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宝藏1的的精彩动人,宝藏2自然也吸引观众的眼球,更何况里面又加入了许多大腕,故事虽然延寻宝藏1的思路和布局,但情节仍有悬念,所以观赏效果自然不错,北美票房一路领先也在情理之中,在如今快节奏的而又枯燥紧张的经济社会,能看到平时敢想而有不能做的探宝题材的电影,自然也能一解很多人的心头之快.宝藏2同样是由盖茨家族的历史见证为起点,同样是以为了给家族祖先被诬陷的阴谋平反为动机,同样要解开重重线索密码,同样有一伙人(且只有一伙人)怀的不轨的动机威胁和觊觎着宝藏,所以,看过宝藏1的人也基本对宝藏2没有太高的评价,然而毕竟近年来关于探宝的电影并不常见,所以还是能让人过足瘾.按照北美票房的收入和其他国家尚未结束的放映情况,按照好莱坞的一贯做法,宝藏3还是很有可能被孕育出来的,只是最好不要再由盖茨家族的历史引发了,想必还没有那个家族的历史能牵扯到这么多不见天日的财富...
《国2》,场面不错,一会儿白金汉宫一会儿白宫,节奏也紧凑,一会儿飙车一会儿绑架总统,除了尼古拉斯·凯奇有点老以外,其他方面都比较让我满意。
商业片,甭要求太高,看的时候过瘾就成了,虽说演完了脑子里啥也没留下。
啊!
不对,不能这么说。
至少,回家我还Google了一下托马斯·盖茨,遗憾的是没发现与林肯的关系,只找到艾森豪威尔时期同名的国防部长。
唉!
没办法,我是喜欢胡思乱想的人,读了神话故事,经常浮想联翩信以为真,条件允许的话,很打算掘墓盗宝的。
另外,每次看这种电影,我就会抱怨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太次。
瞧人家,一会儿进交警系统一会儿全拷贝手机一会儿进安全系统。
郁闷!
《国家宝藏》很好看,但是好看的片子并不一定是好片子,甚至一定不是。
两辆汽车疯狂地奔驰在伦敦的小巷子里的时候,你不用担心警察不识相地走过来加以阻拦,也不用担心他们会设路卡封街道逐个排查。
在剧情需要的名义下,一切的不合理情节都随着下一幕刺激的到来而被人们抛之脑后。
人们不再关心枪战的后果,而是跟随着编剧的思路,用情专一地去解除密码。
当文化以“创意产业”的名义在世界各国工业化、流水线化的时候,文化本身被玷污了。
我始终认为,创作是件个人色彩很浓厚的事情,尤其是文学创作。
然而,好莱坞却否定了这一逻辑。
一部电影、一部美剧,动辄需要数十位编剧对人们的想象进行引领,他们就象厨师摆弄佐料一样,摆弄着各种绝对能够卖座的元素:凶杀、暴力、打斗、性、爱情、感动、幽默、探密……不可否认,这样的电影着实很好看,就象川菜,只要能吃辣的人一准说川菜好吃,因为大剂量的刺激让人们忘记了对其他滋味的追求。
这也符合观众的心理。
花了钱走进电影院,图的就是一乐,找的就是刺激。
于是看完《集结号》不得不哭,哭了才算被感动,哭了才算看得值;于是看完《功夫》(对不起,我实在想不起最近的一部够格的喜剧是什么了)不得不笑,笑完还得回味,还得模仿些夸张的动作,复述些经典的台词,这样也才算值。
与此相比,删节版的《色戒》就很不值,观众打着去看李安的旗号,本想看的就是那些“关键”情节,到头来只看到汤唯最不性感的那簇腋毛,大呼不爽。
这样看,文化被工业化也不无好处。
大多数被工作时刻表固化了脑浆的现代人,其自身在文化领域的造诣和欣赏水平就不高。
他们拒绝深刻,拥抱肤浅;他们放弃高雅,亲吻低俗;他们从未打算在电影院里被教育被升华,而只是希望着在经过了几天的辛苦劳动之后,能使身心得到放松。
“本来就他妈累,你再故作深沉,标榜高雅,想整死老子啊?
”所以,他们也是无奈。
现代性的进程熔塑了单调而被动的个人,而这单调被动的个人也只能通过现代性的电影加以疗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也许就是这个道理罢。
鉴定商业电影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猜剧情。
当然前提是你足够聪明却又不太过非主流。
几个后台的编剧总归比被动去猜的观众主动一些,所以你需要足够聪明;可是他们也不会偏离轨道太多,说来说去还是要卖座,要满足你的心理。
商业电影看多了,刺激也便少了很多。
正义人物终究是要取得胜利的,漂亮的姑娘终究是要嫁给那个帅帅的牛仔的,杀父之仇也终究是要被儿子报复回来的……每次看了电影半个小时基本就能猜到最后的结局,于是你的兴趣不再追随主线,而是开始在细枝末节上发觉乐趣,贫嘴、小幽默、小感动,可是这样的佐料又能撑多久门面呢?
商业电影是否就此要走向末路呢?
恐怕不会。
再艺术的人也有累的时候,再高雅的人也有低俗的潜在倾向。
毕竟曲高和寡,毕竟高处不胜寒,在这个人们非常害怕孤独而又非常容易孤独的时刻,谁也不会一直清高下去。
于是这两天看了几部阿莫多瓦电影之后有点累的我,找来前段的热映大片《国家宝藏》,一边享受剧情淋漓的痛快,一边骂着其低劣的编剧手法。
事先声明我是在电影院看的,我花了大把的银子来换取话语权。
so,我有权利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so,开始吧。
当然,这是一部我很喜欢的演员的片子,正因为如此,我想去贡献自己的票房。
but,说实话,除了震耳欲聋的音效可以让我安慰外,我真的后悔不是在笔记本电脑前来消费这部2了。
无可厚非,在同类影片中。
还是不错,但是,我竟然看到很多金庸大人的电视连续剧的影子。
比如说宝藏所在地,天啊王重阳参与设计并制造的吧。
他们一进去,我就在想,出口封死,出口封死。
然后出口就封死了。
然后我又想,掉进大洞,掉进大洞。
然后他们就掉进大洞了。
然后我又想,分成两路,分成两路,然后就分成两路了。
然后我又想,水,水,水。
接着就是大水。。。。。。。。。。
(以下略去几千字)反正就是我全部猜对了。
情节和李莫愁带黄蓉去古墓找小龙女救郭襄真的惊人相似啊快乐的大结局还是没有逃脱这种英雄主义片子的格局,非但没有一个正派伤亡,还全部幸福得生活在一起了。
两对夫妇的感情问题解决了,赖利的感情解决了,连红色法拉利也回来了。
汗啊汗不过抛开剧情,里面的气氛还是不错的。
坚毅号书桌。
真的很COOL害我回家也想把自己的桌子设计一下。
巧夺天工啊`哈哈算了。
其实还是很喜欢的,号召大家去电影院哈
上一集一起出生入死结下革命爱情的主角,开头就闹分居。
你是因为他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而爱上他的,却由于他什么事都自己做决定而分开。
你不知道这两种特质往往是如影随形的吗。
或许这只是借口,你是嫌弃他头发越来越少吧。
不懂的事情就会让你觉得很高深,Gates用自己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从一点点线索中剖丝剥茧,令事情逐步明朗。
这样开起来的确是很帅。
电影的进展越来越像是游戏,尤其是几个人用转盘式开关控制洞门的时候,分明就是游戏情节。
家族荣誉比个人生死重要,Gates如是,Wilkinson如是。
Wilkinson诬陷Gates祖辈就是为了让Gates出手调查以便坐收渔利,他知道Gates定会出手,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
在洞中Wilkinson虽然坚持自己先走,但在关键时候还会拉Abigail一把,他并不想有人死掉,希望所有人都活着,他的做法只是如果不能全身而退那死的那个不能是他而已。
而到最后面临一起死和他自己死的二者选一的时候他还是舍己为人了,就是因为他本身不是为了杀人而来,他是为了家族的荣誉,如果救了这些人能让世人记住他,那他也甘之如饴。
至于两队欢喜冤家,典型的电影情节,真正的分居夫妻不会这样吵架的,这种吵架根本就是那种床头吵床尾和的方式。
Diane Kruger感觉没有第一集漂亮,但还是依然足够亮眼。
不过却丝毫不能掩盖Helen Mirren的风韵。
我虽然从未觉得Cage帅,但最近越来越给人垂垂老矣之感,着实令人有些不忍。
晚上看完了《国家宝藏》的第二部,这也是我期待了好长时间的一部电影了。
可今天看了之后给人的感觉很一般,与第一部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第二部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的突兀,剧情还没有铺开呢就直接进入主题了。
虽然《国家宝藏》这两部电影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显然第二部没有第一部“编”得好。
不过也有可能是最近这一类的电影已经不像第一部刚刚推出来时那么受追捧了,观众的口味已经越来越刁了。
原文链接:http://blog.xn--30rv2s.cn/archives/73
《国家宝藏2》,看了,刚看完回来,很精彩,我们都说好。
回家的路上,我一边短信一边走路,忽然,一束强光射进眼睛,哦,我把一台的士的路堵住了,我用眼睛斜视了一下的士司机,看见他愤怒的眼光,嘿嘿,不好意思,我太高兴的原因。
我看着手机傻笑,小区的保安望着我,惊奇的样子,甚至,那只小狗。
放心好了,我没事的啦,我很正常,别拦着我,我是这小区的忠实住户。
今天只是有点刚刚开始的小开心。
复制一段关于电影的介绍,其实此时无声胜有声。
继发现了某财富后,已成为世界最有名的宝藏猎人本·盖茨(尼古拉斯·凯奇饰)与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帕特里克·盖茨(乔·沃特饰,就是《变形金刚》里面那个国防部长)又发现了暗杀林肯的刺客约翰·威尔克斯·布斯的一页日记。
布斯被打死后在他身上找到了他的日记,但有几页被撕掉了,一直没有找到。
这次本发现的就是其中的一页。
让他们大为惊讶的是,这页日记的内容居然暗示他们的祖先托马斯·盖茨是林肯总统刺杀案的同谋。
本·盖茨于是携手身为国家档案保管员的前女友艾比盖尔·查斯(戴安·克鲁格饰),和老搭档——电脑高手莱利·普尔(贾斯汀·巴萨饰)踏上奔波世界各地的历险旅程,其间险象环生。
来自华盛顿特区、巴黎、伦敦和美国中心地带等多处秘密中心的危机交叠在一起……我很喜欢那一层又一层的智慧、悬疑、解谜、历险、环环相扣,让人紧张。
其实我更愿意谈到,导演在那么紧张的气氛中安排一点小幽默娱乐大众,即使是影片的最后,也是那么叫人惊喜——莱利·普尔开着自己心爱的法拉立,却不小心撞在了某些可能对汽车造成严重损伤的障碍物上,当然,你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或许是一个路灯,导演只是想叫你微笑而已。
不过还是要感谢精彩的翻译,就像《料理鼠王》的翻译一样漂亮,或许美国人的幽默就是这个文化特征,看多了并不觉得奇怪,而我宁愿每天享受这样的快乐。
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恋爱,我的女朋友老是给我定义我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或者误解我。
我就会问她:“你有证据吗?
”。
我那时候就给了她这么一句话:“当你没有足够的证据的时候,一定不要去下结论,不要那么简单的就说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你应该去做一件什么事情;当你没有足够的理由的时候,一定不要去做一件事情,特别是谈恋爱,或者婚嫁。
”因为你必须思考——你有足够的证据吗?
人们总是简单化的理解某些事物,其实简单并不可怕,可怕是他总是简单的认为某些事情是“必然”的,而且甚至有种强烈的“愿望”认为是必然。
而这些他们都找不到任何理由,或者已经形成的规律。
这个社会,我们太需要证据了。
逻辑分析哲学奠基人,《逻辑哲学论》的作者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说:并没有“正确”的答案。
但是为什么我们相信呢?
甚至刻意的去认为“就是这样”“就该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我们只是拥有一大堆的解释,这些“解释”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使得我们接受并坚定地认为这就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真相的全部答案,他们仅仅是一些猜测,并且永远无法向数学一样求证。
寻找宝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寻找证据的过程,当你没有足够的证据的时候,你一定不要有结论。
不过我更愿意理解是在寻找爱情——因为宝藏,32年吵架不说话的恋人也能在一起共同“奋斗”,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儿子“你要给我保证我的儿子没事”,英雄救美后的那一吻,好甜蜜啊。
当然,还有我们的主演大人和他吵架的女朋友的和好,这也是我十分愿意看到的,我就是喜欢看男女主人翁拥抱,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不过那些浪漫的爱情,更是让人觉得,应该拉着身边的她的手。
1.是不是只有我被顶门的米奇感动...跑出去的人回来以后也没想着找找人家...2.尼古拉斯凯奇的发际线的又后退了一些,很快就只能演uncle了
故事延续上一部,电脑高手理财也是个loser,法拉利被国税拖走了,惨到只能靠卖书为生,可惜的是,书也基本上卖不出去。
最最关键的是,送给凯奇,凯奇连翻都没翻过。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电脑高手会找到机会绝地反击的。
而凯奇在婚姻和生活上也是翻了车,好好的一对金童玉女,咋就走到这一步了呢。
感觉也是为了剧情服务,没有前女友的现男友,凯奇的任务完不成啊。
有时候,为了任务,偶尔牺牲一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看凯奇的表情,也是十万个不愿意啊。
不过,一切为了任务,贡献几个表情包对凯奇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儿。
在寻宝的过程中,凯奇还得顺带挽回自己的婚姻。
但关于婚姻,自家老爸也有一段感情需要挽救。
当年的吵吵闹闹,如今也应该有个说法了。
当然,故事里头不养闲人,凯奇的老妈,也是厉害的存在。
在故事里头,也算是“关键人物”。
不过,基于上一部已经玩那么大了,续集想进步,其实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于是乎,凯奇决定绑架总统。
这篓子,也是捅到天了。
三人小组列举了种种危害,然后问凯奇,准备怎么下手。
有这样的小队,凯奇还有啥事儿办不成?
于是,即便是总统,也得乖乖听话。
老外真的很有意思,凯奇纵横了老美和英国,进了女王的办公室,也进了总统的办公室,感觉如入无人之境。
老外的领导,就这么亲民吗?
不是万恶的资本家的呢?
如今好像万恶的资本家和人民走得很近,而把“人民”放在口中的,“人民”想见一面,实在是难比登天。
故事的结局,当然还是常规套路。
还是说点别的。
凯奇在两部《国家宝藏》里头穿西装打领结都不那么正规,以至于凯奇本人也在吐槽。
只是凯奇大概没想到,往后的日子,出现在镜头前面,基本和西装领结说拜拜了。
至于那47页写的究竟是啥,凯奇是不会告诉你的,就像《石破天惊》里头那样,凯奇拿到了秘密,就是不告诉你。
和《石破天惊》一样的,当然还有艾德哈里斯,把反派演出悲情,是艾德哈里斯的拿手好戏。
看完电影有两个疑问:第一是总统手册第四十七页究竟写了什么?
第二个是那个宝藏到底值多少钱?
两个问题其实都不在乎有没有答案,因为我发现这个电影其实既不是阴谋论也不是印第安纳琼斯探险,这个说得只是两个星球的往来,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男人和女人,或者说丈夫和妻子。
电影的主角自然是尼古拉斯凯奇,但实质上就如探险的队伍最后除了那个大坏蛋之外的全部班底:两对夫妇。
那个坏蛋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当人肉垫子以保证进去两对夫妇出来还是两对。
进去之前,从频繁吵架到不太吵架;出来之后,从眉目传情到大搂大抱。
电影开始比家族荣誉蒙羞更令尼古拉斯凯奇焦头烂额的是妻子正在和他闹分居,一场谍中谍配置的盗窃自己家的旅程终点没有情报部门的电铃和手电筒,但有和前妻显然不是第一次的吵架。
看上去是为了一些家俱,但推敲一下便是你在乎的我不在乎,我在乎的你为什么一点都不在乎呢?
影片在很多车子冲过很多街道撞坏很多东西之后来到了伦敦。
小夫妻会合之后开始扮演吵架,当一起被关进小笼子之后丈夫高兴地说:你配合得怎么出色。
妻子矜持地笑着:哪跟哪啊哥们,我根本就是真得吵上了。
但是治愈吵架的办法自然不会是不断地吵架,普通人会选择生个孩子忙点别的,这对夫妻不是又伦敦又巴黎又纽约地飞来飞去,消耗卡路里的过程中大家开始安静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对方,不仅仅因为时差,不仅仅因为交通工具的颠簸。
但是仅仅一对夫妻的吵架也许足够支撑他们的一生但不足以支撑一部电影,所以姜还是老的辣,吵架同样需要父子兵。
扮演父亲的乔恩·沃伊特我上次看见他还是在《狂蟒之灾》里披荆斩棘为非作歹,自从想起自己还是寻宝家族后裔之后不免老眼昏花,老态龙钟,只有在面对前妻的时候似乎还是老当益壮,哪怕相隔了三十四年,哪怕只是对着她发发小脾气:你为什么总是我对你的关心视而不见,你为什么看不到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来取悦你。
真是替天下的丈夫一起咆哮一句:"最爱你的人是我,为什么你舍得我难过。
" 而他面对的是女王。
自然很多丈夫都会称自己的妻子是女王,不过这次有些区别,扮演他妻子的海伦·米伦 真地扮演过女王,而且还是英国女王。
所以我没有在白金汉宫里看见她雍容华贵地登场不由嘀咕是不是被电影局的剪刀和谐了,但我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老太太戴着眼睛从大学的办公室里冲了出来。
之前,这个办公室里冲出了一个哭着抱怨再也受不了的学生,这个标志直接让她的老伴知道没有走错房间。
如果说年轻的夫妻吵的是生活习惯的冰火两重天,那么老两口子吵得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为什么我要为你放弃我的事业?
为什么我要在家里让我的学术生命渐渐萎缩。
咄咄逼人之下可见斑斑血泪,刚才如果还在同情丈夫的人这时候该为妻子义愤填膺:就你这种大男子主义不伤害你伤害谁了?
反正你也早就头发白了肚子大了不帅了。
而他们解决矛盾的办法就在于他们不仅仅拥有共同的家具还有共同的儿子。
当老太太赌咒发誓不会帮忙的时候,一旦看见儿子还是眉开眼笑的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苍鹰举起翅膀在悬崖上翱翔……毕竟她知道她实际上托的是儿子的翅膀。
一个孩子对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孩子不仅仅是纽带,还是急救箱百灵丹,因为孩子让两个陌生人再也没有陌生的理由,有了这最重要的一块拼图,一个家庭才可以完整无缺,那意味着真正的宝藏,哪怕不在印加的岩洞里,哪怕不能用黄金实际计量。
最后的岩洞之旅与其说让探险显得浓墨重彩,不如说给夫妻们复合提供了个最好的约会场地,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洪水泛滥;这里没有花前月下,只有岩石崩塌。
所以两个人要抱得很紧,要靠得更近,所以两个人要互相凝望守护,所以两个人要大声告诉对方:我爱你,我不能失去你。
电影临近尾声,世界大同,他们和她们都重新接纳了对方,新的患难与共冲淡了平庸生活带来的琐碎不堪,各自从最熟悉的陌生人重新变成了最熟悉的亲人。
但就如日月永恒夫妻之间的误解和争吵还是会重新浮现,还有另外一个三十四年吗?
又或者另外一张土耳其书桌?
下一次,又用什么样的拯救来挽救婚姻呢?
写在总统手册第四十七页的内容吗?
婚姻本身才是真正的探险,他需要不断解开密码的智慧,需要越过千沟万壑的体能,又或许只需要像在探险中最重要的那些东西:抱得很紧,靠得更近,互相凝望守护,大声告诉地对方:我爱你,我不能失去你。
如果这些都不行,没有关系,再看另外一部电影。
像这种电影就给力啦
喜欢一个人不需要道理 哈 我就是觉得好看 怎么样? 另外 我看的时候觉得非常非常非常之象美国教育片 于是皱了皱眉 难道是美国的集结号?
太假,太造作。完全为了取悦关注观众。相当不喜欢。
啥?
。。。。。
那是相当的过瘾呀,2比1要好看,美国短短的历史在这个片子里能串得这么顺当,太牛逼了,明知道是假的,但是让人不得不信,这就是会讲故事。
自從看過一個911撞大樓的片子後,很討厭 Nicolas Cage.
看了第一部为什么还是看第二部呢
和第一部几乎是大同小异,知道某一历史秘辛→开始寻宝→得知重要线索→反派抢夺初步成果→反派要挟主角→一起寻宝→找到宝藏。迪士尼的电影就是适合合家欢。
..唉..比一貌似好点了,但实在是..怎么滴..
其实在瞎搞,不能当真,现实主义魔幻还差不多。
没新意
幻想色彩渐浓。
第二部开始胡扯
可打发时间
这次,为了祖先的荣誉而战,即使是敌人,但都有一个目标,就是为了祖先的荣誉,一个为了还祖父的清白,一个为了还祖父荣耀,看似残酷的人,实际上都有有血有肉的大好男儿。
很好
老。。。只有更老。
还行吧。
作为商业片,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