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几天,看了六七部美国讲橄榄球的片子。
除了一部 The Longest Yard,其他几部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很感叹橄榄球故事在美国的盛行——他们尊重过去、铭记过去那些或残酷或光辉的痕迹。
这部We Are Marshall的主角是马歇尔大学的橄榄球队,出场对阵的是Eagles,而Eagles是我看的另一部橄榄球电影Invincible的主角球队。
Marshalle这只球队位于西弗吉尼亚的Huntington,数据显示:2000年这里的人口才5万人。
我看的另一部片子 The Express的男主角在Elmira踢球,数据显示:Elmira到2000年才3万人。
而纪录片Undefeated中的主角是一所叫做 Manassas High School 的中学橄榄球队,学校全是黑人学生,家里的亲戚几乎都能找出吸过毒坐过牢的。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有一只整编的、有完好装备的、跟各个学校打比赛的正牌球队。
所以特别感叹于橄榄球运动在美国的普及与狂热,就算几万人的城市,依旧组的好几十人的球队、专业的教练团队、死忠的球迷、八卦的传媒。
知乎上有对于橄榄球运动为何在美国这么流行有专业的解析,从商业层面、制度架构、精神联合进行了深度讲解。
另一个感触是:美国运动的现代史也是黑人努力争取、崭露头角、红遍天下的历史。
从一开始全白人运动;到后来某几个俱乐部战战兢兢雇佣一两名黑人,黑人忍受各种不平等待遇与威吓;到现在几乎美国流行的各类运动(NFL、MBL、NBA等)都是最重要的力量。
The Longest Yard里面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黑人囚犯对白人囚犯说:你们白人动不动就得什么抑郁症,真不懂你们有什么好抑郁的,你们可是白人啊!
(意思是各种尊重、福利、机会)同时你在看这些片子的时候,也会对于美国黑人的生活状况非常吃惊,作为一个相对民主、富裕、保障体系良好的国家,黑人区是如此的贫瘠、混乱、缺乏教育与秩序。
你在黑人区长大,还不像说在中国一个贫困山区长大,因为在黑人区你会受到很糟糕的环境影响,几乎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混混或帮派的一份子。
中国的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孩子,如果好好念书,相对单纯的环境还是可以补足一条出路给他们。
好莱坞与传媒已经深深的把橄榄球与美国信仰/精神连接在了一起,这很可怕(旁观者看来)也很必要(对于治国者来说)。
不止中国爱造梦,至少从美国电影看起来,这是一个异常爱造梦的国度,只是他们更善于罢了。
“痛苦最好的解脱是找到解决方法”。
站在场上就是成功,全身心的投入比赛,战斗到终场哨声响起,然后就是为了赢球而奋斗。
我看电影时候双眸湿湿的,感觉很棒,但我知道配乐占了最大的功劳。
这部电影就是讲述了一个“灰烬中重生”的故事,关于情节,关于演员,关于亨廷顿,南桥老师的评论里都谈及了。
毕竟,他就是住在亨廷顿的啊!
灰烬中重生,像不像凤凰的意像?
而这部电影另一个功劳,就是实事求是,灰烬中重生是一回事,而奇迹又是另一回事;世上的奇迹少之又少,影片最后的旁白说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在那一个赛季只赢过一场比赛。
现实啊!
所以我们还是要好好努力,该干嘛就干嘛去,别指望天上掉馅饼了。
本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西弗吉尼亚亨廷顿小镇上的真实的故事。
小镇的橄榄球传统历史悠久,几十年来,运动员、教练员、球迷们和他们的家人们一起为马歇尔大学的球队加油助威。
在当地,橄榄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为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加油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1970年发生的那场事故改变了这一切。
11月14日夜晚,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和队员们从北卡罗来那比赛后乘机返回亨廷顿,结果飞机失事,75人全部罹难。
这一重大损失给所有人带来的心灵上的打击都是无法弥补的。
正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而一蹶不振的时候,马歇尔大学Thundering Herd橄榄球队的年轻教练Jack Lengyel(Matthew·McConaughey饰)却决定重新建立球队。
虽然起初不被人看好,甚至面临被解散的危机以及四处寻找球员的波折,但是在球队幸存者Red Dawson(Matthew Fox饰)的帮助下,一切似乎也并非不可能。
渐渐地,小镇居民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而球队也在教练员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首场胜利。
这部影片的中文名有好多个:《同球敌忾》《加油,马歇尔》《后继有人》《我们一条心》《希望不灭》,而《同球敌忾》则更多的被宣传所用。
但是看完片子后,我更愿意把它叫作《We are Marshall》,这即是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的口号,也代表了马歇尔人的一种信念。
一道闪电就将马歇尔人从天堂打入了地狱。
飞机的失事使他们失去了包括球迷和队员家属在内的75个人。
他们引以为荣的球队瞬间就化作灰烬,这样的打击,无论对谁都是无法承受的。
特别有的家庭还在这次空难中同时失去了2名亲人妻子和儿子!
泪水已无法再承载悲痛,留给人们的将是无尽的黑暗。
幸存的4名球员也沉浸在伤痛中无法自拔,直到新教练杰克·兰格的到来。
他先是招来另外几名教练然后便开始到处招募球员。
他们一开始四处碰壁,直到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同意他们在新的赛季允许新生上场,凭着这一优越条件,他们的招生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
紧接着的训练,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使球队走上了正轨。
但是第一场比赛的失利,使得他们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甚至连马歇尔大学的校长也被牵连。
杰克·兰格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全力备战第一个主场。
赛前,他把队员带到死去队员的墓地前,告诉他们只用赢取胜利才能给死去的同伴们带来荣誉。
队员们在墓前高呼“We are Marshall!
”小镇居民也给予了球队最大的支持,都来观看他们的第一个主场。
年轻的队员们不负重望,获得了胜利。
这个胜利对于队员们,对于马歇尔人来说,都是沉甸甸的、意义非凡的,这代表了他们的新生和思想上的重生。
看到结尾处,我哭了,因为那份激动,那份感动。
我想我能明白这个胜利对马歇尔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我替他们高兴,替他们欣慰,于是我哭了。
泪水里包含了太多的感动和太多太多的意味深长,就让泪水代替我一切的情感尽情奔涌而下吧!
向在此次空难中遇难的75名球员、教练、球迷以及家属致敬!
这部片子STAR MOVIE或者HBO播了好几个来回了。
前两天才定心坐下来看,激动处眼含热泪。
很想再从头看一遍呢。
不明白这么好的片子为什么不引进国内市场。
既然又是说管理,就从那个二流橄榄球教练开始说起。
没看开头,不知道这家伙怎么请来的,估计是硕果仅存的候补球员(那个让人落泪的小黑)跟校长争取后,唯一来应聘的人选。
教练首要的任务是重新组队:校长争取了大一学生可以参加橄榄球比赛的政策,在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中寻找合适的队员人选;说服幸存的原助理教练出山,请教资深同行,好不容易拼凑了教练人员和教学材料。
这个承担着巨大伤痛和使命的新队伍,还不团结。
新人不能理解老队员的内心,老家伙也不负责任地给新人太多的压力。
教练一直在试图弥合大家的创伤,让新人更多地知道他们继承的原来那支球队是多么地骄傲。
深情的墓园誓师讲话让所有人振奋。
We Are ,Marshall!
至于球队的目标,教练接受了严酷的现实,他没有提出不切实际的前几名的想法。
只有两点:1、全体教练、队员全力拼搏,展现Marshall的精神,给学校,给小镇的居民,给所有关心Marshall的人信心,给他们心理安慰;2、尽情享受橄榄球运动的乐趣,在战斗中成长。
经过漫长的一个又一个赛季,Marshall终于从一个蹒跚学步,随时可能被击垮的弱旅成长为一支让人敬畏的队伍。
技能、信心,荣誉和勇气在传递和延续过程中不断地增长。
总之,受命于危难之间,仓皇组建团队,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达成切实可行的团队目标,这个二流教练的表现是个一流的经理。
继《弱点》后第二部橄榄球电影。
新教练,他的激情昂扬,让我震惊。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永远有劲儿,有热情,找方法,对比赛的认识超越胜负,对队伍的付出,超越职责,对孩子的爱,超越父亲。
就是活得,特洒脱,特带节奏!
powerful!
要做成事儿,就得有这股劲儿!
2022.4.22 reborning
后继有人 (2006)7.72006 / 美国 / 剧情 运动 / 约瑟夫·麦克金提·尼彻 / 马修·麦康纳 马修·福克斯
没有任何一支球队在经历了几乎全军覆没了情况下能够站在球场上和其他美国强大的大学进行他们的美式足球比赛,不管怎么样,我觉得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这个联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橄榄球,还有很多励志的故事,可以利用橄榄球拍这种励志的电影,拍这种让人感到从一个颓废的人变成一个自信和阳光的人就是如此的快,这就是这种电影的意义。
经历了巨大悲伤洗礼的灵魂该如何获得重生?
唯有踏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奋斗,完成他们为完成的事业,让亡者的灵魂得以在灰烬中起舞!
就算失败挡在世界的尽头,告诉你这就是结果,就算所有人都劝你放手,记住,Nothing is impossible!
奇迹,总是被人类制造的,被我们的双手制造的!
近年来好像美国关于橄榄球的电影很多。
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对于一支球队,一个学校,一个城镇来说,后果都是极其严重的。
每个生活在这个故事里的人,精神上都受到了折磨,不愿意回首过去,逃避曾经发生的事情。
这时候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往往显示出强大的能量,其能量远远超乎体育本身,帮助人们从巨大的灾难面前站起来。
当上百个人同时高喊:We Are Marshall,他们就是胜利者。
We Are Marshall !
1970年十一月14日,一架搭载了70名乘客、5名机组人员的飞机坠毁在里目的地不远的一座小山上,75人全部遇难。
这70名乘客里,有36名马歇尔大学美式橄榄球校队成员,9名教练,以及20多位专门跟随球队去看比赛的小镇居民。
电影从这场美国历史上与体育有关的最悲惨的人祸开始,讲述马歇尔大学的教练和学生,重建校橄榄球队的故事。
影片始终贯彻着美国文化里所推崇的自强不息的竞技精神。
一座不足3万人的小镇,每个人的生活都和这所学校的橄榄球队联系到了一起。
因此,一场坠机不仅对这所学校,对整座小镇,都是巨大的打击。
校长决定重组校橄榄球队。
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校长的求情终于NCAA的同意,让马歇尔大学回到高校橄榄球联盟并让大一新生参加比赛。
随着影片的进行,这支大学橄榄球队的重要越来越凸显。
尤其在并不富饶的地区,运动让很多穷人的孩子得到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而这支球队的重建还有一个无法否定的意义:它让这座小镇在空难的打击中重生。
沉寂了很长时间以后,在这支球队的第一个主场比赛日,小镇仿佛活了过来。
人们结伴走在街上,朝着球场的方向,谈论着各种话题;比赛胜利,人们依然都留在球场不愿离开。
尽管只是一场小小的常规赛,尽管只是一所大学的橄榄球队,这场比赛,这场胜利,人们已经期待了很久。
在看完勒布朗詹姆斯夺冠的第二天,偶然在hbo遇见了这部片子,无可逃避地将两者联系到了一起。
一年前,勒布朗詹姆斯带领的克里夫兰骑士队毫无悬念地将对手金州勇士队送上冠军宝座,捧红了库里连带库里的赞助商under armour。
今年总决赛,两只球队又碰面了。
勇士借着西决大逆转雷霆带来的气势,在第一场比赛里,将骑士打得落花流水。
比赛过后,勇士球迷欢呼今年的冠军已经产生,骑士球迷黯然为毫无颜面的詹姆斯惋惜。
毕竟这个“极具天赋”的球员曾经承诺,要带给骑士一个冠军,今年恐怕又要食言了。
而没想到骑士在3-1的落后的情况下带来了这个赛季的又一个大逆转。
终场还剩1秒,比赛结局已定,骑士全队从球员区冲进了赛场。
本以为在下一个镜头里,詹皇会在热火拿冠军时笑得一样灿烂。
而待镜头转到詹姆斯,看到的却是他常跪不起,痛哭不止。
詹姆斯哭了,教练哭了,骑士全队都哭了。
看得懂比赛的人都看得出詹姆斯的压力。
因为NBA选秀制度的改变,现行制度下,几乎不会有新人打破勒布朗詹姆斯的那好几项“全联盟最年轻记录”。
刚从高中毕业进入NBA的詹姆斯也被冠以“小皇帝”的称呼。
6年前,ESPN用一部75分钟的纪录片向世人宣布了詹姆斯转会迈阿密热火的决定。
一个球员的决定改变了整个联盟的格局,扳着指头数,联盟历史上不会超过5个。
克里夫兰的人们点燃了他的球衣,咒骂他的冷酷无情,讥讽他和他大言不惭的“my talents”。
在热火,詹姆斯和队友连续四年打进决赛拿走了两座总冠军。
2014年,成长为超级巨星的詹姆斯宣布要回到克里夫兰骑士队。
回到骑士的第一年,骑士在他的带领下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总决赛。
有趣的是,这次人们说的是“在詹姆斯的带领下”,而不是热火时代的“在詹姆斯与队友的带领下”。
少了 “队友”,骑士的确就是詹姆斯一人的球队。
再加上詹姆斯本人对冠军的承诺,球迷们在詹姆斯的身上放于了巨大的期待,反对者们也在期待着看到诺言失守的一天。
好在这些压力没有压倒詹姆斯,反而让当年的“小皇帝”成长为当今真正的“詹皇”。
这个冠军,詹姆斯等了两年,克里夫兰等了52年,而骑士等了一辈子。
可以想象这两年里詹姆斯的生活。
詹皇如果只依赖天赋,哪他一定不会成为现在的詹皇。
某品牌广告也借着詹姆斯凌晨四点在克里夫兰路跑的情节,向球迷们暗示詹皇的努力。
好在最后,天道酬勤。
影片里不断重复的“ohio”也如同一片梦想之地。
詹姆斯的夺冠,结束了ohio人50多年来对冠军的渴望。
ohio人詹姆斯似乎也用这样一座总冠军,给所有摇摆中的人们来带了更多的期待,关于勇气,关于抉择,关于承诺,关于家和亲人,关于梦想与捍卫。
比决定站起来更难的是,如何站起来。
AMERICA~
主旋律励志电影最没劲,改编真事就谁也不敢得罪似的叙事不分主次角色个个好人,要不得。优点是摄影、外景和七十年代风的裤子。麦康纳嘿这一款造型很似长大了的Woodson哦
很好的励志电影
重新拾起的不止是运动,还有希望···
莫名其妙的转折 莫名其妙的剧本
体育题材没办法,不忍心3星...Matthew为什么一直 驼背和嘴抽??丑爆了...“Zoe”竟然还和我男神一起演习...
只要往前走,就是不断在突破自己。不得不说,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处理的细腻,巧妙,这个故事属于我不感兴趣的类型,也能被很快带入。
不是今天,不是明天,不是这个赛季,但总有一天,他们会为我们感到欣慰
励志典范
治愈系,跟华盛顿演的《光辉岁月》还是有点差距
We Are Marshall!
我还真就吃这口 不得不说David Strathairn到哪里都低调抢镜
中规中矩的一部励志电影,放在众多优秀电影中,实在不忍浪费时间看完它;38分钟弃剧。
橄榄球 励志
The skies parted and Marshall took command.-------------------全片都在想:哦,他是马修麦康纳;哦,不是;哦哦是;不是不是;是吧。。。
总有第一次,努力的去尝试完成自己的责任!
真实事件改编,辨识度不高的马修麦康纳。
一支球队可以毁掉一个小镇的生活,也可以使小镇重振旗鼓,这就是美国浓厚的球队文化,这是中国举国体制所做不到的
5月25日在倍力看的,为了这个片子我足足跑了2个小时~~~这个介绍真是乱讲,明明第二年只赢了2场比赛,到80年才第一次赢得比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