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片看了个寂寞,片尾最后停战指出,人民军已经失去了信仰,那什么时候失去的呢?
在美军干预之前,人民军拥有着信仰,因为是为了国家人民更好的发展而战,也是因此放走了韩军以期建设国家。
然而美军苏联中 共一介入,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内战了,已经是和越南战争一样的代理人战争了,唯一的区别是越共能利用代理人的资源直接把对面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打成孙子(相对人民军),然而这边的韩军和朝军都只有当国际势力的棋子命而已,作为棋子会有信仰吗?
连国内自己左右的革命内战和国际势力他人完全左右的内战性质都要混淆,还反思,反思个der。
韩国人果然是擅长自我陶醉。
中共军队的人数比子弹还多这种台词都说得出口……整个朝鲜战争韩军的表现最差还有脸说什么志愿军人海战术?
有一个史实————美军是共军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强对手,成建制歼灭美军团级的战斗单位只有二次战役一个北极熊团,而且长津湖陆战一师这个瓮中之鳖还硬是成建制突围了(伤亡过半),志愿军九兵团战斗减员很大,因缺乏御寒物资造成的减员甚至是前者的两倍。
然而这样强大的对手事后充分肯定了志愿军的战斗力,连李奇微也高度评价中国军队,并认真总结朝鲜战争。
另一边志愿军指挥员自此对美军歼灭战的目标定为营连一级搞零敲牛皮糖,只有韩军还是大量出现营以上整个建制被歼灭的例子,之后志愿军往往喜欢从韩军所在结合部突入打开战局,刷战绩大多靠南棒,打赢韩军都不屑于提,网上一些人玩春秋笔法说抗美援朝中国军队伤亡和美军比九比一,却是自动忽略美军编制中几十万韩国炮灰,还有李承晚所属韩军的不成器,很多一触即溃,把这些算上中朝方面伤亡其实低联合国军很多,更不要说中朝联军人数超过对手已经是后期在三八线的拉锯战,人海战术?
韩国人有资格提吗?!
提到韩国和朝鲜,包括中国、美国拍摄的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都是立场鲜明的,不是南方是魔鬼,就是北方是魔鬼,唯一不提的只有战争是魔鬼。
张勋导演的《高地战》提到了,无论是北方和南方的士兵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战,所以这场战争是魔鬼。
战争对双方都是公平的,收割的是战士的生命。
勿庸置疑,战争确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在子弹面前,对倒下的人来说,正义与非正义都已经没有意义,有的只是生命的消失。
尽管对韩国电影从来不是太感兴趣,但这一部《高地战》还是让人印象深刻,不得不说是反映那场战争的难得的好影片。
交战双方在板门店为了一条分界线讨价还价,南韩反间谍军官姜恩彪对战争已经厌倦,发了几句怨言,结果被发配到前线去调查一件“共谍案”,因为有人民军士兵竟然可以通过南韩军的军邮系统把家书寄到南方的亲属手里,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这些家书是通过在成为双方争夺焦点的一座高地战斗的南韩军“鳄鱼中队”寄出的,而且前任中队长死得不明不白,上报说是战死,尸检又发现是被南韩军官的制式手枪从近距离击中。
于是,姜恩彪跟着新任中队长来到了前线,看到了一群看起来很萎靡的韩国士兵。
其中,有着已精神分裂的士兵,有靠镇静剂度日的代理中队长申日英,军营中甚至还有几个流浪孤儿。
姜恩彪在这里意外地见到了在战争初期一起成为学生兵上了战场后被俘失踪的大学好友金恩赫。
恩赫已经从一个会在炮火中精神崩溃的二等兵成长为中尉军官,但和这个中队一样,有一种古怪的感觉让姜恩彪不安。
在又一次夺占高地后,姜恩彪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这座高地被双方反复争夺了几十次,反正攻上去后不久就会被打下来,于是双方士兵干脆试探着在阵地上给对方留下东西,进行交换。
人民军留下信件让南韩军人代寄,放上好酒作为酬谢,南韩军人则留下罐头等食品作为回报。
这是战争中的一幅奇怪场景,双方在交手中毫不留情,杀得血流成河,但是打上去之后,读着敌方朋友留下的信件,却嘻嘻哈哈。
人们的友谊,彼此的爱是如此简单,但是她的破灭又是如此残酷。
电影情节的取胜要靠矛盾冲突,这种残酷与温情的对比恰是如此。
双方又恨又爱,就让影片很顺利地提出了“我们为何而战”这个命题。
对一般的反战基调影片来说,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士兵们永远是在迷茫之中。
但在《高地战》中,却有一个清晰的答案,那就是为了活下去而战。
姜恩彪在逐渐理解了这些士兵后,听到战争初期时“鳄鱼中队”从浦项乘船撤离,另一个小队的士兵要求挤上已经满员的登陆艇,双方僵持,眼看谁也逃不脱,当时还是士兵的申日英疯狂地用机枪将那个小队的士兵全部扫倒,换来了中队的存活时,他已经没有震惊;后来中队陷入重围,准备奉命死守的新任中队长被秀赫一枪爆头,而且这亦表明上一任中队长也是死在他的枪下,姜恩彪虽然用枪指向了秀赫,但却不能扣动扳机,因为秀赫只有一个目的,带领部下逃离死亡,能够再活下去。
许多战争片是表现兄弟之情、战友之情,但这里不是,因为只有这样做,别人可能活下去,自己才可能也活下去。
既然已经被投入了无法逃离的战争,那么对普通的官兵来说,为何而战十分简单,为了活下去而战。
这就是《高地战》的基调与立场,没有美化和丑化战争的任何一方,被丑化的只有战争本身。
甚至连南韩影片中历来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丑化都没有,申日英在讨论作战计划时得知志愿军将出现,是这样说的“比起我们的枪子,他们的鬼点子更多。
”难得,能够在韩国影片中这样说,张勋的勇气可嘉。
然而张勋毕竟是金基德的助理出身,文艺片拍惯了,在这部铁与血的影片中也想加一抹亮色,首先是两位男主角高修和申河均都过于秀气,扮演申日英的李济勋更是可用柔嫩来形容。
尤其是影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由金玉彬出演的人民军女狙击手“两秒”(这个名字起得很绝,意思是她的子弹打中你,如果你还没有咽气,两秒钟后才会听到枪声),加的有些多余。
在《蝙蝠》中“豁出去”大尺度演绎激情的金玉彬这回改变风格,令人大跌眼镜。
她的存在大约就是为了让秀赫一见钟情,最后和她对决时不肯下手,结果被她击杀。
其实在影片中秀赫的心理已经有些变态,再怎么加料也不会有铁汉柔情的感觉。
因此金玉彬最后被姜恩彪一刀捅死,并没有什么震撼的效果。
这就是文艺片和战争片的区别,张勋虽然拍了一部好影片,但还不是无懈可击。
说到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镜头,有人说是绝望的最后12小时争夺战开始时,浓雾让双方暂时无法冲锋,等待中阵地两边唱起了同一首歌曲,直到浓雾突然散去,轰炸机呼啸而过,随后那些曾经互相帮忙的弟兄,死在了彼此的刀枪下。
这一幕虽然很煽情,但有几分做作。
真的不如下面这个镜头令人记忆深刻,失去左臂的小孤女天真地来问秀赫,长大了是不是手臂也能再长出来?
已经被战争折磨的无比暴躁的秀赫吼叫着,你不是壁虎,你这辈子就是个缺胳膊的丫头!
狂怒的姜恩彪抡拳打向秀赫,那小女孩大哭着跑开……什么叫绝望,这就是真正的绝望。
《高地战》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
特别在影片的结尾,停战协定已经签署,战士们都为劫后余生庆幸时,上级下达在停战协定生效前的最后12小时里夺回高地。
高地在双方反复拉锯中早已成为一片焦土,本身并无多大价值,而政客们却为了政治需要再次将宝贵的生命押上祭台。
在清晨的薄雾中,在阵地上待命出发的韩国士兵听到了对面传来朝鲜士兵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歌声,战士们情不自禁一起吟唱,很多人失声痛哭,手足相残悲情如裂堤之水奔涌而出,令人唏嘘不已。
红木槿是我内心对秀赫的形容,秀赫在高地战中是仿佛救世主或魔鬼般的存在,在与战争争夺生命的过程中,他以自己的理解行使对生命予取予与的权力,他已脱离了正常人的存在,他永生上不了天堂,他在战场,也在地狱,他是活在地狱中的木槿,鲜血淋漓地渴望给地狱带去一片希望。
金秀赫,一个勇猛的战士,有头脑和领导才华的指挥官我觉得这个世上有两种人会成为袅雄一类是流氓有了文化一类是文化人成了流氓他是第二类从贪生怕死的大学生到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底线,不守军纪的死士他说自己早就己经死了,没有了感情,没有牵挂的人,没抱过生存的希望讽刺的是这种人会因为一瞬间心软掉了性命,因为死前无法想起母亲的脸而流泪我觉得他还是以前的那个他,只是太过脆弱所以在战争中精神开始分裂,第二人格是他希望成为的那个人秀赫死在停战协议签订的前一刻他这个家伙从懵懵懂懂进入战场,开始的恐惧到最后的麻痹不曾对未来有过一丝的希望比起后来有了希望又幻灭的伙伴,他算是幸或者是不幸呢?
我曾想过,如果他不死,会不会执行最后进攻的命令?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的意志确定不移,不曾动摇,要把他的人活着带出去,任何违背这种意志的人,他会毫不犹豫地开枪,包括他自己,在活着的希望降临之后,尤其在可能像恩彪那样邂逅泰京之后,这种意志会更加强烈,即使将来上军事法庭被处死,只要其他人活下来,他绝不会执行进攻的命令。
我倒是希望这样编剧,让他死在自己人枪下,悲剧感和冲突感会更强烈,反弹力更大。
申哥之前不在前线,似乎没什么心理的阴影他是整个故事的记录者指引我们慢慢展现那时的战况他善良,冷静,有赤子之心,常常奋不顾身地救战友,失去了伙伴时也万分痛心,眼神很温和,对战区的孩子很和善,送朱古力给陌生的路人女子但经过故事推进,每个真相被揭开时,他开始怀疑,诧异,惊恐,最后到身不由己最后一场战役他开始变了,经历了种种生生死死,我感觉他有了点秀赫的影子战争结束后,他从死人堆里走出来,,以前的自信和神采己经磨尽了仿佛是从地狱来的幽灵
豆瓣评分8.5。
这个评分是很靠谱的,我虽然看的是电影解读版,但是我认为这个电影是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
我要把它列入我退休之后看的电影之一。
没有战争对错之说,只是平平的叙述战争的过程和双方的结果,对错自有判定,对于一个普通的士兵,他能选择的微乎其微。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不管这个命令是是否正确,只要是就要去执行,也许这个命令会丧失一支部队,丧失他的兄弟。
在停战协议的12小时以内,大家双方进行了最后一场厮杀,只是为了争夺,在谈判桌上那一个筹码,双方为了那个筹码有送走了无数年轻的生命,我不懂,也许这就是政治。
他们都是人,都是人做的事情,战争很残酷,所以我们呼吁永远要和平。
故事写得还可以,但是严重和历史脱节,韩国人自己在意淫的电影。
就拿开头的讲,板门店谈判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吗?
朝鲜人民军有那个实力吗?
不过优点就是人家的电影耐看,值得思考,能够深入人心。
拍反战片拍到这样,已经很成功,但是缺陷还是要拿出来说说,以此表明我对棒子的复杂感情。
拍反战片拍到这样,已经很成功,但是缺陷还是要拿出来说说,以此表明我对棒子的复杂感情。
拍反战片拍到这样,已经很成功,但是缺陷还是要拿出来说说,以此表明我对棒子的复杂感情。
拍反战片拍到这样,已经很成功,但是缺陷还是要拿出来说说,以此表明我对棒子的复杂感情。
拍反战片拍到这样,已经很成功,但是缺陷还是要拿出来说说,以此表明我对棒子的复杂感情。
只有韩国才会批判式的拍摄这样一部战争片,在这里,没有英雄的战士,只有因为所谓尊严长达两年不能签订休战协议没有选择只能执行命令在处于分界线的高地上反复攻占、反复被攻占而绝望的战士。
战场就是地狱,在争夺高地的战争中能够留到最后一场争夺战的战士,其实早就已经死亡。
三年前曾说的话在影片最后被重新提起,战争的理由,是什么?
我以前确实很清楚,可现在,过去太久了,忘记了。
说完,两人大笑,是痛笑?
还是嘲笑?
战争如此残酷,而人性更加残酷。
真是一部让人震憾的电影!
战争片的辉煌典范已经很多,这片子有否在范式方面提供新的东西,我不是专家不能乱说。
但相对于中国,我想单是一个题材处理和开掘,就足以让同行亚历山大。
意识形态开放真是好啊,什么过去的禁忌都可以触碰,什么禁锢的思维都可以冲击,简直要让”建业“派被笑话至死。
当然中国做下的各种”业“丰富至极,韩战这个题材被韩国同行抢了先也不足为虑。
但是,刀在水上利,人从练中强。
想当初我在韩国看《太极旗》、《实尾岛》,这才几年时间,人家又一代人物出来,”敏感题材“处理得越来越牛掰,从有故事的地方掘出难言之隐,在没有故事的地方铺排心灵呼应,要反思有反思,要批判有批判,有很多帅哥,竟然还有很大美女,那什么,毫不犹豫,五星级。
一、韩军将人民军的女狙击手称为“二秒”,因为战友中枪后隔两秒才会听到枪响,男主角更是据此推断,女狙击手是在距离韩军680米的地方开枪的,因为声速是340m/s。
不知道导演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竟然忽略了子弹的运行时间。
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狙击步枪和重机枪的弹丸速度在800至1000M/S。
狙击步枪子弹速度一般在900m/s左右,那么设子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的运行时间为x秒,则可列方程900x=340(x+2),求解可得x=1.2秒,那么声音从枪口传到韩军处需至少“三秒”,距离则处在至少1000米外。
所以无论称狙击手为“二秒”还是断定她的狙击半径是680米都是错误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五十年代的技术情况下,由于子弹运行稳定性和风速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要在1000米外狙击中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韩军在狙击手向不同方位连开近十枪后,才确定狙击手位置并呼叫炮火支援。
其实在知道了狙击半径后,测量员只要根据“两枪”的着弹位置和开普勒效应直接可以求出狙击手位置并呼叫炮火支援。
也就是说,在实际战场中,狙击手只要不同位置的两枪就会暴露位置,而17岁娃娃兵的死本也是可以避免的。
三、停战协定的正式生效时间是1953年7月21日北京时间21点整,也就是东九区时间22点,主角走出坑道天竟然是亮的,这里估计也可能是一种象征意义,就不多做深究了。
除去较扫兴的狗血剧情外,整部战争片的基调还是很好的,有误的是光复军与人民军最终签订的是停战协议而不是和平协议,所以这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仍旧歪歪扭扭地打到了现在,另,中国在这场战争里扮演的是输家,赔上了经济,将士的生命,以及国际上的评价。
那么俗套的片也拍,很多电影桥段的堆积,比炒旧饭馊味还浓,吖是洗钱吧?豆瓣居然还那么高分,豆瓣影评果然V5
天朝大军神兵天将!!
一次不错的尝试。这不仅是韩战。
朝韩军队对阵中产生默契沟通已经是 共同警备区 的老梗了,本片人物情感上有太多处站不住脚的地方了。。。
很久没看战争片了
筛子
可是真的垃圾,一点电影质感都没有,我好像在看韩剧一样,战争场面和亮剑比都差了好几档,说真的看到一群韩吹我真醉了,那里好,磨磨唧唧的战争戏?就会拍苦情?感动你们要哭了?志愿军冲锋一人挂一个小红旗给我整笑了,刻板印象弄的很nice
它对战争及人性的反思,令我极度不安,又几度落泪。
“戰争中的勝利,就是活着。”
很好。和战争本身为敌的战争,没有人胜利。
如果没有界限,你的敌人可能是你的爱人
为什么韩军一直不杀朝鲜军队的那个女阻击手?女阻击手可杀了很多韩军啊,电影剧本不错,但是演员的演技很差,看了不真实,太假了,如果演员的演技好一些电影就不错了,电影也有点拖泥带水,电影有的部分应该剪去一些
两秒姑娘好漂亮嘛,求在硝烟中保持那么好皮肤的秘诀,这绝对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比张勋导演上一部娘炮的义兄弟硬朗许多,战争的全景非常好看有力!但在故事进展上面应该再干脆一些(多半是唯一的女角色害的吧...)
我们的上甘岭
《长津湖》不敢拍韩国人,《高地战》不敢拍中国人。台词差,废话多,十足的烂片
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还要快死的战友聊两句交代一下后事,说两句人生哲理
没劲没劲!再怎么煽情也改变不了南北棒窝里反的可悲命运
人民军的萌妹子,晚上要陪领导睡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