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沉睡魔咒2》比起前作想要构建一个更加庞大的魔法世界,的确迪士尼强大的特效能支撑起各种奇特的想象力,然而导演却丧失了最基本讲故事的能力。
朱莉美艳的造型搭配邪恶外表下怀揣真善之心的女巫人设本可以吸引许多目光,导演却用力在了不痛不痒的“母女”羁绊上。
电影生怕观众难以理解每个角色,恨不得把每个人的内心都刻画在脸上,不是一股脑坏到底的反派就是傻白甜的铁憨憨。
本被范宁仙女般的出场美到时,又硬生生的被这个角色的智商毁了所有好感。
那么明显的栽赃嫁祸还硬要玩出一种悬疑感,自以为有深意的引出前作纺车针来探究真相,殊不知都是在侮辱观众智商。
突然蹦出一堆女巫同类并给出遭受迫害而隐居的说法还算过关的话,那朱莉一会儿战无敌一会儿又弱如渣是真的看的很出戏,对于养女突兀的情感流露也让这个角色本该有的强大气场消散在脸谱化底下。
王子方面虽然换了人演,但依旧传承了前作中没啥卵用的废物人设,帮助坏女王制造武器的背叛精灵本以为是遭受了啥非人待遇,结果他妈事件发展到一半就觉醒从良了……如果这一切都能忍的话那最不能忍的要数大战结束后本来激战厮杀的双方瞬间就握手言和了?前一秒腥风血雨,下一秒普天同庆,前一秒还是死敌,下一秒就成了亲家?
就算为了迎合童话完美结局也不用把战争看的如此儿戏吧。
在我看来童话并不等于低幼,沉睡魔咒,片如其名罢了。
可能我不童趣了,虽然披着童话的外壳,我依旧觉得人物感情逻辑不合理。
整个剧里除了maleficent和王后最正常,公主和王子都该下地狱。
1,国王一家邀请你们去婚前家长见面,你给你教母帕子遮住她的角,别人都没要求,你倒先自己侮辱起自己的教母。
正常女主会说,如果他们不能真心接受我的教母,那么即便遮住角也没用,如果他们真心接纳我的教母,那她就不必遮掩。
2,见面会王后处处讥讽、句句嘲笑,你是耳聋还是眼瞎,是双方平等的家长会面,不是叫你去签卖国条约的。
一味地叫你教母退让,还没过门呢就这么上赶着给未来婆婆纳投名状了?
正常女主会说,我没想到一国的往后竟是这样的教养,一国的皇室竟是这样的待客之道,如果你再继续不尊重我的教母,那便是不尊重我,不尊重摩尔王国,我想这场婚礼也没有谈的必要。
3,王后说诅咒了国王你就信?
第一次见面的人比朝夕相处的教母还要值得信任,你可真是善良小天使,你的善良专门留给外人。
正常女主会说,我教母说没有就是没有,信也好不信也好。
4,maleficent要刀了王后,你圣母心泛滥导致教母反被刀,这就算了。
你竟然只会哭?
你不会冲上去推一把,反倒是让王后推你下去。
要不是maleficent有复活甲,这戏也就到这里了,从此你过上被婆婆控制和拿捏的一生。
5,研制出杀死精灵的关键人物竟然倒戈了?
又没有出现什么重大情感转折就这么莫名的倒戈了?
为了欢喜大团圆凑份子?
合着前期干了那么多破事就纯为了推动剧情呗!
6,黑人侍卫长最后也倒戈了?
你们都是为了凑大团圆赶进度条的突然醒悟?
前期刀了那么多人真当砍菜呢?
7,作为王子你不去抢夺军队控制权,你好意思叫敌人停战,倒打一耙把战争的锅甩给别人倒是挺行。
8, 王后刀了那么多精灵,王子说大和解就大和解,合着跟你的侍卫长一样呗,把精灵都当菜,切了也就切了呗。
9,为了强行欢喜团员,死了那么多亲朋好友,握手言和喜气洋洋参加婚礼,这变脸比川剧还快。
别的剧,因为战争开始,亲友离世想停止也没办法,合着童话故事就可以瞎掰,有这个觉悟,这个国家的居民和精灵可以去修仙。
10,又开始政治ZQ,maleficent种族有各种人种我可以接受,我不接受白人的童话王国里有黑人侍卫长,突兀的要死。
如果真的为别人黑人好,请认真给人黑人创造一个好剧本或者好故事,不要在白人的童话故事里强行加入黑人。
考古/科普向影评,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更新中,超长文预警。
作为迪士尼粉丝,其实很难给这部电影打分,因为这部电影的“真人版翻拍”“续集”“颠覆性剧情”“迪士尼童话题材”的标签使得这部电影评价标准过于多样化,而且这还涉及对迪士尼近年来的总体方向的争议,所以,我倾向于做科普这种更加客观的事情。
迪士尼在《睡美人》动画电影上映60周年之际推出《沉睡魔咒2》一定是有意为之,本文主要是关于《林中睡美人》原著故事——《睡美人》动画电影——《沉睡魔咒》系列真人电影的发展历程。
介绍这个系列的前世今生。
这篇文章基于各种资料,介绍《睡美人》的故事在文学,音乐,舞蹈,电影中发展的历史以及后来的《沉睡魔咒》系列中的一些细节。
(对迪士尼之外的部分不感兴趣的请直接跳到第三部分)
1697年法国作家夏尔·佩罗 Charles Perrault,出版了一本民间故事集:《那些旧时光里的故事》 (Histoires ou Contes du Temps passé),该书有一本更加出名的副标题:Tales of Mother Goose (Les Contes de ma Mère l'Oye)即 《鹅妈妈的故事》(接下来均用这个名字指代该作品),这本故事集中包含了一个故事,叫《林中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国王和王后给自己的女儿洗礼时,一个未被邀请的女巫诅咒了他们的女儿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充斥着极为奇妙的元素:被施咒的纺车,荆棘组成的丛林,和长达一百年的沉睡,使得数个世纪的读者为之着迷。
THE PRINCE IN THE BANQUETING-HALL, BY GUSTAVE DORE在这个长盛不衰的睡美人故事同时影响了许多“讲故事的人”,包括作家,画家,诗人,作曲家,编舞家和制片人等。
像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写了一首诗(The Day Dream中第四章. Lovers中的The Sleeping Beauty)来描绘一位“a perfect form in perfect rest”的少女。
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编曲的同名芭蕾舞剧在1890年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Mariinsky Theatre)首次上演。
也许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最受人们喜爱的演绎版本:1959年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的经典动画电影《睡美人》(Sleeping Beauty)。
动画电影《睡美人》在当时是华特迪士尼工作室的美学成就的顶峰,它显现出了那些参与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这些动画长片的动画师的成长和突破,同时也表现出来了一种对于现有的同类型的电影的视觉风格的冒险性的脱离。
像Eyvind Earle的在文艺复兴风格背景中的刺绣挂毯,MarcDavis的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公主,Milt Kahl的时髦但同时具有男子气概的王子,Frank Thomas和Ollie Jhnston的具有活力和喜剧性的仙女教母,Davis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华丽反派。
这一切促成的《睡美人》将持续不断地对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工作室的动画师们的创作施加影响。
第一部分:La Belle au bois dormant,林中睡美人 美丽的公主,华丽的王子,以及“真爱战胜一切邪恶”这些元素的组合使得《睡美人》的故事中成为人们最喜爱的童话故事之一,“王子和沉睡的公主”这一题材的童话故事在不同的文化中均有出现,最为人所知的版本便是夏尔·佩罗的《鹅妈妈的故事》中的《林中睡美人》,在原本的故事中,渴望有一个孩子的国王王后生下了一个女儿,于是他们邀请了王国里的所有仙女参加女儿的洗礼,并赠送给仙女们各种贵重财宝,作为回报,仙女们赠与了这个孩子美貌,魅力,音乐天赋等美德。
但是有一个仙女没有被邀请,在夏尔·佩罗的故事中这是因为这个仙女太老了并且住在非常偏远的地方,人们都以为她死了。
结果这个仙女未被邀请就出席了洗礼,并且带来了她的“礼物”——公主会被纺车上的针刺伤而死。
所幸的是,有一位年轻的仙女提前意识到了这个老仙女的阴谋,一直在典礼上躲藏着直到老仙女送出“礼物”时才露面,从挂毯背后走出来,用改变老仙女的诅咒作为她的礼物:公主不会死,只会睡一百年直到一位王子唤醒她。
急于保护公主,国王销毁了王国的所有纺车,即使如此,还是在有一天,公主发现一个老妇人在城堡的阁楼用纺车纺线,公主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出于好奇,她就被纺车扎到了手指并且陷入了沉睡。
改变诅咒的年轻仙女意识到如果公主一百年后醒来发现城堡空无一人的绝望情景。
于是仙女挥动魔杖,让城堡里的所有活物都陷入了沉睡。
同时在一刻钟内,互相缠绕的树,灌木,藤条,荆棘在城堡周围蔓延,密不透风地包围住了城堡,仅有城堡的高塔能够被看到。
任何试图穿过这个魔法丛林的人终将被困在其中,最后痛苦地死去。
只有公主睡了整整一百年后,魔咒解除这个丛林才会允许一位王子穿过。
在现代的故事演绎中,通常是王子用一个吻唤醒公主,但是在夏尔·佩罗的版本里,王子只是跪在公主床边,唤醒了公主,在王子帮助公主起床时公主睁开眼睛,温柔地开口问道“真的是你吗?
王子,我一直在等你”。
在这个故事中夏尔·佩罗巧妙地回避了王子会说“她穿的衣服的款式老得像我的外婆的衣服”这种问题。
最后王子和公主自然地结婚了。
夏尔·佩罗的故事看起来是基于吉姆巴地斯达·巴西耳(Giambattista Basile)在十七世纪早期写的故事《五日谈》中的“太阳,月亮和塔莉亚”,后者则是借自十四世纪的亚瑟王时期传奇故事《佩塞福雷传奇》(Perceforest)。
格林兄弟在研究出,他们发现的这个版本的故事受到了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中布伦希尔德沉睡在魔法火焰中的故事(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采用了这一元素)民俗学家发现这种王子唤醒公主并与之结婚的故事从爱尔兰到印度到加蓬都有存在。
在其中的一些版本中,王子本来是已婚的,但是还是娶了被唤醒的公主,有几个故事中王子使睡着的公主受孕,生下的孩子吮吸公主的手指唤醒了公主。
夏尔·佩罗和其它作者给这个故事加上了一个可怕后半段:王子的母亲是食人魔(ogre)的后裔,王子的父亲,即国王娶了这位食人魔仅仅是因为渴望她的财富。
在国王死后,这位食人魔女皇命令一位屠夫来杀掉公主和她的孩子们并将她们献给皇后。
然而屠夫欺骗了皇后没有杀她们,取而代之,把小山羊烤熟后加上美味的酱汁献给了皇后,皇后满意地声称这是她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
当皇后意识到自己被愚弄了,她准备把屠夫和他的家人扔到一个装满了毒蛇,蟾蜍和其它毒虫的坑洞里。
但是王子在关键时刻及时赶来,救了屠夫一家。
此时皇后被怨恨和挫败感冲昏头脑,坠入了坑里。
王子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母亲”感到伤心,但很快,他用自己的妻子孩子的获救来安慰自己的良心。
许多童话故事都有一个黑暗的结局:在《白雪公主》中,邪恶的皇后最终穿上烧红的铁鞋跳舞至死。
在灰姑娘的婚礼上,黑鸟啄去了灰姑娘的姐姐们的眼睛。
在《美女与野兽》的一些版本之中,贝儿的姐姐们变成了雕像,被迫见证贝儿的幸福生活直到她们悔改。
在巴西耳的版本中,王子的第一任妻子为了报复王子对睡美人的偏爱,想要把王子的孩子喂给王子吃。
但是夏尔佩罗很狡猾地将故事转到了另一个故事,生硬地嫁接在第一个故事的结尾。
在《The Uses of Enchantment: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riy Tales》中,心理学家Bruno Bettelheim注意到,“夏尔佩罗的故事沦落到变成两个牛头不对马嘴的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王子唤醒睡美人并且娶了她;接下来第二个部分是“白马王子”的母亲居然是一个吃小孩的食人魔…”夏尔佩罗的故事在1729年在Robert Samberd1《Histories, or Tales of Past Times,》首次翻译成英语,紧接着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版本。
无数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再创作了夏尔佩罗的故事的前半部分,其中不乏有许多十九世纪的杰出人物。
编辑兼出版商C. S. Evan在1900年为著名艺术家Arthur Rackham的插画准备了一个与插画内容相吻合的故事。
设计师,艺术家,兼作家WillIan Morris写下了几首诗来对应他的朋友,前拉斐尔派画家Edward Brune-Jones在1890到1895创作的Briar Rose系列诗。
Form The Sleeping Beauty (1920), illustrated by Arthur Rackham
The Sleeping Beauty (1875)illustration by Walter CraneThe Legend of Briar Rose 组画和William Morris的配文其一:
"The Briar Wood" from the "Legend of Briar Rose" by Sir Edward Burne-Jones"The fateful slumber floats and flows About the tangle of the rose; But lo! the fated hand and heart To rend the slumberous curse apart!" —— William MorrisThe Legend of Briar Rose 组画和William Morris的配文其二:
"The Rose Bower" from the "Legend of Briar Rose" by Sir Edward Burne-JonesHere lies the hoarded love, the key To all the treasure that shall be; Come fated hand the gift to take And smite this sleeping world awake." —— William Morris 维多利亚桂冠诗人Alfred,Lord Tennyson创作了两篇关于沉睡的公主的诗篇。
The Sleeping Beauty (1830) by Alfred Tennyson和这些浪漫的版本恰恰相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Anatole France在1920年推出了讽刺性的《The Story of the Duchess of Cicogne and of Monsieur de Boulingrin》。
在这一个尖酸刻薄的故事中,邪恶的仙女是因为出生不够高贵而不被邀请参加洗礼的宴会。
近几年来的许多评论家在抱怨角色的消极被动,尤其是女主角的。
就像咬了毒苹果的白雪公主,睡美人严格意义上在王子前来拯救她之前什么都不能做。
另一些评论家发现王子本身也只不过多出了那么一点儿主动性。
他之所以能够穿越被施法的丛林,并不是因为他的强大和勇敢,仅仅是因为他选对了时机。
那些在施法没有满一百年时就试图进入的骑士们统统被森林吞噬了。
不得不说王子非常幸运。
Bruno Bettelheim辩解道,原作中角色的消极性正是让这个故事在高度发展的二十世纪显得尤为可贵的特点:“正是‘睡美人’足够古老,所以这个故事才能够给如今的年轻人一个更加重要的讯息。
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对悄然降临的成长的恐惧,因为人们倾向于为可见的事情设立目标。
《睡美人》告诉了一个这样的道理:长时间的静止,沉思,对于自我的专注往往会带来成就”如果从女性青春期成长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公主的沉睡视为“成长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刚满一百年,王子没有经历多少挑战就与睡美人结了婚,多少让人意外,不过,这个故事的中心主题就是一百年的沉睡和“期满”。
这一百年是一种隐喻,是公主心灵深处等待和智慧成长的时间,对于初次见面的人确定地说出“真的是你吗?
”,不难看出这是一种“等待”的“期满”。
然而,夏尔佩罗在笔记里写下这个故事的结论:女性要学会去等待一个富有,英俊,勇敢,温和的丈夫的到来,但恐怕没有多少年轻的女性在知道这个丈夫要在自己睡了一百年后才能到达这件事后能安然入睡吧。
第二部分:1890的圣彼得堡在18世纪19世纪期间,艺术家倾向于将童话故事搬到舞台上,比如在1757年Jeanne-Marie Leprince de Beaumont在法国出版了最为出名的《美女与野兽》的故事,14年后法国作曲家 André Grétry 基于这个故事创作的喜歌剧(Opéra comique) 《Zémire et Azor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同样的,“睡美人”的魔力吸引了许多作曲家。
意大利作曲家Michele Carafa(1825),英国剧作家James Planche(1840),德国作曲家Engelbert Humperdinck (1902),法国作曲家Maurice Ravel(1910)各自创作了涉及这个题材的应约或者剧作。
当然,这个故事最为人知,最受喜爱的音乐演绎方式当然是芭蕾舞剧——由 Pyotr Tchaikovsky(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Marius Petipa(毛利斯·佩蒂巴), Ivan Vsevolozhsky(伊凡·弗谢沃洛依斯基) 这三位天才联手打造的杰作。
这个项目始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皇家剧院总监伊凡·弗谢沃洛依斯基,他找柴可夫斯基商议创作一部基于佩罗的童话故事的芭蕾舞剧,其中加入一些其它童话故事的角色,交给柴可夫斯基作曲,佩蒂巴编舞。
柴可夫斯基毫不犹豫的接受委托,纵使他的第一部芭蕾舞剧《天鹅湖》首演之时,不太成功。
柴可夫斯基依据的剧本是根据格林兄弟所翻译的,佩罗的《林中睡美人》的德语译本,也就是最终的结局是整个宫廷沉睡了100年后醒来,庆祝睡美人公主的婚礼。
与此同时,弗谢沃洛依斯基还把佩罗所创作的,在其他故事中出现的角色,也一并写到剧本中,如穿靴子的猫和小红帽等等。
而柴可夫斯基也向弗谢沃洛依斯基表示自己的创作过程很愉快,而且有足够的灵感去完成作品。
Publicity shot of the original cast of Tchaikovsky's ballet, The Sleeping Beauty, St Petersburg: Mariinsky Theater, 1890. Carlotta Brianza s三位艺术家最终创造出了一部长达四小时的“fairy ballet”,包括一场和路易十四宫廷一样宏大繁华的终曲。
但是这个作品缺失了一种当时的俄罗斯观众所期待的叙事的连续性。
《睡美人》在1890年1月3日于圣彼得堡的 Mariinsky Theatre 首演,第一时间观众的反馈非常糟糕:评论谴责音乐过于“交响乐化”不适合舞蹈,观众抱怨法国风格,童话的题材以及“编舞艺术”的缺失。
有批评家声称夏尔佩罗的故事根本不适合改编芭蕾舞剧。
显然,《睡美人》的第一批观众反应冷淡,即使圣彼得堡的报纸上同时报道了《睡美人》的差评和《睡美人》女主演收到仰慕者送来的鲜花和珠宝的花边新闻。
即使第一反应不够理想,《睡美人》很快找到了乐于欣赏的观众。
《睡美人》重新上演了很多次,通常是受制于预算的删减版本。
Sergei Diaghilev开创了一个华丽的改编版:The Sleeping Princess.由Ballets Russes公司在1921年于伦敦上演,虽然极具艺术价值,但是这部芭蕾舞剧反响平平,入不敷出,给Sergei Diaghilev带来了一场经济灾难。
三年后,Monumental Theater 的Nicolai Vinogradov试图创作一部“马克思主义”版的《睡美人》芭蕾舞剧,其中一个场景的描述如下:” 在红色的光芒和红色的旗帜中,Aurora公主, 世界 ge 命 的黎明,醒来了 。
“所幸的是,这部剧从未上演。
Fairy Carabosse, Costume Design for Sergei Diaghilev's 1921 Production of Tchaikovsky's ballet, Léon Bakst Marius Petipa的编舞设计在接下来的各个版本中被不断地更改替换,然而,大部分在1999年4月30号的在Mariinsky Theatre的重制演出中得到了保留。
《睡美人》细腻典雅的旋律让柴可夫斯基在各种交响乐演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睡美人》的故事也为音乐爱好者们所熟知,包括华特迪士尼,迪士尼说“从早期的动画开始,音乐在我们的作品里总是处于极其突出的地位。
我无法想象故事的画面如果没有音乐的搭配会怎样。
音乐主题总是先出现,暗示出了一种处理故事的方法。
柴可夫斯基在《睡美人》中的音乐就是这样,这种影响最终塑造了我们在经典动画中使用的表达方式。
”第三部分:白玉微瑕——迪士尼的《睡美人》“What we want out of this is a moving illustration.I don't care how long it takes”——华特迪士尼告知剧组成员 继《小姐与流浪汉》之后,迪士尼又要推出一部宽银幕作品——《睡美人》。
这一部影片一开始被寄予厚望,但作品最后却差点成为一场灾难,所幸的是爱洛后来属于“迪士尼公主”这个品牌的一员,没有遭受被遗忘的命运。
作为继《白雪公主》《灰姑娘》后第三部童话长篇电影(feature films based on fairy tales,《木偶奇遇记》原著 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 (1883) 是小说,并不是童话故事)《睡美人》在这三部电影中是最细腻最精雕细琢的一部,《白雪公主》展现出来艺术家开创性地探索新的载体(彩色长片)的魅力,《灰姑娘》则展现出来13年后艺术家们的成熟与稳健。
让这前两者比不上的,是《睡美人》里的视觉上的纯粹丰富性。
迪士尼的艺术家们改编情节,角色,原著故事的剧情时遇到了许多挑战。
故事团队发现这个故事需要不断修改以适用于一部动画电影。
“公主苏醒后,嫁给了一个闯入她的卧室的男人”这种剧情未免过于奇怪,所以故事团队加入了50年代青春浪漫喜剧里常见的“Boy-meet-girl”情节。
而且,一个远比公主年轻的王子似乎会破坏故事的浪漫感,即使公主在睡眠中不会衰老。
所以故事团队将女主角的沉睡有由一百年缩减到了一个晚上。
但是,公主在故事发展到高潮的期间的缺席无法避免。
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女主角在故事进行了一半后的缺席是电影里最大的失望。
塑造《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的形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所以迪士尼的艺术家们将原著中的十二个好仙女削减为三个。
艺术家们同时塑造了玛琳菲森这个角色,她完全不同于原著中的“干瘪的老太婆”。
玛琳菲森的形象接近奇幻文学中的邪恶术士,她美丽,无情,残忍,自负,强大,而且具有一种作为反派最具威胁性的特质——智力超群。
Marc Davis在设计这个角色时的灵感最初来自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画,画中有一个女人带着的头饰看上去就像角一样。
在Marc Davis不断改进设计的过程中,他给这个角色加上了带有齿状边缘的长袍,看上去就像被火焰包围一般。
这个角色塑造最关键的一点是,她不会有太多的动作。
Marc Davis如此理解:“玛琳菲森是一个难题。
她基本上是一个演说者:她只是站在那儿,直接和别的角色说话。
这样的形象塑造非常困难,我们让她看上去像一只披着长袍的蝙蝠,以强化戏剧感。
” 即使出场时间受到限制,玛琳菲森无疑成为了《睡美人》中的支配性角色。
Concept art by Marc Davis for Maleficent in "Sleeping Beauty" (1959)华特迪士尼选择Eyvind Earle为该片设计背景,同时给予他创作自由以达到华特迪士尼所期望的“moving illustration”的效果。
Eyvind Earle的风格宽影追溯到中世纪挂毯和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同时还有一点波斯细密画和日本版画的影响。
他创造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平面化,细节丰富的世界。
Eyvind Earle in his studio.
Eyvind Earle, Concept painting, c. 1950, Sleeping Beauty (1959).
Eyvind Earle, Concept painting, c. 1950, Sleeping Beauty (1959).片中的角色也是专门为这些背景相结合,Tom Oreb承担了大量的角色设计工作,Marc Davis和Milt Kahl分别承担爱洛和菲利普王子的动画的部分。
为了让角色融入Eyvind Earle创作的世界,Tom Oreb让这些角色形象比传统的迪士尼角色看上去更加笔挺竖直。
同时强调一种直线和曲线的对比。
他的线稿体现出一种苗条修长的感觉,不同于早期的如同奥黛丽赫本一样的青涩少女形象。
角色轮廓中的棱角被卷曲的头发和披巾“软化”,Marc Davis在动画中强化了这一种线条的对比。
奥黛丽赫本和早期的爱洛的角色设计
Sleeping Beauty, 1959. Concept art by Tom OrebMarc Davis和Milt Kahl负责的角色是难度最大的,以至于每当有艺术家抱怨自己在《睡美人》中的工作太困难时,华特迪士尼都会停顿一下,回应道:“好,既然这样,你可以去画王子的动画!
”在过去,写实人物的动画总是会落到Marc Davis和Milt Kahl的肩上,他们对此打趣道他们因为卓越的画技最后“沦落”到只能画这些写实的男女主角。
同时羡慕那些画“小丑”“跟班”角色的动画师——因为这些角色能给观众带来欢笑。
Davis解释道:“主角承担起了你的整个故事,如果主角不能让你感到信服,喜剧角色再好笑也没有意义。
创作喜剧角色非常有趣,而且在剧院里看到观众因这个角色发笑能够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但是如果观众对王子和公主反应冷淡的话,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
Sleeping Beauty, 1959. Concept art by Marc Davis
Marc Davis and Milt Kahl Sleeping Beauty作曲George Brun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修改用于该片的配乐。
当好仙女们为爱洛烤生日蛋糕,做裙子,打扫小木屋时,背景音乐是由银仙子主题(The Sleeping Beauty, Op.66, TH.13 / Act 3 - 21. Variation II – The Silver Fairy)改动而来的原曲链接: https://music.163.com/#/song?id=470778395 动画配乐:Magical House Cleaning / Blue or Pink https://music.163.com/#/song?id=1420979 在睡美人苏醒后,爱洛和王子进入庆祝典礼时采用的音乐是出自芭蕾舞剧的终曲(Sleeping Beauty Op. 66, Act III: 'The Wedding':Apotheosis (Andante molto maestoso))原曲: https://music.163.com/#/song?id=22527487 动画配乐:Awakening https://music.163.com/#/song?id=1421016 玛琳菲森引诱睡美人走向纺锤时采用的音乐改编自穿靴子的猫主题(The Sleeping Beauty Op.66 - Suite:Pas de Caractère (Puss in Boots) (Act 3)),George Brun给这段曲子加入了呼唤Aurora“的回声效果,与乐器演奏同步。
原曲: https://music.163.com/#/song?id=473291644 动画配乐:Aurora's Return / Maleficent's Evil Spell https://music.163.com/#/song?id=1420993 Sammy Fain和Jack Lawrence负责作词,他们给最芭蕾舞剧里著名的圆舞曲( The Sleeping Beauty, Suite, Op.66a:Valse )的改动版本加上词,成为了《Once upon a Dream》原曲链接: https://music.163.com/#/song?id=403767257 动画歌曲:An Unusual Prince / Once Upon A Dream https://music.163.com/#/song?id=1420976 作曲George Brun将另一段华尔兹的旋律,(The Sleeping Beauty (Ballet), Op. 66, TH 13, Act 2 Scene 1: No. 15, Pas d'action, (a) Entrée de l'apparition d'Aurore - (b) Grand adage - (c) Valse des nymphes - Petit allégro coquet //// Aurore et Florimund (Andante cantabile))用在了《I Wonder》中原曲链接(3分20秒开始,和Apotheosis的开头旋律相同) :https://music.163.com/#/song?id=1314543526 动画歌曲:Do You Hear That / I Wonder https://music.163.com/#/song?id=1420973 不幸的是,《睡美人》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华特迪士尼本人的投入,《睡美人》正式投入制作时,华特迪士尼却在忙着拍摄真人实景电影如《Seal Island》《The Living Desert》,客观上,《20000 League Under the Sea》《Davy Crockett》的成功让迪士尼在实景电影制片人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时迪士尼开始试着去开拓新的媒体:电视频道,在当时许多电影工作室将电视节目视为一种对于电影行业的威胁。
迪士尼使用电视广告来为他的重要设想——迪士尼乐园筹集资金。
ABC电视台是迪士尼乐园最初的投资方之一。
1954年秋天,迪士尼乐园的修建在加州的Anaheim正式开始:两个月后“迪士尼乐园”的消息在ABC上播报,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宣传途径。
1955年7月迪士尼乐园正式开放,同年的10月3日《Mickey Mouse Club》(米老鼠俱乐部)在ABC上播放。
(参与过这个节目录制的青少年演员有一个头衔:Mouseketeer,《睡美人》里幼年王子的配音便是其中一员)
The Mickey Mouse Club title screen 上述领域的成功使得迪士尼的工作室转变成了一个更大,更多样化的公司。
40年代末时。
华特迪士尼抱怨工作室总是把目光停留在“下一部动画长片的成功”。
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确实有利于增强公司稳定性,但是这样削减了公司曾经最重视的东西——动画制作的重要性。
在《睡美人》的制作过程中,华特迪士尼总是在为其它事情操心。
这就导致他经常一连好几个星期忽略了《睡美人》的制作,结果就是迪士尼对原著故事进行在创作的那种天才创造力在《睡美人》中的缺席,就这样,《睡美人》耗费了整整6年的时间才制作完成。
1959年1月,《睡美人》在影院公映,但它似乎让观众们失望了,媒体对《睡美人》的评价大多不高。
虽然玛琳菲森这个角色十分精彩,但是这也反映出了一个事实:该片的男女主人公仅仅相当于两个符号,轻易地消失在了影片的背景中。
(这也为《沉睡魔咒》集中于玛琳菲森,忽视公主和王子埋下了伏笔)迪士尼本人投入的缺失让这部电影无法达到像《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一样的观感。
在票房上,除去各种成本,最终《睡美人》给迪士尼带来了一百万美元的亏损。
《睡美人》和《幻想曲》一样,在当时没有达到商业上的成功。
幸运的是,后来的《睡美人》的录像带和DVD广受好评,在1990年爱洛作为“迪士尼公主”品牌中的一员,推出的周边商品被证实非常成功。
和《幻想曲》一样,《睡美人》被认为是一部有缺陷的动画杰作,它的剧情不像《木偶奇遇记》那样扣人心弦,角色不像《白雪公主》那样天真烂漫,情感上带来的共鸣不如《小飞象》《小鹿斑比》。
然而它仍然是动画艺术的一次胜利。
迪士尼的动画工作室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工坊一样,对于学习,研究,实验,不断修饰改进的重视才是迪士尼制胜的关键。
在1979年,《睡美人》重新上映的一次采访中,《睡美人》的sequence director, Eric Larson被采访到:“如果给出相当于当时的三倍的预算来重制这部电影会怎样?
”(一语成谶) Eric Larson停顿了一下,回答到:“但是就算你们有这笔钱,你们能去哪儿找到那些和当时的天才们一样的人呢?
当时的剧组成员都是顶尖级别的,而且他们的动画已经是接近你们想要的完美境界。
自从1934年起,我们托华特迪士尼的福用画笔创造出了一个工作,研究,追求完美的世界。
现在的动画师就是没有这种经历。
这样的时光以前从来没有过,以后再也不会有”第四部分:颠覆还是传承?
——《沉睡魔咒》系列翻拍(待续中)当我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玛琳菲森就是我最喜欢的迪士尼角色:我怕她,同时我爱她。
当我听说将要有一部《玛琳菲森》电影时,我便开始四处打听;后来有人找上我问我是否对参演这部电影感兴趣。
我连剧本都没看就回答:“绝对感兴趣!
”也有人问:“你们怎么能拍一部关于某人诅咒一个婴孩的故事呢?
”我说就是能,即使我不相信他们(迪士尼)能解决这一点矛盾,但他们就是做到了。
——安吉丽娜 朱莉前期背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的作家艺术家们开始热衷于重新审视那些流行文化符号,开始探索英雄们的阴暗面和反派们深层次的动机。
Frank Miller的漫画《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在地狱般的哥谭市沉思的布鲁斯韦恩和1940年的那位直来直往的英雄完全不同。
Gregory Maguire的小说《魔法坏女巫 》( Wicked: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Wicked Witch of the West )在2003年改编成了百老汇音乐剧《Wicked》,长盛不衰。
大约在《Wicked》于纽约首演时,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的艺术家们正在构思一部关于反派的背景经历的电影。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美女与野兽》,《狮子王》的制片人唐·翰 (Don Hahn)回忆道:”我大概是在03年或者04年听说了《沉睡魔咒》的计划,当时这部电影应该是动画长片或者真人和动画相结合的电影”。
唐·翰当时有两个想要推进的项目《科学怪狗》和《沉睡魔咒》。
在2004年伦敦西区上演《欢乐满人间》时,唐·翰在伦敦把这两部电影的想法告诉了蒂姆伯顿(Tim Burton)。
蒂姆伯顿接下了《科学怪狗》的项目,至于《沉睡魔咒》,发生了这样一件插曲:唐·翰给蒂姆伯顿看了一张Marc Davis在《睡美人》中玛琳菲森这个角色的画稿,结果被蒂姆伯顿一把抢走,订在了他的墙上。
Don Hahn打趣道,他用一张画稿换到来了一位导演。
唐·翰没有注意到的是,当时的独立制片人Sean Bailey也在考虑制作一部关于玛琳菲森的电影,他跟安吉丽娜 朱莉(Angelina Jolie)的经纪人在午餐上提到了这个项目,三小时后收到了朱莉对此感兴趣的消息。
Sean Bailey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迪士尼高层,后者建议让他的项目与唐·翰的项目合并成为一个。
唐·翰和Sean Bailey在致力于两个相同的项目,当时一直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唐·翰说“我非常感谢Sean Bailey给我们带来了安吉丽娜 朱莉促使项目落地,我带来了大量的画稿和蒂姆伯顿,从此以后我们开始联手致力于这个项目。
”2006迪士尼完成对皮克斯的收购,造成动画部门的领导层发生变动,《沉睡魔咒》的项目在2006年由动画长片改为真人电影。
《沉睡魔咒》的项目在2006-2010年期间一直被搁置。
由于蒂姆伯顿和编剧Linda Woolverton在参与《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项目,无力顾及《沉睡魔咒》,后来Sean Bailey被指派监督迪士尼的真人电影部门,才让《沉睡魔咒》重启。
Linda Woolverton开始了《沉睡魔咒》的编剧工作,但蒂姆伯顿选择执导《科学怪狗》和《黑暗阴影》而不是《沉睡魔咒》。
刚刚通过《阿凡达》得到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的Robert Stromberg对于项目的推进提供了许多帮助,他还参与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等电影,他被任命为《沉睡魔咒》的导演。
剧情:人们喜欢玛琳菲森这个反派是因为她的美丽,智慧,精于算计,但是这个角色的本质,内心想法,起源都是一个谜。
近年来人们在创作《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这样的起源故事,唐·翰想要把《沉睡魔咒》做成一部他们自己的《Wcked》,《黑暗骑士归来》一样的作品,这就意味着必须想出玛琳菲森的背景和起源故事。
在圣地亚哥漫展(San Diego Comic con)上首次发布了Linda Woolverton负责《沉睡魔咒》的编剧的消息,当时Linda Woolverton还在进行《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编剧工作。
Linda Woolverton从《美女与野兽》动画长片开始,就一直唐·翰有着紧密的合作。
Linda Woolverton在小时候很喜欢爱洛但是很害怕玛琳菲森这个角色。
Linda Woolverton乐意参与这个项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部电影中玛琳菲森是一个精灵,不再是之前的女巫。
Linda Woolverton在初期专注于介绍角色,以及解释角色动机的背景故事,最大的挑战就是创造出一个让观众足够同情的主角,以至于观众能够理解主角为什么要诅咒一个婴儿。
Linda Woolverton认为这个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于必须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让玛琳菲森进入这般境地。
《沉睡魔咒》的剧情是后来产生了较大争议。
即使Linda Woolverton尊重和怀念《睡美人》原版动画的重要地位,她必须不去顾虑原版动画粉丝们对于这个彻底改变的剧情的反应。
“我必须把自己完全带入这个角色之中。
这是我在写剧本时唯一需要考虑的东西,只有这样我才能对自己的作品说’我希望她能满足预期效果,我希望她能解释她是谁,她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我一开始就有所顾虑,我的手脚就会被束缚住,做不了任何事情。
”安吉丽娜 朱莉很喜欢Linda的剧本,而且和Linda会面发表了她的意见:“这个剧本打动了我。
我们都知道《睡美人》的故事,以及故事中洗礼时发生的事情。
但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
这个剧本就像解开了一个谜团一般。
”另一个和《睡美人》产生巨大分歧的地方是感情线,Linda Woolverton将爱洛和菲利普王子的爱情故事替换成了玛琳菲森和爱洛在被三个仙子养大时发展出的的母女情(官方的原文是Maternal bond),唐·翰对此评价:“Linda Woolverton的想法在于用父母之爱而不是“白马王子”的剧情,男女之爱并没有错,但是我们第一次经历到‘爱’的感觉通常是来自我们的父母。
这种经历塑造了我们对于‘爱’的最初认识。
这个故事的亮点在于,少见地将这个主题放在童话故事中。
”Linda Woolverton补充:“还有比父母对孩子更真挚的‘真爱’吗?
男女之爱是激烈,纠缠,美妙的。
但是没有那种爱能比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加纯粹。
”背景基本设定:Linda Woolverton将故事发生的背景由Eyvind Earle设定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该为了凯尔特风格的莫尔王国。
虽然这个故事的确是法国的故事,但是采用更加原始的凯尔特风格能够使得这个故事变得更加超越国界。
《沉睡魔咒》的背景设定里,森林变得不再像Eyvind Earle里的那样原始,增强了有序感。
当然,这个全新的背景设定自然地成为了Robert Stromberg的任务。
场景设计师(Production design)Gary Freeman最初计划在英格兰东北部地区进行拍摄,但是当地的气候不够好,而且在夏天的欧洲北部,白天时间非常短,不利于夜景拍摄。
最终,放弃了实景拍摄的计划,采用人造的场景。
比如电影中有近景的古树,实际上是用塑料和泡沫做的。
Dylan Cole参考研究Eyvid Earle设计的早期设定稿
Dylan Cole参考研究Eyvid Earle设计的早期设定稿Robert Stromberg,Gary Freeman和其它艺术家没有去重现动画版中的哥特式城堡,而是追根溯源,用古老的罗曼式建筑作为原型。
团队参考了法国诺曼底地区的圣米歇尔山( 位于一个小岛上,岛上是一座修道院 )。
以往的“迪士尼城堡”通常有着明显的轮廓,但是团队修改了一部分细节,使得片中的城堡显得更加现实,不再那么“童话”,根基更牢固,告诉观众:这不是魔法城堡,而是用大理石和砖块建出来的。
圣米歇尔山航拍照片
Stefan的城堡接近中世纪诺曼地区的军事堡垒虽然电影需要40个从小到大各不相同的场景,但是实际上只有5%的场景是实景,其它的都是电脑制作的虚拟世界。
幕后的数字艺术家们的人数远远大于摄现场的剧组成员人数之和。
基本上有500-800位来自不同公司的工作人员负责诸如动作捕捉,摄像机追踪,光线与渲染,色彩校正,动画等特效相关工作。
角色&选角(待完成)安吉丽娜 朱莉的主动请缨对于推进电影的制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她完全满足了这个角色的要求,再加上她本人的影响力,使得玛琳菲森这个角色更加引人注目。
玛琳菲森不仅仅是迪士尼动画的标志性角色,而且是一个拥有丰富情感的超自然角色。
安吉丽娜 朱莉回忆到:“玛琳菲森肯定是我演过的最难的角色,就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她在年轻时对于世界充满热情,结果被现实泼了冷水;她在挣扎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人性,最后又重新找回自我。
有时我会演一些复杂,有趣的角色,但是从来没有如此复杂过。
她有一丁点疯,活力十足,一点儿坏,同时很有幽默感。
所以演这种角色不能出一点儿马虎。
”Marc Davis给动画版的玛琳菲森Diablo这只乌鸦跟班。
由于Linda Woolverton认为玛琳菲森“需要和人说话”,在剧本中Diablo变成了Diaval——玛琳菲森从猎人手中救下的乌鸦,可以被魔法变成各种动物。
这个角色不管变成什么动物(包括人类),都会保留一部分乌鸦的特征,所以Sam Riley的服装上带有羽毛的元素,他戴上隐形眼镜让眼睛变黑。
与其去仇恨她的仇人,Stefan国王的女儿,玛琳菲森学会了去爱她。
所以制片方需要找到一个演员能同时做到赢得‘反派’玛琳菲森和观众的心。
演职生涯从三岁开始的Elle Fanning(艾丽 范宁)成为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就她个人而言,她的肤色,发色,以及和动画版女主角的微妙相似特征,使得她显然适合扮演爱洛公主。
唐 翰在观看艾丽在《超级八》(Super 8)中的表演时立马被她吸引,相信她的美丽与天真能够与玛琳菲森分庭抗礼。
由于她是金发,艾丽 范宁在小时候在家里有很多迪士尼的灰姑娘和睡美人周边玩具,而且她父母还会给她买这两个角色的迪士尼公主裙,艾丽 范宁很喜欢粉色,所以她在灰姑娘和睡美人之间更喜欢穿粉色裙子的睡美人。
当Robert Stromberg联系上艾丽 范宁,带她去迪士尼的制片厂时,她还不知道要拍什么电影,当被告知是迪士尼《睡美人》相关的电影时,对她来说就像是每个小女孩会有的公主梦成真了一般。
朱莉对于爱洛这个角色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的角色的关系有一点复杂,我在洗礼上见到她时诅咒了她,在下一个场景里,我对她说我恨她。
但是当我看到她和小时候的自己一样热爱自然时,我动摇了,即使我在尽力去恨,我对她越来越恨不起来了。
”
爱洛是被三个仙子养大的,所以她对自己的身份一无所知。
她的世界仅仅局限在小木屋和周围的莫尔王国。
虽然仙子在尽力照顾好她,但是莫尔王国才是她的心之所向。
Linda Woolverton认为爱洛对于自己的身份非常迷茫,她被三个无能的仙女养大,她显然比这些仙女聪明。
爱洛在一步一步地被引向她的命运。
她冥冥之中被带向莫尔王国。
当她在莫尔王国里的时候,她根本不会害怕;她对这里有一种天然的归属感。
她的命运在呼唤着她
精灵的世界在动画版中玛琳菲森和三个仙子是唯一的超自然存在。
但是在《玛琳菲森》中制片方追溯到夏尔佩罗所描绘的那个充满着精灵,矮人和其它魔法生物的世界。
对于场景设计Dylan Cole而言,他的团队在致力于让这个世界保持经典的童话风格,但不能老套:比如不能用红蘑菇,尖顶帽精灵这些老套的元素,但是观众仍然能够看出这是童话故事里会有的东西。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设计思路:在精灵的设计中暗示出它们的能力和起源。
比如蘑菇精灵的外观直接参照了森林里各种不同的蘑菇。
Wallerbog Concept art by Michael Kutsche
Mushroom spirits by Martin Rezard
Water spirit by Robert Stromberg
Water spirit by Howard Swindell同样的设计思路延展到保卫莫尔王国的树精,将森林的元素融合到一个生物身上,所以自然地会看出来有一些多瘤的木头的元素,猿猴一样的身材但是体型巨大,脸上有一些树枝的细节。
A tree warrior by Robert Stromberg精灵的王国需要一个独特的地标,既能够保留经典的童话感,又能反映出故事转移到了凯尔特地区。
虽然精灵王国叫做"the moors"但是场景更接近于森林,而不是苏格兰高地,使得精灵显得更加亲近自然。
它们的王国的中心在最初设定中是一个小岛,岛上有一棵巨树——符合童话故事的场景,但是树的元素已经用得够多了,包括Robert Stromberg之前的《阿凡达》,于是树被替换为两块巨石,这一灵感源自于不列颠诸岛的巨石阵。
这两块巨石雕刻着如尼文,参照凯尔特人和皮克特人的雕刻,创造出一种精灵们的历史感与文化感。
精灵王国的中心by Dylan Cole特效&服装&道具(待完成)将安吉丽娜朱莉扮成玛琳菲森这样的大反派需要化妆,服装,假体这些要素的巧妙搭配。
每天朱莉需要用一小时的时间来化妆,化妆师们给她加上鼻垫,硅胶颧骨假体,符合她肤色的化妆品,美瞳。
玛琳菲森标志性的角是一个需要用心制作的道具,参与过《潘神的迷宫》《暮光之城:破晓》的特效化妆师Arjen Tuiten的团队对朱莉的头部和肩膀倒模,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合她的角。
《潘神的迷宫》里的怪物
Arjen Tuiten的化妆现场
Arjen Tuiten雕刻出的角朱莉每天大概要戴上14小时,所以角是用轻量化的聚氨酯树脂做成的。
处于安全考虑,角的内侧有磁铁用于固定;朱莉戴上这对角磕碰到什么东西时,角会掉下来,即使这样,角也不会摔破。
另一个关键元素——翅膀也是一大制作难题,在早期,翅膀是用电脑制作的CG,但是要让翅膀看上去就像长在朱莉背后一样是一个难点。
特效师Carey Villegas想出了这样一个解决方案:用魔术贴固定在朱莉背后的两块带有标记点的塑料板。
标记点能够帮助定位朱莉的位置,这样就能将CG翅膀始终跟随对应的位置。
在《沉睡魔咒2》中,仍然是这种方法
标记点能确保CG翅膀始终在朱莉的背后
一星不为过两星还嫌多,没想到能烂成这样种族危机变peace婚礼,别管你们相杀几百年,别管你刚死多少,peace就完了嗷朱莉恶女妆造配圣母性格比第一部还圣母,鸡瑟斯好不容易要蹬了女儿,结果一个秽土转生又装没事人了i男倾向更加明显,反派成了女主成了王后但就是跟废物国王一点关系没有,王后废物爹养不活国家臣民养歪女儿,王后生的儿子也跟国王一样,这么大了还没关注过自己妈的过去,也没关心自己妈的心理病,你妈现在这个主战野心一点没被看出来,王子你和她废物老公不能说不叫姑息养奸吧?
你说写母爱吧,但你只写了玛琳菲森的母爱,王子他妈变🐑了王子你倒是一点不管国王躺赢,倒是对老婆地下实验一无所知,牛的borra恨人类恨那么些年,女主涅槃了瞬间倒戈,中间再暗示个杀鸟无数的黑人和鸟女感情线……唯一一个主和派都死了的仇恨,主战派头子borra竟然最后美美参加人类婚礼……你们是不是也被peace peace peace洗脑了啊天真公主变扫把星,墙头草也更明显,别人说啥信啥,饭桌上也不维护她妈,婆婆激将她妈她稳坐如钟,老公公一倒下她瞬间就蹭站起来冲过去信了她妈下蛊……如果被下蛊ptsd没治好可以不用勉强自己叫她妈妈的,真的玛琳菲森她是不是给你下蛊了,【拜托可是她叫我女儿耶】,你要这么缺孩子建议找conall生一个反正拉郎配的人很多,哦不好意思他死了aurora爱男倾向更严重了,估计整场台词高频词不是maleficent估计就是wedding?
要么就是对maleficent的“stop”“don't”。
满脑子爱情爱情爱情wedding wedding wedding没完了你,恨嫁啊你精灵女王?
大决战更灾难,精灵好骗鸟人也聪明不到哪去,策划了八百年要杀了人类我怎么也没看你们造什么武器出来?
搁家磨石头也该磨出来个尖了吧,绝招就靠近战甩翅膀啊?
没魔法你们还没石头吗?
砸他们啊?
最后wedding了鸟人还美滋滋庆贺起来了?
要不要想想你们牺牲的同伴啊,人家精灵顶多变原型,你们都成骨灰撒大海了朋友!
最后王后变🐑,国王和王子美美盛装结婚的样子真给我整吐了。
做恶的是女人,最愚蠢的和最有野心最恶的还是女人。
maleficent武力控场,最后出来戴王冠的是国王,当好人的是王子,出场五分钟死还死半天死不掉的conall都被怀念到结局,别太荒谬别太i男我说你们
一星给女巫的美貌,一星给服道化,编剧倒扣一星看完之后满脑子脏话,被这个结婚狂公主气得脑壳疼,养她不如养块叉烧。
虽然你妈害了你爸栽赃给我妈,但我觉得我妈不是个好东西我决定相信你妈,并且三天内和你结婚。
什么脑子?
虽然你妈当我面杀了我妈,我妈复活以后把我推下塔楼,我妈救我摔到地上,但我爬起来就是要抱王子,我妈爬起来才想起来抱她,然后张嘴就是要结婚?
虽然我们两个种族打出狗脑子,我们都死了好多人,但是听到结婚的一瞬间我们就变成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
编剧全程侮辱我的智商但是女巫是真的美
女主角确实是位公主了,有符合绝大部分人脑内幻想的“公主”成分。
飘逸闪烁的金发、明澈澄清的眼睛、玫瑰色晕染肌肤的脸颊、粉润丰嫩的嘴唇。
站在那里就是这个词的具现化,世界天生就不应该让她受任何委屈。
然而也确实是位过于“公主”的存在,仿佛如强硬切进现实的童话般,逼不愿向她美貌折腰的人向这片子说出否定的判断:“别这样,这太蠢了”服饰很美,尤其是各角色的穿着,特效也很不错。
在视觉上很大程度的抚慰了观众的怒气。
如果这片子从头到尾都美好如幻梦,那么所有的逻辑硬伤都可以一笑置之。
不跟童话较真是成年人的基本礼仪。
然而它又仿佛并不甘心当一枚糖果,中途拐了无数个弯,要去当半部阿凡达反攻记。
女巫的族人可能洗了个颜色戳了个翅膀就换片场来的——当然他们的反攻也很儿戏,所以仿佛如愤怒的小鸟般在空中炸烟花时只让人看得抚额,想对他们建议:“要不,你们开个作战会议再重新来?
”反派居然是这片子的智商天花板,从头到尾都有勇有谋,逻辑清晰,头脑清醒,遇事坚决果断,懂变通,临危不乱。
如果不是女巫仿佛韩国网游般的外挂,她就成功了。
这片子应该改名叫《王后奋斗史》而秀美柔弱的公主,从头到尾也就只是提供她的美貌而已。
没有维护自己养母的信任,没有及时揭穿阴谋的聪颖,没有亡羊补牢的勇敢,没有阻止战争的无畏。
反倒是间接害死别人上颇有建树,甚至都已经到陷阱门口了,也没能救出哪怕一条性命。
如果这些特质属于反派或者配角,那不是什么问题。
但她可是集世界气运于一身的“公主殿下”,这一部更是晋升为女王了。
没有丝毫配得上她美貌和身份的高光时刻,就难免过于德不配位和强烈的期待落空感。
坐在天宠主角的位置,做着猛拖后腿花瓶的实事。
甚至不如大反派和她手下的小反派。
至少人家一心一意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在奔走,而殿下的逻辑从头到尾让人茫然而不适。
她的言行只能让人感觉到一点:全世界都该为公主王子的恋爱让路。
这片子至少大半时间里看得人异常烦闷,颇得传统打脸流起点小说开场部分的精华——只有憋屈的部分得真髓,而打脸的部分突然太监不写了一般。
让我很有站起来在电影院表演形意拳的冲动。
打不到公主,至少应该借个木桩让人释放一下怒气值先。
最后十五分钟时,它似乎突然想起了自己是部童话改编。
于是战争突兀的结束,两边都刚刚还在死伤遍地的血仇也一笔勾销。
婚礼照常举行,和平降临世间。
众生集体失忆,情绪切换自如。
婚礼上人人笑容满面,仿佛大家并没有在五分钟前死了亲朋好友。
可能人人都是巨额遗产继承者,而平时亲友间早就看彼此不顺眼恨不得互相给一刀吧。
鲜花漫地,精灵环绕,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在一起。
而我只有最后一个问题:“那么,哪里的武馆在教形意拳呢?
”
如果你是一个注重剧情,看电影用脑子的人,建议不要去看。
这部电影除了玛丽菲森和大boss王后智商在线,其他人没一个在线的。
尤其是爱洛公主,太惨了,被编剧写成那副鬼人设。
剧情看到后面会被气死的。
如果你是个只注重视觉效果和颜值的人,那就去看吧。
这部电影特效很好,人物都很美,特别是玛丽菲森,从颜到身材都可以被吹爆。
场景布置也很大气。
视觉享受可以的。
颠覆传统、制造新奇的现代童话,成就迪士尼公主系列故事的转型胜利。
但《沉睡魔咒2》的出现,如同今年纷纷坠马的影视剧作,无情绪过度,空有大型视听场面,剧情毫无逻辑,还有明显技术错误。
片尾那顷倒的城堡一角,实则是迪士尼帝国自己吧?
作为商业片,让观众只看女王飙戏是可以的。
个人偏爱Michelle多于Angelina Jolie,而两人的演技的确精美。
但明显单独戏份空间很小,导致个人思维转变点水而已,如同童话中的爱情一般不足为信。
人物形象立不起来,新童话破立之间的根基等于被弃。
倒是令人无语的傻公主,真的可以洗洗睡了。
剧情平淡荒谬。
第一部的改写如同冰雪奇缘的一吻,代表对真爱的现代童话诠释。
而今日的续作,首先是不易的,其次是失败的。
种族融合和真爱至上算是两个大主题,但两者之间竟然不是因果关系。
大融合的原因不明不白,真爱的力量愚蠢无力,等于没有表达什么内容。
暗夜族的支线是续作常用的技巧,即主角的背景延伸。
不过在完整展现王国、精灵、暗夜的同时,有些艺术呈现上的做法值得质疑。
精灵被困礼堂的艺术化处理,是否考虑过二战(毒气室)的印记太浓?
暗夜族的概念与面孔,是否参考了过多的亚洲元素?
人类王国的人物结构,是否太讲求美国“政治正确”?
太多的内容又不顾及细节,除了营造美,迪士尼似乎失去了讲故事的能力。
反对出身论的宣言,在完美音乐、精致妆容、艺术布景之间,只是空洞的说教。
胜景的无力感,像极了帝国的末日,无法令人动容的童话流于廉价的商业运作,这样的迪士尼真的可以抗衡崛起的Netflix和HBO吗?
在结尾处,士兵跑下塔楼,两机位同一片段的叠加,造成时间线重复,这种错误可比权游的星巴克要低级多了。
其实很担心《冰雪奇缘2》也狗尾续貂,但想来是纯动画可能好些。
最后的最后,6分,没有大女主可就真不及格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豆瓣电影)「不语」,公众号“不著”的艺术单元之一,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纯情仙女惨遭负心渣男背叛,一夜之间黑化成魔。
懵懂少女无辜受到诅咒,养大她的仇敌竟是父亲前女友。
”
有毒,睡美人睡一辈子都想不到自己的故事能让迪士尼改成这样。
去看童话的观众也没料到,扮相凶恶的反派玛琳菲森能用真爱之吻救醒公主,把没用的王子从公主房间扔了出去。
五年前,迪士尼用最颠覆的改编,在全球狂澜52亿元票房,并且还重金打造第二部,足可见这个“反派效应”多么吸引人。
赢了票房输了颠覆,迪士尼你没有心
是的,不和第一部对比,你永远想不到第二部多么智障。
全片除了惊艳的视效和安吉丽娜朱莉的高纯度美你一脸之外,再无优点。
夸多了朱莉美还容易被说是脑残颜控粉,你说这届观众容易么?
第一部全片有一种暗黑气氛,玛琳菲森大战人类军队,自带一种禁地不可侵犯的恐怖氛围;玛琳菲森暗夜被割翅膀,伤心中带着彻底黑化的绝望;
玛琳菲森去救艾洛的时候,穿越重重铁丝的艰难;黑女巫在最后亲手杀死了渣男国王,却和艾洛公主成了真正幸福的一家人。
在第二部里,青梅比不过天降,真爱教母比不过傻白王子。
自己种的白菜被猪拱了,傻萝莉还帮猪全家伤害教母。
教母前一秒哀怨:我没有女儿了,后一秒不计前嫌卖命救瞎眼萝莉。
从没原谅过渣男的教母彻底输给了小萝莉,满满的爱全给你,刀子也全接下,爱到赔了王国还送你嫁人,一首let it go 送给卑微教母。
———— 迪士尼用一部颠覆传统,又用第二部回归傻白乐。
遥想后妈当年,一人手撕两大渣男国王并令其死状惨烈。
结果到了第二部杀人不见血,打架不生气,甚至连差点害死玛琳菲森的坏皇后也仅仅是变成了山羊。
两大种族打完架握手言和,简直在侮辱观众智商。
第二部的教母,是只有卑微不见腹黑,只有被虐不见报复。
全片的剧情可以一句概括:公主说要结婚!
就要结婚!
死多少人都要结婚!
第一次卑微教母为了爱洛去赴订婚宴,反遭侮辱暗杀。
朝夕相处的艾洛瞬间就跑去坏皇后那边攻击教母,看似单纯(蠢)的眼神里却是满满刀片,百发百中刷刷刷。
第二次卑微教母差点死过一回,好不容易爬回来要杀皇后,天杀的小萝莉又挡在面前,连哭带闹硬生生把教母杀气逼回去,间接杀教母第二次。
教母又舍身救萝莉第二次,伤痕累累还没来得及爬起来,小萝莉首先跑向王子怀抱,然后才是教母。
第N次卑微你教母真的是捡来的。
只见她焕然一新,记忆洗牌,毫不生气,像个母爱机器人一样欣慰的抱起了萝莉。
虽然教母是捡来的后妈,接受这么深厚的爱意就这么理所当然吗?
别说百合了,就是这样的母女情也很难接受,这种坑妈白眼狼女儿宁可不要。
想当初两人还没承认对对方的爱。
爱洛把教母所有的好都看在眼里,总是满怀感激与亲昵。
教母也没有爱得这么卑微,两人之间的爱有多么感人。
曾经如此可爱的公主到第二部彻底成了傻白甜,教母光环下的玛丽苏。
除了教母谁不嫌弃她,反派皇后一句话大快人心,爱洛公主就是最蠢的。
以善良的名义伤害最爱她的人。
爱洛和王子仿佛生活在真空里的傻白甜主角,一个不知妈好,一个不知妈坏。
凑成一对简直太配了,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拖累仙女教母了。
更不要说全员白痴的剧情,两个种族上午互相残杀下午高高兴兴结婚,仿佛之前牺牲的人都成了炮灰,所有角色都中了一种名叫和平的蛊,纷纷嘲笑刚刚还紧张伤心的观众有多么白痴。
迪士尼的算盘打得很好,一边讨好cp粉。
第一部告诉我们一见钟情的真爱都是个笑话,紧接着啪啪啪打脸说爱教母不如结婚,打架不如结婚,结婚是解决一切阶级问题的灵丹妙药。
如果你说忽然冒出来的暗夜族很有趣。
我只想说暗夜族被灭亡简直活该。
天赋魔力和翅膀,出战居然全靠冲冲冲,连善用武器的山顶洞人都不如。
当一部电影把所有的男性都写成了傻子,我只能觉得导演和编剧一定是男的,毕竟当初他们就是这么对待男主电影里的女配角的。
当我们的历史剧都开始批评古代公主联姻远嫁,是毫无人性的政治婚姻时。
迪士尼公然以爱情做掩饰卖起了两国和平,种族共处的牌坊,只可惜鲜花包裹的垃圾剧情依然是垃圾。
迪士尼有钱做裙子,没钱请编剧,请大家一定要用评分砸死这部不争气的。
还能看啥呢,当然只有安吉丽娜朱莉的美了。
中箭两次卑微无数次还笑着要帮眼瞎萝莉看娃的后妈,你还缺女儿吗?
说好了互相照顾就不会食言的那种?
我可以啊———我还二刷了两遍,真香
—————————————————————————————
这公主简直白莲花圣母,王后各种陷害诋毁教母,你竟然一句话都不说?
生活了十几年一点信任都没有?
战争让双方都死伤大半,最后竟然还能大团圆?
让牺牲的人们怎么看?
公主真的又蠢又坏,不知道她的存在有什么作用。
还摩尔森林的女王呢?
玛琳菲森一直在保护摩尔森林,精灵却都害怕她,拥护公主?
请问她哪里履行女王的职责了?
要不是因为她非要跟个王子结婚,精灵也不会死这么多吧?
求求你别把我气死。
别让我看这种弱智剧情了求求了。
一部魔戒,一部阿凡达,滋养了整个好莱坞多少年… 跟第一部比起来编剧毫无追求了,现成素材库里的各种前段设定东摘摘西凑凑拼贴乱炖就完事,偷懒行货。(然而,我还是无法拒绝翱翔和巨大的翅膀,妈的
黑白女王在线battle,没公主什么事儿
想起我以前曾做过一个梦,梦里我头上顶着一对黑色犄角在人群中,兴奋又骄傲地一边向前小跑一边口中默念“Maleficent”。
安吉丽娜美,亚裔魔仙也美惹!
除了视觉奇观一无是处……
视觉效果和音乐很不错;后半段剧情崩,各种圣母白莲花。
三星半,竟然莫名地觉得《沉睡魔咒2》比第一部要好啊,除了迪士尼一贯的恢弘的场景拍摄,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隐喻。仇恨的产生,和平的建立,统治国家的手段,当然还有不同的母爱,虽然我们都知道结局是童话的结局,但是那才是迪士尼的结局啊。ps:最后大家都臣服在涅槃的玛琳菲森下,那应该也是童话的效应。
朱莉美艳不可方物,依然是那么傲娇fairy godmother!菲佛这次演反派也是气场强大。怪不得公主混不上单人集,真的是猪队友!看我朱莉后妈的眼神满满都是爱😭
居然有被感动
精妙绝伦,邻座高中生都看哭了!郭敬明在家循环观看爵迹并留下眼泪“我们差了什么,不就那点破技术么!”
王后说了 要不断向你的臣民灌输恐惧 再利用这种恐惧去对付你的敌人 说明毫无正义跟实力嘛
青梅比不过天降,真爱教母比不过傻白王子。自己种的白菜被猪拱了,白菜还帮猪全家伤害教母。教母前一秒哀怨:我没有女儿了,后一秒不计前嫌卖命救瞎眼萝莉。从没原谅过渣男的教母彻底输给了小萝莉,满满的爱全给你,刀子也全接下,爱到赔了王国还送你嫁人,一首let it go 送给卑微教母。———— 迪士尼用一部颠覆传统,又用第二部回归傻白乐。
为什么这种片子都要安排一个蠢到家的圣母公主。
他妈打她妈,他和她吃瓜,迪士尼还是拍不好黑童话。朱莉的颧骨可以戳死我了~~~~~~~
沉睡魔咒2不好看主要是剧情老套。迪士尼又在讲世界和平爱最大了,我fo。小女孩恋爱脑被阴险王后算计的事情。我单方面宣布这部电影入选“这都能he,匪夷所思”系列。男主傻白甜,女主恋爱脑,不过小精灵很可爱。玛琳菲森有个绝美回眸,整体色彩构图不错。个人愚见:即使要宣扬“包容一切,放下仇恨重新开始”的观念,也不应该把在之前抗中路上流血牺牲的人一笔带过。他们痛苦挣扎换来的沉重的和平,那种“即使现在万般好,但是有的人就是再也回不来了”这样的感觉,不应该一笔带过,否则怎么能体现所谓和平的宝贵。办盛大婚礼,然后无事发生快乐生活,这是很常见也很单薄的一个结尾。这很童话迪士尼,也确实没有新东西。不过有一说一,还是比小飞象、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和胡桃夹子好的。
洗白了反派人物,对于最狠毒的人的结局处理还是比较温和的。公主有点太过圣母了,不知道如果电影以小孩为主体受众,灌输这种圣母精神是不是一件好事。
别称:工具人大电影,为最后一战中死去的人类和鸟人默哀,可知你们死了不一会你们的兄弟姐妹就和敌人在一起参加欢乐婚礼😂😂
劇情犯駁和無意義和老土的地方已經多到都數不清了,儘管放棄去動腦筋,視覺上災難級惡俗靡爛的美學也是一種折磨,連作為動作片也不合格(那群鳥除了會飛之外有戰鬥力可言嗎),連作為一部政治正確雞湯的資格都沒有(女人內鬥,男人如夢初醒坐享其成安心報廢)。
我知道肯定好看不了但我太想念IMAX厅了,好几个月没进去了啊!就,看看五颜六色乱七八糟的画面也行了~ 不过中间跨度太大有点没想到,本来的英国古装童话风忽然间变成了驯龙高手场景下的阿凡达… 【以及Daario是不是会继续当女王面首(?)【以及黑凤凰跑错片场了吧
天哪 这是史上最美的女巫了吧!!!安吉丽娜朱莉怎么可以这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