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种青春片的时候,很少会和T一起看,但看《芳龄十三》时是一起看的,开头就是两个女孩子莫名其妙邀请对方揍自己,看着也明白是嗑药了。
这个开头挺好,会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看的过程里,我偶尔会转头去看一眼T,然后发现他脸色颇为沉重,而我会叹息,结论是我们两个局外人又入戏了,陪着电影里的人物嬉笑怒骂了。
我是感慨服装造型可以让人如此多变,她刚出场的时候,看上去也就是十三岁抱着芭比入睡的年纪,可是她要接近校园里最火的女生,她也喜欢被注视,她冒险,她开心,她被那个内心更为诡异的女生掌握着。
好傻。
可是好真实。
那个年纪是会想成为一个可见的耀眼对象吧。
我说还是妈妈比较漂亮。
后来看资料,《钢琴别恋》里面的女生,HOLLY HUNTER,也就明白那种镜头前出神入化的神经质了。
如果讲述一个故事,最重要的是看上去可靠,不管人物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女孩她冲进卫生间,她拿出一把剪刀,你才发现她的一只胳膊伤痕累累,她遇到不可发泄的情况,她就会划自己的胳膊。
镜头拉上去,俯视这一切,灯光暗离。
到后面的二十分钟,我猜测故事的结点。
想知道这崩溃的情境怎么结束,它没有给什么答案,它让妈妈拼命抱住了她,我爱你,爱永远是救赎的行为。
妈妈抱着她,让她入睡。
阳光升起来,已经是第二天。
就是这样的结尾。
还有惊奇的是谓之天才的编剧女生,十四岁的坏女孩的主演。
我看到这个的时候,就跑到厨房对T喊,好厉害好厉害,厉害的人真是好多好多。
当tracy不满的把衣服扔到地上,并用fuck来羞辱她的时候,那种不堪和愤怒,将封存的记忆一下全部召唤了回来。
我想,我不恨,也不怨,因为我没有办法在已经伤痕累累的心上,在补上一刀,更何况那是我最爱的人。
只是tracy拿着剪刀,毫不犹豫的割下去那瞬间,我觉得心碎的感觉再次蔓延了我的五脏六腑,悲伤如海浪般朝我汹涌而来,将我淹没。
我想起,一次独自在家的我,绝望感遮住了我所有的情绪,颤抖着拿起剪刀,我想那一次,我是真的真的认真的想要结束我的生命,可是剪刀只是在手腕上割出一刀划痕,最终我还是没有勇气,连结束的勇气我都没有,我以为唯一的退路,其实也是走不通的。
之后很多次,妈妈也曾找我谈心,她应该是能看出我隐藏起来的悲伤,可是她却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而我没有办法诉说。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后,我躲在屋子里偷偷的流泪,哀怨着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以及对我的剥夺。
妈妈试着安抚我,我记得我对她说,我觉得人活着很没有意义,我觉得活着没有希望,只有绝望。
直至现在想起来,我都很后悔,我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呢,还记得妈妈的眼泪随着我说出的这句话,决堤了,她说,你还小,怎么会这么想呢,直到现在我还能回想起她说这句话时的语气,表情,和擦不干的泪。
从小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一个开朗的孩子,无论是同学的家长还是老师,都说我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儿,在同龄人里,我也是大家的开心果,我逗大家笑,安抚大家,可是心里的委屈,受过的伤痛,隐藏的绝望和无助,我从来都是只字不提,直到后来我在长大了一点,在我17.18的时候,一些朋友看到了我发在主页的一些文章,才惊叹,为什么我有那么多的忧伤,似乎根本不是她们认识的那个我所写出来的文字。
其实到现在,那些伤痛,也依然是我没有办法提起的,极力想要从生命中删除的,因为那关系到我最爱最爱的人,只要他们能够幸福,那些痛我都可以绝口不提。
现在一家人能够幸福的在一起,就是最重要的,哪怕从前他们制造的那些伤口,到现在还影响着我,可我宁愿相信,就算是伤口,也是太爱,才造成的伤口。
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在说,母爱,父爱,是最伟大的。
可是,其实人们也都在尽量的忽视一个问题,就是,能给你最大伤害的,就是你最爱,和最爱你的人。
我在我忧郁的情绪里徘徊了很久,似乎永远也没有办法挣脱出去,因为我从不曾竭斯底里,只是淡淡的,浅浅的,被忧伤包围。
我在心里提醒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做了父母,一定要做到最好。
这无关我对我的父母满意不满意,只是出于我对于幸福的追求。
原来,也是部大有来头的影片.第76届奥斯卡.但,我真正在乎的,根本不是这个小金人的荣誉.第一次看,是Fox借我的.即使如今是第二次看,感觉还是相同的,不差一毫...而更深刻了.自愧不如,感叹,汗颜..(但没有效仿的意思),痛心,难过,无奈......其实,我明白她的感受.真的是明白的那种.我与她一样,在某种方面.但是,她比我更严重.大概是我的勇气不够她多,大概是我的伤痛不及她那么疼痛,大概是我比同龄人更成熟,也更为内敛,因而也更容易控制,忍耐,理性......大概......大概吧.......的确,我如她般.我也会自虐,但不是割.我会做的,只是咬...咬手.......直到感到肌肉将被撕裂,肉体的痛意稍微麻痹了精神的痛楚,才松口.转儿咬其他地方.如此般呵..忘了自己是何时开始这样的,微有记忆的是高一.但是,忘记了不代表不存在.看到她自虐的场景,我觉得很痛心,亦很难过.那种痛楚,仿佛是刀子划落在我左手上,真实地,深深地.每一个细胞为之而窒息几秒钟.因为我明白,不知在将来的哪一天,我也会如她般拿起刀片,狠狠地割落,在极端中寻求解脱.
剧情都有点忘了.唯一还深刻的.桥蜷在沙发的一角抱着刚从环球嘉年华赢来的巨型维尼熊.爽爽快快地哭到地老天荒.一点一点的共鸣.几乎一模一样的经历.我想如果13岁时的自己能够接触到毒品这个东西.我和她的下场一定雷同.那个潮湿的夏天.曾经最珍贵的东西走到了尽头.大概从那个时候起,13岁的姑娘明白了什么叫旧人哭,新人笑.the begining of ends.It's horrible.此事无关风月.你难过了么.
单亲家庭,父爱缺失。
妈妈是个剪头发的手艺人,为了养家忙碌。
闲暇之余,和自己的朋友一起玩耍。
可怜的翠西,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她萌动的青春期迷失了方向。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婊子好友evan(哦,错了,其实她妈是个婊子,她是婊子的女儿),带她体验了一把不同于乖宝宝翠西的日常,吸毒滥交颓废人生。
其实是带着我们,见识了一圈资本主义小贱人放纵的人生,原来人生也可以这样贱啊,我***。
我的十三岁,每天上着十节课,做作业做到十二点。
回想最开心的就是作文课,开明的语文老师和我们共度两节课时间,一节课,写作文,我们赶紧写好交上去。
另外一节课就可以去踢足球啦。
嗯,真是谢谢你了,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好。
谁得曾经不这样也许你在13岁的时候没有这么坏 也许你的思想还没有到这种时候但在你长大之后回想起来你没有想过要这样子颓废么他只不过是 放大了我们的曾经
看完这部电影思绪忍不住联系到一些故人, 不同的是她们转变的时间是从大学开始, 可到最后除非是出身富裕家庭(稍微富裕,大富出不了这样的子女),所有人的生活都过得烂透了。
每次听她们谈论那些身边相似的朋友总是一副她们都很酷的样子。
可事实是她们引以为傲的各类品味早已过时,就连世界上大多资讯也全然不关心,一直沉浸在未来将逐渐过时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最遗憾的是这些人原本比底层阶级拥有更好的机会与前景,但最终却都从中产阶级下滑。
变酷并非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欣赏各种音乐或奇装异服,纹身抽烟,蹦迪喝酒是完全可以接纳的,我也喜欢其中一些event。
但为什么聚在一起就变成一群自视甚高,缺乏远见,自我放纵不负责任,精神健康出状况的烂人loser(不是说对别人烂,是烂了自己人生)为什么要选择让大脑的感性压过理性,就因为这样的人生更真实更澎湃显得更酷?
或许这类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成长,越想越感到失望。
本来以为这个电影能让我更加了解她们转变的动机,可实话实说看完以后更迷惑了,不过Tracy和Evie互相打量服装和配饰的那一幕还挺好看的。
只有痛才能让我们感觉活着。
对现实的失望刺痛着青春,好想发泄出来自己的心声,但有谁在听?
所以都在寻寻觅觅,繁华一时,冷清一世。
当刀压在她的肌肤时,冰冷划过,一阵刺痛,她感到一股悲伤的快感。
抑郁的人都在痛中找到快感并且上瘾。
她在拉的是自己的心,撕裂的心看不见,但我们总想物质化它,这哪能比得上撕裂的伤口更符和心境。
那种痛让我们在麻木中找到安慰。
最后所有的压抑爆发出一声呐喊,回荡的声音见证的青春的痛!
大爱大恨,纵情游戏后,留下的只是受伤的青春。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其实不幸也是相似的。
掠过单亲、校园中的忽视,留下的是孤独。
看前:直到今天我才百度了女主,发现她是Marilyn Manson的前未婚妻,我最喜欢的Katherine Moennig的前女友。。
果然女人要是遇到自己的情敌,无论多美都会觉得她长得丑。
看后:终于get到了wood的美点,确实美,美得放肆,感觉她性格应该蛮像电影里的那样叛逆吧,不然也不会和manson在一起那么久。
比在西部世界里演得好,因为西部要么平静要么发疯,难于掌控的也就是从发疯一秒钟归于平静,更别提还有 Thandie Newton这样厉害的女配(不知为啥没得金球,夜班经理还没看到女配出现就弃了)真正困扰我的还是怎样为人父母,看到女主的爸爸在那问自己儿子能不能用一句话告诉我problem是什么的时候我真想一巴掌呼过去,要不是童年里男性角色的缺失女主也不会这样广撒网去勾搭别人去割腕。
看到结束前两幕妈妈抱着女主的时候我终于还是哭了,不知道多久没这样跟妈妈抱过了,我果然还是在叛逆期。
十三歲的時候我初二。
十三歲的時候學校有作風大膽,卻獨缺火辣與美貌的人。
看了片子才發現,十三歲的小孩兒,在經歷著怎樣的誘惑與現實。
極容易轉變的價值觀成就了她們迷茫與淫亂的十三歲。
對未知事物的絕對好奇心,讓事態一發不可收拾。
快結尾時,小丫頭片子被媽媽強抱著哭,突然感覺很溫暖。
眼淚過後,一切過度到曾經,變成經歷。
然後在黃昏的午後,用相擁而睡的沉沉夢境化解現實。
初中时看的,一点儿也不喜欢!
当tracy内心无比痛苦和无助的时候,她选择用自残的方式来宣泄,当看见刀片一寸一寸割过手腕,渗出鲜血,让我回想起那时的我,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剪子,刀刃停在手腕上,却久久不曾下手,只是让眼泪无声的滑落。或许年少的我们都曾有过不为人知的那么一些痛苦,无法诉说。
好无聊…感觉一个小时过去了,结果一看进度条才半个小时……
evan rachel wood 厲害的小鬼~
前半段近乎嗑药式地拍法去展现一个乖女是怎样被带坏的 后半段着重展示了成因 竟也回归了温情!最后一声吼得好 然而一切都回不去了
这类影片最容易拍的出彩,但这部电影很欠火候
人会不惜一切地试图取得自己关心的认同...甚至不惜伤害亲人...不能轻视任何一段交流
一场叛逆堕落又傻逼 荷尔蒙分泌过旺 茫茫然脏兮兮的美国少女青春 Evan太美了而且感觉她只适合演婊子的角色=。= 镜头语言很喜欢。
两个有才的80后女演员~
不是我的type
记得是和大象一起看的,都是青春期,自己为啥没故事没情绪没心没肺就过掉了,残念啊
青少年版本的《梦之安魂曲》,可见它的精神杀伤力。劝请少男少女们在成年稳重的兄长、大姐的陪同下观看此片。
对比《八年级》,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个导演缺乏思考。
所谓的画面饱和度跟着主角性格变化走...感觉在气氛上还挺管用的,摄影剪辑赞
在不幸里侥幸
只要人在动 镜头就跟着晃 后1/3莫名其妙的褪色处理 100分钟拍得像3个小时那么长 两颗星献给 Evan Rachel Wood 我最讨厌的女演员 哪里有她哪里就有毒
就觉得女主漂亮有类似于K的气质,叛逆的过程顺其自然,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放纵的欲望吧,后面的处理不是很明白,可能是因为没经历的缘故
一未成年没文化的人写的剧本能好到哪去?不就是各种问题堆一起,这种片子太多了好吗,一点都不出彩。居然还能是Evan代表作,真是哭笑不得。
矮油叛逆期的小盆友絕對不應該看的電影之一。可惜沒人在我年輕時候告訴我。
这样的青春让我很不解 是什么力量能让人不辨是非 说真的 EVIE 是我这辈子最讨厌的那种类型的旁友... 那种背叛 太BITCH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