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是夢工廠跟迪士尼有樣學樣而誕生的真人作品,但比起迪士尼自家的真人化,馴龍在真人化上反而沒有迪士尼真人化的那種擔憂,一來動畫版文本本身就極為優秀,二來動畫版本身在人物以及世界觀描繪上就足夠寫實,即便有龍的奇幻元素,但是在《權力遊戲》騎龍早已騎到像騎馬的寫實化中,本片的真人化反而沒有像迪士尼那樣太多需要擔憂寫實化會過於突兀的點,只需擔憂選角能否忠實還原即可。
在選角上梅森塔姆斯飾演小嗝嗝是我不太滿意的點,不滿意的點不是他演不好,而是相比動畫版看起來只有10歲的小嗝嗝,真人版長的太高太青少年了,喪失了動畫版首集的孩童感,不過也可能是因為動畫本身就故意將角色的身形做小去凸顯少年感的關係,所以導致在看真人時身形是有點超齡的,除此之外對於他詮釋小嗝嗝是有抓到動畫核心精神的。
真人化各方面都頗還原,其中最還原的絕非傑哈德巴特勒飾演的父親莫屬,從三百壯士到維京酋長,傑哈德巴特勒的嘶吼功確實很能駕馭這類型的陽剛領袖角色,此次從幕後配音走到幕前扮演,妝髮一上來毫無違和感,完全是為這個角色而生,與小嗝嗝父子談心卻又不太了解彼此興趣的尷尬感,傑哈德巴特勒在真人化的演繹下依舊抓到動畫版的喜感,方方面面都做到與動畫版100%相仿的復刻。
約翰鮑威爾的指標性配樂在動畫版一直都是為電影注入深厚情感的靈魂所在,此次幫真人版作曲加入了大量人聲以及曲風變奏,將磅礡感與史詩感拉抬出有別於動畫版的高度,當然最喜歡的依舊是他為沒牙與小嗝嗝在空中自由飛翔所寫的《Test Drive》,再來便是拉著亞絲翠騎龍飛翔的曲目《A Romantic Flight》,完美展現了從恐懼中的不理解到體會高空飛翔的浪漫,繼而理解沒牙與小嗝嗝因默契而形塑出的跨物種友誼,這段被強迫上車的浪漫飛翔,在約翰鮑威爾詩情畫意的配樂點綴下,被感動到眼眶泛淚。
雖然99%是照搬動畫翻拍,要說新意也還真的沒啥新意,但是衝著對動畫版的愛,以及約翰鮑威爾再次主宰全片靈魂的配樂,真人版在填充細節以及片長疊加下的照本宣科翻拍,接受度其實比任何迪士尼真人電影都還要高,真要說對真人版有啥不滿之處,我想還是敘事以及調度本身上還是稍微欠缺流暢感,也許是導演第一次拍真人電影的關係,真人版在片長疊加下也許填充了更多細節,但節奏絕無動畫版那般絲滑,有些許的拖沓感,場面調度上即便分鏡照搬,也多少欠缺特效鏡頭調度與轉場的絲滑感。
IMAX版值得誇讚一下,第三幕的巨龍在IMAX畫幅襯托下是真真實實呈現出了巨物的震撼感,畫幅的延展與收縮跟《罪人》以及《絕命終結站6:血脈》一樣極具巧思,非切鏡頭式的畫幅轉變,而是專注在單場戲中會依據此段情節特別開啟劇場模式進入1.9:1IMAX畫幅,IMAX畫幅上的延展與收縮應用最高度相似的就是上個月的《絕命終結站6》,同是1.9:1IMAX畫幅,畫幅上的延展與收縮與正片時長五五開,完全沒想到上半年已經看到3部IMAX畫幅的延展與收縮是極具巧思的商業片,非常樂見未來的好萊塢大片在普通畫幅與IMAX畫幅切換上能做到統一的延展與收縮模式,藉此讓IMAX體驗更加具有劇場模式開啟的沉浸感。
PS:希望真人版第二部能成功邀到凱特布蘭琪歸隊演真人版的母親,等不及看她和傑哈德巴特勒在真人版重逢高歌一曲了。
PS:真龍版的沒牙依舊跟動畫一樣可愛,雖然和小嗝嗝的磨合過程沒有像動畫版那般賺人熱淚,但是默契配合的飛翔鏡頭依舊令人看的熱血沸騰。
★★★★#馴龍高手 #HowToTrainYourDragon #傑哈德巴特勒 #尼克佛斯特 #梅森塔姆斯 #尼科帕克 #朱利安丹尼森 #迪恩戴布洛伊
作者 神棍糊 20250614这篇文章起于一个啰嗦日常,把它写完,我经历了一整个情绪浪潮。
故事起于我看见《驯龙记》真人版上映了,于是开开心心决定去看。
看之前我在写一篇题为“你装你的爷们儿,我只会忠于我内心的少年”的文章。
这个题目来自我看见王朔在采访里说海明威装爷们儿。
我想其实王朔自己也有,虽说我挺喜欢他的,他是一个真到疯疯癫癫又带着善意的人。
以前在一个节目里看到他妈妈说要举报他,他的眼泪噼啪掉。
当时我理智上认为哭个屁啊,父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一边我情绪上还是被他感染了,跟着他一起哭。
针对装爷们儿这个现象我写,如果不唤起慈悲温柔接纳脆弱融化伤痛这种女性力量,就接触不到神性。
神性让评判只是评判,同时让爱站在更高处来统领这一切。
不止男性缺乏这种力量,女性也缺乏,甚至我有时觉得女性比男性更像男性。
人类为了当一个理性阳刚再也不会受伤的大脑人,为了忠于自己的族群,背叛了太多自己。
这个族群是自己的原生家庭,是自己的性别,是自己的地域,是自己的肤色,是自己的职业,是自己的身份,是太多东西。
整个世界都缺乏承载万物的阴性面。
我才不管人们说我天真,不切实际,理想主义,我就相信我所相信的。
我相信自由意志神圣不可侵犯。
我要用我的赤裸灵魂去亲吻世界,用我的热乎乎胸膛去融化冰川。
我不是硬邦邦的容易碎掉的冰,我是流动的水。
我的大脑和宇宙一样神秘,神经元间的连接比星系还复杂,我可以改写一切代码,并且认为人人都可以这么做。
我边写边想《驯龙记》这个童话,前段时间写完《做一只被你驯服的野兽》后就时不时想起它。
童话展现在荧幕上总是合家欢,简化了人类的阴暗面。
大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划分各种阵营。
大人给自己建造牢笼,把日子过的半死不活,还自我感动自己都是为了别人,为了忠于信仰。
好像人就只能这样子打打杀杀,你吃我我吃你,没有别的出路。
无法与父母分化的大人都恐惧:别人不是都想推翻我抢走我的漂亮魔戒吧!
就此我一定要把别人和外界隔离开,我要先发制人把别人打趴下,我要制造羞耻和愧疚,我要让别人忠诚,这样我就安全了。
怎么会有人对当权力体不感兴趣,这是世界上唯一好吃的东西。
你要是不喜欢吃,那岂不是说明我的执着是疯了?
我怎么会疯呢?
我的枷锁多么闪亮。
我想跟很多睡着的大人说,我真的对你在乎的不感兴趣。
别人静静看你演戏,只是把你当创作素材而已。
别人想追寻的真相,和你没什么关系,你真的不用那么害怕。
你的那点秘密,我看见了都会走神。
你的游戏规则在我眼里太愚蠢,你捧着撒不了手的东西硬塞给我我都不要。
你以为我是你,我却只是你的光。
把自己代入飞猫的我怕男孩吗?
不怕。
我只是有很强的戒备心。
人类手里拿着鱼,把绳子和刀藏在身后,我的戒备岂止合理。
我的地盘里我说了算,只有我才能定义关于我的一切。
对于闯入我领地的玩意我都要使劲闻,三百六十度打量,反复试探。
但只要我看见了真心,我就哇塞,翻肚皮打滚,给你骑,带你上天。
写到这里我满心欢喜的去重温电影。
结果看完后很累不说,还一阵悲伤袭来。
很累源于我感觉自己感官过载,怀念小时候三块钱一张的电影票。
那时候的屏幕清晰度也就比坝坝电影高那么一点,也没什么炫酷的音响,可是不影响快乐。
有年春节我和表弟在大人打牌时出去瞎逛(或许也在干活,不能冤枉他们),逛到了电影院。
当时只有那种我们平时看不上的贺岁片上映,整个电影院一共没几个人,比现在大很多的厅看起来空旷旷,我俩看的不亦乐乎。
悲伤源于故事不够暗黑,反转的太轻松简单了。
整个场都由青少年和带着幼儿看电影的父母组成。
幼儿恐怕看不懂,青少年估计只看到了振奋人心的粉色泡泡,而大人能看到自己的可笑吗?
小孩都期待着父母说出那一句,我为你感到骄傲,所以电影里父母说出了那句话。
《摇滚校园》里也是,父母看见孩子们在舞台上自由奔放的展现自己后,反省了自己的狭隘,还不只是因为别人给孩子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要是没这些目光呢?
这个世界只剩下你们呢?
对方在你眼中还是灿烂的独一无二吗?
没几个父母为孩子的真我感到骄傲,反而觉得耻辱,因为大人对自己的真我感到耻辱。
想到真实的自己从未获得过完整接纳,就死了。
大人死了,可是大人不知道。
大人会为了族群,背叛心灵。
大人没有相信。
发生在我身上的现实版驯龙记就是,男孩修好了我的尾巴,哪怕他的分裂体告诉他他需要杀掉这只龙证明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是族群中的合格一员,可是他没有。
他不把我囚禁起来豢养,反而唤出了我的天性。
他在我眼中看见了他自己。
人的善良不过是因为看见中的不想痛而已。
我杀掉你就会杀掉我自己,所以我下不了手。
可是人类的邪恶也是来自于这个看见。
我在你身上看到了自己,我想杀掉那个被我厌恶的自己,都是因为这个敏感脆弱才让我受伤,而且凭什么你可以做自己,我都不能。
男孩没有太多自信。
他的族群需要他成为一个在战场上厮杀的男人,成为一个爷们儿,否则就会被嘲笑,不被认可,他被封印了。
哪怕他骑着我飞了起来,都还以为他需要说明书才能精准调节我的尾巴。
他不知道跌入谷底说明书飞掉的那一霎那,他凭本能就可以驾驭一切。
我的男孩本是个很有神性的娃娃,他走出了他的族群,他放弃了输赢得失。
可是再一次回到族群的他把这些当作了自己的缺点,把敏感当作了拖住自己成功的坏东西。
他想长大成人人都有的套子人模样。
套子人都有一个假我,也就是那个爹在吞噬自己。
假我越强大,神性越小,光越弱。
人类对自己很残忍。
男孩的社会化程度比我高很多,没我那么野,那么天真,那么激进。
他想照顾好一切,他让别人充满了自己,他挖空了自己的心。
我没有这么多顾虑,我像飞猫一样可以挑战龙族的阿尔法,只为了保护我想保护的人。
龙向阿尔法进贡,人类也是,人类的阿尔法是集体无意识,人类和敌对方在这点上没有区别。
人类会为了不背叛族群,而毁灭个体,我是相反。
我眼中只有你,如果世界要毁灭你,那我就毁灭世界,像旺达那么偏执。
我倒不觉得我的这种渴望是对的,它只是对人类的平衡。
反正我做不到金刚狼那样,一刀捅入琴,杀掉爱人,只因为疯了的她要毁灭人类。
她只是受伤了啊,她一直被潜移默化压制能力。
就算整个世界都毁灭又怎样,我还没试过绕开程序,直击对方心灵,怎么可以就放弃。
我在男孩对我伸出的手里看见了信念。
在我意识混沌时男孩没有抛弃我,在我被阿尔法控制住时没有被我吓跑,他只是拨开了我的眼睛。
我信任他,把我眼睛蒙住飞都没关系,他知道怎么掌舵,知道方向在哪里,限制他的东西,全都可以灰飞烟灭。
哪怕他睡着了,我都能把他安在背上学着他控制我尾巴的样子飞出深渊。
曾经看见人的模样后我就不再想当人,哪怕我也有大人的一面。
可是后来我想既然已经进入这具躯壳,我就只能当人。
我不但要当,我还要让人们看见背叛人类的人是什么样子。
那个自私的,不违背本心的,所谓胳膊肘向外扭的,不站队的人,是什么样子。
童话都是黑色的,它们只是被挂上了彩色滤镜,让小孩子不那么容易被吓到。
你驯化了我,那你就可以在我背上飞的酣畅,轻快的好容易。
小孩子不知道的是,这个驯化过程里会有很多沉重黑暗面浮现出来。
合一需要粉碎掉假我,吞下分离出去的心火,力量才能在“一”这种代表人类本源的状态里全然释放。
看完电影累倒的我做了一个梦。
梦里别人对我说,人与人的连接靠欲望。
我回答对方,人的欲望分为三种,生的欲望,死的欲望,以及性欲。
我不把性欲归为前面两类,因为我在性中感到了向死的快乐和向活的悲伤。
人活着就是很沉,大概每个人都在梦里感到过自己跑不动,走不动,脚不是自己的绝望。
人类在深渊里。
从深渊里长出来的生命力,就是黑色生命力。
黑色生命力爆发出来是彩色的,黑色是根基,彩色是茂盛植物。
那束光是穿透了黑色的光,不是一只两头燃烧的摇摇欲坠蜡烛。
男孩有伤,龙也有伤。
创伤很美好,创伤让我们连在一起。
如果没有这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又怎能怎么明白爱你等于爱自己,我们本为一体。
这个一体从来和族群无关,而是和心灵有关。
人类是心灵受到重创的迷失动物。
文章合集点击:爱和亲密糊糊是谁重塑自己亲子及教育读书看剧笔记世界的真相
今天刚去电影院看完了,先来说整体观感,确实意外不错,真人版能做到这个效果确实可以。
针对动画版的改编,我个人觉得,基本是一比一还原的动画故事了,这种方式挺保守的,但也有好处,原版之所以受欢迎,也是因为故事很好很流畅,真人版没有自大地去做任何多余的改编,反而是好的。
现在的影视剧最怕主创太飘太自恋,老觉得自己多牛似的,什么IP拿来就一通自己的输出改动,最后出来的成品,啥也不是。
所以说,保持原汁原味大概就是对原IP的最大尊重了吧。
当然了,对改编有期待的人可能会有点失望了,毕竟确实跟原动画大差不差的。
继续说真人版的优点,那就是实物化的无牙仔真的很可爱,跟动画版不相上下的可爱啊。
还有防备心的无牙仔↑
接受男主的无牙仔↑看真人版最多的想法就是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拍出来的,毕竟有很多飞行场面,感觉做的都很逼真,视觉效果一流,特效看起来也生动自然,让人看不到一点假。
这对真人版来说很难得,就最怕那种假假的特效了。
特效做的好,就从根本上剔除观众会出戏的问题,可以看的非常沉浸,相信人物,相信角色,相信设定。
看着无牙仔不断飞起碰壁掉落,看着男主给他做了新尾巴,看着他们一起在天空翱翔。
这个故事的本质既有人与动物的那种理解的力量,又有新旧势力交替的深刻含义,父亲和儿子相对无言那段戏在今天看来也是心有戚戚,男人与男人之间,是真的很多想说,但又说不出吧。
我老爸也是一样,说出来的都是伤人的话,但实际行动又是满怀关爱。
父子关系在这个IP故事里刻画的也很真实,或许这些才是这IP一直能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另外,感觉去电影院看确实有必要,大荧幕上看到实景的绿色森林,草坪,大海,蓝天,是真的很美啊!
实景就是美!!!
动作戏也很精彩,是真的很值得去电影院看的一部电影。
虽然真人版的感情感觉略突兀,可能是两个年轻演员演技的问题吧,突然亲上去这种,我觉得毫无必要吧。
这或许是这个真人电影的最大bug了。
看完真人电影立马回去重温了一遍动画,由衷地感慨:实景拍摄的质感真的无可比拟!
《新·驯龙高手》精准击中所有正确的情感节拍,视觉上以IMAX拍摄呈现给观众穿云跃海的翱翔奇旅,带着最震撼的博克岛风光、最动人的成长故事冲击着记忆里那份熟悉的回忆。
动画改编真人近年常有,但出自同一导演之手并不常见。
时隔十五年,导演迪恩·德布洛斯重启《驯龙高手》既是给他自己圆梦,也是为了让影迷能在大银幕重获御风而行的快乐、坠落的恐惧,重新感受龙焰的炽热、血脉偾张的飞行体验。
临海而建的博克岛用情感雕琢细节,一草一木的实景搭建融入心血,竞技场有着摄人心魄的震撼,美术置景方面营造出极具质感的光影,精细到大厅里燃烧的火炬,每一处都用新呈现。
挪威、北爱尔兰的自然风光也都被真实还原在银幕之上。
迪恩·德布洛斯构筑起这样一个传奇世界,并赋予这些经典角色耳目一新的演绎,通过真人电影的宏大叙事,赋予这场成长冒险最完美无憾的重塑。
演员塑造方面,小嗝嗝不用说,发型声音服装全都在线……仿佛就是从动画里走出来的。
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斯图依克、妮可·帕克饰演的阿丝翠德都高度贴脸,坚韧强大的维京女孩用战斧书写传奇,选角真的有点东西。
真人化最期待的就是那场test drive的名场面,在影院看得心满意足。
动画里这场重头戏专门请教了罗杰·迪金斯(全片的摄影指导),没牙仔的飞行姿态更是参考了各种战机的飞行状态。
而新版电影里的这段绝对是超越前作,伴随着博克岛的风,依托着友谊与信任的翅膀,他们再度飞翔,冲破云层、翱翔天际。
哪怕是在这样的奇幻之境里,最打动人的还是真挚的情感联结。
《驯龙高手》的故事内核集中在人龙转变、从相杀到共生:是关于最初的陌生、无知、误解和偏见,如何发展成友谊与羁绊。
最初有机会杀掉没牙仔的时候,小嗝嗝没有杀他:“因为他看起来和我一样害怕,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羁绊从相遇的一刻注定,折断的尾翼和左腿见证他们命运的相似,没牙仔和小嗝嗝从对立阵营到并肩作战、再到毫不犹豫穿越火海的双向奔赴,最危险的时刻和最本能的选择……这种情感依旧让人动容。
没牙仔穿越火海奔向小嗝嗝的身影,也成为友谊的终极定义,让人深深沉浸在两人的冒险之中。
当然,故事所探讨、涉及的主题也比友谊更深远。
父亲和族人对龙是危险的深信不疑,根本不知道是有更可怕的巨龙在控制他们,这像不像哪吒2的无量仙翁对海底妖族的压迫?
在维京人和龙族的关系转变中,我们看到征服、驯服不是长久之计,和平相处才是共赢的密码。
对于一个很喜欢看二次元动漫的我来说,很少会期待动漫真人化的版本。
但当我看完《新·驯龙高手》这部影片后,一点不夸张地说,我被这么高的还原度吓了一跳!
新·驯龙高手 (2025)8.42025 / 美国 / 剧情 喜剧 动作 奇幻 冒险 / 迪恩·戴布洛伊 / 梅森·泰晤士 妮可·帕克影片中不光每个真人角色给人的感觉和15年前的动画角色有非常高的还原度,每条龙制作的精细程度,再加上后期特效的加持,让我看的时候真的会恍惚,有种他们真的就栖息于现实世界中的某个地方一样!
打斗场面更是没话说,在影片震撼的视效中体验了一把激烈战斗带来的热血沸腾与极致爽感!
虽然这么说听上去有些中二,但当我看到还原度如此高的真人版电影后,内心真的是不由自主地燃了起来~尤其是看到那几段剧情:1、小嗝嗝第一次试探性地用手摸到没牙仔的额头,他们第一次有身体接触的那个瞬间,真的是每一次看都觉得很感人,不知道为何,这种纯粹的情感羁绊建立起来的瞬间,无论看几遍,都会让人有心潮澎湃之感;2、小嗝嗝和没牙仔经过几次合力试飞,最终成功冲上云霄看到他们能恣意迎风展翅,在空中沐浴阳光的那一刻,再配上那令人熟悉的背景乐,那画面简直美极了!
3、还有最后几个小伙伴们一起驾驭各自的龙去和大恶龙对抗时的画面,也是超级地惊险刺激!
而且,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发现这部真人版的导演(也是动画原作三部曲的导演)是有“两把刷子”的!
因为我看完整部影片后,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导演是懂作为二次元观众在看真人版影视时忐忑的心的!
何况这系列动画原本就是有很高口碑的,要被拍成真人版的话,作为二次元的观众在看的时候,眼光是会很挑剔的!
但是,当我完整看完后,真是挑不出一点这部真人版的毛病,影片不光故事还原得很到位,就连这几个主要人物角色造型和性格的还原度也超级高,仿佛他们就是从二次元世界中走出来的一样!
而且发现,在这部真人版中,在很多细节的设定上更容易让我的情感代入到看片中,比如,这部里的没牙仔有时和男主卖萌互动的样子,真的是像极了我们家小猫咪们跟我撒娇卖萌时的样子,看到那些场景和画面时,我整个人的心都要被没牙仔的可爱给融化了。
综上,个人亲鉴,这部真人版绝对值得一看!
不但老二次元看着舒服,对没看过这个系列动画的观众来说,也是一部这两个月来不可多得的剧情吸引人,视效制作超级精良的院线佳作!
推荐一定要去大银幕体验,绝对值得~
文/梦里诗书 原班人马的重置,真人化的《 新·驯龙高手》将焦点放在了如何带来更为出色的视角体验上,相较于原版的动画,这次电影确将原本的动画成功嫁接进了真实的土壤,而在剧情上,电影了也只是增加了细节,并没有大的改动删减。
作为一部横跨十五年时光的动画经典,《驯龙高手》的魅力并未随岁月褪色。
原片导演迪恩・德布洛斯亲自操刀真人版重置,无疑让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确保了电影剧情上的一致性,没有出现迪士尼真人版动画中那种惨不忍睹的魔改,而《 新·驯龙高手》中的小嗝嗝仍旧有着他的成长弧光,从羸弱少年到龙族挚友的蜕变,处处闪耀着打破偏见的寓教于乐,其构建的维京世界也同前作一样超越了物种羁绊,演绎着 “共生” 的动人注脚。
电影最大的看点在视觉,影片将博克岛的粗粝与奇幻完美融合。
悬崖边的维京村落保留了动画中的原始感,而电影片长的扩容,也使得其有更多的时间去注入真实的生活气息。
当小嗝嗝骑着没牙仔翱翔天际,电影带来的沉浸感身临其境,而没牙仔皮肤上每一道凹凸的纹理,抖动时牵动的肌肉线条,都使动画里的龙,仿若真的走进了现实。
从人物上来说,在我看来,新作真人版最难的一点,是找到一个有着动画中同样神韵的真人演员梅森·泰晤士。
这个外形同动画里一样单薄瘦弱的男主人公,可谓很好还原了动画里小嗝嗝,足智却又因自己身材,难免颓废的气质。
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父亲史图伊克,则用魁梧身躯与沙哑嗓音诠释了维京首领的威严与内心的挣扎,将父子间的隔阂与和解刻画得令人动容。
这种真人表演的细腻度,让动画中的角色拥有了更加立体的情感层次。
电影的情感内核也延续了动画版对和解的探讨。
当小嗝嗝机械天才的智慧与对生命的尊重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
人与龙最终并肩对抗龙王的高潮戏,和原作一样都是通过巧妙的战术设计与情感共鸣,展现了超越种族的信任与团结。
这种以智取胜的叙事逻辑,不仅呼应了动画版的核心精神,更在真人化的呈现中强化了故事的可信度与感染力。
当然,这种对原作核心的忠诚也成为一把双刃剑。
当剧情走向与前作如出一辙,技术的进步没能转化为叙事的突围。
那些在动画中令人屏息的瞬间,在真人版中变成了精准的场景复刻 —— 固然每一帧都打磨得熠熠生辉,却少了初次相遇时的惊喜震颤,让这场本应充满冒险精神的新章,最终停留在对经典的深情致敬,而非勇敢的自我超越。
总体而言,引领观众走进更真实驯龙世界的《 新·驯龙高手》,是原作的一次锦上添花,但它并没有多少新的东西,这难免让人在满足中又有着一丝的失望,毕竟,真正的高手,不会只是躺在昨日的成功里。
好莱坞的创意枯竭,但观众还在买单。
本周末,好莱坞又要迎来一部重磅作品——环球影业与梦工厂动画合作的真人版《驯龙高手》即将全球同步上映。
据行业预测,这部制作成本1.5亿美元的电影,北美首周票房预计高达7000万至8000万美元,全球首周有望突破1.8亿美元。
相当于刚一开画就回本一大半,难怪环球影业的信心如此之高,甚至已提前宣布续集定档2027年。
这一亮眼数据,只是好莱坞动画转真人狂潮里,最新的一次尝试罢了。
小嗝嗝与无牙仔在真人版预告中重现那经典“指尖触碰”,全球影迷的怀旧情怀被瞬间点燃。
原版电影导演迪恩·德布洛斯再度掌舵,携原班人马将这个曾创下16亿美元全球票房的动画经典搬上真人银幕。
迪士尼当初以《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等动画IP全球收割,到《小美人鱼》《白雪公主》接连翻车,真人化改编早就不是一门稳妥的生意了。
可就在《驯龙高手》上映前,迪士尼真人版《星际宝贝》又凭借7.75亿美元全球票房成为今年最大黑马,正向10亿美元大关冲刺。
动画转真人这场大戏的下半场,似乎刚刚开始。
其实好莱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创意枯竭,商业成绩不佳,政策不稳。
流媒体市场紧缩、AI技术冲击、预算普遍削减,好莱坞正站在十字路口,每个人都在焦虑。
当原创意味着风险,那成熟IP就成了救命稻草。
即便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但比起纯原创内容,商业回报仍然稳健。
华纳动画主席萨姆·雷吉斯特就直白的说:“市场方面,原创动画竞争力较弱,因为买家更看重相对成熟的系列IP。
”这解释了为何制片厂对“驯龙高手”这类IP如此趋之若鹜,因为它代表着一张安全牌。
真人化改编的困境在于,如何在还原经典与创新突破间取得平衡。
从《美女与野兽》到《狮子王》,太多作品陷入了“照搬式改编”的泥潭,剧情、分镜、配乐近乎对动画版的直接复制。
真人版《驯龙高手》的预告片迅速登上热搜,观众反应却两极分化。
有人赞叹其对原作的忠实还原,也有人批评其缺乏新意,与许多真人化电影一样,更像是一部‘高清重制版’。
可“重制”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是,在动画版的设计里,我们更能够接受抽象的世界。
一旦变成真人,观众会提出更多关于现实细节的思考,那种神奇的魅力和滤镜很可能瞬间崩塌。
当技术升级取代了艺术创新,怀旧就从情感纽带变成了创作枷锁。
好莱坞对动画转真人电影的痴迷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本质,还是市场需求的镜像。
观众的选择决定了制片厂的拍片方向。
在《白雪公主》票房口碑双扑之后,《星际宝贝》却凭借不高的口碑,在家庭观众的助力下成为年度爆款。
其他制片厂当然眼红,继续加码动画转真人电影。
当然《驯龙高手》是早就确定的项目,系列三部曲全球累计16亿美元的票房,让制片厂很难拒绝这类项目的诱惑。
市场最终奖励了稳妥的选择,当观众愿意为情怀买单,片商乐得复制成功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泛滥的真人改编,每位购票观众都“功不可没”。
面对动画转真人电影的困局,破局之道不在于拒绝改编,而在于重塑改编的哲学。
梦工厂主席玛吉·科恩的呼吁值得整个行业深思,“我不是不喜欢IP系列作品,只是更希望那些有生命力、创造力和野心的原创内容,能获得更多价值。
”真正的改编艺术,应如《头脑特工队2》编剧达沃·荷尔斯泰因所说的那样,保持“真诚加幽默”的初心。
《狮子王》平淡如水,《白雪公主》恶评如潮,并非因为他们是改变作品。
真正的原因是迪士尼找到了赚钱的路径并形成了依赖,以一种最省事的方式“打劫”对电影抱有情怀的核心观众。
电影拍得太过时,改编太偷懒,几次下来,透支了我们的信赖。
技术可以重现伯克岛的壮丽景观,但只有情感的真实才能让观众与小嗝嗝的成长产生共鸣。
在动画与真人间的转换,本质是艺术语言的转译。
早期动画曾大量吸收真人表演元素,真人电影也应从动画中汲取灵感,探索独特的改编体系。
当真人化电影不再营销原版,不再陷入情怀的陷阱李,当他们被当做真正的电影精心打磨,真人化改编才有望超越技术复刻的层面。
随着《驯龙高手》真人版预测票房大爆的,是IMDb8.1高调开分。
这让我抱有了一丝好奇和谨慎期待,也许这次梦工厂没有让观众失望。
观众渴望熟悉的世界,也期待新鲜的惊喜。
制片厂需要勇气,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同时,注入新的创意与故事。
真正的电影艺术永远在创造“不可能”,无论是汤姆·克鲁斯坐进战斗机实拍《壮志凌云2》的壮举,还是《驯龙高手》动画中少年与飞龙缔结情谊的想象。
而不是将曾经的“不可能”变成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驯龙高手》成功以后,动画转真人浪潮必将更加汹涌,更多的扑街货也在所难免。
当电影沦为安全牌的博弈,在座各位,都有责任。
阔别大银幕数年后,维京少年和萌龙夜煞的故事,从动画形象转变为真人实拍,环球影业豪掷1.5亿美元,让全球观众再次领略到小嗝嗝这个“拒绝屠龙、与龙为友 ”的少年成长与冒险经历的故事魅力,并传达了「我们应该如何与其他人(或物种)和平与和谐共处」的主题和普世价值观。
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动画改真人电影操作,甚至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新瓶装「老酒」,因为新瓶里的老酒是口味上好的佳酿。
除了故事很动人,影片中的景色、画面、构图及视觉冲击力也非常震撼,小嗝嗝骑着「无牙仔」翱翔在碧海蓝天、掠过那海上礁石、穿梭于峡谷断崖间的极致体验,也许只有通过大银幕(最好是IMAX厅)才能真正欣赏与感受。
《新·驯龙高手》的取景地点主要在北爱尔兰、苏格兰及北欧诸多群岛,几乎都是一些令无数游客神往的“秘境之地”,而导演也曾亲自踏上北欧的斯瓦尔巴群岛实地考察,并在此前的动画版中就曾融入过这些大自然缔造的鬼斧神工之景。
所以,观看真人版《新·驯龙高手》的过程,也是令那些无法去到北欧的观众,通过大银幕沉浸式体验北欧风光的一次电影之旅。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这个真人版电影的故事,究竟拍的如何?
可以负责任的讲,导演对原版动画的部分故事情节微调后,真人版的叙事变得更流畅了、观感也更丝滑了,整体而言几乎持平(甚至小幅度超越了)原版动画。
个人感觉,中国内地票房小爆预定。
海外票房不敢贸然预测,但内地票房肯定能很快超过之前上映的两部动画(游戏)改编真人电影:《星际宝贝史迪奇》和《我的世界大电影》,虽然本片IP影响力未及前两者,但质量远高于二者。
主创们很明白,所有喜欢原版动画的观众,几乎都无法抑制对「无牙仔」这一银幕形象的偏爱:调皮、卖萌、爱撒娇俏皮、搞怪、爱捣蛋灵动、顽皮、好勇敢聪明、机灵、好强大...所有你能想到的形容可爱的人类幼崽,或形容你家猫咪、小狗等萌宠特点的词汇,你尽可放心的用在「无牙仔」身上,而不会感到一丝违和。
但与此同时,「无牙仔」却也是一条在龙族中非常稀有且最危险而又聪明的龙,在电影中被强大的维京战士称之为可怕的夜煞,战斗力爆表。
男主小嗝嗝能得到并驯服「无牙仔」这样的宠物,使之成为自己的坐骑,也是这个故事最遵循经典叙事的核心法宝。
所以,本片导演迪恩·德布卢瓦(Dean DeBlois)作为动画版《驯龙高手》三部曲的导演兼编剧,没有任何道理和理由,去大幅度改动原版剧情,好的框架结构和剧情内容,尽数保留,就是改编成真人电影最大的成功。
就好像,那些翻牌影史经典的新版电影,聪明的导演,一般都不会瞎改。
根据番外篇《驯龙宝典》的记载,夜煞(即无牙仔所属的品种)攻击力很高,为已知的龙中攻击力最强的之一。
夜煞的速度有多快,战斗力有多强呢?
理论上,在它向下俯冲时,其速度能打破音障(即超音速),也是所有龙里面速度最快的之一。
所以本片结尾时,小嗝嗝控制着「无牙仔」先冲破云霄,而后再向下俯冲,随即突然在半空中急刹悬停,转身向身材庞大的巨无霸「红死神」猛的喷出火焰,将其猎杀,是符合剧情设定的。
而「无牙仔」喷出的火焰,也和一般的龙喷的火不一样,它是一种半固态的“氧炔焰”,这个氧炔焰是由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其最高温度可达到3000℃以上。
在电影中,「无牙仔」喷出的火焰触及目标后才会爆炸,它的火力由精准的爆炸性等离子闪电构成,所以喷发极为准确。
总之,如果你看完这部电影,你一定会理解女主对男主说的话(大意):女主:你为了你的这个宠物,竟然要和整个族人对着干?
男主:是的,没错。
女主:OMG~但我支持你,可你不能让所有族人都飞一次吧?
因为在电影中,当女主坐在「无牙仔」身上,紧抓着男主的腰,在靠近北极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时候,她感受到了那种不可言说的快感,她穿过云间,近距离看到了美丽的极光...那种震撼人心的感觉,随着镜头的移动,观众都能感受到,更何况女主。
有人说,「无牙仔」就像是一款隐形轰炸机,来无影去无踪,但关键时刻,打击力度相当凶猛。
看了看这B-2隐形战略轰炸机的网图,确实和「无牙仔」飞行时的姿态有几分相似。
考虑到现实中飞行员在相亲市场的竞争力,也就不难理解,当原本腼腆弱小、被大家嘲笑的男主小嗝嗝,骑着「无牙仔」这样的宠物,再次面对女主时,能迅速得到一个亲吻的剧情设定了。
这也是本片和原版动画相比,较大的调整之一,很多人可能会忽略掉。
在迪恩·德布卢瓦和克里斯·桑德斯(Chris Sanders)早在2010年联手执导的动画版《驯龙高手》中,当女主阿斯翠德(Astrid)第一次亲吻男主小嗝嗝后,她说的台词是:这一下(亲你)是为了所有其他事情。
但在真人版《新·驯龙高手》中,由妮可·帕克(Nico Parker)饰演的阿斯翠德,第一次亲吻小嗝嗝后,她说的台词是:这一下,是因为你的人品。
这个改动,很有意思。
因为女主亲的是男主脸颊,所以原本的台词可以解释为二人之间的一种和解。
但改动后,就成了男女之间的喜爱之情了。
当然,最大的争议也在此时出现了。
在动画版《驯龙高手》中,女主是一位欧洲血统的金发白人女性,而真人版的女主角妮可·帕克是一位黑人混血,她的妈妈是坦迪·牛顿(Thandiwe Newton),在好莱坞很有名气了,如果你看过《当幸福来敲门》、《撞车》、《碟中谍2》等经典电影,以及美剧《西部世界》全系列,你不可能对她妈妈没印象。
妮可·帕克的父亲是一位白人,但她很明显更像母亲,除了肤色没那么黑,其余地方复刻了母亲的特征。
不过,妮可·帕克在本片中的角色形象,其实很讨大观众喜爱。
比起动画版,导演将真人版《新·驯龙高手》中女主阿斯翠德的台词做了不少调整,原版里女主的个性略强,部分时候略微不讨喜,但真人版中,以上缺陷几乎都做了调整和改进。
最后,如果抛掉政治正确的因素不谈,忽略女主黑人混血的身份争议,本片在内容上几乎无可挑剔。
尤其是影片的第三幕,完全是一部怪兽电影的格局:小嗝嗝驾驶着小小的「无牙仔」与终极巨无霸大BOSS「红死神」单挑的过程,仿佛上演了一出北欧版“飞龙大战哥斯拉 ”的精彩博弈。
另外,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之前曾在吐槽真人版《星际宝贝史迪奇》的评论中说过:该片结尾,当「史迪奇」沉入海底生死未卜的时候,姐姐居然没有主动去救「史迪奇」,而是在妹妹莉萝反复强调OHANA、不断呼喊OHANA的情况下、向姐姐发出哀嚎与求助的呼声后,姐姐犹豫了半天,才决定下海去救「史迪奇」。
可能是因为本片导演迪恩·德布卢瓦,也是动画版《星际宝贝》的导演之一,所以《新·驯龙高手》有一个和《星际宝贝史迪奇》一模一样的剧情设定:▶ 同样,在结尾大战开始前,小嗝嗝为了去救被锁在船上沉入海底、生死未卜的「无牙仔」,而差点溺水,由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父亲Stoick,潜入冰冷的海水中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 此时,导演给了「无牙仔」一个绝望的表情,好像在说: 我去,你个老登,只救你儿子,不救我,我诅咒你... ▶ 结果,镜头一转,Stoick放下儿子后,再次跳入海水中,主动去救了「无牙仔」,作为父亲也好、族长也罢,Stoick救「无牙仔」的过程,没有半点丝毫犹豫。
▶ 而且,最离谱的是,Stoick和「无牙仔」此前是死敌,是他把「无牙仔」抓来绑在船上,通过「无牙仔」寻找终极大BOSS的藏身之处。
▶ 所以,《星际宝贝史迪奇》中的姐姐和「史迪奇」的矛盾,显然没有《新·驯龙高手》中父亲和「无牙仔」的矛盾深啊。
可见,完全一样的剧情设定,两位导演的处理方式,却天差地别,孰优孰劣,真可谓是一目了然。
今年六月的第一部电影是《新·驯龙高手》。
前几天看到朋友pyq说9岁那年第一次看,现在真人版出来很激动。
今天在《ballerina》、《mission impossible》这几部里纠结了一下,大概是看到看驯龙的人更多且被db里的男主剧照所吸引还有男主名字有点搞笑,于是买了票,没想到,很惊喜。
惊喜在于与我的现实世界产生的联系以及电影的视听方面。
奶帅的。
听到hiccup几次,突然让我想起了和很喜欢的朋友的一次对话。
“这个念hiccup还是haicup?
”“hiccup,这是我以前看过的动漫男主角。
”“这样啊。
很好听。
”那是我对这个名字的第一印象,念起来干脆利落,像是咬碎薯片的声音。
是朋友星露谷账号的农夫名。
这个故事很简单。
一个所有人不看好的但一心想成为dragon killer的weak man因使用自制武器意外打中夜煞(龙的一种,口吐紫色闪电作为攻击方式),但因自身不信任遂而下山寻龙,一念之差间放走一条龙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故事。
hiccup父亲一直都很苛刻,这一点导致hiccup帮助族人消灭龙穴里的巨龙后所引发的父爱有些割。
这就好像是那种曾经不被接受的人因为自己的勇气加持了运气后拿到了结果,于是收获了家人的掌声,这个时候掌声好像并没有太吸引我。
因为从来都是父亲不认同“我”,如电影里说的“我这个整体”。
最后,所幸,龙作为他们的武器帮助他们打败真正的敌人后,他们才开始改观。
族长这个角色有些类似于《幽灵公主》里的黑帽大人。
她为了继续炼钢,与森林的战争也牺牲了很多战士,因为错信导致自己胳膊被砍。
但是黑帽大人的角色好像更加丰满一点。
这里的族长有些许太过于执迷不悟,一心想成为复仇男神。
这是他们之间的最大不同,族长一心复仇,却对敌方没有太多准备;黑帽大人一心建设炼铁厂、改善村民生活,为此愿意打持久战。
剧集中的人物塑造算是传统。
电影的拍摄更多地给这部电影带来想象空间。
toothless第一次带hiccup上天入地的画面为观影厅里为尘世所累的观众们带来了自由以及内心再次为世界发送的掌声。
影片经常通过调侃的方式引起观众的笑意,使我们逐渐放下防备。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爆米花电影,可惜我只带了无糖可乐。
电影里最好嗑的就是toothless和hiccup的关系。
说句不道德的就是有点像在谈恋爱。
我知道把这类关系看作是在“谈恋爱”有点性缘脑,但我觉得这样的情感的浓度,用“恋”➡️“依恋”和“爱”➡️”爱护”本来就很合适。
就是主人和pet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从中我看到了某种甜头。
男女主角有些许嗑不动。
还有其余几个“小坏蛋”也有点工具感。
也许这部电影的议题已经不是我这个年纪的关键议题了,但是权当是一场洄游,把以前没想过的想一想,这个时候其实就不会计较太多了。
我发现好像每次看完电影更容易牵引我进入文艺大门。
“文艺大门”于我而言更多关乎那内心为之振奋的东西。
生命中的highlight,一个时间只需要一次。
就像我知道天空有星星但我有限的注意力只够我记得那一颗,然后不忘记。
这部电影的放映也带给我这样的感觉。
冒险奇幻动画电影《驯龙高手》于2010年上映,时长九十八分钟,全球票房近五亿,并斩获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项大奖与提名。
时隔十五年,这部经典动画的真人版将于6月13日登上大银幕,北美和中国大陆同步上映,片长一百二十六分钟。
本片讲述了博克岛人世代屠龙,维京少年小嗝嗝(梅森·泰晤士饰)却意外和夜煞没牙仔成为朋友,并在维京人和龙共同斩杀龙王后,人类和龙这两大族群间的隔阂也被打破,最终人与龙和谐共处的故事。
N刷过动画电影,再看真人版预告片,就知道真人版有多还原,看过真人版电影,就知道《新·驯龙高手》的还原度有多绝:【主创】这个系列的三部动画电影都是由梦工厂出品,迪恩·德布洛斯执导,真人版同样由梦工厂出品,迪恩·德布洛斯同时担任导演、编剧和制片,这就使得动画电影原班人马拍摄制作的真人版电影在分镜、剧情、氛围和节奏基调上基本是一比一复刻。
而动画电影中小嗝嗝父亲斯图依克的配音演员杰拉德·巴特勒在真人版中出镜饰演小嗝嗝的父亲,连制作班底都还原的超绝还原度,谁能不爱?!
【角色】梅森·泰晤士饰演的小嗝嗝外形上和魁梧结实的维京人形成了反差,他单薄瘦弱的外在、聪慧坚强的内在,再加上优柔又颓废的气质,就像是从动画版里“走”出来的。
杰拉德·巴特勒一米八八的身高,穿上铠甲后宽阔厚实的背膀,给人的力量感和压迫感简直和动画版一模一样。
鼻涕粗、鱼脚司、龙凤双胞胎和高伯等角色的妆造、体态、气质搭配符合人物的台词,完美复刻动画版。
【剧情】真人版还重现了动画版经典有趣的桥段。
小嗝嗝和没牙仔的摸头杀、小嗝嗝父子跨频道尴尬无声“谈心”、小嗝嗝蒙太奇驯龙、大战时没牙仔和阿丝翠德的倒挂式对视、高伯对待小嗝嗝的态度转变及发自内心的关心、没牙仔的各种可爱萌态等等,虽是熟悉的二次元配方,却是三次元感官。
【视效特效】真人版在挪威和北爱尔兰实景拍摄,影片中海岛的美丽风光、辽阔海天间的畅快飞驰、龙穴奇观的壮丽,从IMAX大屏展现给观众的就是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美丽壮阔到有种不真实感,奇幻效果拉满。
夜煞、双头龙、致命纳德、葛伦科、烈焰狂魔、恐怖龙等各种龙也是从二次元来到了三次元,他们身上的鳞片质感、喷射的火焰、瞳孔和眼睑变化都非常逼真,仿佛把动画中的博克岛搬进了现实。
都说“真人毁动画”,《新·驯龙高手》却是例外,它不紧完美复制了动画版,在视效上更加突破。
动画版的三部上映时间间隔四、五年,希望真人版续作不会让观众等的太久,期待下一部的大BOSS早日上线。
为了给真人版评分不得不同时给原动画版加点分。本质上基本只是对动画版的全盘复制,当然确切说有些细节上还是不太行,有些感觉没能做出来,但仍可跟动画版打个平手。
你们知道现在好莱坞能有一部完全尊重经典,不瞎几把改的真人版有多难得吗…
男主不错 女主选角失败 大场面看IMAX很真震撼 但故事比较老套
全方位美学在线的片子,故事跌宕起伏,情感充沛,特效逼真,回归传统实拍后,风景绝美壮丽,观感自然舒适,碾压棚拍。一比一复刻15年前的动画版,就能让人沉浸感动。没有魔怔的zzzq,没有劣质的CG游戏质感,没有自以为是的魔改,只是真人化和还原,就足以吊打现在市面上九成电影。
适合小朋友。成年人看着脑壳痛。。。
没牙仔大战哥斯拉。女主角是张韶涵,好违和。
影片最打动我的,仍旧是最后那场与龙共处的平静画面。无牙仔站在村子中央,周围人们习以为常,孩子们骑着小龙飞过屋顶的情节,这种人与“怪物”之间逐渐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共生,是系列的灵魂。那一幕并没有强调感动,却极其稳定地复现了动画的终极命题:只有理解,才可能共处。
不准伤害我们无牙仔。ʕ(ⓛ–ⓛ)ʔ
つまらない
十五年前我看的时候只感受到了宠物和主人之间的心心相通。现在我看的时候想到的是印第安人和殖民者,带路党和暴政者。#美丽小鸟一去无踪影,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其实是很一般的作品,但看无牙能无缝代入自己曾经的爱宠,给我看哭了,也是自己经历的投射部分参与了观影过程。
两次出现了pet这个词着实让人非常不适
四平八稳
最近真的上了好多动画真人版,梦工厂制造真的很精品,比迪士尼强多了,感觉整部电影简直是太还原了,这才算得上用心的作品,音乐场景节奏都有点加勒比海盗那味!!很爱希望快点出后面的!
太舒服了,在保留选剧本完整度的情况下,原班人马进行了视觉效果的全面提升:摆脱Q版造型的龙更加凶猛骇人,再加上几可乱真的龙族纹理,爱尔兰实拍的恢宏大气,更加纯粹的飞翔体验,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畅快了!在旷野,在山间,在风中,那种纵横云端、翱翔天际的快感,是本系列最难以替代的标志性魅力。至于故事吗?放在现在还挺贴的,维京亚逼少年捡了一只流浪龙,顺利起号,利用摸摸头、挠挠痒、打喷喷等萌宠视频涨粉无数,最终改变家长看法:只要不耽误学习,养点萌宠有啥大不了!如何呢?又能怎?其实无论屠龙大会还是飞行员驾照,有时候松弛感真的就是秘诀。儿童电影拍法+宠物电影节奏+怪兽电影精髓,类型融合竟然如此的丝滑,好剧本真的多少年都不过时。
部分配乐凯尔特风格是在搞毛啊
特效做的真不错,就是买错了国语版,谁能想象的到两个大胡子老头一嘴一个“小哥哥or小嗝嗝”,还有部分配音演员吐字不清😱一边看一边猜刚才说了什么。
当年特别好的一部动画片,如今一比一还原真人版就显得很一般了,一模一样为啥还要再看一遍
早说了咱北欧人只是表面环保叭,征服征服征服!我们维京人就要扬帆征服!看看我们的战利品吧!
无牙仔试飞的部分依旧是全篇的华点,也依旧让人心旷神怡,其他的就只能说是正常水准了,可是正常水准已实属不易。情感铺垫不太够,一些剧情的设计也过于理所当然,可能与演员有关,也与本身前半段故事的进程很微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