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是什么,是义气,是兄弟,是背叛,是过往,是责任看完我又知道了是 真实真情实感,大丈夫能屈能伸,价值观先给我立正!
放下刀,又拿起刀。
这是看山还是山的领悟虽遭背叛,那又怎样,无背叛又怎能有江湖电影给人们最大的帮助,是看完后思考,是带你走进新的世界,从而获得新生。
-看完我后我是比较惊的,惊讶于这种网络电影的质量,和结构的精美,以及镜头语言配合灯光所呈现的真实情感,片中导演对武打动作的设计很别致,不同于以往武侠片讲究打的好看,这部片更突出了打的真实,在服装道具上的使用也很用心,很真实,不出戏,细节做的很好。
这部片子没在影院放映,可惜了。
能看得出来制作方的用心,虽然有些配角年轻演员演技会需要提高,但是不影响整体质量,以及对这部影片的肯定。
【一.杂谈】中国影史上几次武侠片的浪潮、审美的更迭紧紧依附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上世纪六十年代邵氏的江山的铺垫,到后来张彻以“雄健男性,阳刚之气”打造的张家班武侠帝国,胡金铨将武侠片拍成了作者性,奠定了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新派武侠在技术上的突破性与颠覆性:程小东在动作设计的技术革新(威压);徐克的氛围意境;因材施教的袁八爷;李安《卧虎藏龙》的儒释道哲理··· 中国电影武侠类型已走过全盛时期。
有一部分纯武侠类型的影迷,比如自己,随着年纪的增长,从精神上随着武侠类型的衰弱,递减了“快意恩仇”的情绪。
更多的是服众于社会心理上,求和谐,遵维稳构筑了内心潜意识。
但矛盾点就在于,“太平盛世”的确仍有群体对古老精神抱有情愫与幻想。
《千里不留行》的导演孙虎毅便属于恪守尊师重道的85后青年导演,他曾专门拜师习截拳道,其冲动源于儿时身处东北的凛冽环境,其最大欲求源于一种自我保护,靠李小龙的动作港片儿滋养着青春期成长的躁动。
导演孙虎毅也坦言“近二十年来逐渐颓势”。
但虽有衰弱之嫌,武侠片依然是中国电影文化最独有稀缺的类型,媲美之美国西部片。
新世纪的中国电影武侠,虽也在呼吁向传统武侠回归,但方式方法上更多在类型叠加上有了多维探索,乌尔善的《刀剑笑》;苏照彬的《剑雨》;路阳的《绣春刀》系列;观众可以看明的是武侠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江湖规矩。
《绣春刀》是大政治下的小人物;《刀剑笑》和《剑雨》都在寻宝,无论是独一无二的兵器,还是江湖秘籍,这种武侠剧作的塑造方式能立住“侠客”在片中的存在,能满足观众对于“天下第一,爱恨情仇”的幻想。
而回归到《千里不留行》,则看到了影迷式的武侠片+黑色片的编导情怀。
【二.武侠人物or黑色人物】基于那点杂谈,咱们聊点片子的某些感触,不是感悟。
比如,咱们直截了当的聊聊人物。
《千里不留行》,与其说是一部武侠片,不如把它视为一部包裹着“武术元素”的黑色电影——由现代县城式社会阶层关系、家庭关系构成的黑色电影。
有《师父》“崇武淡侠”之意味,“武侠”=“武功”+“侠客”,然而该片少了“侠客”替天行道、仗义疏财之意。
林大卫:一幅无欲无求,命运随波逐流之像。
功夫在身,美妻依傍,本是英雄像,却为蝼蚁样;张婉玉,身柔孱弱,嫁给救命恩人,夫复何求?
丈夫坐牢,即便十年生死两茫茫,依然望穿秋水;陆谦,追逐名利,陷害同僚之兄,觊觎兄弟之妻,十足虚伪小人;金满堂,被县衙帮闲赶尽杀绝的黑道商贾,一个坏人,却对他怀有恻隐之心。
去掉武术动作,去掉武理,我们可以这么看这个故事么?
“一个能打的,身处底层的小镇老实男人a要养家,在同僚兄弟b的诱惑下赶尽杀绝了黑道c家,a得到一笔钱欲携妻女逃往江南,却不料遭追名逐利的虚伪小人b陷害,成替罪羊坐了十年牢。
妻子无怨无悔等了他十年,期间b隐晦的前来接济这对妻女。
等a出狱时,小镇物是人非,黑道c未亡欲报仇雪恨杀a,b团伙,b买凶杀a,最后三方俱亡。
”林大卫,好人做了坏事;跟一帮草莽恶棍奸诈之徒周旋,不明确的善恶道德观,以至于观众会产生对本是坏人的金满堂生以同情。
未看到他有多恶,只强调了他是坏人,而被诛了全家。
罪恶丛生的底层社会,主人公受到“正派”和“反派”的两面夹击,是典型的黑色电影人设。
那么这样就有意思了,将黑色人物放在武侠电影里,其实矛盾反而彰显,为什么呢?
传统武侠在中国人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已经塑造了坚实的形象,我们很难允许一个好侠客做恶事,也不允许一个好侠客没有抱负,躺平式的无欲无求。
传统的武侠人物有几条路线:一是舍小家救大家,心系国家情怀,比如金庸老爷子的大ip,《精武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张艺谋《英雄》或是“复仇”核心,奔向儿女情长,倪匡《独臂刀》,何平《双旗镇刀客》政治混乱时局下谋求正义的侠客高手,胡金铨《龙门客栈》;徐克《龙门飞甲》;路阳《绣春刀》《千里不留行》则有《叶问》的人设之意,叶问性格低调,不乏有练功之人找他切磋武艺,有身后默默支持与奉献的爱妻,经历混乱时局,为讨饭吃谋求碎银子。
不同的是,叶问是咏春大家,为抗日杀敌同日本人决斗。
《千里不留行》的林大卫是为保小家犯错,自我救赎。
拧巴的地方在于“一个好人杀了坏人,坏人未死,东山再起前来复仇,好人良心未泯,决定接受复仇进行最后的决斗,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摇摆在善恶之间为保小家的刀客和一个恶人战斗的故事”,如前文所说,这种决斗看起来既不偏向自我救赎,也不偏向出征正义之师。
自我救赎的起底是罪恶之心,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忏悔录》提到的“我曾经是个坏人”;陀氏的《罪与罚》主人公拉斯科儿尼克夫杀人后的忏悔,投案自首流放西伯利亚。
片中林大卫的“罪恶之心”不够极致,只因他杀的是恶人,不是好人;只因他在兄弟的怂恿下白吃黑,被悬置在了灰色地带,人世间有这样的事么?
有!
但放到电影里,如何处理一个摇摆在善恶间的人,还要让他在坐穿牢底之后抱有救赎之心,实际并不容易。
这样做,无疑将主人公扔进了东郭式的“愚善”之池,当伦理的界限不明时,我们选择一个将主人公由好人变成坏人的方式,并进行自我救赎的方式,失去了侠客的精神,必然谈不上武侠的仗义情深。
观众无法共鸣,难以共情。
但你说片中是否有能引起我们共情的部分,有,比如张婉玉苦等丈夫十年,坚守贞操;比如陆谦之子为抱师恩,同仇敌忾,决一死战。
但这些点在情节设计以及表演方面未诠释准确。
,准确性丧失时,人物的表演在情境之中的处理就显得过于保守。
张婉玉在剧情中虽苦但未见妆面,情节之苦;陆谦的虚伪、金满堂的狠与恨、千人斩的傲与恶被拽曳在风中,致使了影片整体情绪的失调,而在刀理的部分,笔墨即重也精彩,为影片加了分。
《千里不留行》,作为青年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实属不易,掌声即留在心里,也要拍出声响来,尊敬之声翘首以盼,坐等未来。
敬重孙虎毅导演,敬重向他一样仍在坚持拍武侠类型的创作者们在未来拍出更好的作品,能在类型、艺术、作者电影百花齐放的年代,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这部武侠片的名字取得太赞了——《千里不留行》。
当我看到电影海报时,我就被这部电影的名字所吸引,我立刻想起李白的《侠客行》里的诗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是何等的豪气冲天。
在腾讯视频上上映第一天,我就看完这部电影,和我一起看的朋友都说,第一赞的是这部电影的名字,第二就是苏振华饰演的男一号大卫,很久没有这么眼前一亮的男主人公。
一部电影有个好名字,又有一位好主人公,那么这部电影就算编剧故事情节再弱,制作多不够好,这一定也是一部足以让观众记住的电影。
很多观众说,苏振华特别像张鲁一。
作为演员,张鲁一一直以来并没有大红大紫,成为顶流,但看过陈凯歌《妖猫传》的很多观众都被张鲁一饰演的唐玄宗击鼓的那段给震撼到了,有影评人觉得张鲁一饰演的唐玄宗击鼓时有赤子之心。
我要说的是,在看《千里不留行》时,我身边一些朋友也是觉得整个作品,别的不说,男一号大卫的演员真是找对了,不止是长得像张鲁一,那种赤子之心的个性,干净的眼神,纯静如水的表情都足以证明他是演男一号的好料子。
并且,浓眉星目,身上那种纯静的感觉,确实像练家子,颇有侠客风范。
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孙虎毅,这也是他的大片处女作,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调动男主大卫的情绪,让他气场全开,但苏振华在镜头下的形像足以深入观众的心里。
有些镜头,摄影师调度不够,比如大卫流放回来洗澡那一幕,要拍男主的背,那就要一定做充分的准备,光影下男人的背要么不露,要在镜头下裸露就要拍出艺术的美感。
其实我也非常喜欢饰演大卫的妻子婉玉的刘楚玄,但我想说的是,整部在大卫的家里,一家三口坐在烛光之下喝粥。
大卫说,“粥熬的有点稀啊。
”大卫的妻子婉玉说,“这是家里最后一点米了。
”大卫露出惊讶的神色,那个惊讶神色的特写实在拍的毫无美感。
特写镜头一定要有美感才叫特写镜头,如果一个镜头拍的不够美,也没有意义,那会把电影的整体美感往下拉,可以说,这部武侠电影的镜头最大的优点就是镜头朴实无华,没有炫的一面,很大程度让人想起香港早期的武侠片导演胡金铨的电影。
2000年,布莱恩·海尔格兰德执导《圣战骑士》,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社会等级森严的欧洲中世纪的故事,布莱恩·海尔格兰德找来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希斯·莱杰担当主演骑士威廉·撒切尔,这部电影当时票房一般,但很多观众对希斯·莱杰的骑士扮相眼前一亮,面孔清新,演技也说得过去,很快便被好莱坞挖掘,于是便有了日后堪称影史精典的《蝙蝠侠》里的小丑。
苏振华在《千里不留行》里的侠客形像,让我想起希斯·莱杰出道时的这段际遇。
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之一,便是向华语电影市场贡献了一位形像气质、演技都在线的男一号。
当然,但愿苏振华将来在华语电影上有着那位伟大的影星希斯·莱杰一样的天才演技。
至少,在今日今日,我们华语电影日渐呼唤像苏振华这样肯在演技上下功夫、具有男一号气质、戏路更宽广的男影星。
好的演员确实能拯救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其实聚集了很多好演员,不止是男一号苏振华。
我也喜欢刘楚玄,很遗憾的是,我其实一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对刘楚玄饰演的婉玉看着着急,说实在话,并不出色,但后来,当我在网上搜索一下刘楚玄的资料,我被震惊到,她确实是一位不错的美女,但她在这部电影里的古装扮相实在乏善可陈。
但作为男配角的王城,无论是装扮造型,还是台词,都非常抢戏。
相比之下,我认为男主苏振华的造型、服装都太一般,从流放回来,男主应该换衣服的,衣服的基调也不应该和从前的一样,一个等了丈夫十年的妻子,她应该为丈夫归来做一点准备,即便不知道他归来,但只要还会等着他归来,或者念想着,她就会用针线给丈夫缝套衣服。
那应该是套十年用心准备的衣服,为男主后面打戏出场的造型做准备。
最近无意中看到这部难得一见的武侠电影——千里不留行,起初是被名字所吸引的,可惜从头看到尾都没有找到“千里不留行”的影踪,除了“男猪脚”被流放千里!
我严重怀疑导演或者编剧取这个剧名是为了蹭一波“雪中悍刀行”的热度,可惜市场反响并不买账,算得上耻辱失败了。
为此,我给它重新取了个应景的剧名,叫“刀客的命运”,其中的韵味大家可自行体会,我的体会是难得善终。
电影开局就用一句话介绍了男猪脚的职业:县衙帮闲,官府雇佣的外围刀客,无固定俸禄。
好家伙,这是妥妥的临时工啊!
干最累的活,拿最低的工资,背最黑的锅!
接着画面就转入男猪脚的工作场景:黄沙,骆驼,老树,树荫下镇定自若蹲坐乘凉的斗笠刀客,一群持刀谨慎合围的帮闲刀客。
这一幕幕带着浓厚的武侠风味迎面而来,接下来的打斗特效虽然用的是5毛钱的那种,但环节设计还是挺有看头。
本以为这又是一个讲述快意恩仇的武侠江湖,但接下来的一句台词直接把剧情给带偏了:这次不会又发绢布吧?
快活不下去了!
太离奇了!
身为太平镇公认第一刀客的男猪脚居然吃不饱饭!
太现实了!
这还哪是大众心目中的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
所谓的“大众”心里能接受吗?
票房能好吗?
影评能好吗?
剧情就不赘述了,直接点题吧。
这部电影在场景和特效拍摄上差了点料,但整体剧情表述还是比较清晰的,只不过有一定的深度,导致一部分大众看得云里雾里,和电影“无极”比要好很多。
电影主题其实在剧中就已经摆出来了: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用之,恬淡为上。
估计很多人都没发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兵器并非祸之源,而在于人心,滥用兵器会造恶,所以要控制和慎用,发挥其该有的作用,比如守护!
再看看今天的美国,这部电影是不是有些无意中映射呢?
再来说一说一些有意思的大众影评吐槽。
有人说男猪脚的妻子人设是个圣母婊,站着说话不腰疼,鼓动男猪脚去和强大的马匪拼命,自己也不逃命。
对此,我只能说:呵呵!
放眼当今社会,冷漠的人不在少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事第一要务是保证自己远离危险,至于别人的安危就得看自己心情!
再说回剧情,首先,男猪脚十年前造恶谋财害命, 导致马匪如今回来寻仇,自己应有责任承担代后果;其次,马匪张贴告示明确表示要屠镇,身为太平镇曾经第一刀客的他,不管从什么角度考虑,都应该站出来反抗。
其妻有句话说得很在理: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
只可惜这样的大丈夫不论何时都不多见!
还有人说剧情逻辑有些混乱,角色间矛盾转移频繁,分不清主次。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要明白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前面我有提到过;其次,创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个主题的?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描写一群各异的刀客的悲惨命运来实现的。
这里重点说下“千人斩”的人设,一个典型的武痴形象,一个尚武的变态,不关心人命、道义和利益。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要捅死雇主金满堂,因为金满堂不比那群上去送死的小弟,他加入群殴可能对男猪脚造成不小的伤害,最终会影响到千人斩和男猪脚的公平对决,由此不难看出千人斩想要正面击败男猪脚的怨念是有多深!
PS:金满堂,“你妈的,又捅老子这儿”。
至于千人斩为何要当面斩杀男猪脚善良的徒弟,其实也很好理解:男猪脚前面砍了那么多小弟,肯定受了点伤,体力也有所下降,不给他打点鸡血怎么激发战斗意志,最后他终于嗷嗷地冲了上去……PS:千人斩,“只要你拿着刀,我就能找到你”。
大漠苍凉,人为食亡,心总归扛不过饿肚子,很现实的江湖片子。
关于江湖味道,刀法武艺,下面一堆众人影评已经阐述很多我就不多说了,确实还不错。
我要谈的是剧情矛盾。
一个剧本的核心是主人翁要有核心的矛盾和目的,然,此片没有。
一般江湖片的主角都有一个核心矛盾点,比如仇人,此片编剧很诡异……按剧情来说主人翁第一仇人应该是出卖他的兄弟,此人陷害主角惦记其老婆,应该才是本片核心反派矛盾点。
你以为主角要杀兄弟报仇,然,这个核心矛盾点居然莫名其妙转移到“被害者”金满堂此人身上,他成了头号反派BOSS。
当你以为金满堂是头号BOSS时候,咔嚓,杀手一刀弄死金满堂,杀手又成了核心矛盾点……那尼??
这种这么离奇的核心转移我看片半辈子还是第一次看见。
哈哈哈哈哈哈,这编剧好好玩
临末了来一句,妈的又捅这里,千人斩杀他有点奇怪,没有动机最后真的死没死,稀里糊涂这人就是个悲剧人物,说着最狠的话,一件狠事都没做成我想碰瓷,栽在你身上这辈子不爬起来你是一瓶二锅头,又二又坏又上头我们做彼此的天使吧,我做天,你做…毫无疑问,旅行就是修复亲子关系的急救药。
没有什么情感修复方式,比24小时不间断的陪伴效果更好了
七年前认识虎毅师哥,那时他已经在北京呆了四年。
对每个电影青年来说,十年时间并不算长,但其中尽是漫长的等待、苦苦的求索,以及租房地点不断向郊外转移。
在那些点外卖不敢超过20块的困顿岁月中,我时常想问他:十多年,你到底怎么扛的?
我总是得不到想要的鸡汤答案,因为他从来只会聊实打实的事儿:前阵子写了个什么剧本、哪个片子拍的怎么样,要主动的寻找机会啊.....巴拉巴拉。
太实了,不矫情,就像《千里不留行》这片一样。
大约16年左右,网大一下子就火了起来,那时候好多同学用十几万就能拍个长片,把大半预算放到前五分钟,添点儿血腥暴力软色情,大概其也能稳赚不赔。
故而网大之于院线,总有种乡镇杀马特之于视觉系朋克的感觉。
如今,即便网大整体水准提升,一年到头也鲜有几个靠谱的片子。
好在,《千里不留行》不是酱婶儿的。
作为一个网络电影,只有三四百万的预算和18天的拍摄时间。
但导演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针对动作场面做了训练,预演,分镜。
显然,创作者没有把它当个网大来拍。
有限的条件内,影片给出了扎实的叙事、精致的摄影、流畅的剪辑、难能可贵的声音设计和至少三场极具水准的动作场面,足见创作之诚。
王家卫的影调、古龙式的独白、西部片的空间。
写实的动作风格,像徐浩峰和座头市,但要再飘一点,偏实,但不全实,两者之间取了个平衡,又杂糅进剑戟片的味道。
镜头上取稳,取长,尤其在动作场面中,这对演员的动作套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好展示动作的写实感。
第一部作品能够做到某部分的风格鲜明,有辨识度,已是难上加难。
更难得是,能看到相对丰富的场面调度,无论是动作场面还是文戏,导演对空间调度都有设计,可谓用心。
小成本网络电影的声音往往做的粗制滥造一塌糊涂,音乐用的浊水泛滥。
《千里不留行》的动效设计算得上干净利落,丰富但不冗余,音乐延绵,但没抢戏。
故事在取了《水浒传》林冲一章的戏剧结构和人物性格,加以创作:陆谦觊觎嫂子美貌,设计陷害林大卫,挺逗的是“误入白虎堂”改为了“体制内临时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陆谦除了觊觎嫂子之外,还想要一个编制身份,社会关怀不可谓不深。
反派两重动机,一为色、二为财,三为编制(社会地位),工整、可信。
林大卫因一起阴谋遭到陷害,此后蹉跎十年,照理说,归来后的动作应当是“复仇”更爽快一些,但编剧把第三幕的动作改为了迎接“屠镇”的黑老大,动机上上升了一些,也让林大卫完成了角色的成长,这样的设计,见仁见智,也很流畅。
唯一觉得,“十年”这个概念有些被一带而过了,林大卫蹉跎十年有了哪些改变?
十年间,陆谦和嫂子发生了什么?
又如何相处?
后面两人的对手戏,似乎可以再藏点信息量,再具体一点。
想要寥寥几笔处理不占空间的话,我觉得大概像张艺谋《归来》里“冯婉喻”和“方师傅”的关系。
当然,如果这么处理了,可能会伤害类型片中女主的角色形象。
大漠孤烟直,十步杀一人,很传统硬核的美学。
小人物惹了麻烦卷进大事件,很扎实的故事。
刀刀见血,招招清晰,很扎实的动作设计。
网大如果从开始就是这样的创作态度,想必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往往小成本类型片囿于成本,空间上变换不多,场面难以丰富,假如叙事不够快,观众就容易觉得乏味。
好在我观看时弹幕上并没有人这么讲,反倒是更多人感受到了动作戏的诚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做了就有人能看到,值得庆贺。
另外,喜欢反派陆谦的表演,有些嚼劲。
导演悄咪咪藏了点港片影迷的私货进去恭喜导演,期待后续第二部。
苟富贵,勿相忘啊!
很意外,网大总觉得不入流,特别是中国好些网剧太水,就象过家家一样,这部比较不错,拍得很认真,演得很认真,虽然总体还有待提高,但是相比下来不论从整个故事架构还故事的立意还是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在线,值得鼓励,也确实值得一看,不会后悔。
却实是故事么稍稍单薄了一点,导演的立意还是到位了,可能局限于资金等,总感觉是场景单薄,转换的也不多,就在一小块地方,几个人,然后茅房几间,人物也就不多,反正就象看了一台舞台剧一样。
不过么还是值得一赞的,能有如此效果也可以了。
现在是2022年1月10日的0点47分,看到孙虎毅导演的处女作长片电影,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这其中的曲折、不易、反转、坚持、挣扎,实在太太多太多,搞的我现在心情复杂。
所以,让我们还从电影开始说吧。
江湖,到底是什么。
在这部电影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江湖,都是为了吃饭。
影片中官府的地位,官员说话的语气,永远是颐指气使,这像是一种设定,也注定了电影悲剧的内核。
再江湖,说到底还是官老爷们的玩具罢了。
电影史上这样反抗的故事比比皆是。
但很多都比较含蓄,但在这部电影中这种官府带来的压抑感,会让人感到无比无奈,你可以逃,你也混,你也可以混的很好,但那永远是在江湖中,在老爷们的手掌之中。
不说别的,但但这种潜在的设定,塑造了潜在的对立和无奈,就让电影非常的具有可看性。
最后男主角回归时,一种梁山式的悲壮呼之欲出,刀已出鞘,怎么可能回头。
想过安定的生活只能是痴心妄想。
杀过的人,做过的事,还都要有个说法的。
这种悲剧的情怀很让人感动,最后同归于尽,官府把这个事掩盖,也算是最好的结局。
回到现实。
孙导演是我多年的朋友。
良师益友。
当初他去北京,我属实是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对电影的无比热爱。
到现在也已经10年有2了。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你愿意用10年换一部电影吗?
我们不常联系,偶尔打电话,聊到深夜,我能感受到,他很孤独。
有时想放弃,但我们只要一说到电影,就会停不下来,我也忘记了白天要去单位班的无奈,就这样聊啊聊啊,说到哪就算哪。
他说他一直学习,学习戏剧的结构,学习编剧,学习动作设计,我其实不太懂,是个门外汉,但能感受到他的激情永不减退,这是非常令我佩服的点,10年了,几乎和大学时期有着一样的脑子,一样的梦,这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艰难的。
可见对电影的那份纯粹,天真的爱。
在电影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我们那么快乐。
孙导也帮我很多。
他的经验和能力,对我的片子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孙导和杨老师,就不会有我的电影。
孙导在北京,我也会很羡慕。
我总说他离梦想比我近的多,他一定会成,因为他坚持不屑,他对电影有激情。
现在还有谁对电影有激情?
电影已经快完了。
回到电影。
这部片子定位是网络大电影,但其实却比一般网大要用心很多。
不管是编剧还是动作设计,都是经过用心打磨的,绝非流水线商品。
立意和故事都倾向主流这是不争事实,但打戏的设计,台词的打磨都非常非常纯熟,无法想象是一个导演的处女作长片。
这和孙导演常年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常年保持积极的学习充电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也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用心和不用心真的是不一样。
再进一步。
电影说到底,还是在写自己,拍自己。
孙导演可能自己没有感觉,但主人公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在电影行业底层挣扎的刀客呢。
话语不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也不是你的,你什么都没有。
只能在边缘江湖徘徊,等待扬名立万的机会。
这也是电影行业的弊病,大部分的资源和市场都已经被大鳄牢牢控制,刀客想出头,难比登天。
此刻的孙导演应该很释放吧。
那就尽情的开心吧,让这些年所有的不快乐,所有的压抑,都随着这刀光剑影,喷涌而出的热血,滚滚黄沙,尽情的挥洒出去,再也不要回来。
《千里不留行》双手长刀,打过倭寇,拔刀是猫步,弓背,出刀一半用手拖出来,扔刀鞘。
说明刀柄部分有没开刃的地方,能用枪法或者混法。
提到了《俞大猷剑经》都很有类似徐浩峰《倭寇的踪迹》用戚家刀的动作。
《倭寇的踪迹》P.S.重心低不滑铲,谁用谁知道。
《俞大猷剑经》而千人斩,动作大开大合,更类似西洋长剑和阔剑的用法。
剑柄也十字型,更加实用的长护柄。
动作明显模仿《绣春刀》“要加钱”的师兄丁修,可以说打的很润。
《绣春刀》你看这刀是什么刀,保熟的西瓜刀P.S.丁修和千人斩共享一个Tony老师,拼剪剪砍一刀不加钱。
加钱居士:我收了钱不办事还把东家砍了。
千人斩:俺也一样!
将传统的林教头和陆虞侯的故事,用《龙门客栈》的方式又来了一遍。
还有《东邪西毒》里一样的开头叙事。
都是一代高手行走在沙漠,一间黄沙漫天的土坯房子,一个爱你的女人,和演得非常好的大木头车轮,然后给你讲一个遥远又即将发生的故事。
《新龙门客栈》这房子这沙子熟悉不
《东邪西毒》虽然处处盐铁生意,但又像这个城市996 的打工人,而鬼刀林不过就是大厂外包小公司的社畜,还不给上社保那种。
最后过活不下去,纵然拥有天下第一的绝技也得做好打道回江南的准备。
等等,项目该交付还得交付,撒手不管不讲义气,大侠是不能留Bug的。
正如《笑傲江湖》里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离开?
而刀在这里就是江湖,你放不下的。
主创和导演,一定是港片武侠迷。
p.s.老婆好看得藏好了——人生总结。
现在的网大越来越有院线化的气质了,值得鼓励。
江湖就是江湖,刀已出鞘,便无法回头。
凑活
这个年代愿意拍武侠的都是值得鼓励的,虽然里面有很多电影的影子,不失为一个全力之作,至少是一个认真在拍的网大,在网大里属于水平较高的了。
这可是武侠呀,
只有头和尾2段打斗有看的价值,所以给2星,剧情垃圾,建议中间剧情2倍速。
千里不管饭
莫名其妙的故事,故作高深的镜头语言。
动作戏还可以,剧情一般,台词尴尬,尤其是千人斩说台词时很做作而且表情好像很拽的样子。话说这部电影套用了很多林冲的桥段啊!
非常不错,这才是武侠
江湖刀客的味道是有了,打斗不错,大电影的小成本能做出这种调调很不错了,几个演员也是到位的。可惜这年头硬派江湖式微,播放量是真不行。一声叹息
千人斩不就是丁修吗。男主智商捉急,为了义气没有供出陆谦?我到希望在被抓的时候该撂的撂,毕竟有妻儿了呀。
拍的不错,有双旗镇刀客的味道。
命定论
哈哈哈
致敬与取材的影子有《水浒传》《刀》甚至《绣春刀》,看得出创作的走心。武打设计写实又流畅。尤其千人斩一记引刀背刺让人印象深刻。
4.0分,作为网大来说,能做到不谄媚已是难事,单画面来说武侠的质感塑造是有的,但也有很多其他佳作的影子在内,兵刃之感可以更好,剧作也仍需努力。
古装西部片,老套路杀人越货,被迫出卖,仇家复仇,画面不错,剧情空洞
还可以的,6分低了点。很古典的一个故事,动作设计虽然简单,但呈现的很干净。大漠小镇,乱世荒野,才滋生了一切的江湖恩怨。刀口舔血,这碗饭直到死才能结束。刀客是没法放下刀的。
虽然是网大,还是能看的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