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贯穿在全片中的那曲歌剧,人生是起伏不定的。
查尔斯渴望平静的生活,他放弃了朋友,选择了家人,但他其实早意识到对身处黑道的自己这是奢望,除非他经历22枪不死以及穿过铁丝网的满身伤痕,他才能正在完成自己人生的重生,获得正常人的生活。
不管怎样片中几乎每个人物都牵扯到过自己的家人,几乎在死亡面前都提到家人或正与家人在一起,这应该不是偶然,导演这种隐晦的方式表现家人在每个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而朋友也多次提到,无论是提到的当年三兄弟的刹血为盟,还是夏奇拉在宴会上做的关于“朋友”的演说,导演也极力表现朋友这一主题。
以及最后查尔斯与夏奇拉的决裂而对马丁的原谅,友情也是人性中的一个非常微妙的部分。
影片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很多细节值得推敲,所以这是一部包含了亲情与友情意味的黑帮片。
相信大多数人还记得曾经那部浪漫的杀手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
不论是电影里令人惊叹的小萝莉,还是令人膜拜的让雷诺大叔,抑或是令人抓狂的加里奥德曼。
那都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电影回忆。
如今,看罢电影,只有一个感觉,即这个杀手依旧不太冷。
无论是电影,还是让雷诺大叔,你都会下意识的感觉到一种致敬的意味。
也许正如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那是一个不朽。
其实,这部电影有两种译名,一个叫做不朽,另一个叫做二十二颗子弹。
若单单从译名来看,你会发现这样两件有意思的事情。
一件:让雷诺大叔从曾经的里昂到如今的查理,从曾经的冷酷杀手到如今的黑帮老大,从曾经的萝莉相伴到如今的孤家寡人。
这一切看上去就像是一部不朽的传奇,如同子弹一般的穿透力,射穿时间的厚壁,带着你从《不朽》回至《这个杀手不太冷》,感受一趟难忘的不朽银幕之旅。
二件:若是一个人身中二十二颗子弹,结果却没有死掉,这大约也该算是个不朽吧。
也许是渗透在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所致。
同样是有关黑帮,有关复仇的电影,若是放在曾经的港片年代,大多是江湖道义,兄弟情义,自我救赎之类,而这些则通常带着一种中国人历来所信奉的宿命之感。
那一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正是这种宿命的最恰当注解吗?
然而,法国人的浪漫却给予了此类电影别样的情怀。
影片所讲述的故事颇有些港片的味道。
出道时,结兄弟,闯江湖;功臣时,反兄弟,退江湖。
黑帮老大查理所制定的江湖规则遏制了利益的索取,抑止了贪婪的成长。
于是,一场有组织,有纪律,有针对性的刺杀行动付诸了。
可惜的是,他们的失败从查理身中二十二颗子弹却没死时就注定了的。
他们应该后悔没听过中国的一句古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又于是,年迈的查理被迫变身成曾经的里昂,杀手生涯继续。
如此港味浓厚的电影却处处彰显着法国式的浪漫,这从影片一开始的那首温馨唯美的歌剧便能窥知一二。
不过,你若是要问具体浪漫在何处?
不好说。
也许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吧。
就像当初听到《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名字时的第一反应,就像当初听到《shape of my heart》这首歌时的第一感觉,你的脑子里冒出的只有浪漫这个词。
但是,又如同这部电影里讲述友谊这个词一样,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单词。
纵观电影,其实有些平淡,就像查理始终淡定的表情一样。
也许导演是想用这种叙述体现法国式的优雅与从容吧。
但是,从查理为报仇,精准的击中别人的头和心脏时,从查理为救儿子,艰难的穿越铁丝网时,你就会不自禁的想起曾经的那位不太冷的杀手,然后慨然感叹一番,原来,几经岁月,这个杀手依旧不太冷。
很难简单的去判断影片中的对和错,在现实中本没有严格意义的正邪之分,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判断,面对不同的人也会做出不同的事情。
别说你没同情过片中雷诺扮演的黑老大,身中22枪还能大难不死,即便如此他仍然想要忍气吞声,只是因为义气。
直到他明白过来,对手并没有放过他和他周围的人,血债血偿,唯有这条路了。
因为不是你想要活命就能活得下去,也不是你想要安稳就能如愿,你的存在,就是威胁。
就如同他的复仇计划那样,每个被杀的人也都有妻儿老母,在死之前也都乞求活命,但那只不过是最后的抗争而已。
假如给他一把枪,他会毫不犹豫的射向你,,根本不会管你家里还有老婆孩子。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断自己的后路,这个道理谁都懂。
你可以饶恕他们一次,但不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心软,因为只要有一次的疏忽,命丧黄泉的就是你,甚至都没人来给你收尸。
但是话说回来,行走江湖和做人一样都还是要有准则,这就是为什么黑老大真正参与的坏事,没人能算到他头上;而贪婪的那位,违规做起毒品生意,一时得势却早晚栽倒。
有些事情该做,有些事情不该做,不是走上黑道,就什么都不分的,其实在哪都一样。
首先是有三个歃血为盟的朋友。
一个是Boss,一个是雷诺,一个是“第八个人”。
场景一:三个年轻人约好要杀掉当时的“教父”。
值得回味的细节是,Boss一开始就表现出的犀利和嗜血,而“第八个人”表现出来的则是优柔寡断和怕事,雷诺呢,我觉得他是为了伊恩报仇。
(伊恩:和雷诺在监狱里的画面里出现过,具体是什么关系不很清楚,据伊恩的一句话“你总是让我担心受怕的”应该足以推断,他们关系比较亲密,伊恩让雷诺永远不要回到监狱,意思是让他不要踏入黑社会,并且说,战争永远不会停止,直到血流成河。
雷诺在伊恩死之前也的确是在修车没有开始黑社会生涯,当他听到伊恩被人谋杀后,他脑海中浮现了伊恩的脸,决定要为伊恩报仇,接着便是场景一。
)所以,由此推断一下,Boss是个冷血怪物,哪怕是杀教皇,他都无畏。
他的目的是要能出人头地。
而雷诺,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珍爱朋友和家人。
最后“第八个人”就是一个辅助角色,就好像堂吉诃德的商丘一样,闯荡江湖的亡命之徒身边总是有这样一个仆人,勇气不足,衷心可见,成不了大器,却什么事情都有他的份。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雷诺是个重情义的人,所以他会成为老大,但是他不是真的就是一个冷血杀手,杀人不眨眼,且在最后他已经不想再干黑道了,还决定要重新分配黑社会势力。
他“宁愿卖球拍也不愿意卖毒品”“3年间成功的重新分配了马赛的黑社会势力”等等……这些举动让Boss很是恼火,他想做毒品买卖因为“觉得大有赚头”,但是Boss“非常怕你(雷诺),甚至一个人都不敢出门”,他想做毒品生意,怕雷诺知道,于是决定杀掉雷诺。
场景二:手下纷纷力劝雷诺杀掉Boss的走狗,但是雷诺不同意,他也不想报仇,他说“这样整个城市会变成战场”,而且,他答应过走狗只要他说真话就放他走。
雷诺信守承诺,放走了Boss,才有了被枪击的一幕,雷诺信守承诺,放走了Boss的一条走狗,才有了自己手下被活活分尸的一幕。
自己手下被分尸,雷诺决定为手下报仇。
值得回味的细节是,Boss以及Boss的手下,对待敌人无比残忍,对待自己人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随意滥杀。
但是雷诺却一直把Boss当朋友,还想认Boss的儿子做干儿子,到最后了还问Boss为什么要杀他,问他记不记得曾经发誓要做一辈子的朋友。
对待手下,不像是手下,更像是朋友,他说要放人,手下有意见,他居然跟手下讲道理,老大说:我有我的原则,难道你就没有自己坚守的原则吗?
其实我窃以为这一点很可笑,老大就是老大,老大要决定个什么,用得着这么苦口婆心讲道理来么?
恩,可能这就是雷诺能当上老大的原因吧。
以德服人。
最后就是,我写这篇评论的原因,我有朋友说,“第八个人”是幕后指使,而雷诺最后还是选择原谅了他,这个说法我不是很同意。
再有,很多人一再质疑22枪还没有打死雷诺,觉得这个是编剧的漏洞,并一再强调,编剧是在侮辱观众智商,这个说法我也不同意。
第一,前面已经分析过了,“第八个人”是一个没有决定权的人,他就是个商丘,第二,如果他是幕后指使,他就应该是最想雷诺死的人,那他就不会开空枪。
(电影里面交代过,他故意开空枪不打雷诺)所以我觉得说“第八个人”是幕后指使的说法,不太合理。
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真实故事中,主角就是身中22枪奇迹生还,最后开始复仇。
这个事情,是很神奇,但它就是事实,已经发生,与编剧漏洞并无关系。
我还没有弄明白这部电影意义何在,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當時看到是Richard Berry導的電影就馬上去看了。
果然是有Berry的風格,再加上Jean Reno的魅力,這是一部有思考力的電影。
熟悉这张脸吧,自打《这个杀手不太冷》之后,这张脸就是法国硬汉的形象代表。
没错,让雷诺,这次再次演绎了一个血腥复仇的故事,同样是杀人不眨眼,但同样又是满腔柔情。
片中让雷诺饰演的黑帮首领被一起打拼起来的兄弟暗算,遭7人袭击,身中22弹而不死,本已经打算放弃复仇的他,因为手下的惨死,认识到暗算他的人绝不会对他和他的家人手下留情,于是单人匹马的进行了血腥的复仇,直至将幼时的兄弟送进监牢,这其中他杀掉6个人,都是一枪射透眉心,一枪射透心脏。
最后,他原谅了那个神秘的第8个人,另一个和他出生入死过的兄弟。
这部片子中很耐人寻味的是对于法国犯罪组织成员构成的描述,其中真正的法国人并不多,但很多都是阿拉伯裔,而且他们依靠犯罪获得的金钱跻身于上流社会,和政府的官员有着深厚的关系。
亚裔的身影也出现在片中。
让 雷诺,对我来说代表了半个法国电影,我对法国电影的感情大部分都是由他带来的,虽然看到的他的法国电影并不多,但是这就是给我的感觉。
一如这场暴力与温情如此契合的电影——《不朽》这不是一部史诗片,或者不是一部真正的史诗片,但是可以称之为不朽,一个人的能力和选择如此坚定,作为一个人的人味如此重,给人的影响的确是不朽的,这就是常说的精神不朽,历来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种情感之一。
不用回避,电影名字诠释了电影给人们最直接的最深刻的冲击就是这种气势,一个教父级的人物不仅有血腥的手,也有对承诺的执着,马帝会对一个随时会背叛他的人信守承诺,对多年前共赴死难的兄弟信守承诺,但是在他宣称对所有凶手复仇之后,最后还是放了六声空枪,这是一个对个人英雄主义完美的转身,一个人自己的信誉怎么能比得上一个善人的无奈的过错?
马赛的教父,也是一个爸爸,一个丈夫,一个儿子,包装在教父身边的无关乎毒品的那些包装都可以暂且放一放,电影中出现的最慢的镜头,都不是吴宇森手中的子弹,相反马帝的子弹很快,很直接,你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银发的老人,看着对面天真无邪的孙子,镜头好慢好慢,然后是一个熟悉是身影,就是马帝这个其貌不扬的父亲,镜头慢到给人的感觉似乎这种端详永远不会够,三代人,一个家庭,其实这是一个围绕着家庭还有一个更广义家庭——朋友的故事,是一部在暴力包裹下的温情脉脉的故事,之所以不朽就是因为电影塑造了一个父亲、一个儿子和一个丈夫,以及围绕着他的家庭世界,还有什么可以于此相比?
感谢法国电影,感谢为这个人物倾注心血的人们。
让 雷诺,一个永远不会老的人,他是这个电影团队的一个代表,他代表着一群人的对这个世界的眼光,代表着一种法国式的视野,一种人文的难以衰老的东西,你在他身上看不到帅气,看不到幻想,你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让人充实的现实,一个对生活充满的渴望的人。
一个人的心能够拓展到那么大,又回归到那么小,才是一种不朽,电影没有交代中枪之前的马帝,也许是导演不希望强调马帝作为中枪前后作为教父或者作为父亲有什么不同,导演试着告诉我,马帝就是那个样子,只是身中22枪之后,他更加珍惜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如何能够留住过去,我们怀念童年的纯洁,怀念校园的青涩,怀念恋爱的季节,怀念我们青春的容颜,但是有什么可以追的回来,为什么我们要纠缠于那些已经不能回来的东西?
我承认我一直是这么错着的,我们应该看看身边,我们得到了多少,我们能够争取多少,我们还能创造什么,我们心里还能被什么感动,这些课题可比怀念过去好多了。
电影的末尾,马帝一个人的声音:“我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了,我要好好的活着,因为我要陪着我的孩子,直到长大成人,我也会一直陪在家人的身边,在我剩下的岁月里,我想慢慢的老去,再也不要躲躲藏藏的,我要活的没有恐惧,不用每天担心害怕”。
法国人用最后一个背影告诉大家,我是这么想的,你们呢?
法国电影也许缺乏好莱坞式的激情与活力,但是就像激情与柔情一样,都是人感情的一部分,而我们知道,我们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温情中的,所以我永远不会害怕失去激情,因为温情包容的也很多,一个人要怎么样子去生活?
我想要听内心的声音。
电影包含了足够的暴力因素,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世界,即便在浪漫的法国,也有成堆的垃圾和无尽的欲望吞噬着很多生命,大家其实都在吸毒,在这个世界里制造垃圾,制造疯狂,然后从中得到一些虚假的满足,是的,你问得对,我怎么知道我不是虚假的满足,我没有说我不是,我只是说这很悲哀。
被复仇的人,有一个死在自己儿子的墓地的棺盖上,血浸染了棺石,在被通知被复仇之前,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我们这些活了这么久不知所谓的人的悲哀,我们还期望有足够的时间去修正错误,我们还在继续癫狂地推翻这个世界。
电影里的世界只是血腥,但是远不及我们面对的现实这边荒谬和无耻,人性的一面往往脆弱不堪,作为动物弱肉强食虽然是人性的倒退但确是世界疯狂的法则,马帝这个教父代表的生活,就是一个低调的转身,这样也是一种不朽吧。
也许是我自己加入了个人感情吧。
让雷诺躺在手术室的时候,我就想起自己的父亲。
果然后面剧情有体现父爱的地方,我看到他挣扎着穿过铁丝网的时候,心都被扯着,相信每一个父亲都曾经为他的孩子多少而挣扎过。
结局不一样的是有的人幸福,有的人感伤罢了。
欲收山的黑帮老大,被不愿转正行的兄弟出卖伏击,命大未死旋即展开雷霆复仇。
逐个复仇的细节或许还有点看头,故事整体与表演就未免俗套。
影片最大的弱点是无法带动观众的情绪产生共鸣,而结尾的“宽恕叛徒”还算是来了一次富有人性光辉的创意闪光。
不怎么适应此类有血有枪还有手术室的电影,当中得停下来缓好几次才敢继续看下去。
不过Jean Reno演杀手还是一样的酷,当然作为主角的他永远都是个不怎么冷的杀手。
剧情其实还是比较老套啦,典型的黑帮片,警察么是作为陪衬的。
看了腦闊疼。。。都什麼橋段啊。。。
老觉得剧情哪里别扭着
其实真不喜欢法国人拍这种黑帮电影
失望
唉就是看看让雷诺啊~
这种法国片只要有了让雷诺,那就牛逼了,他就是侠义的化身,敢于背负沉重的命运,保护自己爱的人
我真的无法相信我的眼睛
让雷诺宝刀未老!真正的硬汉电影,比之前所谓一帮硬汉的幼稚好莱坞片好太多,无论节奏还是剧情。
雷诺的眼神 家庭主题 雷诺儿子的可爱
多么淡定的男主角。。让雷诺怎么可以这么淡定?。。。
索命22颗子弹!
第一次看觉得新鲜 第二次看全当打发时间 第N次看 就觉得傻B一大堆。。两颗星 全给老雷诺
故事讲得乱七八糟……
让大爷的不负责的随便玩票的片,22发子弹打在身上还可以活蹦乱跳,这不是奇迹,这TMD就是电影
leon、你老了、
让雷诺永远的经典!!
故事有点乱。其中1颗星是给让雷诺的,虽然他发福了,但还是很杀我。
有点像杜琪峰的《黑社会》
老套的故事由老牌明星来演绎
演员组算是法国全明星阵容了,片子脚本也是相当犀利。个人无法承受五秒一帧的脸部大特写,可能导演想表达的黑帮情怀太厚重了,必须要在众钻石男星的脸上找那一份关乎家庭关乎道义的肌肉群。集中感觉,刻意渲染痕迹太重,磅礴的配乐也勒不住这种表达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