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ind 新年新气象,短短三个月,各国的爆款剧已经数不胜数。
然而向来的大热门韩剧这几个月来却有点小小拉跨,Netflix出品的几部小有水花的剧都没能超过8分。
不过本月终于有一部气宇不凡的韩系犯罪剧登场,由「韩国HBO」tvN出品的《窥探》,豆瓣8.7、19禁、天生恶魔、连环杀手……1995年,一个热衷割下受害者头颅的变态杀手连续作案,警方将他命名为「猎头」。
调查工作一筹莫展,猎头就像出笼猛虎一样,无法无天地寻找着自己的猎物,受害人数不断增加。
抓不到猎头,被喷成筛子的执政党为保证权力不被在野党夺去,想出了一个科幻风十足的歪点子——把连环杀手扼杀在摇篮里。
为此,执政党不远万里请来了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博士。
他之前从曼森、泰德·邦迪、埃德蒙·肯珀等连环杀手体内检测到了一种特殊的「变态基因」,通过对比这一基因,就能判断未出生的胎儿是否会成长为杀手。
99%的准确率,能让连环杀手在降世前就被消灭掉,一「打」解千愁,让世间再无变态杀手。
然而,还有1%的错误率。
这剩下的1%,是天才的概率。
因为天才基因与变态基因几乎一模一样难以分辨——宁可错杀一个天才也不放过九十九个变态?
不仅是1%的偏差,全国民众的基因交给国家检测还会牵扯到不小的人权问题。
但执政党人脉广泛,本来胜券在握,可惜他们千算万算还是算错一步——掌握关键一票的申议员老来得子,害怕胎儿被打掉的他临时反水,给议案投了反对票.......
不久之后,猎头就因为一起露营灭门案被捕,狂妄自大的他漏掉了一家四口中的小儿子,从而让其真实身份被揭露。
悲剧的是,此时猎头妻子已经怀孕多时,丹尼尔博士帮助检测后,确认这未出世的无辜胎儿携带有变态基因。
猎头妻子本想打掉孩子,但另一位研究员的妻子改变了她的想法。
那位孕妇肚子里的胎儿同样检测出变态基因,但其丈夫却是见义勇为救人而死的大好人,所以她坚信这个孩子不会成长为变态杀人魔。
猎头妻子也因此决定留下胎儿,赌一赌那1%的幸运......
五年后,一个男孩把老鼠丢进蛇笼,露出诡异的微笑。
十年后,一个少年在教堂祈祷自己不要变成恶魔,而他正是家中灭门惨案的主要嫌疑人......二十五年后的2020年,当年露营灭门案幸存的小儿子高武治当上了刑警,他一直想亲手杀死监狱中「逍遥法外」的猎头。
重伤的大儿子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捡回一条命却留下了残疾,长大后成为神父。
他自作主张原谅了猎头,令本应被处死的仇人逃过死罪,两兄弟之间的关系近乎决裂。
也在这一年,新的连环杀人案悄然发生,高武治成为了调查组的主力。
这几起杀人案中,杀手通过折磨、殴打、火烧、刀捅的方式来虐杀受害者,还对尸体进行布景,让手指指向附近的十字架以起到渎神的暗示。
虽然高刑警还在一头雾水地调查,但观众很快就发现了那两位携带变态基因,作案嫌疑最大的孩子成为了何许人也——郑巡警与成医生。
郑巡警平时乐于助人,爱护动物,为人处世俨然是无暇的大善人。
但他的狱警好友在监狱中被神秘人砍伤,奄奄一息,并出现在了郑巡警大变活人的道具魔术箱里。
其好友的手表也莫名跑到了连环杀手的作案现场,两起案件的真凶即便不是同一人也是狼狈为奸,郑巡警与连环杀人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比郑巡警,成医生的日常表现就冷血许多。
面对一意孤行要自杀的患者,他作为医生竟然教导其如何「正确自杀」,显得毫无同情心。
而在狱中苦苦寻找自己亲生儿子的猎头,经历一系列查找后,确定继承自己变态基因的「猎头二代目」正是成医生。
郑刑警与成医生谁会是25年后的新「猎头」?
每集时长80分钟左右的《窥探》,观感上不输正经犯罪电影,血腥到打码的凶杀案一路推动着故事走向,凶案与伏笔着墨众多,让观众欲罢不能,眼睛疯狂扫视细节,大脑飞速运转,试图提前分辨出谁才是杀人魔。
可惜编剧这盘棋,大概会一直反转到第20集。
猜不透的!
除去两个迷雾重重的主角,还有两位角色会对剧情的后续发展影响深远。
一是与宗教相关的神父,他似乎在冥冥之中和「热爱渎神」的杀手有着什么联系。
二是高图治的同事申刑警,前情中申议员的儿子,可能是隐藏的第三位精神变态者。
凭借错综复杂的剧情,19禁尺度的场面和稳扎稳打的悬疑反转,开局口碑不错的《窥探》一度拿下豆瓣9分,在韩国本土收视率也轻松夺冠。
作为犯罪题材作品,《窥探》在反转又反转的路上也致敬了不少业界前辈。
二十五年后第一起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凶杀案,抛尸位置颇有《杀人回忆》的既视感,第四集高武治发现的口中虫,则类似《沉默的羔羊》。
全剧主打的独特关键点,无疑是贯穿始终的天生杀人狂——「无爱的怪物」。
《窥探》的编剧崔兰在解释该剧企划意图时,很清楚地说明了自己希望凶手能够受到应有的惩罚。
不仅仅是肉体层面上的牢狱之灾,还有精神情感上的惨痛——即便是拥有变态基因,对他人无爱的「怪物」也要因负罪而痛苦。
激发编剧创作该剧的真实案件,是2017年轰动韩国的仁川小学生杀人碎尸案。
18岁女生通过网络教唆17岁女生杀害8岁女童,该17岁女生在勒死受害者后将其分尸并遗弃在自家屋顶,还将部分尸体碎片交给教唆者。
最终教唆犯与杀人犯分别被判处13年和20年有期徒刑。
杀人的17岁女生,在法院受审时没有一丝悔过的表现。
有说法称她缺少镜像神经元,本质上就是缺乏人类感情,也有说法是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在理解和感知能力上远不如常人。
两种说法的结果在某个方面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情——她是完全没有负罪感的「杀人怪物」。
大概是因为现实中的判决有时并不如人所愿,所以编剧决定在虚构作品中完成对恶魔的惩罚。
至于好好先生和冷酷医生谁将受到惩罚,我只能说,剧迷们赶紧追起!
韩剧《窥探》是一部【顶楼】版的心理悬疑剧。
虽然它并未像《秘密森林》或《怪物》那样在豆瓣上取得极高的评分,但其悬念迭起的剧情和深刻的人性探讨,让人明知很癫还是对此欲罢不能!
顶级脑科医生韩书俊以其高超的智慧和手法成为变态连环杀手,而他的意外被捕则揭开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
当妻子意外拍到他将人头藏在雪人里的证据时,这个看似完美的犯罪帝国开始裂痕丛生。
韩书俊的被捕并没有结束杀戮,相反,更多的谜团随之而来。
剧中通过郑正直和成耀汉两个角色,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
二十年前,他们是两个孩子,一个表现出对世界的好奇和温暖,另一个则因父亲的罪行饱受冷眼。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却发现,善恶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天使,也都有可能成为恶魔。
这种复杂性在郑正直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当他发现自己继承了成耀汉的大脑后,他的内心开始变得善感而沉重。
他曾经是那个温柔善良的“国民儿子”,但是那不过是他戴的一副假面具罢了。
但在换上成耀汉的大脑后,他渐渐陷入了关于杀戮的记忆泥潭。
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换脑,更多的则是心理上的蜕变。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黑暗面,并且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而成耀汉的角色同样充满了悲剧色彩。
作为韩书俊的儿子,他从小生活在阴影之中,被社会所排斥。
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成为一名医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救治他人。
尽管他的努力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
除了主角之外,剧中还描绘了一系列鲜活的配角形象。
这些配角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秘密,他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剧情,也为整部剧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
在这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并存;可以看到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更可以看到希望如何在绝望中绽放。
因此,我强烈推荐大家去观看这部剧集,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观剧体验。
当初第一集观感蛮好的,毕竟主题蛮有意思。
但是到后面,这主题就是个背景,道具。
演到第九集还有点科幻的味道了?
后面的剧情真的越来越扯,就是一直反转又反转。
这集你看XXX很可疑,下集肯定会反转。
编剧同样的手法用的太多了,容易让人厌倦。
先好好铺垫再反转不能么,硬要那么硬反转。
看到第九集,不想太多的话就是医生是杀人魔,80得到杀人魔的记忆。
但是肯定有反转,80原本就是杀人魔,医生是好人。
还会不会有反转就不知道了,编剧喜欢怎样就怎样吧反转得太多,细节已经顾不上了。
节奏是快,但也乱。
男主查案基本不用线索,就考侧写(看了剧本),看几眼现场就推理出整个面貌,疯狂推进这部分的剧情。
因此可以看出后面还有很多反转?
🤮🤮之前评分稳在8.7蛮久了,现在掉到8.6,目测还会再掉。
这剧的质量没到这水准。
剧评应该不会被删了吧?
这剧评也主要是讲剧情内容。
像 365逆转命运那一年 和特殊失踪专案组的反转都非常华丽,而且非常符合逻辑和人性,但是这一部从成耀汉死了以后,就是为了反转而反转,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样的感觉,为什么?
因为再怎么反转都无法解释郑巴凛之前对奶奶,对邻居对吴奉怡的关心和照顾,而且剧中也说了:变态杀人犯是没有感情的,那请问在你没有开始反转之前塑造的郑巴凛的形象是为了装吗?
如果不是装,那就前后矛盾了,可是剧里也没有说他装!!!
所以后面这么多集数尽管为了反转做了很多倒叙铺排,还是让人感觉非常生硬,不符合逻辑,一直都看不进去了,明显为了反转而反转!
而且到结尾都没有交代成耀汉跟郑巴凛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什么要交换娃???
还有oz组织有个人在车里想给高武治打电话,最后被人杀了,也没有交代为什么!!
成耀汉没死之前反而是很好看,各种认真破案,后面开始反转真的好难看,逻辑不自洽啊!!
最后一集结尾十多分钟也是没必要拍的,就连最后一集赦免出来的崔英信在车里有没有被杀也要留白,我已经发现韩国悬疑剧套路了,都是在紧张的时候硬生生把镜头掐断,让你各种好奇,而其实最后都是为了反转往往拍下了两组不一样的剧情,一个是你想的那样,一个是反转后的真实剧情!
同意的请点赞,看看多少人一样的想法!
神以他独有的方式,帮那个在教堂许愿变成正常人的恶魔孩子,实现了愿望。
当善与恶像两条河流一样最终交汇,他在湍急的漩涡中自我挣扎,自我救赎,自我灭亡。
我仿佛就和他一样站在漩涡中,看着他,感受他,窥探他的内心。
崩溃,无助,内疚,自责,恐惧,委屈,悲伤,厌恶……甚至比这些更多……所有痛苦的情绪,每一种都是在对他内心的凌迟处刑。
在破碎后救赎自己,是毁灭也是重生。
生下来爹是变态,蹲大牢,娘不爱,一心想要把他杀死,把别人的儿子当视作真正的儿子,还为之自杀,养母也要杀自己,自己拥有变态基因不能改变,向神祈求无果,被统治者的手下杀了养父母,追杀凶手开始杀人,换脑后数日不多,又被人利用,开始赎罪,替受害者报仇进监狱手刃自己唯一的亲人,凤伊憎恶他,武治恨他,他却感受到了正常人的情感,当他在神的面前告诉小时候的自己已经得到救赎不再是怪物的时候,他却离开了人世……
我天剧情脑洞逻辑反转都太绝了,真的绝,沉浸式上头后劲!
你以为的好人是坏人,你以为的坏人是好人,你以为换了脑子变坏了,实际上是变好了。。。。。
虽然前面有微微被剧透,但也是惊呆震惊,这剧情谁能想到?!
男主演技也是顶,正片看完后面的特辑捕食者也简直了。
也非常认同大家说的,喜欢男主跟男主必须be有什么冲突呢,失忆后善良的男主挺让人心疼可惜的,让人心疼的又不让人心疼的,没有情感就是天生的缺陷,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神给的最大的痛苦的惩罚就是让杀人魔有了情感,让他会难过会痛苦有了爱,神倾听了祈祷,救赎了怪物,也惩罚了怪物,这个怪物最终痛苦而去但也得到自我和解不再是怪物的结局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想让无共情能力的杀人魔拥有共情能力,能够痛苦忏悔和赎罪。
”编剧因此创作出了这个专门用来审判男主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是,植入了善良天才的大脑的杀人魔男主,获得了共情的能力,在忏悔和痛苦中死去了。
编剧的目的似乎达到了,而且取得了正向反馈。
但是对于这样的结局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编剧应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
对待这样一个杀人魔,编剧已经不再奢求能从社会层面去感化和教育了,让这群人变成正常人的唯一方式,只有换脑,只能把一个正常人类的脑子放进去,让他们通过这种外部手段来强行接收情绪,最终实现忏悔和赎罪。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部剧是一个悬浮的实验模型。
因为它没有任何的现实依托和影响价值。
技术无法复刻,结果无法验证。
这只能是一个单纯的实验模型,用来供人们欣赏杀人魔的悔恨和忏悔。
十分刻意。
男主角这个角色,从被创造出来开始就有一个天然的使命,他要先变成恶魔,再变成天使,最后在痛苦中死去。
他痛苦忏悔的模样就是这部剧最大的卖点。
可这样强烈的痛苦,到底属于这个角色本身,还是属于创作者期待的理想结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换句话说,我在这部剧里看不到所谓的“命运感”,感受不到这个命运是属于角色本身的。
我记得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说过,他一开始没有想让安娜卧轨自杀,当安娜真正自杀的那一刻他也很惊讶。
因为他的故事是自己在运行,人物的命运由他们自己的经历和性格组成,最终才能决定。
但是这部剧却相反,创作者的雕刻痕迹十分明显。
所有角色的行为全都在为最后的那一场审判服务。
以至于很多情节显得巧合过头,悬浮、虚假、没有代入感。
角色设定方面。
男主是恶的极端,医生是善良的极端。
他们的感情都会比普通人的感情更极端一点。
男主从一个极端一下子跳到另外一个极端,幸好演员的演技够好,还撑住了,不然真的会让这部剧显得更加悬浮。
叙事方面,野心很大,战线拉得很长,又想把悬疑故事讲好,又想讨论精神分析,还想暗戳戳踩一脚政权乱象。
可惜做得都不够好。
无功无过,3.5星。
其实我觉得这一部比精神病患者日记好观众更多的是感到作为可能被害者的恐惧而不是对加害者的盛赞卧槽居然是楚门的世界吗?!
我终究还是对结局的期望太高了郑巴凛还真是彻头彻尾惨惨的😅我以为高低来一个自首什么的全是装的Psychopath真的知道忏悔吗。。
🥲他忏悔的那一刻起就成了被利用的小可怜。。。
教唆杀人的三年就放出来了😅韩国怎么越来越不敢拍了结局扣一星。。
另外女主的演技确实有一点…可其他演员好像不在一个频道上…我总在想她真的悲伤吗…感觉崔洪珠才是真正的恶人啊。。
居然只关了三年就放出来了。。
还爱情小孩事业多丰收😅这部剧不能细想越想越气越感觉诡异包括七宗罪那段没有那些负面情感的不是说是Psychopath吗。。
怎么又变成了真正的好人了温情的部分真让人感到恶心我发现我真的很讨厌这种好人享受了反派带来的优渥 ,然后倒打一耙说反派多么死有余辜之类的话。。。。
没郑巴凛你们会有人这样惩戒姜德秀吗。。。
吃了他这样的红利,最后哪来的脸说他死有余辜这样的话。。。。
要不姜德秀就自己杀,别利用你们觉得是怪物的Psychopath了另外Psychopath是不是真的其实没人能理解。。。
我看到的不是强行降智就是意外死亡。。。
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正常战力其实已经有点非人类了。。。
写本文的契机是之前(ep16的时候)与一位外国友人的交流,我和他推荐了《窥探》后他表示对题材非常感兴趣,连夜看了6集并和我分享了他关于导演剪辑的一些看法。
昨晚本作终于完结,我也打算综合他的一些观点,简单从3个角度谈谈我对于剧集的评价。
剧情其实本身的故事线并不复杂,实际体量是没有必要拍摄20集的,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剪辑的部分多分析一下。
《窥探》的剧本构思还是比较精巧的,开篇的连环杀人很吸引人,变态基因的设定又多了几分科幻与社会寓言的意味,让人期待后续的发展。
当时外国友人问我这部剧的twist是什么,因为他认为韩剧是以反转而著称的。
对于这部剧,大概有3个层次的递进:1. 医生与80的杀手之谜。
关于这一点其实豆瓣组内不少人都猜到了,所以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反转。
我个人认为这个伏笔处理的比较好,因为并没有花很多篇幅就给出了较为明显的铺垫,并且在剧集中期便给出了准确答复,并不冗长。
2. 换脑疑云。
换脑我认为是存在一定争议的,因为算是一个架空的科幻概念,会让逐步分析剧情的观众有种当头一棒的感觉。
但说回这个设定,也算是与片名的《mouse》以及猎头的杀人目的有一定关联性(也回应了给年轻博士寄送老鼠那一幕)。
一旦接受这个设定,剧情的深度会提高一层,剧集后段80的深深忏悔更加耐人寻味。
我认为这个设定是本作亮点,如果能在前面给出更加细节的暗示,会让读者在伏笔收回时更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3.OZ。
其实我个人认为OZ组织并没有太大存在的必要,事实上将这个设定剥离开来也可以通过修改一些支线剧情让主线剧情合理化。
可以理解编剧是想给引入《楚门的世界》类似的概念,当真相抽丝剥茧时观众可能会倍感震惊。
但是因为oz组织更像是观测者的身份,所以存在感并不会很强。
再者,不论是《楚门的世界》的摄影棚,还是缸中之脑或者《黑客帝国》的科幻构想,都是具有设想层面的可行性的。
但是对于OZ,能够24小时监视并且可以肆意杀人,到这个层面我认为是非常不合理的。
从根本上来说,为了世界和平而屠戮个体,也就是“大爱”、“小爱”之辩,对于以连环杀人案受害者家属为核心群体的组织来说是有些矛盾的。
像剧中奉依那种以为过去心理阴影而保护小女孩免受毒手的行为,我认为才是符合正常人思维的。
然后谈论下人物设定,我认为剧中存在人物冗余的情况,有点不太符合“契诃夫之枪”的叙事风格。
比如律师,虽然说是前文铺垫的伏笔“第三个基因携带者”,但是他的出现对于剧情有什么推动作用吗?
我认为内容是可以压缩的。
再比如po之死,可以认为他的死亡会推进议员对于堕胎法案的通过,但是为什么在他刺杀之前还要整一大段“女儿出生购买礼物”的史诗级flag呢?
对我而言除了刀读者,对于剧情推动实在是没有一点帮助。
对于主要人物的设定,我在剧集中期的时候就发过一个贴,认为崔pd是个关键人物,从结果来看她也确实算是起到关键作用的第三方人物,几乎串起了所有角色,并且雇人育儿的篇章确实是令人心酸,可以感受到编剧想要传达的“有色眼镜”观点。
奉依与5z算是两个直来直往的角色,行为比较情绪化,因此也没什么过多分析的点。
医生描写的也相对较少,剧情推动的两大利器:医生的家(人人都能进)、5z的顿悟(比如为什么能突然开上帝视角听到一些本来听不到的话233)。
80的演绎无疑是非常出色的,演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眼神切换、情绪传达都非常到位。
最后一集标题“神听到了祈祷”,佐以在教堂相拥而亡的构图,回顾开局时的祈祷,剧情编排是相当出色的。
这也是我认为换脑可取的地方,这部剧展示了什么是对无情杀人犯最大的惩罚。
让我们为最后的80动容的同时,也很好的输出了一些观点,难能可贵。
剪辑这也是我朋友对我吐槽最多的地方,因为我看的时候太侧重于剧情了,导致选择性忽略的剪辑的问题,所以特意在写本文的时候冷静回顾了一下。
最明显的一点,大量重复性镜头。
如果能删去太多重复的镜头,说不定剧集可以压缩到15集233。
对于一部偏悬疑的剧集,我认为镜头的处理应该力求干净利落,让观众的思考时间停留于剧情的精妙设计上,而不是镜头的重复堆叠上,比如《记忆碎片》或者《控方证人》。
此外,剧集中误导性镜头也有些太多了。
我认为误导性镜头的艺术性是在于无声胜有声,比如一句话存在两种解释含义,双向都解释地通(比如医生的那局“你早就知道吧,你儿子是凶手”)。
但是剧集的片尾,不少都是完完全全的烟雾弹,比如5g和80的各种对视,尤其是80猛砸5z那一幕。
诚然可以理解,毕竟为了吸引观众看下去。
但是对于一部高质量的剧集来说的话,本身的剧情就足以吸引观众了,增加这些误导性内容颇有些刻意制造噱头的意味,我认为并非上策。
以这部剧剧本以及演员演绎的配置,如果能伴以简洁明快的剪辑节奏,我认为会增分不少。
为什么偏偏要拍个20集呢,做个精巧的迷你剧,把OZ和律师剧情删一删,岂不美哉233。
主旨其实我认为主旨可以再上升一个高度的,因为我相信不少人都是被开头的基因设定吸引过来的。
但比较遗憾的是,剧中基因的设定就是“基因=99%变态”的设定,有些先天决定论的意味,并没有对此过多展开,对于环境因素没有太多的笔墨。
虽说最后一集聚焦了80小时候的心理,甚至有“我没想杀死弟弟”这种关键话语,但不论如何也不能改变携带基因者没有感情这个事实,并且这个事实就已经足够残酷了——因为没有共情能力,那么人类社会的诸多准则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
并不是说他们不想去遵守,而是即便有可以避免的想法但实际行为也未必符合人类伦理,祈祷不成为怪物也是这个道理。
更为讽刺的是,最后不再是怪物的内核原因也仅仅是换脑,并非个人的努力,先天论的残酷一览无余。
既然编剧完全认可基因论的话,那么我认为更为讨巧的方式应该是避之不谈,更多地注重与80的心理变化,因为基因理论对于剧情也并没有关键的推动作用。
比如就算没这个设定,难道医生从小就会受人亲近了吗?
更重要的是,难道通过了法案,就是一个太平的乌托邦吗?
此外,剧情中段就引入了博士与猎头观念之争,一位立足与基因,一位立足与脑科学,有点爱迪生vs特斯拉的感觉,但这也恰恰是问题所在:剧情的出发点是基因,中期转变为了脑科学,并且直到结局一直是脑科学占上风,80转变的根本原因也是换脑。
基因仅仅沦为了一个引子,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的结尾有一点奇怪的原因:法案通过了,一切都如同OZ设想的那样,让这一切仿佛是一场闹剧,只是多了一大群受伤的人(还有死去的人)。
因此我认为既然主旨的核心是犯罪者的内心挣扎,那么舍弃基因这个概念(或者降低权重)是可行的。
故事从一开始就聚焦于脑科学,这样后续的换脑水到渠成,唯心论也可以大行其道,最后几集关于80的镜头更贴近主题,作品的哲学性可以达到更高的层面。
前面以为神父是凶手,结果惨死;以为医生是凶手,结果又惨死;我跟玩狼人杀把神职投出去的暴民没啥区别。太好看了,第七集开始失忆,正片开始,人设开挂,剧情设计最精彩的犯罪片———换脑有点下头,幸好我最爱的场面还是出现了(15集白切黑堪称经典
故弄玄虚。
整体上还不错,中间略有注水
价值观严重有问题,全剧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变态杀人犯的孩子会成为变态杀人犯,这是一种有科学依据支撑的论点吗?这是为了收视率故意制造对立?这样的观点的传递是很可怕的。罪犯的家人们要如何面对社会?这部剧与我们与恶的距离对比,后者所阐述的问题和观点高明太多了。
第8集开始看不下去了。bug太多 无处不在的女pd让人一头雾水,一个pd独自进的了凶杀现场进的了警察局证据存放处🐮🐮🐮。出现一堆莫名其妙的延伸线,还在结尾抛出一个换脑技术??我想看悬疑推理剧,不想看脑洞科幻剧。真的无聊。看不下去 886
男二演技好到可以忽略颜值 唯一一个从全场骂升级成团宠的角色 并成为全员恶人中唯一的希望 5G 你可千万不能变坏啊 安在旭帅的我嗷嗷叫 一开始不敢认 跟拜冰差太多了 结果真香 姜还是老的辣 气场那叫一个强大 演老大帅呆了 对话时的气氛拿捏的很好 缺点:巧合太多 为了给两个女生“加戏” 让她们不断处于危险之中 东抄西抄 搞了个四不像 编剧敢说自己没借鉴火车和隧道吗?不好意思 这两部我刚好都看过 白眼快翻出天际 好好的妹纸写成了祸头子 太会添乱了 如果没有想好怎么写 还不如不写 单纯让她们做配也行 至少比现在强 本来就是男主剧 女生占的比例不需要太高 一年了 如果你让我说三个印象 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 1.男二表现出色 2.剧情意外 3.女性角色写的太烂了
第一集就这么高能,好看。韩剧偶像鼻祖安在旭演技一如既往的稳,这次居然演个变态杀人魔。期待他后续能跟李升基饰演的刑警合作破案。
怎么说呢,现在很多片子为了烧脑而烧脑,为了悬疑而悬疑,而让人没法共情。
woc!woc!韩剧该有的感觉回来了!!被小演员的演技惊讶到,超棒!看后面要播的韩剧,我敢赌这是三月最佳!看这部剧的时候我老是想起“过来抱抱我”看这个导演作品集的时候我又懂了😃
棒子太好拍了,脑洞大开,越看越害怕
前几集非常吸引人。后面感觉编剧就是在秀:你看我多nb。整体有点浮夸啦,被凶手玩的团团转。
第一集的兴趣在第四集已经消失殆尽
3集弃,没啥意思,连猜都不想猜凶手是谁,是谁又重要吗?
题材感觉更适合电影,第一集还挺吸引人的,只希望不要高开低走浪费这么好的开局
太狗血了,洒狗血一流
越看就越觉得离谱,韩剧不离谱都拍不下去?还是观众好这口?过了十几集才稍微好看些,有点楚门的意思,前面铺垫太长太老套。
十集以后太拉胯了……弃剧了Orz
无语了,韩国还是别拍悬疑剧了吧,剧情拖沓,二倍速看了都嫌墨迹。故事内容不严谨,里面刑警和zz一样,隐秘的角落给人的感觉要比这部剧好多了。就这一部剧,还要拍20多集……更无语了
不管后面烂不烂尾,看了第五集后就想打个5星
越来越糟糕,高开低走。编剧想怎么写怎么写,都不符合现实规律的事情来凑剧情,很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