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很压抑的一部片子,电影的整个基调都是偏暗色的。
在宗教至上男权至上的伊朗,三位身份迥异的女性彼此独立而又相交的故事。
一位是因为丈夫吸毒入狱而独自照顾不会说话的年幼儿子,靠卖身撑起自己的生活。
一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厌倦了乏味的家庭主妇身份,不断四处求职想走出去,但性格怯弱的她在那样的社会注定无法自由。
一位青春靓丽的女性,初登场是酒吧里的摇曳身姿,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在处处收到宗教束缚的社会也会有自由情感的释放嘛,然而短暂的欢愉后现实却依旧残酷,围绕着做处女膜修补术的筹钱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故事。
一直对阿拉伯国家没什么好感,听闻那里是男性的天堂,权利很大,三妻四妾为所欲为,觉得活在那里的女性实在可怜,可是在这部电影里三次提到“逃离这个地方”,两次都是男性。
宗教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存在呀……看似德高望重的大法官却以权谋私,包养情妇;看似好好先生的丈夫却以妻子怀孕为由去嫖娼;看似自甘堕落以卖身为生却是个内心善良的负责任的好母亲……不过最令我吃惊的真的要属看似怯弱的时候Sara竟然会为了自由为了工作去办假证明做堕胎。
最后的结局是人们口中最不堪的妓女似乎是三位女性中活的最好的,她对披着神圣宗教外衣下的丑恶社会看的很透,对男权社会中男性的虚伪也认得很清,社会如此唯有强悍。
就借用她的话来总结吧,what a world!
《德黑兰禁忌》称不上喜欢也不讨厌,其实对于伊朗或者印度(可能也有zg吧)对于男权社会或者女性物化这种题材真的翻来覆去讲了很多了(这并不代表它不是亟待正视的社会问题),无非就是在语境里添上“处女”、“滥交”、“毒品”、“离异”的符号而已,我个人觉得这可能会触到一些人的痒穴,却很难打准文化上的痛点。
不知道当我做了母亲以后,我会不会有“胆量”对我的女儿讲――“幻想一个男人的酮体并不是羞耻的事情”;“工作和克制能让你从男人身上换取安全感,但是最安全的还是避孕套”;“一定要懂得反转的魅力,也要警惕反转的陷阱”;“一定要读哲学和乌托邦,流行只能取悦你,你却不可以信任它”;“真正可怕的毒品不是用来麻醉自己的,而是从来都被用作沉寂他人”……葛兰西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提出了“hegemony”概念,又将其分为两类,政治社会的“政治霸权”和市民社会的“知识与道德的领导权”。
在我心里最好的电影不是一味批判而是积极建构,对一个悲惨女人讲述女人的悲惨,倒不如摁着她脑袋让她瞧瞧幸福女人的样子。
毕竟,这世界上最强大力量不是共鸣,就是焦虑。
强制披戴的头纱下,是三个伊朗女性的暗黑命运。
一个因丈夫吸毒坐牢,要独力照顾不能说话的幼儿,不获批淮离婚再嫁,只好卖淫为生。
一个怀孕后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丈夫却拒签同意书让她上班。
一个情不自禁与年轻乐手发生关系,却因为失去处女身而一身蚁。
充满禁忌的父权国度,到处是性别歧视、 虚伪做假、滥权渎职。
一个恶作剧电话,更凸显女性面对的巨大压力。
如此故事,只能用动画呈现,以绿幕拍下真人演出,再利用转描技术做出栩栩如生又带强烈控诉的德黑兰风情画。
入选康城影展影评人周及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
今年年初《大世界》上映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困惑不解,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片子,又没有吸血鬼、龟派气功和三重梦境来回穿梭,拍成动画的意义何在呢?
其实这也是现实比电影更魔幻的一个明证。
因为有些东西,是不能直愣愣地瞎拍的。
这不,来自伊朗的一部“成人动画”也是类似的情况。
它甚至连剧情架构的方式都跟《大世界》有相似之处:几个本来没有关系的人,因为一起事件,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他们之中大多是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边缘人,妓女、穷音乐家、准备把自己卖到迪拜去的年轻女孩,顶多,也就是被当做生育工具的家庭妇女……
他们有的是为了钱,有的是为了自由,为了逃离命运的枷锁,想要努力去追寻些什么。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境地。
钱啊,自由啊,这些东西也许确实存在,但显然不是为他们而准备的。
而在掌权者的眼里,他们的努力也许不过是小丑在跳梁而已。
片中一个不算重要的配角,在垃圾桶旁砸死了一只猫,然后丢了进去,嘀咕道:“我要是你就好了”。
或许死对他来说都算幸运了。
本片是伊朗导演阿里·苏赞德的处女作,第一部作品就这么刚烈,可见对社会的种种不公,他已经憋了太久,被那所谓的“禁忌”压抑到了爆发边缘。
究竟什么是“德黑兰的禁忌”呢?
还记得本·阿弗莱克导演的,获得了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逃离德黑兰》吗?
电影的背景是1979年的真实历史,当时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的国王,把老美赶出国境,恢复伊斯兰禁律。
后来伊朗的社会环境一直十分森严,伊斯兰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之下,许多事情都成了禁忌,许多话不能说,许多事不能做,整个社会噤若寒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暗中涌动…… 这些我们在阿斯哈·法哈蒂等伊朗导演的电影中,都不难看到。
《一次别离》中悲惨的女性形象伊斯兰教义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要求绝对的纯洁。
首当其冲便是性,是女人。
在动画开头的一段车载广播里,一个男人这样宣扬道:“全能的神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创造了女人的鼻子,使其完美搭配头巾的佩戴。
”
在伊朗,女人长出鼻子是为了佩戴头巾以遮盖容颜。
女人的贞洁是她们唯一的立足之处。
在公共场合男女公然牵手,会被警察抓起来;未婚少女倘若被发现不是处女身,就有可能被活活打死;一个女人在路上被强奸,法庭会给她两个选择:要么嫁给强奸犯,要么终身监禁。
女人没什么活头,除了嫁一个丈夫,然后俯首帖耳地服侍他。
你还得祈祷,你嫁的是个好丈夫。
这不,片子的女主角便是个眼光不行的女人。
嫁了男人,有了儿子,结果男人进去了。
没了经济来源,没了社会地位,整部电影下来连名字都没有的她,因为在牢里的丈夫不肯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于是没有半点翻身的机会。
为了生存,她只好当上妓女,带着儿子出门接客。
在德黑兰所有的禁忌里,这恐怕是最糟糕的一个了。
后来的剧情告诉我们,女人只是打电话找男人聊个骚,她的房子都会被“道德警察”放火烧掉。
导演找到了这样一个最不纯洁的女人,从她的视线看出去,表面的纯洁之下,全是最为肮脏的明码标价。
她的丈夫明明是死刑犯,却花了两千万,变成了终身监禁。
据他所说,只要妻子再给他弄来一千万,他就能无罪释放了。
三千万,可以说是最昂贵的纯洁了——死刑犯的命。
如果动画世界里的货币是伊朗里亚尔的话,那么折算过来,居然只有6000人民币。
不堪忍受这种命运,女主角去了不知道多少趟法院,想让法官在一纸离婚协议签字。
但是没有丈夫的许可,这根本不可能。
除非,除非法官的心情好。
于是她成了大胡子胖法官的情妇。
这位法官大人的纯洁又值多少钱呢?
答案是,一套公寓,外加每个月母子俩的补贴,以及一张迟迟签不下来的离婚协议书……故事的第二条线,是一个还在念书的音乐系学生,巴巴克。
跟许多涉世未深的文青一样,巴巴克只想做自己喜欢的那种前卫音乐,对歌厅的低俗摇摆乐不屑一顾。
因此,他穷得响叮当。
穷是穷,毕竟是搞音乐的,该浪的时候还是得浪起来,于是他在夜店里把一个少女给上了。
第二天,少女打电话来告诉他,她就要结婚了。
少女要巴巴克想办法,把自己的处女膜给弄回来,不然的话等未婚夫发现自己不是处女,他俩都得玩儿完。
几番折腾,巴巴克终于在一家脏不拉几的地下诊所里找到了能做这个手术,又不需要父母签字的黑医生,价格是300万。
少女的贞洁,300万。
影片中的最后一个出场的,是一位文学系毕业,一心想当个老师,最近刚刚查出来怀孕的家庭主妇莎拉。
她的丈夫是位银行职员,体面的职业。
因为搬进了法官的公寓里,我们的女主角得以跟银行职员一家子在同一个小区生活。
她对他们说自己是个急诊室护士,所以经常出门上夜班,还拜托莎拉代为看管自己的儿子。
这两个女人有时会谈谈心,女主角说她羡慕莎拉,有稳定美满的家庭,莎拉听了只说:“待在家里太无聊了,你无法想象的无聊”。
她的丈夫不让她出去工作,而没有丈夫的批准,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要她。
她也有她的不幸,到现在已经流产两次了,所以一家人都很紧张。
影片中出现了好几次诸如飞翔的鸟群、被困在电线杆上的风筝的意象,其实不止是莎拉,要修复处女摸的少女、试图离婚不成的妓女,大家都是一样的。
连活下来都不容易,还谈什么自由呢?
动画里的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面临着各自痛苦而无解的命运,慢慢交织到一起,然后造成了更加痛苦更加无解的结果。
中间发生的,导致悲剧结局的事件,简直微不足道到了无聊可笑的地步。
可正是这样一件小事,让一切集体走向崩塌。
仿佛在告诉世人,发生了什么根本不重要,只要你身在其中,早晚会变成这样。
因为在他们的这些故事背后,是整个社会持续性的荒谬不经。
有一次莎拉问女主角,你了解毒品吗?
要如何鉴别男人吸食的是什么毒品呢?
当了这么多年妓女,能不了解吗?
于是她说:“抽你的老公一耳光,要是他没反应就是吸了鸦片,要是他笑了就是大麻,要是他一蹦三尺就是哈希什,如果吸的是冰毒那就命不久矣,可卡因的话会吻到你窒息,要是他骂你那就只是喝醉了而已,但如果他把你打到牙齿脱落,说明他一切正常。
”没错,如果他把你打到牙齿脱落,则说明一切正常。
动画的影像在处理上比较特殊,先让真人表演,再把拍出来的影像素材后期处理成动画效果。
因此质感比一般的动画要流畅得多,色彩也更丰富,观看的过程中时不时会忘了自己在看动画。
这种效果似乎颇有一点讽刺意味。
一只黑猫被摔死了,妓女的儿子在路边的墙缝里捡到了一只新生的白猫,带回家去,放到了沙发上。
一只小白猫的出现,很容易被解读成希望的种子。
另一处出现白色,是在女主角第一次搬进法官送的大房子时兴奋的言语里:“我要买一张白色的床,什么东西我都要白的,床上用品什么的,都要白的,我要装厚窗帘,又白又漂亮的那种……”尽管已经是个熟练的妓女了,丰乳肥臀地住在恩客施舍的大房子里,她还是渴望着纯洁的。
文/ mr.pink
这是一部极其辛辣和讽刺的动漫电影,其实我想导演开始是想要真人饰演的,但是主题太过露骨,不得以使用了漫画题材。
本片可以分为三个家庭去看,这三个家庭的主角都是女性或者说本片想要表现的是这三位女性。
通过她们的悲惨遭遇与命运来讽刺和批判印度的男权主义。
一号家庭是一位无法离婚的女性被迫沦为妓女抚养哑巴儿子的故事。
说到这读者可能开始有些疑惑,什么叫作无法离婚,在印度你想要离婚需要丈夫签署的明文许可,哪怕你找工作或者做什么都要有丈夫的许可。
为了与狱中丈夫离婚,她不得不成为法官的情妇,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哪怕当着自己孩子的面,每当她交易的时候,总会给孩子一片口香糖,很具讽刺性。
二号家庭是一位被人口贩子挟持但在夜店失贞,不得不去让自己的初夜情人凑钱来做处女膜修复手术。
但最终他的初夜情人偷偷开溜留下她自己来忍受印度男权的黑暗。
三号家庭的女性其实开始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相比于一号和二号。
但是她想证明自己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价值而不是一味的依赖丈夫,她打算外出工作哪怕在孕期间,但是没有丈夫签署的许可,她也不得以打消这个念头。
她因为家庭的约束失去欢乐,也因为一号母亲和她调戏一名清洁工而背上骂名,因为清洁工是男性,而女性打出这样的电话是极其耻辱且违法的。
最终在丈夫训斥和压力下,在大醉中不幸坠楼身亡,我想她其实已经有了寻思倾向。
三个家庭相互交织,相互发生关系,从不同角度展现印度女性在男权乌云下的悲惨生活与不幸命运。
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对中东世界的印象是男人头顶的白帽、宽袍和女人的黑衣。
对伊斯兰世界,粗浅地了解过两伊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看过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萨达姆、本拉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
对伊朗,知道它昔日的荣光—横跨亚欧大陆的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和大流士一世还有繁荣鼎盛的萨珊王朝。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东还是富庶繁荣的景象,女人可以穿短裤、烫卷发,没有拘束地走在街上。
几十年过去,却开起了历史的倒车,回到封建极权的社会了,让人唏嘘不已。
这部片的资源花费了我好一些力气,在朋友的帮助下才看到了这部禁片。
本片的主角是三个伊朗女人:妓女派瑞,吸毒入狱的人渣丈夫连续二十多个月没有支付生活费并且拒绝离婚,无奈下她委身人面兽心的法官,并开始了卖淫生涯,才能养活她自己和天生失语的儿子埃利亚斯;孕妇萨拉,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大学读的专业是文学,梦想成为一个老师,面试通过后却被告知想要参加工作需要丈夫的同意书,在这个问题上丈夫不断扯皮,阻止她走上工作岗位;未婚少女冬娅,和文青巴巴克在夜店相遇,纵欲后失去了处女之身,怕被未婚夫发现和巴巴克走上了借钱修复处女膜之路。
我认为那个叫巴巴克的男人也是本片的主角之一,他有自己的音乐坚持,却四处碰壁,专辑被拒绝发行—因为不符合伊斯兰教规,在伊朗这片土地上他的梦想无处安放。
他们对现实都做出了反抗:派瑞与法官进行情色交易的时候想勒死他;萨拉两度堕胎来反抗她丈夫的专制;冬娅和人贩子签了合同—“阿拉伯人愿意为伊朗处女出大价钱”;巴巴克拒绝为他看不起的音乐工作。
但是他们都失败了,他们无法遏住这个极权、纵欲、腐败的社会的咽喉,短暂的反抗也被立刻绞杀。
就像法官转身将派瑞拍在书架上,继续奸淫她。
这些肮脏的男人也有妻子和女儿。
法官为妻子种了满园的玫瑰,带她去海边度假,因为她有哮喘;躲在浴室外偷窥女人洗澡的男孩发现是他的姐姐;出租车司机发现女儿被其他男人牵着手而暴怒;那个车库管理员的女儿因为肿瘤坏了好名声,他忿忿不平——
他们有母亲、妹妹、妻子、女儿,但不影响他们骑在女人的身上吸血啖肉,然后啐一口。
被生活强奸久了,派瑞学会了享受,依靠美色从男人身上扒下一层皮来;萨拉最后选择了像一只鸟一样一跃而下;冬娅没能修复处女膜,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家;巴巴克受刺激后卷走了给冬娅做手术的三百万,离开了伊朗。
没有人反抗成功,只能逃离。
在伊朗,他们都被吊死在了绞刑架上。
中东世界,教义下是权利和欲望,白袍下是肮脏和罪恶。
看这部片子,是因为英语作业要求。
因为对一带一路英语感兴趣,然后学完伊朗这个国家时,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片子。
我只看了一次,因为英语还不算特别好,偶尔才有中文字幕,大部分都是英文台词,所以整体没有看得很明白,但也大致明白了。
在这部片子里面,有那个以出卖自己身体谋生的妇女,有那个表面过得幸福但实际内心挣扎的女生,还有那个从始至终都没说过话,一直用眼神跟我们交流的男孩。
这部影片的一些细节可以透露出,这个地方,对于性这一方面,有很多禁忌,譬如,在大街上,男女牵手都会被警察抓,有性生活也会被抓,他们对女性的贞洁有着奇怪的理解,女性生活在那里,压抑,难以生长。
男人也被压抑天性,那个Sara的公公,表面是忠诚的国家信徒,实际暗戳戳地偷看不雅视频,整个影片看下来,每个人都是可怜人……但是看完影片的后几天,我就去做了一个伊朗的旅游ppt,我看见很多游记感想都是称赞这个国家,勇敢,热情。
或许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都是片面,一切事物都是矛盾体,伊朗也是。
正所谓“越禁忌越美丽”。
哎,这部电影看得我好压抑。
在我们眼中,生而为人大家都是平等的(虽然现实中可能没做到,但至少观念上一直在提倡),但是在这部电影故事发生的地方,女性地位却这么低。
男权社会,除了权力者每个人都身不由己,成年人竟然也要经过允许才能去做一些在我们看来普通的事,哎,人类的自由运动和平权运动,还是任重道远啊。
6月,我在电影节遇见了Shiva,一位伊朗的女性艺术家,她带着自己的短片来参加比赛。
第一次见面时我们聊到了伊朗电影,她问我有没有看过阿巴斯,我很惭愧的说还没有,但我说自己看过《德黑兰禁忌》,Shiva大惊失色,“No,No”,她捂着嘴说不出话来。
她用“Evil”来形容这部电影。
当时我很诧异。
2017年,高一,那时候更多的是猎奇心理,在一片黑暗之中透过手机的光亮窥视着这个“恶名昭彰”的伊斯兰国家。
7年后,当我再打开这部电影,我开始分不清真假。
豆瓣下有一条短评,“听以前的一个伊朗同事说过,这种国外叫好的伊朗电影,和真实的伊朗“全景”其实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符合了西方对伊朗的想象而已。
”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对伊朗的想象”。
虚构影像流露出的反抗与无奈又是否被现实消解,我们不得而知,谁错了谁对了再争执下去也失去了意义,影像之外,关照自身,一切都在滚滚向前。
三星半.第一次了解伊朗这个国家是看了《我在伊朗长大》,后来也迷上了那些让人心疼的伊朗电影。
看了这部伊朗动画,不禁想起这几天的新闻,据说伊朗女性第一次被允许进场看球赛,有些人表扬其政府进步,其实,究竟是谁赋予给他们的允许和禁止呢?
这是个魔幻的国度,被囚禁的导演,被制作成动画的真人拍摄电影,不见演员名单的电影…这两年闹得特别厉害的“Me Too”运动在全球掀起波澜,然而一些国家却从未参与。
有人会说我们幸运,然而并不是,压迫女性的方式各种各样,无论你处于什么阶段。
《使女的故事》里所说:把你的女儿培养成一个女权主义,而她却始终在等待男人的拯救。
身为女性,我们应当为自己争取权利。
看了一半:嗯 还是要上学有文化。看完了:嗯 还是没文化比较好
照相馆的幕布,楼顶的猫,草莓味的水弹,摇滚的终结……罪恶之城德黑兰,适者生存
太可怕了 封建社会里 女人真的很卑微
中国制造的处女膜……真 低端全球化。
动漫的形式没有很大意义浪费了动漫的表现力可以更有想象力
欣赏不来
中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起伊朗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多线叙事的剧本有些混乱,有些地方也是为黑而黑。题材的噱头大过影片本身,不过其社会意义还是要强过那部画风相近的《大世界》
政教合一的极端男权社会就是最虚伪的社会。盖子地下都是见不得人的。
硬2
不是所有的苦难叙事都需要打高分,这个分数对她们的现状帮助又不大……冷静地说,我觉得情节散,冲突不强,有力使不上,属于拿到一个好题材但没发挥好的作品类型。
很压抑的生活啊,居然妓女是最吃得开的社会人
因为角色都带着头巾,我非常努力的区分着两个女主的异同。回头一看简介,讲述了三个女人的故事,三个????
黑暗 黑暗 黑暗 逃離的方式是逃跑 抑或死亡
其实能拍出来过审核就已经相当不易了吧。叙述比较平铺,形式比较新颖,在极端男权社会中,女性就只是私有物品。
nowhere to go
据说动画形式是因为关于卖淫毒品修复处女膜啥的在伊朗太过敏感,于是在真人基础上描成了动画,这样的禁忌出口反倒让电影有了卖点。多线交叉并不算惊喜,女性禁锢很早就已经是伊斯兰国家电影的永恒主题,至于伊斯兰教义下的禁忌并没什么可猎奇,尤其对于出自天朝的我们,只是默默感叹,宗教教义,道德束缚也拦不住纯粹为了生存的抗争和绝望时义无反顾的放弃。最后一八,中国产即拆即用处女膜是个什么鬼~~~~~~~~
三百万引发的伊朗版《大世界》。made in china还被黑。可惜三个女性人物角色,只有单身母亲是丰满的,利用法官交易、嗑药体验总结,左右逢源。其他人物桥段都有点猛下药,黑到死。相应之下的废戏不少,比如后备箱被查,只为了说明腐化可行贿。总之,很容易闻到中国独立电影的气息。
头纱居然是现代产物…
这充满原始的性,我们无法抛弃的性,引发悲剧的性,遍布各地,无处不在,三个女人的故事都能刷新底线,充满禁忌的德黑兰,充满禁忌的人性,充满禁忌的伊朗,怎么那么绝望?一切都没有出路吗?艹还有这样的社会吗?德黑兰禁忌在那个社会无处不在,当还在抱怨自己身处的地方还不够好的时候,看到这样的环境只能感到庆幸,男女分开坐电车,街上不许拉手,无孔不入的道德即法,还有家庭中男性对女人的压迫以及婆婆对女人的束缚捆绑,这么多个国家相似,却又不同,过之而无不及,这简直是人世间的糟粕,只是把女性看作为一种财产,卖罪,处女膜破裂是一种罪,会被男性虐待至死,相比某某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印度)突然感叹在我国对女性能够有如此平等的对待和地位,实在是有些伟大了据说伊朗每年都会诞生很多好作品女人展翅飞翔~太真实
这哪里是德黑兰禁忌,分明就是德黑兰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