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觉得阿修罗对若狭的感情有点不可理喻,也有人将其理解为“男女之爱”,其实阿修罗在若狭身上追求的一直是自己缺失的母爱。
片子里有个镜头明显地暗示了这种感情,当阿修罗被若狭救起时,一个小婴儿哺乳时的镜头一闪而过,随后阿修罗以同样的姿势躺在阴暗的房间里,对面是美丽的若狭。
这样的场景唤起了阿修罗记忆中对于母亲的回忆和想象。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阿修罗展现出了一丝人性,他对着若狭艰涩地说自己叫做:阿修罗。
这一幕,让我泪如雨下。
阿修罗遇见若狭之后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家的阿福。
阿福是我上个月在车站旁捡到的一只小白猫,捡到的时候她正呆在猫袋子里,旁边放着一小袋猫粮,一看就是被人遗弃的。
阿福刚到我家的时候,一直躲在沙发底下不敢出来不敢发声,害怕周遭的一切,跟阿修罗最初遇见若狭的时候很像。
我也不打扰它,留给它足够的食物和水让它慢慢适应。
一周以后它开始期待我下班,我不在的时候开始寻找我的身影,现在它每晚都要挨着我抱着我的胳膊入睡,高兴的时候还会轻轻咬我。
我总能在阿福身上看到小孩子的影子,它撒娇时的样子,闯了货之后害怕的眼神,躲在被子里偷偷看我工作时候的好奇,都像极了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孩子。
可是它毕竟还不是人,它表达喜爱的方式不是对我说“我爱你”,而是给我捉老鼠,还有轻轻地咬我。
这让我觉得欢喜,它在用一种野兽的方式表达对我的爱。
当我看到,阿修罗伸手举着马肉哭着说“这不是人肉这不是人肉啊!
”,我在想下次阿福再给我送小老鼠的时候我一定要表现地高兴一些,不能伤了它的心。
我常常能感觉到阿福是没有安全感的。
我不知道她心里是不是也有了一个洞,我尝试着去填补它。
阿修罗的心里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填补的洞。
我们从未曾拥有,所以我们拼命攫取,得到之后也日日夜夜恐惧失去。
因为比没有得到更痛苦的,是拥有之后的再度失去。
还好阿修罗活了下来,背负着罪孽活了下来。
没有辜负上天赐予的这条生命。
另外,在日语中,若狭(わかさ)的发音同母亲(おかさん)的发音非常相似。
当我觉得自己的天灵盖已经飞了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看了一部好电影。
这是一个佛教故事舍身饲虎的推演。
这也是一个人性哲学的探寻。
画面,苍茫、阴暗,对比阳光明媚绿色生机盎然,画风凌厉老辣,设色素描,很见功力。
故事,是一个从畜生道到人道转身的一个过程,情节重口味,不太适合少年看。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以物质为基础,修养为准则的。
其实文明,也是为了人类这一群体的集体利益最大化。
当物质匮乏,我们同野兽畜生一样的面临饥饿而死,在这境况下,圣人,是会为精神的高度而殉身的;勇者,是会为了改变境况而带领大众抗争的;平俗大众,只会跟风;枭厉奸诈之人,是会不择手段以至于吃人的;而智者,当然是未雨绸缪,早就在盛世时就做好了准备,不会受此困窘。
在生存死亡面前,文明崩塌,标准已不在,在群体利益最大化这一群体生存法则下,早就已经无法用文明来衡量对错了。
我愿意成为一名智者,可惜我是跟风的人。
纯文艺、重口味、哲思片,商业片粉丝请绕行。
画面感和配乐都很有代入感。
刚看完的时候,会有一种是不是没有完结的感觉,但是想了想,好像真的可以结束了,阿修罗已经完成了从单纯的兽性,到复杂的人性蜕变,最终甚至获得了一颗佛心。
阿修罗是野兽的时候,虽然会心疼,可是从不担心,因为他杀伐果决,单纯的为了生存,一定会活下去的。
相比来说,更加心疼有了人性的阿修罗,他哭着说人生那么苦,为什么要出生……小小的阿修罗扛着一把斧子,用来杀人,也用来自保,像极了死神。
小纯洁尽量不要看,这部片这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力,整体来说太压抑,虽然心会跟着阿修罗的成长变得松动柔软,但是,毕竟这是建立在能够完全接受这种设定的前提下。
大多数时候,黑暗的设定比正常的设定对于人性的解剖更加深刻,但是不一定温暖,不过,阿修罗却带着淡淡的温暖,这个温暖不是来自于片子里其他人,而是阿修罗,他单纯的温暖着世界上对自己好的那个人,即使不被信任,不被喜欢。
所以说对我来说,同恐怖故事比起来,它更像童话,吃人为了生存,遇到对自己的好的人,就拼了命的对她好,简单纯净。
他太苦了,所以,你用一颗糖就能得到他的所有。
日本动画长篇,时长大约80分钟。
过于黑暗,讲述乱世时期,日本中下层困苦的生活,包括人吃人等。
主角是个8岁的孩子,但是吃人长大的。
故事没有太多的曲折,只有中间一段当阿修罗被一个青年女孩收养,过了很短的快乐时光。
随着洪水冲垮了村庄的农田,黑暗又重新降临。
不是很理解其中的老僧为何要剁了自己的左手给阿修罗,但是阿修罗并没有吃。
说明阿修罗心中的兽性开始减退,人性开始增长。
总体来说,一个从悲剧到悲剧的故事,也许表达了一些禅意,但总体还是太黑暗了。
偶然的机会看老师放映了一部佛教题材的动画片《阿修罗》,并且从阿赖耶识种子善恶的角度帮我们理了一下片子的逻辑脉络。
趁着刚看完有印象,写一点自己的观感。
刚开始片子在交代阿修罗降生的背景,饥荒年代,一个分不出是人是鬼的丑陋女人,在寺里艰难地生下了阿修罗。
破败的寺里,佛只是冷冷地注视人间的苦难,看这人间悲剧一幕幕上演。
观众的视角其实是佛的视角,都是作为局外人在旁观。
母亲因为饥饿,一直接近疯狂地在喊着:肉,肉。
对生存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都化成了眼中代表贪婪的绿色。
最后无奈连奶水也没有,将儿子抛弃到火中。
而或许是天意,下了场大雨浇灭了火,而阿修罗死里逃生。
影片下一个镜头,直接就是八年后——野人阿修罗出场了。
心理学老师以前提到过有个“圣人无父”说,大意是说从古到今的很多圣人,强人,都是没有父亲的。
因为没有父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依靠和支撑,是没有安全感的人。
这个丧父的孩子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才能生存下来,活下去。
比如孔子。
没有父亲,就逼迫自己成为自己的“父亲”,造就超乎常人的坚毅人格和志向。
而如果失去了母亲,孩子则容易变得冷酷,没有温情。
阿修罗相当于是一个孤儿,在无人支撑的环境中长到了八岁。
在恶劣的环境中,他变成了野人,像狗一样奔跑,像动物一样猎食——只不过猎物是人。
片中有几个意象尤其值得注意,下文简要分析重要意象的象征:肉片子开头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饥饿的母亲不停的喊着肉,肉。
肉在树林里仿佛会发光。
肉代表生存下去的养料,也象征着人间就是对“肉”进行争夺的修罗场。
而肉是血淋淋的,也代表着作为食物的不洁。
阿修罗吃的就是人肉,嘴边淌着血,眼睛放绿光,完全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状态。
而片中象征着善的法师和女子,都是给阿修罗洁净的饭团和水。
从食物的不同,反映出人的不同选择,也为后文女子即使饿死也不吃以为是人肉的“救命粮”埋下伏笔。
人对食物的态度,反映的是对人性的试探。
法师为了教化阿修罗,断臂来向其证明,人是有心的,和野兽不同;这种舍身的精神是佛教慈悲之心的体现,有点禅宗二祖慧可断臂求法的味道:“将心来,与汝安。
与汝安心竟。
”舍己为人,这是上品。
女子对阿修罗很好,救助他,教化他,给他食物。
在采蘑菇的时候,成功劝服阿修罗放下屠刀。
但是这种好是有条件的好,条件是你要乖。
当你不乖,不可控的时候,女子则产生了恐惧和厌恶之情,信任也不复存在。
饥荒来临后,女子将要饿死,阿修罗拿马肉给她吃,她也坚决不吃,认为这是人肉,吃了哪怕活下来也会余生良心不安。
有点像孟子说的舍生取义的决绝。
但是女子为了自己心中的道义而死,却只是一场误会。
她看不到阿修罗改过后的真心,被伤过一次后则再也不相信阿修罗的话。
女子对肉也是着了相——人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而不相信别人说的。
哪怕是无谓的牺牲,也觉得死得其所。
毕竟是凡人,辨不明真伪,而死于对信念的忠诚,也算是“君子不于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是中品。
片中还有一群小人物,姑且称为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里也有明显的区分,女子的男友怕女子饿死,而去偷同伴的粮食。
被发现后同伴都很气愤,强调这是“我的”,不可以动。
哪怕是救人一命,也不行。
完全是动物世界的你死我活。
大部分人在饥荒年代都是只顾自己。
而人性的滑落也是一步一步的。
比如女子的父亲,在开始别人提出“卖女儿”的时候,还会驳斥。
后来居然因为没卖女儿而后悔。
所以当阿修罗带来肉的时候,女子的父亲则是毫不犹豫的扑上去。
哪怕是人肉,也毫不在乎,只想活下去。
父亲代表的村民,是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在没有触及核心利益的时候,都可以是个好人,似乎可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然而情况危急之时,则“道义丢两旁,利字摆中间”。
对阿修罗追捕围杀的也是这群人——盲目的群体,被利益驱动的火焰,位高权重者手中的刀子。
悬崖阿修罗两次被追赶,第一次被地保追赶,最后跌入悬崖,落到层层白骨之上,但是活了下来。
第二次被村民两侧夹击,阿修罗在吊桥中间,前后都是火焰,最后从桥上跌落。
禅宗讲“悬崖撒手,自肯承当”,就是在濒死的一刻最易见道。
人都是想活的,不到最后,总是不舍得。
但是从悬崖掉下去,再站起来的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是一个对生命有新的体验的人。
这样的人,是不大会再走老路的。
乌鸦乌鸦总是和死亡的讯息相勾连。
那种暗黑嗜血的气质,让人不寒而栗。
哪里有死亡,乌鸦就落在哪里。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里也经常出现乌鸦这个意象,比如《海边的卡夫卡》。
阿修罗身上有乌鸦的影子:阴冷,残酷,血腥,但是又和乌鸦不同。
阿修罗身上有人性,当乌鸦想去吃那个晕倒在地的小孩时,阿修罗冲着乌鸦扑了过去,把乌鸦给吃了。
雪雪的场景也是出现了两次。
而两次有雪出现的场景都是明媚的色调,也是片中为数不多的暖色。
第一次是女子照顾阿修罗,让他体验到生命的温暖和美好。
远景是下雪的小木屋,冬季的森林静谧安宁,阳光下一只熊缓缓踱步。
这里出现雪景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暗示,代表季节更迭,阿修罗和女子已经度过很长一段时光了。
第二次出现雪,是女子出殡那天。
一群人推着平板车,草席里裹着女子的尸体。
女子死亡的时候表情面带微笑,很安详。
而阿修罗从路上经过,雪花被放大成一片一片,闪着金色的光芒,阿修罗脸上淌满了眼泪。
某种程度上说,女子也是用生命教会了阿修罗生而为人的善良,她是他生命中的光,也是指引他皈依的方向。
看完这部片子,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哪吒魔童那个动画片。
可以说哪吒的形象和这个阿修罗很像,尤其是黑眼圈,和丑丑的,愤世嫉俗的样子。
哪吒生气的时候连累大水淹了陈塘关,而阿修罗愤怒的时候洪水淹了村庄;哪吒被人误解,想救小孩而被百姓认为是妖怪,阿修罗好心想救女子,给她马肉,而也被误解是杀人狂魔。
可以说两个形象都是叛逆的,不被世俗认可的边缘化人物。
但是他们亦正亦邪,对心中的道义有坚守。
在人魔共存的身体里,是两种力量在较量。
所以六道轮回不在外面,在人心中。
一念之中就有天上地下,一念之间就是反复的轮回。
片子最后的结局,我猜想说的意思是人难免遭遇劫难,会失去亲人,会痛失所爱,会被逼入绝境,但是人总能找到出路。
最后在牺牲了一些沉默的故事后,回到生命的起点,与佛陀相视而笑,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可以从容旁观。
终点是起点,然而生命已经走过一个轮回,不再是闭合的圈。
其实我原本打算看这部电影的起因是因为被推荐,然后我想放松一下。
然后生生压抑了65分钟,66分钟终于找到一个泪点,哗---的泪奔,哭的要多惨有多惨。
对,就是公报私仇,你让我难受成那样,那么,我就好好的咧起嘴-哭死给你看,哼。
上面只是戏说,真实的感触特别多,可以说在接连看了很多几部动画电影后,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真诚。
亦或前几部是我的欣赏角度不同而对其造成了误解。
这部片有着浓厚的宗教的意味,这点无法否认。
但同时更无法否认的是,原作者为了探讨自己心中的困惑所采取的是一种放大了的极端形式。
但学过高数的人都知道,一些函数一旦趋近于极限那么必然会产生性质上的突变。
那么对于比函数仍旧要复杂很多倍的人性,这种放大是不是合理其实有待商榷。
不过这只是鸡蛋里挑骨头,这绝对是一部10星级的佳作。
压抑一直是主旋律,色调,音乐,台词也无不在试图帮助观众进入主角所面临的无望痛苦的状态。
但所幸导演处理冲突、讲故事的功力很强,情感的突破点找的非常精准,长度也控制的尤其好,这部片没有沦为一部为闷而闷的大闷片。
尤其是剧中冲突点的埋伏,从小到大,再以小见大。
导演的功力炉火纯青。
对于影片的主题,我始终觉得并不是影片里多次所探讨的兽道和人道。
这诚然是一部分主题但却不是作者想表达的终极命题。
75分钟的观影里,我看到的更多是作者对于生,以及生而沉重的愤怒和无奈。
就算最后,老和尚所说的那句“人的本性就是通过吃掉其他生命而活下去,夺走出生于大海的生命,夺走生于山野的生命,人就是靠这个活下去,背负着罪恶,即使那样也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命活下去,正因为那样,这个世界才如此美丽。
” 也很有种自圆其说的刻意。
如果人类的自相查杀被认为是残忍和兽道,那么对于自然界以及动物界生命的掠夺难道就不是残忍?
建立在各种其他生命上的人的生命仅仅就会因为不会自相查杀而就变得高贵么?
这么说起来岂不是特别伪善。
这样看来整部片子好像又是一出悲剧。
可作者最终突破了自我,就如同二次掉崖,二次重生的阿修罗一般,作者最终大彻大悟。
其试图给于理清并最终想要表达的内涵,参见阿修罗最终开始人化的外貌改变可以看出端倪.不!
即使人类生存的本质非常沉重、无奈以及痛苦但这个世界却存在着心灵,这样一种事物对杀戮产生的痛楚会造就幸福,因为只有痛楚才会让人开始反省,才能造就标准,造就底线,成就信任,人的存在才会因此变成一种祝福。
这种对情感以及痛苦的绝对感知和细腻才是整个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根源。
也许沉重,也许痛苦,但活下去,相互协助,相互关爱的活下去,终究,还是美丽的。
ps: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总想起亦舒笔下的那个美貌阿修罗,对于彼沦为平庸是阿修罗最大的诅咒,但对于此,成为平凡而平庸的人,或许是一生之追求吧。
个人以为,如果站在什么真善美,正义邪恶,人性美丑角度来评价本片,最终都会流于浅表。
这个社会的教育已经培养了太多满口真善美,满手假大空,热衷于仗着点资历,甚至没有资历,倔强得教唆别人,证明自己的人。
私以为,有更好地解读角度。
我想说,阿修罗讲得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成长史。
阿修罗生于战乱时期,饿殍遍野。
母亲在饥饿恐惧交加中生下这个孩子。
最终也因为无力抵抗饥饿打算焚烧儿子来充饥,最终被自己吓到而仓皇出逃,不知所终。
在这样一个极端恐怖的环境中出生的孩子,先天就吸收了相当的负面能量,用通俗的解释是,背负着沉重悲惨的命运。
火是阿修罗出生时要面对的最大恐惧,也是他今后人生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因此在影片最后,村民们举着火把,漫山遍野得寻找着阿修罗,那些随时会燃烧起来的火焰,以及最后沿着吊桥汹涌而来的火苗,我早就明白,宿命是人生课题,不想参,也得参。
你越恐惧什么,老天越要你面对什么。
阿修罗愤怒得大吼着后悔生而为人,实则是内心恐惧压迫所致。
他愤愤地要杀小猴子,其实只是没有勇气面对未来,或干脆杀了自己。
这样踌躇软弱,内心瑟瑟发抖。
所以当老和尚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砍下手臂以供阿修罗食用时,他内心那根脆弱的弦被拨到了。
不敢伤害自己,只是因为太爱自己,其实还想活,只是暂时没有理想的环境供自己存活。
同时被若狭变幻无端的感情所伤害的阿修罗,也意识到,还有人可以相信。
老和尚说得对,相依为命的,才是人。
关于若狭。
我不知道原作者或导演是将这个人物作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亦或中间人物来塑造的,反正我是绝不认为这个人物值得歌颂值得学习值得标榜。
善良的若狭救了伤重的阿修罗,温柔的抚慰他,得到他的信任,教他语言,和他一起玩耍。
后来却开始无故的疏远他。
影片没有交代得很清楚,甚至没有只言片语。
只有几个镜头,阿修罗总是消无声息地出现在若狭出现的地方。
不赘述各种可能的原因,若狭在毫无沟通的基础上,粗暴得忽略了阿修罗的情感需求,开始刻意疏远他。
甚至为他煮了一锅蘑菇汤,让他以后定期采蘑菇来吃就好。
这种看似善良的举动,实则深藏着诸多自私狭隘的意图,正是若狭的这个个性弱点,深深地伤害了阿修罗。
若狭救了阿修罗,却仿似从没看透过他的内心,到最后奄奄一息之时,仍然坚持不相信阿修罗,拒绝吃他偷来的马肉,坚信那是人肉。
若狭是很多女人的缩影,善良,温柔,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不懂得理解他人,可怜可恨。
她的情郎,一个成天说着要有自己田的男人,却未见过有什么具体行动。
只会不定期的和爱慕他的女人野合幽会。
前两天在舒淇小姐的facebook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很多女人,抛弃了一个傻子,只为等来一个骗子。
如果说阿修罗是一个成长的人,若狭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这片是个男性主义电影,却没有一点女性主义的因素在里面,里面的女人,除了可爱,就是可怜,可悲,可怕,看不到一点点进步的希望。
影片最后点题了,还很积极,既然上天给了性命,就要努力活下去。
人生来就有若干原罪,若干业障要排除,要学习。
所以要鼓起勇气,面对恐惧,合格毕业,而不是不断重修。
这片一定要看完,连同片尾曲。
片尾曲有两首歌,一首是代表阿修罗唱给若狭的,一首是阿修罗唱给内心善恶并存的自己的。
片尾,阿修罗出家,都城一片宁静祥和。
我很想弄个女版阿修罗出来,讲讲女人的成长史。
时值乱世 战火纷飞 饿殍遍野在这片焦土上 该赖何生存 我答不上来只是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一路走下去这种地方 生在如此苦难深重之地 人亦是修罗人类若没有食物 一样互相残杀 不是你吃我就是我吃你人皆有兽性 但人与野兽有着根本的不同 就是人拥有心 人有心 所以做了越多畜生的事情 人的心就越痛苦不杀生就活不下去是人的本性 吃海鲜 吃野生动物 顾人得以生存即使背负起罪业 也不辜负上天赐予的生命 努力活下去 世界因此而美 同时也丑陋着
边看边写的感触,算不上影评,列几个思考点:1该不该发生这羁绊 (早知阿修罗与妹子男朋友间必然发生这悲剧,其实男人晚几年出来也许阿修罗就能理解了,导演太高明)(不过始终不理解妹子哪来的勇气,知道阿修罗杀人还去救他,而且那样温柔对待)2作为人的时候 才有人性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野兽,但却和一般的野兽不同,人有心(人性).谁都会有偏离人性,暴露出野兽本性的时候,不要恨别人,要恨就恨你自己,你心中的那头野兽.” 人类的定义,不会说话,不懂人类的文化,浑身散发的兽性,他还是人类么?
这里看出人类的本性就是爱、恨4兽的世界 那只狼吃了那只松鼠 不吃他就死 那是他的猎物5 最后的利益(那朋友偷红薯被发现.人类的文化与道德,同情不过是饭后的闲谈) 本性 妹子追老鼠(呵呵)肉 妹子红色的眼睛(呵呵) “吃了人肉的话就跟畜生一样”(逆转)父亲吃肉(兽性)妹子不信阿修罗那是马肉(1若是人肉 2若是马肉(多么讽刺,就这样被饿死,内心是真实的还是骗自己).电影里是马肉)6索桥上众人化生恶魔(谁是恶魔)这部电影把恶魔人类和上帝挨个讽刺了一遍“人类的本性就是通过吃掉其他生命而存活下去”所以当人类还是人类,没有进化到更高级物种的时候.这个进化阶段的人类,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又该怎样活下去 电影最后给出的答案是,正因为我们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为了生存而生存下去,所以世界才如此美好、
看了一部日本动画大片《阿修罗》。
片中的台词真富有哲理,很震感,音乐风格也别具一格。
虽然是个悲剧式的故事,但同小说《灿烂千阳》一样,黑暗之中透露着希望的微光。
我不明白为什么片头那个母亲将刚出生不久的亲生儿子丢入火堆中,也许一种象征的表现手法吧,象征着抛弃,象征着人性本善因为恶行的伤害而魔念丛生。
影片一开始就给人很紧张的感觉,直到看到若狭收留阿修罗的那一段,内心才缓和下来。
最印象深刻是阿修罗二次偶遇法师的对话:“我很痛苦,不如不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为何我要出生在这个痛苦的世界上···” “痛苦吗?
阿修罗”“因为我不是人···”“看来你学会了很多人话,比起我第一次遇到的你看起来你现在更像人了” “我不是人,我是野兽,所以我才会长狼牙”“你是人,只是你的内心中有一头野兽,要想成为人,就必须打败你心中的那头野兽!
”“我不是人,我是野兽。
”法师接下来讲的话,既简练有意味深远: “你是人,你觉得痛苦,你有心,尽管人都有野兽的本性,但人始终不同的是有一颗心。
”“展现野兽本性,只会把人推向更痛苦的深渊”“不是每个人都想吃人肉”说完他毅然砍下一只手,递到阿修罗的跟前,送予他吃下。
食人魔阿修罗惊呆了,咆哮着离去。
片中的阿修罗多次大难不死,个子虽矮小但身手敏捷,还有恋母情结。
我觉得阿修罗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戏剧性的寓意,一个性格执着的灵魂,如何陷入生命的迷惘与痛苦,带着深重的迷惘仍一次次和命运搏斗,他不知道什么叫做死,他只知道自己在任何重要关头不能输,奋力反抗。
阅历慢慢增长,他最终学会做人。
看到最后的片段,一双年轻有力的手在刻木佛,镜头一转,是成人的阿修罗,一个年轻的法师。
最后也明白,猫和狗都是沾染了人性的动物,虽然我喜欢他们的可爱,但是却有厌弃他们受驯化的奴性。
猫和狗本来都是野兽,正是沾染了人性,才变得如此美好。
原来,因为人性,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
其实我真心讨厌女猪脚
剧情太少太缓慢了orz
生于苦难,无可奈何。人性之恶在乱世中更易显露。
3D效果看得我好纠结啊必须差评!
人性与兽性,坚持与脆弱,困惑与救赎
很喜欢这部动画的风格和色调!动作与分镜一流!故事很沉重,很值得反思。
表情严峻的看完了
人生这一个修罗场,没有人能不带着伤痛离开。
不太喜欢伪2D的动画,格局也有点小,好像是个有哲理的故事吧……
虽然2D+3D有许多生硬的地方,但不妨碍为这部神作漫画和动画给出高分,可能其中几场戏极其抓人的缘故,可以完全忽略某些狗血设定
恐怖片看完系列2:阿修罗。算不上恐怖片都。
丫丫丫丫丫丫的叫。。。。啊啊啊啊啊,不喜欢,主题也叫人感慨不起来
光影做的不错 故事简单的挺没意思的 所谓禁了多少年都只是噱头吧。。这还算残酷?
除了让人着急的女主之外其他完全满分 。
从来没有那部电影能如此惊世骇俗的展现乱世景象
以吃人为美的不是阿修罗,是畜生、恶鬼与地狱
上海电影节。风格不错,题材的争议性没有完全转化为冲击力,不过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良作。卡通渲染的效果其实还不错。
这才是动画片!很棒的片子,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不用证明其剧本深度,原作已经通过了42年的时光洗礼而得以重生。虽然备受争议,但是赤裸的不加掩饰的描写人性带来了真实的感受。
人以食为天,善恶放两边。
这种画风我很喜欢。。。 but ,小日本自以为是的说教实在是叫人讨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