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过剧集最短,却是最好看的。
因为他们在那个时代,他们只有死,才能才能在一起,找到真正的爱情不容易,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放弃。
他们没有和对方说过我爱你,可是他们对对方注入了全部的感情,最后一吻,弥补了五年前那没做完的事,最后男主牵着女主,一起走向了永久。
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愿你我都能找到一个让我们无惧死亡的人。
男女主身在那种情况下,想爱而不敢爱,进退两难。
最后双双殉情,简直是意难平啊。
一开始没有哭,直到男主把女主带回家,让女主知道他有个妻子的时候。
天啊,实在没忍住,泪崩。
演技实在让人心疼。
最后两人分明就是要去死,而句句不提“死”字,那种纯碎的爱情。
时代背景下的无奈。
现在一想起来都感觉难过。
首先,我得道歉因为我看这部剧的初衷不纯:我纯粹是为了李演员的脸点开的视频当然,事后发现是我肤浅了肤浅得就像有些人把这部剧简单定性为渣男带着小三一起为了禁忌之爱不顾家人自私殉情的狗血故事一样。。。
这部剧是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改编的。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朝鲜,那时的朝鲜正处于被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不了解这个时代背景去看剧会忽略很多细节,甚至无法理解主角内心的挣扎,最后可能就简单把这部剧定性成一个爱情悲剧。
但细细看完剧,你会发现,摧毁主角的从来不是爱情,至少不只是爱情。
对于男主来说,他有家国抱负,空有一腔热血却囿于封建家庭对他的桎梏,女主对于他来说与其是爱情,更是他寂寥人生中除写作以外唯一的光;对于女主,她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一开始也想在这个乱世明哲保身,但不知是男主带给她的影响还是整个时代给她的影响,她开始理解男主的追求;自此,两人便成长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男女主初见 男主立场非常鲜明 可以说一开始男主对女主的感情是非常克制的各种细节都看得出来,他刻意回避女主目光;女主主动拿粥去看望因为思念亡母而装病在家的男主,他又赶女主走;甚至在快要壁咚那一刻他也没有放弃理智,反而是邀请女主去他家做客,故意让女主知道自己在乡下已有妻子的事实。
怎么说呢?
从现代的眼光去看,这算渣男吗?
肯定算。。。
但套入当时的时代背景+剧里展现出来的男主与其妻子的关系来看,我觉得不能算。
首先,这个妻子和他在结婚前都没见过面;其次,这个妻子与其说是他的妻子,不如说是他父亲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线;最后,还是男主的人设问题,男主是一个被新文化思想所引领的人啊他怎么会喜欢一个和他那封建大家庭深深契合的女人呢?
男主穿西装,妻子一直穿的朝鲜传统服装。。
男主整个人对于他那个家庭来说都是格格不入的。
故事讲述了好几次男主与他那控制欲超强的父亲的争执,这个说法也许不准备,因为都称不上是争执。
一开始的分歧只能说是男主父亲对他的单方面碾压。
男主父亲喊他回家乡继承家业,他说好的;男主父亲喊他不要再往来京城与女主见面,他说以后都不会去了(当时女主迫于家庭压力准备开始和富家公子相亲);男主父亲喊他不要写作,看的书也不要放在桌子上,他都一一照办了。。
虽然压抑,但是他如果没有遇到女主的话,应该一辈子都会按照他父亲的愿望就那样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查了现实中的金佑镇,他亲生母亲是他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之后他父亲就开始不停再娶,一共娶过8位妻子,共有10个子女。。
) 私以为,女主对于他开始变得不可或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女主知道他已婚以后打算和他分别时对他说的——希望他能继续写作。
这句话使得他对女主星星点点的喜欢,变成野火燃着了整片草原之后就随着他对写作的日益投入,和家庭的分裂愈演愈烈。。。
直到妻子向父亲告发他写作,父亲发现他和女主的那些通信,一把大火烧掉了那些书也同时烧断了他和这个家庭的最后一丝关联。
回到女主这边,在我看来,这段感情但凡女主没有那么主动那么坚持,那么也许小火苗早就被掐灭了。
在那个年代里,她绝对算一个勇于追求理想勇于追求爱的新女性。
这里也许有人要杠她是小三了,咋说呢。。
就像我前面对于男主是否算渣男的分析,我希望大家还是不要简单拿现代的爱情观去分析100年前的人,那再往前推,还不是一夫一妻制呢。
时代是变化的,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要求100年前的人。
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她的成长,她出生贫寒且是长女,不仅需要照顾弟妹甚至还要照顾父母。
就像男主那么爱写作一样,她也是深爱着唱歌,本来她以为日本留学归来可以一心靠唱歌养活一大家子。
但现实是那么残酷,甚至最后被以一大家子的性命为要挟,以逼她去做为日本侵略者歌功颂德的传声筒。。
太苦了。
在那个时代,她有得选吗?
有,那就是去死,只有她死了,她才不用做她死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有她死了,她全家才能活。。。
她理解了有岛武郎的选择
男主对她的回应 男女主是不幸的,不仅仅是因为爱而不得,更是因为那个时代给他们带来的痛楚;男女主又是幸运的,在那样一个时代,他们遇到了彼此,成为了彼此救赎的那道光。
与其说是为了爱情舍弃生命,不如说是在那个时代下两个穷途末路的人恰好爱上了彼此。
两人在登上最后那艘船时,用了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
金水山,尹水仙。
水山 水仙 配一脸啊 年纪大了,接受不来BE。
这部虽然很悲,but双死勉强算HE吧毕竟对于主角来说,那并不是死亡,是真正生的开始。
为了理解《阴天》的背景于是看了《死的赞美》,看完之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已经无心管演的咋样了,我只想问问这个编剧,问问这个本子到底咋想的啊?!
这部剧如果只看主线剧情——女高音尹心悳与剧作家金祐镇之间的悲剧爱情的话,情节其实是挺俗套的,一个有家室的男人与一个有利益婚约的女人,追寻真爱而走到一起最后跳海殉情,单看起来甚至诡异到无法理解。
但是放在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这个故事的意义就凸显出来,国家解放与进步、阶级与父权家庭,和最后字幕里的对死亡与自我。
这些话题在剧里都有提及,我仍就觉得它很是一般的原因在于,这个历史和这些话题都太大太宽,放在6集的剧里宛如笔盒企图装下大象,本子却每一个方面都要表现,但是每个点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给人不痛不痒的感觉。
整部剧的基调都是沉重而痛苦的,即使是在两位初相遇一起排练的时刻,二人也是背负着现实与理想矛盾的,带着浓重悲剧色彩的,但是拍摄的手法让人每每想要产生共情的时候,都被细枝末节的慢放镜头打消了。
只能说野心太大但是切角太小了,又做不到以小见大,真的感觉可惜!
要是选我最喜欢的一段,那一定是最后两人决议赴死,在船上起舞后一起跳海的片段,让我感受到最后时刻的浪漫与片名“赞美”。
真的,只想问问编剧,如果不能把你所想的所想表达的完整地体现,咱能不能稍微删减一下或者选择选择啊…
看完之后其实有点不会评分了,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看的过程。
那我就说说我对几个人物的看法吧。
金佑镇的妻子:从她的出场就可以看出是一个传统女性,就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一直做好自己作为一个妻子一个儿媳该做的事,非常听公公的话,完全就是公婆想要的儿媳样,她也做的很到位,完全就是公公的左膀右臂。
同时她的身上也有悲剧色彩在,嫁给了一个不会产生爱情的丈夫,在夫家这么过完一生也挺惨的。
金佑镇:很善良,也有分寸,即使已经爱上女主,也能控制住自己不越已为人夫的线,虽然后来也和女主表明心迹,但我还是觉得可以理解。
尹心德:不能否认他父母是好的,但我的认知一直是既然没有能力养孩子那就别生或者别生那么多个,可能他的父母为了家庭要她嫁个有钱人也是无奈之举,但对她本人是真的太不公平,而且后来她的弟妹还不信任她,对她说出那种话,我是真觉得一颗真心喂了狗,白白的付出了很多还不被理解。
如果是我我真宁愿别生下我。
男女主的死亡我觉得是很正常合理的,因为如果我是他们其中一个,我想我也会选择自杀。
首先感情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他们只是有了很深的爱情,而且出轨我觉得他们也算不上。
如果后来不是女主无奈要选择嫁人,再加上传闻的恶劣影响,还有总督府的逼迫,男主那边呢,既要放弃自己的爱情,又被父亲发现,一如既往的被生生逼迫做不喜欢的事,我想还不至于会坚定他们想死的心。
反正最后这样的结果我觉得是“内因外患”的双重原因导致,死亡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这部剧很短,是非典型韩剧,唯美而悲怆,同时又非常克制,很少大哭大闹和大喊大叫。
几个重要演员外形都很出众,演得也相当克制,常常眼中含泪却不发一言。
如此表演符合人物个性,也符合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纵使金祐镇万般不愿意,还是不得不按照父亲的安排过父亲想要的生活。
所幸他遇见了尹心德,一个活泼可爱关心他理解他热爱他又美丽富有才情的女人。
他起初是拒绝对方的情意的,即使被打动也努力拒对方与千里之外,无奈爱情的魅力太大,他终于还是缴械投降,为对方所吸引。。
他差一点吻上对方,终究还是克制了。
看很多评论说金是渣男,恕我不能苟同,看待一个人物需要结合对方所处的环境和教育背景。
金从小受到的就是儒教孝的教育,那个时代离开发妻追求爱情的新新人类也处处可见,如果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和眼光去衡量一百年前的人,恐怕很多名人伟人都难逃其纠。
况且当心德正是向金祐镇伸出手时,他选择了一种迂回的方式拒绝了对方,他请她和剧团一起到家中做客,丝毫不避讳自己已婚的身份,这对彼此都是莫大的打击。
看着心德踉跄离去,金祐镇心里何尝不在滴血,但是他只有含着泪水端坐着眼看对方离去,一言不发。
再见面两人也是非常克制,不需要说出来就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直到五年后金祐镇遵守诺言去剧院看心德表演,热情迸发的心德穿着长长的演出裙裾就从台上追下来,两人终于开始偷偷见面。
最后因为金祐镇父亲的阻挠和心德所受到的家庭经济压力,两人面临分手,心德在海边哭这请求对方挽留自己,金祐镇依然一言不发,只是眼里有泪花,他知道自己什么都给不了对方,除了钱,而这正是心德所拒绝的,因为她不能让这份感情被污染。
分手后的金祐镇拼命写作,白天按照父亲的意愿打理父亲的生意,晚上就伏案写作。
因为心德鼓励他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因为心德想看他写的东西。
虽然不能在一起,起码文字可以被对方看见。
也是鼓励一个人追求理想是容易的,但这后面的代价也只有当事者能明白,也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灿烂,宛如昙花。
申惠善心德五年前的活泼可爱又率真年轻和五年后的成熟沧桑和悲哀隐忍都表现得很到位。
李钟硕也展现了金祐镇的热情又克制悲哀的一面。
直到后来心德忍不住对他的思念给他打电话,虽然一言不发,也让他心里起了波澜,不惜要背叛家庭和父亲和她在一起。
当心德被误解被传闻所困时,金祐镇毫不犹豫地相信她,他的信一定给了困境中的心德极大的安慰。
当两人在日本再次相见时,金祐镇面临父亲以死相逼的困境,心德也是陷于两难之中,如果为朝奸政府歌唱,“我的灵魂就死了“,如果不去,“我的父母恐怕就活不了。
“两人都深陷极大的痛苦之中,难以抉择,最终决定不如归去。
第一次两人可以在一起快乐地渡过彼此人生的终点。
死,是为了更好的活,是为了活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是出卖灵魂,让自己活着痛苦之中。
上船时,他们都用了自己为自己选的名字,金水山和尹水仙。
在最后一支舞,两人深情相吻,魂归大海,从此不再分离。
死之咏赞⭐⭐⭐⭐⭐讲述韩国的民国时期(朝鲜的日据时期)的电视作品(真实故事改编)。
可以类比一下陆小曼和徐志摩之间。
果然民国的爱情很动人。
最后男女主殉情了,跳船了,一起死在大海里了,如同Titanic一样,我认为这是happy ending。
所以再次说明,我们个人的悲与喜,生活与理想,乃至爱情的实现,都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和历史的进程。
我试着去理解金祐镇的死亡。
金祐镇身上的悲剧色彩实在太浓厚了,虽然他是和尹心德一起殉情自杀的,但与尹心德的悲剧是来源于外界不同,他的悲剧来源于他自身,这种悲剧性从他出生开始就伴随他一生。
如果不是文学与尹心德这两束光芒照进他的人生,他的一生可能自始至终都保持灰暗,但这两束仅有的光,也未能将他从悲剧性的一生中拯救出来。
“我不止一次义愤填膺地诅咒自己的命运,在恶魔的包围下,只有那么一次,是她让我找回了内心的平和。
”金祐镇母亲早亡,他从小就生活在父亲专制之下,他不允许金祐镇从事文学事业,要求他继承家业从商,还为他娶了一个他不爱的女子为妻,可以说,金祐镇的人生都是被父亲安排了的,没有一点自由。
去日本留学学习英语使他能够短暂地从父亲那让人喘不过气的压迫中逃离,但是他从未能够真正地摆脱,他用着父亲的钱,并且作为留学的代价,学业结束,他必须回家继承家业。
金祐镇是矛盾的,他热爱文学,渴望通过自己的笔去唤醒沉睡的国民,传播自己的信仰,但他又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地和原生家庭、原生阶级割裂,正如,他是用着他父亲的钱去留学,去支持新剧的演出,他可能也痛恨这样的自己,明明不喜欢,却又不得不接受,他的父亲不喜欢他碰文学,不允许他把文学的书放在书桌上,他就真的不放,可见,他的性格里更多的是逆来顺受,虽有不甘,却也不敢。
我一度很奇怪,既然他这么苦恼,为什么他不反抗,但后来我能理解了,一方面从小受到儒家思想教育的他,是难以背弃孝道的,有的时候正是因为懂得太多,负担才愈重,一方面从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可能也没有信心,脱离了父亲的经济支持,他靠自己能走多远。
是尹心德,帮他把那些父亲不允许看的书搬到书桌上,还说那是重要的东西。
我以为,是这一刻,他的心第一次为眼前的这个女人动摇。
即使之前他也以她的歌喉为美,但那还单纯地停留在欣赏美的阶段。
尹心德和他很不一样。
她明媚如春日的阳光,她的活力与热情能够轻而易举地感染周围人,更重要的是她为自己歌唱,她喜欢唱歌,她就独自来到日本学习唱歌,她当然也有她的生活之苦,家境清寒,一家四口都等着她学成归去唱歌赚钱养家,但是这不妨碍她在台上纵情歌唱,因为这是她喜欢的事业。
金祐镇做不到的,她能做到。
尹心德第一次见到金祐镇,金祐镇在窗台边念着有岛武郎的《爱是恣意夺取》,尹心德不认同,她反驳,爱应该是无私奉献才对。
两人在日本分别之时,听说了有岛武郎的死讯,尹心德又说,她不能理解为爱而死。
两次,金祐镇都保持了沉默。
剧中多次出现有岛武郎,可见作者也觉得金祐镇和有岛武郎很像,金祐镇出生虽晚于有岛武郎,但两人都身处同一动荡年代,出生于旧社会,却受到新思潮的冲击,都关心社会主义事业,却囿于自身资产阶级的出身,有岛武郎爱上了有夫之妇,身为有妇之夫的金祐镇爱上了妻子以外的女子,皆不为世俗所容,但有岛武郎比金祐镇幸运的一点大概是,有岛武郎可以随心所欲地书写,金祐镇却只能麻木地在案头签字文件。
我想正如尹心德不懂有岛武郎,她也未必真的懂金祐镇,但她理解他的理想,愿意支持他,这对于长期处在被父亲压抑下的金祐镇而言,就是莫大的慰藉。
况且尹心德与传统韩国女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她有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任何人之下,她有掌握自己命运的魄力。
本身逆来顺受的金祐镇很难不为这种魄力吸引。
“你现在活着吗?
”“没有,但是在等待着死,为了真正地活着。
”金祐镇对待人生中的一切几乎都是消极的,即使是在剧团受危挺身而出之时,他那种无畏生死的感觉也更像是因为其早已心死所以无谓生死,多活一日也罢,少活一天也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所以随时死去都没有关系。
电视剧最后为金祐镇和尹心德结伴赴死铺垫了理由,尹心德全心全意地赚钱供弟妹学习,却因为身陷钱色交易的流言蜚语,被弟妹怀疑,心灰意冷,之后又被侵略者官员以家人性命相逼要求卖唱卖身,不知所措。
而金祐镇净身出户没多久,最终还是屈服于孝道,决定放弃文学回归家族,向往的生活还没真正开始就戛然而止,未来又是一片见不到底的痛苦深渊。
尹心德觉得很累,她想休息,又怕自己思念金祐镇,金祐镇就对尹心德说,不用担心,到我的身边休息吧。
金祐镇的口吻极其自然,仿佛一段再普通不过的情话,我想金祐镇的心里早就埋下了死亡的种子,他一定不止一次地想过自杀,尹心德的话不过是一个契机,所以明明说着如此沉重的话,表情却是一如既往的淡然,甚至连尹心德都有点意外,他会这么不假思索。
二人虽对死亡达成了共识,但尹心德死是为了从她厌倦的生活中逃离,金祐镇选择死却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希望此生,可以有一次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那将成为他人生的结束。
是的,在他活着的时候,因为没有自由,他觉得自己不过是行尸走肉,活不是活,他终于可以死了,是为了真正地活着。
所以,或许在旁人眼中,二人是殉情,但我却以为,金祐镇更像是殉道,殉理想,他以积极的死亡代替消极的生存,通过肉体的彻底消亡,达到灵魂的完全自由,是一种自我的实现与完成。
他死亡的那一刻,是他此生唯一真正活着的瞬间。
这样的死亡,才值得金祐镇去赞美。
"还以为 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浪漫至死不渝第一集刚开头,我认为男女主是悲惨的,但真正结局的时候,这种想法却改变了。
浪漫至死。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们依然在一起,携手步入一个新的地方,没有现实的压力,只有他们二人。
这便是我希望也是我理解的结局。
"死,是为了真正地活着""有多相爱就会有多痛苦吧,因为是不能爱上的那个人"一直认为心真是悲惨不幸的那个。
上天安排了二人相遇,"灵魂的相遇并非偶然",同样,二人的相爱也并非偶然。
因有岛武郎的诗结缘,他为她的歌声吸引,她为他的思想吸引,也逐渐被他影响,热爱并乐意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自己也许不为人知的奉献,这也许也注定了心真后来断然拒绝日本政府的邀请。
他因为她的一句话"我喜欢你的文字"而继续了写作,也为了她和自己压抑许久的家庭决裂。
后来的二人,因彼此而加深了本身就已不幸的命运。
"有多相爱就有多痛苦吧"我一直认为,他们的命运,在那个时代,是注定的。
"我激烈地听到了对自己命运的诅咒"在这恶魔般的包围中是她给了我心灵的安慰"
在遇到她之前,他的眼神里满是忧郁。
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则是一心逼他继承家业,甚至娶素未谋面的女人为妻,内心对于写作对于文学的热爱长期被压制。
直到遇到了她,她会下雨天跑到家里来探望并亲手煮粥给他喝,她会彻夜独自在警察局外等待着情况未卜的他。
她的坚强 乐观照亮了他的世界,也激励了他重拾写作,也赋予了他勇气,与他的家庭,与这个社会,对抗着。
"因为是不能爱上的那个人"生不逢时,死之咏赞。
如果换个时代,他们的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遇到她以后,他的眼里便有了光,也有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两个灵魂的重逢同样并非偶然
死的赞美 (2018)8.62018 / 韩国 / 剧情 爱情 传记 / 朴秀真 / 李钟硕 申惠善时代的绝美悲剧
俩天时间很快就看完了短短三集 情节并没有什么很新的东西 也可能因为短 常有一种怅怅然的感觉 女主非常打动到我 每次落泪时的情绪 还有最后一集的状态 观者也觉得生活之无奈和疲累 这部短剧是那个历史时代背景下爱情主旋律的短剧 但又不是 感觉更多的是在表达国家被控制 不能自己做主 命运格外会开玩笑的时代里 年青人向往自由 寻找自由恋爱 自由理想 自由发声 自由主张的生活的一个方式 爱情是杂糅在里面的 是完完整整生活里的一部分但是我正盼望着死亡 为了能真正的活着
“在荒漠的旷野奔跑的人生,你要去何方,孤独的世界。荒漠的苦海,你要去找何物?满是泪水的这世界,我死了就能了断。寻找幸福的人生,寻找你,太空虚。微笑的花儿,哭泣的鸟儿,命运都相同。热衷于生活的可怜人生,你是在刀片上挥舞的人……”好悲伤啊……女主好漂亮,属于耐看型的,衣服也好漂亮,男主的演技稍微差点,他们的服装好时尚。中日韩的父母都是一样窒息,家庭环境也是一样窒息。
不在那个时代,无法真的理解这种向死而生的心情。不过这可能是理工科和文科的鸿沟
故事题材还是很吸引人的,有着很不俗套得温暖感,但制作班底真的差强人意,不是很有质感,画面不是很好看,许多感动的瞬间烘托的不到位。
敘事太平庸
李钟硕怎么空有一张脸啊😭
好一般哦,这么戏剧人生的故事,而且关于死亡与自由的解读也很普通,相比起他的时代背景真的有些小儿科了一些,全剧只被touch到一秒(就是钟硕让女主过来陪他。
镜头唯美音乐动人,情节也很忧伤,就是二硕演技不咋地啊,木讷面瘫毫无感觉,女主稍微好些。
死的赞美那首歌很好听,歌词也很好,希望这个剧也很好~
作为剧,剧情还是略弱了,不能算上上乘。但故事的原型、背后想要传递的立意、以及带给观众的思考还是值得推荐的。跟他们比起来,我们确实生活在更好的时代了。
故事平平,没看出男女主的感情有多深。男主面瘫,女主演得倒是不错,有几个泪点。
人类顾忌世俗社会就会走向悲剧命运。【何尝不想快乐地活着】
有点无聊。
音乐很美,画面很美,男主演技不那么美。
朝鲜这个年代根本不是这样的服装啊 参考金敏喜的小姐 还有申惠善怎么那么喜欢演偷别国文化的剧。。。yue了
太悲伤了
这种形式第一次看啊 剧情还可以
套路 人物套路 李钟硕也带不动女主的套路。
也太悲剧了,但实在唯美。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选择死亡,他们活着。
我妈陪我看的,到最后比我入戏,哭着说,这是真正的爱情。当然也不只是爱情。这部戏申惠善演得好,气质也好。
“我很认真聆听我命运的诅咒 在这恶魔的包围中 只有她一个人给我心里的安慰”从第一集看似平淡的悲伤,却给人一种步步伤痛入骨的感觉 。当自己远大的理想因现实所迫而无法实现时,当自己被误解为人所难进退维谷时,能给予安慰的或许唯有爱情。他们死去的不是爱情,而是那无处安放的爱国情怀,愿水山和水仙都生活如愿。[仅仅谈论家庭伦理男女之爱而否认这部剧未免有点太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