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悲惨、 疯狂且哀怨的故事。
这个电影既有它的社会教育的意义, 又有它的独特的情感刻画。
社会教育的意义从整部电影看来, 主题是关于校园暴力的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
三个女生帮凶、 一个女生“主谋老大”、 一个轻浮的男生、 两个喜爱幻想但是不尊重生命的男生、 一个先是被欺凌后又转变为“帮凶”的女生、 一个时而善良时而凶残的男主角、 一个以前被欺凌现在想重新树立信心的老师。
他们当中既有校园暴力的加害者, 也有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但是相同的一点是, 他们所在的生活环境都并不是很好, 哪怕是加害者。
只有女主的生活环境比较好。
三个女生之一的父亲爱家暴, 另外两个看不出来; “主谋老大”的家里母亲和自己没有话语权; 男主角的家里有家暴; 轻浮的男生看上去缺乏家里人的关心; 两个装刁男生看样子是家里有钱给他们买玩具但是没心给他们灌输教养。
因此, 这部电影像教科书一样, 告诉我们, 校园暴力的加害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被培养出扭曲的心理的。
更重要的是, 它展示了一个受害者是如何成为帮凶的(被虐待后反而对加害者有了合伙和扭曲的同理心)。
同时, 在没有外力正义力量的干预下, 校园暴力受害者迎来了悲惨的结局, 无论反抗还是同流合污。
加害者也会被无情地清算。
这些是这个电影的社会教育意义。
独特的情感刻画但是, 这个电影的一个特殊的点, 在于它把一些不是那么坦率单纯、 阳春白雪的情感给刻画了出来。
这些情感在电影进程中时不时跳出来一个, 而且细想便会发现每一个都是如此的真实和细腻, 有几个极其耐人寻味: 1. 两个喜欢幻想的男生在雪中森林追逐野咲时, 他们对于狩猎的渴望在没人的雪景中便释放了出来, 即便把人当做猎物杀死也好像没有任何心理波澜。
这时他们更像两头食肉动物, 而不是人。
2. 当眼睛胖男生把野咲按倒在地上的时候, 他突然不暴虐了, 开始边感慨自己终于和野咲有了身体上的接触, 边慢慢地、 温柔地想亲野咲。
野咲这时并没有去拿镊子反抗, 而只是慢慢等待他的脸凑上来。
此时她应该在恍惚, 在思考要不要接受男生的亲吻。
然后她在5秒后拒绝了, 头侧向一边。
之后男生暴怒, 准备拿刀刺她时, 她才用镊子反击。
这里其实有一丝温情在里面, 女生面对自己不喜欢但是喜欢自己的男生时, 心中仍然是保留着一丝温情、 感激和爱意在里面的, 即便这个人她不一定(那么)喜欢。
所以后面眼睛胖男生都不是被野咲杀死的, 在伦理和感情上野咲不愿意杀他。
3. 流美在和“主谋老大”雪地对杀时, 流美拿刀扎了很多次“主谋老大”的手, 边扎边吼“痛不痛!
痛不痛!
” 。
“主谋老大” 这时都快痛死了, 她还这么问。
流美这个吼其实是发泄着自己心中的各种情感: 一, 她喜欢的“主谋老大”背叛了自己, 还一直不喜欢自己而喜欢野咲, 自己出于愤怒, 非要扎她的手; 二, 自己被“主谋老大”欺负时, 虽然是被自己喜欢的人欺负, 但是最后被欺负的没有结果(她想让“主谋老大”欺负自己后渐渐熟悉自己并和自己有情感上的羁绊), 自己出于失落, 非要扎她的手; 三, 自己喜欢的“主谋老大”不喜欢自己而喜欢野咲, 于是想给“主谋老大”一个深刻的影响, 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留下些什么(刀伤), 自己出于占有欲, 非要扎她的手。
她扎“主谋老大”的手时的心情极为复杂, 应该有以上三种情感甚至更多, 这些都在流美的丧心病狂的吼声中被释放了出来。
4. “主谋老大”不一定是指使他人欺负野咲的主谋。
她很可能只是在别人欺负野咲时自己什么也不说。
但无论如何, 沉默也让她成为帮凶之一。
不过, 她在野咲被欺负时, 心里的情感是什么样的呢?
自己“得不到”的人就要欺负吗?
不单纯是这样, 她在野咲被诱入泥坑、 被砸东西、 被刻桌子的人嘲讽时, 她看到野咲以前和自己一起聊天时没有的落魄的形象, 这让她有一种得到了补偿的感受: 原来野咲也能落魄成这个样子, 没有我的保护她就会过得很辛苦, 我就是要看她(这个善良的女生, 这个纯洁的花朵)遭到摧残。
这是一种消极的愉悦方式, 是个人都会有, 但是不能用这个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必要时一定要克服。
以上四段就是这个电影里的情感刻画的一些例子。
也还有更多情感蕴含其中, 但是我理解能力有限, 还看不出来。
这个电影其实有许多独到之处: 对坏的未成年人不加修饰的批判和清算、 对公权力正义力量干涉的忽略、 夸张放大了人的疯狂程度。
整个电影的叙事方式和情感状态非常贴合未成年人的生活, 我感觉编剧在用未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写了这个故事。
不过电影里面的坏角色的疯狂程度太极端了。
连对生命的尊重都没有, 剥夺无辜的人的生命还一点愧疚都没有。
这还有道德吗?!
还有王法吗?!
还有法律吗?!
还有天理吗?!
刘志鸿2018年11月1日
(5月13日):记录一下,小黑妙子能活下来,虽然有些难受。
但是如果通过审判角度来看,似乎是能够理解。
妙子几乎可以说是与相成拥有同样的目的,但她(好像)尚有一丝人性,被欺凌的老师认定她是她的朋友,知道向春花忏悔。
让她无法拿起剪刀从事向往的职业,可能就是对她欺凌流美,不阻止同伙去烧房子的审判吧。
5月14日记:不对啊,如果不是因为妙子无法接受野咲无法属于她一个人,从而开始孤立霸凌野咲的话,那么这个没有娱乐偏僻小镇孩子的疯狂是不会宣泄在野咲身上的,野咲的生命结尾,也不会是如此悲惨的。
ps:女主永远能随手摸到工具扣大分,一而再再而三的,太出戏了,搞的我一直在想。
《ミスミソウ》,一部极致伤感又美丽的残酷青春物语。
日本漫改电影又迎来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观影之后特地花了一个下午去找了原作漫画看,《三角草的春天》完美诠释了原作漫画的残酷青春。
观影前以为是日本校园欺凌片,直到整个小镇漫天大雪飞舞,一下子猝不及防被这群高中生带入他们的残酷青春世界。
离毕业还有两个月,也许这群高中生并不是想只要等到毕业大家互相离去,心结就会自动解开,也许野咲春花、佐山流美、小黑妙子、相場晄都不约而同的觉得这场大雪预示着不得不清算的时候,在冬天结束春天来临之前。
小镇的冬天不断的飘舞着雪花,大雪之中同窗之间开始了一幕幕的血战与清算,洁白的大雪与鲜红的血浆形成的反差相当具有迸发力,冰冷的白雪与炙热的鲜血交融,同窗之间毫不留情面的互相杀戮其中包含的不管是爱意还是恨意,都是浓浓的化不开的饱满。
很爱日本电影惯有的极具特色的表现方式,总是面无表情,毫不言语,眼神就像大海一样深遂与宁静,悄无声息的讲述自己的故事。
那该死的令人气愤的春意盎然的春天,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如果从cult片的尺度衡量,这部电影血腥暴力程度只能算中规中矩。
这部电影(没看过原著漫)有意思的地方是准确捕捉了中学生(确切说是初三)的心里与情感状态,我们不需要用现实的逻辑去度量这部电影,也可以抛弃偏远小镇,原生家庭,百合三角恋这种俗套的背景。
中学生心里恶是没有缘由的,他们的愤怒也是身体激素骤升的结果。
当迷恋上一件事物的时候可以全心投入,虔诚圣洁。
而遭遇事物背叛后又仿佛世界崩塌,邪念丛生。
现实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磕磕绊绊渡过这段暗潮汹涌的青春期。
可扪心自问:自己心里产生的暴戾与恶毒的念头不会亚于这部电影。
如果从这部角度去看这部电影,电影里最失败的角色是那位女班主任,对于班级的集体情绪她完全失控,因为权威的消失导致班级处于暴力肆虐的原始状态(导演估计并未想这么多,只是单纯想把老师演绎成个懦弱无能的变态)。
下面我从个人理解来梳理下电影中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一、妙子这个角色更有意思,女主沦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人。
还记得电影开始垃圾坑那场霸凌戏吗?
这里展现女主的懦弱以及妙子“黑老大”的形象,有趣的地方是妙子自始没有跟三个霸凌女生对话,连女主被霸凌的原因也是借他人之口说出。
这里观众肯定为锁定她为幕后BOSS,实则是为她身份反转预留玄关。
然后我们再把镜头拉到流美被霸凌那段戏,霸凌的还是那三个女生,妙子却是给留美剪头发,而且留美还是一副很享受的表情(我当时有点懵),最后妙子说了句:你轻松点了吗?
再结合片尾妙子给女主剪头发的镜头,才发现这是她善意的安抚(我不愿意用百合去分析,是因为我觉得中学生对友情也有很强的独占心里)。
但为什么她给留美剪的那么凌乱,是因为妙子心里是反感留美的,但又安抚了她,说明她其实是个相对善良的人,但如果我们不看到最后,会误以为妙子霸凌了留美。
整片妙子是没有真正实施过杀人的人,她的问题是因为嫉妒心怂恿,放任了霸凌的行为,但也为此付出手废的代价。
再说女主她前期的软弱与后期的犀利是推动情节发展最重要情节,但在全员恶人唯她白月光的对比,反而显得她人物苍白,工具人属性拉满。
二、男主真的很坏,这里我们对比霸凌三男三女组。
这六人承担了电影前期拉仇恨的主要任务,也是被直接报复的主要对象。
他们的恶是没有理由,单纯打发无聊的时光,只是霸凌的对象不同罢了,先是留美然后女主还有天上的鸟。
而男主前期没有直接保护女主被霸凌是我很诧异的地方(仅仅表态他站在女主方),但结合后期他间接导致女主妹妹死亡,重伤女主爷爷来看,他是有意让女主处于被孤立,了无牵挂的境地,这样他就能独占女主。
这种强烈的独占心里真的很符合中学生的心里特征,再加上他无节制的暴力倾向。
完美的契合了我的标题:青春荷尔蒙的奴隶。
对比他跟妙子,一目了然。
可能这就是最后妙子没死的原因吧~ 三、最后说下留美,这个人物应该是电影里最复杂,最让人费解的角色了吧。
但如果我们把视角还原成一名初三,发育有点滞后且懦弱的女学生。
你会发现她是那么真实,是许多人内心曾经存在过的成长中的不堪。
留美被派去劝说女主回校,而她直接跟女主说:你不回来,她们会霸凌我。
这摆明了她不想女主回来,她希望跟那个霸凌团体产生某种联系,甚至主动请缨去烧房子。
我们先抛开她嫉妒女主这个电影设置的动机不说,她这种心里太真实了太不堪了,像极了青少年明明被一些人欺负,却渴望加入那群人并用更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瞬间唤醒了我脑中一些远古的记忆。
再说留美跟妙子形象映射,留美对妙子是两个极端(我还是不愿意用百合分析,太俗套)她那种酷酷的形象与留美猥琐懦弱形成鲜明对比,留美的自卑在她与母亲的对话中表露无疑,对自己极度不认可导致对妙子形成盲目的臣服。
而当妙子在她心里出现污点的时候又转变成嫉妒的憎恨。
这种情绪像不像青春期狂热追idol的你们。
为什么我们那么爱idol,本质是我们自卑。
总结下吧:这部电影不算严肃的文艺片,更像一部cult片且漫改气质浓郁。
我们不需要套用现实去衡量,也不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我感兴趣的就是它真的抓住初三学生的心里与情绪,感觉不落俗套。
再说一句吧:所以年轻人真的不能主导这个世界,看看网络上那些留言的暴戾程度丝毫不亚于这部电影。
太血腥太暴力了,这些初中生的凶残程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探讨校园暴力的电影,这部真的是做到了集恐怖血腥无厘头与一体。
觉得逻辑太不通了啊,同样被欺负的人难道不是应该对同等处境的人报以同情的心态吗,为什么会反过来怨恨?
喜欢一个人难道不是应该看着别人对她好吗,为什么漠视甚至暗示周围的人可以欺负她?
家人和恋人难道不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吗,为什么选择了家人就得被杀?
还有开挂的女主,被霸凌没有反抗的时候手边就没发现有武器,觉醒的时候要什么有什么啊,有长的可以插进人眼的铁钉,有可以夹断鼻子的钳子,厉害厉害了!
还有凶残的男主,爸爸打妈妈把爸爸杀了,妈妈喜欢被打把妈妈杀了,爱人选择了家人他就把自己奶奶杀了,哇哦,这是什么鬼逻辑,也是厉害厉害了!
这部电影刷新了我对血腥暴力的认知。
三星最主要给校园霸凌这个题材。
电影的深刻程度就在心里自己评判吧。
说说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吧,可能和个人经历有关,我其实一直不是太明白为什么受欺负的人不会反击回去。
在我过往的求学经历里只和别人打过一次架,好像是因为我同桌上课的时候让我关窗户我嫌他烦没理他,然后他放了晚自习喊了别班的一个同学把我堵在厕所门口和我打起来了。
我那个时候还是个小胖子,可能是体型压制反正最后也没吃亏,把我同桌的脸打出血了,然后我自己没什么事,还跑到校长办公室去告状,最后班主任还被叫来了,看她被校长训我一直觉得挺对不起的她的,因为她是我求学生涯中直到大学毕业遇到的班主任里最喜欢的,因为我去校长办公室告状害她被训了好久我一直到两年后上初中碰到她还感觉有点对不起她。
另外一件事是六年级时几个玩的好的同学可能是因为我当时性格内向,然后也是个小胖子吧就特别喜欢开我玩笑,经常下课四五个人开我玩笑,“打”我一个,我也没吃过亏,都是追的他们跑好几个花园,但是因为是个小胖子也很少追到他们罢了。
回来继续说电影,每次看这种题材的电影,看他们被人欺负然后一动都不敢动的我就觉得好憋屈啊,很希望他们能反击回去,虽然肯定打不过一群人,但是抓着一个人往死里揍总可以吧,但是没有。
也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碰到过真正的校园霸凌,这一些都是我想的太简单的,你要这么较真我也没办法。
至于这部电影,看剧照和剧名“三角草的春天”,然后一个女孩子躺在雪地里,我本来以为是个像夏目和菊次郎一般默默无闻的小女孩的成长故事,没想到这么暴力!
这么血腥!
看得我下巴都惊掉了,尤其是我还在吃着红石榴,那感觉叫一个酸爽。
而影片在开始还不到三分之一女主就开始反杀了,一开始就直接是三条人命,我一度很纳闷后面导演还打算怎么拍才拍的完剧情,事实证明我低估了日本导演对人性的观察和反思。
剧里每个不正常的人都受到过欺凌霸辱或者是生活在那种环境之下,然后成长为那种人。
大人、警察、老师这些应该成为孩子保护伞和人生导师的人物都弱化了,尤其是女主的父母,母亲竟然被一群小屁孩活活烧死,你看到一群小屁孩往你家门口倒汽油你报警啊,你不报警你回到厨房拿把刀行不行,你不拿,就那么死死站着,想用母性的光辉感化他们吗真的是,然后被活活烧死,我呵呵呵呵呵了!
看的憋屈死了。
警察?
全剧里警察可能都去打牌了,我不知道有这种生物的存在。
那么男主呢,这么一个前期再正常不过的人物,后期的反转也是看的人要喷饭了,杀奶奶,捅爸爸,打妈妈都行,他在家庭暴力中长大,这些我勉强可以接受,但是看到女主父亲在熊熊烈火中燃烧的时候,你他妈第一反应是给我掏出摄像机然后拍照?
你前面就给我拍过一个路边野草,什么时候这么喜欢摄影了,然后影片结束时强硬的解释说想让女主看看他爸爸护着妹妹时的伟大,一口老血喷出来啊!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披着校园霸凌衣服的恐怖片,全篇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杀人杀人杀人,戳眼球爆浆爆浆,用刀子划嘴巴划脸,砍脚刺手什么的,接受能力低的就别打开了,还有也别在看剧的时候吃石榴和任何带着红色的食物!
很明显,电影的故事线索就是校园霸凌。
但是同样是讲校园霸凌,导演可以表达对校园霸凌的憎恶和批判,希望唤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也可以单纯地通过校园霸凌,来展现少年们的黑暗面和他们扭曲的人际关系,而让观众们对这些扭曲产生审美价值。
我认为本片的情况是后者。
所以说,这不是一部反思社会问题的电影,如果带着这种思路去看的话,很容易会觉得这些少年真的不可理喻。
咱们是要通过欣赏恶与血腥、以及几乎无可避免的悲剧来获得审美体验。
豆瓣6.2分我真觉得太低了,仔细一看为什么?
哦!
原来是大家被电影里掉眼珠子、掉肠子之类的血腥场景恶心到了,被疯批角色们恶心到了,就觉得讨厌了。
呃……我觉得塑造疯批角色和血腥应该是cult片比较常见的做法,“不正常”和“非主流”才是cult的“正常”吧?
不如出门左转……看点儿别的?
构图与美术不得不说,镜头非常漂亮,雪景+血液(白+红)真的很能出效果。
赏心悦目啊!
白色雪景+红色衣服的女主,这样的镜头很多声音全片无源音乐较少,连环境音都消除了的样子。
举个例子,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应该是能听到风声的,但是片里基本听不到。
观众能听到的一般只有人物对话的声音。
我感觉这是传递压抑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当无源音乐出现的时候,大多是踩了弱音踏板的钢琴曲,声音闷闷的,曲调也让我想起萨蒂《裸体歌舞》那种平静的阴郁(我听了是这种感觉,本来这套组曲是描述古希腊男子舞蹈的……跟阴郁应该没什么关系)。
剧情、角色塑造如果想用一张电影截图代表本片,给没有看过这电影的人看的话,我感觉男主这个镜头就很有代表性。
我们能看到的元素有血腥(这个人身上的血)、扭曲的心理(不合常理——为什么身上有血还在这里全神贯注地拍照?
这个人在拍什么?
),当然还有雪——白茫茫的大雪。
把女主揍得奄奄一息之后拿出相机拍照的男主在女主开始杀人的时候觉得爽吗?
呃……可能有一点吧,但是这不是我观看此片的主要感受,我并不是把它当复仇爽片来看的。
触动我的,一个是爱上侄女的美强惨别扭女同小黑妙子,一个则是在剧情中后期逐渐显露本性的男主。
妙子导演是狠狠把这别扭女同的形象拿捏住了,表面上是冷酷的大姐大,全班男女恶霸同学唯她马首是瞻,其实私底下她会悄悄地把女主听的碟子宝贝似的带在身边。
同学们揣摩她的意思,以为她讨厌女主,所以争先恐后地霸凌女主。
她虽然从来没有主动指挥(真正动手霸凌的时候只针对流美),但也默许了这种行为。
一方面她不愿意直接动手霸凌女主,另一方面因为希望女主心里只有她,所以纵容他人霸凌女主,心中是微妙的报复的快意。
两个人独处的时候,女主问妙子是不是因为自己“抢了男主”而伤害了她,咱们的铁血女同秒回:“不是的!
”女主问:“因为什么?
”屏幕前的我:求求你求求你告诉她因为你喜欢的人是她,我求求你了妙子:“…………………………没什么”屏幕前的我:(呲牙咧嘴)(大喘气)(抓耳挠腮)(阴暗地爬行)(此处cue一下延禧宫全能ACE安小鸟女士,感觉这两个角色有一些相似之处。
)流美说到妙子很难不提流美。
她喜欢的只是那个冷酷、强大的妙子,所以就算妙子那样欺负她,她还是会画妙子的画像。
最后她跟流美互杀的时候彻底暴露了这个事实,她说:“我喜欢过去那个帅气的你,现在的你只有狼狈不堪”。
在流美告诉妙子三个同学被杀死之后,妙子去找了女主,流美知道后敏锐地察觉到了妙子的动摇,发现以前喜欢的那个人崩塌了,自己也崩溃了。
另外我觉得演员演技不错,把那种变态女同的味儿体现出来了。
对比一下妙子和流美,我认为虽然俩人都沾点变态,但后者的变态显然更黑暗更深重。
互杀的时候,妙子恼恨流美,因为流美伤害自己喜欢的人,还和其他人一起自顾自地把她逼成了大姐大;流美恼恨妙子,因为妙子不肯接受她扭曲的心意,因为妙子原来并不是冷酷得那么完美。
我还是更同情妙子一些。
白色衣服+雪景,好想知道导演为什么这样设计,感觉很有意思相场男主,这个有点惊艳啊,前期完全是一个纯良日系男主,身材瘦高爱好摄影,还关心女主。
中后期暴露偏执和暴力本性。
他这个设定挺合理的,性格反转一下能为本片增色不少。
尤其是影片末尾他看见流美刺伤女主的时候,直接上去把流美揍死了,在之后又开始揍女主,女主给他揍得奄奄一息了他又说我会带你去医院,我们两个一起生活吧。
当然,最妙的还是他拿起相机为倒在地上的女主拍照,这个举动更加深刻地刻画了这个角色的扭曲。
前期,恶霸同学们霸凌女主、只有男主一个人陪伴女主、关心女主,确实减轻了男主也是变态的可能。
但是现在我转念一想,为什么恶霸们有小团体却不去欺负孤身一人的男主,也有可能是他们隐约的知道男主比他们疯得更厉害,所以才一直“无视”他。
妙子可能也隐约知道,所以当她看见女主跟男主第一次搭话的时候,才觉得异常膈应吧。
附:女同永远不要爱上侄女,没有好下场的哦
我猜导演小时候应该也是生活在远离都市的闭塞乡村,也同样遭受过校园暴力,却一直不敢反抗,只能任由别人欺负,偶尔还会被别人说成是懦弱的人。
所以心里积怨已久,以至于在这部电影里把脑海中对那些施暴者的怒火都尽情地发泄出来。
对于正常人来说,并不觉得被打动到,更多的是觉得可悲,希望导演能早点走出这个阴影,用才华创造三观稍微正常的电影。
意外的看了本剧,在没有思想准备下从开头的日常欺凌进入故事,后部展示出人性的爱与恨的鲜活转变,可以说有一种顽世的舞台文艺感,我从中感受到莎翁风的纯净与日漫的画面暴力美的奇特融合,此剧只能在日片中存在,那种独特的对极端爱恋与占有的表达,失去所爱后的恶恨,与真实人间的情感变化相同,只是片中人们没有做常人会以放下与忍耐而收尾的操作,镜头感很漫画,剧情很原味,用唯美单调的场景与形象鲜明的人物充分让你体会什么是人人压抑,个个能杀的神恶世界。
这部电影最让人恶心的不是后面女主的各种虐杀:戳眼球、夹鼻梁、爆头什么的,这些都只是视觉上的冲击罢了。
最让人恶心的是流美和那几个小孩的坏,真正让人看完觉得心里不舒服。
我不仅要在学校欺负你,我还要杀了你的全家,这特么叫欺凌?
这是心理扭曲的恶魔!
电影就像创造了一个“无法地带”,警察、成年人都是摆设,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一群学生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杀人”,互相杀来杀去。
悲剧的起源就是百合三角恋,流美要烧死女主全家的原因,一个是报复她,认为她退学自己成为了她的替代品而被欺凌,所以她要报复女主;第二个原因就是要取悦自己喜欢的妙子(大姐头)。
后来她知道了妙子喜欢女主,生气又把妙子给杀了。
男主本来是挺好的男生,结果也是一个施虐狂,在家里锤奶奶,捅爸爸。
认为暴力就是爱。
这就是一部单纯的变态电影,因为全员心理都有病!
影片所有的内容和逻辑,都是为杀人服务和铺垫的。
我说我看过原作漫画了,好惨的,别看了,阿芙说看吧看吧。结果又被虐了一次。镜头真的很漂亮,但是这种剧情题材我怎么都欣赏不来。
对于校园暴力,我们是怎么处理的,大多数都是受害者休学或转学,而加害者就受到一些轻微的惩罚。
全员疯批……畸形的友情,爱情,爱情……得不到就毁灭……
我还是有点点心理不适的,大概是因为有点过于血腥了。果然,看过那么多恐怖片,我还是有点点害怕这种直接插眼球的
片子挺忠于原著漫画的,但是铺垫不够,然后漫画就是漫画不是电影…
吐。。。。看得我需要中药调理。。。不过山田杏奈和我老公都是很好很好的。。。老公鼻头太大了,我希望他不要再笑了
哪有什么悲伤逆流成河,只有以暴制暴,以牙还牙,才是王道。
黑暗、无望,没几个正常人,霸凌真的很可怕,满满的恶意。多给一星是因为女主在雪地的画面很美。
摄影魂熊熊燃烧/女主三次摸刀哈哈哈哈
“这样的手,以后还怎么握剪刀”妙子趴在雪地里说的这句话满满的悲伤,不过一切都是她的咎由自取,事情起源于她也完结于她。
反霸凌宣传片:忍无可忍,打回去;怂无可怂,杀干净。个性还是不够,也不够邪魅,拍邪典爽片导演还是得向园子温拜师学习。
清水寻也在减重小火过一阵的原因找到了
狗屁不通的发泄电影
特别假,不够血腥
真是全员有病。不过看得有点小爽。
把奶杏拍得太美了,最后倒在雪地里的镜头像掉落在雪地里红色山茶花,被霸凌被伤害的破碎感,以及后面的狠绝,疯狂爱上!比现在有灵气!金发妹有一种低配丝丝的感觉😂要是被人欺负能这么爽快的反击回去就好了……霸凌和漠视都是杀人的刀
《恋爱绝对命令》配角山田杏奈成主角 还是有种柔弱坚毅之美。恐怖漫改电影 够暴力 爽;爱她就杀她全家 白雪配鲜血 美不胜收。结局好百合 甜了。
那个被剪头发的女孩好可爱哦……但是血浆效果做得不好,剧情也不好,只能当成娱乐来随便看看
道歉为什么有用
好久没看这种赤裸裸地让人难受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