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第二次人生

第二次人生

主演:杜浩冉,李肆童,丁芝天,田英男,张海峰,贾秀峰,雪妍,瞿琛,陈舒,李美淇,李好,耿世辉,郑鑫,孙东宇,薛宇婷,刘思言,栾玉阳,何潞,刘金月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第二次人生》剧照

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1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2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3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4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5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6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13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14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15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16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17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18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19第二次人生 剧照 NO.20

《第二次人生》剧情介绍

第二次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原本善良的况且在经历事业及爱情的人生低谷时,通过梦境分别经历巨大的权利、厚重的金钱、梦中的美色以及遇见捷径获得利益的王二及李楠,众人经历人生大起大落,最后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况且醒悟到一切物质源于内心贪欲的渴望,一夜暴富的消极人生态度,是将罪恶推上悬崖边的恶魔,总会把人推到最谷底,幸运的人能幡然醒悟,弥补过失,不幸的人将用一生的苦难来偿还之前的贪念。其实人生最根本的幸福,是面对当下生活的从容不迫,是面对爱情的顺其自然,是面对梦想的脚踏实地。通过本片的叙述方式,可以真的让80、90后的年轻观众理解到人生的真谛,获取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做一名当下有着正能量的年轻人,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侠路相逢不可思议的晴朗谈什么恋爱啊向东是大海烈焰追击你不会孤单超自然高校星歌剧第三季我有一份逃生指南泡沫之夏撩动心弦热烈天书奇缘红酒烩鸡2母牛永生守卫2炸猪排DJ扬太郎人来蜂废柴经纪人!—我来管理废柴的艺人—极端邪恶奈克斯特·奥特曼石子和羽男-这种事情也好告吗?-致命香气人生酱美味囧女珍娜第四季七仙女外传窈窕熟女炮楼烽火电波陀地驱魔人

《第二次人生》长篇影评

 1 ) 我不接受,不接受你的离开

妻子死了之后,这个男人觉得自己不悲伤。

为什么悲伤呢?

短暂的婚姻,喋喋不休的妻子,以及不能释怀的“背叛”。

为什么无法感受周围人的悲伤、关怀呢?

那个女人死了之后,自己可以痛快的吃蛋糕、喝全糖咖啡,可以忽略随处可见的便签提醒。

但,作为观众的我为什么很难过,那个肆意砸坏冰箱、墙壁、房子的男人的悲伤似乎溢出屏幕,包围了我这个无关紧要的人,我这个故事之外的人。

他没有一滴泪。

泪水已成为摇摇欲坠的堤坝遮挡的洪流,待到某一个瞬间,决堤而下,摧毁一切。

有个人说,他以为的不爱,只是心痛来的慢而已。

他以为他不爱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絮叨、妻子的家人强势、妻子周围的人在欺骗自己,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自己爱?

他以为她的离开对自己没有影响,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情,工作,生活。

……他以为的不爱。

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只欺骗自己,只表达自己不接受这个事实。

爱是潜移默化的情感,是微风,是细雨。

爱是你离开带走了一切,而我未曾察觉。

爱是恍然大悟后痛彻心扉,是流不出眼泪,说不出话语。

爱是,我爱你我却不知。

爱,不仅仅是夫妻、还有至亲,还有朋友,还有我为之珍重的一切。

 2 ) 做真实的自己

一部相当真实的电影,一个相当真实的男主。

只可惜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发生的几率并不是很大。

大多数靠老婆上位为岳父工作的成功女婿也就只能这样装作麻木其实是窝囊地度过一生。

只是因为这样的人生更加”简单“而男主又有这个条件-老婆觉得他性感,所以不要似乎根本就不合适,因为已经送到自己嘴边。

然而这就是在靠脸吃饭了。

而作为一个高智商的人,你的生活本质上是在靠脸吃饭应该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选择这样的人生,就是放弃了做真实的自己的机会。

除了老婆死了。

电影里的男主就是得到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可以重新做回真实的自己了,至少他会开始努力寻找,而不是继续麻木下去。

在他“努力”的过程中,他周围的所有人尤其是他的岳父都是很不适应的,岳父已经可以说是怒不可遏,因为他并不关心男主究竟是什么样子,他的女儿死了,他认为他的女婿可以悲伤过度可以去看心理医生但是最好不要精神分裂。

男主就只能和“工人阶级”做朋友了。

一个有着14岁同志儿子的母亲。

电影里刻画了许多男主与小男孩共同度过快乐时光的画面。

在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男孩究竟是怎么看待这个怪叔叔的,以及如果他爱上这个“大叔”会怎么办。

电影并没有探讨这个问题,因为小男孩有自己的问题,他的问题是究竟能不能承认自己是gay(在14岁的年纪),而他从男主这里得到了力量,就是真实做自己的力量。

之后他得到的是一顿把自己送进医院的暴打,和一个真实的自己,在他一只眼睛已经被打得严重变形的脸上,似乎看到了一种自豪和满足的微笑。

(想起了电影Young Adult, 里面被误认为是gay的男人被一群人用棍子打折了一条腿,终身都要靠拐杖行走)但是做真实的自己是有代价的,男主最终选择了和岳父达成“谅解”,而不是继续“发疯”。

因为看到了老婆在和自己婚姻中的不幸,所以可能内心稍微“平衡”了一些。

知道了自己的麻木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内心也许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否则很难解释他如何能够和岳父“和好”。

在火车上,男主对每天都能遇到的工人阶级的保安坦诚自己是从事金融行业的精英而不是“卖床垫的”这个事实之后,又坦白了“我不爱自己的老婆。

”之后工人阶级问他对此有什么感受。

他拉下了让火车紧急刹车的刹闸,之后两个工作人员“审问”他(可能在中国是要以“妨害治安罪”被拘留),在得知“他的妻子刚刚去世”之后,似乎就明白了一切。

而男主究竟为什么做这个动作,应该是见仁见智的,我认为是男主想要让自己一直以来这样的生活停下,紧急刹车。

另一个启示是,可能想要获得真正的“改变”,生活中需要有一个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人去世。

毕竟,改变自己是如此的困难,以致需要用别人的生命作为代价。

也对,只有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才能建立新的平衡,否则为什么要改变呢?

真实的做自己然后被世界所接纳,可能就是每个人的终极理想吧。

 3 ) 破坏

整部片 我认为是以主角的两个转变组成,第一个转变,就是亡妻之后的放荡生活 我非常喜欢的一段就是 ,主角带着耳机,走在街上,像是旁若无人一样,跳起舞来,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跳华尔兹一样优美和愉悦。

这种毫无在意别人的看法,坦然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生活态度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态度,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时真的是太累了!

第二个转变,他看到一些场景,一些在一起玩过的地方,就不自觉的想起自己与妻子一起快乐的生活,再想起自己旁边已无人陪伴。

这样的转变谁能不难受?

主角在电影中段把自己的一切东西都破坏了,但是也因为这一次疯狂的破坏成为了主角情感的转折。

这部电影名字 Demolition 原意就是 破坏的意思。

没有破坏哪里来的重建,这个词也表达出主角的关系,需要把之前的生活,情感都要抛开,重新以不同的角度体验生活,对待他人。

虽说破坏不好,但是重建之后的效果将会更好,而不是糜烂于破烂的生活里卧着。

从一开始 努力想为自己已过世的妻子流下眼泪,到最后自己却不自觉的落泪。

这让我想起到之前看到的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

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而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

 4 ) 慢热性格难被理解

这故事是说一个慢热的男人在妻子死后依然正常工作和生活,众人无法理解。

每天过着繁忙的工作的生活难以马上感到丧妻之痛。

在被安排放假的期间,时间变得缓慢起来,慢慢的男人开始感受到孤单寂寞,想起一段段和妻子的回忆。

无意中认识了一个女人,开始跟她交往来缓解伤痛。

在宣泄感情的过程中男人慢慢的开始找回自己。

但就在这时候男人知道了她妻子原来是在死前曾经怀上别的男人的孩子。

在丧妻、宣泄和背叛的感情中男人最终得到最后的答案..................就是岳丈一开头所安慰男人的话:“珍惜身边人”。

男人一般都是这种难以理解的闷骚而慢热性格,年轻时所犯的错,还有很多时间补救,但就偏不去挽留,到失去的时候才明白,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破碎还是幸福,懂得松懂得紧才是道理。

 5 ) 有同感,可真不想有同感

在爸去世的时候,我看着他瞳孔放大,真没感觉多难受我笑着应付来悼念的亲戚,笑着安慰那些想逗我哭的亲友比如,某小姨,当然,她父亲,也就是我么爷,走的也很早很突然,用通红的眼睛盯着我的👀,说,子欲养亲不在了啊,我笑了笑,尽量露出安慰的表情,看着她疑惑不解又难受的表情,看着她甚至有些指责的意思,好像在说你怎么还能笑得出来,怎么还是小孩一样,这么不懂事通宵守灵,万籁俱寂,我还是没有什么感觉,在灵堂一张一张的烧着纸钱,熬着时间,听我妈絮絮叨叨,只觉得夜晚过的真漫长无趣第二天仪式过完,火葬场,抱骨灰盒,葬礼,回家亲友们来我家逛了逛,然后被安排去吃席,走前对我来了一轮最后的叮嘱和嘘寒问暖,我只觉得吵闹,甚至没礼貌的说,你们赶紧吃饭吧,我好困要睡了,看着他们陪笑着离去,我却没啥不好意思等人走完,我妈也跟着去了酒席,关上门,只有我一人在家,脱衣服上床睡觉,睡的天昏地暗,醒来好饿,吃完饭,计算着回去工作的时间,毕竟刚换工作,没几天就请假回来了,准备订票等等各种杂事之后结束一切,坐上火车去工作的城市,只是隐约觉得心里似乎有些空荡荡的,我认为,那可能是刚换工作的期待与紧张去了新工作的公司,我感觉自己性格似乎有些变化,我从一个上一个公司里不怎么说话的小透明,成了新公司最逗的最受欢迎的人,面试的时候,老板问过问题,西游团队四人,你觉得你会是哪位,我没好意思说是唐僧,也不好自比悟空,说,我是悟净吧,只是没想到,好像我成悟能了我随口的都是段子,逗的大家哈哈笑,工作也有激情,还居然会经常加班,我莫名其妙有了个人魅力我会做各种张扬的事情,包括霸占了公司里面放bgm的电脑,各种安排我喜欢听的歌当歌单,好在我谁的歌都喜欢,所以每天轮翻不重样,大家也没意见,当然,不包括晚上加班的时候会放相声,鬼故事或者自己用电脑钢琴模拟器,弹棉花一样的弹着各种世界名曲,陶冶(折磨)同事情操 我会经常和同事们吃饭,唱ktv,但是从来不给钱,我会用各种荒诞搞笑的理由恬不知耻的贱兮兮的让人请客吃饭,当然,我会不情不愿的出大家上网玩游戏开黑的网费,或者游戏城游戏机的币,或者路边烧烤摊的烧烤,嗯,后来他们结婚,我都随了好大的礼有次和同事打赌业绩输了,本来就是随口一说的事,我剃了光头,大家惊讶的看着我,调侃来调侃去,可能是觉得有趣,第二天大半男同事也跟着我剃了光头,下班一起下电梯遇到别的公司的员工时候,客户来公司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都很微妙,可能是他们也在奇怪,这是啥公司啊,这么不拘一格,招了这么多刚放出来的人才,都是提篮桥毕业吗?

年会上,我们在ktv表演完节目,我唱着一首古早的摇滚乐,带着同事们在沙发上跳着唱着嗨着,把沙发都踩坏了,老板脸上笑呵呵但是心里麻卖批的给赔了钱大家都觉得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一年后,我离职了,好像就是没理由的辞职了换了一个公司,工资更低,工作环境更差,公司的领导都是老板亲戚,一看就没啥前途的小公司,我恢复成了公司的小透明似乎给我带来的影响就这么过去了, 时间好像能抚平一切,只是经常会做梦,梦到我爸,他和往常一样,醒来才发现,噢,做梦了又是好几年后,一次在家工作,中午做好了饭,端到电脑面前,一边打开听歌软件,播放了李宗盛新歌,准备赶紧应付了这顿,继续做事那首歌是李宗盛的,一首新写的旧歌其实我都没怎么注意歌词,这老小子开始几句之后,我的眼泪就开始止不住的飙我根本没注意后续他还唱了啥,那天整个人都只有难受与悔恨,一整个人都是在回忆与流泪,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当时才恍然大悟一般意识到一点,,,我爸是真的走了噢,真的不在了噢,然后浑浑噩噩的的上床睡觉,心想着这几年我妈该有多难受,我是不是该让我妈过来跟我到这边生活至此以后,梦里再也没有我爸照常出现的样子,反而是各种奇妙冒险的梦里,在紧张刺激的逃脱或者追踪时,突然疑惑了起来,我爸又跑哪去啦,等我醒来才难受的想起来噢,对,我爸早就走了

 6 ) 你还是爱着她

每年都会有几部疗伤系的电影出现在大屏幕上,诚如托尔斯泰当年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子改一改,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大抵放到这类疗伤系的电影里都说得通。

Demolition这部电影的几个中文翻译,豆瓣的破碎人生,台湾的崩坏人生,皆不如香港的爱情上半场.完,来点更恰题。

正如剧情介绍所言,杰克这次饰演一位年轻投资银行家,前半截的人生过得平步青云,极速“风流”,但突遭妻子事故离世,生活“主动地”变得支离破碎。

妻子的离去,让他不知如何正常表达情绪,所有曾经熟悉的,日常所见的事物,突然都有了”metaphor”,有了隐喻。

他开始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可他又曾有一刻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么?

)一次和岳父之间的交谈:人生遭遇重大变故,就如同一部出了问题的车,只有把所有的零部件拆开,才能发现内部的问题,把那个坏的零件换掉,再重新装回,这样才能真的变好。

他开始变得急躁,把任何见到有问题的机器都拆开。

东西拆开容易,但拼回去,这是一项技术活。

从自家的冰箱,公司的厕所,自己办公室的电脑,妻子离世前定的卡布奇诺咖啡机,路边遇到的拆迁的房子,再到最后拆了自己的家。

这么一路拆下来,他渐渐也把自己的人生拆得支离破碎。

顶头老板的岳父大人再也无法容忍他,他被”类劝退“地放假。

所有眼前的“坏掉”的实物能拆开,但回忆呢?

又怎么拆开?

如何找出里面坏掉的章节,再一步步把记忆的碎片拧回去呢?

无论他怎么做,得到只是一时内心的释放。

Davis看似仍然能正常行走,仍能随着音乐放纵自己的身体,但那部分随着妻子的逝去而坏掉的心,就真的是坏掉了。

他总是不断地掉入回忆里,看到妻子无处不在的影子。

任何和妻子有关的东西,一瞬之间的回忆总似浪潮般将他淹没。

Crazy on you, 是首伤心的歌?

沃茨饰演的单亲妈妈Karen留给他的一个疑问。

Karen是个好心的中年女人,带着一个正处青春叛逆期的男孩,跟爱她的公司老板谈着普通人的恋爱。

她偶然收到来自男主Davis的来信,她的好心或者是好奇心,让这位女主角终于登场了。

沃茨饰演这类型的角色自然是驾轻就熟,没怎么打玻尿酸的脸,几缕抬头纹倒是让她看起来更像一个人到中年,问题多多的单身母亲。

这部电影最“纯真的”地方大抵在于,男主角和女主角所幸真是各自遭遇人生问题且互相包容扶持的“苦命人”,没有离题得来一段“意料之中”的爱情或者激情戏。

是呀。

他们从头到尾仅仅只是好朋友,没有出格,对于一部有着优秀身材的男女主角的文艺商业片来说,真是很难得。

想看杰克重点露肌肉的好色男女们,请移位到他上一部电影《铁拳》,而这部真的只有一个侧面全裸镜头而已。

Judah Lewis 饰演的儿子真是个小妖孽,期待他长大的时候,如果气质仍在,应该演演70年代华丽摇滚的片子。

片中叛逆实则又心肠好,和母亲顶嘴,玩摇滚,陪杰克砸房子,再加小小年纪就遭遇自己性向问题。

最后电影的结局,孩子的遭遇也多少暗示即便是同性恋婚姻通过的当下美国,LGBT的境遇,他们所会遭遇到的校园暴力,社会暴力,都是长久隐形地存在。

说回到电影故事的主角,这部电影的爱情故事里的女主角只有一个,即Davis的妻子。

Davis在故事的最后发现妻子曾经怀孕,但因缘际会下,岳母告诉他,孩子不是他的。

她跟另外一个人有一段外遇。

故事回到了一个新结点,她真的爱他么?

整个故事在中段时,Davis和Karen相遇的时候。

Karen问他为什么和他妻子结婚,他回答,easy。

这个爱情故事遇到一个新问题。

他们真的相爱过么?

一个因为easy结婚的男人。

当一段爱情被迫结束的时候,她真的爱过我么?

另一方的离去,答案变得死无对证的时候,大概只有回忆里的点点滴滴,生活相处里的一切琐碎细节,方能回答这个问题。

她真的爱过他。

所有的回忆细节,都在试图告诉他这点。

他开始明白问题出在那——他不曾真的认真关心过她。

他在她死后,将自己的人生弄得支离破碎,却在最后发现了他们曾经在一起的时候,他只专注自己的事业,活在自己的人生里,未曾停下来过。

就像那些无数经过眼前的事物,他未曾真的留意过,他们之间生活里的点滴,他也未曾认真凝视过。

他发现自己在他们的故事里忘记停下来,用心去关心她,倾听她。

但,这刻,谁对谁错,已不重要了。

他知道,她是真的爱过他,一切终于开始释然了。

他和她的爱情,仅仅因为死亡,而结束了上半场。

一个只有上半场的爱情故事,你还是爱着她。

 7 ) 破碎人生─生命中难以承受之恸

Demolition最早片名是翻成「爆破/拆除」,最后改成「破碎人生」。

在香港的翻译是「爱情上半场‧完」。

台湾则是「崩坏人生」。

就跟片名的翻译一样,这部片相当难诠释,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破碎」、「拆除」、「崩坏」跟这部片的连结,非常喜欢这部片,但有点难描述自己的心情。

我觉得导演用一种很细腻而独特的方式,在诠释「重要他人」死亡之后的「悲恸」反应。

心理学提到悲恸反应的时候,提到三个阶段的反应:(1) 震惊期:哭泣、感伤,或者…「情感麻木」、「不真实」的情绪反应,心态上可能会否认或怀疑失去的事实。

(2) 反复想到已逝去的亡者:有些人会出现愤怒、悲伤、失眠,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动力等等。

(3) 找到新的方式淡化或取代悲恸反应:情绪较为稳定,较能回忆起与死者过去的开心时光,回复生活。

当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每个人对于重要他人逝去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这也是我最喜欢这部片的地方,它试图告诉我们:「每个人呈现痛苦的方式都是独特的。

」从男主角来看,他人(比方说妻子的家人们)可能很难理解他面对妻子过逝,为什么没有"常见"的悲恸反应,比方说:痛哭、情绪低落,他呈现的似乎是一种「淡漠」、「麻木」的情绪反应,照常上班、回到家。

但难道他没有出现悲恸反应吗?

电影里没有很刻意去描述他内心的痛苦,而是呈现在情节中,举例而言,当中有个桥段是他在工作场合拆卸厕所的门、在家中拆卸冰箱,试图修理,但难以回复。

这几个桥段让我实在印象深刻。

电影没有过份刻意强调他的悲恸,但是展现出来的就是…他的人生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是「崩坏的」、「破碎的」,他想要「修理」,让人生回到正轨。

然而后来,主角也发现这件事难以达成,他的生活真的无法再回复原来的模样了,因为少了那个「她」。

杰克•吉伦哈尔在里面的表现真是无可挑剔,实在太棒了,真实、自然而很有感染性。

 8 ) 片名翻译不行。我的Heath不在了。

男主可以在bio里面写上,爱好:拆迁。

所有人都觉得你应该悲痛得要死,但是你并没有,于是崩溃来自于不知所措,所以只好拼命去关注某个莫名其妙的点,做出常人眼中蛇精病的事情,这种故事,真真会心一击。

更别说各种升级的砸东西,看得人好爽。

我觉得男主是真不怎么爱他老婆。

请不要和我扯什么,这是一种失去了才明白的爱。

抱歉,这种爱我不懂。

看看男主和女主母子强烈的化学反应,就知道他之前的生活有多缺爱,至少是缺真正可以交心的人。

所以其实男主一直在挣扎。

我有一个好老婆,她生前我不够爱她,她死后我竟然也痛苦不起来,我特么到底哪有毛病?

是不是心被蛾子吃掉了?

谁能告诉我啊?!

哼!

医院那个售货机也有毛病,我够惨了,还卡住我的mm豆,看我不跟他死磕到底。

(作为一个半夜看恐怖片吓到腿抖连水都不敢去倒来喝却突然抑制不住去乌七麻黑的阳台浇了花的蛇精病,表示很懂)冰箱漏水了你让我修,好我修。

我又不是修理工,会修个毛?

不过拆东西可真爽。

公司的灯、卫生间门、电脑也坏了的样子,全部拆掉。

早就看房子不顺眼了,拆拆拆。

直到终于知道老婆出轨怀孕流产的事。

我不爱你,你也不见得有多爱我。

两人终于get even。

于是男主反而可以解开心结,回忆起过往的美好。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情变化,我没有经历过不太说得上来。

有点像是,男主一开始可能对“相爱”这种关系要求很高,或者说憧憬很大,比如能在精神层面交流的伴侣什么的,结婚后发现两个人甚至没什么话讲,直到一个人死了都是这种状况,于是这段关系对于他来说,盖棺定论,是不满足的。

没想到最后发现两人并非“相爱”的关系,于是那条标准线骤降,于是取昵称,接机,贴小纸条这种生活小情趣顿时显得那么让令人满足、怀念。

关系得以重新、正确定位之后,男主的应激反应也渐渐不再那么偏差。

不明白为什么有人非说男主其实有多爱老婆,把结局阐述成一碗失去之后才幡然悔悟应该珍惜身边人的烂俗鸡汤。

可是爱不是靠“认为”的。

说什么都没用,就看两个人如何相处。

他对她讲的话,她在做的事漠不关心。

他们朝夕相处生活规律,但是她seeing some one else了他不知道。

她怀孕了他不知道,她流产了他还是不知道。

但是,按你胃,他是爱她的,只是这爱,可能他自己还不知道。

Seriously?在我看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两个人都是好人,但并不合适,的杯具关系啊。

男主因为easy结的婚,长期处于一种“她又优秀又善良我应该爱她”的麻木中,整个生活态度都麻木了,了无生气。

老婆因为得不到男主的爱只能出轨。

并非说出轨就是杯具,而是从她做出打掉孩子回归家庭的选择,就能看出,出轨这种解决方式有违她的本性,所以实际上她也困在这段与男主的错误关系中走投无路。

不爱不是错。

不爱又和TA结婚才是。

男主在老婆墓前,误会来的人是那个出轨对象,说我希望你对她是真心的,因为她值得。

出轨对象对老婆是不是真心我们不知道,但我确信男主说这句话情真意切。

因为他知道自己耽误了老婆得到真爱,他希望别人能弥补。

唉,都好可怜。

最后男主想通了,摆正心态,修好旋转木马纪念亡妻,然后彻底告别过去,和一群小屁孩赛跑都跑出了一往无前的feel,女主与不爱的老板分手,儿子不再为自己的性向困惑,放飞自我。

如果非要说这个故事在讲什么道理,那也许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还有一场戏看得人很感慨。

差不多10年前在断背山上,小吉和Heath沉默隐忍的相爱,10年后,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他与一个15岁的少年谈论“我是不是喜欢男人”的话题。

他说,我建议你在中学前都假装自己喜欢女生,然后去LA,去旧金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社会进步了,却还不够。

不由得想到,不管这社会特么变成了啥样,我的Heath,都已经不在了T_______T(← ←诡异的关注点啊怎么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

感觉身体被掏空。

这果然是部蛇精病才会喜欢的电影呐。

 9 ) Jake Gyllenhaal的精神脱轨,是怎样一种体验?——文学和思想史上的“麻木的有钱人”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高薪投行男在丧妻之后,从无边的麻木空洞中被拯救出来的故事。

但是这种的所谓的“有钱人的”麻木与空虚指的到底是什么?

主人公突然全面脱轨,开启拆迁模式又是为了什么?

对妻子在眼前死掉这件事对无动于衷仅仅是出于“不再爱了”这种原因吗?

04年的一部《偷心》曾经描述过一个不爱了的人会做出哪些事。

分手时的Jude Law, 面对泣不成声的恋人虽然淡漠却并没有丧失同情。

他像此前一样很快投入一段新的感情。

比较常见的离婚现场也总是有眼泪和沉默的愤怒,绝非会出现本片主人公这种现象,不仅对妻子在眼前死掉这件事无动于衷,也从没被血腥的回忆所困扰,然而毫无来由地对生活本身失去了兴趣,开始注意到种种奇怪的细节。

好好的人生赢家说不当就不当了,豪华别墅随随便便地砸掉了,社会准则失去了意义,岳父面前人情道德都全然无视,公众场合作死也不觉得丢脸。

随便被客服电话夜里两点打电话慰问一下,索性搬去素不相识的人家里住了。

被火车上话唠的陌生人问,你既然不爱了那她死掉你现在是什么感觉,对此他的回应是猛地站起来拉下火车急刹车的扳机然后泰然被送往公安局。

他也并不是因为无人倾诉内心而给自动贩卖机的客服写那些信——他事无巨细写出来的生活报告,算是无法言说的感情吗?

“我家车库前摆了一个咖啡机。

不是我定的。

我爹一大早7点自说自话地跑来给门口的树施肥,明明我雇了个园丁做这件事……去机场,看到来往形形色色的旅客,突然想把他们的行李全部倒掉,堆成一座山。

到水牛城这种地方,非得带些什么玩意儿啊?

”他幻想着自己的心被飞蛾吃掉了一半。

另外一个细节,妻子死前最后说的话,是在指责他对家里冰箱漏水了整整两个礼拜漠不关心。

然而在妻子死后他连这件事也完全没有印象。

也没有任何自责。

好几天后突然注意到冰箱漏水,一气之下连同公司的厕所门,办公室里的电脑和家里接触不良的电灯一起拆了。

把生活开成一场小差,大概就是这种程度。

按部就班地活到了众望所归的模式,却发现忘了为什么。

生活好像是那个华尔街标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奖学金少年一场排练已久的表演。

车祸后他精神秩序的走偏,是因为车祸以前的生活早已对他失去了意义。

他只是重复地贯彻那些曾经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也许最初投入其中的感情早已在维持光鲜表面的过程中被压抑或者遗忘。

车祸的发生,让他突然想起了这种机械化的生活实际上没有任何主观的理由去支撑。

此时对他来说,在常人看来荒谬的种种,已经跟“应该做的”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了——至少,他还能随性。

现代文明的压抑,让他不再能够在自己主观选择中投入感情,也不再能够因为主观感情而做出选择。

麻木这种现代人独有的精神病态,在西方文坛中早有多处先例。

最典型的例子是加缪的局外人。

局外人的主角与本片主人公一样,面对母亲的葬礼无动于衷,因而被认为害死了自己母亲。

对生活中其他人和事一概没有任何感情。

乃至他对强行布教的神父一顿劈头盖脸的发泄,也是因为被烦得忍无可忍,并没有任何实质的感情内容。

唯一一次感情的表述是行刑前的黎明——只有人世纷繁被消音,闻到泥土和海盐的气味,任由宁静的夏夜像潮水一般浸透全身。

在这个时候将死之人拥抱了世界本身的洪荒之力,体验到一种对无序与冷漠本身的博爱:“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漫天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

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相比本片, 局外人并没有得到救赎。

或者说他所得到的救赎只能源于个体屈服于自然的原初之力,一种类似于宗教启示般的救赎。

而在法国作家Michel Houellebecq去年的作品Submission中,同样描绘了一个对除学术以外一切人事麻木不仁的文学教授。

他潦倒而孤独,每日吃速冻食品,沉迷于电视和a片,睡了一届又一届的女学生却总是在暑假过去后不了了之。

他没法与任何人投入长期感情。

只有在读小说时,才能感受到“人与人真挚的情感交流”。

在大选中的一场政治闹剧后,他选择了皈依伊斯兰教,以不无自我欺骗的形式,重拾信仰以治疗自己病入膏肓的精神世界。

早在1903年,德国社会学家Georg Simmel一篇颇负盛名的文章“大都市与精神生活(Die Großestadt und Das Geistesleben)”就分析了这种文学中很常见的“麻木空虚的有钱人”的来源。

在尼采与精神分析法盛行的年代,Simmel把这个问题解读成现代都市对个体心智(psyche)的重塑。

开篇(英文版)就写道:“The deepest problems of modern life derive from the claim of the individual to preserve the autonomy and individuality of his existence in the face of overwhelming social forces, of historical heritage, of external culture, and of the technique of life. (现代生活最深层的问题,来源于个人试图面对社会强势力量,面对历史传统的重负、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和技术,保持独立和个性。

)”“thus the metropolitan type of man—which, of course, exists in a thousand individual variants—develops an organ protecting him against the threatening currents and discrepancies of his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would uproot him. He reacts with his head instead of his heart. (都市人的典型——当然它呈现出成千上百种个人变体——创造出一种保护机制,来抵御对之构成威胁的,外部环境的波动和断裂所带来的极度混乱。

他用理智而非内心与之对抗)”(1)对于Simmel来说,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是与这个瞬息万象的世界相伴而生的。

现代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求客观理智主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主观感情被视为其次,甚至退缩到意识的角落,只有伪装成其他形式才能被疏导出来,例如文学和艺术。

这种对客观理性标准的崇拜,实际上也是潜意识中为顺应环境的变迁所培养的防御机制。

人会不近人情,是为了在公共生活中减免个人情感的耗损,抵御外界社会对主观自我的冲击。

崇拜“客观理智”,源于不信任自我意志的孤注一掷,也源于个人感情与飞速运转的社会机器越来越难以协调。

然而这种想当然的,客观理性意义上的“好”——例如经济利益最大化,例如成功人生的标准化路线,例如科学真理必须由数学表达——包含了一种一厢情愿的希望。

仿佛只要达到某个客观理性的量化标准,就能踏上通往个人幸福或真理的康庄大道。

但是这些让我们甘愿牺牲主观意志和主观选择的,归根结底还是非理性的俗成约定,取决于一个时代和社会的偶然的落脚点。

Simmel也把现代都市人的麻木归咎于货币经济。

在货币经济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简化到能够被量化的,最“客观理性”的那一层,也就是交易关系。

一个24小时投入于此,长期以这种量化模式衡量人际关系的人,注意力只能被量化的信息所吸引。

无法被量化的,人与事的自然属性被直截了当地摒弃。

但在原始经济中,因为交易关系建立于人际关系之上,所以主观的全方面感知体验凌驾于量化关系以上。

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也谈及类似的观点:在原始经济中个人在劳动中实现意义,是因为和劳动的成果之间的关系很直接:一个心灵手巧的工匠,千锤百炼做出一件艺术品,他自然引以为豪。

但在流水线生产和专业化的过程中,个人就很难找到自己劳作的意义。

回到本片的主题上来:金融界似乎高产主角这类“麻木空虚的有钱人”,也许是因为将人际与交易关系推向量化的极致。

这也体现在主角一时无法从脑内滚动循环的,类似于“某某公司想要5%的金融储备”这样的量化思考,切换成“家里冰箱漏水”和“已经很久没在意自己老婆在干嘛了”这些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事情来了吧。

老婆跟他说这些事情他心不在焉,几秒后才意识到是什么问题。

再者,当他被问起为什么要结婚,他说是因为简单。

利用丈人的关系能自然而然成为公司的高管,未婚妻又符合大众审美的标准,何乐而不为呢?

结婚后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既然已经众望所归,还需要去操什么心呢?

即便不是最直接的量化金钱关系,主角所理解的婚姻的目的,也就是达成一些可量化的客观标准。

Simmel写道现代都市最常见的典型,是一种“blasé attitude”。

意思是玩世不恭,对享乐欲罢不能的态度。

症状通常出现在精明算计的现代人(尤其是职业人),例如王尔德笔下养尊处优的剧毒Lord Henry,例如费兹杰拉德的《美丽与毁灭》里的Maury (2), 也例如现在各种套路来骗睡的高颜值多金投行男。

"The blasé attitude results first from the rapidly changing and closely compressed contrasting stimulations of the nerves. From thi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metropolitan intellectuality, also, seems originally to stem... A life in boundless pursuit of pleasure makes one blasé because it agitates the nerves to their strongest reactivity for such a long time that they finally cease to react at all.”换句话说,Simmel认为这种厌于享乐的麻木状态是感官刺激过度,心智的防御体制被破坏而造成的精神麻木。

显然在娱乐至死的时代精神下,在被市场经济强加于己的机械化生活模式的过度压抑中,过量的感官刺激导致了健康心智的崩坏。

这种病态在《华尔街之狼》之中尤为显著。

比本片更进一步的是,华尔街之狼里的人物已经在穷奢极欲里走得太远,自然人的感知属性也遭遇了永久性破坏。

物质填补空虚的过程中,昼夜不息的感官刺激进一步让生活纯粹沦为一种条件反射。

Simmel同时代的文学评论家和哲学家Walter Benjamin,在《波德莱尔》中同样把现代人的精神病态和审美丧失理解成心智对外界剧变的抵御机制的失效。

弗洛伊德曾用细胞的化学动态平衡来比喻心智的防御机制:“for a living organism, protection against stimuli is almost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eception of stimuli. The protective shield is equipped with its own store of energy and must above all strive to preserve the special forms of conversion of energy operating in it against the effects of excessive energies at work in the external world—effects that tend toward an equalization of potential and hence toward destruction. (对有机生物来说,保护自己以应对刺激,比接受刺激更为重要。

防御机制发展出自己的能量储备,必须首当其冲地保存和提升这种能量,与外界变幻的能量所抗衡。

)” (3)对于Benjamin来说,弗洛伊德的观点解释了为什么大众审美越来越低俗露骨,沦为一种赤裸裸的感官刺激。

感官刺激破坏防御机制,造成精神麻木,从而让群众寻求更高强度的感官刺激,以此循环。

久而久之,对生活最直接完整的体验不复存在,对自然感情长期疏离,丧失了识别复杂情感的能力,审美能力也越来越差。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卖草的老头儿,面对废弃的旋转木马,会说这么一句话:“Isn’t that a beauty? But nobody wants carousels anymore. They want roller-coasters that go upside down and make you puke.”与一代又一代迷失的现代人相似,本片主人公所丧失的实际上并不是所谓的“真实自我”。

他所丧失的是在此时此刻,能够自主感知、自主抉择,而不被社会强行赋予的欲望、价值观、和对“幸福”的标准定义所支配的能力。

他丧失的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对生命的直接体验。

退一步说,鸡汤里所说的“真实自我”或者从心,归根结底也就是这种每时每刻需要意志力去抉择,去勇敢迈向未知的能力吧。

什么叫“真实自我”?

能被“找到”吗?

它并不是什么事先存在的东西,人对自我的定义,是在自己所做过的选择上累积而成的。

在遇到活得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小男孩和他妈妈之后,主角恢复了自然人的感知能力,也逐渐回想起妻子的真实面貌。

最后觉醒的对妻子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温情和认同。

是类似于“人来到这世界上,就是为了彼此扶持以度过人生”这样的领悟。

在此之前,他对生活的体验是异化的(estranged)也是外化的(Externalized)。

他并没有思考过什么是幸福,也没用自主意志去追随和验错,连欲望都是流水线批量生产的合成品。

=======(1) Simmel, Georg. “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 35-7. (2) Maury说过这样一句话:"After all, Anthony, it's you who are very romantic and young. It's you who are infinitely more susceptible and afraid of your calm being broken. It's me who tries again and again to be moved--let myself go a thousand times and I'm always me. Nothing--quite--stir me."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 (?)(3) Benjamin, Walter. The Writer of Modern Life: Essays on Charles Baudelaire, 176.

 10 ) 破碎的人生也是我们的人生

在久闻大名后终于看了的一部电影,在看之前我大概已经看了有五六个解说博主的视频了。

但当深夜打开电影时,终究是和那些视频里不一样的。

戴维斯的生活,在看电影时就像照一面镜子,其中讲述的关于在面对死去的爱人时,他没有悲伤的感觉,甚至连哭的表情都是去假装,可这不能代表一个人真的不在意,我们看不到自己内心的所想,也时常会探寻不到大脑深处到底对ta是什么情感。

时间会带着你找到答案,其中是否有爱存在,是否真正在意过。

戴维斯的生活一直循环往复,他泡在这里面,连爱不爱都已经看不见,当真正的变故产生,当对方真正的离开了你,才慢慢发现了许多。

“如果下雨,你看不见我;如果天晴,你会想起我。

”在剧中戴维斯的行为,其实有说过他不断拆解各种东西是因为他记得想修好一个东西就要把它拆开去看看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于是,他拆掉冰箱、电脑,拆掉他的家,他在找寻该维修的地方。

他做出许多是曾经没有过的行为与事情,就好像打破了曾经的一切规则,打破自己过去的人生,找寻该如何去治愈这一切的办法。

破碎人生,不是放弃人生,不是人生无可救药,而是找寻崭新的自己与生活,将人生重组,将自己重组。

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

《第二次人生》短评

这电影费道具哎。话题是很让人感兴趣的,但剧情和手法属实在一般。。

6分钟前
  • None
  • 较差

看了一小时,居然还是放弃了,动作节奏有些慢,但是剧情很有力。#20160712

8分钟前
  • huyouyou
  • 还行

这样的电影得有合适的心境才能看得下去吧。要像男主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真我,想象中很美好,可也得有物质基础支撑吧。吉伦哈尔演技真好,非常喜欢。

9分钟前
  • 坊や
  • 推荐

他一直麻木地虚伪地过着容易的人生,当失去妻子时想重新真实地活,当接近最真实的那一刻,才发现以为自己不爱的妻子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13分钟前
  • 阳光清清
  • 推荐

啰啰嗦嗦的爱情后遗症

18分钟前
  • yukainju
  • 较差

Jake好忧郁,我都看得已经冷淡+说不出话了。人物很少,话也很少,感觉真的犹如失去心爱的人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全世界好像都安静了。看着男主一次次拿起工具砸房子,砸各种东西,还有最后的爆破,好像看到了些希望,又好像觉得未来面对这个世界很困难。这番纠结滋味全部都演进电影里了。

23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七拼八凑、照猫画虎的剧情背后反映出来的是编剧对自己剧本根本就缺乏深刻的同感。俨然是两个精神病的一出戏,片子里并没有令我有感触的情节。Naomi Watts这么多年过去了,可以停止接拍自我折磨的戏码了。

28分钟前
  • 里拉
  • 较差

我的看法,男主对他老婆的感情是复杂的,孩子不是他的。爱已不得,恨亦无人,羞愧难当,这样悲剧的气氛才更浓烈。单纯的爱或者恨,都达不到那种长期郁郁寡欢失魂落魄的程度,哪一方都说服不了另一半。有苦说不出来,爱恨都无法和解的状态才是最折磨的。

33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还行

这半辈子都是人生麻木期,然后呢,想得清楚了,人生已过大半。

38分钟前
  • 一条叫旺达的鱼
  • 推荐

跟我期待的不同,镜头各种美,配乐也很不错,只是故事太散导致看完有点无解

43分钟前
  • GS
  • 较差

幸亏白富美老婆车祸下线了,不然男主就不能及时找到自我,就要继续麻木地住在全栋落地玻璃窗的豪宅里(显然是富人区),开着保时捷,在岳父的金融公司当一名沉闷无趣的投资银行家了。最后为了让男主的“寻找自我”更完美更合理,向观众揭示了死去的老婆曾经出轨怀孕的可怕事实“See? 这女的是个烂货啊!”——想想后怕,幸好发生了那场车祸。不然老婆失去的只是一次生命,老公失去的可是整个自我啊!~

48分钟前
  • 夏之轻寒
  • 很差

内嵌简体中字@不管是F**k,还是艹,一般说来这是我日常词汇的终点,平日沉默寡言,无非是怕露馅儿,搞得自己原形毕露。失去女儿在英文中不叫失独家庭,隔着太平洋的距离,一碗美式毒鸡汤外加点海参,在我这边仍等同于拷打自己的恐怖电影。于是乎回家的地铁下错了站。

52分钟前
  • 直泣优胜劣汰
  • 推荐

前面又无趣又讨人厌的角色是如何在最后治愈得一塌糊涂的?中断我都快看不下去了,快被男主烦死了。人有时候就是如此地不了解自己的心,“我不爱自己的妻子”这话说出来也可以迷惑自己,但心却痛着痛着就被啃噬了一半,是爱情吗?不一定,但是“我想你”。豹纹男孩寻找自己,也动人。

57分钟前
  • 望潮
  • 还行

一个美国中产因为妻子车祸罹难,似乎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或者说意识到了生活的无意义。于是,在一封封投诉信的契机之下,他与一个底层单亲母亲找到了生活的共通点。中产光鲜的表面,难掩其脆弱的内核。美式鸡汤,最终回归美国梦。

1小时前
  • Eco
  • 较差

本以为描述的是我的中年生活,结果四十分钟后就开始不知所云了。

1小时前
  • shizao
  • 较差

虽然各种不可思议,但拍得挺有意思。

1小时前
  • Kuma
  • 推荐

两个人相互慰藉。你以为是和娜奥米吗?不,是和她的儿子。。你要知道,有钱才有资本搞破坏。。“没有父母的孩子叫孤儿,没有词汇称呼失去孩子的父母”吉伦哈尔好帅、娜奥米老了。。

1小时前
  • 瑶瑶
  • 还行

一个精神病和瘾君子惺惺相惜的爱情故事... 即使身为jake的资深影迷也无法看完全场。就算对xx侠xx队长这类爆米花电影的反感与日俱增,也无法喜欢上这种边缘到完全unrelatable的independent film. Sorry jake! Nice body though

1小时前
  • 20thCenturyFox
  • 很差

受不了

1小时前
  • 狂接舆
  • 较差

他怎么不把车给砸了。

1小时前
  • 没有去过沙漠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