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孩子,如何体现对孩子关爱,现在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能说大人的分手是出于谁对谁错,但家庭的离散总是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
孩子的归属、抚养、教育等等问题最终还是要父母协商共同完成。
离婚后本应是家庭重心的孩子瞬间变成了双方爱情的牺牲品和附庸,这不得不是使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
对于一个孩子,在需要关爱的年纪,必须被迫自觉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护,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他们要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辨别到底谁的爱更多一些,当口头上的爱与承诺经常化为泡影的时候,他们的心也会变得脆弱。
在孩子们的眼中,被爱不只是可以随时收到的礼物,听到“我是爱你”的话语,更多的是需要他们最爱的父母能陪伴在身边,相伴入眠,分享每一个劳动成果,见证每一次成长。
孩子需要的是最简单却最实际的快乐和幸福感,大人很容易就可以给予,但要想持久,还要靠大人们的努力才行。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与陪伴,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和谐的气氛,不要让大人的错误选择变成孩子的成长负担,但愿每个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
——写于2013-09-04
孩子是不会说谎的,他们的眼睛会告诉我们他们想要什么。
电影节上的片子,非常遗憾我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前15分钟的开场,坐下定神后,发现上座率一般。
还没多久一个镜头打倒了我,妈妈送给美奇的花被爸爸直接扔到垃圾桶里,这一切梅奇看在眼里什么都不说,当继母发现更衣室里有一束快要干枯的花时,小女孩儿无奈的表情让人心痛,却又在她认为的外人面前维护了爸爸的尊严谎称是爸爸过敏,也许她也只是在说服自己吧。
是只是电影众多让心痛的桥段之一。
小女孩儿那些眼神、那些动作、那些情绪和她的身躯一样微小,却真真切切,被镜头放的很大很大。
让在场的观众看在心眼疼在心里。
片尾那张从满脸笑意变成迷茫的脸来看,大人的世界让这个小女孩儿承受了同龄人不该有的复杂情绪。
缓过神来心里暗想哪里找来能把情绪表演的如此的到位的小萝莉啊其实也是有吐槽点的,是不是导演觉得小萝莉的父母太不付责任了所以安排了两个天使般继父继母来守护她呢。。。
感觉有点不切实际。
各位多愁善感的主们带好纸巾好好享受吧推荐!
这是我在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观看的最后一部影片了。
六点半匆匆忙忙赶到上海大光明影城,饭都没来得及吃,只好带了些麦当劳进去。
电影放映的十几分钟都是一边吃一边看,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观赏。
然而影片是渐入佳境的那种,越往下看就越没吃的动力了,完全沉浸在淡淡的温暖中。
梅奇才六岁,身边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对她的感情没啥影响。
父母吵架时,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了,或者干脆玩自己的玩具。
父母离婚使梅奇得到了跛脚的关爱。
本来应该父母都是爱护孩子,却非要分出个你10天,我10天。
父母争抢对孩子的抚养权,尽力用物质逗乐女儿,父亲整理出了精致的房间和各式的玩具衣物,母亲则买了各种礼物。
但是这是对女儿的爱吗?
他们只允许自己对女儿好,排斥对方对女儿的关爱,连女儿接受爱的对象都要由父母控制,表面上是爱,本质上是最邪恶的以爱为名义的自私。
父亲将母亲送给女儿的花扔进了垃圾桶,母亲看到继父和女儿玩得开心就把她拉过来,还说继父只会带坏孩子。
父母只能给予女儿物质上的富足,却不能走人其内心,但是继父和继母却能勇敢承担起照看孩子的责任,但这本来就不属于他们义务的。
梅奇与继父继母的时光无疑是最快乐的,因而她敢于在同学面前自豪地介绍她的继父,还说“I love him”。
虽然家庭有诸多变故,但是梅奇显然是个成熟的孩子。
父母吵架,她没有哭闹,尽量不去刺激父母脆弱的神经。
不管自己和继父继母玩得多开心,她一见到父母总是开心地跑过去接受他们的拥抱。
父亲把母亲送给自己的花扔掉了,她只是偷偷捡出来欣赏了一番,不敢把花长期放在屋里。
虽然继父继母对自己关爱有加,也渴望长时间与他们呆在一起,但是她能体谅他们工作的辛苦和无奈,只要继父继母说“我们走吧”,不论自己玩得多开心,她总是爽快地同意了。
甚至愿意静静地呆坐在某处等他们忙完各自的工作。
最令人飙泪的一幕是,继母由于被生父忽略而无法回到自己的房间时,梅奇竟然跑过去把头搭在继母的手臂上,安慰她说“你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并且陪伴她等到生父回来。
梅奇虽然玩得开心,但一直强忍着父母离异的痛苦。
直到有一天生父生母继父继母都不在手边,一个人默默躺在陌生的环境中时,她才悄悄地流泪了。
但第二天见到继父继母又完全正常了。
影片故事虽然松散,但有一条深刻的主线,即梅奇的美好愿望一次次被打破到最后成功。
先是想和生父继母去意大利坐船的愿望被生母剥夺了,接着又是想去英国掘金子却被父亲否决了。
父母的爱是通过破坏女儿的愿望来实施的,这的确是绝佳的粉刺。
到了最后,梅奇终于可以在第二天坐船了,可当天晚上生母回来企图把梅奇从继父继母身边接走。
眼看自己的愿望又要被打破,梅奇这时候更加成熟了,她知道要勇敢而又不失和气地表达自己的心愿。
最后梅奇和继父继母在明亮的阳光下,面带灿烂的笑容开心地跑向了船艇。
影片结束后,全场响起了掌声,我相信没有这部电影的工作人员在场而观众能够鼓掌,这不是礼节性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诚然影片的情节显得很平淡,但是平淡才会表现出真实的感动。
小女孩的演技达到如此水平难能可贵,小女孩的服装设计也可算是匠心独运,总之给这部影片打五星是名副其实的。
前一段下的电影《梅西的世界》今晚看了。
不喜欢中文直译的《梅奇知道什么》这个名字,完全没有反映出电影的内容。
这部电影主要就是从一个小女孩梅西的眼睛看到的身边的人和事。
母亲应该是过气的摇滚歌手,父亲是什么不太清楚,貌似是艺术品商人?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的感情名存实亡,离婚之后都想要梅西的抚养权,于是父亲和保姆结婚,母亲和酒保结婚,梅西在他们之间来回跑。
母亲不停的对梅西说“宝贝我爱你”,父亲也表现的没有梅西不行的样子,事实上他们都没有亲自照顾梅西,都是将她交给身边的人照顾,有时间了就回来看看,仅此而已。
母亲对梅西有强烈的情感占有欲,酒保继父得到了梅西的喜爱,她就发脾气。
梅西不哭不闹,乖的让人心疼。
父母并不能带给她安全感,事实上继父继母对她非常真心。
大人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事实上梅西什么都知道,包括最后继父和继母两人看对眼了,她也只是会心一笑。
联想到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了都不准备急着要孩子,说没有经济基础的话要了孩子也没条件养。
但我得说,在工作之余能照顾孩子并且能够教育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再多的钱也给不了孩子需要的陪伴。
父母应该负起这样的责任,否则就是失职。
嘴上说爱很容易,但父母有没有真的对孩子用心,孩子是感受得到的。
影片拍的很美,孩子眼中的世界色彩绚烂,音乐也很柔和,小演员非常可爱,这样的孩子难怪继父继母愿意照顾她。
希望所有孩子的父母都能耐心的和孩子沟通,发自内心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电影里的小姑娘可爱的跟精灵一般,热情的拥抱别人,爱笑,爱奔跑.她是被这个世界所爱着的,即使她那支离破碎的父母,即使是一面之缘的餐厅员工,无时无刻,大家都会轻声对她诉说,看到她不安的大眼睛会心软,会俯下身会蹲下来会抱她.不幸的孩子有很多,例如他的同学,电影里尽量不去触碰那些过于复杂的场景,孩子所看到的,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所以在乱的毫无头绪的生活中,能体会到最多是爱,只不过爱通常伴随着无奈和遗憾.小暖男lincoln一出场像个gold digger,没想到原来是个真正爱maise的好人;而保姆margo盯着青春的金发也似乎是一个怀着野心的小三,最后她却是那个对maise不离不弃的人.愿生活始终美好,愿所有的maise都不会长大.
可怜的Maisie被虚伪的爸爸和暴躁的妈妈推来推去,一直最大程度的维持乖巧听话,从未反抗,也不曾见耍赖撒娇大哭,只有在被父母接连抛弃,被继父的同事捡回家的时候,默默地留了一滴泪。
我认为Maisie不懂大人的世界,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融入,她和自己的动物世界,女王城堡,会游的乌龟在一起其乐融融,至于谁是真正爱她的人,这个问题不用问,很多时候并不是爱,而是责任,有人美化责任说成是爱,有人不想承担责任说成是爱,最后生活还是自己选择的,就像Maisie最后后退一步离开了暴躁的妈妈,她的生活就是跟继父继母在一起了么,不会的,她只是想要坐船而已,做了船之后,她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
至于Maisie和林妙可的比较,我还是那句深深的疑问,谁能拯救我们的教育制度?
首先,让我们为成人世界里充斥的各种自私、欺骗、诋毁、狭隘…感到汗颜吧!
在商业上惯用的伎俩同样用在家庭上、身边的亲人上,而奇怪的是大多数人都视而不见,或根本就分不清真伪(要不继父继母怎么急巴巴地就同意结婚了呢)。
如果改编成国内的版本,估计就是父母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死捆在一块,然后天天家里鸡飞狗跳,各自在外找婚外情(还要给出不可能实现的承诺),剩下老人守着幼儿。
可在孩子纯真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在看出怪异的戏罢了,却不忍心戳破。
同样拥有纯真心灵的继父继母走进了梅奇的生活,其实影片构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生父母——孩子(继父继母),成人(阴暗)——孩子(纯真),继父继母严格来说算不上主流世界中的人物:一个是照顾孩子的保姆,一般只在家呆着,一个是身份低微酒保,且认为人生不需要赚很多钱(就可以快乐),不像生父母,一个满世界做生意,一个满世界巡唱(即使没有债务危机),追逐的都是外在的东西。
影片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同情,喜欢梅奇那条彩虹般的条纹裙子,和那条满是白色小鱼的蓝色连衣裙,像童话中的公主,想一个angle;最动人的小片刻,一个是继母说,那我们把花做成书签吧,可以保留一辈子,一个是继父为梅奇做了漂亮的鸡蛋餐,梅奇说生怕ruin it。
不过可惜啊,此刻的影片无疑是温情的,但小梅奇长大了会如何呢?
注定她会在生父生母之间拉扯,成为“夹芯饼”,官司还会继续下去,继父继母是无权抚养她的。
只能祈愿所有的孩子都尽可能快乐的成长吧,不让阴暗的东西潜伏在心底。
另外,其实爱很简单,爱需要陪伴和分享,不需要复杂的东西。
现在不少家长把孩子丢给学校就不管了,或者只懂得监督孩子做功课,做完功课就不管了,任由孩子孤零零自己倒腾。
其实父母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啊,如果梅奇的父母不是这么缺爱,小梅奇也许不会这般敏感。
如果你准备要一个孩子,一定要想清楚你能为他做些什么,应该为他做些什么。
对孩子来讲,最大的幸福是有一个完整和睦家庭,如果你不能给他,至少要在行动上给他更多的爱,而不只是整天海誓山盟你有多爱他。
如果你深爱自己的爱人,请深爱你们的孩子;如果你深爱自己的孩子,请珍惜你的爱人。
要知道,当一个人有了孩子,就相当于接受了一份最重要的终身事业,请放下高贵的自我,因为无论你获得多大的金钱、名利或荣誉,孩子才是你最大的财富。
以小孩的视角讲述了,离婚家庭小孩的生活,叙事平淡、真实、细腻,小女孩不是什么甜心,除了父母、继父继母都没陪她的那晚,她什么时候都没哭,所有的伤心都以平淡掩饰——片中的开心却都是真的。
从偷藏母亲送的花(被父亲丢掉的花),反转到宁愿跟继父继母玩一天,也不愿意珍惜跟母亲难得相聚的一天,情节顺畅,让人明白可怜父母的可恨之处。
总结,这是一部反离婚电影。
ps:影片明确说明了,离婚家庭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常见现象,就是当夫妻双方离婚后,爸爸会在孩子面前说妈妈的坏话,妈妈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的坏话,我知道,早在夫妻双方离婚前吵架时孩子肯定就已经听够了父母双方对对方的恶语相向,可是我总觉得或许离婚后的这种对对方的贬低还是会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伤害,更甚是比之前还要大得多的伤害。
但是对于是否是这种情况,我又实在是说不上话,因为实在是不了解,没有立场。
但是我其实对类似情况有一些感触。
我亲舅舅有过前科,我小的时候,其实对坐牢这个概念意味着什么并不十分清楚,但是我曾有一次随父母去探过监,也是那一次,我突然觉得若一个人被这样强制关在一个牢笼里,还不能和父母呆在一起,那他一定是一个犯了大错的人,要被狠狠惩罚的人,或许是因为这个念头,等到舅舅刑满释放出来后,我跟他就不再像以前那么亲近了,或者说是很明显的疏离了,毕竟小孩子都是喜怒于形色的。
妈妈显然也注意到了我的变化,而这其中原因显然妈妈也很快意识到了,有一天妈妈帮我洗澡的时候,就说起了这个事情,她教育我说,无论怎样,舅舅永远都是我的舅舅,作为亲人我不应该对舅舅这样,我这样是不对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许是小孩子的关系,只要大人平时多跟你闹一闹,关系也就能变得更亲近一些,我和舅舅的关系也是这样,后来就好了一些,但总是不如许久之前那么亲近了。
虽然舅舅仍然是舅舅,但那个“坏”舅舅并没有变成“好”舅舅,在那之后,舅舅仍然做了许多让家里人担惊受怕,让我们为之蒙羞的事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在家里偶尔就会开始谈起舅舅,用上一些不好的词语,同样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会在那些不好的语句后面添上一句,“你说,是不是这样?
”,这句话有时候是对我说,有时候是对我弟说,往往这个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作答,一方面是父母教育我们“舅舅永远是你的舅舅”,我们不能因为任何原因疏离,另一方面,他们又想要我们附和那些贬低舅舅的言语。
虽然他们抱怨的都是事实,可是连我自己都实在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因为舅舅是长辈?
反正我就是无法亲口说出那些对他不好的词语,即使是面对父母。
这种情况,谈不上对我是心理伤害吧,但总归是有些不舒服的。
不知道这个例子能不能与父母的例子类比,但我还是希望,假若父母离婚了,就希望双方不要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了,更不要拿出希望孩子附和的态度。
只希望大家的爱不要那么自私。
有时候真奇妙,我们竟然可以从不相干的人那里得到一直缺失的某些东西。这电影给我一种亚洲特质的感觉,一度怀疑导演是不是亚洲人。
飞机上看的,巨小清新,俗套空洞,因为演员(不是那个小孩)还是看下去了。
梅西么?奇葩的倒不是小朋友的名字。
这故事也太尴尬了~
有时候大人把小孩子看得太轻 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他们很脆弱很敏感 需要人真心爱护和陪伴 看着亲爸妈把梅西当成物品一样你争我夺 最后抢到手后又丢掉 觉得小孩子太可怜 幸好有保姆和吧员的爱保护梅西 最终也因为梅西 他们都得到幸福 看他们三个手牵手觉得梅西就像是他们的孩子一般
这种结尾,放哪都是99%的YY。
单亲家庭里的小孩,Maisie无疑是幸运的。
首先要严肃的说一句,真的非常不错,把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搬到现代纽约后,故事和人物更有看头了。然后我要大吼一声“四哥!!!!”看到长手长脚宽肩好胸的四哥把小姑娘抱起来圈在自己怀里然后轻声细语的哄她的时候我就沦陷了!!中间他穿着巨杀的黑衬衫黑马甲哄小孩的时候,我大约的确是呻吟了一声
求认识造型师,后妈和maisie简直是最可爱母女装。难道就我一个人特别担心四哥工作怎么办孩子以后到底要跟谁这个家以后怎么办才好吗
呵呵,跟继父继母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梅齐知道什么》梅奇什么都知道。梅奇的生父生母给了梅奇一个家,对,他们重新给了梅奇一个家。太像个童话了。
以中国人的视野来看,这个故事有着好奇特的伦理观念,但是很温暖。
每分钟都刺地到处痛,哭全后半场,啥也不说了。“i was just like u”,画龙点睛之笔
#朱丽安摩尔#念经的家庭片 无聊透顶 我不知道梅奇知道了什么 反正看完了是什么也不知道 摩尔阿姨演异性恋可真是怪异
花了一天时间看。
有时候大人才幼稚的像个孩子
预料之内的故事走向,人物性格处理粗糙,姑且算是养眼片吧。记得昨晚看之前分数还没这么高的呢,估计都是那些每当Skarsgard一出现就要痴笑的女性同胞刷出来的。
—— "She took refuge on the firm ground of fiction, through which indeed there curled the blue river of truth." Henry James 【♫Lucy Schwartz — Feeling of Being♫】
小女孩还太成熟了
这是什么简陋的公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