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本来想打一星的,最后看了下花絮,演员还是挺努力的,腹肌和跑道剧情什么的其实可以看出来努力练了,最后还是给两颗星吧。
我是因为苏炳添东京奥运会男子一百米半决赛跑到了9秒82才过来看这部讲运动员的片子的。
不管你看没看过预告,这部电影观看三分钟以上,就能发现这是一部没什么惊喜的、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自我感动式的、油腻中年男人献给自己的、假装我能与世界和解但实际上他在这件事情当中不会获得任何的改变的low片。
这部片子里面有很多相当油腻的情节,有很多比较油腻的情节,略微有一些不算非常油腻的情节,以及郑恺略微有点over的演技、李昀锐特别木讷的演技、李晨金婧不合时宜的扮丑和剩下统统工具人的角色。
其实郑凯的电视剧和电影,我都看过一些,他是有一定高的天赋上限的。
对于他我唯一能够提供的建议就是,人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和演艺生涯,浪费在这样的片子,这样的剧情,这样的人设上。
李昀锐的话,就请你继续加油吧,演技的话磨一磨争取吧。
演员们真的努力训练了,但是这种片子你只锻炼你的腹肌和臀肌,没有用的。
随心所欲的剧情设定,随心所欲的人物性格,好垃圾啊剧本,好垃圾。
导演,你去当快递员可能为国家做的贡献更多。
同为体育人,或者曾为田径的一员。
比赛,训练都是青春里非常美好的一段记忆。
跟队友打闹,训练,飚成绩,跟教练斗智斗勇等等,后来的生活中也经常体会这段经历带给我的影响。
国人的短跑一直处于追赶欧美大国的阶段,所以刘翔的出现真的是一针强心剂。
这是真英雄,即使退役也能理解他的处境,就像超越里提到的,田径项目,特别是径赛,没了第一,几乎就是颠覆性的。
曾经跟我一起的队友,有的拿过省赛冠军,有的拿过市赛冠军,在我们当时看来都是非常荣耀的事。
甚至于能跟他们在一起训练,追赶彼此的成绩也是一件幸事。
可是后来的情况,如同电影里大铁牛,张蓝心,郑恺的经历。
曾经赛场上不可一世的天之骄子,被生活压的形态各异。
即使现在马上奔四十的年纪,我也时常会有争强好胜的瞬间出现,这就是几年运动场经历带给我最直观的影响。
不能用好坏来界定,只能说有时候确实不能像运动场上那样非得赢。
那句话说的好,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我很庆幸的是,早早的就知道不是运动员的料,及时转行。
而有几个不错的队友,由于一直坚持训练,到了身体和年纪吃力的阶段,成绩没了,身体也垮了,更可怕的是人也到了不惑之年。
再开始新的生活方式,难上加难。
但这就是现役运动员的普遍情况。
电影里那段最后一餐,其实有讲到这些残酷的现实,提出了问题,但是没有解答。
只能在结尾强行升华。
郑恺在烟花中奔跑那一幕让我想到了韩寒的飞驰人生里的最后一幕,冲上悬崖,有点绝望,又有点美梦般的期待。
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点燃的焰火中寻找一点点虚幻的温暖。
电影讲述了郑恺主演的郝超越和一堆师兄弟间快乐的体校生活,锻炼时的艰辛以及运动生涯的辉煌时刻,百米冠军吴添翼因无法战胜老飞人耗超越而回乡,没曾想他早已放弃最爱的跑步事业,选择从商,师兄弟经历了误会与矛盾,最终冰释前嫌,互相治愈。
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我们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生活中有目标,有动力,才能在困境中实现自我救赎。
不太好看,真的,我觉得这部电影勉强值10块钱,我花100看的,了不起的老爸我也看了,说实话,比超越好很多,虽然都是跑步题材,但侧重点不一样,了不起的老爸成功用亲情和诠释梦想很励志,但超越的侧重点很模糊,奋斗和友谊都不够,剧情很勉强,比如郑恺下跪,没get到我,剧情支撑不起来,没有渲染力,看后对这个感觉稀松平常,可能看宣传片对这个期待值很好,如果说侧重友谊,剧情不够,如果是励志专业性不够,就相当于一个人就给你说赢了输了,没有把那种运动员的艰辛表现出来,因为艰辛赢了才有意思。
毕竟大多数人是冲着励志去看的,生活在艰辛位次上的人很多,如果这部电影能像宣传时增肥减肥拍摄上的艰辛表达出来,票房绝对不止1+和一个没什么宣传没什么大腕演员与流量的一部电影票房差不多!
也看别的评论觉得也挺有道理,比较认同的有体育电影比赛场面不好复刻,第一部导演的处女座不容易,我打打同情分!
终点之后是什么?
是谷底。
《超越》是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么?
它是讲述了一个赛跑的故事么?
它是讲述了一群挥洒汗水洋溢青春的人如何绽放生命的故事么?
郑恺也像阿米尔汗一样做了艰辛的增肥减肥,但问题在于影片本质上还是不通的,《摔跤吧爸爸》是拥有精彩的竞技镜头加上国内观众抱有猎奇心态的印度文化,从而实现了爆款。
赛跑题材进入大银幕,我们能说得上的电影也是寥寥,虽然它也是竞技类的运动,但是对抗不如球类,速度比不上赛车,因此很难在大银幕上去体验这个运动所带来的魅力。
《烈火战车》、《黑色闪电》是比较为人所知的两部讲述赛跑的电影,而这两部电影的核心与《超越》相似,都是把电影的主要矛盾和片段留到了赛场之下,前者讲述两个竞争对手如何惺惺相惜以及宗教信仰与体育和国家的冲突,后者则是讲述了种族和肤色在现实社会中所带来的歧视与不屈的反抗。
《烈火战车》名字取自《以诺书》中的喷火的战车
《黑色闪电》中我们能看到超越种族个一股正气《超越》则将镜头对准了终点之后的事情。
当运动员离开了跑道,离开了掌声、领奖台、汗水、灯光之后,他们的境遇。
以运动员彻底退役后的生活为题材的电影,我只记得有一部《铜牌巨星》,但是讲述那些彻底离开运动赛场之后那残酷而又现实的电影,非《超越》莫属了。
霍普退役后的经历,要比郝超越幸运得多影片讲述了昔日的短跑明星郝超越与师弟,现役短跑冠军吴添翼在分别十几年后再次相遇的故事。
如果真是一部运动片,那么它应该讲述郝超越如何在吴添翼的激励下重出赛场,来一场类似于《铁拳男人》中布洛克对麦克斯的救赎之战,从而或是光荣谢幕或是再上巅峰。
但是,这是一部纯粹的体育电影吗?
我们在影片中没有看到郝超越重回赛场,甚至在影片中当他收到来自吴添翼以教练身份重出江湖的邀请时,他也是毫不犹豫的回绝了。
这不是梦想的舞台,他离开赛场十几年之后已经没有资格和本钱再次登上赛场或是教导下一代了。
大部分时候,失去的东西是找不回来的,这就是电影和现实的区别。
全片拥有泾渭分明的两部分,前部分的青春与汗水,后部分的油腻啤酒肚和落魄。
前半部分充满了荷尔蒙,它是梦幻的,理想的。
体校在电影里仿佛是个乌托邦,里面的人充满躁动、热情,和必胜的决心。
我们能在镜头中看到一个个田径运动员奔跑着,穿过水花,穿过姑娘们的花丛,露出自己的腹肌,飞溅自己的汗水。
大家陶醉在胜利的喜悦,崇拜的幸福,羞涩的情窦初开,甚至有被神原谅的希腊式的同性之谊。
全片有限的几个比赛场景,对于高速运动的捕捉都是很清晰的这一段的训练镜头,《超越》和搏击题材运动电影《激战》满相似的,影片中我们都能见识到较为专业的训练,充满节奏感,还有雄性荷尔蒙勃发的肌肉秀,郑恺的肌肉没有到彭于晏和张家辉那么夸张的地步,但也是影片风格所需要的,前者作为竞速运动需要的是充满灵性以及年轻人所张扬的灵魂,而后者则更多的体现了搏击所需要的原始力量和职业经济的残酷。
而让影片《超越》做到了对传统类型超越的,恰恰是后半部分,虽然从电影的角度,后半部分存在着强行升华,人物转变过大、剧情跳跃和蹩脚的特效等等问题,但它把握住了他想表达的核心思想,也是我比起影片的前半段运动内容更喜欢后半段的原因——跑道之后,终点之后,对于大部分运动员,退役的运动员,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我们在影片前半部分,看到的那些光彩夺目的赛场高手们,在竞技舞台上有多风光,在学校内有多飞扬,在后半部分就有多么落魄。
曾经的体校女神,跆拳道高手,在十几年之后变成了拉黑活的司机。
对女神一往情深的举重高手,如今则是一名终于带着一群大妈跳操的健身教练。
全片尽显李晨的大铁牛人设,这个角色就是为他设的吧影片的男主角郝超越,已经从一名跨入国际赛场的短跑明星,变成了一个夹着手包,挺着啤酒肚,见人就发华子的假鞋贩子。
影片中,郑恺前后形象不近反差大,而且完全投入到两个不同的风格,表演都颇为入木三分,无论是张狂的运动明星还是卑躬屈膝的鞋贩子而影片后半段,郝超越的镜像,也可以说是此刻能与郝超越形成赛场上下对比的吴添翼也经历着类似于十几年前郝超越所面临的的困扰——对于胜利的渴望,和所带来的巨大无比的压力。
影片中他饱受注意缺陷症的困扰,对他的比赛造成了极大伤害影片中他对药物的精神依赖,可以说是当今体坛躲不过去的话题,也是一名运动员的阿喀琉斯之踵。
而他本身的心理疾病也在不断地造成他的困扰,我们可以通过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看到事态的恶化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天大阪直美法网因为拒绝出席赛后采访而退赛,再到去年的孙杨风波,现实中的事情都反映在了影片之中。
一群落魄的人,比起现实中的萧条和落魄,他们更无法接受的时曾经的辉煌和再也回不来的青春,那些在赛场的上的日子,那些眼中只有终点的生活。
他们不甘心在跑过终点后落入了生活的低谷,他们曾以为生活中的胜利像赛场的胜利一样简单——只需要机会、只需要拼搏,这也是郝超越多少年都没有看清楚的真实。
即使是已经年近不惑,他仍像一个孩子,还是不甘心输掉,在学弟面前的下跪,将自己曾经视诺珍宝的奖牌像路边赠品般的送人。
影片的后半部分一直在一种压抑中进行着,以致于它很难有一个被称为最终高潮的部分。
我认为影片的高潮是在一顿路边的小烧烤中出现的。
根据我的经验,主要人物坐在一块,往往都是好戏要开始了这里没有激昂的音乐,没有扣人心弦的最终胜负,没有让人振奋的眼泪。
这里只有一群被生活、被自己的问题折磨得狼狈不堪的人,围坐在一起,一瓶白酒和几瓶啤酒,所有人充满了埋怨、牢骚、沮丧。
这时高潮出现了。
半醒半醉的铁牛,这个以前总是郝超越跟屁虫的家伙,如今的大妈私教,说了一句话,毫无半点醉意:“虽然我的确那杠铃片垫了桌角,可我没把我的梦想垫到桌子底下。
”随后又醉了过去。
装傻充楞大半部片子后,李晨这句话说得大气十足啊此时影片已经过去了它的五分之四,影片虎头蛇尾的迹象开始出现了。
无论是后面郝超越和妻子的对话,还是随后他从酒桌一路跑到港口码头,高喊着影片的口号“跑起来,别停下”,再到吴添翼渡轮上仿佛认出了远处奔跑的人是郝超越似的,留下了振作的泪水,再到最后的最后,吴添翼重新踏上跑道,郝超越和妻子参加了儿子的校园运动会(也不知道他破没破产,房子卖没卖)。
比起升华,最后郝超越的奔跑更接近于发泄、甚至是自我惩罚的味道最后的升华用了十几分钟,只能说太过唐突了,甚至我可以说有些强行升华的味道。
不过这里的寓意已经表露无疑。
从铁牛的那句话开始,影片真正的主题出现了。
我们可能会用往日的荣耀来垫上如今生活的桌角,但是不能停下奔跑。
影片的最后,我们能看到开黑车的体校校花在教着小朋友们跆拳道,铁牛在老阿姨们的欢呼中又举起了杠铃,吴添翼在大师兄的帮助下客服药物依赖。
每个人都有最美好的回忆,但那不能成为负担,而是我们如今梦想的一部分。
终点之后是什么?
是谷底。
在谷底,继续跑,别停下。
以前不太看好,没想到今天看了还不错,郑凯演技还是过关的,不管是以前的渣男,还是这个有点油腻的老赖,包括前面的运动员,都演出了神韵。
但是,也仅限于此,立意很好,就是剧本不行,大的框架还可以,但是剧本的细节差太多了。
最后希望能多出一些体育片吧,国内这个类型的还是太少。。。
现在影评还限制字数,我真的太烦了,能不能不要搞这些有的没的
这部电影无论是灯光,镜头运用亦或者是情节都平平凡凡,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尴尬到炸,首先是浮夸的“吴添翼”追足球,其次是带偶像光环的“吴添翼”出场必有慢动作,国内这种类型的片子很少,借最近大火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噱头来吸引众多观众看这部所谓的“商业片”,剧情过于简单浮夸。
最后的结尾虽然圆满但拍的极其敷衍,20~30min能够拍完的剧情硬生生拉到了90min。
这部以体育为题材的影片不仅没有拍出体育精神来,还整得一身的尬。
希望能少点这种以某件事物为噱头借此营销的。
刚开始不太明白,为什么一个冠军会这样。
他退役后到底为什么变成了这样,他到底有什么创伤,他有什么心结。
一直不明白,后来看了弹幕,一直说体育生好不容易,大部分运动员退役后很不好,都过得很苦。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我带入了这些感情,好像能理解了。
我也一直不明白吴天添翼的难过的点是什么,他为什么那么喜欢超越。
但是越过这些不太明白的逻辑,我真的感受了真情,演员们的表演打动了我,补偿了这些不甚明白。
最后超越跑起来的时刻,我真的苦了,我真的好感动、好激动,也感觉好幸福。
我也忍不住从凳子上站起来,然后在电脑前跟着原地踏步跑,有点滑稽,但是感觉好棒!
真的很喜欢,虽然结尾的温暖让人欣慰,但是让我记在心里的一直是他独立在路上开始跑起来的时刻,一直到看着远处的船离去的那一段,都太打动我了…… 我想,真正的改变,都是从破除心理的捆绑开始,不再在乎赢,不再追求被别人看到的成就,就只为了心底的热爱,只为了那单纯的梦!
梦并不很难,并不遥远,只在脚下,只要你此刻愿意跑起来!
只要你为自己的每一步跑步都感到幸福!
作为体育运动题材,心是好的,但是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超越自己吗?
影片说要跑起来,但是完全没有《强风吹拂》那样让人感动和渴望出去跑起来的激发力,甚至连《阿甘正传》的跑都更让人心动。
主演郑恺倒是挺努力的,至少为了戏在体重上费了劲,但是演员想演出运动员的味道,还是太难,其他演员可以说没留下什么印象。
倍速加摸鱼看完了,剧情没什么意思,都说不出来好坏的没意思,倒是有一个点觉得挺好的——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
退役运动员大多都出来当教练搞培训或者体制内工作,对于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和国民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来说没什么问题,但是一些小众项目,比如举重等,运动员太难。
能被大家看到的运动员都是站在金字塔尖的选手,底下出不来的运动员何去何从,的确值得思考,也跟我们国家的培养体制有关系。
好在至少有人在为解决这个问题努力,比如王濛的工作团队优先选择退役运动员,也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开始重视学业发展,能够为未来转型铺路。
希望我们在重视普通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重视大家的体育活动,提供更好的运动条件;也在努力培养专业运动员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能让他们的人生拥有更多样的选择,不会带着一身伤病遗憾离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分钟”之后还有很长一段人生,电影《超越》讲的就是后面的故事。
鲜花掌声之后是无限的黯淡,人生达到高点之后的每一分钟都是下坡路,电影用竞技体育的外衣,传递了“不服输,不认输”的人生精神,更为处在迷茫阶段的人打了一针鸡血。
梦想远去时,还能用骄傲去掩盖空虚,而当骄傲也离你远去时,你将会变得一无所有,坠入谷底。
电影跳出体育的框架,展现一种人生困境,如何面对平凡与失意,如何选择人生赛道,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人陷入沉思。
自我感动的油腻中年直男大片。当男性被社会毒打,回家之后却只会将伤害内部转嫁给更弱小的女性,郑恺辱骂金靖、和妻子吵架背后都是这个逻辑。电影讲了很残酷的现实:运动员的年龄和伤病。但它又没办法触及到真正的举国体制问题,最后只能发发鸡汤,自我感动。
剧情支离破碎 声音难听刺耳 自以为是的包袱烂梗 现在的电影都不需要优秀内容只凭借一句没头没尾自我高潮的Slogan么?费解啊 另外 强行卖腐真的恶心
体育生在身边看……尴尬了😅还好没准备餐巾纸,准备也是白准备,一场电影下来只想吐槽了……
本来我也想3星,但是大家一水批评,我觉得倒不至于,中间演到郝超越退役,我都不知道后边咋演了,没想到最后结束时感觉没看够。因为这部片子对郑凯改观,被安利了饰演吴添翼的演员☺️
一方面郑恺作为国家短跑二级运动员,自己当制片人和监制、主演来攒出这样一个项目,来丰富国产体育电影这样一个稀缺类型,并且也体验了一把气球人,看的出来是比较努力了,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另外一方面,电影不够现实主义,对于职业运动员的表现还是有些浮于表面,有些商业套路,不够深刻,没有真正展现出职业运动员的困境,成为相对廉价的励志片比较可惜。但是整体而言还算值得鼓励,范志毅出来那段笑喷了,是端午档相对卖相比较好可以一看的电影吧。
四星鼓励,叙事方式、故事都有新鲜感,没想到郑恺可以演这样的角色,众所周知国产体育电影非常难拍,一直没有好的样本,有些东西不好触碰,只能去尝试。这个片子的平民视角不错,运动员在赛场上和赛场外的境况,生活细节有动人的地方。一个选手可以超越对手,但如何超越自我,是人生的命题。短跑生涯是短暂的,青春也有限,生活之路远比体育赛事和赛道更漫长,如何面对内心的挣扎也是一个退役运动员的精神难题,影片给出的答案可以有更多思考延伸。
是个好片子,那些打低分的人,你们终将明白……
翻了眼评论,好像只有运动员才会了解运动员的存在困境。对同性恋的排斥真的是每个体校的常态(当初训练教练甚至立规:同性恋自动退队),退役后父权的呈现也真的是体育生的性格集大成。热血惯了,从小抛弃文化乃至过早接触社会,就会出现两极分化,也是片中符号化的二人:吴添翼(耿直)与郝超越(圆滑)。圆滑不见得成功,但耿直一定只能勉强搵食。做生意不比跑步,但不做生意就只能去健身房教育机构好一点考编做老师,现实远比电影残酷。郑凯的掌控欲是全片最大败笔,他想透过摄影机来告诉大家“看我有多努力”,可最后一段高潮戏在肥肉乱颤的躯体中努力表演,却还是蹩脚不已。当然,烟花的低劣意象也难辞其咎,要谢罪的。
第一次参加超前观影,看的电影也是“超越”我们常说人们只会记得第一名,我们也常说长大后要学会成长成熟接受世界和自己,有时候我们也会忘记当初或许我们不是为了第一名,不是为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甚至不是为了荣誉,或者就是为了爱❤️哪怕我们在看电影的回忆歌曲都慢慢的变成我们的曾经的青春!😄
比我想象中的好太多,没想到讲了一个影视行业从未涉猎过的退役运动员的故事,前面有多欢乐,后面就有多心酸。这种对于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边缘人故事的讲述真的很讨巧,但剧本真的过于薄弱,交叉蒙太奇更是剪的凌乱了,但国产电影不再只是情情爱爱还算有进步吧。PS:郑恺为电影前后减肥增肥惊到我,吴天翼小哥真帅!
本该属于运动的高光、热血、苦楚和不堪,都在用蹩脚的方法呈现。
就很常见的同类型题材,不过好的是结尾没有像以往电影一样跌入俗套,所以还感觉很不错。影片中最激励人心的就是他们训练的场景,很有感染力,也让我们了解了运动员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很不错,而且凯哥真的很厉害,感觉为这部电影费心了,从影片中他的体型就能看出来,一夜回到二十岁,一夜步入中年大叔,凯哥很有毅力,值得支持,跑起来!
现实啊,运动员退役之后的规划,蛮好的电影
超越梦想一起飞
最后烟花中的奔跑救了这个片子
【191/166】给我的感觉是差点意思,基本上整个篇幅都在讲遭遇多么糟糕,就留了最后一点点时间去讲从返赛场。而且我总感觉这部电影有部分情节对话存在着抨击体总局的嫌疑🤣
『超越』郑恺作为国家短跑二级运动员,拍了这样一部短跑题材影片,也算丰富了国内体育电影的题材。影片前半部分节奏还算不错,但后半部分全程煽情,使电影前后氛围非常割裂,本想聚焦“举国t制”下退役运动员生活窘境的问题,但总体呈现太过表面没有触及核心矛盾,最终就是问题既没深化、励志热血又不在线,比较可惜。【6分】
對於“終點之後是什麼”的構想很好,運動員退役生活也是大陸運動題材少有關注的角度,鄭愷的表演也稱得上是《影》之外的個人最佳,然而以上的好感,在電影不斷惡意賣腐(同時還說“性取向有毛病”惡心人)、對心理疾病的懸浮描繪、不合時宜的爛笑料插入、不斷為成功學打雞血中不斷消磨,觀感越來越差,編劇負首要責任,導演次之,個別演員再之。
完全是编剧有大问题…………这电影只有1/2的好故事,郑恺那部分更精彩,大龄运动员的困境就是巅峰都出在身体机能巅峰的时候,再多技巧改善只能延缓下坡的速度而已。而郝超越英雄迟暮早点转身又淋尽了生活的风雨,这部分满打动人的,get到郑恺的帅了。但另外一个男主就没必要存在啊,啥意义啊?落魄运动员自己困境都不解决,就要鼓舞年轻运动员跑下去,这不就是强行正能量吗?删掉外重新设定一版30岁运动员的现实向故事更好。
鄭凱不錯!這部電影絕對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