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阿圣向喜儿喷饭和吐口水的细节让人印象颇深,这个细小的动作表达出了他的不满和愤怒,而妻子喜儿却默默承受了这一切,依旧无微不至地照顾着。
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国传统、善良、朴实的妇女形象,喜儿的坚持为丈夫点燃了生命的希望,这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思想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内涵,才让喜儿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富有韵味。
人活着是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的,这种坚持的底色会让生命更有意义。
不得不说,编剧通过这部影片向我们生动的展现了一个封闭村庄中谣言的可怕力量。
因为与外界长期隔绝,人们信息的来源便仅剩村人间的口口相传。
其实,这本来是非常正常,无可厚非的。
只是,当这一特点被柱子发现并大加利用,使得王富贵与喜儿的谣言遍布整个村子时,便产生了让人愤怒的后果。
婆婆对善良的儿媳指桑骂槐,丈夫则以绝食和无视表示着对妻子的不满与斥责,善良正直的王富贵受到莫名的指责,甚至被人殴打...如果不是老村长出面澄清,我不知道他们还将面对怎样的不公......
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影片,心之界限到底在哪里、如何跨越这个界限,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考量的问题。
自制呼吸机这条线贯穿于整部影片之中,随着这个想法的提出、实施、中断、完成,村里人之间的相处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心与心之间的界限也由小变大,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关键在于不信任、不理解、不沟通,这也正是影片中所想要表达的“心之界限”之所在,而突破此种界限局限的方法,就是信任、理解、沟通。
当人们之间没有了沟通上的障碍,心不设防,给予他人更多的信任、尊重和理解,遇上再多的困难也不怕,因为人们的心之界限在缩小、缩短。
农村是日常可见的聚居区,农村与城市不同,农村的舆论话题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整个村子讨论的热门话题。
很多时候,农村的舆论具有一定的“偏见性”,大家在农闲时间所聊的话题,往往是不符合事实情况的。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了《最爱》,部分农村居民所表现出的无知与愚昧令人心痛。
但是,这确实在农村生活中切切实实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舆论在客观事实面前往往是不堪一击的,但是这种舆论却左右着左邻右舍对某个人的看法,甚至会诱发肢体冲突。
时常觉得人生就像烹饪,其间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就好像电影的分类,可以划分为喜剧、悲剧和悲喜交加的文艺片一样。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看喜剧,比如《人在囧途》,《泰囧》等火爆一时的电影,因为它可以让人心生愉悦,忘记烦恼。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真正有意义的影片,应该是包含了喜怒哀乐的文艺片,比如这部《心之界限》。
这部剧中,以阿圣一家悲惨的遭遇作为主线,将人们面对灾难,面对喜儿求助和柱子谣言时的心理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让每一名观众都能从中品悟到不同的滋味,产生深刻的共鸣。
《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过:人们生来是自私的。
基因为达到生存目的会不择手段。
比如,动物照料它的后代,从生物个体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一种利他行为。
但是正是因为基因控制着这种行为,它才能通过动物照料后代的这种利他行为完成自身的复制,从而使其自身得以生存。
显然,所有在生物个体角度看来明显是利他行为的例子,均是基因自私的结果。
基因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重复地拷贝自身,以便在进化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扩张。
由于基因掌握着生物的“遗传密码”,所以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和进化的关键最终都归结于基因的“自私”。
可见自私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是随着后天再社会环境中的成长,会根据条件逐渐修正这种自私的程度。
即三观正常有一定道德的人不会直接把自己的欲望过分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同理心冲减了自私对社会环境的损伤,让每个人既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又能保持整个社会群体的稳定性。
这个片子人性冲突几乎都是村民柱子导致的,他煽风点火制造流言,还有一系列伤害喜儿、王富贵一家的行为。
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得到喜儿的愿望。
但是他的表现容易让人讨厌,因为落井下石背地中伤。
我却有些同情他,在这样贫穷的村庄,他能借钱而且对这样的农村来说算是一大笔,提出来的要求也是双方同意的,为什么就只能听村长的容忍对方毁约呢?
他固然有错,女主村长也不是白莲花,合伙连哄带骗欺骗的柱子,特别是村长,我对他这种主持“正义”的方式有些无语,人家的钱也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为什么要当一个冤大头,人家来要求答应过的条件又对着别人大叫大嚷,好像自己是对的?
难道他这样做不是自私是大义?
可是从头到尾都不见他出了多少钱呀。
有些人就是莫名其妙地出现主持正义了,自己是圣母,宽容大度,不计前嫌,问题是自己从头到尾就没受什么损失,而且瞎折腾一通还让别人蒙受损失,又把别人“蒙在鼓里暴打一顿”这也太过分了吧。
柱子最后被村民排挤了,我想问村长喜儿你们到底还还钱吗?
不知道看完整部片子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是善良严肃的老村长?
还是坚韧执着的喜儿?
不过于我而言,最欣赏的其实还是憨厚正直的王富贵。
因为对于阿圣一家,老村长有作为一村家长的责任,喜儿有作为病人妻子的义务,但王富贵却只是一个本可以默然无视的路人。
但他的善良不允许他对眼前悲惨的一家人冷眼旁观,所以他不仅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而且还甘愿顶着村人的误解和嘲笑为阿圣全力制作呼吸机。
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物形象在设定上有点憨傻,但就是这样一个憨憨傻傻的人物,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原本的善良与可爱。
这两天演员范冰冰因逃税被罚款引起网络热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院线电影的票房成绩,冰冰虽然发文致歉,许多观众的心却凉了,影视工作还是应当回归本质,《心之界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这虽然是一部网络平台播出的电影,但却相对完整朴实地讲好了一个故事,没有华丽特效,没有流量明星——淳朴与真诚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
故事发生在云南怒江边的一个小山村,一个四口之家里,男青年阿圣患上重病,需要借助呼吸机来维持生命,老父老母与妻子阿喜四处借钱为他治病,最后因无法负担治疗费用,在村民富贵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呼吸机的故事。
此间,围绕阿喜、富贵和另一个叫阿柱的青年之间的矛盾冲突,小村子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自制呼吸机?
一般人听来何其荒谬,居然是有真实原型的。
电影题材的选择,反映了当今许多社会底层家庭,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的无奈,与电影《我不是药神》所要表达的主题不谋而合。
在角色的塑造方面,本片尽量做到真实还原具有典型性,如沉默寡言爱子心切,为购买电机奔波心力憔悴死在吊索上的老父亲,还有关心则乱、听风是雨,因为一点闲言碎语就大吵大闹的老母亲,一个个的村民,都是真实存在的形象。
女主角阿喜是一个典型的农村青年主妇,为了给丈夫治病她想尽办法四处借钱,在被小人诬陷后,从起初的默默忍受,到后来的情感崩溃与爆发,再到最后的还原本真,一个真实的心路历程。
倔犟地忍着眼泪一边按呼吸球一边给丈夫喂粥,深夜在村口泉水中呐喊哭泣,看着因为误会自己一再拒绝进食的丈夫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生气崩溃,也许有这么一分钟,她也想过一了百了,但内心的善还是让她坚持到了最后。
富贵是一个妻子过世多年单身父亲,曾经与阿喜有过一段情,为人正直善良内心坦荡,毫不犹豫把压箱底的钱借给阿喜,他是自制呼吸机的倡议者和执行者,出钱出力出材料,却也因为这份坦荡没有避嫌,而被小人构陷,导致全村人都疏远孤立他。
他虽坦荡却也有尊严和脾气,以至于受不了闲言碎语被村民挑衅发生冲突,但电影的最后,他还是完成了呼吸机,也向村民们证明了自己的品格。
全片最不和谐的人物阿柱,一个自私的单身汉,恋慕阿喜已久,借钱给阿喜是因为希望能拥有她。
在阿圣从医院被接回,家人打算放弃后,阿柱被村长指派去筹备棺木,言语举止中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欣喜,但富贵的呼吸机计划却打破了他的念想,于是他怀恨在心,污蔑阿喜和富贵有染,怂恿阿喜的婆婆把富贵赶走,自己接过了做呼吸机的活却一再拖延,还在阿喜上门询问进度时,企图侵犯她。
他借出了钱也算行了善,但目的不纯、行为不端却让他的“善”变了味,最后也落得苦果自食。
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核心宗旨还是“扬善”,批判只是小插曲,贯穿全片的老村长便是一个表率,他出面为阿喜家做担保借钱,动员村民轮班照顾阿圣,安抚阿柱和富贵,虽说也有一些乡村基层干部为做好工作“和稀泥”的无奈之举,但本质上体现了淳朴的善意,片子最后他的一句“我们可都是喝的一条江的水啊,为什么我们的心就那么冰凉呢?
”是在这部电影之上,对这个社会发出的质问。
在物欲膨胀的今天,人心的界限为什么越隔越远了呢?
这部片子通过这样一个朴实的故事,期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这个日渐冰冷的世界,带来一丝暖意,救人命,更救人心。
制作成本受限,让这部电影无法登陆院线,在整体上亦仍有瑕疵,但在如此前提下,真诚叙事,言之有物,并能合理升华,已是不易。
该片在诸多国际影展中入围和获奖,积攒了不错的口碑,除爱奇艺平台外,还将陆续在美国ICN,加拿大有限电视、CCTV6等多个海内外平台播出,但愿这部有诚意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看到。
秦子陵2018.10.4
电影《心之界限》以丈夫生病为引,描述了一对夫妻为治病而上下求索的故事,故事的最后,挣扎的结果依然是徒劳,活着的人的生活仍要继续,围绕丈夫生病求医和借钱等相关的故事、情感纠结、善恶博弈,终究随着电影的结束而逐渐被掩埋入土,虽然依旧在未来的生活中发酵,转变成新的动态和生物,但是至少在电影中,终归被希望覆盖,被未来掩埋。
喜儿是剧种饱受摧残的典型性农村妇女角色的代表。
作为主角,电影《心之界限》并没有自始至终的呈现出其勇敢,或者自始至终的歌颂其情操。
剧中不止一次的明示暗示喜儿想过死,希望借此寻求解脱。
喜儿的挣扎使之像一个人,而不是悲情女英雄。
但是电影《心之界限》中并没有深入刻画喜儿与丈夫的情感,“你以为我不想死吗,我是怕我死了之后,你会孤独死。
”也只是作为丈夫阿圣自我阐述不敢死去的理由,可其中有几分是为了妻子,几分为了自己,谁也不得而知。
电影中,喜儿或者为了丈夫的生病不止一次的大哭,神情木然,甚至躺入未下殡的公公的棺材,或者是为了丈夫生病需要的钱款,求遍全村,给村长下跪到半夜,答应肯借钱的柱子,只要柱子肯借钱,“如果阿圣死了,喜儿要改嫁给柱子”,甚至愿意承受婆婆和丈夫、村中舆论的多重怨恨、猜忌、攻击、嫌弃。
喜儿到底图个什么?
这是我观影阶段自始至终的疑问。
按照《中国婚姻法》,喜儿有离婚的权利,虽然从中国传统文化及道德观角度,其在丈夫病入膏肓时离婚违背道义。
但是这也说明喜儿并非完全必须与阿圣及婆婆绑定。
那么,丈夫阿圣又有何依仗喜儿不会离开自己,无论自己如何脆弱如何折腾?
似乎电视电影中但凡生病中的人都会有自私任性的权利,于是可以借陪伴志名,行欺负、欺辱妻子之实。
剧中始终没有介绍喜儿与丈夫之间是否存在爱情。
生活也始终是妻子喜儿来支撑,无论是为丈夫治病的支出还是物质生活的支出,丈夫和挑剔的婆婆似乎也只是喜儿的腿挂件,还是拖后腿的腿挂件。
如此,不得不思考,在这场婚姻中,丈夫阿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是为了烘托喜儿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是为了引出故事情节,还是为了表现求医难生活难?
然而无论是以上哪种,阿圣的丈夫形象也只是被符号化,缺乏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却要求妻子回报、付出,这与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家庭并无任何不同,当然放在当今社会两性热点话题中的“婚后变相失夫”也是契合的。
由此可见电影《心之界限》隐含的两重涵义,即从婚姻家庭层面来看,剧中的喜儿既活在封建社会中,又成为新时代婚后一切只能靠自己,丈夫形同虚设型妇女的典型代表。
这也是电影《心之界限》的时代性、社会性价值所在。
老村长说:“祖祖辈辈饮一条江的水,如今人情冰冷!
” 对于喜儿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出于情面乡亲们有所帮助,听到流言又纷纷躲避不愿扯上一点关系。
阿圣刚出院,大家都帮助他回到家中,按了些天呼吸机后又纷纷不满。
是什么让人脸变得如此快,是什么让人无动于衷,是什么让人对死亡只是麻木,一口棺材一个坑平静地诉说着生命结束。
这些不一定全是贫穷导致的,但贫穷一定占在首位。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特别没素质,一个高赞回答是,没受过良好教育,青春年少却在残酷的时代挣扎,物质极度匮乏得人,如何要求他们有和平富足年代的人有一样的道德素养,精神追求?
贫穷是结果,也是原因,恶性循环难以突破。
生长在贫穷的地区,受不到好的教育、没有充分的营养、看不见开阔的世界,只能做一直井底之蛙,在自己的深井里每天看着一尺方的天空。
妇女每天干完活就家长里短,男人接触不到资源只能勾心斗角斤斤计较。
有很多朴实的,也有很多道德败坏的。
影片中的村民们出于中间状态,不会主动做坏事,但是对坏事不经意地推波助澜。
贫穷让他们没有办法思维开阔,没办法为他人隐私着想。
但不意味着他们是坏人,他们只是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无法评判自己的行为,无法自我反省。
贫穷是原罪吗?
贫穷是一个维度,不真正站在他们的实际来评价和定义都不公正公平。
脱贫斗志、干事劲头和致富能力也许需要很长时间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但变化总在发生。
股神巴菲特说过,把我放到沙漠,只要有一个驼队经过,我又可以从头来过。
受到的教育、可动用的资源、视野和眼界、触及的圈子,这些才是影响赚钱的最大因素,并不是“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也并不是“不改变贫困思维一辈子就该这样”。
坐着火箭可以抵达太空,但坐着牛车只能走到邻村。
但是巴菲特自己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获得的资源一出生就遥遥领先他人。
那些生存在深山农村的人,他们不想受教育,不想开拓眼界不努力不劳动吗?
相反,他们更加渴望,吃的苦比同龄的城里人多,但是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分付出只能获得零点一分回报,看不起病做不起治疗,可怜巴巴等死。
贫穷不是罪,贫穷是恶魔,对人造成摧残,有人挣扎着成功了,大部分没有成功,被贫穷变得麻木,如果目前世上有对抗贫穷最好的良药,大概就是麻木吧。
清醒敏锐是对贫穷的惩罚。
片子很现实 不禁引人深思 不错不错,值得一看。
题材很好。可惜一大半的运镜技术看着像半成品,画面粗糙,人物关系塑造僵硬,部分台词刻意生硬,前三分之二的配乐不如去掉。听说也是删改很多才过审,哎..真的至于?
怒江两岸,多好的题材呀!就是风格上没有把握的太好!虽然拍摄是有难度,但是长短镜头之间的转换,有点不行呀!
有个好底子,包括戏核,可惜了这矛盾延展不足的情节发展和老旧的导演美学
女主应该找个公村妇女演会更入戏些
像山一样坚强的电影
狗屁不通
看了一个电影啊!还是感觉还可以的啊!可以的啊!
听说这电影不错,演员阵容蛮不错的,应该很感人的剧情,期待
影片非常感人,让我想到了很多过去,十分得动情。
蛮不错,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这样真实朴实的片子来冲击我们的视野!期待善良这东西能传播开来。
小众题材电影 电影本身故事就很不错的 推荐去看看
真实,朴实
不错的一部电影啊!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吧!
我是看到妹爷才看的,可以看出他的演技挺好的,支持一下这部电影
这个景色很熟悉,很多年前看过新闻。剧本不错,演员看着并不熟练,但表现还是到位,有善良之心,无奈也会被误解所伤。话说穷真的会死人的。
真的是非常强的,也体会到了没有钱是那么的不容易,对于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得不说,我们拍这类题材的故事片还是非常有一套的。
题材挺好,可导演和编剧都很无能,将故事拍成了流水账,视听完全是电视剧水准
一部很棒的片子,内容很走心,推荐一下大家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