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交代了为什么最后炮火覆盖,不就是开始时候电台被炸了吗?
要不然最后又是诱敌又是抢电台的。
为啥装备好?
已经交代了趁雨夜搬了好多物资嘛!
根本就没看完就狂吠不止!
凭什么不能志愿军里面有精英侦查排?
看到美国人容易死就心理一万个不愿意,凭什么看见第一滴血系列兰博一人顶一个师就狂舔不止?
这些人心理满满的公知感,恶心!
好像是一部小资金电影。
因为,刷抖音看起来不错,就打算看看了。。。
真的是。。
被抖音坑了。。。
抖音发出来的片段,就是唯一亮点,其实也不算是亮点。
说实话,没什么看点。
给两颗星,一颗是基本星,第二颗是良心星。
先说优点。
主演的演技不是不烂,仅此而已。
可能是投资少,所以场面也不大,群演也不多。
然后就是吐槽点。
美军的表演真的是烂,虽然我听不懂英文,但是台词一点感情都没有。
一点情绪表演都没有。
僵硬肢体动作。
牵强的台词。。
台词基本就是,三流水平写出来的。
思路逻辑也很牵强。
手榴弹抛的比子弹还远。。。
扔手榴弹的时机完全不符合逻辑。
完全就是为了撑场面,才设计的扔手榴弹的场面。
逻辑漏洞太多了。。
都不知道该说哪些。。
师长的命令是撤退。。。
但是却违抗了命令。
如果,打掉这个炮兵阵地这么重要,而没有联系方法,完全可以派12个人去找总部支援。。
非要这几个人拼命。
那个排长被狙击手击倒后,居然有三名战友去救他,而且居然都死了,连排长也没活过来。
导演想拍出我军舍身救人的精神,可以理解。
但是太牵强了。
还有那个排长想自杀,完全偷偷给自己来一枪,非要站起来,让地方狙击手看到自己要自杀。
结果想死都没死成。
最后一战,发现无线电,完全可以偷偷摸上去再杀,但是非要站起来冲杀,边跑边开枪,打得中才怪。
有个别人比较冲动,可能会做出非理智的做法。
但是,还是觉得有点牵强,就是编剧想让你们死,你们必须死。
无线电,居然谁都会用。。
这个也很奇怪,我没当过兵,所以不太懂,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当兵的都会用无线电?
还有逃跑的时候,我方目的是,去高处用无线电通知总部。
那不用全跑啊。。
可以到留23个人断后啊。。
隐蔽,阻击,可能普通士兵枪法没那么准,但是,我觉得完全可以拖延时间,让重要人物先走。
如果是资金不够多,规模小一点,少点群众演员,主演片酬低,知名度少点。
都可以理解。。
但是,逻辑不通。。
就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了。。
看了一天了。。
看不下去。。
整片几乎就没有亮点。
基本就是看一段,去干点别的。。
无聊了,再看一段,再去干点别的。。
结果就 用了一天时间 。。
最后晚上睡觉之前才看完。。
烂片烂片烂片
看到一堆评论都无理由说比金刚川好看,起码金刚川我看进去了,战争的残酷体会到了,先烈的感情共鸣了。
你这十几二十人的小队趴在山上说tm真不想要放过几辆坦克的装甲车部队?
然后开打了就跟开挂一样,美军和傻子差不多,你这哪一点配叫战争剧?
不是神剧是啥?
本来抗美援朝就是艰苦卓绝的战争,我们的先烈用无比坚强的意志和牺牲,以及智慧和战术才战胜了强敌,这特么是啥玩意?
看到这根本就看不下去了
是一部讲述抗美援朝 为主题的战争片。
就像名字写的“浴血无名川”。
那样的年代,除了邱少云、黄继光…这样被写进教科书的烈士、英雄;还有很多战士牺牲在了朝鲜战场,甚至没有名字,也记不得身骸埋在哪座山川…很多战士牺牲的时候甚至才十七八岁的。
电影中很多实景镜头:比如 在山上爆破,在雨中抢物资和美军撕斗,甚至也出现了回忆长津湖战役的“冰雕连”…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很令人动容。
和美军的战略(钓鱼诱饵,最后不惜打死自己人)形成了很大的对比。
电影海报上写着“打赢了带你们回家。
”我留意到影片中有一幕是杜川 真的写下了大致坐标,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
因为有了这个坐标,以后才可以带他们回家 😭电影算不上大成本电影,但是每个战士都演的特别好,有一场戏是大家坐在一起,聊打完仗以后想做什么,据说这个长镜头演员导演都是一遍过的。
我想当时他们一定是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去了吧。
我真的想夸赞一下,杜川(李学东)和娃娃(郝汉弟弟)的演技。
同时好期待有第二部《奔袭》。
看了激战无名川,一股子失望之情油然而生,不少的硬伤实在是令人不吐不快·志愿军一个师里最好的外科医生,居然能跟随一个排深入敌后作战,这简直就是对战场医护人员最大的浪费。
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一个好的外科医生的重要性,其作用不亚于一个连。
可就这么一个稀缺的人才,就被送上前线负责一个卫生员的工作。
而且,在当时的战场,一般不会派妇女去参与如此危险的战斗任务的。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剧情发展的需要,但这明显不符合常理的人物设定本身就有问题·志愿军侦察排,在一个废弃的村庄里草草掩埋了28名战士,可见是与美军进行过一番激烈战斗的。
可是,从志愿军的牺牲者被简单处理过这件事情来判断,应该是侦察排在与美军的战斗中惨胜了。
可是,战斗现场居然没有发现美军的尸体,这又是一个不合逻辑的地方。
难不成侦察排还能在其他地方把牺牲人员的遗体背过来再进行的掩埋?
·侦察排的任务是发现美军炮兵阵地,如果可能直接予以摧毁消灭。
这对于一个只有几十号人的排级作战单位来说,后半部分的任务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电影里,美国方面是一个203毫米的炮兵营,几百号人,火力配备比杜排长的侦察排高出不少,可就是面对这样一个强敌,杜排长居然决定迎难而上,带领几十号人上去踢馆,这就不是英勇而是鲁莽了。
52年的美国人毕竟不是二十年后全线崩溃的印度,杜排长的表现完全不像是一个战斗经验丰富的排长·杜排长的首要任务既然是发现美军炮兵营,他带领不到十人的小部队伏击美军补给运输队的举动就无法理解了。
影片中,美军的补给车队由两辆轻型坦克掩护,一个排左右的美军护卫,实力远远超出侦察排的幸存者。
如此没有必要的伏击战,结果往往是全军覆没,付出巨大牺牲的情报还没有传到友军手里就夭折了。
也许杜排长知道这是在拍电影,自己有主角光环加成,所以那种逢敌必战的样子感觉很酷。
可如果真在战场上,杜排长这样子的行为简直就应该被送上军事法庭·按照美军编制,203毫米榴弹炮营一般是属于军级的火力支援单位,是陆军里最大的火力杀器。
可如此一个重要的,在战线后方十几公里的炮兵营,居然能被志愿军的一支小部队给切断了。
美国人的无能+低能,实在是令人触目惊心。
而且有意思的是,为了重新打通和炮兵营的联系,美军居然不派飞机掩护+步兵冲锋,而是派出了一个精锐的狙击分队来寻找志愿军的传奇狙击手。
美国人如此的大意和轻敌,怎能不败。
也许,他们早知道志愿军的队伍其实没几个人吧·真实的美军到底什么样子,其实看看那么多的美国二战影片就能学得有模有样。
可无名川里的美军感觉更像是一支拿钱上战场的雇佣军,不仅业余而且可笑,什么中弹后倒在地上杀猪般鬼叫,什么长官居然开枪打死受伤的战友,拜托这还是美军吗?
而且找的外国演员外形也更类似于南欧人或拉丁裔,除却服装钢盔和口音不同的英语,模仿得也不是很好。
·影片里,还是出现了国产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夸大爆炸效果的各种手榴弹、迫击炮弹和炮弹的桥段。
而梁排长牺牲的那段,又把203毫米榴弹炮的威力过小化了。
那玩意,一颗炮弹下来几十米范围内都受到波及,哪是一声爆炸那么简单。
总之,作为一部献礼片,激战无名川又回到了过去那种无脑主旋律的影视剧上,虽然打得热闹,但真不能算一部好的战争片
没想到吕奉先都来凑热闹了,派女医生参加救援队太雷了,什么最好的医生根本不是理由,带女的去很不方便,影视剧就喜欢硬编男女搭配,没办法,凑合着继续看吧,二十几个人,没有携带重武器,居然考虑要不要伏击有着几辆坦克的霉军车队,编剧以前是不是抗日神剧的剧本写多了,脑子瓦特了。
可怕的是后边还真打起来了,两个残缺的排打霉军的车队,霉军靠着一挺重机枪才扳回劣势,霉军大兵死的那叫一个稀里哗啦,要是换成日本鬼子的军装,这妥妥的就是标准抗日神剧,榴弹炮在步枪手五米外爆炸效果还不如一枚手榴弹。
刚想着居然有无线电,按照套路要切断联系的,果然通讯兵立马领盒饭。
后边进攻炮营失败被反围剿,又趁机夺取电台,打仗的场面很多,也很惨烈,算是亮点了。
三星6分,几十号人能围堵一个炮营,要不是有特种兵支援就端了。
原本以为是院线片,没想到是网大,前边的剧情没那么雷就好了。
抗美援朝的电影很多,但今年这部《浴血无名川》给了我莫大的惊喜,比如先导预告和超燃预告里出现的张光北老师,天知道我小时候有多么的喜欢楚云飞楚团长。
期待这部剧能有更多的人看,能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
希望一定要好!
拍摄上我感受到了剧组满满的诚意,满屏的爆炸都在烧经费,最惊喜的是,武器真的超级还原,逼真的历史耶,军迷狂喜!
震撼的情节很多,特效也很好,让观众有代入感,情节紧凑,十分好看。
编剧和表演都流畅,很喜欢军医李青这个角色,全场演技最佳,智慧与勇气并存,看得出是诚意之作。
最后,向烈士们致敬!
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拒绝任何战争!
不要让烈士的血白流!
看了很多评论,说什么抗美神技呀,什么志愿军太厉害啊,总之一点,骗子,把美国人拍的太怂了,把志愿军的太神了。
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说个小故事吧。
在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的中部,有个村庄叫秧田冲,村子里曾经有一位老兵,最早它是滇军第60军的,参加过远征军,后来从缅甸直接开拔到了东北,在曾泽生军长的带领下,成建制投降了当时的东北野战军,就是在辽沈战役当中投降了,林彪的部队。
两几年后呢,他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单,他们作为从国民党那边过来的士兵,单兵作战能力,与历经红军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部队相比,战斗力差不多。
记得他说和美军对打,单兵作战能力,美军大多数不是他们的对手。
别忘了,他们都是枪林弹雨,打打过几十场战斗出来的。
他们主要吃亏就是在武器上。
这个老兵一个人在朝鲜战场上,就干掉三个美国人。
但是他们一个排,最后只活着回来两个人,他是头上和身上都有大弹片,他们的他们的战友主要是牺牲在美国人的飞机、远程大炮的炮弹下。
那时候我还小,只隐隐约约的记得,他说我们一样办法都没有,看着天上的飞机在我们头顶飞,我们抢不能开,只能一动不动趴在灰里面,很多人就是这样死的。
可惜他已经死了,如果现在还活着,能搞到一个能对他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具体的采访就好了。
印象当中,他说他们步兵对战过程中,好像更怕的是日本人。
所以那些说美军多么厉害,可能就是好莱坞的大片看多了,被洗脑了。
去年春节,徐峥的《囧妈》上线网络,引起巨大争议,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电影的发展。
过去的网络大电影,只是电影市场的小虾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院线电影里只能当花瓶的徐冬冬,却拿了网络电影届的两个影后。
从去年的《囧妈》开始,网络电影迅猛发展,许多小成本电影放院线只能当炮灰,走流媒体反而能分一杯羹。
比如宋小宝的《发财日记》,王宝强的《少林寺之得宝传奇》,王太利的《冒牌大保镖》走的都是网络发行的方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目前网络电影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再举两个例子。
第一,“网大一姐”徐冬冬的一部的片酬已经接近500万,不次于很多院线电影明星了。
第二,过去的网大以小成本的喜剧为主,现在的网大甚至拍出了大场面大制作的战争片。
4月2日,战争片《浴血无名川》在爱奇艺上线了,皮哥偶尔看到后觉得好奇,网大里竟然拍出了战争片?
会不会又是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抗战神剧?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点开了这部片,没想到一口气全都看完了。
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清明档最燃的一部电影,无论是影片宏大的场面,还是镜头的调度,亦或是演员的表演,以及思想的高度,都是一部优秀的院线电影。
《浴血无名川》证明了中国的网络电影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足不出户,在家看大片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影片发生在1952年的朝鲜,那时是抗美援朝的后期,我志愿军已经反客为主,对装备精良的美军进行了全方位的压制。
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一张熟面孔,《亮剑》里的“楚云飞”饰演者张光北在本片中扮演了志愿军五十军军长,只见他眉头一皱,大手一挥,那股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在他的指挥下,三排拍张孟大关临危受命,带领小队去解救被困敌后方的侦察排。
一番生死考验后,三排与神枪手杜川带领的侦察排成功会合,为了掩护大部队,孟大关和杜川临时决定在无名川给美军重跑营一个沉重的打击,战斗一触即发。
全片96分钟,讲得故事虽然简单,但细节却非常动人。
首先影片对战争的残酷进行了直接描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战地临时医院,到处是伤员凄厉的哀嚎声,通过主角的视角,我们走进了一个截肢的伤员,镜头直接给他断肢一个特写。
皮哥是和朋友一起看的,看到这一幕,朋友直接捂住了眼睛,惊呼:“真的要拍这么血腥吗?
”可这就是战争最真实的一面,看着弹片一片片从身体取出,隔着屏幕都感觉到那种疼痛。
还有一场雨夜肉搏戏让我印象深刻,这场戏是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下拍摄完成的,志愿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和美军贴身肉搏,这里的镜头调度和剪辑十分出色,很多肉搏戏给打了特写,让人看着产生一种窒息感,很难相信两个之前互不相识的人要在短短几秒内决定对方的生死。
这么多大尺度的画面就是为了证明战争的残酷,片中一句台词是最好的注解:“谁喜欢打仗啊,打仗要死人的,我们好好生产不行吗,可是敌人不让我们生产,我们只能打仗了。
”皮哥曾经说过,那些“战争神剧”会让你觉得打仗就像打一盘王者荣耀一样,刺激好玩;而优秀的战争片是让你对战争产生本能的恐惧的,《浴血无人川》这些让人略感不适的镜头和接地气的台词其实就是在传达这样一种思想。
接着本片对战争的每个细节进行了真实的还原。
过去的战争片里,为了表现我军的英勇,都是军号一吹,一堆人一窝蜂的往上冲,气氛是烘托到位了,可是和真实的战斗场面却相去甚远。
朝鲜战争期间,我们采取的是三三制,本片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开头的大部分冲锋就是标准的三三制,后面的剧情也不是单兵作战的英雄主义,而是集体配合的,甚至会有局部主动牺牲换取全局胜利的战略指挥。
影片中,三排和侦察排组成的疲惫之师要和美军一个装备精良的重炮营进行较量。
如果正面交锋,就是以卵击石。
影片给我们展示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采用迂回战术,通过侦查、制定策略、稳固防守、奋起反击、最后转劣势为胜势,转胜势为胜利的全过程。
最后那场中美狙击手对决的戏份很好看,但前面的铺垫也很到位。
战斗中美军的狙击手射中了我军的炮兵,使得我们这边哑火,缺少了炮火的压制,步兵就充不上去,敌人就很容易冲上来,这时候狙击手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于是就此引出神枪手杜川和美军狙击手的1V1对决,观众的情绪是一层层被推向剧情高潮的。
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们有一种参与感,当最后取得胜利的时候,你是会发出由衷的赞叹,而不像一些抗日神剧,看完后只有智商被侮辱的愤怒。
最后就是影片对人物群像刻画很独特。
传统的战争片都会将所有的人物特点都浓缩在主角一个人身上,可是本片却片如其名,关注的是无名川里的那些无名英雄。
刚开始我还以为孟大关是主角,没想到演到一半他就壮烈牺牲了,主角的模糊让我一度对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产生怀疑,直到看到最后,我才明白这是编剧有意的淡化个人英雄主义,而将光芒匀在每个人身上。
片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姓名,哪怕是叫柱子、娃娃这样的小名,这就是对无名英雄的尊敬。
而这么多人物,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场面。
比如杜川,三个战友只剩两个子弹了,一个战友把子弹给了他和孟排长,说自己就是第三颗子弹,然后壮烈牺牲。
而杜川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在后来他对娃娃说:“我可以是你的第三枪”,在战壕里,当他对着娃娃做出“三”的手势时,观众立刻有了热泪盈眶的冲动。
革命牺牲精神被具象化为“第三颗子弹”,瞬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再比如孟排长说出:“人在排就在”后,英勇牺牲,杜川含泪拿出小本子,在上面写下了他的名字,而这个本子上记录了很多牺牲的志愿军。
孟排长就不再是个人,而是众多英雄中的一个代表,这个小本子就帮助观众实现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
再比如老徐在被美狙击手命中后,战友奋不顾身来救他,而他牺牲时手里紧紧握着一枚毛主席奖章。
战士的荣誉感被具象化为一枚奖章,观众立马就能体会到背后的精神。
还有李医生在长津湖战役中被冻死,李医生陷入回忆的时候回忆:“哥,你冷吗?
”杜川安慰他:“人在挨冻的时候不冷,好好打仗,回去过日子。
”通过这个对话,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长津湖战役中被冻死的冰雕连的铁血战士。
还有很多的战士也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影片是通过一场对话完成的。
杜排长问大家打完仗想干什么,战士们用各种方言回答,有的想回去种地,有的想当裁缝,有的想当老师….人物群像就在这剪短的对话中勾勒出来了。
剧情比较套路,然后美军演的的确比较拉胯,志愿军整体演技都在线,比金刚川好多了,我的感动瞬间是唱雄赳赳气昂昂的时候,都是一群普通百姓,梦想不过是开个百货店种个田之类,但是为了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好多人纠结细节说神剧,那兰博单枪匹马干成百上千人就是TMD英雄了?
学啥不好,学别人双标?
国产片里的精华吧 步兵最高境界 能聚能散 单兵能力顶级了 狙击太过了点 毕竟冷枪冷炮是对抗阶段使用的 真正乱战作用不大
值得五星鼓励
敬礼
网大战争题材里比较用心的一部,推荐一看!
剧情和服道化就不吐槽了,史诗和抒情配乐不要乱用。
女军医前边戏有点多,迫击炮的弹道显然不对,但凡早一点打掩护,多带一部电台也不至于牺牲这么大。#航天城礼堂点映
抗美神剧!
清明学校布置在家选看英雄烈士电影
比金刚川好看...
我只说6个字:比金刚川好看
网大,不说也罢!三十多号人就去端人家重炮营,没拿下来,最后小兵带女医生呼叫炮火支援
还可以
一个建立在逻辑错误基础上的故事,都比金刚川好看,网大的最大问题不是演员,而是导演和编剧。
虽说抗美援朝题材放开了,可也不能这么祸祸啊,拍的真实点,真的就那么难吗?
摄影机大多时候过分的晃眼了些,晕作为网大类型,虽有不少bug,但可观。
就军事片而言,就犯了很多军事上的错误,美军也不至于那么弱,整片看得并不紧张,军事片看得不紧张就已经是失败了,又一神剧的诞生,抛开爱国主义,只论影片。
黄色的土地,英雄的鲜血洒满了它。为什么胜利画面如此美丽,是因为英雄的鲜血洒满了它。
战争场面很好,就是套路还是多了点,希望是个好头
一个一个送 还要强行煽情 这智商怎么赢的
一时间有好几部抗美援朝片子,这部是看完了也没什么印象忘记了标注看过,真的可能是不痛不痒~剧情居然是一部老片的翻拍,这就有点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