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人一样,这个片片名、海报、剧情简介给我感觉就是一部轻喜剧,没有想到剧情却会是这样。
生了孩子的变化每个人都会有,但却不是每个人都会深思。
毕竟现实中得过且过是常态。
这就是传说之中的“shinaihuazasion”(黄子华说的师奶化)。
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男女的不同。
女生常常会感动于一个微小的动作,但是男生却粗线条得难以察觉种种。
造物主的弄人吧。
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女生会比男生伟大,感性。
baby的出生改变了人的一生。
谁愿意每天流泪?
谁愿意每天吵架?
谁愿意每天都换的患失?
只是因为男生没有留意到baby带来的影响。
例如爱情变亲情。
激情渐退。
一如电影最后所说的,剩下的只是生活。
在优酷看到的这个片子,实在无聊就点进去看了。
这是很不顺畅的一次观影。
客户端看不了换网页,网页也阵亡了,最后还是在客户端结束的。
用了两天看完。
在进入故事30分钟后,遭遇无法播放,说它有多吸引我,也没有。
于是在挣扎几次仍旧无果之后,我选择了放弃。
今天才重拾起来。
开头的情节很浪漫。
女主角在男主角上班的影像店借碟片,两人以此传达情感,陷入热恋。
他们疯狂的爱着,尼克深情的向芭芭拉表达他想要她为他生一个孩子的想法,于是……我以为既然他们如此相爱,既然尼克那么渴望一个爱的结晶,生养一个孩子应该会像片名一样幸福。
结果不然。
整个过程芭芭拉很痛苦,孤独,甚至有些抑郁。
而尼克,无法理解她。
芭芭拉多么可怜啊!
这是一部喜剧片,却没有多么搞笑的情节。
芭芭拉逃产课出去打游戏的时候,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可爱俏皮的女生!
她那不想像一只母狗一样的想法,我不能再赞同,于是会心一笑。
哈哈哈哈,对嘛,why should I do like this,我也是人,我也像男人一样。
凭什么?
怀孕的过程多么辛苦我不得而知,但我可以想见。
芭芭拉是伟大的,生育孩子的人都是伟大的。
尼克提出换份工作以求给予母子俩更好的生活时,还是很感动。
这个男人还是爱她。
怀孕还不是最痛苦的,痛苦的在后面。
照顾孩子,哺乳,学业,……芭芭拉承受太多,渐渐迷失自我,痛苦不堪。
还要面对阴部因为自然生育而松弛的问题,当医生夸她的阴道很有弹性时,她哭了。
尼克还是约见朋友,过着和往常差不多的生活。
当芭芭拉在他面前情绪失控,抱怨时,他不理解,他认为自己辛苦工作也付出了很多。
那哪里有芭芭拉辛苦。
心寒。
突然联想到之前看的电影《我的国王》也是法国电影,也是女主生孩子之后陷入癫狂,比这个更偏激。
芭芭拉妈妈说“当你认识到男人并没有什么用时,你就不会如此难受了。
”也许是吧。
我想既然有了矛盾,伤了心,分开是最好的结局。
影片没有这么处理。
芭芭拉回到母亲身边,与母亲和好,与父亲和好,与自己和好。
还好,尼克好好的照顾着她们的女儿,然后芭芭拉回去了,发现他们还是相爱。
影片更像是芭芭拉一个人的蜕变,尼克在其中“并没有什么用。
不知道有多少影迷能感受到芭芭拉的幸福。
更多的还是对怀孕和婚姻的担忧吧。
”不少女性对生育都怀着一定的恐惧心理,要是男生能够在女性生产过程中,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关心女性的心理,也许生育会变成一件更幸福的事。
女性是伟大的,有孩子以后一切会变复杂,不是一个人而是要考虑更多想得更多。
养娃不易,养娃后双方关系的变化也因为养娃而变,这在以前美好或完美剧情中很难预见到。
坠入爱河很容易但这以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尤其照顾孩子产生的矛盾等等都让工作中的双方疲于应对。
这对于女性有家庭的女性是不公平的。
没有家庭的男性省去了照顾家庭的时间,论文写的好学习好有更自由的时间并不代表能有好的责任感
写给自己看的,很多剧透。
电影频道是20231226放的,我是20240101电影频道回看的,时长约为85分钟,是个删减版。
女主角芭芭拉是个学哲学的大学生(感觉像是研究生,因为导师告诉她,可以留校当助教),男主角尼可起初在音像店上班,后来西装笔挺,看来是换了份工作。
开头是浪漫的邂逅,当然,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毕竟这部分只是引子。
芭芭拉怀孕之后,她需要面对身体的不适,情绪的变化,饮食的改变等等。
生孩子那一段演的太逼真了,看着都疼,然后就看着医生(也是尼可的叔叔)抱出来了一个头上还有血水的新生儿。
但生孩子不是一劳永逸啊,接下来就是无休无止杂七杂八鸡毛蒜皮等等等等,长时间在家封闭带娃让芭芭拉心力交瘁,而丈夫甚至还在音像店与妹子谈笑风生,还在沙滩上偷瞄美眉,加之论文写作被导师批评,真是于公于私诸事不顺。
这样好像便不难理解那一场宿醉了,酒精麻醉自己,暂时逃离这个世界。
在经历了争吵之后,夫妻二人在第一次约会的咖啡馆握手言和,重修旧好,他们本都是爱孩子的,各类问题是可以沟通解决的。
时间在流逝,生命诞生于时间的长河中,溅起小小的水花。
—————————手动分割线————以下内容是记录,吐槽:1.电影频道推介语相识相爱,一切美好的不可思议,生育陪伴,伴随琐碎,沉淀下来的是爱。
2.男主角工作的音像店很有中国元素,叫熊猫音像俱乐部,罗列的电影有:花样年华,不顾一切,男欢女爱,欲望法则,大幻影,心上人,约会,梦,只是一个吻,我的唇上,男人只想要这个,冷酷无情,难忍的残酷,《别划了,船搁浅了》,有种来抓我(猫鼠游戏)。
3.学到了一个知识:人属于人科,智人种。
4.尼可妈妈的吸奶器竟然几十年了还不扔?
这个情节似乎有些太夸张了。
5.法国也有幼儿园入园难的问题。
6.为什么法国电影中的插曲是首英文歌?
7.结尾处的咖啡馆与开头呼应。
暗示二人关系转好。
8.芭芭拉以小说形式写下了她的故事,起名为一件幸福的事,但是我的感觉是,将这些形容为幸福有点像是强颜欢笑,虽然尼可确实算是个不错的奶爸了,虽然长辈也没有过多干预育儿,甚至影片还回避了芭芭拉的工作因此所受的影响。
但这真的幸福吗?
怎么就是感受不出来呢?
难道只能用母爱真伟大来解释吗,这算是痛并快乐着吗?
一个念书时被母亲说长得不好看然后抓紧她学习的漂亮女主,念着高深的哲学试图解决"人的根本问题",但是生活当中的亲情,爱情,却遇到严重拷问。
生育的过程让她变了一个人:不安,空虚,敏感。
是爱的深,所以也伤的深。
但是爱情的结晶(孩子)是生活的见证,比起高深的哲学,生活,身为人母,爱着付出着,是一件幸福的事。
看完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母性很伟大。
两个人在一起,爱情很美妙,然后组建一个家庭。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以后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她的出现会改变两人世界的平衡,夺走妻子很多的关爱,精力,身材等等。
这时候男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很重要的。
这个男人是否足够成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看在这个时候他要怎做。
我记得Citizen的广告词,前一秒钟父亲的孩子,后一秒种孩子的父亲。
随着这一刻的出现,在女性承担的责任和压力空前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同时,男性需要给予最贴心的支持和后援。
这时候的理解,关心以及呵护不仅仅处于爱情。
关于爱情,婚姻,孩子,我们都是从初学者开始,除了享受其中的幸福之外,我们还有付出很多的责任,更要尽其所能的维系。
激情过于炙热,最温暖的就是温情了。
希望我媳妇生孩的前期后期,我能做好一个称职的幕后人员。
其实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标题党点进去,但当我花了两个小时看完它之后,我发现我恨不得分享给所有成年的女性朋友,因为我觉得这部电影讲的很现实,它在用很直观的手法变现现在女性婚后的常态,毕竟每当小时候幻想的永远都是结婚后公主和王子一直的在一起,而现实中的常态确是另一番面孔,就像孩子即使很可爱却也无法去改变他震耳欲聋的哭闹声让你感到厌烦,还有想着想为自己事业奋苦一博转过身却发现家庭到处杂乱,让你无法放下眼前的忧虑,当你苦苦要求另一半给你自由,却发现其实他一直在作乐,就会觉得自己努力变得可笑无趣没有了意义。
而这些东西,是女性将来会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而我觉得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是让女性提前认知生活,才能更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让现在不会后悔,这是我觉得的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
一个女人从少女,一步步进化,经历了喜怒哀乐,影片最深刻的是对女主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的描写。
爱情的开始都是美好,有冲动、有激情、有奋不顾身,世界都变的美丽可爱,可以让人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乐观,有情饮水饱。
于是头脑热了一下就诞生了一个新生命,男主在餐厅猜出女主一直望向包的原因是怀孕了,说明他还是懂她的,只是女人做母亲是天然的使命,而男人做父亲却是与陌生生命的熟悉过程。
女儿的到来激发了她的母性,她的全身和头脑里面全部都是她的小北鼻,甚至一直带小北鼻到双人床上睡觉,这里面可能有她的累和心酸,以至于两人矛盾迸发。
女主产后的那种空虚、压抑、无法正常作息、无法打扮自己、脱离朋友社会、博士论文写作不顺,那种生产过后的身体变化,也会消灭一个人的自信,身体被缝补,甚至变得不敏感,并没有得到男主的体贴和关怀,甚至在朋友面前不说好话,令女主绝望,男主难道不想想,将近一年不出门是什么滋味,谁的心里没有诗和远方呢。
并不是说男主不是一个好伴侣,只是这种产前产后的经历,只有女人才能懂吧。
他还是爱她的,但是避免不了被女主忽略,将女儿放在比他更重要的位置,原本十分的爱,后来给他也只有两分了吧。
其实到影片最后,男主照顾北鼻也照顾的很好,也说明了第一他完全可以帮女主带孩子,第二女主没有必要如此紧张孩子,应该让对方参与进来,解放自己,毕竟夫妻关系才是家庭中的最重要的支柱。
其实,我真的很好奇,如果女主没有离开男主那一段时间,最后他俩还会重归于好吗?
最后相互对望微笑的镜头令人深思…
(有些剧透)编剧的意旨应当是立的比较高的,但评分不高,大概因为这种题材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不太愿意把两个主人公划归为文艺青年,他们只是对生活有更敏锐的感触,读过一些书,将生活过得层层叠叠丰富多彩。
相信影片开头应当是许多女孩子对恋爱憧憬的模样,毕竟和爱的人一起旅游租房子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然后影片便进入生养孩子的阶段。
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他的讲述与拍摄,不再视身体为机械的身体,而是感触柔软容易变形的一件易耗品。
孕妇不是突然就能生产的,而是痛苦地经受着身体的变化、可能会有无穷无尽的抑郁情绪、需要做好万足的心理准备。
当身体的论文遇上学术论文,康德笛卡尔莱布尼茨们已经“落后”了,即使他们将世界讲述为形而上的完美整体,但对女主来说远不如那份对女儿蕾娅磕磕绊绊痛苦的爱。
结尾讲女主选择写小说代替论文,可能也是对“其他人问题”的重新审视——她不愿意再做理性的逻辑的假借某位哲学家的分析,而选择用自己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或许女主最开始就选错了读书方向hhh女主与男主的相处模式也很让人羡慕,有问题就会说问题,也足够容忍不会突然某方撂担子不干——也不仅是夫妻相处间的问题,还有比如女主对自己身体的直视(我们的教育也真是缺乏),与父母关系的重审与处理,与学业或工作的处理。
所以说孩子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存在,不仅有可能推翻单身生活时的所有人际关系工作成果,还要强迫不断地输出爱——影片末尾好几次提到了脱胎换骨。
所以生育这件事不能只出于热情、疯狂与爱嘛哈哈?
这一件幸福的事也许会带来更多幸福的事,但过程着实有些沉重。
带领观众看到母亲们怀孕—生产—哺乳阶段的经历,这个题材应该还是不多见的;典型滴法国美女;拍摄也很不错;值得
用九个月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用九个月孕育一个生命。
这两件事都要花费巨大心力和精力,电影里女主角最终没能完成论文,但是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并且达成了自洽。
我在这片子里了解了好多女人生孩子的不易,今天是母亲节,感谢妈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
除非我真心喜欢某个男人,非常想延续我和他的遗传性状,否则生孩子太恐怖了😱
看完之后对生孩子更加恐惧了,不只是生孩子本身,更是怕在这之后带来的生活的变化。。。(别上升到这种高度好么。。。)
怀孕和生产在电影里这么温柔浪漫,但它们都很短暂,孩子诞生以后的生活才是极其漫长又煎熬的过程。而全部的这些温柔和残酷都是大部分女性必将经历的生活阶段。男人应该要知道拥有她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爱情和生命都得来不易,享受且珍惜吧。
生小礼包好辛苦!
想起来早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的那句话 “痛苦莫过于,你身边的男人,从来不觉得你有什么好值得去痛苦。” 电影至少告诉了我,自己没有那个心理准备不要给男人生小孩即使他求你,更不要给一个自己还是孩子喜欢玩游戏的男人生小孩痛苦的只有自己,更更不要和家婆住一起家婆带小孩……电影忒现实了!四星半
女人就是这样,你给她一粒精子,她还你一个孩子。你给她一间房子,她还你一个家!对女人好一点!
应该是DVD时代的電影了,只是自己忽略了,看着海报还以为看过,但是打开電影发现真的很有生活喜感:为了孩子牺牲了个人享受值还是不值,真的不是简单的回答;電影开始的DVD影碟语言交流也是电影的一大亮色,女孩子怀孕到生产以后的产前以及产后的情绪波动都非常有启发性也是对现在的准妈妈和少女妈妈的一个警示和帮助怀孕生儿育女真的不只是女生一个人需要面对的,它需要两个人的甚至整个家庭的理解和帮助,过去我们真的不知道一个孕妇在孕期那么强烈的荷尔蒙(以及从里到外的性需要)电影是喜剧,可是生活里没有那么多電影里的巧合和喜剧结尾,生活需要我们去认真面对和悉心关爱。
看多了拖拉空洞的小清新,这样快节奏的家庭电影实在很赞。这一切简直美好的不可思议。好奇男生的观后情绪~ PS:女主角是一个哲学女博士这件事最妙!
片名是最大的骗局,为什么导演觉得生孩子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看到是男导我明白了一点,建议此片可以作为反婚反育宣传片.
一个文艺女青年的生娃故事,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推荐给即将生娃和已生娃的大家。我多想通过一个眼神就知道你爱我,可是现在只剩下生活。很美好,但也有些难过。
【布尔昆笑起来实在太美了!!】男导演拍摄的纯女性视角的电影,女权主义的布尔昆一定是看上这个角色能发挥的力量了只是演的真的不感人...PS:看ls的短评发现80%的女同胞都表示看完不想生孩子了囧rz.......
女主的嘴唇让人无法忘记,这是怎么拍的真的怀了次孕?好真实,小宝宝好可爱。爱情过后,有了孩子之后,家庭的变迁,一代代母爱的传承
纯爱小清新片头过后开始孕育小生命的一切,兴奋期待幸福欢欣逐渐被疲乏彷徨迷茫无助所取代,对于孕中couple来说是不错的教育片…虽然故事主题没有生命最后一天那样深刻,但传达出成为父母这件事本身已经足够幸福…露易丝布馆本片多角度像极了大表姐…
6.5
看了60%让我放下的电影真的很少,主角演技实在让人着急
这种十月怀胎的电影对女人来说是另一种类型的恐怖片,或许会对准爸爸们有启发。终于明白哲学家为什么都是男人(或者是未生育过的女人),因为他们从来不要也不能接触真实的生活。P.S.导演很帅
之前看过一句话 你受过的所有委屈 在看到他的小脸的时候就觉得全都值了
哲学什么也没教会我,只有成为母亲后我才是个完整的人,所以论文删了学位不要了也要回到那个糟糕透顶的男人身边。哈哈,学哲学的时候是没学过女性主义吗,没读点你们法国前辈波伏娃吗,给我气得头顶冒烟啦!育儿片总爱把问题归结为丈夫在初期的幼稚和不作为,改了就好了,然后让所有女人抱着能够找到完美丈夫的幻想入睡。但真的会好吗,完美丈夫就能解决婚姻固有的困境吗……
每一个镜头都让人觉得幸福 哪怕是在吵架
生娃难,带娃更难
节奏一般,故事部分情节有点真实,那个孕肚是真的👍。法国促进生育宣传片。怀孕后的妈妈如何认知、对待第一个新生儿及其不正常男性的视角。不过有点表面,立意格局深度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