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期读《白鲸记》(Moby Dick),被这部海洋史诗深深震撼,后来看过电影和迷你剧都无法与原著相提并论,两年前正期待《通缉令》(Wanted,2008)导演再次翻拍这部旷世之作时,听说朗霍华德计划把原型故事搬上银幕,期待立马集中过来,那新版《白鲸记》最后不了了之。
导演朗霍华德拍过《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2001)、《对话尼克松》(Frost/Nixon,2008)、《极速风流》(Rush,2013),好几部很喜欢的电影,因此对他的新作充满期待。
但,期待越大,失望就越大,不幸又应验了一次……
《海洋深处》改编自美国作家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的同名长篇纪实文学,根据海难幸存者流传下来的海量资料细致还原了1820年11月美国捕鲸船“埃塞克斯号”在南太平洋深处被一条巨型抹香鲸撞沉的始末,这次海难后来启发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创作出《白鲸记》,然而梅尔维尔并没有讲述船沉后发生的事:幸存的船员乘捕鲸艇在大洋深处绝望漂流三个月,靠吃同伴的尸肉求生。
电影开拍之初,人吃人这个卖点曾吸引不少目光,媒体大肆宣传“船员自相残杀”,某种层面,这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没拍出来的“第二个故事”。
但问题是,电影把这块处理得闪闪缩缩,畏手畏脚,不知为何……近年《孤筏重洋》(Kon Tiki,2012)、《一切尽失》(All Is Lost,2013)、《坚不可摧》(Unbroken,2014)等几部电影也或多或少展现过海上漂流,《海洋深处》能否把这一题材挖掘得更深入有新意是观众期待的,令人失望的是该片并没有这么做,我们看不到锤哥扮演的大副蔡斯紧握手枪守着装着所剩无几面包的箱子、看不到饥渴交加可能引起的冲突、看不到被迫分食死人肉的血腥残酷、就连船员因吃了海水浸泡过的面包焦渴难耐眼睁睁坐着等死的绝望感都强差人意......有的只是如蜻蜓点水般草草带过吃尸肉的决定、抽签自杀的过程、以及一闪而过的人骨头…… 翻查当年资料,捕鲸艇上没有出现自相残杀是事实,得益于捕鲸队伍严明的组织纪律。
艇上幸存者经历了食物耗尽被迫以人肉充饥的艰难抉择,尸体吃完了,就用抽签的方式公平决定谁自杀成为众人的食物,当初媒体大肆宣传的“自相残杀”显然是过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经过改编的作品,为强调戏剧张力而做一些适当的改编无可厚非,编剧却没有在这个适合创作的部分添加任何笔墨,就连为何没有出现你死我活的争斗残杀都懒得去解释,这就不对了。
影片着重表现的人性是贪婪。
在那个航海与工业并进的时代,陆地上尚未钻出石油,无论是灯油还是润滑油都得依靠鲸脂里提炼出的鲸油,近海的鲸渐渐捕杀殆尽,为了更多的鲸油、更多的利润,船长、大副、二副全票通过义无反顾带着一船人驶向大洋深处...船主试图掩盖“埃塞克斯号”被鲸撞沉的事实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生意,当捕鲸队呐喊着用标枪戳破巨鲸肌肤,海面泛起一片猩红,人类贪婪地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奏响了一曲生灵涂炭的悲歌,自然被激怒了,愤怒的大鲸向“埃塞克斯号”发起冲击,顷刻间,斗志昂扬溃为落荒而逃,大船转眼倾覆,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自然力之磅礴。
编剧着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白鲸记》亚哈伯船长的部分特质赋予大副蔡斯,面对巨鲸每每身先士卒,穷追不舍,人鲸数次对视,胜负逆转,最后或是出于畏惧或是筋疲力尽,举起的标枪慢慢垂下,大鲸缓缓游走,人与自然像是达成某种和解,与《白鲸记》最后双方同归于尽呈现相反走向,顺应当下的环保主题。
重点放在人与自然,许多角色成了布景板似的龙套,基里安墨菲扮演的二副乔伊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船长的表弟科芬唯一作用是保住不幸中签的表哥的性命而夺枪自尽;船长帕兰德与大副蔡斯,一个因家世显赫做了船长,一个能力出众却屈居大副,从而造成的矛盾冲突也是点到即止缺乏张力;本卫肖扮演《白鲸记》作者梅尔维尔,作为故事的倾听者引导观众进入故事,戏份不多,此前有传编剧大胆发挥让梅尔维尔成为海难的亲历者实为误传;至于“新蜘蛛侠”汤姆霍兰德,他扮演年纪最小的新手船员尼克森,也没有太多发挥空间,至此该片成为《绝命海拔》以来又一部浪费华丽演员阵容的大片。
不可否认的是,本片在视听层面极其出色,保证了可看性。
巨幕3D绝对是首选,暴雨、怒涛、巨浪仿佛铺面而来,桅杆折断、巨鲸撕裂船底、狂风咆哮的声音惊心动魄,特效制作的巨鲸可谓史上最真实的“莫比迪克”,对“埃塞克斯号”的还原精确到一根桅杆都不能放错位置的苛刻,取鲸脂炼鲸油的还原度足以让《白鲸记》的原著粉瞬间穿越到皮廓德号的甲板上……本片原定3月份全球公映,因华纳充满信心,延迟9个月瞄准奥斯卡,但从目前看来,除视效、音效、摄影有望提名,其他奖项渺茫,不得不说华纳此次自信得太盲目。
贺文·马维于1850年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一年后将《白鲸记》出版,美国知名作家霍桑评价:此作媲美荷马史诗,他是美国的史诗。
贺文·马维是在1850年的2月来到南塔克特岛南部,寻找到了当时“埃塞克斯”号捕鲸船的幸存者的。
先了解下南塔克特岛:亦译楠塔基特,大西洋岛屿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科德角以南48公里处,长约24公里,由于冰川作用形成。
有广阔沙滩,港湾宽阔,气候温和,早期有渔业、小船制造业和贸易,18世纪初始有捕鲸业,独立战争前夕达到鼎盛,为125艘以上捕鲸船的基地。
1812年战争后经济衰退,很快为其他港口所取代,近期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以发展夏季旅游业。
名胜有殖民地时期建筑、船长住房及鹅卵石路、博物馆、画廊和游艇设施。
人口6,012(1990)。
这部影片正是介绍了在1819年时,“埃塞克斯”号捕鲸船,被一只巨大的鲸鱼报复性撞沉后,船员在三只小船上漂流了90天,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性考验和煎熬。
作为少数活着的幸存者,他历经了近30年的心灵折磨,讲诉给作者听并不要他分文的报酬。
他只想通过这样的忏悔能得到上天的宽恕,究竟是怎样的秘密见不得人?
隐藏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是要说出来呢?
让我们随着影片一探究竟吧:
在当时1816年,人们是用鲸鱼油照明的,而这种需求与日俱增,男主就是当时捕鲸船长资深人选,他性格直爽、勇敢过人、具有丰富的捕鱼经验。
但这次“埃塞克斯号”捕鲸船的高层领导却将船长的职务交给了毫无经验的人,只因为他是捕鲸家族的后代。
这样的决定让男主很不爽,在增加薪酬及书面签订下次出行当船长后,男主才无奈的答应会配合船长,踏上了充满未知的艰难航程。
幸存者当时是位做学徒的少年,他喜欢干练的大副,讨厌傲慢的船长,一开始两人就摩擦不断,遇到了强暴风雨,大副希望能够绕道避免风险及损失。
而船长像是要跟他对着干,却命令直开为缩短航期,结果船里浸入了大量的海水,帆布也遭到了严重破损。
经过修船,间断性的捕鱼,一年后他们来到了阿塔卡梅斯的厄瓜多尔,这次他们捕获了很多鲸鱼,收获满满。
可没多久又进入了无鱼期,经过漫长的寻找等待,14个月后他们来到了外海渔场:靠近南美西边2000海里,在智利岛马斯阿福埃拉附近,他们遇见了传说中的那条巨大的,身上拥有白斑的鲸鱼。
当男主看到它的那一刻顿时傻眼了,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巨大的鲸鱼。
从影片的画面来看,这头巨鲸的身长正好和那艘捕鲸船是一样长的。
这时男主非常的沉着,耐心地等待着最靠近那头巨鲸的位置,用力的将捕鲸叉扔向那巨鲸头部。
叉子命中了巨鲸的眼睛上右方,只见它痛苦的挣扎着,好一会儿还是被它挣脱了。
海洋深处的鲸王被人类冒犯到了,它怎能善罢甘休呢?
于是它来报复“埃塞克斯号”捕鲸船了。
它将船身撞出了一个大窟窿,船进水后立刻开始倾斜,船员们将三条小船放入海中,船长也在收拾他的行李,而男主为了救出几只保命的枪差点游不出来,就这样在1819年南太平洋,“埃塞克斯号”捕鲸船沉没了。
没想到的是,这只巨鲸一直悄悄地跟随着他们三只小船。
当它先后将其他两只小船掀翻,浮出水面,眼睛死死地、严肃地盯着男主的眼睛看的那一刹那。
仿佛在说:“你们人类实在是贪得无厌,现在来拼死的游戏,玩不玩?
”男主一动不动没有开枪,是鲸王瞬间教会了他:什么是敬畏,什么是适而可止。
当三只小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流,没有淡水喝、没有食物吃、还被太阳赤烤着,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性的考验接踵而来。
男主的船上有位船员死去,他们无奈地取来他的肉吃再将他海葬;船长的小船上则是4人抽签,船长的表弟英勇地自杀,将生存的希望让给了船长。
现实虽然残酷,但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是选择一起死?
还是大部分人活着呢?
相信都会选择后者。
幸存者们经小岛搁浅、货轮搭救等辗转于1821年的6月11日,终于返回了自己的故乡。
当男主看到前来迎接的妻子和未成见过面的儿子后,他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再次确定没有再次冒犯鲸王是对的,这给他带来了福报。
最后当领导要求男主做伪证,骗取保险金时,男主坚决的拒绝了:因为他的名声和信誉是不可冒犯的。
又名《白鲸记》,人类为了金钱捕杀鲸鱼获得鲸油,近百年的捕杀导致人类已知海域内的鲸鱼数量急剧减少,走后门进来的船长和经验丰富相当船长的大副放下恩怨,一致被欲望蒙上双眼,听信幸存者船只的水手们的话,来到了海洋深处找到了鲸鱼群,正当他们兴高采烈的捕杀鲸鱼时,“魔鬼海怪”来了,它是一只比抹香鲸要大十几倍的白鲸,浑身伤痕累累,它毁坏了船只,几人丧生,剩下的船员们坐着三艘小船逃生,白鲸穷追不舍,漂流数天,最终只剩下两艘小船,他们被逼迫到一座无人岛上,本来以为获救有望,但在一处洞穴里发现多具人类干尸,所以待在岛上也是等死,大部分人准备离开求生,只剩下三人留下等死。
船长和大副分别架着两艘小船,在大海上漂流,白鲸依旧悄然跟随,最后一次现身大副举起了手中的鱼叉,看着伤痕累累的白鲸,不顾船长的催促,准备刺向白鲸的手顿住了,白鲸游过两艘小船中间远去了……距离沉船90天,两艘船获救了,出去了百十号人,活下来的仅仅只有个位数,当然包括船长和大副,他们是依靠同伴血肉活下来的,抽签决定自杀或者他杀,然后成为食物。
回到家里的船长和大副接受了雇佣商会的审判,商人们不愿公开他们遇到白鲸的事实也不能说出船员们的真实死法,希望公开审判时二人作证是船体触礁,船员被海浪卷走。
这是为了不让人们知道海洋的危险,继续谋取钱财。
大副拒绝并转身就走,告诉船长要说出真实,犹豫的船长还是公开说出了实情……以上是和大副在同一条船上活下来的船员,为了金钱也是为了解开心结叙述给了一位作家,这个作家写下了这本名作。
影片结尾,这个船员问了作者两个问题:“会不会把所以事实写下来?
”作家回复“大部分会,但它是虚构的”;问“听说有人在地底下挖出了油,可能吗”,回答“那是开玩笑的”。
所以这些回答是为了解脱船员的心灵枷锁吗?
不得不说真的蛮好看的~
原来石油之前,人类社会的燃料来自海洋——鲸油。
抹香鲸方正的脑袋里保存着非常优质的鲸脑油。
它的无烟火焰,使之迅速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并在1846年,就已经达到了鲸油危机的顶点。
煤油的发掘(或者说石油工业的诞生),暂时拯救了最后的抹香鲸和其他鲸类。
1820年至1860年,是美国捕鲸业的黄金时代,捕杀的抹香鲸有25万头之多。
而把时间扩大到整个20世纪,被捕杀的鲸总数有290万头之多。
目前仅存的抹香鲸只剩下三种(很遗憾我没有查到确切剩余数量)。
一直很反感主旋律,但看完这部,由衷感受到 一个团队缺乏默契、互不信任,拥有一个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空降leader,是多么可怕的灾难;同时,一个德不配位的继承,对一个对自己无能为力却又有廉耻心的人,又是何等的摧残。
好在九十天共生死之后,船长最终没有像第一次冲突那样,把所有责任推给大副,并且和他站在了一起,选择昭告遇难与求生过程中最残酷的事实。
生死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弱肉强食、没有私欲熏心,某种程度上说,是持枪的“上等”阶层的大义维持了最后的秩序。
漂流九十天依然有人生还,不是偶然。
依据真实海难改编——影:『海洋深处』书:《白鲸》(想有一条鲸尾造型的项链🐳)
终于在看完一部《海洋深处》之后,多日的疲惫与压抑随着电影情节找到了突破的窗口,情绪宣泄而出,浮躁的情绪也终于沉静了下来。
在深不见底的大海面前,人类如此渺小,举起钢叉的人们,在刺眼的阳光下,脸上混着咸咸的海水和鲸鱼血,站在船头自鸣得意。
借着小船员崇拜的眼光,我们看到勇敢地人类用小小的身躯竟然能够去捕获这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吃它们的肉,熬他们的油,像主宰这世界的神,可以为所欲为,无所不能。
直到遇到这只懂得反抗的白鲸,遇到一望无际不见陆地的海洋,遇到没有船只经过食物匮乏能饿死人的无人岛屿,人们才看见自身的渺小,才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怕力量,才有了一颗敬畏自然、敬畏生灵的心。
所以,与白鲸的最后一次相遇,Chase举起了手中的钢叉,看到白鲸的眼睛,眼睛后面,还有着上次钢叉击中留下的红色的伤口,也就是因为这伤口,他们损失掉了他们的大船。
也许Chase想起来了上次这只白鲸将整条大船拖进海里摧毁的记忆,也许是因为连日来的饥饿已经让他没有了往日的大力气,也许是对眼前这只与众不同的庞然大物已经产生了敬畏之心,他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钢叉。
他终于意识到,在壮阔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没有谁是主宰,人类和鲸鱼都不过是脆弱的生命,放过它也许就是放过自己。
一个好的故事,不仅是讲述一群人的经历,更是通过这经历给人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戏如人生,这个电影,让我明白,人活在世,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以及需要心存一份对自然、对生命、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之心。
片名: In the Heart of the Sea 台譯:《白鯨傳奇:怒海之心》主演: 克里斯·漢斯沃 席尼·墨菲 湯姆·荷蘭德上映: 2015 年 12 月 11 日導演: 朗·霍華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1390411/改編自: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2000年同名紀實文學《In the Heart of the Sea》(中文版: 航向長夜的捕鯨船—「白鯨記」背後的真實故事出版社:馬可孛羅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175718 )劇情: 埃塞克斯捕鯨船經歷的海難故事0.看到自己喜歡的書拍成電影 是一定要去看的!!!1.台譯的片名很誇張.... 這不是怪物片啊啊雖脫胎自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根據電影劇情這譯名有些倒果為因用來練鯨油的抹香鯨(sperm whale)也不等於小巧可愛的白鯨(beluga)https://c1.staticflickr.com/3/2842/10192229285_76b75342ff_b.jpg本文用<怒海之心>代替<白鯨傳奇>這片名2.畫面構成很棒攝影屢次運用前景雜物失焦 凸顯畫面重點看起來有層次感 也塑造出環境氛圍而暴風雨裡的船隻動盪也給處理得像是油畫一般賞心悅目是我第一次看災難片時 希望主角能在暴風圈裡待久一點XD另外鏡頭雖然也會隨著片中風浪 而故意搖來晃去或衝來衝去但是幅度有限我的感覺是刺激興奮大於頭暈想吐(更別提呆萌雷神在本片裡多賞心悅目)3.劇情敘說有條有理導演知道自己想說的是什麼也能用鏡頭補完台詞外的劇情及設定原著的部分情節在電影裡有所更動三百多頁的故事要在兩個小時內講完劇本增減刪補是必要的一些枝微末節給增減刪補得乾淨俐落對於生態與需求間的衝突處理得當血腥的橋段也給圓得很美(在我眼底 劇情可腐化為:好爸爸大副帶著嫩媽媽首次出海 夫妻吵架外又遇上抹香鯨裡的偏執狂)缺點就只結局老梗僵硬乏味 為何要神化大副呢?4.過癮的配樂片中的配樂在電影院的環繞音效下把氛圍塑造得很棒而片尾的音樂也動人心魄讓我想買原聲帶聽昨天看完後 真心覺得還好知道有這部片 是因為看到了英文片名要不然我一定不會特地到電影院看<怒海之心>有出色的運鏡及構圖傑出的改編故事及波瀾壯闊的配樂美麗絕倫的海上景色及宛如油畫的暴風雨還有一堆身材很棒的男人和可愛正太 在大螢幕上走來走去\還好我來電影院看了/畫面 9 分音樂 8 分劇本 7 分抹香鯨 8 分============== 強烈推薦
电影通过最后一位存活着的讲述还原了一段段捕杀、遇难、搁浅、求生等惊险画面。
他们从最开始的猎杀者变成不惜相食同类的求生者,他们从遨游海洋变成在绝望中搁浅。
电影中商人为了金钱捕杀海洋中的鲸鱼,通过获取鲸油来换取钱财,为了收获更多的利益不断增长水手们归航的标准。
而水手也为了成为所谓航海家族册中的一员、成为酬薪更高的船长而捕杀更多的鲸鱼,他们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肆虐的在海洋上追逐、猎杀,海洋不仅被他们视为囊中物的猎场更是被看做是取之不尽的摇钱树。
贪婪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让他们失去了理智,让他们无所畏惧,也让他们承受了惨痛的代价。
讲的是一只团队为了提炼鲸鱼油去卖赚高利润,他们去到大西洋那里捕鲸鱼🐳,捕到了一些只提炼了一点油,可是航行过程中遭到一只鲸鱼的报复,那只鲸鱼把他们的船卷翻了,油着火🔥了整条船都炸了,后来她们在小船被东南风吹去一个荒岛,但是那个荒岛啥都没有他们没有水没有吃的,看到了好多具残骸,后来有一部分人就选择用小船飘回去了,可是没有吃的都快饿死了,然后他们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谁被杀沦为其他人的食物,[衰][衰]死了12个人,有7个人是被吃掉的。
人类这么渺小,还想要征服大自然。
人性的贪婪和无知有时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对于被杀的鲸鱼🐳来说又何尝不是灾难。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可是说是这么说,我们每天吃的鱼🐟鸡鸭难道就不是生命吗?
只负责吃,不负责杀,佛系敬畏~听说这是从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惨绝人寰的是人吃人。
初看以为是《白鲸记》的改编版本,后来看影评说其实是根据单独的一本书《捕鲸船埃塞克斯号的悲惨命运》改编的——两书之间显然密切相关,梅尔维尔的moby dick应该成书在前吧。
片子的海景拍得逼真,海洋的伟力表现得恢宏而不过火,捕鲸的场景细致可信,人与自然搏击的剧烈矛盾在大副面对白鲸而放下三叉戟的时候得到了化解,漂流大洋的恐惧与希望间张力平衡到位。
朗霍华德的功力自不必说,大副还是像雷神,其他演员也都好,cg过硬,看完后再看《白鲸记》,足够打四分了。
他高举长矛,身边饥饿难忍的同伴高喊「扔出长矛!
杀了它!
」但是当男主有机会刺杀大白鲸的时候却犹豫了。
与他曾经一见到鲸鱼就兴奋杀戮不同,他需要说出「那不过是头鲸鱼」给自己打气。
他等了又等,最终没有出手,为什么?
我想,是因为他看到了它眼睛旁边那半截长矛,看到了它身上满是伤痕。
连尾巴上都有巨大的缺口那时,他们已经在海上漂流了70多天,经历了恐慌、饥饿、脱水、甚至互相残杀……他们是一群拼了命想要活下来的人,或许正是这种纯粹的「求生欲」让男主共情了。
那头跟踪他们、多次攻击他们的白鲸,或许只是想保护自己和族群,不再受伤害。
生存面前,每种生物都要拼尽全力,凭本事活下来。
人类只不过是聪明一点,但并非不能被打败。
「不过是头鲸鱼」不过比人类巨大很多的鲸鱼
当一个人有能力做出伤害的事情,却收手,我想这就是「善良」,一个能震动灵魂安宁的东西。
即使交给了朗·霍华德拍这样的故事也稍显尴尬,很难拍出新意。
罗里吧嗦的,拍得太假,已经没啥演技的锤哥还演了一个性格很不讨好的角色,打点小鲸鱼搞点油就回去了不是蛮好吗?一时逞能自不量力去惹传说中的大BOSS,害得整艘船团灭。末尾还解释这电影的主旨——其实是一部动保宣教片……无话可说……太乏味的主旋律冒险片,就靠“吃人梗”做噱头哗众取宠,人设扁平化,和《北海鲸梦》不能比。
3.9 除了文明社会的商会没有villian 连被称作demon的白鲸也不算 被逼食人的水手们也不算
在电影院看的。抓鲸的故事,据说取材自真人真事,先不管这个,电影拍得还不错。最震撼的一幕是白鲸的眼睛从雷神身边掠过,雷神手握长杆,手下留了情,没有一竿子杵下去。
特效影音很有诚意 但是跟《完美风暴》和《怒海争锋》之类相比还是少了点什么 可能是对人情的刻画没那么动人 演员还是那么几个老熟脸
不好看,但是震撼
Ron Howard 的水平总是起伏不定,画面、镜头、剪辑等技术层面是非常成熟的类型片手法,就是讲故事始终有点弱,所以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常选择的传记片或者真实改编的作品就质量还不错。荷兰弟真是激萌。
哈哈哈哈哈哈哈。(因为听说是真人真事改编,我就不吐槽编剧了)
如果不是发现了石油,估计现在只能在博物馆看到鲸鱼了
美本真是霸占了所有我最近看的片子啊,戏霸!在交换内心秘密换取故事的时候,我以为美本要脱口而出:其实我喜欢男人。。。超没节操的粉丝
最讨厌乱开上帝视角
感觉比少年屁好看多了,大白鲸好壮观啊~
勉强四星,总体质素偏上,但离完美还很遥远,本片在讲故事方面尚算流畅好看,没什么拖泥带水的地方,风暴巨鲸的效果稍嫌小家子气,但演员方面弥补了很多缺憾,锤哥的洒脱霸气与角色十分契合,比起雷神我更中意这个睿智英明的大副形象。另外小蜘蛛、墨菲、本卫肖的阵容也是让人服气的,可惜没能成就经典
鲸鱼音效强到爆炸。更多的是个灾难片,其他的内容没有表现到位。
大概就是这样
本老师讲美音我好想笑,还穿这么多衣服装胖子我更想笑,虽然留个大胡子,在灯光下特写眉目还是美的,气质这东西难以改变。没错我全程都在说本老师因为剧情已经无聊到我不想评论。
brutality of human beings.是我最喜欢的题材之一,被霍华德处理的实在有些枯燥了,这是一个好故事但真的不是一个好电影,我对着剧幕还走神了半天。视听都不是很好,演员也有些卖力过了,反正我挺烦雷神的。纵向也没有挖掘到深度,草草了事,加入作家采访的情节又非常多余,如果和pi比判若云泥
美人鱼的海报也太。。。
原来这就是《白鲸记》
朗霍华德这部作品太过于工整了,为了商业性又控制时长在120分钟,白白浪费了如此强大的卡司,基里安·墨菲、本·卫肖都打了个酱油。然而故事本身除了好大的鲸鱼和人吃人以外就没有任何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点了,总的来说就是有点浪费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