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与正义
Tõde ja õigus,Truth and Justice
导演:塔内尔·托奥姆
主演:普里特·鲁格,埃斯特·昆图,普里特·沃伊马斯特,麦肯·施密特,西梅奥尼·桑德贾,因德雷克·桑穆尔,玛丽卡·瓦里克,里斯托·维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爱沙尼亚语言:爱沙尼亚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描绘了年轻富农安德烈(普里特·鲁格 Priit Loog 饰)的人生旅程,展现了他与邻居佩尔鲁(普里特·沃伊马斯特 Priit Võigemast 饰)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正义的追求。安德烈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又强壮,与温柔宽容的妻子克鲁特一起购入了一个荒废的农场,希望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然而,他们的邻居佩尔..详细 >
我居然坚持看了3小时,但依然啥名堂也没看出来,爱沙尼亚话也很难听。
爱沙尼亚民族心灵史,和所有人类历史一样,既没有真相也没有正义,后辈只是拼命要讨论父亲和历史,最后却沦为自己最厌恶的模样。
其实,男主的转变只是从“坚持真相”到“制造谎言”,他对家人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没变过。自诩正义的人有时会做出超乎想象的恶,清官有时比贪官更害人。后半句来自《老残游记》!#上海国际电影节#
好喜欢看以史诗的方法详细地只拍一个普通家庭,一个人的转变。农夫干活,脑子越来越僵化,在资源匮乏的地方贪婪地争夺,要土地要水源要女人,可怜的善意变成他计较得失的衡量标准,通过比较对方的差劲标榜自己的善良最后再报复回去。摄影超级好,门框窗户的使用构成了特别美的画面,配乐的好让这个故事不焦急,光影里抛出的问题是历史、宗教、伦理的集成。超级好看~
不看了
最后一部也是最爱的一部。就是这样一部我不熟悉的民族,我不熟悉的语言,用简单的叙事方式,简单的人生轨迹的记录,让我反思我的人生,我的不安,我的初心。所谓史诗,战争与和平那样的波澜壮阔的贵族人生是,但是爱沙尼亚的农场里一对贫穷夫妇的人生也是。布鲁克林里从一个国家漂泊到另一个国家的归属感缺失,这里从一个农场的家到另一个农场也是。星际穿越里男主用爱帮助人类建立另一个家园,这里的人都在逃离缺爱的盗林山。与恶邻为伴,会唤起自己内心的恶。深沉悠远的一部民族史诗,悲痛欢乐真相正义。
好在有绝美的自然风光和BGM,至少不让人昏昏欲睡
风景美如画。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老套
【23th SIFF】选的冲突点爆发少了些力度和深刻,典型文艺片题材,平了些。
太精彩了!史诗。中间说信男主总读上帝之言,听不进人的话。男主不去教堂,但别人都去,很奇怪。对宗教的态度有点模糊。非常有代入感,像是跟着一起回到了188×年的爱沙尼亚,潮湿泥泞。看到一半我就觉得会be男主众叛亲离,的确几乎如此,但喜欢现在的结局,说他又回到了一开始出发的地方。以为他跟邻居会和好。缓慢又深入,没有一丝废话。曾经男主还想追求真相与正义,但是法院不追求,邻居不追求,他也堕落,不再追求。农业社会,家庭与孩子的关系,永远生育哺育的母亲,不会爱人只会劳动的父亲。时代与时间在个人身上不可磨灭的痕迹。清晰地在2.5小时内见证了青年到中年,度过了大半生。一个人,他的一生,到底为了什么?if u lost, just start from the beginning
冲着IMDb评分8.9来的,果然很不错。很难相信这是导演塔内尔·托奥姆的长片处女作,他在2011年就拿过奥斯卡真人短片的提名,这部长片入围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十强短名单,是一位叙事能力很强的新人导演。这部电影改编自安东·汉森·塔姆萨尔的同名经典名著,是五部曲的第一部,讲十九世纪末爱沙尼亚农场的两个农民,男主角是如何变得刻薄,怀疑上帝,放弃信仰的过程,导演在剧作上放弃了类型片的套路,用史诗片的手法专注于叙事的细节和人物的塑造,片子的细节丰富,故事的文学性很强,主题的力道强劲,看到最后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那部《外出偷马》。
5.5 很多次我都在想这是在干什么?更像是穷山恶水刁民将常人异化的过程,那对世仇的爱情,大表哥2第三章都要比这个好
父母艰辛甚至付出生命奠定了农场生活的基础和条件,儿子女儿就开始白左了。
三星半;剧本扎实,制作水平较高,各方面都非常成熟,空镜头和大全景很具美感,将盗林乡的绿草茵茵和白雪皑皑拍的如画一般,讲述了两个家庭的故事,时间跨度几十年,将乡土文学的厚重感带出来了,男主角的性格变化也比较有层次性。里面展现的民族元素较少,看起来不太像东欧电影,恍然间总以为背景是在英国或美国
借绳索追到爱情的男人,也丧命于绳索。靠圣经获得救赎的男人,也迷失于圣经。一个人为了目的地出发,趟过河流和沼泽,却迷失在盗林山。读了太多圣经的男人,将上帝的良言变成恶语。土地唯一剩下的云杉,将纪念变成悼念。上帝之言不朽,对人类而言却过于强大。无法治愈每片土地爱恨,抚平每处心灵疮痍。
看到近3小时的片长一哆嗦,本以为又长又无聊,没想到竟被如此打动。几十年的跨度,导演能把控住这样的题材还始终没有泄气,实在不敢相信这是处女作。男主从追求真相与正义,到最后在法庭上也不惜编造谎言,让人有点唏嘘。结尾的闪回异常有力量。
令人惊叹的主题,从古至今热爱自己的出身,包括父母、家庭、家乡甚至是自己,都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而本片却对此提出了质疑,这比去年以色列那部《同义词》走得更远。“换一种活法或许更容易”,却坚守着苦行僧般的生活,相信吃苦耐来终将会迎来幸福,最后在儿子的一句质疑“那你幸福了吗”时,终生所秉持的信仰在瞬间全部崩塌,蓦然回首却发现这一生就快要走完,但和幸福的距离却越拉越远。
超出预期。叙事朴素不枯燥,乡村风光牛羊猪狗美如画,带有东欧电影那种对自然充满无力感的主题,结局是痛苦无望的,让人想到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和撒旦的探戈。拍的是19世纪末的爱沙尼亚农村,但总觉得就是现世的感觉。这样想来,有一种时间在有些地方永远凝固的错觉美。我的今年上影节最佳电影。
爱沙尼亚乡村爱情故事(误)。爱沙尼亚某农场主一辈子都在与混蛋邻居农场主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互不相让,在他看来他是为了寻求“真相与正义”,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信仰、失去了曾经被人爱过的优秀品质,最后他也成为了自己憎恶的邻居那样的混蛋。当他疑惑为什么自己打下的江山子女们并不买账,甚至一个个离开农场去外地闯荡时,他才幡然悔悟,可惜此时的他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没时间改变自己了,也不可能回到充满希望和热情的过去。没有爱过生活的人生多可悲。
BJIFF,3.5,差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