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像一部儿童题材的剧作会汇集如此之多的娱乐界明星大腕,张嘉译、陈坤、江珊、范伟、陶泽如、张译这些人甘心做配角,只为衬托两个还没掉奶牙的小P孩。
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在享受这部电影带来的欢乐时,应该感谢他们,只为留住那心底尚未飘远的童年。
著名电影人黄建新之子黄雷导演的《愤怒的小孩》,当然并不只适合儿童看,或者陪儿童看,其实你也可以单独一个人在影院里欣赏这部充满了简单的快乐的电影。
好多时候外面的世界太过于沉重,我们不知不觉就充满了疲惫感,真正让我们能轻轻松松生活的或许就算童年时那段一闪即逝的时光,虽然它过去的是如此之快,在我们还没准备好时就已经消逝。
然而,或许童年离我们太远,我们已经记不起曾经的快乐与笑声,在当下的影视作品中,虽然也不缺儿童题材的作品,但觉得缺少些什么。
有的太过于幼稚,让孩子们看了都觉得没意思,当然哪怕《喜羊羊与灰太狼》演到第一万集我也不奇怪,因为童年总需要某些东西来填充,但填充跟吸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是无聊时的胡乱拼图,而后者则是主动的投入。
而另一些则过于严肃,严肃到让大人看了都觉得累。
或许,这就是《愤怒的小孩》成功的地方,虽然众多明星大腕的加盟让整部电影显得星光奕奕,但最出彩的还是两个小孩,毕竟这是小鬼当家的年代。
这已经不是70、80、乃至90后们的童年时代,在一个信息无孔不入的年代儿童不再是那种对世事一无所知的老实孩子。
其实,只要放开那些对儿童的束缚,他们能创造出让大人都感到惊讶的奇迹,在这个信息即能力的时代,年龄是个很容易就被忽略掉的问题。
孙小傲(王一鸣)或许就是这众多天才小孩中的一名,借助于各种科技手段,很轻松地摆脱各种监视翘家而走。
或许,父母不再身边是一种爱的缺失,但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发挥空间,也只有这种家庭才能诞生这样的孩子。
不同于曾经流行的后现代风格,尽管《愤怒的小孩》也呈现出一种话语狂欢的特点,但是却绝没有颓废的气息。
其实在这里,包括绑匪在内都是整个狂欢过程的一部分,当刘一尾跟常又长在准备绑人时听到别人唱歌难听而愤起取而代之时,我们已经看到那种狂欢的气质,而这只是整部作品狂欢的一部分。
然而,这又是一种充满温馨气氛的狂欢,包括高老头在表演刀功时对两个孩子的戏弄,尽管霸气,却不凌人。
《愤怒的小孩》是一出儿童的超现实主义表演,它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充满地展现了来自孩子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也让我们重新体验到那远去的童年。
电影的整体拍摄手法其实很低龄,完全不适合大人看,与国外那种《小鬼当家》类的电影完全是不能比拟的。
或许在小朋友的眼中这会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也说不定,但问题它不是在少儿频道播放的,我也就跟着凑了下热闹,尤其是看到这样的明星阵容,都是老戏骨啊。
看完以后,彻底失望。
这两个小朋友,王一鸣是熟悉的面孔,虽然他演戏并不紧张,可怎么看总是缺乏真正的那种童真,有些过于商业,这点可以对比下释小龙和郝邵文。
肖逾榛则一直有一种演戏的感觉存在着,这样就怎么看都怎么别扭。
影片中的这些大人们,完全是在配合小孩子演戏啊,比如张嘉译在电视上告诉儿子银行卡的秘密,那个手势加上嘴型,我还真的以为有什么特殊含义,谁料道,居然真的就说两遍110,我的老天爷,尴尬不尴尬啊?
而马上又和张子栋两个人饰演的笨笨的反派坏蛋,用一句形容,那就是《举起手来》里面的日本鬼子,完全就是傻到家了啊。
这样的装傻充楞的表演形式,在我看来确实是毫无笑点可言的,我不知道孩子们会怎么看,但是我的话,我会在看电影的时候告诉孩子们,真正的坏人并不是这样的,他们远远比这个片子中表现出来的更可怕!
电影中还有个特别不好的地方,老高头带着两个小孩一起喝酒,甚至还把小男孩直接喝醉了,我没有明白为什么这电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应该来说,这是要被禁止的吧。
网络流行一句“认真你就输了”,但在这部电影上我不得不说我甘愿一败涂地。
我觉得喜剧可以超越现实,但是自超越现实的同时,如果向活在现实当中的人传播的是不合适的观念,那将是比较可怕的。
《愤怒的小孩》非常成功地“愤怒”了我。
这部电影讲的是小孩子与罪犯的“斗智斗勇”。
敢问真正绑架小孩子的罪犯到底会多傻多笨才会被两个15岁未到的小孩弄的头头转?
这样的片子如果给小孩子看了那会是什么样的影响呢?
稍大一点,有判断力的孩子还可以说,但是如果是海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对“罪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的小孩子来说,那么“罪犯”就和“傻缺”划了等号,这个将会多么可怕啊?!
世界上有那么多迫害小孩子的变态罪犯,那些变态从不上荧幕(那当然是不会上荧幕的),这也就罢了。
在孩子们面前表现这种几乎不切实际的罪犯形象,以及那么“聪明”的孩子形象,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这种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甚至扭曲现实的电影是不是应该先三思后上映?
这种现象不单单指《愤怒的小孩》,其实《愤怒的小孩》可以说算轻的,或者大家指责我小题大做都不为过,那么再看看抗日片呢?
许多抗日片扭曲了日本军队的形象,甚至有些还显得特别傻。
敢问我们历史上的军队啊,面对这么傻的敌军为什么你们打了这么长时间,而且还伤亡了这么多人呢?
而实际上日本人不傻,他们也有他们的策略,但给现在年轻人留下的映像就是“日本鬼子”“死啦死啦滴”“把卡雅鹿”,是不是造成了一代人对日本人的误解呢?
相较之下《鬼子进村》倒是不错。
希望今后媒体可以更多的上演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意义的,反应真正生活的,滋养灵魂的影视剧。
去电影院看场电影,给儿童拍的影片基本上占据了寒假档,我选择看了《愤怒的小孩》。
《愤怒的小孩》是讲述一个身怀绝技的舞蹈神童孙小傲(王一鸣饰)因老爸(张嘉译饰)的爽约。
竟在监控摄像头和保安的眼皮底下“完美失踪”。
游荡街头的他偶遇刚从犯罪集团逃跑的鬼马女孩兰兰,小傲为履行送兰兰回家的承诺,决定和她并肩作战,由此上演了一幕两个神奇小孩对战三个奇葩蠢贼(刘仪伟、马上又、 张子栋饰)的爆笑故事。
和每年一次的“喜羊羊”比,个人感觉,有以下值得观影的亮点:1、这部影片更接地气。
儿童是该片的主角,比起动画来,更为接地气,离我们现实的距离更近一些。
熟悉的空间,除了有惩罚犯罪外,还探讨当代父母该如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当然,还包括现如今孩子的聪明才智都是培养出来的,真有些中国“小鬼当家”的感觉。
而这样的影片也让我想到了一句广告语:是聪明,不是淘气。
2、适合孩子看也适合成人看。
这部影片探讨一些很常见的社会问题,没有说教意义,只是用孩子的眼光诠释了这些问题,是给孩子看的,也是给成人看的。
影厅里有一些孩子,也有一些成人,当然还有一些情侣,其实,这样的故事片更容易贴近人心。
是用孩子的视角读这个世界,读给予他成长和关心的家长与社会,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意愿,当他们愤怒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3、大明星担当配角令人尊敬。
如果说比拼票房,这样的影片比不过商业大片,但事实上,很多人愿意为这样的影片甘当绿叶,像饰演孙建业的张嘉译,没有太多的台词,但演出了一个父亲的焦虑和担忧;饰演孙美丽的江珊,多年未见,依然是那么让人骄傲;饰演爷爷的范伟,突然发现他也有非常可爱之处,而这种可爱并不见得就配赵本山合适,和孩子在一起,他也一样完美;饰演刑警队长的陈坤,一个小角色,却演出了一个大精彩,喜欢他这种帅气的造型;还有饰演交警的张译,只有几个镜头,但足矣看出他的认真;还有刘仪伟、陶泽如,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他们在这样的儿童故事片中担任不起眼的角色,却用最本色的演技征服了观众。
4、关注留守儿童,更关注被拐儿童。
和“喜羊羊”比,这部影片更关注现实问题。
同样是讲留守儿童,这部影片讲的是城市里的留守儿童,原来,我们一直以为,只有农村才有留守儿童,其实城市里也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寻求更多的财富,远在国外,远在他乡,从小就没有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虽然这些孩子物质非常富有,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非常贫穷,这些孩子同样也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被拐儿童,他们在城市的角色里,被人控制,乞讨和偷窃,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而他们更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和拯救。
两个不同命运的孩子,却因为逃离而走到了一起。
都想改变所处的生活,最终又寻找到了幸福。
两个故事设计的比较合理,也非常讨巧,孩子们在对抗中成长,在逃离中成熟。
《愤怒的小孩》讲述了一个与爷爷生活在一起叫孙小傲的小孩因为父母长期在国外忙于工作而爽约无法为他庆祝生日最后生气而离家出走,在路上偶遇了另外一个被坏人追捕的小女孩兰兰,于是两个不愿回家的小孩联手起来与坏人斗智斗勇,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两个小孩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把《愤怒的小孩》说成是中国版的《小鬼当家》倒也并非绝对不可以,两者都是而童片,某些人物与情节的设置也非常接近。
但从制作水准上说,中国特别是内地还没有什么电影可以是可以达到好莱坞的水平,这并没有贬低《愤怒的小孩》的意思,相反,我认为这是一部充满了想法与灵光拍摄认真的好儿童片,影片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设置人物与构思剧情,同时又兼顾了成年人的角度。
可以说这是一部大人小孩通吃的合家欢式的儿童片,可能某些时候大人看起来一些情节和演员的表演会略显夸张,但再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想,却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影片没有落入到一般儿童片生硬刻板的说教俗套中,既轻松幽默,又紧张刺激,有动作戏也马路追逐戏,鬼灵精怪又聪明机智的两个聪明孩子与三个没头没脑出尽洋相的笨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场追逐与反追逐的游戏变得既紧张又搞笑。
而片中孙小傲躲过保安和监视器离家出走的一段以及孙小傲拿着弹弓用玻璃球打坏蛋的情节更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个可爱的高智商的天才儿童被塑造的特别讨人喜爱。
不过很明显,影片不是简单的要表现两个小孩是如何去与愚蠢的坏人斗智斗勇,对亲情和人伦的呼唤才是影片想要重点表达核心,是什么造成了“小孩的愤怒”与空巢老人生病也无人照顾的情况呢?
难道工作与事业就能成为成年人忙碌而不顾家的理由吗?
看似搞笑的情节其实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人生最大的价值其实是家庭,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环境,让老人与孩子生活的健康快乐。
影片最后的结局就是坏人得到惩罚,孩子与老人们都得到了亲情的回归。
这里说说导演黄雷的父亲就是中国的著名导演黄建新,但这个星二代却是在做了六年的工程师之后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之后才拍了这部电影,处女作有这样的品质已经算优秀了,这或许也与黄建新担任了本片的监制严格要求有关。
而另一个拥有一个名导父亲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就是一群有演技有特色的演员的加入也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质量,陶泽如、范伟、张嘉译等实力派演员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陈坤、张译、乃至影片结尾刘德华的露面都给了观众们绝对的惊喜。
最近经常感叹自己童年的乏味,除了上学就是下地干活,偶尔的闹脾气所谓离家出走充其量只是躲到大门口枣树上,眼睁睁看着父母的情绪从生气到着急,在确信解除挨揍风险之后,自己就会默默的下树回家。
那个时候的自己不曾想过,就连离家出走也可以拍成寓教于乐的喜剧电影,当然,电影的情节远比笔者的经历丰富的多,更关键的是,电影的男主角亦比儿时的笔者可爱许多,没错,我说的是《愤怒的小孩》。
笔者看过很多书籍、影视剧都以“空巢老人”或“失陪儿童”作为揭示主题,然而,愈是揭示,类似情况愈是随处可见。
《愤怒的小孩》正是以一种奇特的视角讲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孙小傲是一个从小跟爷爷生活在一起的小男孩,他的父母长期在国外,因工作忙而不守承诺无法为他庆祝生日,小傲一气之下选择离家出走,在路上他偶遇被坏人追捕的小女孩兰兰,于是两个不愿回家的小孩联手与坏人斗智斗勇。
当人,故事最后的结局无疑是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两个小孩结下深厚友谊,家庭团聚合家欢乐的Happy Ending。
导演选择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审视这个大人主宰的世界,如今社会压力巨大,大人的忙碌自然有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开会也好,出差也罢,说教性的电影看多了难免乏味,甚至事倍功半,而《愤怒的小孩》却另辟蹊径,在一场儿童欢乐与疯狂齐飞的“离家出走”闹剧之后,小孩慢慢理解了父母,大人渐渐重新看待家庭关系。
这部影片的主角当然是两位小孩:孙小傲和兰兰,但是,能支撑这两朵小红花在片中恣意喧闹的背后,却是不容忽视的强大绿叶阵容。
先看看这些绿叶的名字:刘德华、陈坤、张嘉译、江珊、范伟、陶泽如、刘仪伟……而在这一众大牌绿叶中,最让笔者感动的是陶泽如饰演的面馆老板高老头,这个曾经当过兵却总是一言不发古怪呆板的孤寡老年人,却在看到两个小朋友的时候欣喜不已,他发自内心的照顾两个小孩,让小孩离开的时候,他眼神中的落寞让人心酸,也总能想到自己的亲人。
如果说范冰冰在《泰囧》结尾的出场惊诧全场,那么观众千万记得瞪大眼睛等到刘德华在片尾的惊艳亮相哦!
再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倒霉三人组组成的大反派,他们的行为举止或许在正常逻辑范畴下并不合常规但却可看成是本片的加分项。
如果大人通过这部影片审视到如今愈来愈严重的社会家庭问题,那么对于小孩来讲,他们需要得到的仅仅是100分钟里的欢声笑语,而这些欢声笑语中有一大部分都由这三个倒霉鬼奉献,他们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不过正是因为他们“猪”一样的表现,才保证了影厅里充斥不断的笑声和掌声。
有人说,这或许可以算是黄建新监制过最小制作的电影了。
常言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然而,作为“黄子”黄雷,却因此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不过作为导演处女作,《愤怒的小孩》无论是剧情设置、演员表演还是类型设定,都可算是黄雷的正名之作,值得一看!
最不知道应该怎样给影评起题目,因为每每看完电影的感受都是零散的。。。
很早就关注这部电影,剧照、片花、预告一直到电影上映时的良好口碑与排片的不给力,一直关注,在南京的试映会也许我应该一时冲动去参加,可是却没有,错过。。。
直到今天才看完一直关注的影片。。。。
1、合家欢既然题目取的是这个,就要应景的先说说合家欢。。。
愤怒的小孩很容易让人定位为是一部儿童电影,这也许是排片不给力的一个原因吧,没有1942那样的沉重,也没有泰囧那样的黄金招牌。
在宣传的时候,它就定位于合家欢要与喜羊羊一决高下。
就中国的电影市场类型来说,这是一个尝试也是一个突破,在电影分级制度闹得沸沸扬扬却始终止步不前的情况下,这似乎是一种尝试,就这一点来说,它完成的很好。
老少皆宜,它反映了儿童、中年父母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
孩子渴望家长的关心和呵护,孩子有自己的古灵精怪,也有自己的天真纯朴,中年父母忙于事业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爱孩子却不懂得如何真正的爱。
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关注,需要有自己的事情去做。
孙小傲离家出走却要帮助兰兰回家,兰兰的家是破落的、陈旧的,可是她还是不顾一切的回到那个记忆中的地方,那里有她最深的记忆,即便眼前的景象已与记忆中的家相去甚远了。。。。
这部电影说的并不是聪明伶俐的孩子如何智斗笨贼的故事,而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寻找家的温暖的电影。
2、演员小宝的萌,张嘉译和江珊充满生活气息的表演,范伟树立的性格古怪的爷爷的形象,三个笨贼的自以为是的聪明和偶尔的呆萌都让人觉得这是一部诚意之作,而不是象有些电影一样,用明星作为吸引眼球和圈钱的工具,除了在炒作和恶搞上费尽心机外就别无心思去思考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了。
虽然人物众多,但是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而非一个出名的明星给我们带来的代入感,让我们真正走进角色,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3、台词很庆幸的是作为一部喜剧,它不是靠恶搞和撒狗血作为笑料的,不是靠一些所谓的时尚热词和网络段子堆砌而成的。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台词作用的发挥与演员的形态表现是融为一体的,就像葛优的台词如果从其他演员嘴里说出来就没有了葛大爷的那份幽默一样。
所以即使是笨贼的一句“你点燃了爷的激情”也能让人觉得很好笑,因为马上又那认真的样子让你觉得这句话有可能是真的。
4、吐槽虽然是诚意之作,接地气,关注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还是稍稍有点槽点不吐不快的。
镜头的连贯性,不知道能不能这样讲,导演是有很多有趣的点子,但是如何用一条连贯的线将这些闪耀着光辉的珠子串起来还是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的,观看的时候的流畅性不知道是被突然的一个笑点还是突然的一个特效给生生的阻断。
三个笨贼费尽心力去抓两个孩子倒是有几分陪孩子玩的嫌疑。
搬家公司与马上又的飞车戏有点小孩子玩过家家的意思。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还算中规中矩的喜剧电影,虽有亮点但是还不足以让观众留恋回味,虽有思考但是还不够深刻和独立。
鉴于与儿童有关的电影还停留在喜羊羊和巴拉巴拉小魔仙的层次上,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春节临近,央视大篇幅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每每看到那些留守儿童期盼父母的眼神,内心中都为之震颤。
同样的童年,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生活。
城里的孩子能有父母陪着看电影度寒假喜庆的迎大年,而农村的孩子却不能跟父母团聚显得是那么的令人心疼。
《愤怒的小孩》是一部关注留守儿童的电影,一部轻松欢乐题材的电影,影片虽然轻松但笔者却看得沉重。
同一片天空下不同孩子的命运,这命运从一出生就开始注定。
出身不同人生际遇就大不相同,本片便是物质极其丰富但却缺乏亲子之情的逆反孩子选择逃跑的故事,影片的主创却让孩子在广阔的世界里,找到了同伴,寻回了父母,也接受了诚信考验,更不要说挫败坏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绝对对得起孩子们的期望。
对于新时代的父母来说,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儿童虽然在物质上是丰裕的,然而却离爸妈越来越远。
成长需要的并不只是物质,在很大程度上关爱、在一起比物质更重要。
因此,哪怕父母已经不在,可是兰兰却仍然执着地想要回到当初的家。
那张埋在匣子里的照片,并不仅是一种思念,而是一份很久以前就被抛弃的亲情。
本片作为春节期间唯一的儿童类贺岁喜剧片,都值得年轻父母们携老扶幼走进影院去享受那平日难得的老中少全家凑到一起的去乐呵,然后多多少少反思下。
成年人以为孩子只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便会开心,这样的想法往往错的离谱。
观众看到了众多明星为几个孩子甘当绿叶,范伟、陈坤、张嘉译、江珊、张译、陶泽如等多位大牌明星,如众星捧月一般,联袂参与这部儿童电影,共同衬托出两位小明星的纯真表演,在大银幕上留下一段当代儿童的美好回忆。
在年终岁尾用一场欢乐的游行来制造些节日气氛确实也应时应景,对于被管制了一年的孩子们来说,来看一看同龄人的精彩故事也多少让自己平淡的日子增添一些欢乐。
在追逐票房影响力的时候,中国电影市场似乎也应该更多些象《愤怒的小孩》这样,有诚意,符合商业规律,又能填补市场空白的优秀儿童电影。
《愤怒的小孩》另一个方面试图探讨影视题材回归儿童思维本身。
儿童电影最怕的是一群大人从自己的思维出发,揣测、臆想儿童的思维世界以及生活,最后导致成片与儿童的思维大相径庭。
然而此片似乎在刻意的避免这方面的问题,也让所有的观影者用孩子思维看待孩子的童年。
近年来,华语电影市场上除了各路动画片猛显神通外,专为低龄观众打造的纯正的儿童题材电影的稀缺之现状,已然到了严重的地步。
这一点再不得到改观,不光小孩儿愤怒,显然孩子家长们也要愤怒了。
这部儿童电影新作《愤怒的小孩》便是以孩子的视角,小孩儿的冒险经历,时下最流行的喜剧片打造模式,类公路电影的工艺流程,将一个既童真无邪,又亲情弥漫的故事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
可看度够高,回味亦够长!
首先,看看影片编导们赋予故事主人公们的名字:孙小傲、兰兰、孙建业、孙美丽、孙仲谋,黑老大、高老头……浅显易懂、特色鲜明如代号一般的名字,在携带出屡屡喜剧韵味儿的同时,更能让诸多小观众轻松领略其各自的性格特点。
而故事开始不久的“亲情难圆”和“家庭难聚”,更一举促成了小孩儿的愤怒出离。
如同间谍大片般的紧密节奏和桥段设置,让普通的儿童喜剧片更具商业特色。
接着,离家孙小傲与落难兰兰的相识,以及随后这一儿童组合与黑老大的手下“哼哈二将”乌龙般的你追我逃,更将影片带入到或欢快、或惊险、或温情、或爆笑的情致氛围当中。
这其间,“哼哈二将遭遇交警”,“津门五侠拔刀相助”,“小傲与兰兰智斗二匪”,以及“小傲尽展弹弓绝活儿”……皆让这一场看似略带荒诞的追逐戏,看点连连,且无时不散发出天真无邪的童真童趣。
另外,故事中夹杂着对交法新规的戏谈,对草根爱音乐的戏说等等,更是不断地提升着影片的喜剧效果。
而影片自始至终,营造出的亲情概念,也完全是从儿童观众的视角出发:自父母的主观上的以借口拖欠,到爷爷的客观上身体有碍的无奈;自老红军高老头的无私相助,到警民通力的合作擒匪,再到一家团圆,合家欢乐!
典型的儿童电影从欢乐开始到欢笑过程,最后幸福结局,一个都不少。
正所谓,在少年儿童们的心里,温暖而完整的亲情和爱远比丰厚的物质条件重要。
有人说,《愤怒的小孩》可以看作是中国版的《小鬼当家》。
而此番黄建新之子,黄雷的导演处子秀似乎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电影导演界的“小鬼当家”。
其这部导演系毕业作品的初登大银幕,无论从题材,到桥段,从镜头,到台词,虽称不上完美,却已然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再加上有知名老爸导一代黄建新的出手监制,让影片从软件上的故事,到硬件上的演员配置,都可谓上乘。
张嘉译和江珊搭档组合演技派夫妻档,范伟和陶泽如则各领风骚爷爷桑,帅气陈坤和张译联手做起了警界精英,黑老大刘仪伟则带着两个智商忽高忽低的手下大演抓人灭口,尤其是“小鬼”王一鸣的古灵精怪和多才多艺,更成为引领全片走向的助推器。
我试着写点什么吧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我腾讯视频里面的推荐了,看到这个可爱的名字,写完作业后,急匆匆的要求赶紧弄给他看。
快9岁的小子了 乐得嘎嘎的。
有一句台词是 世界上有2亿多的愤怒的小孩。。。。。。
因为爸爸妈妈只要工作 不要他。
转头问小家伙,你愤怒吗?
摇摇头,告诉我,有你陪我。
这朴素无华的四个字,使我心有欣慰啊,什么不甘于,自我牺牲等等。。。
一切跟自己不和解的情绪,瞬间放下放下 了
愤怒的观影!!!
很用心的国产儿童电影 小鬼当家的模式 蠢贼和聪明小孩 还好没有喜洋洋那种侮辱智商的模式 蛮欢乐的 合家欢的结尾 用了很多网络段子 3个蠢贼表演也算出彩 吐槽:黑帮把被绑架的女孩养的白白胖胖做做什么 被拐卖女孩居然还抹口红 那把手枪呢 黑老大的其他手下呢 偌大个村子居然一个人都没有 鬼村呀……
小孩很可爱,演员都没有讨厌的,很开心啊。
不是卡司比较强大就能给三星的。虽说是拍给儿童的电影,但是剧情的漏洞还是达不到三星的成绩,你让个七岁的小屁孩去理解什么是右上60°吗?不过比喜洋洋芭芭拉之类的脑残国产动画大片要好太多太多了。鼓励创新,刘德华饰板砖。
张嘉译哦,演员阵容蛮丰富,挺好玩的。
王一鸣好可爱。
小宝加一星。。
有一颗星是给天津取景的 半颗星是给范伟的
我想说就算是面对儿童能不能也别这么忽悠,最后场景在一个设置的荒村,街道出奇的干净而鸟都没有一只,坏蛋弱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最后荷枪实弹的武警来了几车,来对付3个手无寸铁的笨贼,而最终拿下的是厂花潇洒的拿出几幅手铐,小屁孩之所以想把那姑娘收回家是想给自己将来娶媳妇,还能再烂点吗
黄导儿子的处女作。算不低能不脑残的儿童片了。
还不错,模仿的有点多。语言比较年轻化。
要支持内地电影吧。
现在的孩子有这么好糊弄么?
好看
小主角很有灵气啊!好喜欢!!!
适合全家总动员的温馨轻松小品
儿童电影应该大力支持
过于幼稚的剧情。陶泽如、范伟甘做绿叶。
孙小傲是个古灵精怪的淘气包。爸爸妈妈在俄罗斯工作,小傲一直由耳聋寡言的爷爷照顾。假期将至,爷爷生病住进医院。小傲的生日聚会被爸爸爽约,愤怒的小傲离家出走。小傲意外地发现兰兰。兰兰原来是被犯罪团伙利用的小乞丐。两个愤怒的小孩踏上了离家和归家的旅途……【木有一部好看的儿童片】
其实……我一直想成为一名研究生……你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