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http://jacky.seezone.net/archives/001512.html ]其實自己想看《Steamboy》好久,始終是大友克洋的作品嘛,但卻一直未買 DVD,所以也未看。
而意外地發現,竟然在百老匯電影中心有上《Steamboy》,立即二話不說,乖乖買票。
上一年的日本動畫界是非常熱鬥的,三大動畫巨頭都有作品:押井守的《Innocence》、宮崎駿的《哈爾移動城堡》和大友克洋的《Steamboy》。
《Innocence》貫徹了押井守對生命、科技和人生的疑問,主題取向比較嚴肅,而且加入不少典籍的參考語句,就令人更難明白。
《哈爾移動城堡》相對來說,則是比較簡單的魔幻主題,但也被人認為劇情交代不清。
所以,相對來說《Steamboy》應該是這三齣中,最易明白的一套。
《Steamboy》的故事相當簡單,由 (接近) 無限動力的蒸氣球,而引發起一連串科學與現實政治矛盾所帶來的爭鬥,差點令倫敦市於大爆炸中毀滅,主角 Ray 的父親和爺爺都是這個蒸氣球的研究者。
這個蒸氣球,實現了一個體積細小而動力強大的能量源,突破了蒸氣時代機械的體積限制,是一個重大的科學突破。
不過,爺爺和父親所時的科學理念並不相同,再加上其他勢力如財團、政府等等的干涉,爺爺秘密地將其中一個蒸氣球送回老家,引起各方人士來「捕」球,而主角 Ray 也被捲入這個科技的爭鬥當中。
在大友克洋的操刀,歷經八年的製作下的《Steamboy》,在畫面上並沒有因為現有的進步技術而顯得過時,細膩的畫面,詳盡的細節,流暢的動作,實在是十分完美,令人很賞心悅目,尤其在大銀幕上看更棒。
對於描述這個蒸氣時代,各種機械運動和齒輪之間互相磨合,在手繪技術下帶來了懷舊味和人性,也正好和時代背景互相配合。
正當 3D 動畫發展得如日中天,《Steamboy》卻仍可顯示出傳統 2D 動畫的技術上的這些優點,而且效果令人嘆為觀止。
雖然《Steamboy》本身也有運用 3D 的技巧,但卻可以很完美地融和於 2D 畫中。
故事的前半部份比較多文戲交代人物關係,不太緊湊,到後半部才的「科技示範」才真正的緊張起來,蒸氣城的啟動使故事進入真正的高潮。
所以有人覺得故事的張力不夠,連貫性不夠強。
但我卻對其對科技二字,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描寫不同的堅持和理解,而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看得津津有味。
沒有《Akira》的陰沉和滅世情緒,雖然還是有對科技發展失控的控訴,故事反而對未來還有一絲絲的希望。
父親對於科技的見解,在於應先發展出技術來,然後人心就會隨之改變。
而爺爺則認為,科技發展應該以人類的道德作為標準,不應該任由科技任意彭漲,所以發展蒸氣球是沒有錯,但以蒸氣球發展出武器,則是不應該的。
然而,故事裏並沒有什麼的結論,而主角 Ray 手拿蒸氣球,也一樣沒有支持任何一方,只是隨自己的心意而行。
故事當中,對於科技發展與道德的矛盾,提出了很多的疑問。
亳無疑問,科技就應該以人為本,但傳統道德是非,卻又往往與科技的發展產生了矛盾。
現實例子更是多不勝數,例如複製技術可以製造出更適合移植的器官,但卻有複製人帶來的種種道德和哲學問題。
BT 技術使大家可以更流方便快捷地分享檔案,但也促成有侵犯版權活動。
科技往往只是一個中性的工具,是利是害其實還是在乎於人心,如果我們的道德敗壞,那麼就算以道德作為科技發展指引,其結果只會是摧毀性的。
有人投訴故事的主角 Ray 比較被動,只是爺爺跑腿,沒有太多的主見,其實不然。
他不過是在「科技發展應該是為了什麼?
」這一問題上,尋求自己的答案而已。
他曾經同意父親所說蒸氣城可以帶來人人平等的理想國概念,但也了解到軍事用途科技帶來的毀滅性,所以最後決定隨自己的心而行,成長了不少。
另外要一提的,是女角 Scarlet 千金大小姐,與一般動畫女角很不一樣,一點也不討好,只顧自己的利益。
但她卻不是典型的奸角,只是她不識世事而已。
她與 Ray 一樣也有一顆童真的心,所以竟然敢在槍林彈雨之下,單刀闖入敵方的陣地,在這次的事件當中,她漸漸明白到金錢和權並一切。
大家有興趣而未看的話,就趁電影院有得看的時候去看吧!
喜歡這套動畫的人,也不可以錯過在大銀幕上看的機會。
又一部日本优秀的商业电影。
场景极其宏大,画面十分精美。
但剧情单薄,叙事速度过快,影片时长把握不当,转场处理不当,让人有了时间错乱的错觉——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长内观众几乎不能分辨出时间的进程。
影片全程都处在快速的节奏上,过快的节奏让人应接不暇,目眩神迷,没有喘气的时间。
而人物塑造上有很大的问题,男主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看不到任何的成长;女主只保留了个刁蛮的特性,塑造得很单薄;父子角色脸谱化,也没有太多的情感交集。
最后的剧情简直和电影的场景一样——灾难。
爷爷莫名其妙的要把蒸汽城移到泰晤士河中央;爸爸莫名其妙的从座位消失;莫名其妙的跑出来个操作机械手臂的角色;莫名其妙的男主穿上了飞行衣;莫名其妙的男主突然就公主抱了女主;莫名其妙的爷爷和爸爸都跑掉了。
最搞笑的是男主的最后一句话,他莫名其妙地认为爷爷和爸爸都能跑掉。
但这对于商业片来说,并不算是问题,而单薄的剧情其实是优点。
毕竟短短的两小时内,伴随着巨大的声音和绚丽的色彩,人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剧情,太过复杂的剧情反而是观影的障碍 而影片思辨性不足,思想深度不够。
中期抛出的父子之间关于科技使用的争论,影片没有对其有更进一步的探讨,只停留在了表面。
最能与之相比较的就是宫崎骏,比如宫崎骏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是根植、贯穿于幽灵公主全片的,并非只是简单用来制造戏剧冲突和凸显戏剧张力的工具。
其实一部电影,也不用说十年二十年,只要三年、五年,人就忘得差不多了。
不管它再精彩、再好看,场景再宏大。
真正能留存于人们心间的,只有思想。
因为你能经常地用到它,而你每每用到它的时候,你就能回忆起电影的只言片语,你就能想起电影的名字。
早就听说这动画片和看了各种周边但是都没时间看。
今天终于闲下来补补电影了,这电影相信在电影院看一定很壮观·,因为在我这么小的电脑屏幕上看都看得我哇艹哇艹连连。
不透露剧情,因为这电影太值得大家去看了,谈谈感受。
无可厚非刚看这电影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宫崎骏画的,然后看了看介绍才知道大友克洋的,一下子让我想起阿基拉·我只能说大友克洋和宫崎骏给日本动画做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动画很给人很纯朴的感觉,让人很舒服的色调。
电影是04年出的,但是动画中处处都还是散发着手绘的气息。
在这3D泛滥的年代看着这些画面让人非常惬意。
动画中的场景处处都震撼人心,细致的场景淋漓尽地表现了19世纪那个蒸汽的世界。
最后40分钟的战争画面每一张都刺激你的眼球。
故事背景是1866年的伦敦与曼彻斯特,电影中的电影音乐风格都流露着那年代的味道,听到音乐你都能想到爱德华,福尔摩斯,天使爱美丽的那车站,额好吧扯远了。
蒸汽时代的发明需要的是给人们幸福,剧中的雷(蒸汽男孩)是科学正确发展的化身。
蒸汽文明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都偏离了雷的爷爷的本意,科学是把双刃剑,而雷的父亲和爷爷也就担当这两把剑。
影片中种种画面给我们表现了科技发展错误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伤害,科技是用来造福人间的,而不是用来帮人类实现这些愚蠢的行为的,正是这部电影隐含着的内在蕴意。
接近片尾的时候那蒸汽城伸出的游乐场讽刺着工业的发展,以及雷的爸爸和爷爷当初的梦想,那画面激起心中的感动。
那伸出的冰刺也化作凌凌冰点·散落在大地·像是平息后的战场。
这是一部好电影。
大概能给一个三点五星吧,主要打给作画。
作画惊人,尤其喜欢这种老派的美术风格,不滥用透视和变形,3d转2d也偷摸用得很克制,非常清爽流畅,给人一种老子不玩花的,就要认真讲故事的预期。
可是说到讲故事,就不那么乐观了。
和大都会、王立宇宙军类似,这类大男孩导演一不小心,没有副手的制约,容易跌入自嗨中。
影片情节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个人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主角团的动机不明确。
从两派开战、爷孙的矛盾、包括蒸汽城起飞、破坏、爆炸,都缺乏非此不可的必要性。
你可以抢夺蒸汽球,可以制造蒸汽城,当然也可以把蒸汽城开动起来,但几派人马的立场对立没有尖锐到非此不可的地步,这几件事完全有折中的空间,这就让后半段的战争显得很滑稽。
再一个是影片的高潮重头,蒸汽城的设定,确实有些撑不起来。
从美术上看这个大铁钟就极不讨巧,相比哈尔的移动城堡等,这个铁疙瘩复杂、让人难以理解,也缺乏吸引观众的点。
蒸汽朋克的作品已经有很多,蒸汽城在其中一定是相当乏味的一个。
如果角色能赋予蒸汽城某种价值内涵,也是一种办法。
但影片的结果是,蒸汽城似乎就是个人偏执的产物(就像贫民窟里的铁皮房),尤其是蒸汽城强行启动后(没有缘由地)杀害平民百,让观众很难有代入感,甚至生厌。
最后说主角团队塑造,首先完全不怕蒸汽啊,不管烫伤还是冻伤,铁人一个个。
爷爷和父亲就不说了,就当两个疯子吧。
财团也是超级大神经,就任凭手底下装修工人下班之余偷偷造故宫。
女主角算一抹亮色吧,但仔细一想,完全是没有立场的一个人,毁的是她家的产业,最后司法清算也是要他们家擦屁股啊,这个角度说,女主角依然是传统文学中无脑贴男主的女性形象。
种种非逻辑的行为,不能用一个傲娇属性强行解释过去。
至于男主角,不功不过的工具人,非常传统王道的天才发明家少年人设,你根本不用担心他的命运。
最后,片尾字幕部分,用几张插画把影片的格局大为拓展,虽然电气时代、内燃机时代等交替出现,我有点没理清,但依然好评。
总之,我觉得导演能做得更好。
最近因为要画赛博朋克的东西,所以看到了这部动画。
先说说我觉得惊艳的。
看第一眼的时候就被精美的画面吸引了,想想这可是12年前的作品,简直吃惊。
里面的一些物品设计也是花了心思,比如男孩回家的开灯和椅子的一系列设置。
画面的整体效果都有一种压抑的工业革命灰,很是整体。
技术没得说。
然后就是不好的了。
1.人物的表现,,实在有点差强人意,美型的话就不说了,但是这样一个路人小孩,放到哪里都会被淹没,虽然是影片风格特色?
找不出什么亮点。
人物性格的刻画,一般吧,毕竟那么多年前的作品。。
2.故事的主体思想不明确,前后矛盾。
比如一开始,老爷子就像一个为了成功不惜牺牲自己儿子的人,为了马上就要成功的球,不听别人的劝告,所以导致惨剧。
给人一开始留下的印象就很差。
第一印象很重要。
又比如老爷子要把球交给另外一个人,但是那个人也是要发动战争,他发动战争之后直接导致毁了展览会,我看上面是有人说是大小姐那个集团不惜发动战争来展示自己的商品?
并不是吧。
所以直接导致观众觉得老爷子受骗了,或者老爷子心口不一。
后来男孩又觉得这个人不是老爷子说的那个人。
主题思想太不明显,太绕。
主题大概是反战?
但是刻画的却是里面“最大的一场战斗."也没有真的去开战,而是先来这么一出。
有个细节,男孩踩着蒸汽球把一个飞行员踩如了水里,说了一句要注意安全?
E M?!
拜托这样的台词设置真的会显得这个男孩很帅吗?
(不过首先他本身就不帅。
而且会让人反感。
另外大小姐的演绎,对于一个动画来讲,这样的演绎有点过头和令人烦躁了。
又不是婆媳剧。
最后蒸汽城启动,老爷子说他儿子是走火入魔?
要开枪打死他。
EM?!
到底是谁走火入魔?
发动了这个机器是因为什么?
如果不是那伙人来抢打,事件会像这样发展吗?
这是一个故事设置错误。
看到后来老爷子启动之后出来一些游乐园设置,,EM!?
这样真的不会显得太幼稚吗?
这个设置很牵强啊。
还是一开始故事就该交代老爷子是为了做游乐园才去研究蒸汽发明的?
这突然的一出实在过于唐突。
这制造麻烦的人,去解决了自己的制造的麻烦,实在不能让人觉得伟大。
而且这次危难死了多少人,那个潜水艇探头是老爷子和他儿子吧?
最后他们一家还活着好好的生活在了一起。
所以,还行,是打给美术和画面的。
当然人物设定有减分。
日本导演大友克洋的大银幕新作。
雷的父亲与爷爷都是蒸汽机迷,他们发明了一种可以压缩无限蒸汽的装置。
但是爷爷发现父亲已经被财团控制,痴迷于机器本身的力量而忘记了科学的目的,就决心破坏这个计划。
为了赚钱认为怎么都行的美国财团在伦敦博览会上搭了巨大的帐篷,来展示他们的新技术,新武器,不惜以战争的方式来破坏博览会,而雷将在父亲和爷爷,以及为了维护英国国家利益的史博士之见,选择自己的立场。
最后,巨大的蒸汽国飞上了天空,引起的温度下降将整条泰晤士河冰冻,雷认同了爷爷的观念,科技应该为了使人幸福,不是为了制造武器而存在的,但是父亲却依然坚持,只要有人看到过机器压倒一切的力量,人类追求更强的痴心就不会灭绝。
喜欢影片本身对于机器的想象力和迷恋,把机械本身的力量感表现出来了,蒸汽王国腾飞的画面是赞歌级别的,非常贴切地描绘了人的梦想为什么会寄托在非人性的机器上,因为机器实在太强大了,强大的东西总是接近神,接近无限的,让人错觉,自己什么都可以。
喜欢立意。
对白中说,科学是为了什么,为了使人幸福,而不是体现力量,因为人类的心灵还不够健全和伟大,承担不起科技本身的力量。
复杂的选题,很哲学了,就是说,人在利用技术的时候,应该自律,还是应该顺应欲望求无限发展,到结果影片给出了倾向,却 没有答案,可以说财团,英国博士,爷爷,父亲,给出了人类面对这个问题的各种立场。
大友迷会觉得这个电影的结果还是太直白,太主流了,因为这是部投资巨大的商业电影,不是作者自己的艺术电影,有这样的追求已经不容易了,没有丢掉电影本来应该有的多重性,不同人从这电影里看到的肯定不一样,对于迷恋机器的人来说,从这里一定只会看到机器的伟大。
画面精美极了。
喜欢disney的人也许不习惯本片灰暗的色调,但是这种颜色是大友克洋最迷恋的,昏暗,浑浊,但是层次丰富,象他电影的故事一样。
虽然一片青褐色,但是红色的运用非常点到为止,女主角财团大小姐的红裙子恰当地表现了她的傲慢和简单,红色的机械手有着无庸置疑的力度。
金色的镶边效果也很优秀,表现夕阳的光照感,尤其是父亲讲述理想的那段,很美,不因为是反派人物而故意贬低。
绿色很少,但是开头在原野上追逐的戏里,把原野的颜色定成了最青葱的绿色,丑陋的暗色机器飞驰而过,作者很含蓄地表达着自己的哲学。
构图也好,动态的处理配合单幅画面的完美构图,成倍地扩大了感染力。
其中几个重点场面,热气球撞向火车站,从船上看博览会,瞬间低温使河结冰,非常符合商业大片应该有的视觉高潮冲击。
值得观赏的还有,到处可见的蒸汽的画面感,玻璃反光和映射的精心绘制,天空与河水的细节。
现在三维技术都那么发达了,却还是在二维搞这些,就象故事设定年代是过去的世纪初,而不是一般此类作品乐于描画的未来,这种宁可退一步,其实也是大友的气质和苦心。
音乐不清楚,我家女儿在睡觉,所以开得很轻。
很多电影虽然有意思,但是讲故事的方式很传统,比如我们熟悉的冯小刚电影。
而本片是尊重戏剧传统的正统的“故事”。
在情节的铺开上,是最典型的一个环节带出更大环节,好象进一个院子,先是影壁,再是玄关,堂屋和花园,越来越大,主题越来越丰富。
而前后呼应,暗示,意外,都安排得精致,可以说看着开头想不到结尾,看到中段猜到结尾却看下来还有惊喜。
比如,开头爷爷让雷把蒸汽球交给史博士,雷亲眼看到父亲与爷爷决裂以后,见到史博士,还是不放心,问,你觉得科学的目的是什么,史博士说,是为了使人幸福,雷这才放心把球交给他,可史博士接过球就说:“但是,首先要保卫自己的国家,人才会幸福。
”然后一挥手,出现一大票士兵,原来史博士用球也是去造武器,不同的是财团造武器为了卖,国家造武器是为了抵御,雷都傻了,相信观众也会有点小小意外,便跟随作者更往里走了一进。
用镜头讲故事,而不是用对白讲故事,更是作者电影感娴熟的体现。
对于看过大友的MEMORY的观众来说,肯定会觉得他更应该去做那种诗人一样的电影,但是抛开成见,单独的《蒸汽男孩》依然是少见的上乘之作,鉴于全世界都在看美国动画,日本的动画还是有存在必要的,至少可以给出乐观的美国精神以外的另外一重选择。
1、架空历史的剧目中,《蒸汽男孩》评为四颗星。
因为前有《大都会》才是五颗星的佳作。
2、人物薄弱。
虽然没有讨好观众的角色,也没有明显好人坏人标签,但人物的描述还是有些薄弱。
有点像是儿童剧。
3、社会文化的描述,仅为三星。
既然是架空历史,那么创作出来的这个社会的文化和平民的形态就是决定此剧是否厚实的关键。
如果描述一个“蒸汽科技”为主的社会,那么蒸汽对于社会的影响,肯定不会仅仅限于科技方面。
而是对于文化甚至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都会有影响。
比如,在教育中,蒸汽技术如何一代一代传承并进步下去?
比如,在生活中,“蒸汽”这个东西会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就像咱们这个平行宇宙的“电”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比如,这个城市的街道、下水道、百货商店、学校、男人和女人的社交活动、政治制度、等等。
这些细节不用专门描述,但要渗透到每个镜头中去。
而《大都会》则要丰满得多。
当然了,《蒸汽男孩》的画面描绘很宏大,很有机械感(虽然有多处不符合牛顿力学定律的地方),蒸汽喷出的白烟的效果很好。
大友克洋的动画多运用昏暗色调、混沌感较多。
在《回忆三部曲》《老人Z》中,也有类似画面效果。
做个对比,宫崎骏则擅长用鲜艳的色彩、活泼的绿树、粉嫩生机的花,蓝天白云,碧水小鱼。
很美。
前者是现实主义的,用一种悲观的描述,使观众反思。
后者是理想主义的,给我们正能量,使观众向往未来。
结论。
哲学一点。
龙哥曾说过:一个文明的科技和文化必须同时进步,不能相差太多。
如果科技远远超过文化,那么文明本身就会自我毁灭。
如果文化超过科技,那么文明就会陷入类似宗教等的泥潭中,艰难前行。
虽不明,但觉厉。
19世纪60年代,正是世界列强们打得天翻地覆的年代,整个欧洲和亚非拉殖民地炮火连天:法国和普鲁士即将打仗,奥地利和意大利各国起了冲突,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后开始觊觎西班牙,英国深陷席卷欧亚大陆的克里米亚战争,同时把手伸向远方的中国,企图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在华利益......而在这样一个年代,动画里的主角们却在追求......和平?
不知道是不是日本挨过原子弹所以对先进武器有一种也许出自真心也许出自政治正确的抵触,但是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任何一个英国人,都不太可能有这种无聊的和平主义想法。
此时他们只能拥有的想法就是:①努力通过科技进步发明更先进的、杀人效率更高的武器。
因为如果我不这么做,我的敌人就会这么做。
②加大力度压榨亚非拉殖民地的人民,并通过战争夺取别人的殖民地。
因为如果我不这么做,别的列强就会这么做。
动画里的雷后来竟也被他的爷爷影响,开始幻想科技的“真正作用”,实在太可笑了。
相比之下英美两国的资本家就很实际,而主角和他的爷爷实在太让人看着不爽。
圣母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是可以毁灭国家的。
以下是吐槽:1.动画的总体设计思路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到底是一个幻想风格的动画,还是写实风格的?
当我看动画的前半部分时感觉是前者,然后后半部分各种设计浮夸一看就毫无实用性的武器出现又让我产生了疑惑。
2.奥哈拉空降火车上来抢球的时候,纠缠了那么久,史蒂芬孙一帮人一枪都没开,你们的枪是摆设吗?
3.为什么要零件就去万国博览会展厅里偷?
太晚了五金店关门了明天一大早来不行吗?
如果真的有偷的习惯,你找个工厂偷也就算了,水晶宫里都敢进啊。
4.爷爷怎么最后还是给逃出来了,关住或者绑住一个人就这么难?
还被他顺了一把枪......5.我还以为最后那一段蒸汽城周围的居民应该逃光了,它拼命地破坏房屋才并不会造出人员伤亡。
结果后来又几个小孩探出头来看???
6.你想展现出蒸汽城的厉害,它怎么连个大炮都没的,唯一的能力就是行走???
砍断铁链还得靠飞行兵去手动砍,给这城装几门大炮不好吗?
爸爸在知道自己被铁链拉竟然想到的不是砍铁链,而是加大压力?
合着您这城唯一的能力就是自爆产生有冷冻效果的蒸汽?
(虽然从结局来看这冷冻也没什么卵用)7.据说这个电影耗时9年,看得出来导演野心很大,可惜结果不尽人意,尤其是后期又臭又长的节奏。
3星给优良的制作水平。
终于看到了大友克洋最近的一部作品,但简直是他的倒退,就像是我前面说得,在一个苍白的故事面前,再深邃的道理也变成了说教,更别说是为了说道理而说道理,费很大的力气展现一个奇妙、艳丽的时空;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规则。
但是想说的思想却和故事两层皮,各说各话,对那个蒸汽时代的幻想世界也渐渐看的没了兴趣。
http://tygoonray.blogbus.com/index.html
觉得是大友克洋几部作品里最优秀的一部,近乎完美的画面和运镜,对于“科学”的探讨也引人深思。
如何运用好这把双刃剑,科技总是走在人们道德观念法制前面的,这段时间里如何引导科技向善,如何不迷失本心?
先进科技国家如何做到不剥削落后国家,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难上加难让科学除了引人遐想,更多的还有敬畏恐惧!
小男孩和那位英国科学家的对话依然回荡在耳边——“科学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
”,“科学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存在的喔”。
还有片中对蒸汽动力的完美使用让我想到工业党常喊的口号“可控核聚变”,计算机互联网至大数据等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我们就在这“最好的时代”里,谎言、贪婪、流量、审丑等。
可控核聚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有代表的力量,这种力量就不再是核弹的把地球炸几轮,它是不可阻挡的,希望星辰大海能有文明的光辉照耀。
又想到“老鼠乌托邦实验”,想到一些赛博朋克电影末世电影末日电影等,不赘述了。
愿意相信科技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是光明的,同时参与到其中的建设,惊涛巨浪中我是一粒水滴,可也始终是作为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的存在。
画面非常精致,很有大友克洋的风格。但是剧情比较勉强,有刻意拼凑的感觉。对于画面党来说屌得飞起,但是如果想看剧情的话,这剧情跟好莱坞无脑片一个水平
觉得有一点天空之城的感觉,少年,机械,梦想,冒险,这些要素都很吸引我.很早看的片了,大友克洋不愧大师~
光有强大的科学力量和技术而没有美好善良的心灵,那么最终一切的科学进步与产生的工具都将变成毁灭人类自我的凶器。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是需要同时进步的,其中一者落后与对方人类都会陷入不幸之中
台湾配音真的不错
那个蒸汽飞船,好像天空之城啊。
2008.08.02难怪耗资那么多
完全蒸汽朋克的代表,但是可惜当时要上课没看完,天知道,我是在一大早放广播的时间看的,而且为了这个早饭不吃就去上课了,虽然常有这样的事,但不看完实在不多——我通常不会在时间紧的情况下看电影的...
不好,为什么摆这么多理论,看书不得了
堕落吧世界!科学天才也木法挽救贪婪的心 PS 最后被冻住的那幕真美
节奏控制的很好,气势宏伟的画风,故事性相对弱一些,最后的玉树银花真是赞。★★★☆
3.5 很有野心的一作,可惜节奏太拖了
久仰大名,可惜故事性方面令人失望
还成,就是画面太暗了。害得我伸长膊子看。
少有的悶得看不下去的片子,劇情拖沓,鋪墊太長,人物性格也十分不討喜,大友克洋真心不對我胃口。
还不错吧。如果和宫崎骏比还是更喜欢后者虽然都有提到科学人性工业。人物的设计很漫画不太动画吧。
没看完,感觉又是日本人的一次意淫.
大友克洋简直牛逼翻了,画面和人物设定已经非常精良了,特效超棒,配乐也超赞,除了情节有一丁点儿的拖沓和超现实外,基本上堪称完美,的确应该上电影院去享受的。为此给五星。
画的蛮好剧情有点点差,结局加分!!(话说这种片子里毁的房子都谁陪啊!!
作为魔都人民,能在新天地的大屏幕上看过这部电影足以在一部日本动画大片都没正式引进过的贵国好好自耀一番了。
完全不知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