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片子虽然也有枪战,动作,追车的场面,但更多的是小成本的室内戏,主要看点还是各位老戏骨的演技。
2.刘德华演得真好,这个好是因为角色其实不太适合他,但他也能演出八九分,吴镇宇不用多说,刘青云六十了,但比起其他人,真是肉眼可见的老态啊。
3.没看过原版,剧情上渐入佳境的感觉,是一部合格的不算烂片的港片。
4.这几年香港电影的投资人或是编剧导演是不是离了警队题材就不会拍电影了啊,而且都不是什么警匪反恐了,就是黑警,黑香港警察黑出了新高度,成龙当年拍《警察故事》虽然是个人英雄主义风格,好歹也是给香港警察立了个正派形象的人设,结果这几年什么《扫毒》,《拆弹专家2》,《寒战》,《怒火重案》,《神探大战》等片,香港警察的枪口都是对准同袍了。
5.颜卓灵饰演的女秘书,那个演技和她的年纪很搭吧,还有那个高赫,光头就该死么
邱礼涛还是没有本质提升,就靠动作枪战戏活着,太套路化,时间到了不突突几梭子、不炸几个炸点他可能浑身难受,场景一转观众都能猜到要枪战了,真没更高的追求吗?
由于是翻拍剧本,故事是不错的,咖位也保证了演技。
但剧情细节还是有伤,诸位大咖演技虽然没得挑但岁月不饶人啊,刘青云跑那几步、后面追的呼哧带喘的众配、还有胖胖的郑则仕长官,会不会让观众怀疑香港警队啊。
总体还是能看看的,6.5到7吧,但对比二十多年前的原作还是有不小的差距,3星。
如题,全剧最赚的当然是发仔,被两位名师现场指导,当然小发和卓文伟电话谈判的时候那种说多错多、颤颤巍巍,不断被老师diss的破碎感真的越出屏幕。
本片是邱礼涛近几年节奏、剧情最好一部,也是完全没有浪费吴镇宇的一部,多半得益于原版《王牌对王牌》。
演戏真的还要看这群老演员们啊,从各个方面的完美。
只是不知道刘青云和吴镇宇还需要撑多久;黑哥、三哥、黄德斌还需要黄金配角多久;郑则仕都瘦了,依然在奋战……能扛动大旗的年轻一代香港演员好像还看不到啊。
友情提示,一定看的是粤语版哦!
特意在上映前一个月看了原版,对比下来有好有坏,整体还是不如原版。
好的地方在主线开始前的节奏上,简洁明了,没有原版的拖沓冗长,但主线开始后就大大不如了,“谈判”这一正题上,没有展露出原版的两方专业性极强的对招,毕竟时长被压缩了,但邱礼涛的做法是,把压缩出来的时间,给到了商业戏份上。
例如主角挟持人质开始前,原版是在办公室临时起意突然发难,把整个警察系统打了个措手不及;而港版是在分区里劫车逃去总部才开始,这就让邱礼涛导演可以在途中加一场追车&追逐戏,但正常情况下,卓文伟根本不可能在这么多车和人拦截的情况下能逃到总部。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最后去拿证据一幕,直接发现了主角二人逃走马上追捕,又一段追车戏。
另一个我觉得改编得很好的在谢家俊这个角色,原版其实就是一个专业性拉满的,为主角服务的工具,所以在原版里甚至是一个小时后才出场,而港版这里极大地丰富了这个角色,序幕戏后离职去做社工,从源头去帮助社会人底层人民,这也是卓文伟除了专业性和外人之外另一个选择他的原因。
对于港版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邱礼涛导演是不是把观众看得太扁了,还是从《扫毒3》还是闪回闪上瘾了,一开始就用闪回摆明了李俊杰是黑的,原版是怀疑,或者说是明知道是,但没有证据只能是怀疑,这叫嫌疑人;而港版直接一个闪回李俊杰在卓文伟家里栽赃嫁祸,这就明面上告诉观众他是犯人了,而很多刻意的镜头,简直就是摊开了告诉观众谁忠谁奸,唯一猜错了的就是姜皓文,除了外号“黑仔”和肤色黑之外,在剧中的表现也太黑了吧,但你居然不是…就是单纯莽、单纯蠢,都不知道怎么坐到这个位置的。
另外因为谢家俊是离职了的,并不是警务人员,只是市民,所以我一直在想的是一个市民在指挥中心去In charge行动是否合理和合法,这就是为什么港版里谢家俊这个角色没有要求要现场指挥权的原因吧,所以很滑稽的地方就在,一有什么就拿你不是警务人员去怼人家,那你叫人家过来干嘛…而这个角色这样的改编处理,也让我很好奇原版最后的谈判,也就是骗黑警的反间诡计怎么实现,因为他不是警务人员,他没办法用我也同流合污去实施计划骗对方说出认罪的话把正邪反转,而最后再告知对讲机一直开着,这是原版最后最精彩的反转谈判。
港版怎么处理这一段?
答案是不处理,最后一场戏开始前就告诉观众我通话开着,然后反派为了自保自己说了出来,因为谢家俊不是警务人员了,所以其实离开总部后,就没有了他发挥的地方了,理论上他完全可以退场了…片中卓文伟也是这样说的“你可以走了”。
而原版从后半段失去了指挥权准备全面进攻,到最后的诡计反转,才是谢家俊这个角色的高光时刻,可以说原版从那时候开始,主角由刘青云的角色转变成了吴镇宇的角色。
最后说一些自己觉得不应该删除的地方吧,一是卓文伟身份认同问题,原版对他的警察证是很看重的,这是他多年来的荣誉,但港版只保留了他的葬礼要按殉职警务人员规格去操办。
另一个则是死去的警察老婆那一边,原版是他老婆也不相信主角,骂他人渣,这么多年好兄弟你都杀了他,原版是相信了营造出来的谎言的,而这些指责和言语,是能加强主角要洗清屈辱,还自己清白和兄弟死去真相的心理的,虽然是很小的戏份。
虽然宣传说这次不动枪,动嘴,但对文戏和细节的压缩,换取商业节奏强的扁平化主线和追车及追逐战,不得不感叹邱礼涛真是新生代王晶啊…(没有说邱礼涛是新生代导演的意思)
《王牌对王牌》(1998)确实很适合翻拍成港片,不论兄弟情谊还是类似于“捉内鬼”的设定,亦或枪 战、飙车,都是记忆中纯纯的港片元素,导演邱礼涛对原作没有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编,仅有两处较大的改动,其余部分几乎是1:1复刻。
主要聊聊两处较大的改动:①谢家俊:原作中的史宾恩,是现职谈判专家,而吴镇宇饰演的谢家俊在三年前的“陈大来案”之后,选择辞职,当起了社工,他给出的理由是“想从源头开始,帮助那些受苦难的边缘人,让他们不用走上一条不归路”,对于人物的改动,一来可以让谢家俊的登场更合理,因为谢家俊的辞职和社工工作,让卓文伟误以为他是那个线人;二来,可以为影片增添更多的底层厚度,这与“福利金被贪占”导致的结果是一致的,都具有低层面向,我认为,这个改动是合理的、成功的。
②结尾:原作中,最后是丹尼举着 枪,是开 枪处以私刑还是将罪犯绳之以法,这既是职业素养和道德问题,更是人性问题;但《谈判专家》把结尾改成了谢家俊凭借出色的谈判本领和一颗大心脏,给影片做了结,这样一来,加上谢家俊人设的变化,影片比之《王牌对王牌》,更符合双雄的设定,此改动,无疑是成功的。
从剧作改编层面来看,《谈判专家》是一次几乎完美的本土化实验,值得肯定;双雄中,吴镇宇略胜刘青云一筹。
依舊是邱禮濤中段班水準,有美版的珠玉在前,邱禮濤的改編只能算合格,原版的經典之處在於你來我往的談判過程中以偏激的手段訴諸對體制的憤怒,繼而在龐大的懸疑氛圍中自證清白尋求真相,看完原版不難理解為何邱禮濤會親自改編本片,那股對體制的憤怒宣洩非常貼近《拆彈2》邱禮濤所表達的精神,片名有專家二字也形同《拆彈》系列的姊妹作。
港版的改編回到了90年代,開場以原創的方式拍出美版沒有拍出的兩位談判專家過往的合作案件,華仔作為監製客串了開場的挾持者,邱禮濤對體制的憤怒宣洩從開場便奠定了基調,再來故事基本上就是照美版走,美版的經典相信也是邱禮濤不想改編太多的原因之一,因此只以濃縮篇幅的方式呈現,然而比起美版塑造出的人人皆有鬼懸疑氛圍,港版的閃回大幅削弱了懸疑感,讓影片過於直白是一大遺憾。
另外年代設定在97回歸前,明顯又是邱禮濤一種政治上的隱喻,可惜從抓內鬼到對體制的憤怒宣洩表達都樣樣不如《拆彈2》,設定大膽但表達過於保守,最後只留了內鬼自殺作為逃脫的改編結尾作為深層隱喻表達,在沒有太多驚喜的改編下只能說失望了,劉青雲90年代演的《暗戰》同樣也是演談判專家,這次演反面版談判專家其實頗有意思,但在美版之前港版的改編部分真的不多,全片只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
除此之外邱禮濤行活內的槍戰場面、飛車場面依舊非常精彩,久違在香港的狹窄街道巷弄實拍中看到癲狂的飛車追逐,邱禮濤總是能在量產中執行出令人眼睛一亮的飛車場面,若沒看過原版的觀眾較能從本片獲得大量的驚喜,若看過原版的觀眾就只能在夾縫中找到一點邱禮濤的私貨輸出,近期最佳的邱禮濤作品依舊是《莫斯科行動》。
PS:片中清一色都是老熟人主演,盧惠光剃光頭果不其然也是其中一個內鬼,港人對光頭佬的恨意以及戲謔感真的好強啊🤣🤣
反复的人质被劫持,谈判专家出动,用以理服人又不失强硬的话术,一步步击溃劫犯的心理防线,成功解难。
可能是电影起因不顶大,让我觉得大家没必要这么大动干戈。
只是贪污福利基金,就弄得大半个警局的人要嫁祸于人、灭口杀人,最后羞耻自杀。
话说到底是贪了多少啊?
上亿了还是几千万的。
阻止一场挟持,枪战、飙车、各种大型飞虎队爆破、散弹枪闪光弹烟雾弹都上,就有一种请了一个米其林大厨一顿红烧爆炒,结果给你端上来了一盘凉拌黄瓜的感觉。
总体来说节奏稳当,情节环环相扣,前面两个小案件也展现了谈判专家的能力,给电影定调,看着有意思,剧本扎实,不过也是有翻拍打底,是一部可看的爆米花爽片。
谈判专家 (2024)7.22024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犯罪 / 邱礼涛 / 刘青云 吴镇宇
小弟專程喺呢齣戲上畫之前重溫咗原版,今晚睇完呢齣發覺邱禮濤算係交到功課啦。
起碼開場嗰場戲個壓迫感可以捉得住觀眾,劉華嘅客串都算係小小嘅驚喜(因為今次做得冇咁劉華)。
好明顯今次劉青雲係主角中嘅主角由頭帶到尾,鎮宇嘅角色對比起原版嚟講,著墨似乎少咗啲,覺得有少少浪費咗。
不過都係兩位高手時隔多年嘅合作(仲記得《高度戒備》睇得好過癮)。
雖然片頭已經寫明係改編,但係邱禮濤為咗自己唔想寫咁多字,佢老味直頭抄埋原先嘅對白,真係慳水慳力慳功夫啊屌你(不過都好過佢自己寫嘅)!
對白抄唔少喇,場面就加咗唔少港產片嘅例牌嘢,咩追逐、飛車、槍戰都溝啲入去,好似套套警匪片少咗呢啲就拍唔到戲咁(一定係老細要求加架啦)。
好彩本身有個好劇本撐住齣戲咋,好彩係講1997之前嘅故事咋,好彩係依家嘅邱禮濤拍咋,如果唔係你班撚樣破壞緊安定繁榮喇屌你!
總體評分:6.5/10
可能因为喜欢几位演员和港片的风格吧,感觉拍得很不错。
剧本非常棒,反腐任何时候都是不错的主题。
何况影片讲的是1993-1996年的香港。
片头一段铺垫起伏之后一气呵成,当然,细节上不要太挑剔。
如果片尾健身房那段再巧妙地出人意料一点,那肯定会成为又一部被好莱坞模仿的经典。
刘青云不出意料,演得游刃有余。
吴镇宇一改他擅长的“枪火”风格,比以前成熟丰富多了。
相比之下,成为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的华仔演技有点退步,又回到了太用力的状态。
导演节奏分寸掌握得也不错。
可惜的是,后三分之一收得有点平,没有让刘吴二位来一段画龙点睛的精彩演绎。
PS:写完才发现本片是套用了好莱坞九十年代《王牌对王牌》的剧本。
怪不得。
从《麻辣热烫》到《走走停停》等,以及本片,看来现在大家都发现改编或模仿是件省心又出彩的活儿了。
①谈判专家这个行业属于冷门,但并不少见的题材。
或许是年纪大了视角略有不同,以前更多看到的是这一类阿Sir衣冠楚楚、言之凿凿、巧舌如簧、力挽狂澜,满满地写着“专业”二字,眼里都是个人魅力。
而这次看到的,居然是面对社会积怨与警界黑幕,苟延残喘、疲于奔命、垂死病中惊坐起,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沧桑。
感觉导演整了热热闹闹的两小时”标”,最后灵魂拷问观众,你们看懂“本”是什么了吗?
②影片将时代背景设置在回归前,伴随着刘德华那个case,用黄家驹和李翰祥的逝世新闻渲染和蔓延了绝望情绪,这种处理有暗戳戳的高级感,我蛮喜欢的。
③抓内鬼的悬疑情节有点潦草,个个都像,但也没给出让观众参与的线索,基本是影片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能邱导有更高追求所以志不在此。
就好像苗侨伟携黑警大队围剿刘青云时,为了争取刘,毫无征兆毫无必要地S了一个同伙,毫无道理。
④吴镇宇放弃高官厚禄去做义工,并拯救还在体制内的刘青云是升华之举,反映邱导价值观:人民至上不是泛泛而谈的宏伟概念,它是由一个个具体事例支撑的,每个公民都是人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就是人民的全部。
体制不一定能时刻确保人民至上,而脚踏实地照顾好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公民,胜过豪迈的任何口号。
冬日雪原的寓言故事
m2542:舌头舔柱子这段确实挺实用!整体略单薄。
北欧版“疯狂的石头”!哈哈哈
芬兰这个国家混的挺惨啊。
我就记得舌头舔柱
不就一顆隕石而已嗎能出什麼亂....😅
在这个冰天雪地的不毛之地,天外飞来一颗陨石。。。据说这颗石头价值百万欧元,于是,整个小镇沸腾了;商议决定把石头放博物馆,等夏天来了,全球的人来买票看展览,小镇就要发达了,然而,黑暗中,一个个心怀不轨。。。在阿富汗战争中蛋蛋受伤不能生育的神父收到了一个好消息,爱妻怀孕了。退役的赛车手认为石头是死去的领航员给的启示,他要再次上路,让领航员不白白死去。酒店老板娘也企图靠这块石头摆脱郁闷的生活。花落谁家?拭目以待。看点1:穷山恶水出刁民的芬兰版本;刁民的笨拙与愚蠢贡献不少笑料。看点2:无敌雪景,一望无际的雪,安静、纯白、仿佛一块巨大的画布,各种各样的人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拉倒吧,这种北欧小国家的电影真没啥好看的,喜剧也get不到有啥好笑的,不停的叭叭叭讲,故事也没啥吸引人,也没啥高潮~~~那边看似雪景挺美的,其实去了就会后悔
孩子是谁的
不惊悚不知道是撒,就记得舌头舔柱子和小蝌蚪不会游泳了🤦♀️🤦♀️
惊悚喜剧是吧😅
一般般
一颗陨石的神迹,新生和死亡并存。芬兰独特的环境场域,厚重的积雪,惨白的阳光,浓重的夜色,给整个故事染上无尽的荒诞以及让人精神错乱的幽默感。外国人也挺爱“疑似出轨”这种剧情矛盾。相信所有看完片的人,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舌头舔铁杆
看不进去
前头还行,后边有点拉跨了
疯狂的石头
芬兰版的疯狂的石头,有点冰雪暴的感觉,天很冷,雪很大,人很酷😎😎
kk
催生的
开头的拉力赛车看得很爽(三菱?)。男主开得PAJ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