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嘴够贱,就能众叛亲离。
——题记男主角是Hot Fuzz里的较真警官,一样的Oxford accent,不一样的是幽默笑点。
Hot Fuzz是黑色幽默+向大片致意的典型英国式喜剧;如何众叛亲离(How to Lose Friends & Alienate People)却和影片剧情一样:当英式幽默遇到美国熔炉。
大学英语2上有篇文章是讲美国文化的,大致是说,美国是个沙拉盘,把所有的文化都装在一起,表面上在一起,但是互不干涉;后来,美国变成了melting pot,能把所有的文化都熔在一起。
要我加,我要再加一句,美国,如果这部电影能够一部分代表美国文化,那么美国就是挤出机,不管什么文化进去,它都能挤出一样的颗粒。
当然,这样说有些不公平,因为这部影片的制片方,据豆瓣介绍,是大英帝国。
一个诡笑,我要再次说,让小孩子从小玩过家家游戏是很好的,因为长大以后,会发现世间的一切看透了,无非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拿英美关系说,表面上,英国臣服于美国,但是暗地里,不免又要慨叹大英帝国的衰落,于是顺便臆想下光荣岁月。
这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当老大的表面威风,实则树大招风,暗涌不断,真正厉害的是跟在老大旁边的小喽啰,就像是狐假虎威里的狐狸,找了个靠山,吃不完喝不完,还不用担风险,典型的现代衍生品投资:空手套白狼。
扯远了,接着说这部电影。
其实,不愧是大英帝国制作的电影,既让观者看到了美国挤出机的力量,又让英国人看到了摆脱美国的希望。
美国挤出机体现在一个嘴巴很贱的英国人为了能够过上他想要的名利场生活,最终决定迎合美国娱乐圈的生存方式:夹着尾巴写一些迎合明星的文章。
摆脱美国的希望体现在他最终决定在颁奖礼上和他的梦中情人撇清,决定离开Sharp——娱乐圈生活指南。
当然,这个希望之光非常渺小,渺小到让人质疑到底这是希望还是摇尾乞怜:因为男主角最后的归宿是去找美国小妞,或许他会留在美国,被挤成另一种差不多的颗粒。
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点题,我的观影笔记的名字叫:只要嘴够贱。
是回答电影名称用的。
男主角正因为嘴够贱,所以能从英国这个小地方飞到美国纽约这个国际大都市工作(请用英式幽默理解这句话,如果无法理解,那么说明:1、你还不够嘴贱,2、你没有看过英剧或者英国电影);也正因为此男嘴够贱,所以在美国众叛亲离,于是只好回归美国熔炉挤出机的怀抱。
嘴贱,已经成为娱乐圈、时尚圈能否迅速蹿红的标准之一,同样作为标准的还有出位、炒作、不要脸等。
2008年,时尚圈最毒舌去世了,一票人感叹:未来没有人能够替代这种评论风格了。
好在,中国娱乐圈还有个祖德可以让大家有个盼头。
这个时代,被人们感叹,媒体无良,道德沦丧。
大家感叹的时候却不去想自己就是那个让媒体无良,让道德沦丧的帮凶。
所谓,when buying stops, killings can too. 但是,人们就是不愿意,包括我,喜欢看别人的悲剧胜过看喜剧。
就像,人们情愿把动物关在一平米的笼子里,然后对这动物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也不愿意动物回到它们的家园,然后通过discovery观赏动物的野性美。
我们都是祖德族出现的帮凶。
不过,坦白的说,我也喜欢嘴贱的人。
理由如下:1、脑子反应快,和这种人相处很有趣。
2、能听到很多八卦。
3、三不五时,我也是个嘴贱的人。
http://cyeon89.blogcn.com/diary,22435030.shtml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跟《时尚女魔头》如出一辙的影片,主人公在追求时尚和欲望的过程中不能自拔,但其中辛苦的滋味需要独自忍受,最后是值得珍惜的爱情让主人公重归心灵彼岸。
简奥斯汀,书版BJ单身日记,伍迪艾伦的嘚吧儿片,休·格兰特在他演好人的电影中,《black书店》里的伯纳德,《鱿鱼与鲸》中的小男孩主角,《相思成灾》中的永远醉酒的富家女,《阳光小美女》中的同性恋自杀叔叔和色情片怪爷爷,这部电影…………名单持续补充中。
在我的想象中他们是一个世界的。
如果他们在一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多精彩啊……我会一边拍手,一边大笑:痛快!
生存让你不得不低头。
在雷人越来越多的世界里,在颤颤巍巍战战兢兢的生活中,他们多值得人向往——永远一针见血,讽刺的淋漓尽致。
而真实世界中,我只能猛翻白眼,每每提起一口气,将讥讽的话吞回去,憋到内伤。
本来只是想说我觉得英国人拍这种爱情小品远比好莱坞拍得好——他们从不吝于将英式幽默充斥其间,从不去想是不是这样太不罗曼蒂克了,你看好莱坞就很少让小罗伯特唐尼出现在这种片儿里——结果在这里鬼扯什么。
总之,遇到这种片就是——看之。
《如何众叛亲离》(How to Lose Friends and Alienate People)的简介,译者是北京的杜然。
托比·杨的简历是这么写的:生于1963年;在他的记者生涯中,被许多久负盛名的报纸和杂志开除,其中包括《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和《名利场》。
他目前生活在伦敦。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他很贱。
托比·杨牛津毕业,父亲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知识分子,属于“从优秀到卓越”类型的人物,1978年因为对历届工党政府所作出的贡献而封爵;他的母亲创作过一部获得大奖的小说,是一本教育类杂志的编辑。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又受过优秀的高等教育,但是托比·杨最大的爱好是跟在名人的屁股后面跑,而且是不计个人脸面的那种。
用他的话说,他在《名利场》杂志举办的第一次奥斯卡派对上,一看到汤姆·克鲁斯就想跪下去。
但托比·杨至少是坦诚的,他从不掩饰自己对名流的狂热。
他说自己那些所谓“鄙视”名人的朋友,看到明星的时候,连额上的头发都会被明星的方向所吸引而翘起来。
天堂在托比·杨的心目中,就是能够光着身子和波霸女星安娜·妮科尔·史密斯在钱堆上打滚,而不用产生丝毫的自责。
但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喜欢名流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浅薄的人。
托比·杨专门用了一章,回忆他在80年代在哈佛念书的那一年时间,对于美国当时正流行的政治正确运动进行的反思。
他写道:“我完全同意布鲁姆的观点,但政治正确最让我惊骇的地方,不是这种信念本身,而是其信奉者所表现出的教条主义。
对于美国人,这已经见怪不怪,但我在学术自由气氛近乎颓废的牛津呆了三年,所以哈佛大学对于异见的不宽容,让我感到震惊。
只要有人不同意新的正统观点,就会自动被贴上“种族主义者”、“男性之上主义者”或者“恐同者”的标签,其后果与麦卡锡时代被贴上“共产主义分子”标签的人所面临的后果一样严重。
结果,没有多少人敢不同意政治正确的信条。
在哈佛,最让人吃惊的事情是这里缺乏真正的学术多样性。
在牛津,从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到赤裸裸的法西斯主义,每种政治观点都有机会呈现出来。
我在牛津大学布拉斯诺斯学院学习哲学、政治与经济的时候,班上共十名同学的看法主张,比我在哈佛整班学生的看法主张都要多得多。
文化相对论者可能认为,需要向学生呈现各种不同的观点,但在现实中,只有一种观点被接受,那就是文化相对主义。
这一点不像是在一所二十世纪末的美国大学,而更像是在一所十五世纪的西班牙大学。
”当然,这种反思不可能是托比·杨这种人写书的主旨。
在反思的间歇,他也穿插着回忆了自己在哈佛的生活。
尤其是——“尽管不吸烟,但我还是选择了住在可以吸烟的寝室;因为我相信那些抽烟的女生更容易搞到手。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她们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督查寝室里男生的行为上,试图找到性别歧视的征兆。
那些想要和这些“迫害狂”发生性关系的人,必须遵守一项被称为“安提俄克法则”的奇怪法规,根据这个法规,在诱惑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你都必须获得女人的许可,比如:“能摸你左边的乳房吗,还是你更希望我把手留在你的腰上?
”1980年代在抑制美国校园的乱交行为方面,安提俄克条例可能比艾滋病的流行所起的作用更大。
由于富布莱特奖学金只负担生活费用,所以为了挣学费钱,我成为了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的特别研究生(teaching fellow,享受奖学金但需要兼任一定教学任务的学生——译注)。
这使我有机会每天接触到许多漂亮的女生,但不能越雷池一步。
根据另一套规定,除非有至少三人一直在场,否则我不能在教室以外的地方与我的任何学生进行交往。
对于禁止和她们单独碰面,我尚可理解——身为一名白种欧洲男性,怎么可能放弃扑向一个毫无防备的美国少女的机会呢?
但是,为什么与两个女生碰面也不行?
推测起来,可能是我有搞“三人行”的危险。
”
你以為喜劇很簡單嗎?
找幾個誇張派的演員,安排一些跌倒失敗的戲碼,再加上路人甲乙丙的火上加油,就是喜劇了嗎?
不,我會說那是泡沫劇,你只不過是藉由他人的出糗來反差自己的正常與安好,所以你笑了。
與《穿著Prand的惡魔》雷同,改編自Toby Young 的類回憶小說《How to Lose Friends & Alienate People》同樣在描寫雜誌出版界的不為人知的內幕,只是電影版的《How to Lose Friends & Alienate People》比《愛上Prada的惡魔》多了點會心一笑,少了點陰暗人心,至少我看過兩者的電影是如此。
這也是近幾個月,最讓我感覺歡樂的電影,故事有點俗套,一個英國二流記者因為一次出糗曝光意外獲得美國出版界大老的垂青提拔成一線的雜誌記者,格格不入的他周旋在明星與同事之間的連番創意笑料,例如:請來變性人來公司大跳艷舞卻讓公司大老的女兒發現,或是他為了博得心愛女星好感而討好她的狗,卻意外讓狗致死的滑稽毀屍滅跡過程;還有他那渾然天成串場在對話中的電影經典台詞,會讓你真的相信,他不是個二流記者,他只是時不我與,沒人懂得他的長處,發現他的優點。
故事的轉戾點在,當Sidney對一路與他扶持的同事Alison日久生情時,卻意外發現她與自己的上司外遇,他憤而改變自我原則,他向他最不屑公關祈求機會,讓他寫篇公關文,他需要出頭。
他要力爭上游,他成功了,他身穿華服,他住進高檔華廈,他博得上司青睞,一切來得又快,一眨眼他功成名就,實現了他當初的夢想,然,一切果真如此順利?
這真的是他想要的嗎?
答案,讓影片來告訴你。
凭记忆回忆,可能没有完全指出。
1、在杨找来双性人脱衣舞娘被老板训斥后,出门有幻想所有同事为自己欢呼。
2、party上遇见东山再起的瑞秋,那个曾经含泪说着:我会永远记住的女星,对杨说,你是谁,我好想见过你吧?
3、在假面舞会上,杨知道梅根和上次复合后,呆坐在一边的时候被上司过来取笑。
欢迎补充这是一个高素质愤青的遭遇史只能说是遭遇史,说成长、发达、堕落、醒悟都不怎么靠谱。
男主又贱又萌,是个勋爵哲学家的儿子,读到了哲学硕士,却喜欢裹在名利场里。
说话做事不经大脑,有自己的正义感和英雄主义倾向。
其实现在看来就是一部中二史:“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中二最终醒悟混上主流,又彻底而决绝的退出了…汗,被我一说简直变成了瞎折腾…还好最终抱得美人归。
喜欢上 SimonPegg 后,翻出这片子来看,才发现自己很早以前就看过。
不过那时只觉得过于癫狂,现在却觉得心酸之余结果还是过于理想化了。
这其实只是部好莱坞电影。
不像是英伦风格。
倒是对原著很感兴趣。
ps :Simon穿上阿曼尼简直帅到爆表!
其实电影和片名压根没多大关系从hot fuzz开始欣赏simon pegg这部依旧是他擅长也是我喜欢的风格克斯腾小姐一向不怎么喜欢另一个标志的女二号 深V领泳池而出拨弄头发的造型的确很性感影片除了结尾 其他还是不俗的喜欢最后一幕的场景夜晚 大公园 露天大电影 野餐布上 恋人相依而坐 比比皆是
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不够精彩,但是我却非常喜欢。
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没有怀揣恶意不过是忠于自己以各异的方式努力着前进。
将人划分好与坏实在是极其愚昧的。
屁股决定脑袋,立场促成行动。
所以任何一种行为必然存在其反射的意义,因此不该由于偏见而遭受指责。
何况年龄也不再允许我们还拿自己当祖国花朵,一脸嫩相的作出那种好人-坏人模式一刀两断的天真论断了。
最重要的是,我格外喜欢它的原因是那么多人都不喜欢它。
更多的人认定这不过一场闹剧,可是从头到尾我都为它的真实感动不已。
男主角才华横溢,然而为了真实的生活他愿意背弃自尊。
这样的举动远比那些以批换未来的处女下海更加悲哀。
艺术从来都只是金钱养的狗,才华再高都不够买块地,真理永远是于血泊中诞生的。
然而无论多么残酷,始终是看到别人的共鸣远远比不上自己的恻隐。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个禁忌的底限是他人不可触碰的。
对于蜘蛛女来说,应该是他那段略显不伦的糊涂恋情。
梅根·福克斯也可以为了他那条惊悚的吉娃娃(也可能是小鹿犬)打破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战斗到底。
而桀骜不逊的浪子背井离乡,抛下情谊放低自己,那些一面左右逢源一面克己压抑的景象瞬间历历在目。
看上去那样的光怪陆离,却如此自然。
2009年的冬天好象特别冷。
看完电影的时候,我竟然觉得自己捱过严冬便可以坚强无比。
从此再不用讨别人的慰藉,真心实意也好虚情假意也罢。
dunst喝醉了实在是诱人那。。。
英国老的幽默我只能搞明白三分之一弱。。。
最搞笑的一句话“he is english..."
Simon Pegg真的挺cute,很喜欢他的吸血鬼造型。
尽管有个哲学作家爵士老爸,还有个经典英国电影明星老妈,再加上自己有个哲学硕士学位,他却跟在明星的屁股后面,以闯入名流party和与女明星上床为生活意义。
这一点实在是太cool了!
无论是写明星丑闻为乐,还是为了名利女人拍明星马屁,最后再闹翻颁奖礼,他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
这样的人真可爱啊。
但电影本身一般。
听说原著Toby Young的自传小说会精彩很多。
最无厘头的情节是不明白为什么Alison会爱上他,这里的处理太简陋了。
睡衣舞蹈顶多是对对方有好感而已。
他成名的过程也过于简陋了,就是beg了女公关一次嘛。
现实中哪里有这么容易得到机会。
因此前2/3的剧情的确很好笑,后1/3有点闷。
不过变形金刚里面那个女的真的非常sexually attractive! 而且我真的很喜欢Kirsten Dunst。
或许我对女人的审美观有点怪吧,我觉得她很美,很有味道,而且可塑性很强,演什么都可以。
其实总体而言是一部比较无厘头的闹剧,本来想给3星;只是因为Hot Fuzz和Kirsten Dunst,我给4星吧。
^_^
一个演员的才华不需要任何附加元素,不要内敛不要因地制宜,就是赤裸裸地喷涌出来。天知道我多么多么想看永不存在的[僵尸肖恩]续集!
夏季结束和你看的最后一场电影.
很幽默。
白瞎了一堆明星!
Toby Young
那个变性人把偶吓倒了T_T
实习生赶通宵写出来的玩意儿……一干名脸又有何用。
女主不好
有simon pegg怎么可能不好看~~不过对英美文化的对比还真是有趣,和表面上的相反,英国文化反而更生机勃勃更不拘泥啊~~居然有那么多向big lebowski致敬的部分,Jeff Bridges也甚好~~还有原作者居然被禁片场,这人看来是太折腾了
喜欢西蒙·佩格,所以有他必看之,虽说情节有点无理取闹,但还有艳女克看,可以了。
还是怀念当初
换你,你要Kris不要Megan??
给个2.5吧
唉 突然就狗血了
simon以前的风格没了 商业化了 美国化了
其实很不错
What a mess......Still, Megan Fox is really hot.
放弃自我就能得到的东西是如此高昂又如此低廉,我们珍视的,是生活本来的模样。
屌丝品质闪闪发光
西蒙·佩吉也无法支撑我看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