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是故事,我以为是独出心裁的女王式故事。
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而且作为大连人看到以大连为背景的故事还是很激动。
但是!
但是这个电视剧的编剧实在是太差!
非常差!
相当差!
首先剧集发展太慢,就一个送电台的故事,磨磨唧唧到第七集还没完事!
四十五集的话能讲点啥?
第二,这里的共产党都是猪么?
完全没有智商的感觉呀?
怎么瞅着跟三流黑帮一样?
夏家河身边跟着的江桂芬是苏共的人,夏家河居然六年都没有察觉?
江桂芬还什么一直积极向组织靠拢?
六年都靠不拢么?
在这种情况下,韩山东和夏家河每次商量什么事还都不防着她?
多少次她就站在门口都没有察觉?
第三,电视剧的那些人物设定都太特么有问题了?
就王大花那死鬼丈夫的熊样也像共产党?
……当然,这部剧也有优秀的地方就是男主角超爷们!
我也是被他的爷们,和闫妮的豪爽吸引的。
但愿后面的剧集会更好!
不会写太专业的评论,只是吐槽而已……首先要说的是每一个演员真的都表现得很好,镜头质感也超棒,但是编剧真是不能忍……如果从传统的男主向谍战剧来说,这部电视剧的主角无疑应该是夏家河与江桂芬,两人假扮夫妻而日久生情,比如之前的《潜伏》一类。
《王大花》的编剧从女性视角切入,并且被选为主角的并不是有着高素质的特工江桂芬而是从村妇逐渐成长为特工的王大花,所以“捧女主”简直已经成为剧情最主要的中心点。
正是出于这种目的,编剧不得不削弱其他人的人设。
比如男主夏家河,在剧中的任务几乎只有发电报、谈恋爱,然后带着一票配角捧女主,看着精明其实废柴一个。
韩山东则负责传递任务,并且说服夏家河把任务交给王大花。
早已加入共产党的特工竟然要让一个普通百姓王大花屡屡涉险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
虽然夏家河和韩山东一再强调不怕牺牲,但我看到的还是他们缩于幕后,反而把普通民众比如王二花、入党前的王大花推入险境,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担当。
女主的人设简直苏破天际,有一往情深身边美女再多也不动摇的初恋情人,有对她言听计从初恋来了就正巧领便当的丈夫,又一见钟情热烈温暖的苏联特工。
因为会做鱼锅饼子就能出入于警察署和商会会长家,接近他们毫不费力。
儿子也不用自己操心照顾,自有人甘愿既当保姆又当老师……完全是现代玛丽苏言情的设定,“我不美不漂亮,是寡妇带着孩子,但是我勇敢善良会做饭,初恋情人离开我七年也不会爱上朝夕相处美丽聪明的女二,谁都喜欢我,谁都对我好,关键时候还能72小时大变身闪瞎你们的眼”。
所以那么多女主粉应该是把自己代入了吧……鉴于女主前面已经如此开挂玛丽苏,结局还是男主死了比较现实。
而剧中的日本人青木,编剧为了表现他收服人心的野心,将其塑造得过于仁慈,甚至有时候让人觉得智硬。
明明是高智商温雅深沉的反派BOSS竟然从来没怎么怀疑王大花,看到照相馆里的夏家河和江桂芬竟然把他们放了,简直让人无法理解(不过演员演得还是很萌)。
再说爱情线。
我始终认为夏家河和王大花的人设相差太远。
一个是乡下大字不识一个的女人,一个是上学时就是共青团员后来又经过深造的特工。
我所说的不般配,并非是年龄地位,也并不是因为王大花是带着孩子的寡妇,而是两个人在思想层次、人生经历上实在太不对等。
这样的青梅竹马或许互相了解很深,但还是更适合做朋友甚至亲人而非恋人。
我一直不认为灰姑娘与王子的组合会幸福,并且更加看好夏家河与江桂芬这种共患难且层次对等的组合。
(当然由于编剧对于人物感情的塑造,剧中夏家河娶江桂芬完全就是个悲剧,三个人的痛苦)。
顺便说一下江桂芬。
江桂芬是有一些清高和桀骜的。
没有亲人的孤儿,最终成为苏联人的特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经历使她用冷傲、凌人的态度把自己包装起来。
其实她的内心应该也是柔软重情的,从伊莲娜死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江桂芬很少有能够交流感情的人,夏家河是一个,然而她又不得不对他有所隐瞒,便又多了一种爱恋却无法坦诚的痛苦。
除此之外就是伊莲娜了,她几乎是江桂芬唯一的朋友,最终却也离开了她。
很多人看到王大花的亲人接连去世觉得很可怜,并且因此指责江桂芬抢走夏家河。
但我认为江桂芬也同样让人心疼。
王大花有儿子又夏家河爱她保护她,江桂芬才是真正什么都没有的人。
后来她终于放下,却又不得不因为任务继续留在夏家河身边。
这三个人如果都活到胜利的时候,夏家河一定会和江桂芬离婚去娶王大花,所以对于江桂芬来说,或许为革命牺牲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然后还有剧情设置的一些细节,比如三花发现有人跟踪竟然从繁华人多的大街上往小巷里走;比如臭鱼和二花调换的肥皂,既然臭鱼能带肥皂进去为什么还要让二花冒险?
还有从厨房通到青木办公室的奇葩通道……好多就不吐槽了,反正也不是正经谍战剧。
总之,感觉就是一个披着谍战外衣的女人奋斗史,还是言情占多的那种……只能说演员导演道具布景弥补了好多。
最后,真的很喜欢这里的每个演员。
尤其是张博、王烈、木幡龙,炒鸡棒!!!
看这个是故事,我以为是独出心裁的女王式故事。
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而且作为大连人看到以大连为背景的故事还是很激动。
但是!
但是这个电视剧的编剧实在是太差!
非常差!
相当差!
首先剧集发展太慢,就一个送电台的故事,磨磨唧唧到第七集还没完事!
四十五集的话能讲点啥?
第二,这里的共产党都是猪么?
完全没有智商的感觉呀?
怎么瞅着跟三流黑帮一样?
夏家河身边跟着的江桂芬是苏共的人,夏家河居然六年都没有察觉?
江桂芬还什么一直积极向组织靠拢?
六年都靠不拢么?
在这种情况下,韩山东和夏家河每次商量什么事还都不防着她?
多少次她就站在门口都没有察觉?
第三,电视剧的那些人物设定都太特么有问题了?
就王大花那死鬼丈夫的熊样也像共产党?
……当然,这部剧也有优秀的地方就是男主角超爷们!
我也是被他的爷们,和闫妮的豪爽吸引的。
但愿后面的剧集会更好!
到底什么样的男人才是女人的最爱,或许对于不同的女生有不同的标准。
然而故老相传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却至少代表了一半的真理,现实中也经常看到渣男与美女的搭配。
“坏男人”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人是个深奥的实践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能吸引女性的男人自有其特殊能力,当初王婆密授西门庆的五字真言其实到现在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既能关心备至,又能时不时露出些痞气,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女人的温柔毒药。
当然,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这种男人已经被精确地概括为暖痞男,暖男与痞男的综合休,所谓流氓不可怕,有文化的流氓才可怕与其在异曲同工之意。
从气质上来说,张博本身就有暖痞的潜质,略带忧郁的刚劲气息让他天然具有一股潇洒不羁的气质,如果说男人的痞性是一种对秩序的反叛,那么这种来自于生命深处的不羁就是最具个性的痞,它远远超过街头小流氓的打架斗狠而上升到对生命本身的诠释。
然而,痞性或者放荡并不是自我中心的膨胀而是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在冷酷的外表下实际仍然在一颗温柔的心。
早在其他剧集中张博就体现了自己暖的一面,那种细致入微的关心与冷酷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凝聚成自己独特的暖痞印记。
由简川訸执导,闫妮、张博等主演抗日谍战悬疑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即为观众呈现了这样一位暖痞男形象。
作为故事的主角夏家河(张博)是标准的暖痞,整部剧作充满了夏家河与王大花的感情纠葛与冒险传奇,虽然当初自己决然离开,但并非对王大花缺乏感情,只是家国难双全,在国难当头时节只好弃小我保大我。
再次偶然相遇时尽管对方已嫁,但夏家河仍然对其充满了感情。
更为有利的是,为了一部电台对方也稀里糊涂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张博与严妮的姐弟恋构成剧作的核心叙述内容,一个土的掉渣,一个外表冷酷却内心温暖,恰恰是这样两个人组成了黄金搭档,在日军的眼皮底下完成了各项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旧爱,夏家河可以很痞气地展开追求,而不顾忌他人的看法,也可以在万事不挂心上的外表下悄悄递给王大花(严妮)两瓶雪花膏防手冻,他的痞气是谁都能看到的,然而他的暖性却只有被关爱的人有真切感受。
暗杀苏联叛徒的情节体现了这两人之间的默契,面对青木正二(木幡龙)的层层布防,江桂芬(辛芷蕾)与韩山东(王烈)多次失败,而王大花却充分利用自己的锅鱼饼子吊住对方。
当然,鱼鳞是否夜间反光俺到现在也搞不清楚,但这种就地取材的创意却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喜剧元素。
相对于气质高大上的江桂芬,王大花几乎就是土包子的代表,然而夏家河却与她最为默契,或许并不是前恋人身份使他们更有共同语言,而是那种自然的草根气质使他们天生相通。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既是一场革命冒险,也是张博与严妮的浪漫喜剧活动。
透过这姐弟恋的外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张博在把握角色的独特性格方面已经有了更为独到的方式,他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来塑造男人的新类型。
近来,许多朋友追看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更看到无数评论盛赞闫妮的表演。
毫无疑问,闫妮表演确有功力,一个村妇厨师,执着爱着比自己小10岁的文化青年夏家河,也让夏家河无怨无悔全心投入,这样的女性,还能引来观众的由衷祝福是不容易的。
换个没有底气的演员,早让女观众嫌弃她"自不量力"的白眼给淹没了。
这部戏中,王大花有一个本质的转型发生在第31集时。
她从鱼锅饼子掌柜正式化身殷实的商人妇,脱下围裙换上曲线婀娜的旗袍,周围交往的人也都是花园口的头面人物。
那个憨直勤快、精明爽快又多嘴的王大花再也没有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冷若冰霜、心思缜密、滴水不漏的“王三花”。
割裂开来看,闫妮的两套表演都是非常准确的,但毕竟,后面的“三花”是从前面的“大花”延续过来的,闫妮的表演并没有将这一转换的过程表现出来,也许是导演没有给演员设计出用于展现人物性格转换过度的细节和情节,但不得不说,因为没有了这个转换的过程,后面10集闫妮的表演显得“单调”和“过火”了。
她关注外界的眼神是冷冷的、甚至是冷漠的,她的语言变得斯文简洁、甚至是凌厉的,她的旗袍穿得高挑又强势,一个深藏不露的成熟特工一夜之间被塑造了出来。
整整10集,闫妮就用这样基本不变化的不苟言笑和冷若冰霜诠释着大花的蜕变,而我们心中那个最可爱的、充满了朴实泥土味的“大花“从此找不到了。
还是喜欢那个尚未成长成熟起来的”大花“,她沉醉于皮影戏不能自拔,扬起扫把揍孩子,一身蛮力冲出去把鬼子撞一个跟头,在锅碗瓢盆间悄悄打着小算盘,她的莽撞固执恨得虾爬子咬牙切齿,她也是个贤惠自强的好女人,自信一手厨艺走遍天下都不怕,挣钱养家怎么吃苦也不怕,勤快体贴让人愿意从心里叫上一声”姐“,这些也令虾爬子一片痴心就是要娶她。
而虾爬子,虽然是个身经百战的成熟特工,但时时却流露出可爱的大男孩气,正是这股子大男孩气,让他和大花对上了眼,很难想象,如果有未来,那个高冷深沉的大花,还会让虾爬子魂牵梦绕吗?
从编剧、导演、主演都缺乏历史、生活基本常识,雷人台词、剧情太多,举几个小例子:1、夏告诉王电台是由电阻、发光二极管等组成,发光二极管是70年代以后对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称呼,现在简称LED,当年的电台只有电子管,二极、三级都用,虽也发光,但没有这样的叫法;2、剧情背景是1942年,夏和韩提到支援杨靖宇、马占山抗联,其实杨已于1940就牺牲了,抗联基本都转入苏联整训,只有马占山还在绥滨一代坚持,但马属于国民党系列,与DCD关系不大。
3、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美和日已成敌对国,那么42年出品的反纳粹的美国影片“北非谍影”会在日本占领区上演吗,并且还是现代配音版的。
最近和我妈一起看了很多剧…嗯豆瓣上貌似分都不高… 但是我觉得也没那么烂看完其实还蛮有感触的。
王大花…嗯正好一个星期前电视上放的时候跟着看了,今晚大结局,看到夏家河和青木一起同归于尽,大花最后成功执行星火计划背名字时没有哭,大花一个人站在海边微笑着回忆过去时,忽然觉得有信仰真好,所以想来写个小剧评。
可能是长大了,才明白曾经为了革命牺牲的人们真的很伟大,才明白国家的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再一次,信仰的力量。
话说抗日谍战剧里一个有颜值有能力的美女特工为了自己喜欢的男主与敌人同归于尽好像成了标配,江桂芬、于曼丽…
导语:闫妮这回是,一手抓炒菜勺子,一手抓革命事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命!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在其步步为营的谍战悬疑基础上兼容喜剧风格,情节紧张又朴实自然,笔触浪漫又充盈生活质感,不仅对谍战题材的有突破意义,还挖掘了闫妮女王级的表演。
该剧4月3日登陆央视一套,首播伊始便登顶收视榜首,并非偶然。
题材:后谍战时代的突破口《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讲诉了来自农村的妇女王大花,从一个做鱼锅饼子的家庭主妇逐渐成长为地下党员的故事。
光看这样的概述,怕是立马要有一半以上的人按遥控器换台,如果把其中的“妇女”换成“极具喜剧人格的女性”,再用“我党特工”换下“地下党”,同样的故事立马焕发时尚的春晖。
事实上从《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早前推出的系列喜感海报便可看出,这是一部有着《虎口脱险》追求的风格化谍战喜剧。
谍战剧在经历了《暗算》《潜伏》《黎明之前》等几个创作的峰点后,已进入了剧作的死胡同,几乎千篇一律是情节与桥段的机械堆积,未再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涌现。
从剧名即知,《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是一个以塑人为追求的故事,用谍战手段来承载人物塑造使命,这在谍战题材中尚属首尝。
和大多数短平快作品节奏完全相反,制作人吴毅为此酝酿了8年之久,从谍战剧的高峰期一直“潜伏”到了如今的低谷期。
从《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综合气质上看,作品兼容了谍战、悬疑、抗战、喜剧、励志和爱情等多种元素,同时延续了吴毅《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圣天门口》《推拿》等作品一贯的风格化追求,为后谍战时代的题材突破亮明态度。
表演:闫妮做了回自己的女王《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收视人群和传统谍战剧的收视人群有所错位,想必大多人都是奔着闫妮演绎的王大花而来,喜剧元素是该剧收视粘附力的关键因素。
从特工素养来看,王大花就是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妇女,不仅徐娘半老,拖儿带女,还是神经大条、脾气火爆且咋咋忽忽的东北悍妇,要把这样一块有时可笑有时又可气的榆木疙瘩改造成特工,远比把一个颜值偶像打造成海豹特战队员难度系数高。
然而对于创作团队来说,要的就是这种身份的反差以及人物性格的垂直落差,这就像是一个打火机要在黑暗的油库里完成排爆任务。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恰恰正是这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缺陷”,让王大花一次次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远离佟掌柜九年以后,闫妮终于做回了掌柜,成了剧中的鱼锅饼子店老板娘兼大厨。
闫妮对人物的塑造不仅成功,简直与王大花浑然一体,终于做了回自己的女王。
这些年闫妮上过二十多部电影三十来部电视剧,然而仅在《三枪怕案惊奇》《斗牛》等少数电影中有所发挥,拿得出手的电视剧也不过《北风那个吹》和《一仆二主》少数几部,大多数时候闫妮都游离在角色之外的,成为别人销售的噱头。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一出,不禁替她舒了口气,闫妮这些年在影视圈兜了好大一大圈,总算在量身定制的王大花身上做回了自己。
同样是励志村姑的进化,王大花毫无《一仆二主》和《疯狂七十二小时》中发达村姑的违和感,王大花可以说是继佟掌柜之后,闫妮所塑造或说所遇见的最鲜活的人物形象。
爱情:打翻醋坛子做内驱当然,光有一个闫妮还不成戏,为了打造王大花这么个革命队伍中的奇葩,导演还给她配备了张博这么一枚帅哥来再续姐弟恋前缘。
姐弟恋在当下是少数人的时髦,在娃娃亲盛行的解放前可不新鲜。
为了加大戏剧冲突,张博上来就是个落跑的新郎,而闫妮则是已为人妇的孩子他妈。
已然是地下党老战士的张博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完成艰巨任务的最后机会以及接头地点,会是老情人的鱼锅饼子店。
两人在革命的道路上想要且行且珍惜,首先得解决王大花现任丈夫的问题,于是一个醋坛子上来就被打翻在地。
也正是这个醋坛子,原本惊心动魄的接头任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后生生给搅黄了,而王大花也由此一步步走上了特工之路。
将爱情作为谍战的内驱力并不是第一次,但处理得如此顺溜的却是首度。
探索:女王式突围法这次与闫妮同完成王大花人物塑造的幕后操手是简川訸,导演简川訸江湖名号不及制作人吴毅响亮,但他的几部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早前与孔笙导演联合执导的《钢铁年代》品质与情怀双管齐下,独立执导的《智者无敌》和《蝴蝶行动》也可以说是后谍战时代的良心品质。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更进一步,不论对他本人还是对谍战剧来说都是不小的突破。
纵观这十余年的谍战剧起伏,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碟战戏几乎清一色都是男人戏主导,像《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这样以塑造女性形象为追求的谍战剧完全缺失。
简川訸在其首部谍战剧《智者无敌》之后,曾有过《蝴蝶行动》的女性视角谍战尝试,但那也是以叙述为主,而并非塑造人物,且该剧影响力有限。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则不同,不仅以女性人物主导全局,4月3日登陆央视一套伊始便登顶收视榜首,口碑和收视都表现出了“女王”的强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也是后谍战时代的女王式的突围。
以八卦的角度评电视剧就失去了评写的意义,给这部剧五星首先基于它独特的切入视角,如果说《亮剑》是战斗的记录簿,那么《王大花》类似于《红色》是抗日里的惊奇录。
抗日中无数中国人的大无畏、大牺牲因为硝烟的淡褪离我们有些许遥远,王大花从一个挣扎于底层的农村妇女成长为坚韧共产党员的蜕变之路本身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她也是当时国人精神状态逐渐觉醒的一个缩影。
王大花一开始闹革命仅仅停留在闹的程度,她对共产党一无所知,要加入组织对她来说,是个孤儿寡母的生活归处,也是与夏家河产生联系的一种方式。
如果说前期在夏家河的引导下她是懵懵懂懂,那么妹妹三花的死才真正让她下定决心。
余华谈活着的时候说,活着就是以一根头发顶住千钧之力而顽强地始终不断。
当头发断了,或是麻木沉默,或是愤怒爆发,王大花选择了隐忍的汹涌。
这个心路历程是真实的,这个生存状态是真实的,无论有多少逻辑漏洞,有多少惊世骇俗的搭配,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的时候就是坦诚布公的。
其实这部剧最精彩的部分并不是那些完美,而恰恰在于那些不完美。
不完美的小人物,不完美的情感关系,不完美的结局,不完美里折射出人性的暗角和闪光。
孙世奇在夹缝里活着但也有根儿里的痛楚,田有旺有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但也有正直的魂灵,孙云香刁蛮任性但也有骨子里的刚直倔强,江桂芬高冷清傲但也有血液里的热情执着…一个个小人物在时代大幕里出场、行走、消亡。
时局残酷、江河动荡,极端环境里每个人都像任风摧折的芦苇,蓄满芦花般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迎着枯萎生长,自我、纠结、挣扎,生活熔炉里也有关于生命的鸣响。
整体来说,拍的各种糙,剧情也傻。
看了两集就看不下去了,要不是因为闯关东影视基地取景,两集我可能都看不下去,受制于基地太小,前几集场面都很拘束,而且摄影师不得已也都是大特写镜头,加上各种曝光过度,人老珠黄的闫妮的皮肤在4k电视上简直惨不忍睹。
优雅的俄国女间谍的海边下午茶的点心,竟然是板栗饼;男1号地下党的手表和警察署长的一模一样,淘宝买的同款吗?
剧情和演员表现就不提了,总之各种粗制滥造,想想光腚肿菊能允许这么恶搞抗日题材,也是醉了吧!
这本子有毒……
剧情在抗日剧里面算一般的 不算好也不算差 最后一集闫妮演技真的垮 镜头一切男演员我能看下去 镜头一切她我直接出戏 女主角你的爱人打算和你一换一活下去的机会 最后的关头和你求婚 你全程震惊脸是什么意思啊?再看到导演简川禾…更难评了
抗日剧一贯的玛丽苏人设,其他的还行,当喜剧片看
王大花回花园口之前的剧情是最好的,喜剧效果拉满,相比之下回去后就略显逊色了,喜剧元素迅速降低,抗战剧情也不完善,最后be倒还是很感人,可惜了没和夏家河做上一天真夫妻
稀烂玛丽苏
要是结局稍微正常点我也能给五星,后面编的都啥啊,尬死了还一点没觉得感动。
好看
母上晚飯陪看劇
抗战神剧
掌柜的演这种片真是信手拈来
额 有点扯 不过张博好帅啊
第一次认识辛芷蕾。剧情就记住了日本军官和男主角的喝酒CP二人组
陪父母看电视剧系列
编剧太傻了!!!!
闫妮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无论旁边配哪个男演员都不搭。张博在这傻逼戏里面也演得特别作,无聊
目前看了一点点,感觉还行
当轻喜剧看,剧情不能细抠,但也没太离奇。点赞闫妮和张博的互动。
夏家河前期能活下来全靠主角光环,都发现接头点有意外还不换个方式啊。因为钢蛋吃鬼子罐头被抓他救人还敢报真名厉害,堪比关云长啊。钢蛋这嘴还好是女主角的孩子,普通人可经不起这么嚯嚯。三妹夫叛变意料之中,唐全礼叛变来的虽然是开头为了引出剧情但是也太突兀了。这个抗日神剧有点神
太假了
很喜欢的一部谍战剧,紧张中又有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