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
Maryline
导演:圭洛姆·加里尼
主演:阿德琳·戴尔米,凡妮莎·帕拉迪丝,爱丽丝·波尔,艾瑞克·拉夫,泽维尔·布瓦,拉斯·艾丁格,帕斯卡·艾比约,克洛蒂尔德·莫莱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7
简介:拥有天赋的玛丽莲在追梦途中遭受了接连二三的打击,与演员生涯渐行渐远。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决定重新振作起来,并在与自我的抗衡和挣扎中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导演圭洛姆·加里尼曾凭处女作《男孩们和吉约姆》横扫法国凯撒奖五项大奖,片中更有凡妮莎·帕拉迪丝加盟。影片获得第30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详细 >
整个电影的氛围都是沉重的,让人心中有说不出的复杂感受。我想,是不是能用几句前人成言来表达这种“意境”。“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玛丽莲的生命底色,于是只能“一生惆怅为伊多”(“伊”在原诗中指“情”)。无论在自己现实的人生里还是在电影的世界里,都是“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然而,她终于还是为自己与生俱来的“电影的神秘感”而自豪的,正是“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唠唠叨叨毫无看点
被认同的渴望。
很单纯的讲述演员奋斗的故事,前面的衔接不是很流畅,往后渐入佳境,整体的情绪代入感很强。女主不漂亮,但是是那种你眼睛一分钟都不会想从她身上离开的好演员。舞台剧戏中戏巧妙的让现实中悲伤的情感完美过渡到虚构故事中并触动观众。结尾餐厅戏挺暖挺催泪,最后一幕可以入选年度最佳镜头候选。
看过~
无论遭遇过什么,能重新开始是万幸吧。机会,以及抓住机会,以及传说中那个拉了一把的人
最后的一幕对于玛丽莲来说,前面丧的值了,天堂姐真的超级温柔。
多处戏中戏,眼睛会在片尾莫名湿润
9.5分。在电影院里看哭了。期待已久的我心水的导演的作品,这次跟之前的《吉约姆……》很不一样。讲述一个演员的辛酸与甜,脆弱的自我及被认同的幸福。主角的设计很有层次,加上本人的悟性,不奇怪会拿东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期待分享给更多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观影于美国电影市场。11/04/2017
到底是一名成谶,还是入戏太深,每个叫玛丽莲的菇凉都难以摆脱的戏梦人生。法国版《演员的诞生》,一直有个观点,凡是挺过了35岁还能站上舞台的女演员都是生活的一道馈赠,就好像必须等到岁月表面的浮华落尽,你才能辨认她们体内发出的暖暖内含光。
金色头发,非老牌玛丽莲。比较写实,后面也没大红大紫。一个普通女演员怎么越挫越勇,一步一步站住脚,也可以说是一个普通女人的挣扎史,微笑时依然怅惘的眼睛还挺动人。无声念白的一段有张力。牙缝妹加持。最后舞台内外分不清,但《昨天》那样的处理更妙吧,这里强行穿插生硬了。结尾歌不错,这就是伤痛,犹如夜间开放的公园。
从一开始女主被眷顾、误会、唾弃之后绝望地穿过无边无际的稻田直到天亮,这种强大的无畏,恰好描述了那个伤害的大小。直到她再次被邀请时的回绝:“不想让人失望。”,心疼到束手无策,可总觉得不能这么颓下去吧,好在她还是接了这个挑战…熬过前窝囊的前半段,直到玛丽莲被女主安慰的那个时刻,竟然担心是即将要发生的爱情。为什么担心?是怕爱情被某种目的绑架?还是怕爱情终归会走向不好的结局?都有的。会这么怕,又是为什么?那该怎么办?看下去便知。能让观众一直向自己提问,是了不起。想来结尾反复唱着的歌词里,分不清究竟是伤痛还是欣慰…
前半部分女主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后半部分像开挂…以至于不太真实
拍的是一个演员的故事,实际上是每一个人的故事。故事平淡,道理深刻。以及,结尾催泪。
不要为了任何事,放弃自己的热爱,哪怕是生活本身。
如果这样也行,凭什么啊?
神经兮兮的,是不是躁郁症啊…难受
搞不懂女主,冲着玛丽莲这个名字去看的。
#EUFF2018#
这片视角太男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