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嫌疑人X的献身》,无论诉诸多少笔墨,石神哲哉的遭遇无疑是小说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如果进行粗暴的简化,这个书不妨读成一个男人为外貌所苦的故事。
也就是说:石神哲哉耿耿于怀的其实是自己的不好看,不会搭配衣服,不懂去什么高级的餐馆,不知道怎么要微笑才能叫女人倾倒。
石神被捕之后,近乎狰狞地说自己是一个追踪狂。
旁观的汤川学看到他扭曲的脸惊诧一个人可以深情到如此的地步。
试想一张只能用丑陋来形容的脸正在急剧抽搐,唾沫横飞。
但在如此的丑陋深处,那个男人正在固执地爱一个直到最后也只是惊讶“你为何爱我的”的女人。
我一直想,那个女人在红酒和美食之间一定懊丧不已:那个男人为何觉得可以如此爱我,他又怎么觉得自己配这么痴心妄想?
而且这次,杀不了对方了。
记得在我觉得这个对一切都会计算的数学老师是如何乏味的时候,是汤川学近乎狂热的那句赞誉犹如闪电刺破我的不屑:我一向不喜欢用天才去形容一个人。
但这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天才的话,石神是毋庸置疑的天才。
之后小说近乎声嘶力竭地重复了这个观点,甚至加上了“五百年都无法出现的天才“这种似乎只有处于热恋之中的男女也要大醉之后才能不顾羞耻才能说出的赞誉。
石神在整个案件中的缜密计算也似乎旁证了这种赞誉不是呓语,他几乎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对抗住了汤川学的考验。
无论是开头还止步于学术上的突击考试,或者直到最后提出那个“究竟提问和回答哪个更为重要”的拷问,甚至包括汤川学对石神如果早点介入这个事件就可以更好解决问题的叹息。
石神几乎是无敌的,直到石神在某一个瞬间叹息自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长得都远远不如汤川学。
其实这也回答了为什么他根本无法提早介入,不到万不得已,他这样的男人是无法和靖子那样的美女有交叉的,更不要说是交合。
石神被迫终止学业几乎就等于从人生的轨迹里被强行折断,否则他应该也是和汤川学一样呆在学校的象牙塔里皓首穷经。
可是他不得不去面对更为琐碎庸碌的生活,他只能在柔道社和自己订购的学术期刊里试图耗费自己的天才,可惜这些计算远远不足以平息他奔腾的脑容量,于是他决定自杀。
在一次次重新启动也无法中止超速运算之后,他觉得亲手把电源劈碎。
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了靖子的微笑,完全和他无关的微笑。
石神可以不在乎这个世界的目光,可惜他忘了,只有当他爱上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世界才真正开始露出獠牙。
虽然靖子是训练有素的夜店女郎,小说也尽量强调了她的美色,但是她的微笑之所以可以在那个清晨将石神从上吊的绳索里拯救出来显然依靠的不是肉体。
别说裸体,就连肉体,就当时的石神而言也是毫无意义的。
就算欧几里德,毕达哥拉斯,费马,有史以来所有的数学家都在那一刻复活并且和石神合体,他的目光也无法穿透砖墙,哪怕是连笑声都能穿透的砖墙。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微不足道的微笑让已经似乎刀枪不入的石神精关失守。
因为他被浸渍了。
长年累月的孤独,行尸走肉的石神在濒死的一刻突然被激活了,他似乎被唤醒了感官,他开始感觉到芬芳,柔软,或者说诱惑。
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无欲则刚”,那么欲望就会注定被唤醒,不早不晚。
当石神被激活之后,他只知道像无头苍蝇那样去对方的快餐店报到,那些所谓的起承转合叫一个只知道微积分的人怎么去推算呢?
我在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其实有一种快感,不是牛顿很牛逼吗,牛顿的信徒一定开始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有顺便拜一下卡萨诺瓦呢?
四色地图在缓缓转动的时候,屁股大腿什么在脑子里纷至沓来会使得供血变得严重不足吧?
于是他开始注意自己的发型,于是他开始想去模仿别人的衣服搭配,于是他开始想自己如果也能带对方去那种高级餐厅该多好,石神在这一刻终于长大成人。
如果没有这场谋杀案,他也许不得不开始考虑在中学里试图加点工资,或者搜索枯肠找昔日的旧同学帮忙是否可以重回大学。
当然这种臆测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在,出现死人了。
我一直觉得石神在处理这个天大的麻烦还是出于亢奋状态的,这一刻没有人在乎他早秃的额头,没有人再去在意色块搭配奇怪的装饰,没有人会觉得他腋下出汗有些猥琐,因为大家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不把他当人了。
他就是一台高级终端,除了这段终端貌似还有拟人化的性欲。
他穿梭在各种压抑的事件中,直至杀人。
东野圭吾曾经在《杀人之门》里提到杀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石神所曾经遭受的压抑,或者说遗忘让他突破了这个门槛。
当石神为了泯灭对方身份,残酷地剥离对方的指甲,敲落对方的牙齿,毁坏对方的面容的时候,他其实更是在一步步毁灭自己。
他罪有应得,他死有余辜,他把他早该结束的生命一点一滴地熄灭。
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那个微笑可以再继续下去,在某一个清晨再度响起,虽然那时候的石神哲哉早已不再。
因为石神觉得这是他曾经来过这个世界的唯一意义,他可以告诉自己真的爱过对方。
小说末尾,石神身陷囹圄,对着囚室的顶端不知道多少次的重新开始计算四色地图问题。
按照这个社会的一般标准,此时的石神前途尽毁,人生黯淡无光走到了尽头。
可是此时的石神,应该算是英俊的,因为他可以觉得他爱过了,对方也不得不接收了他的爱。
如果就这么结束,他可以算得上死得其所。
可惜,人生哪有那么如意:他的阴谋败露了,他的计划落空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毕竟不是只有他这样一个天才,他还有一个对他了如指掌的朋友。
于是石神只好开始呕吐:“ 石神继续嘶吼着,草薙觉得他仿佛正呕出灵魂。
”他终于还是丑陋的,他的才华毕竟空掷。
他如果长得好看一点多好,哪怕不像福山雅治那样好看。
日劇導演拍起電影來的通病還是發生了,整體敘事工整,但是節奏過於呆板,土井裕泰的毛病,也發生在西谷弘身上,也許是日劇導演就是覺得用工匠般的精神敘事才叫拍電影吧。
整體內核跟《當祈禱落幕時》如出一轍,但很有意思的是這樣涉及人性與愛的作品,竟然放在什麼都要用科學方法求證的伽利略系列作品之中,用方程式、幾何學無法解答的,就是愛本身。
很難得這部沒有寫公式的場面,當然對伽利略來說不是沒寫公式就解不出答案,數學家不需要寫公式自然也能在腦海推算過程,物理學家用數學家的思維推敲,便能解出答案,即便這個答案無法使任何人幸福...對伽利略來說,最遺憾的還是失去了一個天才,連天才也為愛苦惱,為愛甘願犧牲一切,這樣的愛是否值得,恐怕只有當事人和東野圭吾才知道吧。
借屍玩聲東擊西的方式比當祈禱落幕時早10年,儘管看出東野圭吾在吃老本,但是他對《當祈禱落幕時》的老本內核,選擇用更多固佈疑陳的案件做隱藏,對於那份自我感覺良好的犧牲,也選擇用更加具說服力的方式講述,某方面來說,也是對這部片可能說服力不足的愛所做的修正,將愛情轉為親情,剃除吃老本的嫌疑,當祈禱落幕時無疑是更好、更具說服力的《嫌疑犯X的獻身》,堤真一的表演真的讚,雖然這份愛對我來說有點無感,但是倒也欣賞東野圭吾這樣反類型的呈現伽利略
上一次看的时候给了四颗星,因为128分钟的电影还是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改动,那些删掉的部分或多或少削减了原著本有的感染力。
然而现在重新认真地看一遍,觉得还是可以把剩下的一颗星加上。
除了男主角完美的演技,故事本身的精彩以及丝丝入扣的配乐之外,导演加入的那些和主线无关的镜头,现在看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拼图。
一幕悲剧,即使是间歇的黑幕,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嫌疑犯X的献身》,东野笔下伽利略系列的第一部长篇,首部包揽日本三大奖项的文学作品。
以此为蓝本拍摄的同名电影,完全颠覆了《神探伽利略》喜剧推理的风格。
当把爱和诡计设定为方程的两个解时,即使是天才如石神一般的数学家,也无法预料到方程的等号最终会不成立;而求证这两个解的天才物理学家汤川,在真相大白的时刻,却没有一丝征服者的愉悦。
因为含有超出逻辑的问题,所以,得到答案也没人会幸福。
镜头一:开场,石神出门的时候把靖子门前花坛里的装饰物摆正;镜头二:石神自首后,花坛里的装饰物斜置。
动作有时候比语言更说明问题。
不善言辞的人往往具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内心。
镜头三:案发现场,刑警们在处理尸体前集体默哀。
不知道现实中的日本社会是不是这样......应该是的吧。
镜头四:案发现场,内海薰把身上两个暖暖包拿出来分了一个给草薙之后,另一个戴着眼镜的瘦警察伸手把内海手上的另一个抢了过来,没有感谢,没有致意。
“配备齐全啊”,他的脸盯着尸体。
镜头五:办公室里,一脸不耐烦戴着眼镜的领导(为什么又是个戴眼镜的,导演跟戴眼镜的有仇啊?
)点名让正在讨论案情的内海端咖啡。
十几个男人,包括草薙在内,没有异议。
原著中对嫌犯靖子的背景描述得很详细,而电影却没有直接对此有所展示。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这是导演的失策,但是第二遍注意到上述两个镜头的时候,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用心。
在日本(也许全世界都是这样),女性无论多么优秀都会不会被一部分男性所尊重。
也许地位和相貌可以挽回一些分数,但永远都是不及格。
整部悲剧,离不开社会恶俗的影响。
PS:如果柴MM还保留一丝相马光子的特质的话这两位肯定死得连渣都不剩。
镜头六:石神在讲台上边写边解释,学生们在台下聊天打闹。
出现过两次,日本校园电影常见的景象。
(看看天朝新闻里学生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你还真以为老师和学生和平互惠?
)数学终究是对少数人敞开大门的,想找到入口的人自然会认真听,其余的随它去吧。
这是石神的理念,我付出的,有心人会明白。
即使没人明白也无所谓,因为我自己已经从数学里得到了满足。
镜头七:一直沉浸在验证黎曼假设的氛围中的石神被自动卷笔刀的声音惊扰,这才想起汤川还在旁边。
专注,科学家的必要素质之一。
进入自己的世界,虔诚地探寻答案,物我两忘。
(像我这种放着毕设不写乱写影评的人肯定是当不了科学家的)镜头八:登山途中,筋疲力竭的汤川似乎要埋没在暴雪中了,石神赶到拉起他。
“就快要放晴了。
”石神的声音在暴雪中依然很清晰。
要分析的话可能会剧透,简而言之就是题目已经接近尾声了。
答案揭晓之前,是最难熬的时刻吗?
镜头九:石神入狱后汤川在他家门前碰到一列手持蜡烛的少年唱诗班。
空灵的歌声,淡淡的烛光,理性至上的汤川也许生平第一次开始思考关于情感这个不能用逻辑来判断的问题。
石神走完自己最后一步棋,汤川还在犹豫应该怎样应对。
久别了的能有共同语言的人,却无法听他倾诉自己的苦闷,因为对方就是苦闷的来源。
镜头十:狱中,旁边是各种鼾声的犯人。
石神把墙上的斑点作为坐标解答四色问题。
这是他和汤川产生交集的线索,在研究室独自拧巴的汤川也在想着第一次交谈的场景。
钢琴流淌,百转千回。
世上最能理解你的人成为了你的对手,真纠结。
往昔相识淡淡的喜悦,今朝重逢无奈的哀叹。
特技做出的四色问题的图案,复杂而富有美感。
然而现实如同它的证明方法一样,不完美。
“真可惜......如此聪明的头脑,却用在这种事上......”“只有你会对我说这种话......”这样的处理,比书中更多了份温情。
然而,完全了解一个人是不可能的,石神的想法,始终只有他自己懂。
如果按照原著来拍,结尾的部分应该省略。
虽然如此安排明显是为了续篇和剧中另一对爱情牌,但是考虑到开头部分那段对白,几分钟的蛇足并不显得多余。
《最爱》响起,最后一组镜头那个破碎的水晶球解答了遗留的悬念。
最好的诡计,最纯粹的爱情。
我不这么想,因为这是个好故事,一部好电影。
开始就交代了谁是凶手,但是它的优秀之处并不在于案情,而在于它把故事讲得细腻而清晰,能一直抓住观众的感情。
另一方面,它通过一个精彩推理故事探讨了“爱”这个主题。
片中堤真一饰演的石神哲哉是一个天才数学家,一个看似应该绝对理性的人,可当他遇到自己爱的那个人,那个解救他的灵魂出苦海的人,他就付出了一切。
理智最终还是输给了情感。
相反地,福山雅治饰演的汤川学是个物理学天才,也是一个极度理智的人,所以他最终还在为不能理解石神的行为而痛苦,不懂爱的人终究是痛苦的,理智到极点就是冷血了。
东野圭吾的小说之前看过白夜行,电影日韩的两版也都看过,而嫌疑人X的献身也是一直以来久闻大名,小说还没看,先看电影。
因为名声很大,我都没看简介以及演员的介绍。
果然这样是有惊喜的。
开篇就是福山雅治大叔!
太棒了简直!
似乎就是沿用的神探伽利略的人物设定啊,太爱了!
打住打住,花痴先打住。
好吧,回到电影,日本的一些电影似乎都是清冷的调,题材也是很敢拍。
不过我看的日本电影也不多,这是就我看过的来说的,仅个人观点。
嫌疑人X的献身就是这种调。
嫌疑人X的献身,这个名字在我看完电影以后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身石神非常喜欢数学,一直与数学为伴。
X代表的就是数学,嫌疑人很好理解,在案件中他是嫌犯,献身,就是这一点,让人非常感慨。
没看电影前,不能很理解这个名字,看完后,深深感动。
我的生命近三四十年没有意义,在我即将结束生命的那一天,你的到来犹如阳光照射进我黑暗的心里。
你不知道你救了我,给了我重生。
从此,义无反顾爱上你,付出全部,不求回应。
虽然石神为了保护她们母女而杀了另一个人,是个流浪汉,本身这也是不应该的。
我不赞同这种爱,但他真的是不惜所有,只为保护心中的那一份阳光
天才的痛苦,大多因为他们的high点太高。
人生参与感这件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比较容易达成的。
小到美食美衣美景,大到老婆儿子房子,在拿到了这些“美满人生”标配的徽章后,普通人的人生参与感已经到达了顶点。
反观天才们,却全然不为所动。
他们穷尽其生、孜孜不倦、孤独寂寞地追求着一个彼岸。
这个彼岸,称之为美。
何为美?
朱光潜老先生为我们定义过,万物与我们发生的联系无外乎三种:实用、科学、美感。
一棵古树,在甲眼中是上好木料、在乙眼中是常绿乔木、而在丙眼里是色彩和线条。
换而言之,古树只有在丙的眼里才是古树本身。
美,是超脱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存在,它不同于快感、也并非幻象,既不是享乐主义也不是现实主义。
你在欣赏它的时候,并不知晓自己在获得愉悦,只觉心领神会、无暇他及。
这,就是美感所带给我们的。
而爱呢?
爱是占有和排他。
所以与其说石神对于靖子是爱的献身,倒不如说是对美的呵护。
美,是天才们一生唯一的追逐。
它可以以很多形式出现,例如艺术、物理、数学、女性、真理、宗教等等。
石神对于靖子的确有爱,但这并非男女情爱,而是如同他爱数学那般的,对于美的单纯热爱。
这种爱并不排他,也不是独占。
所以才有了劝她嫁给工藤的一幕,才有了愿意以永远失去她为代价的保护方式。
和工藤先生不同,石神对于靖子并没有要娶做妻子的实用主义打算。
“自然是一本字典,而只有你将它写成了书。
”在富坚、工藤、还有许许多多捧场的酒客眼里,靖子是个具有魅力的女性,唯有在石神眼里,靖子已脱离了女性的躯壳。
和数学一起,照亮了这个天才孤独的人生。
靖子给了石神第二次生命,在他心目中,她带来了他生命中一切的光明、欢笑和柔软,甚至力量超过了数学。
在反复论证前人已有结论的四色定律时,石神曾说“因为那个答案不够完美”。
的确,他一生都在寻找完美,或者说制造完美,而靖子带着适当的距离,给了他一个完美的化身和代入。
美之所以称之为美,是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的脱节。
当你将曾经的仰慕收入囊中,反复把玩,它的光泽就会褪去,世俗和现实会给它蒙上一层俗不可耐的尘埃。
同样的,如果故事没有这样发展,如果靖子也爱上了石神,并且嫁给他了洗衣做饭。
不出意外的是,她在石神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会崩塌,也许是因为打呼、也许是因为磨牙。
而他原本小心翼翼的呵护也会变为出于责任的坚守。
失望,是在所难免的。
毕竟要肩负起一个天才心目中的人生信仰,简直难如神话。
连“数学”都没能拦住他绝望地套进绳索,更何况凡人。
所以才会有影片最后的那阵咆哮。
天才,终于失望了。
原来他信仰的“美”之所在,竟如此不堪托付、如此蠢钝冥顽。
他的灵魂因再一次失去追求而离开了他。
天才的爱情往往是普通女子难以承受的重负,因为它必须亦幻亦真、不能落地。
而他们却总犯着一个类似的执着,认为我给你的幸福就是最好的幸福,请不要开动你那不聪明的脑袋来搅局,享受一切便可。
而往往他们给的幸福背后,隐忍着自己巨大的牺牲。
一旦被发现,一旦女子做出共赴生死之态,天才们会暴跳如雷、会痛不欲生。
他们忘记了,在他们爱着的同时,对方也在爱着。
而爱,就是同生和共死。
当然天才们并不这样认为,“最心爱的人竟也不懂自己的苦心”。
徒劳白费后,他们愤然离场。
不为别的,只因天才的人生参与感,只能自己给,别人碰不得。
自私的爱(利己的な爱)--评《嫌疑犯X的献身》(“容疑者xの献身”)过往《神探伽利略》的余味尚在心中,加上开头神奇的碰撞现象,《嫌疑犯X的献身》强烈吸引着我。
可惜,看完后,不得不说,几近完美的顶替与推理下,两大天才的巅峰对决,仅仅缘起于一份自私的爱。
本来一切不该发生……一同观看的朋友说,这份爱真是伟大,如果最后花冈靖子不要承认,那么这份爱就真的完美了。
看过影片的网友说,最后石神哲哉那彻底崩溃的痛哭让人郁闷,失落良久。
还有很多连原着都阅读过的读友说,这是“完美的诡计,纯粹的爱情”,“这么完美的一个天才,最后被汤查出,那就是败笔”。
“石神扛下了所有的罪行,以为完整的保全了靖子母女。
带着从容的表情接受他的死亡。
靖子小姐忽然出现,然后说出了他费了那么多力气想要隐瞒的真相。
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为了她他再次制造了一起谋杀,帮她计划好了所有的事。
一下子全毁了。
连自己的死亡有能从容淡定的石神。
崩溃了,嚎啕大哭···那是怎样一种心碎啊。
”是啊,这是多么无私的爱情,无私到可以为了爱人设下完美全套的顶替计划,很少言语的石神,只在买早餐的那一刻,在那一点头一抬手间,享受着他心里隐藏的爱,这是他失意的生活中唯一的快乐。
于是,为了保护爱人,他不惜牺牲一切,最后甚至还为爱人找好将来的人,计算幸福的概率。
但是,这又是一份多么自私的爱!
自私到可以剥夺一个无冤无仇、毫不相识的陌生人,选择的条件仅仅是他的生死没有人在意。
根据原着,在杀死他之前,石神还细致地做出了一系列准备工作,确保将来警察能被自己牵着鼻子去寻找罪犯。
于是,陌生的流浪汉按照精心安排的计划被杀害了,而且,死法是如此的残忍,面目全非,手指的指纹也被消灭,甚至衣服也全部销毁。
或者,他在人们心里就是个无根的稻草,就是个没有身份的人,正如石神说的“他们都只是机械地活着”……该发生的按照预定的程序在发生着,每一步都算计得如此精确,不疾不徐……其实,石神何尝不是机械地活着,不是行尸走肉?
无论如何,请别忘记,石神只是为了一份极端自私的爱才奉献自己,包括自己的生命。
在他把脖子伸进绳子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死了,他留着一条命,就是准备着,为悄悄爱着的靖子牺牲的。
“牺牲”这个词用的还不妥当,更确切的说,是“还命”,把命还给心爱的人!
可是,那个城市流浪的陌生人,就真的命比草贱,随便谁需要就可以拿去吗?
他就不是人,他的命就不是命?
他就应该为石神的自私去牺牲自己的性命吗?
在很多人遗憾汤川学来警察局面见石神的那一刻,在很多人希望汤川学不要挑明事实的那一刻,在花冈靖子承认杀人的一刻,请不要为石神那杀人的罪行寻找什么看似崇高圣洁的理由,请不要把他的初衷上升为无私的爱情!
因为,从他走进花冈靖子屋子的一刻,他就错了,不但错了,而且还自私地把靖子母女引到更错的绝路上!
不相干的流浪汉被残忍地杀害了,破碎的尸体找到了,靖子的女儿也自杀割腕了,自然,这样的结局预示着,石神、靖子也会背负上谋杀的罪名。
但是,懂得法律的人可以清楚知道,本来结局完全可以不同!
完全可以是幸福的!
如果是在案发的当天,在靖子的混蛋前夫死亡的时候,有人拨打了报警电话,所有的痕迹都还没有被隐藏,靖子脸上还有撕打的伤痕,她的女儿身上还有被踢踹的淤血,再加上石神对于所听到的事实的真实的描绘,死者又是一个身欠巨额外债的混蛋,这次的事件完全属于“正当防卫”!
即便是遇到的是最糟糕的律师,也最多就是“防卫过当”!
不需要有人背负谋杀的罪名,更为重要的是,不需要无辜的生命做个坏蛋的陪葬!
为什么,为什么石神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为靖子声张正义,保护靖子的幸福?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无谓的事?
只因为在事件突发的一刻,他被他的自私蒙蔽了良知!
为什么这么多人同情靖子的遭遇,感慨石神的爱情,理解汤川的苦恼时,没有想想流浪汉,没有想想法律?
--不要用自私玷污本来纯洁的爱情!
最后,可以理解原着的作者,他或许只是要为石神这个角色完美的犯罪顶替创建一个可以实现的环境,他或许只是要为汤川这个角色同样完美的推理制造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欣赏本剧,不应该过分纠结于爱情或者道德伦理;欣赏本剧,还是应该把目光和精力集中在犯罪和推理两位天才的巅峰对决--不要忘记,这本来只是一部悬疑小说!
前面半个小时还算吸引人后面你妹推理你妹夫啊你妹夫啊!!!!
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猜测!!!!
证据啊没有!!!!!
推理你个大头鬼啊!!!!!!
见了一面女主就知道人家是凶手!!!!!!!
见了一面老同学就知道人家是帮凶!!!!!!!!!
尼玛你以为你是编剧在世啊!!!!!!!!
后面更是凭借石神无意间说的几句话就把杀人经过给还原了!!!!!!!!!
毫无逻辑毫无证据全凭猜测你妹啊!!!!!!
还有不是说好有两份信吗?????????????
一份不是让女主看完销毁吗!!!!!!!!!
还有一份白色以后会用到!!!!!!
不是诸葛亮的锦囊吗!!!!!!!!
我特么以为会惊天大逆袭啊!!!!!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大结局啊!!!!!
尼玛数学家吼了几声你妹的放完了卧槽!!!!!!!!!!!!!!
还有说偷一辆新自行车推理出是为了让失主去报案!!!!
你妹你是小偷你愿意偷一辆破破烂烂的旧车吗????????
脑子呢??????????
傻逼侦探老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编剧在世!!!!!!!!
实际上毫无逻辑无比牵强!!!!!!!!!
这货改成这样怎么会上8分?
就因为原著是东野的???????????
东野迷都打高分????????
观影无能啊摔吗了个蛋!!!!!!!!!!!!!!!!!!!!!!!!!!!!!!!!!!!!!!!!!!!!!!!!!
简单来说,导演强烈地希望打造一部摆脱电视阴影的电影。
受欢迎的电视剧改编成电影,是日本的惯技。
然而电视受欢迎,往往因为强烈的独特风格,成功吸引观察。
例如周星驰拍的电视剧常有“饮啖茶,食个包”之类的顺口溜,观众看他的电影也期望有同样的顺口溜,满足自己的愿望。
嫌疑犯X的献身的电视剧神探伽俚略,正是特征式电视剧的代表,经典的特征有︰1)招牌笑声、2)深思模式、3)解迷结他。
电影中三个特征各出现过一次,招牌笑声出现在不在场证明之上,深思模式在汤川与石神相遇,解迷结他只在片尾出现。
实验和汤川式理论亦只有最初的大机器实验给电视迷重温第一集的吸引和内海被质问得无言以对的有趣剧情,整套电影几乎去尽了原有的特色,那么?
还有什么好看?
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汤川和内海,而是天才数学家石神哲哉。
这部电影描叙两个天才,如何理解爱。
二人有着相同的特质,聪明绝顶、只沉迷在兴趣之上,然而大学毕业后,各走不一样的路。
汤川抱着与老朋友见面的心态,探访石神哲哉,最初他并没有视老朋友为嫌疑犯,因为石神没有杀人动机︰“如果是石神,并不会杀人,他会运用更好的方法处理。
”直到石神哲哉说︰“大学毕业至今,你的样子都没改变,真羡慕你。
”他有了杀人动机,一个被命名为“爱”的行为。
广义而言,汤川对石神存在爱,属于友谊和惜才之爱。
他们爬山之前,汤川的推理八九不离十,小木屋内,汤川说因为他们是朋友,才没有向警方说出真想。
石神面目冰冷︰“就算揭露真相,也没有人会幸福。
” 大概很多人以为石神带汤川上山,意图借冰雪杀人,掩埋真相,回头救汤川只因为“我们是朋友”一句话感动了他。
事实上,石神从来没有把汤川视作朋友,石神收监望向天花版,只想到四色问题,在他的世界里,数学才是一切。
之所以没有乘机除去汤川,只因“警方找到尸体时,已经结案了”,汤川的生死对整案件没有影响,他没办法令警方延后裁决。
石神的爱无疑是扭曲的,他不擅长应付这种感情,因而做出一连串行动,不但对自己无益,也令两母女受尽折磨。
至于汤川,到底他不了解爱还是假装无知呢?
大概只有本人才知道。
面对内海的关怀,他木然;目睹石神被收押,他木然。
电影最后以搜索队在海床发现尸体作结,告诉观众汤川推论正确,却没有揭开汤川对爱情观。
或许,这才是电影真正值得探讨的迷。
刻意承担抛开一切既有特征,为电影带来票房及批评的风险,如果只重现原有优良因子,满足大众后又容易变成HERO电影版一样的拖长式电视剧。
导演摆脱了电视剧的阴影,除去以往电视进军电影的固有毛病,拍出嫌疑犯X的献身︰“嗯!
真的是一部电影呢!
”我如是想。
因为这句话,对《神探伽利略》无感的我,在电影上映半年之久,看完了这部改编自东野圭吾2006年获得直木奖的小说的电影。
有点像古田任三郎的剧情模式,开门见山地指明凶手,然后着重于描写推理过程,是不是这样,观众/读者可以更专注于推理的精妙而不是全程揣测着谁是凶手。
电视剧版中,汤川最后一个对手是昔日的导师;而在电影版中,则变成了大学同窗,汤川唯一承认的天才数学家石神。
这是天才与天才的较量,数学的理性思维与物理的理性观察之间的PK。
从来都觉得,学数学和物理的人,是顶顶聪明的了。
“数学和物理,在寻求答案的方式上是截然相反的。
物理通过观察,提出假说,再通过实验去验证它。
数学则是在大脑中展开全部思维,通过各种角度的思维,来解开谜底”但是,他们又是如此的心意相通。
当汤川說“我第一次见到石神,是在大学的长凳上,他在那里用画笔在本子上验证四色定理。
我说,用电脑不是更好吗?
他说,那样不够艺术”多么汤川学的回答,痴迷到一定的境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都是浪漫到无可救药的人呐。
正因为心意相通,所以害怕着去靠近吧。
汤川害怕着去验证“石神就是杀人帮凶”这一假说;石神害怕着去接受汤川的友谊,怕自己天衣无缝的计划在他面前露出破绽。
但是,也是因为心意相通,汤川才会解开石神的完美谜局吧?
因为心意相通,所以,在汤川坠下山坡的那一刻,石神伸出援手拉住了这个可能毁掉他计划的人“没事,天就要放晴了”在石神缜密的计划下,连汤川都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直到石神无意的一句话,“(我出的考题)无非是些单纯的迷惑性问题。
表面上看是考几何,实质是考代数”表面上是掩埋罪行,实质是犯下新的罪行;表面上是对追求靖子的工藤妒忌成狂,实质是在考察他能不能給靖子幸福;表面上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隔壁邻居,实质上是这么近又那么远的最爱;表面上是唯唯诺诺的高中数学教师宅男,实质可以为了所爱的人倾其所有;表面上这是道需要理性思维的推理题,实质上卻是道感性的爱情题。
“永不背叛 倾其所爱”的机器人式爱情,也正是拥有和机器一般强大的思维能力的石神所能给予靖子唯一的所有,所有的唯一。
“生命有好多的道理没道理,看不见的未来我竟然不在意。
”有人曾经跟我说,能让自己喜欢的人开心,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了。
当石神替靖子投案自首,静静地躺在看守所的地板上,望着天花板想象四色定理的时候,那一定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他在信里写道“请彻底地把我忘了吧,千万不要有什么罪恶感,你要好好生活下去,否则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可是,他却忘记了,这不是他擅长的数学题。
他能猜中所有过程,卻猜不中那结局。
以为最懂他心思的汤川,明知道“说出真相,只会让所有人都没有好下场”,却还是告诉了靖子。
是为了主持正义,抑或是为了石神的牺牲所不平,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汤川是好心办了件坏事。
看着前来投案自首,一个劲說对不起的靖子,在前118分钟都保持了极度平静的石神,突然崩溃地嚎哭起来,不停地问“为什么???
”他以为他能给她的幸福,就这么活生生地在他面前灰飞烟灭。
那才是石神真正想保住的谜底啊。
被关在小屋里的汤川,听到屋外发生的一切,禁不住低下头,流下泪来。
是如此的悲恸,才让两个从不为情所动的天才都动情至此。
爱有天意,才会不差分毫,让石神在人生最绝望上吊自杀时听到门铃声,看到宛若春风一般的靖子两母女送上的便当。
从此心心念念,从此以她们的欢乐为欢乐,以她们的厌恶为厌恶。
当汤川在他身后大叫“为她这么做,值得吗?
”汤川无法理解,那是最缜密的推理,都无法破解的爱情。
正如原著的扉页写道,“究竟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什么地步?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爱有天意,但天意弄人。
这悲伤到让人不能自已的全输结局,还是用书中的原话来结束吧。
“石神继续嘶吼着,草薙觉得他仿佛正呕出灵魂。
”
故事、人物、结构推理、情感铺垫可以说是完美,看到最后,犯罪元素已经成了副线,孤独者那份为爱牺牲的悲情付出升华了整个过程,就好像解谜的推理手法,看似几何题却是函数题,本片就是用各种情节来误导观众“X”的付出动机是不怀好意,但之后又慢慢引出了最后的真相高潮。
爱情不只是付出,而是付出全部。
看改编明显原著中的废情节就显现出来了,日本这帮搞日剧的编剧功底真强,扎实利落,清醒克制。福山雅治耍帅的太明显了,这角色要是渡部笃郎蜀黍来演绝逼完胜啊。
好无聊,还不如看个少年包青天,剧情太单薄,乏力了,几个演员演的都虚脱了吧?看到最后发现是爱情片!
差强人意 比起原著显然就张力不足。还是忍不住惊叹小说开头的一串鱼贯似的流浪汉描写 直到真想揭晓前我还直抓住这个" 把柄 " 東野圭吾不可能不用这个不起眼却又不可失的线索 果然用得很妙。归根究底 最大的震撼还是来自书中。
说实话,看完心里一点也不好受。这世界上是有人愿意为了别人做出巨大的牺牲的。对这样的人,我很尊敬……
我绝不承认这是推理。
故事一般。靠堤真一撑场。
故事讲得还算比较完整,但只有提真一演的好吧
难受..................PS:幸姐你太不招人待见了!
就那么回事儿 蛮无聊 蛮牵强
我是忠实的原著党。所以还是觉得东野的原著好。如敬所告诫,我看过原著再看电影索然无味。至于你们愿如何安排先后,请便。
一般累的感情我就不喜欢,更何况是事关生死的累。忽然觉得还不如笨蛋的选择,都是坐牢,还不用欠这样的债,拖一个人下水。
配乐神神叨叨的。很多情况下显得多余并且有点添乱。把剧情的节奏搞得乱七八糟。故弄玄虚的成分多一点。完全就是用拍电视剧的手段在拍电影。片尾曲听着好熟悉。
我还是喜欢韩国版
这分明是一部包裹着悬疑推理外衣的爱情片啊。温柔清新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期望的靖子唤醒了厌世的数学天才石神,也导致了之后石神义无反顾得为她掩饰罪行为她顶罪。汤川对石神是那种才子之间才有的惺惺相惜。最后三个人大哭愣是把我也看哭了。中间的推理过程非常棒。
福山和柴崎各种做作……堤叔真是难为你了……
这片儿要没堤真一大叔那得减掉五颗星
基本算尊重原著,煽情部分和登山段落的增加是否得当值得商榷;电影前半段节奏控制的欠妥,贤惠淑女的靖子、年轻帅气的汤川、多余做作的内海这些人设都对看过原著的人来说十分奇怪,但好在堤真一的演技十分出彩,最后真相揭露依旧给人带来足够震撼。真的什么事物都有其原理解释吗?那么爱呢?★★★☆
日本人确实严谨认真,死了一个无赖流氓,也会出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四架飞机,几十辆警车,全面封锁,这是省长死掉的待遇啊……被害人死以至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