩子弄坏,在漆黑的丛林中,男主开车撞到了树丛上,树枝穿过车窗,将男主卡在座位上,女主只能下车寻求帮助,结果没走多远,熊孩子们就赶了过来,女主只能躲在旁边的树丛中,等到天亮,女主去车边查看,结果发现男主不见了,顺着地上的鞋子和血迹寻找过去,女主发现男主,被熊孩子们用铁链绑在一棵树桩上,熊孩子们正不断地虐待着他,场面触目惊心,一旁还有个女熊孩子在拿手机录视频,女主想拨打999求救,可是却被熊孩子头岭发现并且阻止,这样也暴露了女主所在的位置,熊孩子们朝女主追来,女主逃跑,男主也趁机挣脱铁丝逃跑,好不容易俩人会合,男主却因为失血过多要昏迷,女主用树枝把男主藏好,自己以最快速度前往小镇寻找救援。

在半路上,女主因为没有留心脚下,被一根铁刺刺穿了脚,这种疼痛刻骨铭心,可是男友还在等自己的救援,女主忍痛将铁刺拔出,继续前进,然后女主遇到了曾经被熊孩子们欺负的黑孩子,女主希望黑孩子帮助自己,结果黑孩子却因为惧怕熊孩子们的势力给熊孩子们通风报信,女主被赶来的熊孩子打晕,等到女主再次醒来的时候,她已经和男主被绑在一起了,而且男主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亡,熊孩子们想要用火把二人烧死,还逼迫黑孩子去点火以此来让他成为共犯,火势开始蔓延,可是却烧断了绑女主的绳子,女主推倒汽油桶,点燃火把,形成一道火墙,趁机逃跑,熊孩子头领以黑孩子的性命为要挟,往黑孩子身上浇了汽油 ,让女主回来,女主毕竟不是圣母,还是狠下心跑了,黑孩子被烧死,这就是不会反抗的下场,一个弱者如果不会在受到欺凌中学会 反抗,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从熊孩子手上逃脱的金发美女在一个广告栏上找到了一张地图,她将广告栏的玻璃窗打碎,拿走了地图,准备按地图上的路线去小镇寻找救援,这时候熊孩子头领也来到了这,女主急忙躲入旁边垃圾桶,熊孩子头领显然是知道女主拿走了地图,他跟身边的另一个熊孩子商量了阻击女主的计划,等到两个熊孩子走了以后,女主从垃圾桶里出来,很明显,她是听到了两个人的计划,想逃跑已经很渺茫,女主干脆捡起了地上的碎玻璃,决定鱼死网破,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熊孩子出现在她身后,女主反身刺死熊孩子,杀了人的她并没有感到一丝快慰,反而抱着熊孩子的尸体痛哭,到了晚上,熊孩子头领和另一个熊孩子看到了被杀的熊孩子的尸体,另一个熊孩子吓得想退出,结果被熊孩子头领暴打致死,一边的女熊孩子看了赶紧跑了,女主则在路边成功地劫持到一辆车,开那辆车的好像也是个熊孩子,然后也被女主干掉了,而且在开车奔驰的过程中,女主把那个逃跑的女熊孩子给撞死了,经过长途跋涉,女主终于找到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很细心地给她治疗了伤口。

女主本以为自己逃过一劫,可是等到女主环顾四周的时候才发现不对,墙上贴的全都是熊孩子头领的照片,此时女主才知道这就是熊孩子们的家,家里的那些人都是熊孩子们的家长,家里人数众多,只能智取,女主先是躲进浴室思考对策,正好这个时候熊孩子头领回家,他将所有的熊孩子之死,全都归罪到了女主身上 ,气愤的家长们此时已经全然听不进女主的解释,他们闯进浴室,要把女主杀死在浴室中,熊孩子头领,则在房间中,听着女主的惨叫,把那些录的视频删掉,继续摆弄着男主的墨镜,全然没有悔改之心。

无知就是一种罪恶,越是无知的人,越是可以往最罪恶的深渊而去,熊孩子的头领,是一个罪恶至极的人,而他的罪恶来自于骨子里的愚昧与无知,还有小镇中那些父母,对孩子暴力的教育手段,有的时候,无知是罪恶的一切根源。

看完“老烟斗官方”剧透而来的,下面附上链接:https://b23.tv/Ikrc0h。

完。

 4 ) 为了舒缓心情,讨论一下题外话:这帮歹徒是否会被警察抓住?

本片的讨论大都是围绕人性善恶、自我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有很多见解。

我想讨论的是:是否这些坏人最后会被警察抓住?

其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作为一部英国电影,所展现的也都是英国环境,所以默认是发生在英国的案件。

在英国这种社会完善的国家,可以相信司法部门,包括警察、法院等,他们通常都能做到尽职工作,警察的水平也很高,技术力量更没的说。

那么,这起案件被发现并制裁凶手的可能性有多大?

被害者情侣两人,因为这对情侣是准备结婚的,也就是说他们属于社会上比较稳定的人群,不太可能离家出走、随意流浪等;过了周末不上班,会引起所在部门的担心,比如女孩所在的幼儿园,肯定会查问为何不上班,还有朋友们联系不到他们等等,用不了几天就会报案,受到警方的注意,开始查找,这个可能性很大。

一旦开始查找,应该很容易就找到他们的去向,至少英国的摄像头是全世界闻名的多,直到最后小镇上的追查都不成问题,然后他们进入野外环境,摄像头是没有了,但很容易想到他们的周末度假地点,很可能就是那个僻静的小湖边。

失踪两人很可能意味着是严重刑事案件,应该受到警方很大的重视,包括媒体报道等,因此在湖边一带的搜查也会很仔细,应该会找到很多痕迹证明两人来过。

用警犬甚至可以很快确定其活动路线和范围。

一旦确定了两人是在湖边失踪,下一步调查就比较容易。

虽然那几个孩子的家长是镇上的人,但不可能全体镇上人都是他们的同谋,毕竟无辜者居多,也没有必要冒坐牢的风险为那几家人遮掩,甚至对这种无德家庭,镇上其他人很可能非常厌恶,能把他们送进监狱对别人有好处。

只有一种情况除外:镇上真的就只有这几家人,全牵涉进这起犯罪,也就是说,全镇犯罪,这时警方破案会困难得多。

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另外,镇上的小歹徒们死了34个,在路牌旁边被最坏的头目猛打的那个少年,不知道是否被打死,看殴打的疯狂样子,说不定就打死了,如果不打死,这个少年活着,很可能成为最容易向警方泄露秘密的人,从而大大提高破案可能性。

这帮少年歹徒在当地肯定很多人都知道,包括警察也应该早就知道他们,做为第一嫌疑人,必然被警察详细盘问和调查,不论家长们是否能够完全遮掩住杀人痕迹。

同时,最坏的歹徒的父亲,应该是个刑满释放犯,他在殴打另一个少年之前,曾叫嚣“你知道监狱什么样子吗?

你爸爸知道监狱什么样子吗”。

对这样的人家,警察肯定不会放过。

活着的几个歹徒,包括他们的家长,在警方逐个盘问下,就算不承认,也会留下大量让警方怀疑的情况,毕竟此案牵涉人太多,尤其最后浴室谋杀的时候,大约有十个以上的人在现场。

分属不同家庭,这种类似公众谋杀的案件,很难长时间隐瞒。

歹徒方面死了34个人,也是一件难以遮掩的问题,当然家人会推说是离家出走了等借口,但如此凑巧与失踪案同时发生,估计警察不会轻易相信他们,与这些人有联系的朋友、家庭会更多,如此大量的调查目标,遮掩真相难上加难。

以上各种问题,一旦被警察追究出一件,就是全盘崩溃,包括最坏的那个歹徒无故烧死一个小孩的罪行,都会被揭发出来。

另一方面,歹徒们杀人灭口之后,会试图掩盖罪行。

尤其在一个刑满释放犯的带领下,很可能那辆汽车被拉走销毁,最可能的毁灭罪证的方法就是沉进湖里,但是多次在丛林里开车,留下的无数车辙印难以消除干净,沉进湖里的车也很可能被警方的仔细搜查所发现,毕竟警方更熟悉这些可能性。

另外烧死人的现场也可能被掩埋清理,但很难彻底清除痕迹,除非把大树根全刨出来毁掉,否则人体被焚烧留下的油脂等痕迹,总会有部分残留,作为重要嫌疑现场,这都会被警方注意到;另外,还有来回奔跑的痕迹、遗落物、各处血迹(比如那根扎穿脚的木头)、带血的纱布等等。

总之,在一天两夜里,面积很大的丛林中发生了很多事件,是难以彻底消除的,也是那几家人力所不及。

只要警察确定了此地是失踪人口案件的关键,详加盘查,两名遇害者的被杀都是多人所为,难以隐瞒。

综上所述,即使歹徒家人们努力消除犯罪痕迹,但因为痕迹太多、牵涉人员太广,是很难掩盖罪行的。

这种非蓄谋的突发案件,一旦被警察发现关键,较容易破案。

所以,我相信歹徒们有很大可能被抓住,并受到法律惩罚。

当然,因为英国没有死刑,尤其可能有歹徒未满16周岁,所以判决结果不一定能让大家感到满意;但至少直接参与谋杀的几个成年人会被长期监禁,其他歹徒少年也会受到相应惩罚,为首者年纪较大,可能是终身监禁。

这些人的下半辈子,多数要在监狱里度过了。

也许这能让大家心情好一点。

以上是我个人推测,欢迎指正。

 5 ) 比那一年还强烈的紧张感

那一年,看了恐怖蜡像馆,已经感到无比恐慌。

至今仍热记得那一刻的紧张感,捏着汗,扯着衣角。

如今,看了伊甸湖,影片从男女主角遇到几个人渣开始,时刻弥漫着紧张和惶恐。

当我看到女主逃出森林,搭上便车逃离的时候,感叹终于可以释放压力了。

不知被导演甩了一套呢,才刚放下压力,车主的对白让我再次把手握紧了,于是后面看到女主夺车逃走,闯进住宅的时候,我依然不敢丢掉包袱,深怕导演再次打脸,我的选择还是正确的啊,结局简直就是惨无人道,让我带着这种紧张和恐慌看了1个小时,深深为导演功力折服。

设身处地想一想,当理性遇上无知,发生了碰撞的化学反应会是多么可怕。

一群痞子混混,就算有心,身处于那个年纪那个状态,便也不会适可而止,只会让人后怕,这群王八蛋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男主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听女主的话,把一切想得太理所当然,真正是悲剧的根本。

 6 ) 小孩最恐怖

看见大家评论这部电影,想起了小时候的某段回忆。

记得小学的时候(没办法,太深刻了,以至于到现如今都还记忆犹新),忘了是老爸还是老妈给我买了一个新的铅笔盒,那个铅笔盒是粉色的,有很多按钮,一下弹出一把尺子一下出来一个格子,相信80后有很多孩子还记得吧。

只记得当时很欣喜,把它放在课桌上迎接着同学们的羡慕眼神。

当时班里有个小恶霸,专以毁坏同学物品为好。

纷争是怎样引起的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当时他一把抢过我的文具盒然后扔在地上然后一脚一脚的往我心爱的铅笔盒狠狠的踩下去,我伤心极了,怎样哀求他都无动于衷,他还是幸灾乐祸的一脚脚踩下去,没多久铅笔盒就完全面目全非了。

看着他幸灾乐祸的表情我哇哇大哭,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我咬牙切齿的想着要报复我要报复我要报复...我拿起自己的椅子控制不住就往他头上砸去,一下两下三下... 他现在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偶尔回家,碰见他的车,从来死活不肯收我钱。

 7 ) “他们还只是孩子”

有一句老话叫3岁看大7岁看老,我深以为然。

人们总是企图安慰、催眠自己,人性本善,不愿相信有些人生来是无法救赎的。

他们并不是被撒旦迷惑,他们就是撒旦本身。

对于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种种借口来说,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当孩子们犯了错时,家长们会用“他还只是个孩子”来开脱,可谓熊孩子父母的口头禅。

但我一直觉得很多情况下这句话只是自私的父母用来包庇自己的孩子,或者用来自欺欺人的而已,把一切的过错都推脱到“孩子”这个身份上似乎就能把自己的责任撇的一干二净:并不是我的孩子天性恶劣,并不是我的教育有问题,只是因为他是孩子而已,长大了就自然会好了。

在我看来,这句话的逻辑等同于“我虽然杀人放火,但南太平洋彼岸有一群海鸥在飞啊”可能跟我的专业是生物有关,我相信世界上任何类型的生命形式,本质上都是基因的载体,并没有什么神圣的理由。

人的形态、思想都是表现形式,基因才是幕后的大boss。

基因们想方设法把自己传递下去,所以烂人的下一代多是烂人,好人的下一代多是好人。

烂人的成长路线是坏小孩→坏青年→坏人→坏老人,仅此而已。

所以人坏跟阶段没关系,就像杀人放火跟南太平洋的海鸥没关系。

电影《伊甸湖》据说改编自轰动欧洲的虐杀事件:青少年将度假情侣包围猎杀后,父母还帮忙行凶,最后东窗事发,却因凶手未达法定年龄而无法定罪。

在b站看的这部电影,电影开头就有大量弹幕提醒观众此片极度致郁心理承受能力差者不易观看。

确实如此。

看完这部电影后,最让我影响深刻的不是男主被孩子们虐杀,也不是女主一路挣扎却仍难以逃脱绝望的宿命。

而是最后在小镇上,一孩子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小孩被女主过失杀死时 失声痛哭道:“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令人发指。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指向性非常强,即未成年人真的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庇护下为非作歹吗?

一群15、6岁的青少年已基本具备成年人的身体素质,世界观也基本成型,”只是个孩子“真的能用来当挡箭牌吗?

当然,即使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尤其是当女主杀死对方团伙2个人时,也仍然可见位于道德制高点的卫道士对女主发起声讨:他们是坏人没错,但你若做了同他们一样的事就成了跟他们一样的人。

此话常见于各种影视作品中,不做评论。

我之所以不愿做中小学教师,原因之一,就是我认为孩子和青少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

10岁以下的孩子最无知,做事全凭天性,人性中的恶劣可在童年时期暴露无遗,若父母也是同样的恶人更可怕。

所以在小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恶劣的欺凌,最无情的侮辱,最赤裸裸的嫉妒,小孩的恶意不加修饰,思想不被道德标准的约束,天生的劣根展露无遗。

初中以上的青少年更为可怕,他们已具备了成年人的行动力,但思想上仍停留在无知愚蠢的阶段,自命不凡无法无天却缺乏对人生的基本认知,做事不经大脑整天以为自己与众不同是世界的中心。

我也是从初中走过来的,亲眼见证了同龄人的暴力与粗鲁,对身体或性格上有缺陷的人的侮辱与孤立,甚至对老师的欺辱(初中时的语文老师的丈夫早逝,却成了当时同学对其进行人身攻击的依据,现在想想何其恶毒),当然,还有大多数人的沉默(没错,我就是其中之一)。

这篇影评貌似写的有点极端,但其实我并没有极端的想法。

按照钟形曲线,纯粹的圣人和纯粹的恶人都是极少的,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有各种缺点和优点的普通人,比如我上面举到过的例子,我的同学们,本质上来说都可以说是好人,恶行只是因为在极易迷失的路段上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引,说白了,就是蠢。

然而大部分普通人的原则是模糊的,是摇摆不定的,既不能做到极端的善,也下不了狠心去做极端的恶。

比如电影中的团伙里的成员,大部分只是狐假虎威,然而正是这种人往往下场最悲惨,在善恶中摇摆,其实暴露的是软弱,最终往往被炮灰。

然而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现实是一个好人造成的良性影响永远抵不上一个恶人造成的恶性影响的十分之一。

人性的光辉光芒万丈,人性的恶毒也令人发指。

 8 ) 内心的邪恶

一直觉得,不论中国还是外国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可爱的,即便淘气,也仅仅是淘气而已。

我小时候应该属于那种不算淘气的,胆子小所以被欺负的多。

在小学低年级时第一次遇上抢钱的,巨服帖的招出每天身上只有5角钱坐公交回家的事实,然后就被放走了。

再大一些时在公园玩又遇上抢钱的,又很服帖的谈了半天最后救了一半回来。

一直觉得,再坏的人也会有尺度,即便蛮不讲理,也不会把人逼上绝路。

如果你是弱者,那么乖乖配合,顺利脱身就够了。

可是有一种情形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安分守己从不主动招惹,如果你的配合被看做一种可以利用的屈服(虽然配合本身就是一种屈服),当情形变得愈发远离情理,你能作何选择?

就我而言,弱者在被逼无奈的时候,在没有更多可以失去的时候,是绝对会豁出去拼命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片中的女主角在之前这么多次忍耐过后,在她的男友被杀过后,会在极度怨恨之下做出从前的她绝对做不出的事一样。

没有人是该死的,弱者有弱者的生存权利,或者说看上去的弱者有其生存权利。

人格尊严被践踏之后,连生存都受到威胁,又凭什么还要用善来对待?

所以女主角在走投无路的最后,才会用相同的方式来回应。

出卖她的孩子还是被已经丧心病狂的孩子头烧死,在某个瞬间能够看出她的迟疑,可是凭什么要求她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一个彻底辜负了她的信任的人?

失手杀掉的那个男孩,或许死的有些可惜,然而既然有之前的恶行,又凭什么要求她先用善意的眼光去审视?

最后撞死的女孩,自始至终满口污言秽语,面对种种残忍的恶行时拿着手机拍得非常欢乐,又有哪一点不值得被撞死?

从一个或许有些反人类的视角看,参与到这件事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为他们的选择承担责任。

最令人恐惧的是,好几个孩子的眼中露出的都是残忍的杀气,而这种杀气,我从没想过会出现在这样年龄的孩子的眼中。

没有死刑的国家,连这些孩子们的口中都对坐牢带着轻蔑的口吻,好像杀人的后果仅仅是坐牢带来的不自由而已。

教育的悲哀,从片头做幼儿园教师的女主角、广播里对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访谈便开始铺垫,更讽刺的是,这帮小孩的家长们,同样是一群素质不高、生活不检点、甚至同样恶棍的人。

再联想起从前看过的不少影片中都有这样极端无理极端邪恶的成人或小孩,顿时让从前对国外高素质人群的幻想大打折扣,同时又不能不多看一眼国内的状况。

只是觉得,死刑的存在也许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至少一命偿一命可以提高代价,让行为的成本显著增加。

换位思考后,便不难解释为什么在那个女孩被撞死时自己心里产生了一种很舒坦的感觉。

说得更直白一些,我的确很期待导演能够让女主角把那几个带头的邪恶孩子挨个杀死。

身边最亲的人已经死了,自己的命看来也保不住了,这时的弱者有什么理由不反抗。

法律不会再给你公道,或者法律即便能给你公道,也只是让杀人者多受几年牢狱之苦而已。

没有更多可以失去了,复仇的怒火怎么止得住以命抵命的最后一搏。

因此震撼在于,教育的失败、法律的失效,最终换来的是善良的内心中阴暗而邪恶的一面。

当弱者没什么可失去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用邪恶来对待邪恶。

原来善良的内心也可以这么阴暗。

 9 ) 为什么他们的杀人狂徒都住在这么美的地方

真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电影,以至于我看了一半不得不去吃点零食放松一下。

我一直认为小孩子是天使这个说法,只持续到他们6岁之前。

稍微大点之后,就会像幼兽争夺地位一样表现出赤裸裸的原始本恶。

在我们小学到初中阶段,谁没有被欺负过,谁没有去欺负别人。

男孩是直接的打斗,女孩就是排挤捉弄。

不过好在,我们还有正常的家长,有一顿毒打式的教育,有热衷于请家长的恶妇教师,以至于我们大都会平安的度过这一时期,成年之后已然温和有礼,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让自己的下一代的恶在他们的冲动期内无限膨胀。

然而,如果在恶的呵护下,恶就会加倍滋生,在恶的威慑下,恶就是王道。

看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恐怖大师第一季第一集,山路事故。

不知那个编剧是不是也被本片虐的受不了了才拍了这么一集来致敬的。

相似的环境,相似的境遇,完全不同的结局。

出乎意料的是本以为伊甸湖的女主受了刺激会暴起疯狂反击,谁知她只是蹦跶了一下,还没跳几步又被拎回来任人宰割。

恐怖大师的故事看了一半觉得这女银绝对死定了,哪想她是个深藏不露的狠角色,强悍的虐杀了袭击她的白化人魔成为密林中恐怖之地的女王。

不过会死的女人也总不是没有原因,她实在太笨了啊!

撞车后,不趁着体力充沛,深夜隐蔽赶紧跑出去求救,竟然在树坑里蹲了一晚上阿亲。

好吧,亲就算怕天黑走错路,次日一早发现男人被困所有凶徒专注于处理俘虏你不赶紧借此时机跑去求救,一直在那哀怨的看个没完,亲你在等待观音姐姐显灵么?

还有你拿个pad搜蓝牙啊亲,这是深山老林啊亲,除了面前几个歹徒的手机你还能指望搜到什么设备啊亲对于亲的死,我只能总结为没头脑和倒霉熊。

另外值得感慨的是,看欧美剧总是让我心灵备受打击。

看CSI,LV部分的时候觉得那些抛尸地怎么那么美啊,又是沙漠又是峻岭的。

在看灵媒缉凶的时候我又觉得,那废弃的破宅都比我住的面积大啊。

在看猩球崛起就想繁华大城市一座桥之外就是那么古朴原始的森林公园啊。

看了伊甸湖我又受伤了,人家的废弃的被淹农场都那么美啊。

呃,我受刺激了。

拉斯维加斯的人没事开个车跑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一片人迹罕至的沙漠地区抛尸,马上返回还能赶上下午的会议啊,《整容室》里的两位趁晚上就能找到一片到处栖息着鳄鱼的沼泽毁尸灭迹啊。

相比之下还是我们这里好,你花一整天把死人丢到抛尸圣地门头沟,说不定还没到家尸体就被钓鱼的给踢出来了,要不被某景区农家院的老板娘刨山芋挖出来了,然后随即被JC定性为自杀,多好啊!

 10 ) 如有在国外呆过的人,体会不小

我不在英国,但在澳洲。

我记得我刚刚来这里的时候,房东老太就给我说,这里的犯罪多,英文法律太轻。

之后我搬去一个治安很差的区,有晚上8点就在我家门口被抢的,有晚上在路上无缘无故被打的,肇事的就是这些十几岁的半大小子,有白人,有黑黑的那种,有黎巴嫩人,越南人,当然估计也有我们华裔的。

千万不要低估这些小孩, 每当我们这里放学校春假 秋假的时候,犯罪率就会上升,因为那些小p孩放假了。

真的很想把这些孩子狠狠打一顿,真的。

《贝尔戈维亚:下一章》短评

看完心理发堵,涉世未深的熊孩子最可怕了,更可恶的是父母的纵容,拿“还是孩子”做借口。想起中学时代的那些小混混们,有几个是坏的不可救药的社会残渣,大部分跟班都是青春期荷尔蒙过剩的冲动,抢劫、打架斗殴、骚扰小姑娘,甚至拿到砍人,无恶不作,毫无是非观念,敬畏之心。

7分钟前
  • ewquyy
  • 还行

艾玛,终于拼死逃出来了,结果.......... 英国人跟棒子似的真有暴力倾向了

12分钟前
  • 费纸姬
  • 较差

电影主题有诉求,但是死的人太少了,毕竟是遗憾,多杀几个的话我就给及格

14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看得好生气

18分钟前
  • 胖猴子
  • 较差

40分钟后直接快进。所有片子里边最讨厌的类型之一。不好意思。一星。

23分钟前
  • Mmm
  • 很差

从众心理+无能为力。唯一值得看的 是那孩子镜子里的模样。

26分钟前
  • 半杯走冰奶茶
  • 还行

一群畜生 推荐给我看这片的人没安好心

31分钟前
  • 佐佐木小气娘
  • 较差

恐怖片我能给到三星就是你的成功!

33分钟前
  • Luke
  • 很差

和《追击者》一样,属于情节极其不喜欢的类型。。。

36分钟前
  • UDFTD
  • 很差

大家应该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多锻炼锻炼身体,有危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使用暴力

40分钟前
  • RD
  • 力荐

一开始觉得情节挺脑残的,还有一帮脑残的孩子和脑残的女主角,可是越看越可怕,尤其是结尾。世界上最恐怖的是人心,尤其是一帮孩子,让我不禁想起了《白丝带》。

41分钟前
  • ReevesGoo
  • 还行

拍的水平很好,很让人绝望,但是我就是不喜欢这种绝望,一点希望都没有的绝望……

43分钟前
  • Cece
  • 较差

太惊悚了,暂停了n次~~

46分钟前
  • ningbokai
  • 推荐

这片让我看得不够给力

50分钟前
  • 阿猫
  • 还行

佩服导演,气氛足足的。

55分钟前
  • 还行

图解 这部电影我直接按名字搜豆瓣居然不显示......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电影本身而且做图解的那个家伙 你把某些地方也截的太细了吧!对我完全造成阴影了

56分钟前
  • arisu
  • 还行

结局是有多现实多可气

57分钟前
  • 古耐ღ猫宁
  • 还行

剧情极不合理,为了虐而虐,观影体验极差,分数虚高,很不推荐。有些人看到这类邪恶胜利的虐片就大讲所谓人性,看到阴暗就认为深刻,但其实人的一举一动、每个故事都是人性的体现,而且人性有善有恶,千变万化,不是只有一黑到底才叫人性和深刻。更何况,真实的故事讲述真实的人才能反映出真实的人性,否则只是空洞,没有灵魂,何谈人性。看了这种造作的阴暗虐片就大谈人性的人恐怕是自身人性中阴暗过头的单色调生物。所以看得憋屈且愤怒的同志们,不是你们的问题。

59分钟前
  • 烛光前
  • 很差

很残酷的人性。。。

1小时前
  • elly的小hui儿
  • 推荐

恐怖片的主角都是笨死的!

1小时前
  • 大桃er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