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说不出的心塞。
对女主角汤尼爱恨交加,谁不曾是汤尼?
谁又不想从她那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但谁又能全身而退呢?
对汤尼有多恨铁不成钢,就有对自己多爱莫能助。
对电影最后一幕的理解,我比较同意的是,汤尼还是爱着他的。
他待人处事迷人的风度,他对他人的认真倾听,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再就是他的颜值,头发、额头、胡渣、侧脸,他还是那个迷人的他,我相信,汤尼还在爱着他,而乔治亚在瞥见她还戴着自己送的手表时,也确信了这一点,所以他能潇洒地离去,因为他知道,这个女人还是属于他的。
乔治亚就是个风流多情的男人,他对大家都好,包括前女友,他热爱自由的生活,包括老婆怀孕最需要他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说,乔治亚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和中央空调。
汤尼比其他人都了解这一点,但是她还是会被他好的那一面所吸引,只要乔治亚对自己好一点,就能全然忘记自己所受的折磨。
但是只要他一离开,心就会重新跌倒谷底。
她的情绪被他影响,她的信心建立在他的身上,她的生活被他搅得面目全非。
但汤尼又有清醒和理智的一面,她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律师,她还有一个深深为他着想的弟弟,在乔治亚不在的时候,理智就会回到她的身边。
理智告诉他,离开这个男人,不要贪恋一直的欢愉,你值得更好更专一的爱,你要有你自己的生活。
这反而让她痛苦万分。
旁人只能看到这个男人的不好,但他能够带给她的快乐,能够让有她活过来的感觉,这些都只有她自己知道。
同时她也不甘心,她希望总有一天他能够待在她身边再也不会出走。
如果她没有这份理智,能够傻呵呵地接受这个男人,也许幸福感会强一点。
汤尼的处境,是她一手造成的,但是又不能全然怪她。
是她先勾引的乔治亚,是她先喜欢的他,就算很早的时候她离开了乔治亚,但她喜欢的还是这一种类型,她还是会被另一个乔治亚吸引,所以不能全然怪她。
也许是她童年的经历造就的性格,使她对高浓度的爱情恋恋不舍,她需要这样的男人来带给她滚烫烫的生命体验,只有乔治亚这样的男人,才能让她开怀大笑。
这是她童年的缺失,也是她一生的宿命,在汤尼自己看清楚这一点前,她永远都只能在这个旋涡里打转。
我相信疗养给汤尼带来了很多好处,起码她知道了自己可以找到别的快乐,离开了乔治亚,她也能开怀大笑了,她终于能够领悟,生活里还有别的精彩。
我原以为汤尼已经彻底走出来了,但是看到电影的最末,心又揪了起来,我的汤尼走出来了吗?
她并没有,她还是有可能被这样的男人迷住。
很多女孩都跟渣男相处过,在离开时,有的人总说,爱过就不后悔。
但我并不相信,我后悔,我很后悔把时间浪费在了这么一个人身上,我后悔允许这个人如此肆意地践踏自己的感情和摧毁自信,等找到那个靠谱的人之后,才知道爱可以这么平静,爱可以如此滋养心灵。
如果遇到渣男,只有勇敢地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反省自己为什么被他所吸引,才能够真正地离开他,远离他。
所以,这是一部懦弱者的电影,汤尼远不如《婚姻故事》里的女主角那么勇敢,就算汤尼事业有成,她也永远都是感情里的loser。
P.S. 有个情节印象很深,因为乔治亚随叫随到地照顾前女友,汤尼闹脾气冲出了家,气消后去找乔治亚道歉,乔治亚居然大义鼎然地说:”这不会改变什么,我不会改变“,要么接受我跟前女友的关系,要么你就离开。
大着肚子的汤尼听完彻底愣住了,对爱情忠贞的人永远听不明白这种话的意思,也理解不了他们的逻辑,汤尼原以为,闹了这么一出后,乔治亚会尊重自己,听从自己,没想到这样只是逼出了他小人的一面,汤尼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输了。
那种透心凉和忍辱负重的心情,我看到都很心疼。
以至于后来他们儿子生日,乔治亚在餐厅拌笑的那一段,我简直就没眼看,这种不顾他人感受的人,喜欢的时候觉得很刺激很好玩,不喜欢的时候真是觉得尴尬恶心。
事情的真相是,那早已被摧毁的、根植于心,让我们颓然失望的,是我们的自由。
《我的国王》是由导演麦温执导,根据导演本人和吕克·贝松的真实恋爱经历改编,创作出的一部描写了恋爱的浪漫与残酷的电影。
电影本身描写了一个对自己的外表有点自卑、性格执拗又坚毅的律师托尼,和放荡不羁、富有品味和具有自恋特质的餐厅经理乔治欧,从初见、到恋爱、到婚姻、到离婚,接近十年间反复纠缠的恋爱故事。
故事以双线叙述的视角展开,一边讲述汤尼如何从膝盖的腿伤中康复,一边描写她和丈夫之间的爱情从灵光一现的灵魂碰撞,一路全速行驶,直至身心崩溃,灵魂破碎,再到逐渐从婚姻的泥潭里挣扎着爬起的过程。
在故事的一开始,康复师对托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段对话隐喻着托尼与自己身心的关系:
我们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一路向前努力,奋不顾身地冲刺着。
有时候甚至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抱着什么样的心情,自我又是什么样的存在。
我们奋力前行,仿佛一路前行就是生而为人的自由。
但当膝盖被压垮的那一天,我们的自由又何去何从呢?
我们的意志如何在这一摊废墟中继续前行呢?
当你的世界崩塌的那一天,是否还能自诩“我是为一个为了努力生活的目的而坚持自我的普通人”?
我想,《我的国王》不仅是一个朴素的爱情电影,这其中也讲述了一个关于“存在”的故事。
男主乔治欧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大众情人,他浪漫、幽默风趣、富有个性、学识广博、不拘一格,是所有人眼中的完美情人。
而女主托尼是一个严谨、性格强硬、但又有着冒险精神的律师。
她渴望爱情,渴望步入婚姻,更直白地说,她渴望男主那样自由的背影,和他打破世俗常规的勇气。
她无法审视自己在忙碌生活中没有理由再去冒险的遗憾,将这种心灵的空缺寄托给这样一个她打从心里钦佩的爱人。
但,乔治欧虽然是个脱离世俗、离经叛道的人,但他的离经叛道是有代价的。
他是一个空心人,他以妻子、前任、孩子的痛苦和狐朋狗友的簇拥为养料,养活了这一颗“自由的心“。
可他的自由是迷茫的、空洞的、短暂的,将自己的自由和乐趣建立在对他人的剥削之上。
越是控制越是失去。
最后他毁了托尼,也痛失所爱,失去了自己那光辉明亮的“自由”。
而托尼将自己“自由的权利”交付给乔治欧,她获得了“存在感”。
忘记思考、忘记自己的理想、忘记真实的自己。
她被乔治欧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的理想所吸引,一步一步地、心甘情愿地踏入泥潭。
直至心灵崩塌,靠抗抑郁药维持生活,情绪起起伏伏崩溃,跟随着国王的脚步,变成了一个“疯女人”。
这让我想到电影里两人热恋期间,托尼在律师事务所的演讲献辞:虚伪的秘书大人、我的朋友、我的兄弟,我们是否应该摧毁一切?
仿若如此世界焕然一新;仿若如此就能迎来初阳照日,还能再一次迎来拂晓。
尊敬的秘书、先生们、女士们,事情的真相是,那早已被摧毁的、根植于心,让我们颓然失望的,是我们的自由。
我们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地去爱,奋不顾身。
只有穿越了一切爱情的考验,才敢直面毁灭。
必须要见识过所谓权威的不堪一击,经历巨大的风暴,才能在这一刻,陪伴在你身旁。
必须先狠狠地活过,狠狠地摧毁过,千千万万次,才能伴你身旁不再虚度。
当爱情新生如玉,纯净清澈时,它一名不值。
没有经历过风暴考验的爱情,不值一提,这是无可辩驳的。
当动荡、变故和机遇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毫无畏惧。
去寻觅那深情动人的言语、举动、回眸、相望吧。
是啊,这就是我的爱人。
相信我。
我不会虚度这一刻、这一分钟,我都会守候在这。
因此,我向你们断言,我们会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我想,从这一段演讲中我们不难察觉,托尼心中的那团激情澎湃的火焰。
她拥有野心,拥有专业素养,性格与其说是坚强不如说是执着,对爱和美有自己的审美能力。
与其说是乔治欧带着她走入爱情,不如说是她这团火焰烧着了爱情的纸张,但何曾想这纸张如此脆弱,承托不住,烧得只剩残忍的灰烬。
她抱负着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一跃而下,砸的粉身碎骨。
这个故事引导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当我们的选择、我们的自由意志带领自己走向毁灭,使我们颓然失望,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
许多人会以为,自由等于毫无拘束,没有任何阻碍的生活,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们总是在追求完美,追求理想的实现,追逐那永恒不能触碰到的、完美的伊甸园,幻想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孩子——纯净无瑕,没有任何缺陷和遗憾。
可我们的身体由肉组成,膝盖受了肉体的伤害会无法走路,心灵受到了创痛会失去对自我和时间的感知。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凡人。
卢梭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人生而自由,但却有极限。
挑战这种极限的人,是自由本身的奴隶。
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信任建立在彼此知根知底的契约,而不是无限扩张对自由的渴望上。
回到这个文章的标题。
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我也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将我带向了自我毁灭。
那时候的某一天,我拼命地忙碌、奔走,直到有一天,我蹲下来的时候,我的髌骨滑脱了——就像一个断了线的人偶一样,倒在了地上。
人大概是会在极度忽视自我感受的情况下,才会损伤到自己的膝盖。
此后拄拐、被人照顾,还常常像女主那样试图一个人勉强自己康复起来。
虽然现在我已经能处理好自己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但下雨的时候,或是走了太多路隐隐作痛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这段经历,警醒自己要照顾好自己的内心。
毕竟:双腿健康才能大步行走,审视自我才能重获自由。
伴随着女主的康复,女主与他的国王的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只是由于人群中望了他一眼,心便被攻陷,女人把男人当做国王一样百事百依,然后疯癫,然后挣脱,然后自愈,然后又望了他一眼,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恋爱当中,如果双方的实力相当,魅力相当,吸引相当,可能会对抗着或胶着过完像水平直线一样的生活。
但凡有一点倾斜,谁的多啦,谁的少啦,自卑会抽空跑出来提醒下相对弱势的一方。
而在爱的人面前,那种想要把自己变的完美的渴望无比的强烈,甚至不合时宜、脱口而出“我的下面是不是太宽啦”。
男人想让女人给他孩生子,女人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妻子角色,但她好像没有真正了解她面前的这个男人,从结婚到离婚。
于是她开始发现原来男人跟他的前女友纠缠不清,开始发现男人不喜欢束缚,开始发现男人出轨,开始发现男人有毒瘾,开始发现原来男人不会为他赢得一个大案子而开心,开始发现他们的三观不大一样、、、、、、这些种种混杂着对男人的爱慕像水草一样纠缠着她,痛苦,夹杂着时不时的快乐。
也许女主是一个明知往前一步便会万丈深渊,仍毅然迈出的个性,飞蛾注定要扑火。
她的大胆与热情是吸引男人的关键,这个男人便是她的火,不问社会背景,不问教育程度,吸引就是这么的没道理。
当吸引的原因不存在时,在爱情里边,便会有先逃的人,时间往往是终极旁观者,它冷眼旁观着一幕幕,鉴证着,不叫好,也不唏嘘。
对女主的折磨随着她的腿伤渐渐好转,似乎她的心灵也渐渐愈合,当女主最后又悸动的、不由自主的望着男人的时候,男人没有像最初那样给她回应,女主又变回那个大胆热情的自己,而对男人而言,这已经不是能再次吸引他的砝码。
吸引是个易耗品,消耗它的可能是厌倦、伤害和新的吸引。
它没有道理,从不跟人讲道理。
把对方纳入自己的世界,和把自己融进对方的世界,都是一件变数不定的事,因为都太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在融入的过程中,吸引是个润滑剂,但量有限。
在你的世界把对方当国王,对方未必如意。
半夜被窝里消遣看看的电影,结果凌晨三点正中地打在心上。
欣赏电影的结尾。
开放的结局不让人意外,惊喜的却是女主意犹未尽的眼神。
一件干净平整的婴儿蓝衬衫仍显她窈窕的身材,白净手腕上的一块细细金色手表噌地就点燃了男主的心。
这两人绝不会断,注定相爱相杀,消耗掉彼此的余生。
曾经同表姐讲,如果你认识一个男人,纠缠掉大半辈子,是相当浪漫的。
当然,是以局外人的视角来看。
热恋退去后的托尼没得到她完整的婚姻幸福,为一个男人哭闹泼疯,恐怕是不理智不值得的。
然而,愤怒退去后,还是会窃喜的。
庆幸遇到了自己的王,庆幸一辈子活得没那么无聊平淡。
两个人彼此吸引,相互拥抱,始终是幸福的。
我的国王里,法国女人依旧魅力无边。
回想托尼在药店轻盈的几下转身,加上随空气拂动的那几缕刘海儿,实在迷得我心醉。
同是女性,不免为她年轻时那股子活泼生猛劲儿打动。
另一片段,托尼质问她男人,你读书么,你只喜欢日日派对同人消遣。
知识女青年果真有追求,不只是肉体上的吸引,还渴望心灵上的共鸣。
面对男人因自己将为嫌疑人辩护的不屑,托尼极其失望。
如若是我,心便凉透了。
曾许了一辈子的人,竟发现浪费了好多时光对牛弹琴。
有些事,男人总不懂,也不去尝试。
男人哟男人,抛开女权主义和同性恋者,总是女人寻找的另一半。
他们身上的荷尔蒙总是忍不住叫我们去尝一尝,碰一碰,沾点骚,惹点伤。
远了便寂寞,聚了便纠缠。
风趣,大胆,多情,博学,体贴,带得出去的“坏男人”,是女人的致命伤。
这样的男人适合做情人,不适合做丈夫。
什么是国王?
他是权威的,掌控的,统治的,不可逆的,影片在国王前头加了一个“我的”这么一个限定词,看完影片后,一目了然了。
女主Tony就是Gerogio”国王“囚禁下的一只鸟,喜怒哀乐都由他对她的态度而发生变化,她是完全迷失了自己的,失控的。
导演将女主的职业设定为女律师是有心机的。
一个需要理性和冷静的职业,偏偏就在她的”国王“面前变得歇斯底里,情绪难以控制,以至于发展到需要吃镇定剂,发狂打破玻璃划破了手这样的方式来伤害自己, 更极端的她连生命也不在乎了一次吃药吃得送医院抢救,一次就是滑雪速度过快造成严重的骨折。
在片中,律师这个职业在被不断提及,有个片断提到Tony(女主)接了个大人物的案子,并且是由大人物点名由她来接的。
这点说明,在职场里她的专业素养是不值得怀疑的,她是理智,理性的。
这是个冲突点对比,尽管她在职业生涯里克制冷静,成功,但在Gerogio(她的男人,她的国王)面前,她完全是失控的,崩溃的,哭泣的,扭曲的。
这里不评男主是不是个渣,这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导演完全就是从女性的视角来表现一个沉醉在爱里的盲目的女人的一种状态。
一开始她就是臣服在他膝下的,讨好的,一开始两人做爱,她问他:“你觉得我下面大吗?
” 她觉得他太棒了,因而她是不自信的,刚开始的交往,她始终不懂他为什么爱她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之前他可是有过很多美女模特作为女朋友。
男人可能是爱他的,也许是他想安定了,也许是他突然想有个家了,这不重要。
导演似乎将所有男人有可能有的劣习都放到了Georgio身上,他玩世不恭,喜欢女人,毒品,家庭感淡漠,但同时又给了他另外一面非常完美对女人致命吸引的一面:对Agnès(前模特女友)的关心,责任感,在公共场合总是吸引人目光魅力十足(给儿子过生日那段,自己充当服务生,让所有就餐的人都鼓掌祝贺儿子生日)。
一个男人如果在一个女人面前,表现出对婚姻的渴望,对孩子的渴望,对女人而言,那绝对就是爱了。
当一个自己爱的男人强烈地表达要一个两个人的孩子,百分之99的女人都会被感动,爱还需要质疑吗?
Gerogio的多情,他的爱,也是让Tony离不开他的原因,虽然离婚了,10年中两人还有亲密关系,因为Gerogio反复找她,因为他也爱她,Tony一直无法开始新的生活,因为每当她下了决心后,他就会出现,她又开始重蹈覆辙陷入和他的疯狂的爱里,而他的飘忽不定,时不时的出现,时不时需要的个人空间和自由,让她窒息。
有一段台词,是很经典, 里头信息量很大,导演想表达的全在里头:-我要离婚。
-T-你爱我吗?
-G-是的。
-T -那不就得了,问题解决了。
结账。
-G-不能就这样算了。
-T-什么?
-G-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我的问题,问题是我们两个人在一起。
-T-不就像科林歌里那样的的吗?
-GT笑了-告诉我,你到底想要什么?
-G-离开你,再也不要看见。
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
没人对你哭泣,对你喊叫。
-T-你还记得吗,当初是你先来追求我的?
-G-我追你?
-T-你看见我和我的那帮人出去喝酒了。
从头到尾你就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个律师。
我不是那种你在图书馆就能找到的那种人。
-G-是的。
-T-你也是以同样的原因离开了别人。
-G-完全正确,完全正确,就像你说的那样。
-T-是我的魅力吸引了你。
-G-确实是同样的理由。
-T-好吧,那么这说明你下次又会被其他的男人吸引,然后你又会转身离去。
你知道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要维护。
-G-我们之间什么也没建立起来。
-T-是吗?
-G-没有,我们只是在摧毁对方。
不是指你。
-T-不是指我?
-G-没人能摧毁你。
在任何情况下。
-T-当我们爱上别人后,我们会为之痛苦,受伤,这不容易。
-G-你可没受什么伤。
-T-你怎么知道没有?
住嘴,少他妈胡扯了。
你想让我怎么做,经常哭天喊地?
你怎么会知道我的感受?
-G-你为我们两个努力过吗?
-T-有的。
-G-没有,一秒钟都没有。
-T-你说的努力是什么?
是互相推搡,大声喊叫?
我的努力方式不是这样的。
我在努力寻找办法怎么让你不离开我。
这是我努力的方式。
为什么你非要我变成你所期待的男人的样子 ?
是你先追求我的啊。
不就是因为我做着我自己吗?
为什么现在你就不能接受你眼前的人了?
-G此时T的表情和眼泪有点镇定了,好像觉得,他这么一说,的确是这么回事啊。
-我受不了这种生活了,周一我们在一起,周三我们分开,周四你又回来了,周五你又不见了,下周一,你背着我偷情,下周三你又爱我了。
我受不了了。
我希望的是这样的(手势:一条线),不是这样的(手势:起伏的波浪)-T-像这样(手势:起伏的波浪),你知道么,叫心电图,如果像这样,说明你还活着。
像这样(手势:一条线),你就死了。
-G- 我希望别爱上别人,也不会受伤。
-T- 这就是你要的?
-G- 是的,这就是我要的。
-T其实这段对话,男人是比较理性的,而女人很多话言不由衷被情绪主导着。
离婚10年,她还是没有摆脱他对她情绪的主宰,她还会失控,伤害自己,康复中心恢复腿部机能的那一段,她脑海里反复过的片段还是她和Gerogio的一幕幕,而她滑雪发生的事故也是情绪失控导致的。
腿伤在愈合,她心变得平静,疗养院,她和年轻人相处得很好,年轻人问她:“Tony, 你为什么喜欢和我在一起。
” 为什么要安排这段?
年轻人的大胆,幽默,朝气,风趣,是吸引女人的,这也是Georgio身上有,在其他同年龄人身上没有的魅力和特质(那个药店里安排出现的平庸的已经秃顶的大学同学就是个反差),女人就是那么矛盾,被不安定的因素吸引,得到了以后又想追求安定。
出院后,两人在儿子的幼儿园相逢,这次Gerogio没有再对她有过多的热情和纠缠,几乎是漠视,而她的眼光又一次追随了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节,这个镜头处理得非常细腻,就女人眼睛里和内心活动的视角,她似乎又重新爱上了他,但是他的冷静和漠视也许是真的放下了,只有他放下了,她才能真正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国王决定放弃了,才是真正的放弃。
不要对爱情失望,激情终将归于平静,尝试让自己的内心不被打扰,做自己的女王,好过屈膝臣服于国王脚下的臣子要来得舒坦。
关于爱情似乎是永久的命题,人类从有文字开始就没有断过关于爱情的故事。
张爱玲说“爱上一个人,会让自己低到尘埃里”。
可能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如此,爱情中会被对方完全的掌控,被对方的一举一动牵引着自己的情绪,会因为对方的小小的关心开心一整天,会因为对方的冷淡伤心流泪一晚上。
片子里的Tony更是如此,对于一个离婚的女人来说,会有一个如Gerogio一样潇洒帅气的男人主动爱上她,让她瞬间沦陷其中。
两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圈子,彼此完全是两个世界。
一个是律师,代表着理性的生活方式,圈子只有弟弟和弟弟女朋友,一个是多金的风流男,前任都是年轻的的模特,彼此被对方身上的特质吸引,是容易相爱。
很多时候我们爱上的不是和我们相似的人,而是完全与我们性格不同的人,彼此潜意识会被对方吸引,以此补全自己不曾拥有的一部分性格或生活。
片子从Tony滑雪受伤开始,穿插两个人过去的回忆,就像用身体的伤痛和心里的伤痛做对比一样,喜欢运动的人都知道膝盖的伤是很难恢复的,同样心里的伤同样难以痊愈。
从一般的角度来看,Gerogio是一个纯粹的渣男,可能仅仅是在其想要找个女人生孩子的时候,刚刚好遇到了Tony,两个人一拍即合,相爱、结婚、生子。
然后在发现彼此一直在反复的出轨、争吵、上床、和好之间循环,两个人最终离婚。
有时候想想离婚可能不是两个人关系的结束,毕竟有孩子在其中,两个人的生活多多少少会因为孩子有交集,连老死不相往来都做不到。
婚姻最初的美好都会被后面的琐碎、争吵、痛苦给击碎,只剩一地鸡毛才是最常见的情况。
离婚后两个人似乎又回到了当初恋爱时的美好,彼此希冀对方的肉体和情感。
Tony心里似乎从未停止对他的爱,只不过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经营生活和婚姻。
随着在康复中心认识新的朋友,Tony的膝盖慢慢恢复健康,心里的伤痛也慢慢痊愈。
电影的结尾处,男主女主一起去开家长会,男主全程没有和女主说一句话,女主从开始的惊讶到后面的释然,完成彻底的放下。
这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女主从一个被对方一举一动影响情绪波动的状态,到最后的心态平和释然,女主也许一直还在爱着对方,但是女主更多的是自己,不是被国王囚禁的爱人,而对方再也不是她的国王。
本文首发公众号【沉默的阿光】欢迎关注
不知道看了这部法国片《我的国王》,是对纠结的前任释怀呢,还是对爱情释怀。
当初喜欢他的那些特质,不正是他后来可以伤害我的因子,是我自己选择了冒险,却又承担不起这样的结果。
在心里,默然跟那个曾是我的国王、也曾是常人说的渣男说再见,其实不再瓜葛才是最好的结局。
要尝试多么疯狂美好的爱情,就也会承受相等份量的痛苦,爱与恨本就是纠缠不清。
所以,不要那么爱,或许才是平淡生活的领悟。
豆瓣“相爱相杀”讨论里,有句话印象深刻:杀敌一千,自损一万。
《我的国王》就是一个相爱相杀的故事。
而且女主简直是杀敌零个,自己全军覆没。
男主角是餐厅老板,吃吃喝喝,玩乐人生,他说:我喜欢让别人快乐。
女主角是律师,能干,轴,正义凛然。
在酒吧各自疯了一晚后,这两个完全不同圈子的人,也许是孤独,也许是无聊,也许是图新鲜,快天亮要回家时他们在酒吧门口对上眼了。
接着他邀请她与她的一帮朋友去家里:他给她做早餐,告别时,男(远远的):“你要我的手机吗?
”女:“(以为指的是手机号码,娇羞的)好...”男:“接着!
”一只手机飞了回来,“密码是...”他打消她对自己的疑虑:第一次上床,女(流泪):“我下面是不是有点open?
”男:“什么open?
思想open?
”女(破涕为笑):“不是,下面,是不是太loose”男:“哦,一点不,谁说的,我要揍他一顿。
”女:“我前夫。
”男:“那是因为他太小。
”承诺...女:“你以前只跟模特交往,没有跟我这样的正常人交往过?
”男:“什么,你认为你正常?
.....后宫三千,我只爱你一个”(神翻译)。
最高认可:女:“你为什么半夜熨衣服?
”男:“我睡不着,太激动了,熨衣服平静一下。
” 女:“什么事?
”男:“我想让你给我生孩子,一样的眼睛,一样的脸,一样的臭脾气。
别笑!
我以前从不想要孩子,现在觉得我已经准备好了。
”女:“我要去睡觉了。
”男:“你还睡的着?
”女:...(笑成了一朵花)估计没有女孩抵挡的了这样的浪漫,加上他还是个高富帅,很快他就成了她的国王。
她深深的依赖着他。
他的爱成了她生存的养料,没了就活不下去。
他让她相信自己是特别的,相信他可以为自己做一切事情。
然后就奋不顾身的为了男主怀孕了,然后就奉子成婚了。
然后灾难开始了。
她终于注意到了他的另一面。
他是个花花公子,这个她一早就知道。
他曾说他不是Jerk,而是master of Jerk,他没开玩笑。
他的前女友有忧郁症,可见他对女人的摧毁力。
他还隐瞒了自己有过毒瘾,贵圈就是这么乱。
当他褪去国王的光环变成一个自私的普通人,当他关注的目光不再放在她身上,她愤怒,歇斯底里,抑郁,自我毁灭....要命的是他们一次次吵架后,还一次次和好,离了婚以后一见面还上床。
(有孩子离婚了也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女:“你今天爱我,明天不见了,后天爱我,大后天又出轨。
”她用手指比划出波浪线,“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我想要这样的”,她划出一条直线。
男比划出波浪:“这样代表活着。
”又划出直线:“这样就死了。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是两座孤岛,但是,两座好过一座。
电影根据本片导演Maiwenn的真实经历改编。
她是吕克贝松的前妻,不到17岁结婚生女,21岁离婚。
26岁与一房地产商再婚生子,两年后再离。
有评论说在一大堆关于婚姻的电影里,《我的国王》最大的特色是女性视角。
拍了第四部电影以后,Maiwenn的头衔渐渐由吕克贝松的什么,吕克贝松女儿的什么变成女导演Maiwenn。
相爱最后成了相爱相杀,往往来自于一种义无反顾的关系,当对方是国王,是自己唯一养料,是自己的终身依靠......太危险了。
还有很多东西也可以作为养料:工作,孩子,朋友,音乐,那些更真实,更可靠。
你也要在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只在家里发出没完没了的抱怨。
💘影片中让我恶心的台词有很多,但最恶心的就只有“我想要孩子,但要我24小时陪你我做不到”,起于女主怀孕,男主却想和女主分家,没听错,不是分床、分房,而是分家,难怪都说你生一个孩子就知道你选择的人是人是鬼。
💘好的爱情都有相似之处,女孩温柔善解人意,男孩心疼女孩懂得示弱。
💘不好的感情都是千奇百怪的矛盾…真的调教一个男生真的没那么容易,不要去降低自己的标准找男人,最后你只会发现你捡的不过是垃圾。
💘女孩要好好爱自己,自己最靠得住。
人不要脸是会蹬鼻子上脸的,特别是一个男人清不干净自己的内心,忘不了前任不要找现任去遗忘前任。
💘好的爱情能治愈人生一半的人间疾苦,不好的爱情会让你万劫不复甚至人间灰暗。
💘女主为了一个渣男,屡次忍让,就因为这份爱女生眼里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男主毫不在意地言说着风凉话,让我这个看客恨不得一巴掌抽过去…到底是为什么让一个女生能如此去忍受这可怕的pua……💘电影中的女主一次又一次因为男人的偶尔的浪漫忽视男人本身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只能说她命运悲催也在于自身。
💘看完我只想说不要妄图去调教和改变男人,选择一个好的男人很重要,他对你的一些行为是可以互相教育和学习,但如果他本性就是个懒人,不可能因为爱你就变勤奋,除非是没得到你的时候。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男人恋爱前恋爱后不一样,因为男人的本性很多人一开始就定义在了“他对我好”…但男人对你的好,从来不是他的优点,是你值得啊…
超级喜欢这个电影,很真实。
我大概知道女主每次失望愤怒伤心的点是因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后本能的占有欲和天性多疑的第六感在作祟,但剑拔弩张并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它不会改善彼此的关系,甚至会将相爱变成相恨,正如男主所说,你喜欢的是原本的我不是吗,我不可能过成你希望的样子,不可能为了你而改变自己,我知道男主是爱女主,但太过一意孤行做自己,结果就是伤害了那么爱自己的人,也伤害了自己,和这段恋情。
女主第一次生气离家时男主道歉了,但女主不接受。
第二天女主为她的冲动行为道歉时,男主不接受。
原因可能我也理解,但当一方将自己高傲的头颅低下来认错时,我们不要任性,好好的感恩对方的在乎和珍惜好吗,原谅彼此好吗。
不要在爱情里跟自己较劲,不要如此倔强,这样会让自己不开心也让对方难过,两个彼此相爱的人不要被生活打败了好吗,我们彼此包容,彼此让步 彼此信任,彼此珍惜,彼此付出好吗,爱情是双方的,是需要彼此来反馈的,你开心我也高兴你伤心我也会难过,谁让我那么无可救药在芸芸众生中爱上了你。
我咋感觉结尾和前边没那么接洽 戛然而止得就像男主角的风格
飘过
我的疑问是一样的,这个片子是怎么进的主竞赛?前三分之一可能还行,但…阿黛尔的生活是无法复制的
如此细腻情感纠葛。演技极好,主配全部都是。
b站解说版,珍爱生命远离渣男。
三星半。渣男再有魅力依旧是渣男。
什么👻
虽然是女性视角但不具备可称为“勇气”的地方,婚姻双方有明显的主被动关系,其实片名就已经露出端倪,从这个角度看竟然还是点题的。
5.0。高级的地方在于全程用女性封闭视角,才把爱情中互相作弄的状态展现出来了。要是把“渣男”的视角也加进来,狗血程度妥妥的八点档。
不知道好看在哪,都是一些及其琐碎的事情
太累了这种关系
无论尚还年轻,或颓然老矣,爱情都是战争,输家早已注定:被妙语缴械,被交心枭首,被脆弱复活,被欲望屠戮。受伤的腿尚还跛着,又甘心拥抱你迎面而来的车。如果这暴烈亦壮阔的河流也有勇气踏入,那你定当如我一样对爱悲观:他未必给你幸福,但他能使你的版图完整。
再高智商的女性,如果是那种恋爱脑的话,真的是非常非常拉跨。无脑喜欢渣男,被渣男伤害,这不就是活该么,看的时候好生气,边骂渣男边数落女主。
Maïwenn、Louis Garrel、Isild Le Besco、Emmanuelle Bercot 都是导演+演员,风格也都是相似的不咸不淡。Vincent Cassel 是国王,混账之王。
对于爱情 留点空白比较好
Vincent Cassel你拍完这种烂片演艺生涯大概也是毁尽了吧 哦Maiwen你到底会不会导演啊!!!
婚姻就是这样,你得忍受各种残酷。
这也太渣了。女主过于圣母了。
渣男就是可以毁灭世界而且不需要原因
你瞒着我,我亦瞒着我,太合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