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自1963年 工藤栄一的同名大作,由者名鬼畜cult之王三池崇史 Takashi Miike执导。
同旧版相比,用了更多的篇幅和镜头突出了松平齐昭(稲垣吾郎 饰)的残忍冷血,比如强暴砍头射杀妇孺;把结尾的小镇伏击大杀阵由13人战53骑改为对13人对抗骑兵200步兵100,敌人翻了6倍!
我日,刀都得砍钝了!!!
将最后一名加入的小镇浪人改为深山不死野人,戏份增加,无厘头增加。
整体暴力血腥感几乎翻倍,更突出生命无常,业报轮回之感,我觉得和老版比,有些喧宾夺主了。
另,稲垣吾郎的冷血表演太赞了,令人发指。
再说句题外话,比他残暴1W倍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一抓一大把,也没见几个下克上替天行道的。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日本武士电影可谓辉煌,杰作无数,电影大师黑泽明的《七武士》至今仍是公认的经典,甚至美国导演也拍出了《最后的武士》来向日本武士精神致敬。
1963年公映的《十三刺客》是日本影史上的时代剧名作。
该片由时代剧黄金时代的名导演工藤荣一执导,在当年极受追捧,风靡一时。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无非是义士舍生刺杀暴君这类主旋律主题。
时隔近半个世锌纪,《入殓师》之中泽敏明、《末代皇帝》之杰瑞米•托马斯两位金牌制作人联手翻拍经典老片,推出了新版的《十三刺客》,而出任导演的是日本CULT片大师三池崇史。
三池是日本著名的cult导演,《杀手阿一》是我们比较熟知的代表作之一,他继承了“非人性暴力”的衣钵,在他的作品中,肚肠横飞、血柱喷溅是家常便饭,冷酷到常常视人体血肉为金属或与猪狗无异。
三池被旧版十三刺客所具有的热力深深触动,他宣称要复兴黄金时代的日本电影,违逆只求票房的当今日本影坛风向。
一向不按理出牌的三池表示,自己会极力减少CG介入,用旧式手法来打造一部正统派的时代剧娱乐大作。
本片的演员阵容汇集了日本演艺圈的众多实力明星,对喜好正剧的影迷来说绝对是华丽得闪眼。
十三刺客领袖的扮演者是日本影坛的代表性人物役所广司。
役所演技细腻、戏路极广,他曾连续七次获得日本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凭借名作《谈谈情、跳跳舞》和《鳗鱼》两度折桂。
近年来,役所出演了《艺伎回忆录》、《通天塔》等国际大片,在海外也赢得了不小的知名度。
由他领衔众刺客绝对压得住阵脚。
此外,片中的反面人物也颇有看头。
明石藩护卫军的首领由获得过紫绶章的老戏骨市村正亲扮演,与役所广司形成剑拔弩张的对峙。
片中大奸大恶的明残石藩主的饰演者是SMAP的稻垣吾郎。
稻垣坦言自己接到片约时吓了一跳,这是他首度出演坏得透顶的暴君。
邪恶版稻垣吾郎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相较于旧个版,新版的最终高潮大混战有了大规模的升级。
双方人数对比变成了十三对三百,整场对战戏长达五十分钟,高潮迭起、波澜壮阔,绝对让人过瘾。
整部电影长达126分钟,高潮戏之前的76分钟铺垫文戏被导演控制得如慢火炖汤,虽然节奏缓慢,详细描绘了刺杀之前的起因、招募和准备过程,似乎有些拖沓,但这恰能体现导演的强大控制力和构思,为最后高潮戏的到来创造了良好的影片情绪和气氛基础,这也使得最后的武戏能够迸发出更加爆炸性的效果,引发观众最佳的体验和震撼。
新版中导演虽然尽量地做到了回归传统手法,据说大量爆炸场面都是采用原始手段,没有使用CG效果,同时也加入了三池自己的一些特色和理解,例如邪恶藩主的变态生存状态,作为武士的核心精神、不死且性能力极强的山野奇人木贺等等,但是从思想高度和人性剖析角度看,三池的这部作品仍然无法和经典作品《七武士》相提并论。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三池是敢于向传统电影回归的导演,电影通过严谨的道具、服装、对白所体现出来的纯粹的日本武士精神,让人感觉到激情澎拜,血脉贲张。
这似乎也是日本导演对于好莱坞那种用高举高打、火药横飞、肌肉大块头、机枪炸弹如玩具、CG搞定一些的大制作电影的挑衅。
相对于现在充斥着的喧嚣和纷乱,这样完全用冷兵器和纯朴情节所表现出来的电影,同样让人痛快淋漓,更让人肃然起敬。
作为影迷来说,我对这部电影是基本满意的。
至少在看片的时候,我还是基本保持了观影的兴趣和注意力,这就不容易。
但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看原版片的缘故,这毕竟是一部翻拍片。
这部电影可说的有这样几点。
一是它基本完成了作为武士片的艺术企图。
二是它在细丝严缝的故事主体中多多少少的掺入了三池导演的cult趣味。
三是这是一部作者化和类型化结合的较好的作品。
但首先这是一部替天行道为主旨的武士片。
对于日本武士文化,我没有研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突破。
我只知道日本的武士是必须忠于主上的,是无条件忠诚的那种,而不管主上是好人还是坏人。
而本片中,由于出了一个干尽各种坏事的主上,这大大的激怒了一个义愤填膺的下层武士。
他召集了十二位武士同行决定替天行道,经过下计、等待、血拼,终于除掉坏主上。
而十三位武士也是死伤惨重,只有两位活了下来,其余的皆舍生取义。
这便构成了故事的主体。
它的故事进展是顺畅流利的,几乎看不出什么生涩的地方,这种感觉就好像顺风行舟,平滑快速,而且还不给你喘息的时间。
这归功于日本电影人的扎实功底。
在这方面来看,我国的很多电影人,就还需要下点笨功夫,将讲故事这种叙事艺术的基本功给理理顺。
尽管故事的主体非常主旋律,但我们看得出来,三池导演对老老实实的说这样一个故事其实在心底里是兴趣不大的。
这可以从影片的叙事中细细的品味出来。
比如故事的主体虽然讲述的无比顺滑,但在这顺滑中,却分明可以看到作者的那种机械性。
我在几乎所有的故事主体中看不出多少的热情和灵气,有的只是为了完成工作的那种匠气。
在故事主体的行进过程中,我一点没有体验到因为场面调度、镜头调度、台词设计以及画面组合等各元素配合而成的审美上的魅力。
然而,在某几个一闪而过的细节中,我却突然看到了导演的热情。
再联系导演的前作,我就明白了。
三池其实是有浓厚cult趣味的导演,这压根就是流在他血液里的野性气息。
尽管他拼命的压抑自己要讲个四平八稳的主旋律,然而在那些细节段落,他的喋血口味还是无意识的就流露出来了。
即使它们是经过了努力的自我抑制,然而喷涂出来的这几口血还是那么腥。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搏斗场面中那些血肉横飞的尸体、被变态主上把玩的剁去四肢的少女、被当作靶子的活人、以及那个变态主上的幽暗心灵世界。
特别是对变态主上的精神世界的勾勒构成了本部电影的最大突破。
它是使本部电影具有异色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也正是因为对这个坏透顶的主上的形象的塑造,使得本片往作者化的路上前进了一小步。
这个主上好色残暴、滥杀无辜、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坏到不能再坏了。
然而,这个人为什么这么坏?
导演将他设计成是因为对人生的虚无主义态度。
因为他觉得人生空虚、无意义、无聊,所以他将追求各种感官刺激作为人生的目标。
感官刺激的最高峰便是变态行为。
于是有了如上的种种变态行为。
他还活着,实际已经死去。
他又未曾死去,因为他还没有体验到死亡的感觉。
所以当他体验到被刺杀时,他不是怕的掉头跑走,而是兴奋的大叫。
操!
这太快过瘾了。
这样血流成河的行刺在他平稳的日常生活里是极难见到的。
对比于他平日里的坏事,这样的大场面的刺杀又是足够刺激的了。
于是他要感谢武士的行刺。
这一天的刀光血影给了一生从未有过的刺激,于是,他兴奋的大叫。
在他的生命中,他一定会牢牢的记住这一天的。
总起来说,这是一部以虚无主义作底色,替天行道正义凛然为主体,cult趣味为点缀的带异色的武士片。
影片最后,活下来的武士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徘徊踯躅,久久不愿离去,他是否也体验到了虚无的力量?
http://www.douban.com/note/176711520/原载于《看电影》东瀛映画栏目内容上,《十三刺客》是部立场、态度鲜明的电影,在打斗形式上,《十三刺客》有创新有颠覆。
这些都在三池崇史的新版中被放大。
武士道比较有现代意义的解释还是渡边信一郎的CB和SC,前者是宽泛的战士的镇魂歌,后者则是谐趣的解释为男男之间纯洁的爱情。
所以13刺最后挂的时候基本都是一对一对挂,死个半天还要对视凝望+倾述衷肠(有误。。。
而本质问题还是没有超出忠义两全的道德困境。
剑戟片的另一劣势还有,你既不可能真的把人砍的七零八落,招式也实在乏善可陈,即便加了一个异类和各种花哨的陷阱,依然使得加长的打斗后期乏味无聊,让人心生倦怠。
决战要靠耍诈,作为反高潮。。。
嘛。。。
三池的节操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反派最后的台本是非常减分的,原本一个靠无谓的暴力和诡异的吃饭姿态建立起来的,把“谁来阻止我”天天挂口头的,非常合理化的厌世权二代,最后被简化为单纯的追求刺激的俗人。
是我的话,就算不把他洗白,也不会把他劣化成一个寻求刺激而不考虑后果的无脑儿,最后嚷着疼啊疼的 滚泥巴。
恭维你的敌人就是拔高自己。
《十三刺客》:三池崇史翻拍1963年名作,同样是民反暴虐恶官的剧本,13人斗智斩杀200人比《300勇士》更传神,接近《七武士》。
每一个国家都有一批人,他们甘愿做一名殉道者,深明“正义”二字本身就是政治的伎俩,但对贪官奸商之暴行仍无法容忍,这样的人,在日本叫武士,在中国叫侠客,在欧洲叫骑士。
《十三刺客》。
2010年翻拍版。
8分。
三池崇史导演,役所广司、山田孝之、伊势谷友介主演作品。
我真的超爱这部翻拍片。
和我过去所看的《上海滩十三太保》、《十月围城》不同,这部片并未在国家高度、生灵涂炭上做什么文章,它更多的是表现武士道精神,同时它又是个复仇片。
应该是比原片更出彩,因它在威尼斯电影节、日本电影学院奖、亚洲电影大奖、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都有斩获。
现任将军的异母弟弟荒淫残暴、嗜血如命,然已被内命为下任老中(职位名)。
幕府老中授意门下剑客准备对其在途刺杀,这一壮举不仅因为复仇,更让久未实战的武士们心潮澎湃。
于是短时间内聚齐十二壮士,前往伏击诛杀。
不剧透。
片中足足有一个小时战斗场面,十三刺客对二百武士。
这部片的暴力、坚韧以及果敢,深深震撼了我。
一部看起来更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拍的电影,没有华丽的剑法,更没有宏伟的场景,连小镇上的机关都显得如此原始,但正是这样一部“简单”的日本古装片却做到了许多中国“炫丽”的古装片所做不到的东西:让观众感受到电影本身所想表达的精神。
鬼头对主人的死忠和牧野因为犯上而自行切腹都充分表现了武士道精神,武士道对于武士来说就像是基督徒所奉行的基督教义一样,是神圣的,头脑聪明的人会指责鬼头说他愚忠,死得其所,而注重原则的人则会认同他,只为他的命运感到惋惜。
十三刺客更是最为悲壮,我觉得十三刺客中的猎人,新六郎,使枪的浪人和小仓最有特点,能够体现出不同人格的人在这场战斗中的价值观,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能够让他们视死如归得去战斗。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拍得非常真实,仅此一点已经需要很多国内的古装片好好学习借鉴的了,少玩点虚的,多整点实的。
这样的电影才能让人真正感到惊心动魄。
令人吃惊的电影,几乎完美融合了这种元素。
可分为三段式吧:第一段,为什么要刺杀,齐昭的几大暴行递进式的讲述;第二段,招募刺客—谋划刺杀,刺客的个性和动机描述得中规中矩吧,重点在于双方都知道对手是谁的情况下,各自谋划,增添了剧情的紧张度;第三段就是刺杀过程,13对二百,令人热血膨胀,结果可以预料,但过程充满谋略和勇气。
最后实际是武士精神的对决,古老、愚忠的武士道已不合时宜,新的时代开启,胸怀天下捍卫苍生——点题。
此片最有意思的是第十三个武士,出场在众武士迷路时,从“天”而降,念叨着要找“阿雪”,貌似有什么典故的。
在驿站这一晚,CAO翻了一众妇女,连驿站站长也白搭了,决战时被刺穿了脖子却复活了,还说了一番神叨叨的话,有人可能看不明白或认为偏题,我倒认为是神来之笔,一则增添了幽默元素,二则加入了神秘元素,不管人如何谋划,成事在天,此十三武士就是天神下凡,就是助此事成功的,电影格局大幅提高了。
没看过原版,但这个版本给我一种很接近传统古装战争电影但又在细节演绎上更加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感觉。
具体来说,我看七武士虽然觉得好看,但不免觉得剧情发展缓慢,一开始看还打瞌睡,看这个就觉得节奏紧凑很多,不知道原版是不是也会让我感觉有“拖沓”感。
不过,我要说,我并不讨厌“拖沓”的演绎方式,各有各的好,而且影片本身拍得好不好跟演绎风格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说说人物吧,基本上还是按照演员的大牌程度来安排出场率的感觉。
虽然我只看过的日本时代战争剧电影就只有《七武士》和这部,但是我还是想说,里面人物类型真的和相似啊。
《七武士》的堪兵卫和本剧的岛田,《七武士》里的胜四郎(名字不记得是不是这个了)和本剧山田扮演的角色,都是同一类型的地位。
不过这种群像风格的演绎,正是这类电影必不可少的核心,这其中更是能展现出导演的演出功力,演员的表演实力。
顺带一提,动画版的《七武士》也是神作,我每年都会重温一次。
说说打戏。
像这种时代战争剧,应该是要尽量地给观众真实直观的视觉为好的。
本剧给我的感观也十分过瘾。
从布置战场到战斗开始,激战,结束,整个过程的篇幅我觉得把控很好。
布置战场时也没有过多地给予众武士的私人镜头。
在一行人来到落合站时,其中一位说要找女人,后来也没有给他镜头,反倒是给了山贼找女人的戏份,这其中或许也是意味深长。
整个剧中,唯一轻松搞笑的片段,大概就只有武士在练习火药爆炸那一段和山贼夜战落合村妇女这一段吧。
这种恰到好处的轻松和紧张感也和传统时代剧很一致。
在战斗进入到高潮时,各种场景切换展现出了敌我双方的移动战的激烈和精彩。
虽然我没看出具体是怎么布置战局,陷阱等,但是直观上的感觉就是不单调,真实。
另外我觉得演员们对于由于长时间全力战斗导致精疲力尽,同时在意识到死亡来临时的那种神态的表演真的十分到位。
唯一我觉得不太满意的,就是某些战斗场景看起来有点“无双”了,有时候敌方武士明明可以砍,但又不知道在犹豫什么的感觉。
最后说说故事的发展。
岛田故意和大人同归于尽这个点可以说很复古,山贼死而复生这个就让人感觉是彩蛋了,似乎是突然升华了影片的寓意。
影片最后山田扮演的武士和山贼的对话也耐人寻味,真的是完美的开放式结局。
我个人认为,这山贼其实根本不是人类吧!
浪费我2小时青春。 这部框架和7武士简直太像了吧也。铺垫了一小时,最后30分钟开始仓促结尾,并不是高潮。看的我真的心累。齐韶演的太弱智了吧。人设太假,特别是莫名其妙的笑容,太跳戏了。最搞笑的是一段镜头,一个刺客倒地歪头看,然后镜头就歪了。我真是震惊了,你以为直播呢?人头歪了镜头就歪了
砍砍砍,杀杀杀,我要打十个。影片充满着三池崇史的恶趣味。
好长,完全看不来,既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记不住谁是谁,就听见各种咕叽咕叽的声音。
生命的豪赌。
日本版十月围城…………
本片很好的解释了什么叫浴血奋战。相比老版,这个去掉了很多前面的铺垫,把重心完全放在了结尾的大杀阵上,应该是砍了四十多分钟吧,各种高潮各种死,视觉上绝对有很好的补偿,不过现在有点不喜欢这种一死一煽情了,看新版期待的就是精彩的动作片场面与三池的杀戮,任务基本完成。一庄重一娱乐,都行。
可能我看的时候状态不对,看着老打瞌睡。
看的热血沸腾
永远都是这样 反派身边的武士几乎都是废柴 13杀130……神话片
十二个武士和一个浪人,刺杀统治者
“从双刀佩在身上的那一刻起,我便有置生死于度外的觉悟”
真是日本难能可贵的动作片。
最后我们的种马猎人假死清了仇恨么?
伊势谷的角色有点莫名其妙 觉得纯就是为了模仿三船而存在的
解决了看旧版时的一个问题“在你们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博弈之中,我以我血行武士之道”。原本典雅写意的剖腹动作均以B级片扩大,结局部分太直白,但斩首又颇有“粪土当年万户侯”气概,突出农民猎户的活力、对武士之不屑,述说导演的立场。
可视为攻版的《十月围城》。这样的好片怎么能比十月围城低分,给满分了!货真价实的十三人VS二百人,特效也做的不错,三池这次挺给力~~
斩得过瘾...
轴
超级烂片
13,12,11,10,9,8,7,6,5,4,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