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预警。
这是一个剧透《分歧者三》抱歉没看过头两部一头雾水的我还以为我看的移动迷宫三,故事背景很类似怪我喽?!
女主叫Bitches也是没séi了奥。
故事从两人望着满目疮痍的家园并且百感交集的啪啪开始。
突然一行人决定突出重围寻找生命中的绿洲,历经千辛万苦一行人爬上了高墙,正在看慨叹山的那边还是山的时候maggieQ被biu死了。
就是说啊紧要关头老卖单儿我真不能理解。
然后是一片血雨腥风的沼泽,大家表现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一脸蒙逼,内心的OS都是,no作no die 我想回家什么的。
但是开弓妹有回头箭一行人开始了八万五千里长征,终于来到了美丽新世界,那里的人民和善,智能,干净,一行人被比巴卜吹出的大泡泡带上了天,空中竟不怕戳破还妄想隔着泡泡啪啪一手。
到了目的地,经过高分子大鼻涕清洗后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全息投影的沙盘前,新世界的置业顾问不辞辛劳的为他们介绍着楼盘的卖点以及新科技的配套希望他们0首付快速入住。
当然政策利好的高压下它们选择了办理入住。
经过漫长的不平等待遇他们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有人住上了平层,有人loft,有人却合租了三居室还没有实体墙,全是铁栅栏的隔断,面对不公平开始反抗。
傻白甜的翠丝也上演了一段小镇姑娘抛弃青梅竹马的农村丈夫傍大款的戏码。
当然一切的一切终结于真爱。
住地下室的小朋友为了能和富二代平起平坐甘心当了狗腿子打入敌人内部,当得知大家都会行尸走肉后虽不知悔改但仍然阻止悲剧。
不明就里的两位村长发现真正的敌人不是对方而是暴发户的时候,仇富心理让他们变成了失恋阵线联盟。
激动的村民也同仇敌忾决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做了个定位炸弹。
随着暴发户别墅的爆炸影片结束。
彩蛋是maggieQ在围墙上踉跄的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从后背拿出一枚被子弹打的凹陷的嘲笑鸟勋章,嘴角泛起了不懈的微笑说了一句,Bitch is Bitch.影片结束。
<图片1>
小随笔:第三部《分歧者》或许是这个系列最好的一部。
前两部的叙事和情感渲染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让人有出离之感。
而这一季则通过宏大的后末日世界观建构与一系列的情节反转,对流行数百年的乌托邦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或许中国大陆与俄罗斯观众会对于电影中的社会体制与价值观念颇为相识。
高大的城市电网围墙,被划分的社会等级、狂热的批斗现场、强势的权力话语、被剥夺者的恐惧与失声、忽视个体的国家实验以及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沦落,都让人很有代入感。
类似的还有像《移动迷宫》和《饥饿游戏》这样的反乌托邦文学和电影作品,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是否存在完美的社会体制能带给人类终极的幸福?
为了一个理想是否可以剥夺少部分无辜者的个体尊严,让他们承受苦难,以换取现世的安稳和想象中的完美未来?
哪怕这种体制与行为带来的是现世挣扎,真实的正义从来没有实现过。
我想这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
乌托邦的设计者与追随者,不管是中世纪的欧洲、太平天国、纳粹、伊斯兰国还是共产国际,都强烈的相信自己是人类的未来,应当主宰世界。
它们都有一套宏大叙事,认为人类的未来一定如其所信仰的那样,只要遵循相应的社会体制和行为伦理,就能够实现。
它们给人类造了美丽的梦,为了梦的实现,个体选择和尊严被忽视,国家成了他们的实验场地,所有个体都成了实验品,不再享有不可剥夺的人权。
笼罩在乌托邦思潮中的群体活在被编织出的美丽梦境里,他们相信只要忠于设定的信条,就能净化人类,所有道德禁忌和人道底线都不再重要,于是暴政、屠杀、掠夺、暴力、虐待、欺骗、腐败在特定的时期都赋予了绝对的合法性。
乌托邦思潮与极权体制其实是一丘之貉。
受这种思潮影响的人群,即使在极权统治垮台之后,也难有正常的恢复机制,以建构合理的社会秩序。
他们一般会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组建强势政府。
革命者成为特权者,继续以另一种极权形式侵犯个体权益。
除非这个群体进行深刻的全民反思,忏悔罪行,就像战后西德一样。
《分歧者》系列所描述既是个体人本意识的觉醒。
它试图在表达一个观念:个体以及由个体所汇集成的国家,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实验品,它们无权将其意志强行框架个体的选择,不管未来的梦境编织得再美好,都不能代替现世的自由与正义。
就像电影结尾所言:“芝加哥不再是实验品,它是我们的家园”。
派系制度瓦解了,老四(提奥·詹姆斯 Theo James 饰)的母亲伊芙琳(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饰)成为了墙内世界的统治者,她利用强悍而又严格的武装力量控制墙内居民,不允许他们越雷池一步。
可偏偏翠丝(谢琳·伍德蕾 Shailene Woodley 饰)和老四不信这个邪,他们坚信,未来和希望是属于墙外世界的。
于是,两人带领着克里斯蒂娜(佐伊·克拉维兹 Zoe Kravitz 饰)、皮特(迈尔斯·特勒 Miles Teller 饰)和托里(李美琪 Maggie Q 饰)等人突出重围,终于来到了高墙的那一边。
在那一边,基因局收留了翠丝一行人,表面看来基因局扮演的俨然是正义的一方,但实际上,其负责人大卫(杰夫·丹尼尔斯 Jeff Daniels 饰)怀揣着极大的野心,隐藏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乌托邦的设计者与追随者,不管是中世纪的欧洲、太平天国、纳粹、伊斯兰国还是共产国际,都强烈的相信自己是人类的未来,应当主宰世界。
它们都有一套宏大叙事,认为人类的未来一定如其所信仰的那样,只要遵循相应的社会体制和行为伦理,就能够实现。
它们给人类造了美丽的梦,为了梦的实现,个体选择和尊严被忽视,国家成了他们的实验场地,所有个体都成了实验品,不再享有不可剥夺的人权。
笼罩在乌托邦思潮中的群体活在被编织出的美丽梦境里,他们相信只要忠于设定的信条,就能净化人类,所有道德禁忌和人道底线都不再重要,于是暴政、屠杀、掠夺、暴力、虐待、欺骗、腐败在特定的时期都赋予了绝对的合法性。
乌托邦思潮与极权体制其实是一丘之貉。
受这种思潮影响的人群,即使在极权统治垮台之后,也难有正常的恢复机制,以建构合理的社会秩序。
他们一般会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组建强势政府。
革命者成为特权者,继续以另一种极权形式侵犯个体权益。
除非这个群体进行深刻的全民反思,忏悔罪行,就像战后西德一样。
电影看完了,说两句,没有什么专业的影片分析,也没有什么长篇大论,就是在闲暇时期唠唠嗑,聊聊。
先说片子的题材青春科幻电影,还是比较喜欢,青春期本就是人一生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因为精力旺盛,因为没有思维固定在学习期,还因为没有成家立业,没有所谓的社会家庭责任负担,所以这个时期的一些观点,一些想法可能会比较幼稚,但绝对够新颖,够大胆,甚至有时可以说是匪夷所思。
这部影片选题立足于青少年,时间在世界末日后的未来芝加哥,中心思想在于鼓励年青人去质疑,去拼搏,去担当,去反抗,非常迎合青年人的思想。
所以上映后,收到年轻观众学生群体热捧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影片情节,倒是没有什么吐槽,故事完整,过程流畅,节奏也紧凑,主线与其他线路之间交叉进行也没有过多的纠缠,脉络比较清晰。
至于在追杀过程中,后现代的先进武器的杀伤效果明显弱于我大清朝的血滴子,怎么突突也扫不到那些俊男靓女半根汗毛我也只能呵呵呵了。
那个女配角出场一分钟相距100公尺外露面就遭飞毛腿子弹打个正着导演偏心谁就大家自己去体会吧,这些个说太白了也没意思。
再来看看理想主义者构画的蓝图吧,新世界的创始者为了谋求永久的和平,将幸存者们分成了无私派、诚实派、无畏派、友好派和博学派。
每个派系都有自己专门的社会职责,他们通力合作促进这个世界的进步。
在这个乌托邦的世界里,派系高于血缘,派系高于家族,派系是人们选择自己站队自己所属领域的根本标准。
这么纯粹的世界顺序真是简单又有效啊!
没什么亲情,没什么个性,没什么思想,一切听从领导者的指挥,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可是这是人类的社会,这是文明进步的生物物种,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感情,没有了自我,人类又何其为人类?
世界又怎么能称做真实的世界?
所以,有翠丝的出现,有“FOUR”,有了反抗,有了斗争,有了背叛,有了感情,也就有了塑造真正人类世界的机会,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当然,男女主角的靓丽外形,真挚感人的爱情浪漫是影院里应有的风景线,这部电影的表现及格。
严重剧透!!
电影一开场,就看到美丽的夕阳与男女主角大大的吻,肾上腺激增!
不过,这仅仅只是开头。
故事可以简单概括为:Tris与Four等人冲出墙外,走进基因局,却发现他们把墙内的人们当作小白鼠,时刻监视,只为自己的私人利益。
这不免让我想到金庸笔下的世界,”只要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套用过来,就是”只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利益争夺。
“电影中最大的反派David的存在,就像是在嘲笑伊芙琳和珍宁勾心斗角都是过家家。
他问心无愧地撒着谎言,骗Tris去最高领导层,试图争取更多的资金资助。
而David的自以为是和愚蠢,丝毫没有将这群小白鼠当成真正同等的人对待。
即使是Tris,他也不认为她有能力阻止他的计划。
<图片4>【升级版的《楚门的世界》】当David”大方“地坦白自己在监视所有人时,电影越来越呈现出《楚门的世界》的人物关系。
David正如进化版的克里斯托弗,为了自己的目的和欲望,将一群人当作比自己第一等生物的存在,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天赋。
克里斯托弗想要证明自己是多么具有商业头脑,开创出一档全新的真人秀形式,却忽略了楚门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感受。
而David则是为了找出基因秘诀,证明人是有模式的,建立了实验室。
而David比克里斯托弗更加过分的在于,他甚至将实验中的人们看成是有缺陷的,却无视自己就是在导致这一切产生的毒瘤。
他们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过分的看轻他人,真将自己当成了上帝。
克里斯托弗认定楚门不会发现自己时刻被人监视,也认定即使他发现,也不会去摆脱这个环境;而David则认定Tris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阻止他的阴谋,即使她智慧、果敢,也还是低一等的生物。
看着他们自信的表情,不免觉得这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想法真是可怕。
【人性的贪婪到哪都一样】电影一开始,伊芙琳就开始黑化,一点点成为珍宁。
即使到影片的最后,伊芙琳依旧给自己的行为加上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当你成为领导者,你就会明白我多身不由己!
“”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的儿子。
“”这是我最后的致命一击,我不会轻易用它。
“但转眼间,她就轻易地按下了按钮,使整个城市都陷入恐慌。
仔细分析伊芙琳释放血清事件的过程:David没能让Tris成为她的傀儡,并且使自己失去帮手,找到Peter。
他深知Peter这人三观不正,利益为先,为保全自己不顾别人死活,立马与其进行交易。
Peter为了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好些,去找到伊芙琳,并且告诉她血清的位置,诱使她使用血清,发现血清的威力。
之后,伊芙琳在前夫的身上尝试,发现血清效果如此狠,也犹豫过是否要使用。
然而,当伊芙琳发现自己快要控制不住局面,并且并不希望自己的地位受到动摇,在Peter的诱惑下,立马使用了血清来使全城的人都失去记忆。
只是这事的背后,有最大的陷阱:一旦使用血清,没人能够逃得了,即使是在操作室中。
就好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avid坐在沙发里观看完全程,轻松拿下这座城就行。
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一点点成为他人的傀儡,且不自知。
【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or不反抗安稳的活】回顾《分歧者》三部曲,Tris从无畏派走向分歧者,打开神秘盒子,走出墙外,来到基因局。
推动情节发展的,是Tris的思考与困惑,不断的想要知道真相。
柴静《看见》一书中,常常提到的一词叫:愚昧。
陈虹对她说,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能够不假思索的愚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要想”看见“,就要从愚昧中睁开眼来。
电影恰恰就是在讲述Tris的看见世界的过程。
而推动Tris能够看见世界,不仅仅是她的经历,更多是她先天条件的功劳。
当Tris过完16岁的生日,接下来就得进行能力倾向测试。
《分歧者》故事发生在未来的芝加哥,人们被分成五大派别,分别是:诚实、博学、友好、无畏、无私。
而Tris的测试结果却是同时具备无畏、无私、博学三种特质,是一个罕见的“分歧者”。
第一部中,镜头以Tris的视角在审视周围的世界,我们跟随着她思考,思考自己要选择哪个帮派,思考如何掩盖”分歧者“,以及为何会有分歧者和分歧者被追杀的原因。
Tris很冷静,有自己的主见,同时也很聪明,具有领导人的潜质。
不屈不折的毅力和强大的行动力,则让Tris成为改变墙内世界与墙外世界的独特存在。
但我不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是Tris,有必要去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知道真相吗?
David作为领导人,他把人民当作实验品,一方面等待着分歧者的出现,另一方面又冠冕堂皇地说,帮派的创立让社会得以和平。
但他却将无帮派的流浪人无视,也忽视自己口口声声说他们是缺陷者时候的嘲弄。
David像极了某些领导人,做着决策不管人民真正的生活,只要自己的政绩看起来没有很大问题就行。
而Tris更像是我们生活中,那些不断在质疑社会制度,在寻找解决方式的知识分子。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不免反问自己,如若我有Tris的能力,我会去走出自己的愚昧吗?
如果会,代价巨大,如果不会,能够坚持选择一辈子吗?
PS:剧情不得不让我吐槽的是,他们居然不把Peter早早就灭了,导致后来Peter差点坏事,这样的情节真的有些不真实。
个人公众号:<图片5>与你分享我看到的世界。
★你觉得更好的世界是怎样的?
看了《分歧者3》之后的感受:历史总在重蹈覆辙,推翻暴政的人很可能会变成下一个暴虐君主,更没想到的是自己也只是一个被人监控的实验品,还有更大的暴君等着那些自以为是的人。
而所有这些暴君都会为自己的暴政包装上了一个动人的理由:他们是为了人类世界的美好和平才不得已使用强权的。
其实这跟《饥饿游戏》系列电影的设定差不多。
那些残暴的统治者以剥夺人权甚至人性的方式来统治和镇压人民,嘴上却说着这是为了大家好!
我不懂政治,可大家说政治家很多都是这样。
人们热爱站在巅峰受人盲目追捧的感觉,并且当手中的权力一旦大到不受控制,人们便会在很多事情上失控。
所以权力的确需要平衡,对个人的绝对崇拜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
《分歧者3》中分歧者厌倦了围墙内的世界,一心想逃出囚笼,但没想到墙外却有着一个更大的阴谋在等着他们。
据闻这部《分歧者3》只是大结局的上部而已,主角碧翠丝再一次拯救人类于危难之间,但是有更好的世界等着他们吗?
没看过原著,只能有待于电影大结局给出答案了。
不过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人类靠自身是无法拯救自己的。
人性中虽然也有美好善良的部分,但人性中自私贪婪的本性决定了这个世界必定少不了纷争。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不断膨胀的贪欲最终很可能毁了人类自己。
所以国外影视剧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展现各种末日图景来提醒我们。
但无论人类的未来在哪,我们都不能失去希望。
就像2015年电影《明日世界》里提及的一个观点:未来是光明还是黑暗,由你所怀的信念决定!
★翠丝《分歧者》中谢琳•伍德蕾饰演的女主翠丝可能还是第一部中的表现让我印象更深刻些。
尤其是她从依随父母的无私派转到无畏派的过程,她内心的挣扎和矛盾看得让人替她纠结。
尤其她看见无畏派年轻人时刻奔跑跳跃的身影时所投出的羡慕眼光,让我看见了她貌似平静外表下火热燃烧的内心。
★皮特:另外这部电影中迈尔斯•特勒饰演的皮特这个人物很有意思。
他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始终都是一个让人既讨厌又可怜的角色。
他做事只看利益和好处,完全不讲道义和良善,这点在第三部表现得最为明显。
前两部他虽然也是助纣为虐,但在具体行为上还只是针对翠丝等个人的背叛,但在第三部他帮助大卫胁迫伊芙琳释放抹杀人们记忆的血清毒素就可以看作是他对整个城市人类的背叛。
可让人哑然失笑的是,他每一次当人走狗的时候都害了自己(也许是他在《爆裂鼓手》中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我总觉得他脸上就刻着倒霉相几个字)。
没有人把他当回事,连他效忠的主子也根本看不上他,每一次利用完他都弃他如敝履,而他每一次发现自己也深受其害时都反过来投向翠丝一方。
所以在三部电影里反而每次都是他成就了翠丝等人克敌最关键的一步。
可以说很具反讽意味。
就像中国小说《水浒》《三国》或者其他的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一样,你在敌方面前投降得越快越让人看不起,你越是誓死不从,拥有气节越能获得敌人的尊重。
而皮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失败者。
但他身上这些软弱狡诈的特性却又是人类本性中所共有的,所以虽然他令人讨厌,却也让人警醒。
————————————有兴趣可搜索本人微信公号:萱草的时光
(以下可能含剧透)1、2D本片是近年来少有的非3D大片,是可以在IMAX影院看到的2D电影(良心)。
2、Finale的上下本片的终章还是分成了上、下两部电影。
之前有指环王、哈利波特、暮光之城和饥饿游戏,都是这么干的。
分歧者系列是由Douglas Wick和Lucy Fisher这对夫妻制作的。
他们曾制作过《艺妓回忆录》《了不起的盖茨比》。
制作人夫妇表示他们很早就决定这么做了,并不是随大流。
因为《分歧者》原著小说最后一本内容很多,有两个高潮,一个是本片结尾,还有一个是Tris与David最后的对峙;而且请来的演员都很棒,怎么也得两部才能容得下这么多演员的尽情发挥。
但是本片导演Robert Schwentke退出了下部的制作。
因为他表示自己“刚做完上部紧接着做下部”、“太累了”、“两个多月没睡好”。
下部的新导演是年轻的Lee Toland Krieger,之前拍过Queen S演的The Age of Adaline(2015),以及Andy Samberg的Celete & Jesse Forever(2012)。
3、Kate Winslet上部大反派Kate Winslet貌似十分喜欢这个系列电影,刚生完孩子就接拍了分歧者,据说是因为想拍一个让小孩觉得妈妈很cool的反派角色(其实她15年拍的Dressmaker角色也很可爱)。
这也是她首次接拍系列电影。
她在第二部挂掉后还让经纪人和片方联系,看自己能不能以“闪回”的方式回归第三部。
制作人夫妇十动然拒……因为他们觉得人物太多了。
4、大表妹和她的男友们本系列一大看点是男主和男配之间的修罗场,因为他们都和女主演Shailene Woodley扮过有船戏的荧幕情侣:男配之一女主的哥哥Caleb的演员Ansel Elgort是《星运里的错》(The Fault in Our Stars, 2014)的癌症男友,另一个女主死对头Peter的演员Miles Teller,和大表妹Shai一起出演了《好景当前》(The Spectacular Now, 2013)。
现实中他们都是好友,Ansel还是被Shai拽去试镜分歧者的,并且被后者要求先通读一遍原著小说。
5、DC & MarvelDC:在本片扮演无畏派小鲜肉Uriah的Keiynan Lonsdale是电视剧版《闪电侠》的闪电小子Wally West;电视剧《明日传奇》里的黑人版绿箭侠演员Joseph David-Jones出演了本片的Hollis;前两部反派Eric的扮演者Jai Courtney出演了DC自杀小队中的回旋镖队长。
漫威:本片中习惯性卖队友的Peter扮演者Miles Teller小哥是新版神奇四侠里的神奇先生;女主闺蜜Christina扮演者Zoe Kravitz曾是X战警第一战里的萨尔瓦多天使。
6、血清在原著中,每个派系都有自己的血清,血清其实是用于控制意识的。
无畏派(Dauntless)的血清注射后可以让自己直面自己的恐惧,在前几部用于Tris他们的训练;诚实派(Candor)的相当于吐真剂,用于审判;友好派(Amity)用于平静与和平;博学派(Erudite)用于死亡;无私派(Abnegation)的用于重置记忆。
分歧者是基因完美者,对血清有免疫作用。
7、服装女主Tris在基因局一直穿着白色,象征着她是一个基因完美者,而她的小伙伴们都穿着深色衣服,代表他们基因有缺陷。
SourceDenofGeek InterviewIMDB: The Divergent Series: Allegiant
我看来这一部完全可以给八分,不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情节很是环环相扣,反正是让我忍不住跟着紧张起来,即使我看过原著。
说实话作为分歧者的忠实粉丝我觉得第二部确实挺烂的,但是对于这部,也是最尴尬的一部,大家可能因为知道这不是最后的结局所以对它可能没什么兴趣,但是看过之后的我真的觉得很不错啊,比第二部好看多了。
感觉每一帧都是戏,没有一秒钟是在浪费时间。
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份恰到好处,不算多也不算少,虽然中间有点小摩擦,可之后又随时不忘的在一些小细节中表示出对互相的信任与了解。
Four一开始还俨然一副带头人的感觉,表现的不错。
相比小说的Four我更喜欢电影里的,显得没那么弱与无知。
他在很多时候还是能给Tris安全感和安慰,其中他们翻墙出来那一段,简直是男友力爆棚,两人合作也真是天衣无缝。
女主和哥哥也满是戏,哥哥的演技也真是不错,电影不像小说会把一个人的感受给明明确确的表现出来,而是由演员的神情与动作表现出来。
而作为哥哥这个演员从头到尾没有说出任何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愧疚与敢接,可是他的神情与所作所为就完全表现出了,后面的表现也是非常棒!
完全体现出来那种缺陷人的无奈。
而Tris是真的能感受到她的变化,从原本一个一看就让人看不上眼的比较虚弱的女孩变成了一个非常自信的同时也不忘对男友有那么一点依赖的女人(记得看第一部时看到女主和哥哥,一看就知道女主是妹妹,结果现在我总会默认她是姐姐),但同时也保持着自己原有的性格,不争权、机智、内敛等。
对哥哥的眼神也到位,从一开始的不想面对他到觉得同情加原谅。
电影还有几条不错的线,比如Four的一家人(虽然他爸爸就出现了一次),还有皮特等都不错。
特效做的很棒,那个基因室房子就有一个基因的形状,值得一看的电影!
虽然剧情不够有悬念,不能引人入胜,但是不得不承认,冲着老四的颜值和演技还是值得一看的。
看完整部片子,让我感动的是最后老四劝说伊芙琳停止释放记忆血清的时候,老四说“我会想不起你是谁,妈妈”,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看着伊芙琳和老四对视的眼神,我居然有想哭的感觉。
是不是无意中被更无意的亲情流露感动的?
没有前两部好,有些落入俗套,但综合三部曲来说,算及格。
前两部关于人性和世界观的探索非常精彩,但基于自我觉悟的有限,这一部没有达到高潮,最后成了个爱情片和动作片,这是好莱坞影片大部分的通病,《黑客帝国》算巅峰,但最后来个大蒙太奇,作者本身世界观还不完整。
过程还是引人思考的,不错。
又重温了一遍,终于想明白女主碧翠丝吸引我的原因所在!是身上无畏、勇猛、健康,面对两难抉择时仍能保持冷静、迅速作出最优决断的人物果敢特质。
这思想和移动迷宫一模一样啊
前三十分钟siri在边上前情回顾给我提示着,勉强看懂了。大概花了10分钟脑里过了一大串类似情节的片段,分门别类的划在了饥饿游戏跟移动迷宫里。有说有笑的看到结尾...
三部看完了统一写个评价:看的时候觉得是饥饿游戏和移动迷宫的集合,但是里面女主的形象塑造和格局比不上饥饿游戏,各种地上地下组织的描写也比不上移动迷宫,很多情节都很潦草,尤其是第三部,用这部做结尾实在是太匆忙了,有关外面世界的机构基本没怎么展开,只是解释了一下前面的剧情,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我就是为了四妹看的,虽然这样算起来也是从第一部看到现在了。故事总结就是主角是救世主,主角做错了,主角发现自己做错了救了剩下的人继续当救世主,完。另外移动迷宫跟这部有点越来越难分辨了。
这不是挺好看吗…比第二部好看,扣一星是我觉得终止毒气释放就迅速让毒气消失太侮辱我智商了……虽然都是狮门搞的,区别在于暮光和饥饿游戏大结局上下是一起拍的,而这个就只拍了上…原著是翠丝死了,可惜票房不好看不到大结局了
和移动迷宫,记忆传承者这类的有毛差别~拜托快点结束吧,还有三下,我的天~
就算为了我的FOUR看完了……这也是一部拍很烂的电影
杀出去,发现天堂里的阴谋,再杀回来。居然还有下一部,解放全人类的节奏。除了点科幻镜头,还有什么可以炫的?
比第二部强些。总觉得没完没了了,推翻的墙一层又一层。还有饥饿游戏、移动迷宫,这三部电影总觉得都太类似了
视听效果和科幻元素较前两部有了明显提升
真真狗尾续貂了…完结在第二部其实挺好的…同样路数的故事再讲一遍真的索然无味…就是在圈钱吧
在电影院和小伙伴一起看的然而只有我看过一二虽然也是然并卵
不容易
3.5星。第三世界人们觉醒。科幻设备多加0.5星。
片尾曲Scars好听
居然是三部里最好
至少比2好,比起飢餓游戲差太多了...
有点意思了
要看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