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勇士

12 Strong,12猛汉(台),12壮士(港),骑兵团,马背上的战士,Horse Soldiers

主演:克里斯·海姆斯沃斯,迈克尔·珊农,迈克尔·佩纳,纳维德·内加班,崔凡特·罗兹,杰夫·斯塔尔茨,萨德·拉金比尔,奥斯汀·赫伯特,奥斯汀·斯托维尔,本·奥图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俄语,西班牙语,乌兹别克语年份:2018

《12勇士》剧照

12勇士 剧照 NO.112勇士 剧照 NO.212勇士 剧照 NO.312勇士 剧照 NO.412勇士 剧照 NO.512勇士 剧照 NO.612勇士 剧照 NO.1312勇士 剧照 NO.1412勇士 剧照 NO.1512勇士 剧照 NO.1612勇士 剧照 NO.1712勇士 剧照 NO.1812勇士 剧照 NO.1912勇士 剧照 NO.20

《12勇士》剧情介绍

12勇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2001年911事件后一支美国特种兵小分队被派往阿富汗山区执行任务。锤哥扮演“绿色贝雷帽小队”队长,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妻子Elsa去执 行任务,带着12人的小分队踏上了阿富汗征程,并说服了北方联盟将军来共同对付塔利班及基地组织。为配合阿富汗地形和攻敌战略,特种部队们驾着马匹化身骑兵队,在险恶的山区追击敌军,一连串生死交锋的激烈战争一触即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变鬼3.2小亭台伦巴泪洒女人花超时空来电怨灵宿舍之白纸女生蓝色女孩的愿望一触即发第二季天生亡命徒卡兰达尔之夜龙与地下城:秽恶之书黑暗势力宁静咖啡馆之歌母亲一路繁花相送香格里拉·开拓异境~粪作猎手挑战神作~假面骑士巫骑苦中带甜的滋味唯爱永存北回归线致命体香妹仔大过主人婆多功能老婆小幸福次元大介一路微光实习医生格蕾第九季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近在咫尺死雄第二季

《12勇士》长篇影评

 1 ) 牛叉勇士

12勇士不愧于这个称号。

美军利用空中的制霸权,充分的告诉我们战争原来可以这么搞。

不过场面方面,做的还不过好,人数怎么那么少人。

作为战争片来说,是不够激烈的。

最后的战斗场面,大家都像有神功附体一样,怎么都打不死。

是不是真的那么幸运?

十二勇士,个个牛叉。

看最后的字幕,好像是真实的故事也是十二勇士各各平安回家了。

看开头的时候,说是用真实故事改编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得不说,也有勇气、幸运在里面。

 2 ) 雷神骑马战坦克,12对50000,这部阿富汗反恐战争片了解下

1960年,美军取消了骑兵编制,骑马打战的时代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成过眼云烟。

但在2001年,12位美军战士却在马背上给了塔利班人员重创,基地组织把此次交战称为“最惨痛的失利‘’。

这次反恐战争的开端大家一定都不会忘记,就是美利坚建国以来所遭受的最大一次袭击,震惊世界的911惨案。

最新影片《12勇士》(12 Strong)中,男主角米奇·纳尔逊在家里的电视上看到了双子塔被毁,他急匆匆地拒绝了升迁的机会,重回部队,担任队长,带领12位勇士,执行了一次对美军意义重大的打击任务。

主角,队长米奇·纳尔逊由雷声扮演者,锤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他在影片里褪去了神的外衣,回到了陆地上,给我们呈现了那场机密任务的始末。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都有一个问题,在改编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天然的矛盾,还有如何取舍现实事件的长度和保留那些细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影片的质量。

过度改编会给人遭受欺骗的感觉,而如果完全尊重现实又会令人乏味,电影的确来自现实,但是只包括乏味之外的一切。

《12勇士》最大的噱头无疑是在现代战场上重现两个时代的兵器重叠,在阿富汗的山谷中,战马居然和坦克相互冲撞,火箭炮成为了马匹冲杀突破的障碍,当美军战士在马匹上手持M16冲锋枪时,那种奇妙的混搭错觉直接勾起了观看的欲望。

另外,《12勇士》还通过美军的攻击策略,让我们一探了当时阿富汗的地缘势力情况,再现了“这里是阿富汗,许多帝国的坟场”的异域特征。

米奇·纳尔逊所属的ODA 595小队,俗称绿色贝雷帽,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

《12勇士》的第一幕极为简单,通过军人们与家庭的告别丰满人物,为安全“回家”和战斗的危险制造冲突,同时以911的惨烈画面树立战斗的正义性。

很快,以米奇·纳尔逊为首的12人队伍就深入到了阿富汗腹地,他们准备和当地的军阀,同样与塔利班为对手的杜斯塔姆将军进行了合作。

杜斯塔姆将军从17岁起开始与俄罗斯交战,当时已经55岁,会多国语言,在阿富汗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除了塔利班外,还有一支军事力量影响着战局,所以加上美军,一共有四支势力左右着战局,美军联合了其中两支,一同对抗塔利班,但这两支势力之间也摩擦不断,局势相当微妙和复杂。

米奇·纳尔逊12人与杜斯塔姆将军200人的军事力量需要对抗塔利班近5万人的武装。

他在给美军将军的邮件回复中这样描述:“他们每个人的AK47只有10发子弹,连狙击手的弹药也不到100发,还得忍受着干渴和饥饿……我亲眼目睹这些骑兵,翻山越岭,去攻打塔利班的据点。

冲锋时他们往往顶着枪林弹雨……”

塔利班和基地武装分子装备有30余辆坦克和70余门火炮,而他们甚至无法为12名美军战士每人提供一批战马。

力量对比悬殊,但威风凛凛的特种兵们一句话就点燃了情绪:“人数五千比一,这叫随便打,都是靶。

”当然,几百人对几万人发起攻击的壮举史上少有,温泉关300勇士,巴拉莫守卫战都以正义一方全军覆没告终,记忆中只有《三国演义》里,魏国猛将帅才张辽率领300骑兵勇士威震过一次逍遥津。

美军当然不会只依靠12位特种兵和一位有几百人实力的当地军阀,全天候制空权是他们的王牌杀器。

地毯式轰炸,来自天空的精准轰炸可以最快时间内摧毁塔利班的军事力量,所以米奇·纳尔逊一行人一开始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轰炸机定位,待一阵狂轰乱炸后,杜斯塔姆将军的骑兵部队再去收拾残局。

整个任务的目的是把塔利班赶出城市,不给他们在冬天积蓄实力,训练士兵的机会,完成任务的期限只有3周,圣诞节之前回家。

可就像老斗士杜斯塔姆将军说的那样,“我制地,你制空,你们有制空权,但战争是在地上赢的。

”高潮大战中,面对死守谷地的塔利班武装,米奇·纳尔逊必须以正面突袭的惨烈方式获取胜利。

剧情在这里埋下了一个焦虑刺激的冲突,塔利班的火箭炮几乎以压制性的优势阻断了米奇·纳尔逊的突袭,骑兵伤亡惨重,而火箭炮填装一次弹药需要两分钟时间,于是高潮对决自然是骑兵冒着火炮向前进,

能够活着横枪立马到火箭炮前就算胜利,骑兵战坦克,骑兵躲子弹,骑兵胜火箭炮的“穿越”一幕就此“横空出世”。

《12勇士》虽然没有经典战争片的厚重感和反思性,但还是比较合格的在人物之间制造出了化学反应,体现了出了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比如黑人美军士兵和阿富汗小男孩之间的相互守护。

小男孩与美军士兵如影随形,一开始让士兵反感,老练的长辈说出了缘由:一个美军士兵的生命可抵500名当地人,不是悬赏10万美金那么简单,而是如果美军士兵阵亡,美军有可能就不会再提供帮助,所以小男孩的任务是保护美军士兵,如果任务失败,他可能被“诛九族”。

黑人士兵在了解到缘由后,开始和小男孩逐渐拉近了关系,甚至形成了类似兄长之间的情谊。

小男孩好奇的吃着美国大兵带来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甜食时,我们才能感到战争之外的片刻柔情。

影片最具矛盾的,其实是男主角队长和将军杜斯塔姆之间的拉扯。

两人都想获得实际的战争控制权,队长从没有实战经验的战士变成了他口中的“有杀手眼神”的战士;

而杜斯塔姆也识大局的和对手暂时保持了联盟关系,放弃了一座城市的控制权,两人都获得了成长。

杜斯塔姆的名言也令人记忆尤新,“你的天上有人,而我的天上只有神”,片尾他告诉队长,“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

美国将成为这里的一个族群,如果有人离开,就是懦夫,但留下,就是我们的敌人。

”他意味深长的接着说,“他在我心中,你永远都是朋友”。

2014年,杜斯塔姆将军出任阿富汗副总统,和纳尔逊的友谊保持至今。

战后,米奇·纳尔逊12人全数归家,军事战略家预计需要耗时两年完成的任务,小队三周就神奇完成。

由于是机密任务,整个小队低调回家,未受到任何英雄仪式的欢迎或公开致意。

虽然片中,12位勇士队这场任务总是跃跃欲试,眉飞色舞,视死如归的,但我们知道,战争永远不值得歌颂。

 3 ) 骑在马背上端着M4A1正在射击的美国大兵

这次又是真人真事改编的《12勇士》美国战争主旋律大片有着豪华的cats阵容“雷神”“佐德将军”“蚁人里边的好buddy 麦克尔佩纳”的豪华阵容战争大片整体观感中规中矩,有点低于期待值全片前半段 颇为精彩,踏上支奴干的12勇士 告别家园 登陆阿富汗国土不靠谱的CIA特工的情报 和 漂浮不定的军阀态度使整个595部队笼罩着一股危机感锤哥和军阀的谈判 两人的态度让人耐人寻味 剧情引人入胜揣摩杜斯塔姆将军的立场和态度 成为影片前半段最精彩的剧情杜斯塔姆将军这个角色可为全片一大亮点这一次的美国主旋律大片 成功塑造了一个可尊的对手通过杜将军这个角色 美国人也深知 阿富汗这片国土 是一片无主之地无论是苏联人 还是 美国人 没人可以统治他们这些骑在马背上的战斗民族们 骁勇善战一代又一代 今生不如来世这些都是本片优秀的地方然而到后边 剧情开始极具下降我不知道本片的真实改变程度 背后的真实事件是怎样部队明确目标是 攻下 马扎里沙里夫城 这是一座阿富汗北部塔利班交通枢纽和据点然而到后半段 由于上头怀疑595部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夺下 马扎里沙里夫成就派遣599部队去帮同是北部联盟的阿塔将军 攻下马扎里沙里夫城杜将军知晓此事大发雷霆 结果 主动退出进攻 马城然而 主角 尼尔森 还要坚持带领11个士兵去攻打马城我想问 这里剧情是不是有点扯淡?

都已经有人接下这个任务了 为何还那么着急?

这场战场不是说为了死去的911的遇难美国人吗?

还是为了急于求胜???

后半段的剧情 开始越来越bug,开始走下坡路阿富汗峡谷的地貌 给画面观感增添不少色彩来到战争片的重头戏--战斗场面 整体拍得中规中矩,骑在马上无惧冲锋的 锤哥 有那么一瞬间让我想起 小时候看的 《RAMBO 3》骑在马背大战苏联人的那个战斗画面。

但是穿着美国陆军制服骑在马背上冲锋的画面可为头一次见无论是作战理念还是装备,世界最先进的部队骑在马背上 还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些裹着头巾的战士们顶着多管火箭在头顶上呼啸而过冲锋射击并肩作战还是蛮为猎奇的,这种原始与现代的碰撞融合,画面感还是颇为强烈,但是依然掩盖不了 后半段整体观感的平庸。

还是那句,中规中矩的美国主旋律战争片,6.9分。

因为 在片中全程地在专心地自黑政府 就当作是美国佬地深刻自我反省吧 所以+0.1分....说句戏外的话,让我觉得最出奇的是,整部电影 到最后 这12个人的事迹竟然是真的...他们还真的做到了...well,很燃的真实事件,但却是很平庸的电影.interesting

 4 ) 塔利班会消灭你所有的寄托

我并不介意片子里浓浓的“超英”味道,也不介意骑马枪战的真实性,毕竟国内战争片我方战将无往不胜的还少么?

所以我还是要打五星列到年度最爱,因为它把另一个平行空间的真实世界铺在我面前,战争的残酷、恐怖分子和反恐分子行为的动机、还有算计残杀中人性依然有温暖友善的那部分,也把911、阿富汗战争的历史画卷抛给我,引导我去一窥全貌,只要有打开认知或者触碰内心的瞬间,就值得这两小时,更何况两者都有。

几个细节。

杜斯塔姆对队长说:这就是我们俩的差别,你们上面有很多人,而我上面,只有神/// 你的愤怒来自恐惧,因为在你们那里,今生比来世好,这里不一样,塔利班会消灭你所有的寄托,你的任务会失败,因为你怕死,塔利班他们视死如归,因为他们相信天堂有财富相迎/// 这里是阿富汗,许许多多帝国的坟场,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美国是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族群,你们离开就是懦弱,留下就是我们的敌人,只要记住,你永远都是我的兄弟。

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人生观造就不同的对生命的态度,也解释了双方战争手法的差异。

在塔利班控制的区域以及更多的中东国家,女孩不能受教育,不受教育就没有足够认知,就不会用头脑去采取反抗。

看了一些关于阿富汗的书,“塔利班”一直是一个让人咬牙切齿又闻风丧胆的存在,对于这个又无知又暴力的世界很难理解,又对这里的人民充满同情,感恩自己生在和平年代的和平国家。

911事件发生的时候我还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也差不多)的小女孩,现在才慢慢理解到,那次事件的发生、世贸大厦的倾塌对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影响之大,对阳光自信优越的美国人民安全感和生活秩序的打击之深远。

所以也能够理解,是什么样的情绪让美国要当机立断发动战争,让片中的12勇士在一腔怒火中抛下家庭申请出战(当然也是戏剧性需要)只是,12勇士在2001年赢得了这场战役,取得短暂的胜利,但刚刚才落幕的这场战争美国是否赢了?

 5 ) 《12勇士》影评

当士兵开始为信仰战斗时,他就变成了勇士。

电影以911事件为背景,主旨却不是如何惋惜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们,而是描写美国在第一时间是如何对恐怖组织还以颜色。

之所以名为《12勇士》,这是因为作为911事件之后先遣部队的绿色贝雷帽常规每队人员为12名。

绿色贝雷帽是世界最出名的特种部队之一,一方面是美国部队常年参与战争,曝光率很高,另一方面这支特种部队作战能力也确实出色。

(由于这次行动秘密进行,队伍的编号ODA 595在近年才公布。

)首先这支部队成员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武器、工程、通讯、医疗等等。

同时也要对组内其他成员的特长进行交叉训练,也就是每个人的本事自己都学一点。

作为美国第一支正规化的特种部队,每一个成员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

这支部队最特别的是组织能力,每一个特遣队都要具备在短时间内训练和指挥一个步兵连的能力。

简言之,短时间内可以组织一个近千人的常规作战部队。

电影的一开始是一段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录音,大体意思就是,我跟美国说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打算搞他,这些恐怖分子计划着什么。

看到有网友说这是因为美国现在不愿意搞事情了,故意放出这段录音来向俄罗斯示好。

怎么可能啊?

真就是那样,人家也不能说的这么明显好不好。

电影更多的是在表达可能每个国家因为信仰不同存在隔阂与对抗,但是在恐怖主义面前,各国的态度是一样的。

纳尔逊是特遣队的队长,带着11名特种兵赶赴阿富汗战场。

在出征之前,电影描写了每一个人队员的生活状态与家庭情况。

可以看得出来,战场上的精英在生活中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区别可能就是在战争面前,他们最先想到的是怎么参与到战斗中去,保家卫国自然是第一位的。

纳尔逊的任务需要两年完成,他却坚持只用3个礼拜。

特遣队会与北方联盟协同作战,说是北方联盟,其实就是百十号具备作战能力的部队。

他们的对手塔利班组织在作战区域至少5万人。

换算下来每个特遣队员要对付5000个恐怖分子。

看着人数悬殊特别大,别忘了世界已经进入了现代战争时期。

纳尔逊手中的资源也不只是这百十号人,位置找准了,轰炸机、导弹支援随后就到。

尴尬的是面对天上的袭击塔利班可能没有办法,但是陆上作战特遣队一方没有优势可言。

在北方联盟这边,马匹就是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还不是每个人都有得骑,基本上就是十几个骑马的,后面跟着几十个跑步的。

拉赞作为塔利班的头目十分残忍,传统思想中毒那种。

因为几个小女孩不到8岁就开始学习知识,就把教她们的母亲枪杀了。

伊斯兰文明不是很了解,也不赞成干预他国内政,但是这种顶着传统的帽子搞性别歧视实在不敢苟同。

拉赞说话特别憋人,杀完人之后告诉围观的人,“你们不是想要一个老师吗,现在我已经给你们上了一课了。

”国家分裂对人民伤害太大了,不仅塔利班一方的部队有童子军,站在正义一边的北方联盟中有不少孩子的身影。

这些孩子手中的枪比自己都高,看到坐在马上纳尔逊,他们会敬礼表示尊敬,纳尔逊的回礼似乎就是对他们贡献的肯定。

可是密集的小规模战斗告诉纳尔逊,每一次对这些孩子的微笑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几分钟前站在旁边的孩子,转眼就变成战争的牺牲品。

有北方联盟做自己的向导,纳尔逊粉碎拉赞的任务完成地更加高效也更加安全。

在一次战役之前,纳尔逊打算深入确定塔利班组织的驻扎地点,被盟友的将军阻止。

理由很简单,美国人不能死,因为只要死一个美国人,美国政府就可能退出战场,盟军就看到不到希望了。

将军的形容把对美军的保护发挥到了极致,“在一个美军受伤之前,我愿意牺牲500个自己的战士。

”纳尔逊坚持深入,轰炸机要在将近10000米的高空投弹,如果搞不清楚准确的位置,很难精确的打击目标。

将军无奈的看了纳尔逊一眼,拿过对讲机,调到了塔利班能够接收的频道说,“拉赞,我和美军在一起呢,现在打算揍你,不过美军不知道你是不是塔利班,你能回个话吗,好让美军揍你的屁股。

”接着对讲机的另一方就开喷了,纳尔逊有些无奈但还是安排了轰炸。

拉赞的人一边被轰炸,将军一边拿着对讲机调侃他。

电影中同时刻画的阿富汗居民在战争状态下的生活。

一次美军空投物资,被一些贫民哄抢,美军只能花钱把自己的东西从贫民手中买回来。

看到这里不但没有感觉这些人是刁民,反而觉得他们挺可怜的。

食不裹腹的日子过久了,那些所谓的尊严就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虽然把捡来的东西卖给失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总比像塔利班一样拿起枪去残杀自己的同胞要强。

纳尔逊与将军几次战斗之后,交流开始变得深入,相互也建立许多信任。

将军告诉纳尔逊,“历史上最厉害的武器是人的内心,我手下没有任何士兵,有的只是勇士。

当你开始用内心去参与战争的时候,你才能成为一个勇士。

我的人不会去白白送死,我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同胞死在战场上。

如果说每死一个勇士都是在我心上扎个洞,那么我的心上全是洞。

”我相信每一个没有被奴役的民族都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它给予我们信仰,指引我们的方向,成为我们将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动力。

一决胜负的战役中,纳尔逊没有按照通常的战斗策略行动,而是骑上了马,成为了一个冲锋陷阵的勇士。

作为一个特种队员,纳尔逊比谁都清楚骑着马在枪林弹雨向前冲与活靶子无异,此时纳尔逊的战斗的目的已经超越了执行命令的范围。

这次行动是美军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12名特遣队员完成一个预估两年的任务,仅仅用了3个礼拜,无一牺牲。

美国将一个骑兵的铜像摆放在世界贸易中的旧址上,给予12名勇士无上的光荣。

这并不是说美国在战争中的形象都是正义的,不说别的,塔利班装备的坦克有很多也是美国制造,怎么落入恐怖组织之手不得而知。

如同北方联盟将军所说,“在阿富汗的内战中,美国人如果离开了,证明他们是懦夫;但如果他们留下来,终将也会变成敌人。

”美国人的生命比其他民族的人的生命重要?

这种直接干预他国的手段是否符合道德与法律?

这部电影的自傲性还是太多太多了。

当士兵开始为信仰战斗时,他就变成了勇士。

电影以911事件为背景,主旨却不是如何惋惜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们,而是描写美国在第一时间是如何对恐怖组织还以颜色。

之所以名为《12勇士》,这是因为作为911事件之后先遣部队的绿色贝雷帽常规每队人员为12名。

绿色贝雷帽是世界最出名的特种部队之一,一方面是美国部队常年参与战争,曝光率很高,另一方面这支特种部队作战能力也确实出色。

(由于这次行动秘密进行,队伍的编号ODA 595在近年才公布。

)首先这支部队成员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武器、工程、通讯、医疗等等。

同时也要对组内其他成员的特长进行交叉训练,也就是每个人的本事自己都学一点。

作为美国第一支正规化的特种部队,每一个成员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

这支部队最特别的是组织能力,每一个特遣队都要具备在短时间内训练和指挥一个步兵连的能力。

简言之,短时间内可以组织一个近千人的常规作战部队。

电影的一开始是一段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录音,大体意思就是,我跟美国说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打算搞他,这些恐怖分子计划着什么。

看到有网友说这是因为美国现在不愿意搞事情了,故意放出这段录音来向俄罗斯示好。

怎么可能啊?

真就是那样,人家也不能说的这么明显好不好。

电影更多的是在表达可能每个国家因为信仰不同存在隔阂与对抗,但是在恐怖主义面前,各国的态度是一样的。

纳尔逊是特遣队的队长,带着11名特种兵赶赴阿富汗战场。

在出征之前,电影描写了每一个人队员的生活状态与家庭情况。

可以看得出来,战场上的精英在生活中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区别可能就是在战争面前,他们最先想到的是怎么参与到战斗中去,保家卫国自然是第一位的。

纳尔逊的任务需要两年完成,他却坚持只用3个礼拜。

特遣队会与北方联盟协同作战,说是北方联盟,其实就是百十号具备作战能力的部队。

他们的对手塔利班组织在作战区域至少5万人。

换算下来每个特遣队员要对付5000个恐怖分子。

看着人数悬殊特别大,别忘了世界已经进入了现代战争时期。

纳尔逊手中的资源也不只是这百十号人,位置找准了,轰炸机、导弹支援随后就到。

尴尬的是面对天上的袭击塔利班可能没有办法,但是陆上作战特遣队一方没有优势可言。

在北方联盟这边,马匹就是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还不是每个人都有得骑,基本上就是十几个骑马的,后面跟着几十个跑步的。

拉赞作为塔利班的头目十分残忍,传统思想中毒那种。

因为几个小女孩不到8岁就开始学习知识,就把教她们的母亲枪杀了。

伊斯兰文明不是很了解,也不赞成干预他国内政,但是这种顶着传统的帽子搞性别歧视实在不敢苟同。

拉赞说话特别憋人,杀完人之后告诉围观的人,“你们不是想要一个老师吗,现在我已经给你们上了一课了。

”国家分裂对人民伤害太大了,不仅塔利班一方的部队有童子军,站在正义一边的北方联盟中有不少孩子的身影。

这些孩子手中的枪比自己都高,看到坐在马上纳尔逊,他们会敬礼表示尊敬,纳尔逊的回礼似乎就是对他们贡献的肯定。

可是密集的小规模战斗告诉纳尔逊,每一次对这些孩子的微笑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几分钟前站在旁边的孩子,转眼就变成战争的牺牲品。

有北方联盟做自己的向导,纳尔逊粉碎拉赞的任务完成地更加高效也更加安全。

在一次战役之前,纳尔逊打算深入确定塔利班组织的驻扎地点,被盟友的将军阻止。

理由很简单,美国人不能死,因为只要死一个美国人,美国政府就可能退出战场,盟军就看到不到希望了。

将军的形容把对美军的保护发挥到了极致,“在一个美军受伤之前,我愿意牺牲500个自己的战士。

”纳尔逊坚持深入,轰炸机要在将近10000米的高空投弹,如果搞不清楚准确的位置,很难精确的打击目标。

将军无奈的看了纳尔逊一眼,拿过对讲机,调到了塔利班能够接收的频道说,“拉赞,我和美军在一起呢,现在打算揍你,不过美军不知道你是不是塔利班,你能回个话吗,好让美军揍你的屁股。

”接着对讲机的另一方就开喷了,纳尔逊有些无奈但还是安排了轰炸。

拉赞的人一边被轰炸,将军一边拿着对讲机调侃他。

电影中同时刻画的阿富汗居民在战争状态下的生活。

一次美军空投物资,被一些贫民哄抢,美军只能花钱把自己的东西从贫民手中买回来。

看到这里不但没有感觉这些人是刁民,反而觉得他们挺可怜的。

食不裹腹的日子过久了,那些所谓的尊严就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虽然把捡来的东西卖给失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总比像塔利班一样拿起枪去残杀自己的同胞要强。

纳尔逊与将军几次战斗之后,交流开始变得深入,相互也建立许多信任。

将军告诉纳尔逊,“历史上最厉害的武器是人的内心,我手下没有任何士兵,有的只是勇士。

当你开始用内心去参与战争的时候,你才能成为一个勇士。

我的人不会去白白送死,我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同胞死在战场上。

如果说每死一个勇士都是在我心上扎个洞,那么我的心上全是洞。

”我相信每一个没有被奴役的民族都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它给予我们信仰,指引我们的方向,成为我们将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动力。

一决胜负的战役中,纳尔逊没有按照通常的战斗策略行动,而是骑上了马,成为了一个冲锋陷阵的勇士。

作为一个特种队员,纳尔逊比谁都清楚骑着马在枪林弹雨向前冲与活靶子无异,此时纳尔逊的战斗的目的已经超越了执行命令的范围。

这次行动是美军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12名特遣队员完成一个预估两年的任务,仅仅用了3个礼拜,无一牺牲。

美国将一个骑兵的铜像摆放在世界贸易中的旧址上,给予12名勇士无上的光荣。

这并不是说美国在战争中的形象都是正义的,不说别的,塔利班装备的坦克有很多也是美国制造,怎么落入恐怖组织之手不得而知。

如同北方联盟将军所说,“在阿富汗的内战中,美国人如果离开了,证明他们是懦夫;但如果他们留下来,终将也会变成敌人。

”美国人的生命比其他民族的人的生命重要?

这种直接干预他国的手段是否符合道德与法律?

这部电影的自傲性还是太多太多了。

 6 ) 跑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骑马和坦克,迫击炮,火箭弹对抗,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这里是帝国的坟场,塔利班老巢,基地组织大本营,阿富汗。

还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看之前你就能猜到主角不会死,美利坚必胜,但你永远猜不到他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和手段胜利。

12人的突击小分队,站前周瑜诸葛亮似的草船借箭,上面周瑜说6个周,孔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1天足矣!

序数词开启,1.2.3.4.5.6.7......3周内,12人分分合合,骑马打仗,空中支援,地空对接,直面死亡。

与阿富汗友军小情侣般相互试探,以心交心,最终如胶似漆,你侬我侬,戮力同心,拿下(忘了名字了)。

看后很是担心,这样的美军要是有一天和我们交手,我们的现代化部队,又会怎样迎敌?

亮剑吧,我的国!

摘录一段电影原文纪念“这里是阿富汗,很多帝国的坟场!

今天你的朋友,明天就可能是你的敌人,你们也是一样。

美国,很快也会成为这里的族群中的一份子(阿富汗有20多个民族)。

如果你们逃离了,你们会被认为是懦夫,但是如果你们留下,你们就会是我们的敌人.....”也许,这就是新晋的丹麦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最终含义:当你在复仇时,你也许同时是在维护正义;但是不一定非要因为需要复仇时,才去顺便维护正义;然而,要当心,太过自我膨胀时,会忘记自己的初心,让维护正义变成了另外一种方式的侵略和冒犯........

 7 ) 山姆你不能老拿别人当傻子

之前有部电影,叫孤独的幸存者,也就是红翼行动,把那几个战士拍的英勇无比,死的那个壮烈,据称五个人对战500个塔利班打死30个。

幸好,事后塔利班也上传了战场视频,无一人死亡不说,人家其实也就十来人。

倒是那几个大兵,有两个一枪没开直接被击毙,其中还有一个,就是那个孤独的幸存者,事后被军事法庭因为战场懦弱行为及抛弃战友被审判,最后莫名其妙的不了了之了。

 8 ) 体面地复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几乎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但这是真的,这确实发生了。

显然,这部电影在艺术、社会和政治方面做出了一些改变,但它似乎是对故事的忠实复述。

现在,撇开真实的故事不谈,这部电影本身非常令人愉快,演员们制作了可信的士兵,地点,设备,一切看起来都不错。

我很高兴他们没有制作《孤独的幸存者》克隆版,这是一部可以独立站立的电影。

这里的其他一些评论说,他们对这是可预测的故事感到失望。

我想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就是这些人在战场上的史诗般的、坦率的荒谬勇敢,这几乎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讲得很好。

 9 ) 骑马的汉子——看12 Strong之前应该了解的事

12 Strong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2001年911事件后一支美国特种兵小分队被派往阿富汗山区执行任务,一群骑马的汉子突突突了塔利班的故事。

锤哥扮演骑马汉子小队队长。

OK,四舍五入划重点之后,我们发现这片子的两个要点:真人真事改编战争片(大)+锤哥(小)。

实际上,就目前外网已有的影评来看,也重点都集中在这两个部分。

总体来说,12 Strong是部蛮严肃、节奏也OK的影片,开场20分钟左右就把主角小队丢到任务中了,然后一路布局打怪直到完成任务回家。

影片关于911的历史背景不难理解,但其它部分,由于本人不是军事迷,有些地方看的有点迷惑,补做功课之后,特来做名词解释及阅读理解如下:1.关于男主角电影12 Strong基于美国记者、剧作家、著名畅销书作家Doug Stanto的小说Horse Soldiers: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a Band of US Soldiers Who Rode to Victory in Afghanistan改编。

锤哥/海总Chris Hemsworth(个人还是更喜欢海总这个昵称)扮演特种兵小队领导Captain Mitch Nelson,而这个角色是依据美军陆军特种兵军官Mark Nutsch创作的,这里是原型在12 Strong上映时的照片。

Mark Nutsch原著中对Captain Mitch Nelson的介绍:32岁,一个堪萨斯州牧场主的孩子,通晓俄语,在乌兹别克斯坦完成过外派任务,热爱自己的队友们,讨厌办公室工作,但是他在战斗小队的两年任期已满,因为升迁必要而不得不去坐办公室。

911事件之前,他正因为这事痛苦不堪(was miserable in his new staff position)。

原型Mark Nutsch和他的战友们对自己的故事能搬上荧幕表示非常开心。

Chris Hemsworth的角色在全片中占了最重的戏份,是绝对男主,作为海总的粉丝,我对他的造型颜值还是满意的,不脱衣服不搞笑的糙汉子状态看起来蛮舒服。

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编剧和导演所塑造的人物没有太多成长变化(大概因为他们把重点放在了战争的拍摄上,这个容后说),男主一出场就是个爱国爱家有战斗力的好男人,说真的,除了脾气偶尔有一点点暴躁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再成长了,因为所选历史阶段的限定,他甚至都没怎么经历反战和不同信仰价值体系冲突的煎熬,小队作战技术太强所以他也不需要跟伙伴们生死离别……一言以蔽之,这种高大全的角色导演你就不怕会无趣吗?

个人最爱的一幕,果然对铁汉柔情没有抵御力就演技来说,我觉得Hemsworth在这里的表现不及Rush和In the Heart of the Sea,尤其前者,观影时我基本上全程忽略了他是Thor这件事,当然,在本部里的演技比《猎神》系列还是要好的。

原著小说因为有更细节的展开,看起来要生动的多,我尤其喜欢小队坐直升机前往阿富汗的一段,Nelson在越升越高的直升机里想到了自己再也不会活着回来的可能——【如果你死了,被杀、被俘虏、被审讯折磨,甚至都没人知道你曾经存在这世上,除了那些在暮光里在堪萨斯的某处围栏观看牛仔竞技的人们,他们不经意的念叨,”还记得那个Nelson家的男孩吗?

”“嗯,他咋了?

”“死了吧,我想。

”如此这般,直到没有人再记得你曾经在此时此刻的异国他乡,曾经存在于这架直升飞机上。

】(if you died, if you got killed, captured, tortured, no one would ever know you had been here except the people back in Kansas standing around the rodeo ring in the twilight, saying between their teeth, “Remember that Nelson kid? Huh, what happened to him? Got killed, I guess.” And so on, until no one remembered that you had been living aboard this very helicopter at this very minute.)最英勇的战士不是不怕死,而是明知可能会死还是敢于奔赴战场。

2.绿色贝雷帽Green BeretsThe United States Army Special Forces,俗称绿色贝雷帽,是美国陆军的特种部队,因为在组建之初就佩戴绿色贝雷帽(绿帽子)而获得此昵称。

关于这支部队,知乎上有句答案非常搞笑,引用之就是“绿帽子喜好打游击、和当地人搞基等等,总之呢就是渗透造反小能手,所以成员也是会学习外语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62727)3.为什么是12勇士片子中的作战小分队正是美军绿帽子的一个A类特种作战分队(SF Operational Detachment-Alpha, ODA)的构成,通常一个ODA包括12名官兵,每名官兵都有不同的职责,由一名18A[18代表特种部队,A代表指挥官](分队长)——通常是上尉,和一名180A(副队长)——通常是一级或二级准尉指挥。

另外包括一名18Z(作战中士)——通常为军士长,一名18F(助理作战和情报中士)——通常为上士,此外18B(枪械中士),18C(工程兵), 18D(医务兵)及18E(通讯兵)各两名,均为中士。

这种结构通常还划分出两个相同的“分组”,由额外的专业士官和资深幕僚负责指导和训练。

(此处来自绿帽子的百科和维基)4.影片中的主要战役概况关键城市:Mazar-e-Sharif 马扎里沙里夫位于阿富汗斯坦北部邻近乌兹别克斯坦边境,是阿富汗斯坦北部最大城市与交通枢纽和商业、文化中心。

原著小说配图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认定此事主谋是“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战争之初派出特种部队联合阿富汗北方联盟,共同对付塔利班,他们合作实施的首次作战行动就是夺取阿富汗北部重镇马扎里沙里夫。

美军本在2001年9月底就已经在阿富汗邻国乌兹别克斯坦的哈纳巴德机场建立了秘密军事基地,但12人小分队到达之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拒绝向美军开放陆地边界,小队只能搭乘MH-47直升机,跨越K2基地与阿富汗目标地域之间的崇山峻岭,飞往海拔5000余米的北方联盟大本营。

小队需要面见的阿富汗北方联盟负责人是杜斯塔姆(电影里保留了原型的原名,不过这个演员叔叔演过《国土安全》,我就一直串戏……)。

杜斯塔姆原本是苏联在阿富汗扶植的地方武装首领,在20世纪90年代塔利班掌权后,他领导的武装被赶进达尔萨夫山谷,如今,主角小队希望把杜斯塔姆的部队重新送上反塔利班的前线,发扬山姆大叔传统优势,在当地搞事情,以阿富汗人打阿富汗人。

但是,杜斯塔姆武装已经被基地组织打的很衰了,只剩下1500余人,手里也只是些老旧装备,部队军心涣散,小队帮助杜斯塔姆整顿了队伍,向士兵们传授了一些简单的战术技能。

然后就一路开挂在这一群孱弱病旅的配合下,上通过信息手段与在战区上空巡弋的美国AC-130炮艇机乃至停泊于阿拉伯海的美国军舰取得联系,呼叫它们发射制导武器,下骑上战马抄起机枪突突突突突,就这样一路干翻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在马扎里沙里夫集结的5000多人、30余辆T-55、T-62坦克和70余门火炮…… 更关键的是,美军主角小队无一人伤亡,北方联盟的损失也不到百人,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却有超过700人丧生,外加2000多人成了俘虏。

此战役开创的以小股特种部队充当联络员,引导战机轰炸,再由北方联盟出兵占领,成为阿富汗反恐战争的重要模式。

5.其它碎碎念(1)电影本身算不上扑街,但同类电影,激烈有《黑鹰坠落》、反思有《拆弹部队》,就连主旋律都已经有了《美国狙击手》,所以12 strong完全称不上惊艳,文戏太一般,战争场面中规中矩,最大的燃点还是真人真事这条了。

不过,原著小说Horse Soldiers还算好看,书的评价整体比电影高出一个层级。

(偷偷贡献小说资源)(2)美貌的锤嫂在电影里真的演了锤嫂,倒不是说Elsa大美女演技有什么bug,这种真夫妻搭档吧,他们同框的每一刻都会让我意识到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极大的消解了电影剧情营造的危机和感伤。

这一点上,如果不是Chris Hemsworth的粉丝观感反而会好很多。

(3)再次吐槽编剧和导演,你们戏份安排是什么鬼啊,你们没有意识到这个片子配角卡司其实好到炸裂吗?!!!

这么多有演技的叔叔哥哥们给那几个镜头完全不够啊。

Michael Shannon就不用说了吧,这两年在《夜行动物》《水形物语》里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

Michael Peña虽然主要以喜剧和嘴炮著称,但在《蚁人》、《火星救援》里都很出彩。

必须吐槽的是,漫威宇宙的扩张实在太恐怖了,看到他和Chris同框的每一场戏我脑海里都不自觉要飘过Thor和蚁人基友促膝长谈的画面,我有罪。

Trevante Rhodes戏份也好少啊!

《月光男孩》的大男孩,所以……大概导演安排他和小男孩搭戏负责本片的温情线……?

这个电影的配角里居然还有 Taylor Sheridan,反正我是没找到在哪儿。

Taylor Sheridan是最近这些年新晋导演里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他的《边境杀手》《赴汤蹈火》《猎凶风河谷》每一部都十分惊艳,(搞笑的是《边境杀手》女主是和海总合作了《猎神2》的Emily Blunt女神,《赴汤蹈火》男主角是海总在《星际迷航》里的“儿子”派派Chris Pine,《猎凶风河谷》就更别说了,男女主就是我们MCU的鹰眼Jeremy Renner和绯红女巫Elizabeth Olsen,Again,漫威宇宙真的好恐怖!

)我真诚希望12 Strong是Taylor Sheridan导演的。

参考资料: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62727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ecial_Forces_(United_States_Army)#Historyhttp://www.imdb.com/title/tt1413492/mediaindex?ref_=tt_mv_close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5/01/29/008255064.shtml https://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524364 CNKI的:《如何评价“阿富汗模式”——美军关于特种部队任务职能的讨论》《反恐怖战争的“杀手锏”——美军四支著名的特种部队》《地狱使者的绿色贝雷帽-美国陆军空降特种部队》

 10 ) 呵呵

除了改编自真实的历史这一事实让人震撼,电影本身拍的平平。

抛开它是否正义抑或洗白的嫌疑不论,就电影本身来说,12勇士你能记住几个?

勇在哪里?

典型的文不对题。

如果战争都如电影这般简单,那还有什么好畏惧。

空战投弹就好了!

主角光环太强,对手就是百弹不中。

因为你不是主角,纵然有迫击炮、坦克、流弹,又有何用!

《12勇士》短评

堂而皇之地美化战争

10分钟前
  • 湘蛮子
  • 较差

尽管电影改编之真实事件,但很多细节就未必真实了,美国特种兵如果真的是骑马冲进战场,和塔利班厮杀,可能不可能都没事,当然,美国这部正能量电影,也不能把他们拍成,离开得远远的用无线电呼唤B52轰炸机,所以一帮史泰龙,骑马冲进战场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15分钟前
  • 风之龙
  • 推荐

6.5分。美国主旋律,真人真事改编。这些年这样拍法的电影整体都还是能过关的,但本作是在是有点让人没法看啊。。。。关键问题在于,既然是真人真事改编,那又为什么放上去那么多动作英雄片的桥段呢?无论是对反派的无脑处理,还是主角的无敌光环,都实在不像是真人改编的玩意儿啊。

16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3.5,结尾战调度有点乱,其他还OK,比《13小时》和《孤独幸存者》差了点。作为喜欢现代战争片的我乐意看好莱坞每年推一部这类片。

21分钟前
  • 荒林
  • 推荐

直接关注战争本身就有点沉闷了,虽然还挺细腻的,但是全程起伏不算大比较平淡,突然发现还是那种战争副产品的题材更吸引人。

23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还行

虽然那种并肩作战和与当地人的情感纽带只是管中窥豹,但至少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我们之前了解到的阿富汗战争。音效和场面做的可圈可点,真人真事改编值得加一星。

27分钟前
  • 李阿斗
  • 推荐

难看

28分钟前
  • 苏小朵
  • 较差

还是《红海行动》强🙃

29分钟前
  • 徐若风
  • 较差

毫无亮点…

30分钟前
  • 点击即刻爆炸
  • 较差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结果就剩编了……编的也不好……

31分钟前
  • 张小北
  • 较差

短评排第一的那位是用屁眼看问题么?当然这片确实没什么东西。而且看新闻说阿富汗那么多将军都是世袭制的,比美国那么庞大的军队将军都多,美国还要给他们开工资养着他们,怪不得大家都想当军阀。

35分钟前
  • 大白臉WC15
  • 还行

BOOM,BOOM...BIUBIUBIU..

40分钟前
  • Akwan
  • 还行

美式主旋律。

42分钟前
  • 抠脚诗人
  • 还行

记一次中途离场。离场的时候还在想,这个导演是不是没拍过电影,在IMDb上一查,这人还真没拍过电影。

45分钟前
  • NarvikAustin
  • 很差

為了錘哥入場看 確實得到一些個人特寫和眼睛特寫 還是能夠遂願 然而心裡面忍不住不斷os:「為什麼這麼長?究竟為了啥?什麼時候結束?好了沒?快點啊!好無聊啊!為什麼能超過兩個小時?」需要不斷腦補雷神到bgm和特效才能看下去⋯⋯

46分钟前
  • igrɛkonze
  • 较差

美国超人被阿富汗游击队洗脑的过程。可见世上豪强,乃至正义,一怕不怕死,二怕不要命。由此再来看诸教:绿教天堂可享乐,佛教彼岸有黄金铺地,耶教末日还要受审。人死灯灭,谁要你审?

48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还行

只看战争场面,拍得是真烂,钱没少花,但剪辑太差。导演功力不行啊。

51分钟前
  • Ben笨熊
  • 较差

第一条质疑军人动机的热评让人心醉……国人确实毫无血性和信念。

55分钟前
  • 麦提爽
  • 推荐

我不是军迷,对米国反恐历程也了解不多,但这个所谓基于真实事件的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创作痕迹太刻意明显了。事实上,相较于天朝的主旋律,好莱坞一向很少有那种直白露骨到违反常识的极端故事,本片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前期冗长的情绪铺垫,主角的各种强大英勇,适时的煽情拔高。而且战斗场面也一般。

58分钟前
  • 飙雪璨阳
  • 较差

主旋律得好雷= =又臭又长

1小时前
  • megaclubdiolis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