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2:宗师传奇

葉問2,叶问2,Ip Man 2,Yip Man 2

主演:甄子丹,洪金宝,熊黛林,黄晓明,樊少皇,郑则仕,敖嘉年,杜宇航,达伦·萨赫拉维,释小龙,任达华,郑家星,陆梅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10

《叶问2:宗师传奇》剧照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2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3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4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5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6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3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4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5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6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7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8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9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20

《叶问2:宗师传奇》剧情介绍

叶问2:宗师传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叶问(甄子丹 饰)携家眷来到香港,艰难度日。叶问开武馆宣扬咏春拳术,但无人问津。某日,黄梁(黄晓明 饰)登门拜访,比武之后,甘愿携一班兄弟,拜在叶问门下。黄梁因故与洪拳门下斗殴,结果被捉。叶问来救,却巧遇昔日对手金山找(樊少皇 饰),两人冰释前嫌,却不想被洪拳掌门洪震南(洪金宝 饰)拦下,以致众人被警察(郑则仕 饰)拘捕。洪震南提醒叶问,欲在香港开武馆,必须接受各大门派挑战。于是叶问单刀赴会,最终与洪震南对决,不分伯仲,叶问因拒绝缴纳会费,而遭到洪门寻衅滋事,以致武馆被关。背地里,洪震南替英国警察操持华洋比赛,但始终未有报酬,深感不平。拳击冠军龙卷风来到中国,在比赛现场中侮辱中国武术,打伤中国拳师。洪震南挺身而住,血溅现场。为了中国武术的荣誉,叶问接受了龙卷风的挑衅,为民族大义而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们不属于这里猫和老鼠:飆风天王圣诞啤酒长路简史远方的风五台山儿女英雄传乱世佳人一眉先生猎狐娇娃燕山派与百花门原生之罪第一季宇宙战队九连者THEMOVIE盖斯・因达贝的逆袭探索者传说第一季我的卡路里男孩逾矩之人孤国春秋:七王丧钟完美基因僵尸国度第一季大汉风之英雄美人深漂之深圳湾恋人守梦者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塑料大棚少林七崁善良的生存像她这样的女孩现代狼人相遇骤雨中太空部队第一季复见余生

《叶问2:宗师传奇》长篇影评

 1 ) 证实我很久已没有兴奋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说起。

《叶问2》期待了很久,之前也看了很多先睹为快者的评论,还有杂志的探班报道,网站的媒体场影评等等,评价大多高得令我心肝颤(请原谅我作为半个丹迷的诚惶诚恐患得患失吧)。

这导致了我进影院的时候心情很奇怪,一边想着“好期待洪叶对战”“听说洪师傅死得很煽情”“据说叶师傅和大徒弟有JQ,还是年下”(最后一句可以忽略= =),一边又不断提醒自己,看电影最要紧的还是放平心态,这样才看得出滋味。

但终究还是没能很HC很放开地看这个电影,像看第一部那样,充满着自然流淌的情绪——毕竟续集电影总背负着这样微妙的宿命。

忍不住去分析一场场打斗的设计,脑海里卡着时钟,又时时留意着有没有哪个人物是只废棋,当然更不可避免地,去比较影片主旨相比于第一部的传承和拓展。

甚至更过分的是,我忍不住开始YY有哪些镜头是被删掉了(掀桌!

第一部的那些删剪镜头实在太萌了!

)。

所以我有点相信,续集电影也是某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观者和创作者之间像在捉迷藏。

《叶问》在故事上先天就有着优势,前半段优雅阔绰的叶少爷,万人拥戴的佛山第一能打,在后半段落下凡尘,在烟火柴米之中挣一份生活。

这种情绪通过打十人之后落寞而疲倦的背影,以至胜日本人之后悲悯无奈的眼神达到一种极其悲壮的美感。

《叶问》说的是一个神变成一个人,但《叶问2》的任务是把这个人再推上去变成神。

要说难度,《叶问2》更难。

但《叶问2》也的确做到了,它要塑造的是一代宗师,于是结尾处我就真的看着丹哥变成了旧照片里那个传奇。

这当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上一部里最出色的人物是李钊,而这一部里有洪师傅。

李钊固然出彩,却一直都是叶师傅身后的一道阴影,叶问对他固然有理解有同情有感激,但他的价值观渗不进叶问的世界,他的苦衷不能被叶问感同身受。

下部的洪师傅却是真正的,也是两部电影里唯一一个能算得叶问“知己”的人。

以下开始剧透剧透啦剧透啦剧透啦剧透啦啦啦啦啦啦啦………………万众瞩目的洪叶一战(真的很精彩很精彩啊看得我都透不过气了要疯掉了),战后洪师傅的第一句话是“药”。

暗示洪叔叔身体已经不太好了。

对比叶叔叔教育大徒弟黄梁(记住他叫黄梁啊!!

)的话,“二十年后你很轻松就能打倒我”,我隐约看到那篇叫做《一块牛排》的小说。

于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衰老和压迫感。

当然少不了民族精神,但不及这两种情绪带给我的震撼深。

看着洪师傅精妙的招数却没有足够的气力支撑,再准的判断却没有带来应有的效果,再看看西洋拳王不可一世的霸气,我脑海里一再闪现的是《一块牛排》里的描写。

年轻人没有经验,舍得用命去搏,哪怕伤重难愈要留下隐疾,他想的只是要赢。

而老拳手呢,你看看洪师傅便知。

于是拳王龙卷风也不过是一只过气便可丢弃的棋子。

英殖背景比起抗日时期的广东更多一点均衡感,反方不再一味为所欲为,一味要征服,而是要照顾大局,考虑民众情绪——尽管这民众情绪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老板交代的任务,而老板要的呢?

是殖民政府的外交形象,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的表象,表象就好了。

从上级到下级,一层层的指挥领导关系,压到下面,就是洪师傅这样的拳师大佬,然后他再指挥领导叶问。

等级森严,社会稳定。

不肯分钱给洪师傅的嚣张鬼头,照样被上级臭骂,然后他再回去殴打报社主编泄愤。

若不是郑则士这个理想主义之化身出来,报社主编真的还有勇气回去继续他的言论自由么?

当然,电影总得有些理想的成分。

最终贪婪的鬼头被郑则士揭发出来,被更高级的清廉的理想的终极上司法办了。

终极上司真是洋人中的包青天呀……扯远了,我是说,叶问在两部电影里其实都是某种秩序的挑战者。

但他偏偏又具有儒雅的气质,言谈温和,下手点到为止,更要命的是还超级顾家。

真是又传统又反叛啊,内牛,这人不萌什么人萌呢?

如果说叶问看上去过得很窘迫,但在精神上很少受谁压迫,甚至连会费都可以不交(哇哇哇洪师傅你太慷慨了,你怎么没把他露天教拳场所也一起端了?

殴),那么洪师傅就正相反。

就像《窃听风云》看似讲罪案,实际讲中年危机一样,《叶问2》也是如此。

假如将李钊是叶问身后一道阴影,洪师傅就是叶问这块硬币的背面(喂喂你这个比喻老不老套啊)。

洪师傅已然老去,而叶问正如日在中天,只是微微向西沉了一点。

他能望见那轮夕阳颓唐的影子,于是在他灵位前鞠躬,然后如他附体一般替他打趴了那个阴魂不散的对手。

这仗打完,他成了超级英雄。

他成了传奇宗师。

他的日头向西沉下,李小龙刮着鼻子出现,而《叶问》系列不会有第三部。

说起来也有点伤感,丹哥说会见好就收,打戏不能演一辈子。

但究竟那根“收”的线在哪里呢?

到那时候,我又会多么怀念此时此刻啊……到那时候,我又能否计算出我有“多久”没有兴奋呢?

(标题鸣谢周要飞同学)===============以下为PS============PS1:丹哥深深的双眼皮,丹哥挺拔的鼻子……亲爱的人你仿似花樽装满我的忠诚!

亲爱的人你仿似雕塑比我更加晶莹!

(要飞我对不起你)PS2:为什么叶师傅总是叫“阿梁”而不是“黄梁”呢?

黄梁组给的赞助费不够啊……PS3:初步判断周清泉同学是一只废棋。

难道是任达华档期合不拢?

那为毛把叶问爬到他床上(= =+)卧谈一夜的情节也剪了?

我的MV啊我的《三千年后》啊,还我素材啊……一定要收进DVD里啊……

 2 ) 比胜负重要,还是陪家人吃饭重要?

这是这几个人凑在一起能做出来的最差的一种结果,情感戏粗糙,动作戏没有新意,当然结构简单是好的。

我在想给一星是不是过低了,但是如果有点追求的电影,有点心意以及新意的电影都不应该是这样子。

这只是最标准的圈钱续集电影而已。

当然你也可以说在港片如此烂的日子里面,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但我就服了那些不用脑袋也能想出来的情节了,还有就是打斗哪有新意在?

看到叶问跟洪老大拼拳那段,叶问说是比胜负重要,还是陪家人吃饭重要的时候,我还觉得还真不错。

可是转眼一个外国人出现了,洪老大为了面子,当然你可以叫他民族尊严,活活被外国人打死。

(而且肯定是因为身体或者某方面原因惜败了)那么我非常想知道这样的带来家破人亡的民族尊严要他何用。

紧接着就有一个叶问不顾孩子出生跑过去跟人家比武,你丫干嘛不能等孩子生完了再去比武?

如果没打赢呢?

比胜负重要还是陪家人吃饭重要?

还有就是凭什么老是让外国人玩赖,然后裁判还一直向着外国人,最后咱们还是赢了就牛逼?

那么凭什么你说一堆话我们外国人还要站起来鼓掌?

我作为民族英雄就不能偷个乖耍个滑?

偏要打得头大了之后,突然就明白了就把对方打倒了?

那还不如日本那剑道好玩呢!

这种卖艺的电影,明星到位了大家自然来看,武侠片,歌舞片,日本武侠片,日本文艺片,日本文艺武侠片,大家都是看封面人物是啥明星再买票来看的。

就算他没有新花样,看看他也是值得了。

好像人家也没说非得创新不可,找两个现在香港最能打的人都上场了。

可能我还是想看到《精武英雄》式的武侠片吧。

那里面的陈真,可以找个日本女朋友,可以为了他退出师门,却也最后为了师门跟那个残暴的日本军人决战。

至于武学方面,更是引众家之长,打的更加快捷有力。

这种灵魂才造就了他跟船越那场武侠史上堪称最伟大的比武了。

现在的甄子丹已经在武学上达到一定的造诣了,能不能碰到那有追求的导演,把灵魂灌入甄子丹的武功中。

李小龙的《精武门》李连杰的《精武英雄》在前,而他的《精武风云》马上就要上映了,看看在陈嘉上监制刘伟强导演下,到底会是什么一个样子。

 3 ) 不同时代的英雄们与“白日梦”

不同时代的英雄们与“白日梦”——从《叶问》系列看电影对社会心理需求的迎合弗洛伊德认为,在梦中,我们的过往记忆、创伤刺激、白日经历等残片混合在一起,经过一系列无意识的加工之后,糅杂在一起,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中得到实现。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不难发现,电影,尤其是如今的主流商业电影,与“梦”本身有着非常相似的特征和功能。

事实上,早在电影诞生初始,便有人提出了电影就是梦工厂的说法。

我们在电影中所观看到的故事,所获得的满足和快感,恰恰来自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和匮乏。

通过一两个小时的观影活动,我们的缺憾得以补足,由此心灵得到慰藉,尽管仅仅是个美妙的幻觉。

唯一不同的是,与梦的无意识相比,电影是人们有意识的造物,因此,它更加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可以说电影是一出美满的“白日梦”。

自从卢米埃尔兄弟拍出第一部电影,短短的百余年间,电影迅速覆盖并取代了许多传统艺术的基本功能和社会位置。

成千上万的人义无反顾的钻入电影所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教益,获得日常生活的信念和价值,获得生活的方式与时尚的信息,祈求从心理上逃离日常生活的繁琐与痛苦,遗忘世界的苦难与不公,从而进入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爱情永远征服死亡的完美世界。

于是,电影院成了跨越种族、国籍和文化的“教堂”,在电光幻影之间,人们进入一种集体的典仪,获得宣泄和抚慰,享受安宁与独处。

然而,大众的心理缺憾和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成功的电影恰恰就是踏准了这样的节拍,适时的送上最符合时代心理的“白日梦”,填补缺憾、满足需求,因而为当时的大众所接受,收获不菲的票房与口碑。

《叶问》和《叶问2》这两部从本质上讲并不太出色的影片,就是因为符合了这一规律,造就了成功的典范。

《叶问》获得第二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过亿的票房,以及《叶问2》目前不俗的表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纵观香港功夫片历史,几起几落,其每次勃兴,都无不与迎合了当时的社会心理需求有莫大的关系。

【马永贞】60年代至70年代中上期,是香港制造业的成熟期和现代工业发展的全盛期。

那时的香港人大多数都把全副精力用于奔忙事业和拼命挣钱,因此单打独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为大佬的个人英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而为人们炮制一个乌鸡变凤凰的“香港梦”则成为那个时期电影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在那个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影院的观众也以男性为主,因此,用男性的阳刚来适应占统治地位的男性观众的心理需求的香港功夫电影迎来了一个高潮期,其代表人物有张彻、胡金铨和李小龙。

以张彻的《马永贞》为例,山东小子马永贞独自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打拼,虽然在社会底层做苦力,但因为身怀绝技,逐渐成为上海滩知名人物。

有了声名之後的马永贞逐渐迷失了初到上海的本性,开始变得飞扬跋扈,并崛起成为大上海一帮势力。

然而,猛虎终归山上丧,他也逃不过人在江湖、利字当头、惨遭厮杀的宿命。

那时的香港已逐渐由传统的农业文明背景下的“集镇”,发展为现代工商业文明的“都市”。

它的强烈的世俗化、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影响了功夫电影的价值取向及其发展流变。

马永贞不再是老粤语武侠片中老成持重、行侠仗义的君子,而是年轻气盛、快意恩仇的“现代”青年。

他的卑微出身和奇迹般的成功,无不令坐在影院里那些正在拼搏的年轻人们欢欣鼓舞,极其有效的预支了他们对于成功的喜悦。

同时,对于那些在经济大潮中业已获得利益的人群来说,马永贞后半段的经历,则迎合了他们的迷茫与思考。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面对诸多利益诱惑,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或者干脆说是为了向上爬,而难免以个人的欲望取代了正邪之分、是非之别。

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道德与欲望、集体与个人的碰撞之中,这些人难免会产生一种无助的茫然感。

马永贞的成功映照了他们的现实,同时马永贞失败也让他们寻求到了一种虚拟的赎罪感,如同在教堂中做礼拜一般一吐为快。

人最恐惧的就是未知的不确定感,当电影为他们展示的最终结局出现在眼前时,他们的恐惧随之消失,得到的是一种确定的释然。

同时,马永贞的失败也为他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提前警醒,可以让他们有所警觉,最终安然度过,从而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正是因为恰如其分的迎合了时代的需求,《马永贞》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将第16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收入囊中,同时成为香港电影里程碑级别的巨作,最终启发了一整个时代的香港黑帮电影。

“马永贞”这一银幕形象也从此家喻户晓,他身上所具有的个人奋斗、迅速暴富、违背既定规则等等特质,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标签。

【黄飞鸿】80年代至90年代初,当年埋头打拼的香港人都已获得了不同的成就,开始走入中产乃至富豪阶层,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和鲁莽,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和理性。

他们开始关心更加宏大的主题,比如国家、民族等等,加之殖民地文化的影响,使得这样的思考更具复杂性。

同时,男性在获得自身成功以后,开始需求感情的慰藉,追求美和浪漫。

因为经济独立,很多女性也已不再是男性单纯的附庸,她们走上社会,并且越来越多地涌入影院,成为不可忽视的观众。

这个时候,香港的不少功夫片导演便适时地随之转型,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一个个成功、有产、心怀天下的男性形象,同时为加强女性地位,又为功夫片增加入情感成分,因而大获成功,成为香港功夫电影的又一高潮,其代表人物有袁和平、徐克、成龙、李连杰等。

以徐克版“黄飞鸿”系列为例,黄飞鸿是个成功男士,拥有自己的产业——宝芝林,兼任当地民团教头,与黑旗军的林永福交情颇深,在佛山当地拥有着相当的社会地位,同时,黄飞鸿与十三姨的情感也经营得风生水起。

可以说,这样的人物设置,完全符合了当时主流观众的心理需求。

其实以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早已有之,从1949年香港拍摄的第一部《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开始,如今已经有100余部“黄飞鸿电影”问世。

每部电影中的黄飞鸿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或是个严谨的老人,或是个顽皮的少年,或是个唯唯诺诺的闷瓜,或是个气度不凡的圣人,但无论如何变化,黄飞鸿终归是个武者、侠士。

到了90年代初,这种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徐克操刀的六部《黄飞鸿》,将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真正推到了“侠”之大者、一代宗师的地位之上。

徐克版“黄飞鸿”秉承了“黄飞鸿电影”的内在精髓,但又完全再造了一个全新的“黄飞鸿”形象,并使之成为经典。

相比关德兴版那个行侠仗义的严肃长者,徐克的“黄师傅”则处在青壮年,举手投足间没有了原本那个代表传统父权文化的权威形象,转而以另一种潇洒利落的风姿彰显他的“新一代”王者之风。

相比成龙创造的欢乐英雄式的青年黄飞鸿,徐克的“黄师傅”则又多了成熟稳重,时时彰显一代宗师的气质,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家之侠,正邪分明、忍而后武。

徐克有意突出了黄飞鸿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这个内忧外患的社会转型期,黄飞鸿面对时代变化会有思考,面对愚昧落后的民众会有痛苦,面对新科技会有茫然,而面对爱情又会有无措。

黄师傅不再是个只会好勇斗狠的青皮,而是一个处在社会变流中愿意思考、企图改变的中产阶级。

他不再只是悬壶济世,而是忧怀国家,将原来的修身习武、为民除害提升到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民族矛盾及国家存亡的高度之上,多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厚重感。

虽然历史的局限注定他的眼界是狭小的,但他的人格和心境却使他本能地选择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他对责任的承担也许是被动的,但一旦承担了就义无反顾,他也许无法改变社会,但却绝对是一个时代转变的见证者、参与者。

徐克版的黄飞鸿揭示了香港与内地之间无法割舍的历史,并深刻地探讨了属于香港人的历史情结以及那个时代人们所期待的人格境界。

徐克版“黄飞鸿”从青年时代转向壮年心态的经历,迎合了香港的社会发展阶段,引起了普罗大众的共鸣,难怪连关德兴本人看后也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当年仅《黄飞鸿》第一部就狂收3000万港币,荣登年票房前十名,同时还获得了第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的最佳导演奖,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新“黄飞鸿”身上所拥有的有产阶级、反思、理性、忧国等标签,成了那个时代香港人的写照。

【叶问】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政治和经济上的差异所产生疑虑和担忧在逐渐消除,香港人对自己的身份、文化寻求认同的心情则日益迫切。

因此,渗透着浓浓乡土、家国的意识,彰显民族精神的电影作品,更能迎合此阶段香港人的心理需求。

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香港人还是内地人,均感觉到来自西方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侵入压力,这样的痛苦也需要一种途径来进行消解。

于是,在《叶问》及《叶问2》中,便不再有黄飞鸿那样对义和拳的反思和对中西关系的探究,转而变成了二元化的简单对立,在击倒外来的日本武士和西洋拳手的一刹那,国人集体释放抑郁胸中的苦闷。

在宣扬民族精神,迎合时代背景的同时,电影也在进一步的迎合大众的个体需要。

这个时代,集体主义开始让位于个人主义,于是影片便同人们探讨起在一种民族的或更为普遍意义上的正义和个体伦理需求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个人应该如何选择?

在民族危难到来之初,叶问并没有想担当正义,他只想在乱世中保全家人,生存下去。

但终究覆巢之下无完卵,叶问被推到了一个历史的也是他个人生命的风口浪尖,他必须用他的功夫,为生存而战,为妻儿而战,为朋友而战。

也许观众会将他的行为理解成为人性尊严和民族正义而战,但这都不重要了,叶问已经成为一个英雄。

而叶问走上英雄之路的心路历程非常丰满,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个体性情的真人,让他做出既合乎历史也合乎人性的选择。

这一刻是一个普通人生命中的光辉一刻,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更为接近真实的人性因而感人至深的英雄主义。

如果说我们这个时代是缺乏英雄的时代,不如说是缺乏真实可信的英雄的时代,以往的“高大全”形象已经败坏了大家的胃口,使得一个个英雄形象变得那般虚假,因此遭到人们的抛弃。

但这并不证明我们不需要英雄,其实人们永远在期待一个英雄的出现。

只不过,这个英雄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从石缝里蹦出来,不是高高在上俯视着我们的神,他首先应该是我们当中的一分子。

从这点来看,叶问爱妻、无不良嗜好、整天努力在外扒拉钱养家、并不像惹是生非,怎么看怎么像当代大多数工薪、小白领、小资的生活写照,小人物们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其实并不是无能,而是为了自己对家庭那点小小的责任。

明崇祯年间,如果皇帝不搞驿站大精简,如果不裁掉一个叫李自成的小驿卒,那么历史上也决不会有“闯王”这个人物了,所以不要把大家逼急了,没准里面就藏着张问、李问什么的。

马永贞、黄飞鸿、叶问等英雄,与其说是电影工业制造出来的,不如说是不同时代的人们从自己内心中呼唤出来的。

电影人只是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将人们渴望的形象以技术手段投射到银幕上,使得这些“白日梦”看起来如此真实可信。

当然,制造“白日梦”同时也是个技术活,影片获奖大卖并不一定能证明是你的活儿好,手艺上叶伟信要向张彻和徐克多多学习。

参考文献:戴锦华 《电影批评》蔡洪声 《香港电影八十年》陈墨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与衍变》孙雁冰 《剑啸江湖侠客梦》陈捷 《叶问:个体伦理、民族正义与历史选择》

 4 ) 《叶问2》:穿长衫的义和拳

要塑造人物,外型衣着是关键,所以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的第一句话便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真可谓点睛之笔,上大人的性格境遇,寥寥数语全带而出。

不知黄百鸣、叶伟信们读没读过《孔乙己》,反正看完《叶问1》接着再看《叶问2》,我就对甄子丹一身长衫布鞋的打扮印象最深,大约的确可以说“叶问是跟人斗殴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而且,放在如今时尚化的商业电影里,叶问也颇得007的精髓:詹姆斯•邦德与克格勃或恐怖分子战天斗地,素来发型与皮鞋一丝不乱;叶问则不管是在鱼档横扫千军,还是在圆桌上与显然超过200磅的洪师傅大跳双人舞,长衫与布鞋均不显分毫皱褶。

当然,商业电影几乎总是在塑造着不食人间烟火或者假模假式食两下人间烟火但骨子里还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好莱坞做得,华语影人自然也做得。

甄子丹虽是武行出身,但举手投足间有股书卷气,《建国大业》里田汉都演过了,《叶问》里拿捏一个儒生状的中国武师,腔调绝对足够。

总的来看,《叶问2》就四场主要戏分:开馆收徒;鱼档群殴;圆桌切磋;拳台打斗。

别的不讲,单就武打设计来看,《叶问》系列很让我受用,子丹哥那句“咏春,叶问”并辅以伸掌的自我介绍姿势,已然成为与Jet•李“佛山黄飞鸿”然后做大鹏展翅状相提并论的经典桥段。

至于过招的部分,圆桌上那场甄洪战才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功夫Solo,我一直以为洪金宝的武打设计远在他的师弟成龙之上——不愧是七小福的大师兄,身形胖硕的洪师傅与儒雅但绝不瘦弱的甄子丹居然能在方寸之地辗转腾挪,立马让我回想起《醉拳2》里刘家良与成龙在火车底下的那一场花枪拳脚。

看来,这银幕上的香港拳脚,功夫在戏台上全已奠定。

从剧情来看,《叶问2》显得十分勉强。

其实《叶问1》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好歹有个大时代背景,怎么勉强也讲得通。

《叶问2》则完全是为洒狗血而洒狗血,情节之间的联系气若游丝。

譬如黄晓明的出场,这就有些莫名其妙,叶问怎么就收了这么群憨徒?

还死乞白赖的替师傅做广告?

除了打架斗狠,就是听师傅谈人生谈理想谈哲学,人物的叙事作用苍白无力(更可怜的是释小龙,未到中年已经发福的这位少林小子连场像样的打戏都没捞着)。

之前媒体恶炒《叶问2》找了李小龙的特型演员,反正陈国坤我没看着,也就片尾来了个装腔作势模仿李小龙的小屁孩,实在差强人意。

至于叶问本人——其实他不是人,叶问之完美,已经与神无异:这位比成龙高挑、比洪金宝瘦削、比灰太狼更顾家的完美男人,岂不让海量恨嫁女欲取熊黛林而代之?

如果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要找形象代言人,叶问最合适。

不是不能塑造神话般的英雄,但是,好歹让英雄有个成长过程吧?

叶问呢?

甫一出场就是一代宗师,武功独步华夏。

金山找在第一集里被打了个结实,第二集里就沦为彻底的插科打诨角色,但不管怎么说,金山找还是有心路历程和个人境遇的变化。

叶问则不然,全天下的道理他都懂,全天下的武功他都会,全天下论道德修养他最高。

功夫熊猫还有个克服困难追寻自我的过程,叶问不用,银幕上的叶问过去处于现在处于将来永远处于人生的顶点。

但看起来如此缺乏戏剧冲突的无趣作品为什么会受到内地观众的一致热捧?

(我估计《叶问2》票房当破两亿)无非就在于片中民粹式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

《叶问1》里的日寇不消多说,一个打十个,打就打了,明知是国人集体YY,民族气节还是摆在那里的。

《叶问2》则娇柔做作过甚,脸谱化的英国恶警察腌臜透顶,叶问不打,大英帝国的权力制衡机制——片中主要体现为独立运行的媒体监督体系——还是会让这厮身败名裂。

好嘛,第一集打日本人,第二集打英国人,接下来第三集打美国人第四集打纳美人,一直打下去,咏春拳必然打遍宇宙无敌手。

1840年后,中西之争就成为国人意识中挥之不却的梦魇。

作为“国粹”象征的武术,便成为众多文艺作品中的意淫对象。

当然,霍元甲擂台挑落外国拳手,李小龙撕碎“东亚病夫”的条幅,振奋民心,应当传诵。

但是,停留在中华武术天下无敌的迷梦中,跟拿着《黄帝内经》包治百病没什么区别,骨子里都是义和拳的思维。

叶问与花名“龙卷风”的英国拳手对垒,胜负有何意义?

打到第三回合编剧才意识到规则的Bug,忙不迭的让裁判告诉叶问不能用腿——这不算赢,真正战胜外国拳手,应当是在人家的规则体系里战胜人家,譬如邹市明(举国体制是另一个大话题,在此不论)。

但是,如果你承认人家的规则体系,那么意味着,你丫还是被“后殖民”了,这个萨义德式的东方学悖论从逻辑上几乎无法颠扑。

李小龙的意义在于,他把不具实战作用的中国武术发展成了披坚执锐的“截拳道”,可放在现代竞技体育系统里,中国武术的改良还是乏善可陈,2008都过了,Kung Fu还是奥运表演项目,即为明证。

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人的柔道和韩国人的跆拳道做得都比中国武术要好。

至于前段时间媒体恶炒的少林功夫VS泰拳,在我看来完全是不自信的弱者心态使然。

徐克在《狮王争霸》里让黄飞鸿学外语、了解蒸气机,冯骥才笔下的傻二则在《神鞭》里剪了大清国的辫子后耍起了枪;而1950年的叶问,还在不合时宜的穿着长衫布鞋,做着天下无敌的迷梦——当然片中在他打完后还是加了段倡导和谐的说辞,而影片的煽情技法亦很好莱坞:众人收听广播拳赛的情形让我想起《独立日》里美国总统反击外星人前的全球演讲,长时间的慢镜头处理又与《勇敢的心》极为类似。

不过,打败英国拳手并不能改变香港被英国殖民的事实。

《叶问2》里任达华饰演的疯子说:霍元甲、黄飞鸿、叶问和他并称“佛山四小龙”。

我一直觉得这句台词才是《叶问2》的题旨。

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什么一代宗师,穿长衫的义和拳罢了!

(刊载于《东方早报》2010年4月29日)

 5 ) 每一架风车,都在等着它的堂吉诃德

有谁能说得清,一个男人的春天会在什么时候来临呢?

有的人,像是曾经的皇马七号,劳尔冈萨雷斯,十几岁时就犹如旭日初升,被人称为金童,名扬欧洲;有的人,像是湖人的24号,科比布莱恩特,三十而立,带着自己的球队卫冕成功;也有的人,四十几岁才找到自己的路,然后在这条路上稳步向前,哪管前方的是否已是夕阳余晖,像是甄子丹。

但是,当男人们的春天还没有来临,或者已经过去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的呢?

就像03年之后的劳尔,金童的光环已然褪去,他只是在球场上无助地奔跑,追寻着不会到来的冠军,人们批评他对着他叹息,人们说你走吧,你在这里只是阻碍着年轻人的发展,你已经配不上身上的白色七号,你是球霸是毒瘤,他们说,劳尔,你老了。

又像是那年的科比,官司缠身身败名裂,球场上与鲨鱼闹翻,最豪华的湖人被平民活塞掀翻,第二年人生中第一次无缘季后赛,继而被太阳神奇逆转,那绝杀太阳的豪情犹在,布莱恩特却已如身在荒野,茫然不知出路。

又好比是当年的甄子丹,那一身雪白中山装的陈真迷倒了多少观众也迷住了风华正茂的万绮雯,但转瞬之间,陈真不再,伊人已去,当他想贯彻自己的道,排出自己的电影时又赶上金融危机,他是甄子丹,而那时的甄子丹不是李连杰不是成龙,他只是大漠里的曹少钦是黄飞鸿里面的提督,所以他一个人黯然远去,只希望有一天能找到自己的路。

这时的男人们好比白门楼上的吕布,城下是敌方千军万马,城上我自独守孤城,眼望城下,不禁心有茫然。

我是谁?

我是吕布,人中吕布,正当壮年,要奋力维护自己的路。

然后呢?

其实我想,每个男人的心里都是有一个留给自己的角落的,当身陷迷途,眼望前方漆黑一片,回首过去已无路可退时,男人总是会弯下腰拾起自己的长刀,跨上自己的战马向着前方冲锋,哪管前面的敌人是否只是一架风车。

是的,男人总是活在十八岁,活在一个点燃起热血就全然忘记一切的年龄,活在一个热血一点就燃的年纪。

活在一个思考永远比不上一口气的年纪。

嗯,就像电影里的洪震南。

一个身体有病还不轻的胖子,面对着比自己高比自己壮的拳王,一个只剩了一口气还紧紧握着绳索不肯倒下的男人,虽然家里还有着五六七八个闺女和一个胖儿子,一个宁可被人一拳一拳打死也不愿输了心里那一口气的武术家。

其实,如果他放开手又会怎样呢,没人会因此而看不起他,他还是能天天看到自己的老婆看到自己的几个闺女,劝自己的胖儿子多吃东西,他还是有他的徒弟开他的武馆,他或者还会和叶问成为朋友一起切磋,在酒桌上来一场洪拳战咏春。

但只有男人自己知道,一旦放手会怎么样,他可能也会想到老婆女儿胖儿子,也会想到家里温暖舒服的床家人一起的饭桌,但有的时候,真的是分胜负比和家人吃饭还要重要。

因为这场胜负是男人和自己的决斗,去他的英国拳王中国武术。

擂台上只有我和我自己,现在的我,四十几岁年老带病的我和十八岁风华正茂浑身意气的我,我们两个,终究要有一场了断。

所以叶问会把老婆孩子送到房东太太家里,会站上那个理智的他本不想站上的擂台。

是分胜负重要,还是和家人吃饭重要?

这个问题,有的时候没有答案,因为你不知哪一场胜负会触动你心底连你自己都不要触碰的角落,会逼着你拿起刀剑,会让你鼓起最后的意气,只为吐出心底浊气一口。

其实这个世界上活着这样一种人,他们面目平常混迹于人群之中,每日为了吃食奔波劳作,对着上级低声下气,会到家里顺着儿子让着老婆,他们没有什么多余的嗜好,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着儿子开心不用听到老婆抱怨。

但如果有一天,这个男人趁着某一日风雨如晦,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如平时一样出门。

然后持刀伤人/持刀被伤/成为亿万富翁/赌场上输光家底/和女人私奔/什么都不为一个人离家出走/辞掉工作重新想起儿时的梦想/变成超人/回到火星。。。。

你都不要奇怪,他会做出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他在那一片荒野之中看到了他的风车,然后男人觉得身体里什么东西忽的热了起来,然后他就想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他觉得全身的血随着那一点点热都沸了,于是他拾起刀剑,向着风车,冲锋。

终于,皇马的七号又拿到了两个冠军,然后在又一次的巨星风潮中脱下了穿了一生的白色球衣,去了别的国家;紫金的24号看着海的那一边的迈阿密组成了金色的三角形,他等着迈向三冠;而那个曾经活在李连杰成龙阴影里的年轻人却没有随着岁月一起老去,他逆着时光向前,迎来了自己生命里的春天。

或者,每个男人,都是堂吉诃德,区别不过在于,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风车。

 6 ) 这个片子是不是有点民族主义了?

勘误树的阴暗面说:   |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262778/   |   | esrb是游戏分级   | 电影分级跟游戏分级虽然类似,但那是两套不同的标准   | 执行起来也不一样,是两个独立的机构   |   | 电影分级应该是MPAA分级,不是esrb   |   | 这个是MPAA的分级方式:   | http://www.mpaa.org/ratings/what-each-rating-means      哦,也是   叶问2确实是M   http://www.hoyts.com.au/movies/details/ip_man_2.aspx   但是我也查错了   澳洲的分级是   http://www.hoyts.com.au/mediafiles/images/Classification/legend.jpg   你给的分级可能是US的   谢谢指出   我给编辑上去 ————————————————————————————————————————————————————————————当年有鲁迅,于是我们伟大祖国开始把他放到小学课本里作为80年代的我,视之为偶像和不朽的精神食粮,长大后发现,其实他的文章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是被逼出来的,而拿到现在做教育,是在宣扬民族主义。

人文一点想,美国阿甘出去打仗,珍妮叫他遇到坏人就跑,这和我妈妈泪汪汪拉着我的手送我出国时说的一样。

我在想,也许我自己是一个小混蛋,倘若现在三战爆发,我差不多10年前打CS的时候肯定眼睛一亮,定会YY自己做战斗英雄,一路捡枪捡子弹。

然后爆头无数敌人。

可是现在如果真的打三战了,一个宣传兵跑我家里跟我说,请你响应号召参军,我肯定会说,那么Go xxxx yourself。

而CC什么V如果上面有类似广告新闻,我也肯定换台。

算我丧心病狂吧,我认为西方的人文或者人本主义,自由主义,其实是更为先进的。

国家是一个帮派,老大们要混江湖,少不了纷争。

我只是屁民,为国争光,别人去争吧。

国家丢人了,我认为并不能代表我会被别人嘲笑。

这个年代,大家大概已经知道了尊重人而非家庭背景。

虽然很多时候,在学校成绩好但是家里穷的孩子还是被瞧不起。

白人打了洪师父,打死了,话说,人家带了拳击手套,嚣张了点。

但是也不能算谋杀,人家的文化就是那样,说实话,倘若现在你把泰森拉去打,他也是一个德行。

如果打不过,没必要打,让他嚣张,一个人对着不存在的成功嚣张那叫傻逼。

你去跟他跳过去打,被打死了是被侮辱了,把他打了就争光了,这其实是一个自卑者的逻辑。

实际上,我不认为英国人真的会因为打死了一个中国胖老头而有任何自豪的。

当然,在电影里的Context下我不能这么说,因为香港当时是英国殖民地,中国人是奴才。

确实受了不平等待遇我认为片子这一段只是为了挑起民族主义情绪而设计的,因为西方的骑士精神当然无存,一个英国冠军怎么会跑去殖民地和奴才较劲。

奴才灭了主子,也就是奴才的YY中国文化里,琴棋书画没什么好比的,也不好翻译比吃的话,没什么好比的,我前不久知道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都有中国人做中餐。

西餐显然没法比。

能拿出来比的只有武术,所以成了YY对象。

我在网上搜索下各国武术比武,发现中国老和日本比武中国人到日本去,就被打败了,日本来中国,就被灭了观众倒是都是爆满,仔细一想,和电影一样,只是用民族主义情绪弄点钱。

这无可厚非,相信看我的影评的人,大多都知道什么是电影,什么是人生男人们,如果你们有那么漂亮一个老婆,和一个要出生的孩子你真的会中华崛起而XXXXXXXXXXXXXXXXXXXX吗?

问题就回来了,国外给这部片子评级是M,于是我查了下Mature分级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找了这么个分级列表http://www.esrb.org/ratings/ratings_guide.jsp上面写的是17+这就很清楚了,如果你16岁,不好意思,看起来25岁以下的都要查ID可是在国内,我猜10岁的孩子也是可以看叶问2的对吧?

只要你愿意,6岁都可以。

那么回到我开头的话题现在你回想一下,对不起各位女读者,我不知道你们会想什么(叶问叔叔好帅?

)但是我10岁的时候和大部分孩子一样爱好调皮捣蛋扯女生辫子放人家自行车气门芯。

假设我看了这部片子,我大概会想去练一身功夫,也会从片子里学来一腔满腔的爱国情怀·········所谓爱国,就是要去打那些打中国人的,10岁嘛,大概逻辑如此等这样10岁的孩子到了20岁当年的情怀可能已经不在了但是我总在想,那些法国人说中国没资格举办奥运会为什么会有那么那么那么多的中国青年满腔热血的,一脑子奴才样的去抵制家乐福去“爱国”为什么就没有几个人穿着北京奥运的T shirt,手拿几张奥运的门票,满脸欢喜的,伸出中指,告诉法国人Va te faire foutre我想民族主义肯定是从娃娃就抓起了······放不下了本文扯的很远,但是这就是我的想法,电影嘛,你看了宣传片就知道讲什么了,如果你预期不太高的话,这部片子因该可以达到你的预期。

值得票价尤其是和老外一起看的时候(嘿嘿嘿嘿···········)

 7 ) 叶问——你的伟大我永远都懂

虽然说知道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虽然说知道电影中的格斗套路一直都是坏人先占优势然后好人反败为胜,但每每看到正义胜利的那一刻,激动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近代历史中伟大的中国武术人:霍元甲、黄飞鸿、叶问、李小龙……还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探索武术的真谛,力行民族的修德,在暴力之中弘扬一种非暴力的人生态度。

你认为分胜负重要,还是回去和家人吃饭重要?

勿以为选前者的就是真男人,勿以为选后者的就是假女人。

恰恰在一种柔性与母性之中,你能体会到克己与包容。

从前练功,清晨五时,必在操场等待师父与师兄弟。

童年的时光,天真淘气爱玩,追求一种好胜心,追求一句师父的称赞,追求一套拳完整流畅,追求一套剑行云流水,追求练会侧空翻,追求每天练完后吃一顿可口的早饭然后去上学,追求六年如一日的痴迷以至于在上初中时还念念不忘师兄弟们。

大学时也练过,但终觉时间、精力和身体之间的矛盾性,最后慢慢变胖,变慢,变瘦,变无力。

但还是常常会去拥抱一种醉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构想一个江湖,江湖中有一个我,我将经历一个如何传奇的故事,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之下。

理想或者说历史都有一种魔力,一种不断激励人的力量,也会渴望开着武馆,回家淘米洗菜,帮邻居晒被子,照顾失忆的朋友,尽管现实中你的生活可能是一种很平俗的状态。

大师和高手的区别可能不在于拳脚,而在于其一拳一脚之中是否饱含哲理。

追求气息,追求内外合一,实质都是在追求拳路与精神的统一,一招一式是否伤人,伤人到何种程度,何时致人毙命,何时留三分力,你能懂的即是武术,你不能懂的即是理想。

 8 ) 三问《叶问》2

为啥老是自居弱者 电影里的外国人一挨揍,电影院里就有人鼓掌,还大叫“好!

”。

虽然说揍外国人让人解气,可心里还是挺为我们感到不值的。

“中国人打败外国人”是我们喜欢的戏码。

霍元甲打,要看。

陈真打,要看。

苏乞儿打,也要看。

看过叶问在第一集里打还不过瘾,现在到了《叶问》第二集了,还是要看得很。

那边美国人喜欢看“美国人打败外星人”的戏码。

美国人用高科技武器打败外星人,拯救了无数遍地球人;我们这里只是用肉拳头打败地球上的外国人,挣的只是一口气。

这笔帐怎么算我都觉得不划算,似乎人家的比我们境界大。

而且这种境界,还在渐渐拉开。

不管是“中国人打败外国人”还是“美国人打败外星人”,其实都是“弱者打败强者”的模式。

但是美国人早就看腻了“弱者打败强者”的童话了。

于是出现了“外星人打败美国人”的故事。

比如像《世界大战》那样的,美国的现代武器根本不是外星人的对手,美国人几乎就被外星人打败了,地球几乎就被外星人征服了。

最后拯救世界的不是美国人,而是地球上的“污染”。

被外星人打败,美国人无所谓的。

但是能想象中国会有这样一部“外国人打败中国人”的电影吗?

受不了吧,为什么受不了?

就像阿Q不能让别人说自己头上的疮一样。

其实也可以这样编剧,中国人几乎就被外国人征服了,幸好中国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外国人呆不下去了,中国“逃出生天”。

还有一种“外星人打败美国人”的故事,比如《第九区》。

这回干脆让外星人扮演起了弱者,然后外星人起来反抗强大的地球人。

打败地球人,逃出生天。

啥时候我们也当回强者。

我们挣了口气,外国人挣了啥 整部《叶问2》,其实反面角色严格的说只有两个。

一个是贪婪的洋警司,一个是脑残的洋拳手。

洋拳手不加掩饰地鄙视、污蔑、挑衅中国人,是个毫无教养的洋流氓,一看就欠揍的那种。

但是他也就是一个粗人,更坏的是那个洋警司。

洋警司以权谋私,无恶不作,能欺压中国人的地方他从不放过,而且整个比武闹事的事件也都是他一手挑起的。

一看就不得好死的那种。

最后,洋拳手被叶问揍趴下了,可是洋警司呢?

他是被英国人自己带走的。

所以这部电影虽然“中国人打外国人”打的很热闹,可是最后主持正义的还是英国人。

君不见,洋拳手的脑袋被叶问夹在裤裆里狂捶,可那个裁判就是不停止比赛,估计拳击规则里完全伏地才算击倒,身体一部分没有伏地就不算击倒(洪金宝就是这样死的)。

直到叶问放下洋拳手,裁判才呼地冲上去读秒,最后还宣布叶问获胜。

这个裁判不偏不倚,只忠于规则,果然公正。

君不见,最后叶问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难懂的道理,还要有人同声传译。

可台下一干英国听众正襟危坐,没一个开小差、打哈欠、挖鼻屎的。

最后还要起立鼓掌(当然有一个愤然离场,权当他是实在叶问说的太久,他上厕所来不及吧),果然绅士。

君不见,由于肥波检举揭发成功,洋警司被洋警察们自己带走,临走时还声称“你是我们英国警察里的败类”。

(这时观众好尴尬,鼓掌好还是不鼓掌的好?

)洋人在洋拳手和洋警司身上丢的面子全都找回来了。

果然法治。

据说叶问在香港没有和英国人打过架。

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

那么为什么要编这个故事?

就为了让中国观众YY一下“中国人打败了外国人”?

叶问打败了洋拳手,充其量挣了口气(就是所谓的尊严),那么英国人挣的是啥?

为啥叶问话那么多?

叶问的故事其实很老套,先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然后再把人家打得惨不忍睹。

一言以蔽之——“奥特曼模式”。

只不过“叶问”撑得长一些,铺垫得足一些。

多少年来,来自M78星云的奥特曼家族为了地球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怪兽进行了坚持不懈、毫不妥协而又卓有成效的斗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只不过每次战斗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往往被怪兽揍得满地找牙之后,小红灯一亮,开始发飙。

只是奥特曼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聋哑人,他几乎不会说话,仅凭眼神与人类交流。

每当打败一个怪兽之后,他表情凝重,没有一句话。

拍拍身上的灰尘,伴随着一声坚毅有力的“ZHA!

”一跃而起,消失在天空之中。

#走的酷酷滴。

# 相比奥特曼,叶问却有很多话要说,全然不顾已经鼻青脸肿。

好像过去的动画片,结束之后出来一个人物,说今天的节目告诉了小朋友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无非要团结友爱,不能说谎云云。

整部电影,通过洋警司和洋拳手两个反面角色,一直在煽动这样一种情绪:洋人是欠揍的,洋人是不得好死的。

但是后来的洋裁判、洋绅士和洋警察也说明了人家也不都是流氓,也是有讲道理、负责任的人。

中国人也不能陷于一种被迫害后的复仇妄想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白人出来中和一下情绪。

于是,叶问讲话了,听了半天,总结了一下中心思想:打架是不对的。

那何必打呢?

以后能不能别打了?

 9 ) 叶问是种形象

看完《叶问2》8个小时之后,我对男友说,咱们再把《叶问》翻出来重看一次吧,他变得有点困惑,反过来问我,你为什么保持激动这么久?

仔细想来,不是因为甄子丹长得漂亮,打得漂亮,不是因为叶问其人其事激动人心,统统不是。

甚至,同样的故事,冠以其他人头上,我也会激动依旧。

叶问的形象满足了我长期以来的精神诉求:越是真正的高手,大隐于市,越是最为低调平静的那个人。

当太多人将自己的生活重心设计为展示的时候,我们以所谓地位、金钱占有量作为成功的标志,却不再静下心去评判自己是否还有真正的幸福感。

占有再多的物质意义何在?

除了挥金如土那一瞬间可以拥有短暂的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感,之后则是无尽的虚无。

满室仓惶还不如一贫如洗。

而叶问的形象,即使最窘迫的时候依旧觉得挺拔。

在叫嚣的周遭中,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强大,却不会刻意展示,那样的光芒才让人折服。

对于这个世界,时常觉得疲惫,觉得与世界的绝大部分交往依旧构成困难,觉得自己笨拙无措。

叶问的形象,叶问形象产生的共鸣,至少让人心里觉得温暖,原来那么美好的向往依然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领袖。

 10 ) 叶导:还好周杰伦没演『叶问2』

导演叶伟信在宣传电影时,无意中“刮”了票房毒药周董一巴掌。

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影视展中宣传时,他被记者问道:原本盛传会加入李小龙角色,你也曾说有意找周杰伦演出...可是叶伟信被问到此事,突然笑脸一收、脸色大变说:“证明我很走运,他答应我就惨了!

”哈哈哈哈哈...这次有心的“失口”太好笑了!

相信『艋舺』的钮导也是这么想的吧?

不过这件事让周杰伦所属的台湾杰威尔音乐公司知道,立刻发表了下面的意见:周杰伦所属的台湾杰威尔音乐公司回应:“杰伦和公司并不认识这个导演,他说什么,我们都没有意见。

”关于周杰伦会不会再接拍电影的问题,杰威尔音乐公司称:“电影当然会再接拍,《青蜂侠》在今年底上映,敬请期待!

不过今年他的既定计划是新专辑和演唱会。

” 怎么感觉上有点恼羞成怒呢?

哈哈哈..如果周杰伦有演出『叶问2』,你还会去支持吗?

我不会,我认为与他合作的人都有点倒霉。

碰什么死什么...

《叶问2:宗师传奇》短评

一顿操作猛如虎,晓明演技二百五。继上一部之后,这一部更加注重了感情的叙述,甄子丹和洪金宝的动作设计还是很惊彩,剩下的晓明看起来还真的是让人着实尴尬。如果装B可以赢的话,那么晓明一定是拳王。

3分钟前
  • HarperYug
  • 还行

叶达也。剧情狗血,打戏满分。

6分钟前
  • Song³
  • 还行

甄子丹

8分钟前
  • @花皮球@
  • 力荐

这个系列基本可以改名叫 媳妇报仇记 ……

13分钟前
  • 还行

虽然没一好看,不过叶问不再神棍了

16分钟前
  • 榌舞の~雪児
  • 力荐

黄晓明真2

19分钟前
  • zee1and
  • 较差

如果说第一部还有点历史渊源,那么第二部就是彻底的2了

23分钟前
  • 蓝人
  • 还行

对不起 飞机上实在太无聊了 给看完了 我不是故意要看的

27分钟前
  • 暂无昵称
  • 较差

扣分是因为配乐不是谷云龙大哥负责,"中国酷"也不是主题曲.要不就5星了,lol

28分钟前
  • 点苍印第安
  • 较差

甄子丹完全逆生长!演叶问最爽的一点就是可以随时找一个李小龙来喊自己师傅。黄晓明是第一个能用每一个眼神都把“你们不用说了,我告诉你们我就是这么帅”演的如此炉火纯青的演员。前人们最多只演到了“难道我不帅么?”但是,黄晓明你牛B,你突破了,你在一部别人都用动作演的片里坚持只一种眼神飙戏

31分钟前
  • 驰骋之
  • 还行

很帅,很精彩。情不自禁的想鼓掌叫好

32分钟前
  • 豆瓣酱
  • 力荐

有三姑,有六婆,仲有李小龙=v=

34分钟前
  • 西海岸有树
  • 推荐

黄晓明的小眼神仿佛在说:我真的很帅。。这不是装B。。是真B。。加上他又负责2。。so:黄晓明,2。。。B

3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缺了第一部的感动。

40分钟前
  • 𝑻𝒂𝒌𝒖𝒎𝒊
  • 推荐

狗尾续貂

45分钟前
  • 大漠孤烟
  • 较差

温吞水,说教

46分钟前
  • SilenceControl
  • 还行

甄子丹太帅了

47分钟前
  • forfaen
  • 力荐

全场鼓掌。有点震到我了~

49分钟前
  • Oscar金牛仔
  • 力荐

为何老打洋鬼子啊。

50分钟前
  • 夯奔走
  • 还行

离一差点。

53分钟前
  • Jasper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