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这名字很贴切,本片其实是两个绑架案,三个共犯的故事。
案件一:绑架案,为了要个孩子。
惯偷郑顺满在妻子流产后,从医院偷了一个婴儿取名叫郑多恩。
然后被小舅子发现,威胁要让顺满知道真相,但是郑顺满只想安心与多恩过幸福的日子,所以答应了小舅子一起绑架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要到赎金后撕票。
这就是案件二:又一起绑架案,单纯为了钱,而且最后撕票了。
三个共犯: 一,郑顺满的妻子,隐瞒了多恩的身份,成为案件一的共犯。
二,小舅子,在案件二中做郑的帮手,且事件起因也是他。
第三个共犯,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共犯:郑多恩。
因为她有两次共犯的经历:一是她小时候无意间写下了那个字条,无意中成了共犯。
二是:她发现那个字条的笔迹就是自己,几乎已经确定是郑是元凶时,由于感情的左右,最后再次犯了包庇罪,第二次主动成了共犯。
相比谁是共犯,何以成共犯更值得深究。
第一次,她是完全不知情,我不知道从法律上来说她是否有责任(应该也是无责任),至少从情理上来说无知者无罪,她是毫无责任的。
第二次,她凭借字条与声音,尤其是笔迹这一点,已经可以断定父亲就是凶手,但是最后还是由于想到父亲对自己的爱,而放弃了揭穿,想包庇自己的父亲。
其实影片中,她痛苦的原因是到底要不要揭发,每当想进一步揭发时,都会出现一个父亲疼爱自己的感人事情,这严重左右的她的选择。
这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实例,那么疼爱自己的父亲,竟然是当年绑架自己的人,只是一个凶手。
如果她当时知道这个情况,那么父亲再多的疼爱,都会让她觉得恶心,会毫不犹豫的去检举揭发。
所以,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我们掌握的信息,但是这信息往往却只是事实的某一部分而已,很难取得全面的了解事物的真相,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
所以,这时候凸显理性的重要性,别被感性绑架。
有些人会误以为郑顺满这么疼自己的女儿郑多恩,怎么会是案件二中撕票的人呢,应该是小舅子撕票。
我反而认为,撕票的人就是郑顺满,最后12点一过,控诉期截止,他露出的那邪恶的笑,以及他在多恩反复追问时,说的一句话是:那个孩子的死有什么要紧,重要的是我们父女幸福的生活。
可见他不是爱全部的孩子,他只爱自己的养女,他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可以抛弃。
我相信导演或编剧,在设置故事时部分灵感一定来自于《那家伙的声音》,那部电影也是根据真实的绑架故事改编,在影片的最后出现了真实绑匪的录音,这个桥段与本片故事惊人的一致。
看了豆瓣下面关于这部电影的点评,大家对于共犯各有各的理解,简单说说我的看法作为对这部电影的观看记录:首先建议看这部电影之前,先去看一下《那家伙的声音》,会对这个绑架案的原型有更多一些的了解电影中的2个案件:1.多恩刚出生不久就被郑顺满绑架,后作为自己的女儿抚养长大。
2.郑顺满的小舅子知道郑绑架了多恩后,勒索要一亿,郑于是绑架了医院院长的儿子,并且在拿到赎金后撕票。
(我认为是郑而不是小舅子杀了那个小孩的的原因是,如果真的是小舅子杀了孩子,那么诉讼时效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道坎,按常理来说,他不可能冒着在诉讼时效到期前的风险去再犯案或者使得有关案件的线索被警察掌握),聪明一点的做法是等到诉讼时效过去之后再出面。
更极端的想法是或者他根本不知道郑真的实施了韩采进的绑架,因为片中有一段多恩给他听绑架犯录音的片段,他开始似乎并不明白那是什么对话,而且他一直以来用以威胁郑的都只是多恩被绑架的案子,而没有提到韩的案子。
此外,顺满最后也没有否认自己没有杀害韩采进,只是说是小舅子逼他的,且说孩子死了也没办法了,不要再去想了。
关于共犯,我觉得有以下几层:多恩婴儿时期被绑架,主犯是郑顺满,共犯是他的老婆和小舅子。
前者实施了犯罪,后者知道了真相而没有举报更甚者利用之进行勒索。
韩采进的绑架案中,主犯是是郑顺满,共犯是他的小舅子和多恩。
是小舅子的勒索使得郑实施了这次绑架(小舅子在片中有说过会帮助郑实施绑架的话,但究竟有无参与,不确定),而多恩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写了勒索的小纸条并且没有将自己知道的实情告诉警察医院院长最后开车撞死了郑顺满,主犯是院长,共犯是多恩和韩国的法律诉讼期限定。
多恩没有将自己知道的实情告诉警察,纵容了郑,而后者实际为压垮院长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今后即使查明了罪犯,也不可能对其进行法律的裁决,对方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于是他用了自己的方法,杀死了他认定的凶手。
1.最表面的意思。
影片中多次提及这句话,且是关键线索。
2.诉讼时效到期并不是结束。
当观众都以为顺满逃脱制裁时,报复性的车祸让他丧生。
3.影片黑屏了并不是结束!
很多人都评价看不懂,为什么要绑架孩子,多恩、妻子的身世关系之类的问题。
影片最后有解释啊朋友们!
在出了几秒字幕之后又演了最关键的一段!
都告诉你“没到结束之前,都还不是结束了”,你还不看完!
承认中间有快进,因为有点无聊。。。。
来讨论下剧情,看到有人说看不懂,有人说评价烂的都是智商不够你没看懂。。。
我纯粹是想讨论下剧情,理清思路。
(剧透,慎入)郑顺满到底绑架了采进没?
我认为影片最后的回忆可以说明他们联合绑架了采进。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郑顺满绑架了尹善美,并将她养大,这就是他现在的女儿郑多恩。
其实这才是他一直想方设法要隐瞒的秘密,也就是沈一直威胁他的把柄。
其实在郑顺满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女儿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才不管自己的前妻生活的如何,更不会管采进是如何的死的,在他心里只有自己的女儿,其他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儿。
其实全片很多内容都可以佐证,从沈和父女俩之间的对话来看,可以得到2个重要的信息(1)郑顺满曾经“轻松”得到一个亿。
这笔钱是给沈的封口费,从哪来的呢?
从最后的回忆可以断定,是新的一次绑架赚来的钱(应该可以肯定是采进父母给的了,虽然貌似影片中没明说绑匪到底要了多少钱);(2)多恩给沈放录音时,可以看到沈表情微妙的变化,他的内心应该是得意的,因为这是他和郑顺满一手策划的,即将瞒天过海的大案。
其实当郑顺满满脸伤痛的对郑多恩说你怎么能怀疑我呢,真的不是我时,我是相信不是他的,当时我就腹诽这要真是他,那他的演技是有多赞呀(我指的是角色,不是演员)。
后来我懂了,为什么他可以演的如此逼真,最后连音频都能不一样,因为他真的是除了女儿以外的东西都不在乎,这是最高的骗术呀,就是骗过自己。
最后他临死前说“死了的孩子有什么重要的”,因为他真的觉得不重要啊,这种犯罪才是真的恐怖啊。
影片其实就是围绕的一个主旨:结束之前还不是结束。
警察以为公诉期结束了就是截止,连郑顺满都这么满心以为,最后一直在说,这次是真正的结束了,可对于采进的爸爸来说不是这样,真正的结束是他来完成。
对于多恩来说更是一个无休止的满心以为结束了却没结束的故事。。。
就像是一杯事先知道滋味的温水。
影片开始不久,已经知道了罪犯是谁,可我还是很好奇,这杯“水”最后会给我一种什么样的温度。
影片讲述了一个寻找绑架杀人犯的故事。
女主角在电影院观看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时,听到了和父亲声音很像的凶手真实录音,由此开始对父亲有所怀疑,后来出现的神秘人,又进一步加深了她的猜想,直到得到了凶手寄出的地址单,终于确认凶手就是父亲,对父亲的爱,让她宁肯当“共犯”也不将证据交出来。
结尾处,面对女儿的质问,男主角丝毫不为所动,直到时间过了零点,终于开口,一句“到结束之前,还不是结束”,回应了所有的疑问,故事线原来一直隐藏在这里。
光影下的嘴唇,微微扬起,诡异氛围充斥在半张脸中,再配合苦笑和短促渐进的音乐,此处是本片最好的镜头。
对女儿的爱,成就了主角极深的伪装,宁愿忍辱负重,只为给女儿单纯的温暖。
这种爱,用力太猛,也很自私,变成了伪装在面具里的精致品。
by.旸夜虽然略显平淡了些,但好几处突然变化与转折的部分,总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一个深爱女儿的善良父亲,竟然是绑架并杀害儿童的凶手!
随着剧情深入和众多人物出场,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但面对父亲的否定,心中开始动摇,是否另有隐情?
没死的母亲,野心勃勃的舅舅,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一切证据指向父亲,他始终否认。
深爱女儿的日常举动,又让人产生疑惑:这样一个父亲真的会对另一个孩子做出如此残忍的举动吗?
声音对比结果出来,父亲的嫌疑被排除,但女儿依旧在怀疑,真相到底是什么?
时间指向12点,结束之后,一切才是真的结束,父亲就是真凶,那么母亲临终前一定想说的话是什么?
父亲所谓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是什么?
被舅舅抓住的把柄又是什么?
故事看似平淡,是因为在很早的时候,观众就可以察觉,父亲和绑架案多半脱不了干系,但没想到,“共犯”竟是这样构成的。
在缓慢推进的节奏里,疑问接踵而至,带着好奇一直看下来,没有喘息的空余——这大概就是好电影独有的吸引力吧。
我喜欢这部电影,节奏慢却毫不乏味,高潮若有似无,真相让人难以直视,看到结局,竟然无言以对。
想起女儿在准备记者面试的时候表明的态度,对待那样的凶手,应该处以死刑,当察觉这一凶手就是自己深爱且唯一的亲人时,她无力又茫然地回顾当初的自己。
坐在面试官前,听到对方问“为何想成为记者”,心死如灰,大概就在那一瞬间吧。
最嘲讽的事就是,理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感情却让人动弹不得。
说不清对错,表不明态度,五味杂陈。
2015.8.22
先是看了简介,然后看了电影,但内容绝对比简介精彩。
有感动有悬疑,有一次一次的觉得是结果了然而并不是。
最后无法释怀的是这整个事件发生的起源点是那个舅舅的“敲诈”,而结果最终这个人并没有受到惩罚。
反而是都有以爱为出发点杀了人的郑顺满和采进的父亲双双死掉,那个假舅舅不该受到惩罚吗??
他确实没有杀人,确实没有做违法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他的贪念后面的事情也许不会发生。
不过郑顺满偷来孩子怎么都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即使他当成亲生女儿来爱。
实在无法想象电影中的韩国竟然上映了这样一部带有真实罪犯声音的电影,这恐怖的声音确实让人感动惊悚,只是从一开始,观影者应该也能猜出父亲的真是身份,也能想象到这女孩的真实身份,所以悬念皆无,也让人感受不到恐怖。
电影中最出彩的地方应该就算是父亲的人身在完全解脱的那一刻爆发出的笑声,还有那憎恶的让人看着想吐的猥琐表情,也许这就是人类最龌龊最肮脏的一面。
相反女儿呢,一直在试图说服自己原谅父亲,理解父亲,但作为一个正义感十足的梦想成为勇于揭露事实真相的记者来说,眼前的这一幕着实让她慌了阵脚,是帮父亲隐瞒?
还是勇于承担后果?
这种无形的纠结也在时时刻刻折磨着他和她吧。
当然,影片最后还是要回归主旋律,上演经久不算的正义战胜邪恶,邪恶最后得到应有惩罚的戏码,但确实为女孩感到难过,事情虽如他父亲虽说因她而起,但最开始还是父亲有错在先,女孩只是个无辜的牺牲品,确实感到惋惜。
也告诉我们,不要被任何欲望所驱使,哪怕只是小小的宿愿。
《共犯》2013年作品,衝著懸疑片和孫藝珍,昨晚補了一下。
末尾🔚的兩次劫持確實是影片🎦的最亮點⋯也是該片及格(豆辨6.7)的原因吧。
我感覺兩個bug ,尤其第一個人物設制的非合理性,是使本片不能成為優秀懸疑片的主因:1)片中的父親因為妻子流產而在嬰兒房盜取了一個女嬰做為自己的女兒,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悉心養育👨🍼和發自內心的最深的關愛,與15年前因為受妻舅的威脅告發而再次劫持另一個女孩👧並拿到贖金後,残忍的將女孩👧殺害並棄屍。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性格在多重性格的人身上是可以並存,但不可能在15年中,一直只出現疼爱呵護且善良的對待每一個人,而另一惡性從不顯現的可能!
2)15年前勒索受害者的錄音與十五年後同一個人的聲音鑒定居然不符,沒有交代清楚(因為的確是同一個人的聲音,警方👮♂️的鑒定[擦汗]。
Anyway not wasted my 1.5 hours, 為了未尾的亮點更為了我的愛豆🤩孫藝珍 씨,值得。
아니 하세요 孫藝珍씨[玫瑰]
片中的演员表演挺好,不过真是可惜了。
因为导演的功力不够,导致本片在剧情上单薄的无以复加。
想强调很多东西,比如一味的借助温馨的过往来强调现实的残酷...女主的变化让我觉得不是不是很适应,剪辑的不干脆...共犯其实我觉得有许多人,女主算一个直接共犯,其实金在剧中的植物人老婆在当时知道孩子是抢的,也没有揭发,而是被弄成植物人躺在医院里很多年,潜在来说, 她也是共犯之一...十五年,男主的小舅子一直在纠缠着男主,按照导演的逻辑,男主是是不是应该让小舅子闭嘴永远不能说话就更好,反而成为推动情节的动力,这有点可笑了.小舅子应该是最大的共犯,他为男主提供了绑架的选择..不过男主给自己留下了漏洞,犯罪的人能这么心善吗?...而且最后情节交代小舅在电话亭的举报更让我觉得是个大败笔,难道是因为他死去的姐姐的缘故才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
还是因为良心发现?
...
演的还不错,拍的真够烂。想给两星,看孙艺珍面上又下不去手,好吧导演,你的目的达到了。
太悲惨的故事,没到结尾就一直期盼不要是爸爸。
作为悬疑片来看不算刺激,但两个主角的演技确实令人震撼!
★★★
拖了半天浪费了那么多层层铺垫的谜团,最后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结束了,导演是太爱孙艺珍了吗?纯粹为了让她表现演技吗?可是你的情感铺垫还是有问题啊
一部完全以演员的表演取胜的优质电影,男主角振聋发聩啊~~~
开放式结尾
看的电影是《那家伙的声音》吗?
早知道这么渣就不下1080P了
很无奈,看了不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剧情完全走偏了。。。。。
舅舅才是罪魁祸首吧,爸爸就是没文化真可怕呀……
想电影大卖就把名字取得好听点么,找个帅一点的男主么!参见隔壁岛国的XX方程式。。。
大家注意没有,多恩去看电影之前说这类电影太多了一类的意思?哈哈,电影自己都在自嘲。饰演父亲的这个演员感觉不错 金甲洙。而且总联想起黄渤啊。关于剧情,个人认为杀小孩的应该就是父亲,小舅子应该是没有直接参与的。
男一演得还行,女主不太适合这类角色,剧情一般
太一般...还有.....孙艺珍老了......
有点扯
分数完全是给女主的
浪费我时间
电影很一般,就是冲着女神去看的。女神短裤,魅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