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很容易混淆。
比如爱和伪装成爱的欲望,关心和以引诱为目的关注,真诚的欣赏和操纵性的夸赞,无私的给与和以索取为目的的付出,为了保护做出限制和为了自私的控制对方......爱,关心,欣赏对于处在孤独状态下的人,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心智未成熟又缺爱的孩子,如何能在巨大的诱惑,以及对方刻意制造的压力之下分辨出这些微妙的区别?
几乎不能。
而这不仅仅存在于成人对孩子的关系里,PUA,杀猪盘,也类似,有的为了欲望,有的为了钱。
这部电影的讲述手法很赞,回到少年的内心状态,细腻的还原了受害者是如何自我扭曲的,性侵是如何被伪装成一个“爱情故事”的。
如同电影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如何防止这样的事发生,在公共和家庭范围已经有很多讨论,但受害者要怎样走出来呢?
林奕含最终自杀了,片中的女主到了中年也仍然无法进入婚姻。
她们最初对爱的体验是扭曲的,她们处于弱势位置时被欺骗利用,且孤立无援,要如何从面对自己作为受害者的过去?
如何原谅曾经把利用当真爱的自己?
要如何面对那个曾经侵害自己的人?
要如何学会识别值得信任的人,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把自己的经历拍成这个电影,讲述给公众,似乎就给出了答案。
电影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法让它在电影领域有一定地位,这其中的艺术感我尚不能完全领会,但对于这个故事,算是看明白了大意。
一个48岁的女人,回头去直面13岁时遭受的性侵,那种被自己、被父母、被对方所蒙蔽了,以为是爱情,以为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以为自己没有受到的伤害。
年少时遭受性侵,对少男少女内心的伤害具体是哪一方面的呢?
美国不会像中国一样,有贞操观和名节这一点道德束缚,所以她们的伤害点在哪呢?
是不能享受美好的第一次所以对于性无法形成正确的观念?
还是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屈服?
还身心的双重崩塌吗?
伤害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大,但是点在哪我尚未能完全明白。
女主角或许是本能地为了自保,所以选择了尘封和遗忘。
但那道疤永远隐藏在内心深处,越久越深也越是无法抹去,虽然多年后再去追溯,从世俗层面来说,并不能得到什么,也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甚至按传中国传统的观念,反而会破坏自己的名声。
但她似乎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动着,去面对这个事实,去抚摸自己的伤疤,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可这个结终究还是要自己去解开。
或许疤痕永远不能消失,但当你能平静地欣赏它时,它才能美得像蝴蝶!
对社会而言,这个举动是有极大的启迪意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看待少女被性侵?
应该如何避免这类事件发生?
这是社会各方需要思考和优化的,导演本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拍了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
值得钦佩!
《信笺故事》的是纪录片导演詹妮弗·福克斯的首部电影处女秀,改编自福克斯亲身遭受性侵的经历。
由《大小谎言》女主角之一劳拉·邓恩出演女主角詹妮弗。
虽然是詹妮弗的故事片首秀,看完后我很佩服电影叙述故事的功力。
影片始终贯彻着现实和回忆两条主线,平行交叉着向前推进故事情节,同时互为关联,互为缠绕。
还有更为复杂的是,影片还要不断展示对詹妮弗的记忆偏差的修复。
这样的关系很容易把观众弄糊涂。
但是作为纪录片导演的詹妮弗.福克斯,讲故事的能力不是吹的。
影片叙事脉络清晰,很感人。
社会对第二性的塑造最成功的地方在於,让女人从小就以成长为符合社会性别定义的人为荣。
小时候悄悄在家偷偷擦妈妈的口红,穿高跟鞋,都可以说是不同年代许多女性的集体回忆,成为女人,这四个字是极有蛊惑力的存在,诱人争先恐后把符合固有概念的条条框框往身上套。
这些既定认知只不过正好捉准人性对美的向往,也就罢了。
青春期的女孩尤为想迅速成长为女人,于是有的人开始告诉她们,经历了性,你才真正成为女人。
这条似乎也被许多人照单全收。
某种程度上,这概念也可以理解。
可怕的地方在于,相对应的成为男人守则里,他们说,上了她,你才是真正的男人。
更可怕的是,一些相信这一套的男人,兴许会用一生来贯彻。
他们往往以高一级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去接近对他们原本怀着尊敬的年轻女孩。
他们年轻过,所以他们有一百套说辞去套路年轻姑娘的涉世未深。
他们带着她们最需要的尊重、理解、包容,挟带知识、阅历,一股脑砸下去。
他们多了解青春期那些早慧的女孩子有多孤独啊。
同龄人的思想远没有跟上她们的步伐,父母等大多数成年人却又还把她们当作孩子,不会认真去聆听她们的想法。
她们比任何阶段都想获得认可,想成熟,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被当作一个真正的女人去对待。
Bill这样的男人们出现得正合时宜。
当女孩子以为自己得到了难得的知音,感激涕零愿意打开自己时,他们才掏出真实意图,那个意图只想理解她们的身体,前面一切筹谋都只是一场殚精竭虑的前戏。
是的,这比直截了当的摸大腿聪明得多,聪明到受害者甚至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认为自己“或许是爱吧”,认为“那是我第一个男朋友,只不过比我年纪大些”。
可是这对她们来说是爱情,对他们来说却只是又达成一个成就,收获多一个战利品。
当性侵者用下半身来完成自我肯定,承受者就变成他们的战绩与骄傲。
否则章文不会得意洋洋地在受害女孩子面前吹嘘自己之前有多少个。
一方面告诉女生,你应该觉得骄傲啊,这是抬举是荣光啊;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她,那一百个女生都觉得没事,你何必小题大做呢?
Bill实践得更彻底,作为一个事业上颇有成就的男人,他不难得到年轻女孩的崇拜,他是自己小世界里的王,他甚至创造了一个世界观,实现着一套原始的一夫多妻制,并且只有非常年轻的女孩子才可以留在他的世界里。
G小姐无论年轻时有多风华绝代,年纪一大就毫不留情被踢出局,从始至终她都只是一个猎物。
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比Jennifer更悲哀,因为她直到老都没有觉醒。
不管她作为一个女人,在所有人眼中看来是多么有价值,她却一生都甘愿活在Bill的阴影下助纣为虐。
因为打从Bill一开始操控年轻的她开始,她已然停止成长,她永远地成为一个被操控的小女孩,在心智没有完全成长时,错误的性非但没有帮助她成为女人,反而让她永远地停下了,那条成长之路被封得死死的。
从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来说,物理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伤害绝对是无法权衡孰轻孰重的。
这也是为什么,性侵值得如此上纲上线,性的自我保护得往所有人脑子里狠烙,这针疫苗对所有人同样重要。
木子美这时候跑出来,倒不提什么三观,她只不过是把一向多存在于男性身上的思维夸张演绎了一番而已,就足以让那些洋洋自得吹擂自己战功赫赫的男人丧气了。
有趣的是,大多数性侵强奸方面的无头公案,都是败露于当事人自己事后跟人吹牛逼。
所以这一针心理疫苗要打给所有意图用生殖崇拜实现肯定自我的人,下半身的事成就不了你的上半身。
也打给所有女孩子,当你可以合理享受性的时候,你必须把是否享受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任何侵犯你的人出现,能勇敢为了捍卫自己去反抗。
而这样的觉醒和反抗,不论何时都不为晚。
唯有这样,你才算真正成为女人。
好难过 心被揪着疼 谁都经历过青春懵懂, 但并不是每一段青春都与美好相联 成长中的少年敏感又孤独 渴望更多的“爱” 与关注饮鸩止渴 曾经不理解甚至责怪母亲的严苛与过度保护,但如今看来真的是感恩自己能够幸免于难 如果他日为人父母 必当尽全力守护他们左右 不至被孤独蚕食故事里Jenny在某一天突然拿起电话对Bill说不 但真实的世界中可怜的少女只会就此落入一层又一层更深的地狱 她厌恶自己 被那个人触碰过的身体 所以她自此以后与不同的男人上床 外国人 已婚男人 各式各样的人 她要借他们之手毁掉自己 这样才能说服自己 她是那个winner 而不是可怜的victim 48岁了 仍然孑然一身 触动到我的还有一处,作为pro的Jenny访问她的一位女学生第一次的经历 女孩面露羞涩 但仍不掩饰幸福的回忆说 是和她的男友 在甜蜜的17岁 他们青梅竹马 爱与痛交织出的初体验 是令人艳羡的 女孩陶醉的沉醉在过去的回忆 而Jenny的眼里发出寒冷逼人的目光 她被刺痛了 幻想的遮羞布被扯开 她只是那个承受poor girl abused by that disgusting guy 这部电影最绝的 就是切入角度 事情的真相的重现没有意义 故事里38岁的Jenny回到13岁的记忆中 共同经历那些难以启齿的时刻 自己只敢对自己坦诚 也只有自己最能接纳自己
有些好电影看完了之后还想再反复看好几遍,有些好电影看完一遍却再也不敢看第二遍《信笺故事》属于后者。
《信笺故事》是由詹妮弗·福克斯执导,讲述了女主角詹妮弗的妈妈偶然间发现了一封女儿40年前所写的信,信里揭露了詹妮弗13岁时与自己曾经的马术老师发生性关系亦或是被性侵害的往事的故事。
13岁,性侵害,看到这些关键词都让人心忍不住揪一下。
更可怕的是,这些事全都是真实的。
”本片根据詹妮弗·福克斯亲身经历改编,内含敏感题材,敬告观众,谨慎观看。
“这是电影片头一开始就打出的字幕,亲身经历,最可怕的四个字。
年近50岁的詹妮弗,是美国一位小有成就的纪录片导演,平日里她负责关于世界各地妇女生活的采访。
她扛着摄像机在各个城市奔走,她用镜头展现别的女人的故事。
可是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她,也有一段黑暗的过往。
这是什么样个一个故事?
詹妮弗说:“我想要以一些美好的事来开始这个故事。
我遇到了两个特别的人,两个使我深深沉迷的人。
想象一下,一个已婚女人和一个离异男人,在亲密的友谊中分享他们的生活,用他们的灵魂彼此相爱......然而他们的身体却没有融为一体。
重点在于,我也参与其中。
我是如此幸运可以见证他们的爱情。
”听起来似乎很讽刺,一个关于性侵的故事竟然被伪装成了美好的爱情。
可悲的是,在詹妮弗的记忆里,曾经以为,那就是爱。
13岁的暑假,詹妮弗参加了马术训练营她的马术老师简有着完美傲人的身材,一颦一簇尽显成熟女人的韵味;她的体能老师比尔有着强健的体魄,性感的肉体,充满着男性荷尔蒙的魅力。
这两个成人使得当时年幼的詹妮弗沉迷,并且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认为,那是一段恋爱关系,比尔是她的第一任男朋友。
可是记忆是会出错的。
记忆中的詹妮弗自己,个人长得和成人一般高,长相成熟,发育完好。
可是真实的自己,却还是懵懂的孩童相貌,眼神单纯无邪。
在发现了詹妮弗四十年前的日记后,母亲焦急得给她打着电话,询问她那段关系究竟是什么詹妮弗的只记得当自己是个孩子的时候,沉迷于改变自己,但是她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改变的了,或者说,她不记得曾经的自己了于是詹妮弗打开了自己的相册,开始回想起这段封存的记忆。
童年时父母无尽的争吵和父母对自己的忽视使得詹妮弗把自己的教练当作唯一可以倾诉的心灵导师。
而比尔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一步一步,欺骗、伤害詹妮弗。
他告诉詹妮弗,不要恨父母,要可怜他们。
因为他们无法像你一样,勇敢的面对生活,他们没有办法接受你变成一个女人。
那天晚上,比尔提议让詹妮弗留在自己家中“詹妮弗,你真的很特别。
你很成熟,我想把你从那些愚蠢的年轻男孩那里拯救出来。
”比尔用这样伪君子的恶心话语,引导着让詹妮弗和自己发生关系。
詹妮弗照做了,那时的她以为只要脱了衣服就可以变得与众不同,变得比别人成熟。
比尔就是这样利用孩童的天真,实施了性侵。
别人觉得詹妮弗是受害者,可她自己不那么认为,她认为自己不是受害者,她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她觉得自己拥有比尔的爱。
“他爱我,他哭了。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比尔是一个比詹妮弗大三十岁的离异男人,他是成年人,他懂什么是爱,而孩子,根本不懂。
40年后已然成熟的詹妮弗开始怀疑起这段关系,他想找到比尔,知道他现在过得如何,也想确定,那是不是爱。
即使詹妮弗可能已经清楚这段关系的本质,可是当别人问起她是否被性侵的时候,她想了想,只说了句,是发生了关系。
比强奸更可怕的是诱奸,利用少女的不成熟不懂事,实行性侵害,并且让她以为这是恋爱,不会告发他。
多年以后的比尔功成名就,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千万人鼓掌,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有多龌龊,干过多少肮脏事。
记忆也许会出错,可是身体不会,詹妮弗记得自己在每次和比尔发生关系后都会呕吐。
她的身体在告诉她,意识不愿接受这件事。
于是,经过一层一层记忆的探寻,被美化过的记忆终于露出了千疮百孔的躯壳詹妮弗明白了也承认了,她是个受害者。
她找到比尔和她对峙“不知道吗,你不记得每次做爱后我都呕吐不止吗?
”“你记得你称我为你的小女友吗?
”比尔都知道,也都记得,他是个成年人,他知道自己在犯罪,却还冠冕堂皇的把过错归咎于詹妮弗自己的没有信仰。
他比《熔炉》里的校长更恶心,他让詹妮弗在之后长达四十年的岁月里都相信他的谎言,相信被包装成爱的性侵事实。
这段记忆还给詹妮弗带来了潜移默化的伤害她不断地和不同的男人上床,她不相信婚姻,因为比尔曾告诉过她不要结婚这个故事,太像之前轰动一时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的事了。
林奕含用了自己最擅长的文字试图合理化一个少女被老师诱奸的事。
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了爱慕之情,老师却说“爱我的方式是将阳具塞进十三岁的我嘴里”她写下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听起来是个美好的初恋故事,却隐藏着无比惨痛的往事。
在写完这个故事以后,她就自杀了,我们难以想象被性侵少女的内心有多煎熬和痛苦。
还好,詹妮弗鼓起了勇气对所有人说出了这个故事。
女孩,你真的成熟了,你现在是个非常优秀的导演了;詹妮弗曾经是个纪录片导演,可是在这部电影里,你很难看到纪录片导演的特点和特色。
她用相当成熟的叙事技巧一层一层揭开事实的真相,性侵题材的电影其实并不少见,可是能够用第一人称视角还原被侵害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信笺故事》做得非常好。
电影中大小主角的跨时空对话,40年后主角的再次呕吐,更是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最后感谢詹妮弗·福克斯的勇敢,让我们能看到这样真实却残忍的电影希望所有的性侵者都能受到惩罚,所有的少女都能健康成长。
美国纪录片导演詹妮弗·福克斯,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
导演童年时的亲身经历,13岁未成年少女被成年人诱惑,性侵的尘封往事。
电影的完成度非常高,非常出色的一部给8分。
年今五十的詹妮弗·福克斯已经是一名成功的纪录片导演,在繁忙的拍摄工作中,她接到了数次母亲打来的电话,语音留言中母亲焦急的等待着她的回电。
回到美国之后,詹妮弗收到了母亲寄来的邮件,里面是自己13岁时写的一篇作文,作文里自己在一个暑假,陷入了一对已婚男女的不伦恋情之中。
将近四十年后母亲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这篇作文,迫切的希望得知作文的真实性。
作文将詹妮弗的思绪拉回了13岁的夏天,自己在马术训练时,结识了自己的马术教练和田径教练。
马术教练成熟性感的酮体。
田径教练强壮阳刚的体魄,对性意识刚刚萌动的詹妮弗充满了诱惑。
深入的接触后詹妮弗发觉了二人超出寻常的亲密关系,而二人也表现出了对自己异常的好感。
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已经冲淡了詹妮弗的记忆,她一直把这件事当做自己的秘密,模糊的记得,自己曾经和田径教练真心相爱过。
母亲迫切的希望得到真相,而詹妮弗发觉很多往事都变得莫能两可难以确定,于是她开始拜访昔日的亲历者,随着细节的渐渐显现,记忆和真相的距离越来越大,一个惨痛的事实在四十年后完整的呈现在詹妮弗的眼前。
导演詹妮弗虽然是一名成熟的纪录片导演,但是纪录片在本质上和剧情长片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部剧情长片处女作,显示了导演强大的掌控能力。
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现实和回忆交织平行推进,而记忆和真相的偏差,又是一个不停修复的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精彩的叙事结构,电影最终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完整呈现了四十年前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导演深厚的叙事功底可见一斑。
在纪录片中导演往往喜欢大量使用长镜头,毕竟在电影的拍摄手法中长镜头是最能完整还原事件真相的一种拍摄手法。
从二战之后长镜头也大量在叙事电影中使用,现在高难度的长镜头也是艺术电影中常见的镜头语言。
最近在戛纳亮相,毕赣导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据说使用了一个一小时的长镜头,不能不佩服毕赣的镜头掌控能力。
电影没有占有绝对优势的镜头语言,不能说长镜头先锋,前卫就是最好的拍摄手法,万事都是有利必有弊,长镜头意味导演舍弃了电影语言中另一魅力巨大的技巧蒙太奇。
在这部当中,导演放弃了自己驾轻就熟的长镜头,而大量使用蒙太奇,技巧非常娴熟。
表现在迷失的记忆之中,朦胧的臆想,虚幻的碎片和残酷的现实纠缠不清,彼此交织,没有比蒙太奇更合适的表现手法了。
电影超高的完成度,跟导演大量使用时空蒙太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看过电影之后心情有些压抑,我们的记忆真的是真实的吗?
可能未必,现在我真的想不起来自己十三岁时究竟长什么样,记忆可能只是一些模糊的碎片和自己臆想出来的片段。
而在青春叛逆期,自己坚信和执着的许多事,几十年后仔细思量,原来都不过是年少轻狂的荒唐一梦罢了。
The Tale《信笺故事》电影有几处我消音后才能看下去,直视画面那几秒会引起强烈的心理不适。
作为此类事件艺术化后的旁观者,我们会觉得恶心,愤怒,不可理喻…而对于无数个真实存在的詹妮弗·福克斯,那些亲历者…他们躲在心灵深处的黑屋里不断被提示着伤害。
初长成阶段多数人有过对年长异性的“错爱”,或是被恶意的诱惑,而这种单纯私密的心理一旦被别有用心的大人引导或是利用,结果不言而喻……我们小时候受过的真实伤害远远大于记忆中的不悦,而在成年后能被唤醒的痛点或是说敢于直面的又有几个?
甚至在更小的时候,我们无法思考,更没有记录分析的能力,不知道陌生叔叔伸进裙子里的手有多肮脏,不知道被糖果诱惑进小房间后的龌蹉…而对于再大一些的孩子,脏手会贴上“以爱为名”的标签,用谎言麻痹叛逆期最为薄弱敏感的心智,暗处温柔的强暴,实则将身心意志埋入炼狱的仪式。
The Tale的侧重点并不是描述事件本身,而是聚焦于受害者自我和解的过程,平行时空的对话,采访叙事,多重蒙太奇以及一些暗喻的引用,旨在唤醒观众的意识,从而给予更多可以观察及讨论的角度。
盛夏的清晨看完此片,还是出了一身冷汗。
看整部影片,没有太多看《嘉年华》对于施暴者的愤怒和对于家庭以及大环境的无奈。
《信笺故事》完全是以被性侵者13岁的Jennifer的个人视角来还原事件,隔着近40年时间的记忆,故事和现实,美丽和残忍,逐渐清晰。
围绕这部影片,看完之后一直在想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会是Jennifer?
为什么Jennifer要和Bill保持那么长的关系?
为什么Jennifer会对自己13岁发生的那段经历,完全没有记忆?
Jennifer是受害者吗?
关于前两点,电影通过Jennifer和母亲的对话,直接给出了答案。
第三和第四点,通过现在和13岁的Jennifer接近尾声的虚拟对话,间接给了一些线索。
为什么Jennifer会对自己13岁发生的那段经历,完全没有记忆?
13岁少女,然后还是被性侵这样的事情,对于心智正常的Jennifer,这个从理性上来说完全说不通。
实际上是在她在反复呕吐的生理反应,告诉了她心理的抗拒之后,她做了不再和他们见面的决定。
然后她写下了那篇文章,并在作文课上分享,把它归结于一个自己虚构的故事。
她也许就把这段经历当作一个故事可以封存,从它的生活中消失。
所以,是她潜意识里把它从记忆中刻意抹去,或者“冰封”到一个记忆中无法触及的角落。
Jennifer是受害者吗?
我觉得这是本剧最特别的视角,也是最重要的信息。
区别于通常的受害人视角,13岁的Jennifer认为她是在这段经历中全身而退的Hero,是她主动提出结束,是Bill在电话那头哭泣,他还将会一直想念她,甚至给她寄卡片。
她已经给自己安排了胜利者的角色。
而在她成年后的生活,表面上,这段经历对Jennifer的人生也没有留下伤害。
她做了教师,当上记者,做她最擅长的事情——讲故事,并和很多人分享。
她的生活看上去也不错,有关爱她的生活伴侣,满足的性。
实际上,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尽管她更多归结于自己来自孩子繁多的家庭,不喜欢小孩,甚至在很多年之后才会享受性的快乐。
这些其实都是来自于那段可怕经历的伤害。
这不是一个模式化被性侵女孩的故事,她不成熟,但她都在自己做决定,这当然和美国教育和文化直接相关,但她还是拥有了超越了身体的成熟,成熟到可以在近乎灾难面前自我救赎。
在这段令人心碎的经历中,她全程都没有流泪,大多是微笑,默许,甚至在分享文章还露出笑容。
四十年之后,近乎揭开伤疤,并且直面了伤害的源头,Jennifer说出了她对当时的厌恶,羞辱的泪水夺眶而出,而这一次她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看完感觉有一点点压抑女主自己骗自己结局并没有看到坏人被惩戒555但是女主有很勇敢地跟他对峙了就很棒!
女主做了一个很棒的决定就是直接拒绝俩教练的恶行!
G夫人真的极度优雅和美丽,可是真的好恐怖。
一开始我还是很喜欢她的,看到后面真滴害怕。
女主主要是太缺乏爱/鼓励/关心和有效沟通了她的妈妈生了好多孩子,感觉都顾不过来。
一开始看女主小的时候,就感觉她有跟成人沟通的能力,跟同龄小孩应该聊不到一块去。
看完以后更加坚定地清醒地明白:✍不要因为感觉自己深陷深渊,就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他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恐惧实现他们想要实现的愿望,再包装成帮我们解决问题了。
✍性教育的问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早。
✍大人如果不能保证给到孩子足够的爱和足够耐心的沟通,就还是尽量别要孩子了吧真的。
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没办法信任,你又能指望她去信任谁?
实在看不下去
希望女孩都能学会辨别看似无害而浑身发骚的渣男 以及发现那些看似无聊老实巴交但内心纯洁火热的能给各位菇娘一段美好感情经历的肥宅🙄
作为一部电影而言,叙事方法可以,层层揭开真相,但属于比较拖沓的
没有太多直面的对垒,回忆的色调都显得好像温情脉脉,却让人不寒而栗。
一个未成年性受害者的自我解剖。基调像是喉口一刀然后不让你流血的难受,回忆的粉色薄纱被撕开的时候女主选择面对施害者,她冲到昔日教练面前一字一顿控诉他罪行的那段真是勇敢到令人哭泣。可是,不是每个受害人都会那么勇敢……
真是虚高的分
看完之后,心绪复杂。总以为自己足够成熟,但其实那是错觉,总以为自己足够特别,但其实那是自欺欺人,总以为自己面对的是爱情,但这种故作世故的天真只是被封印的悲惨记忆的包装纸,避免自己被过早拆穿和摧毁。太疼了,这些一直并行的对话,会将你击溃。
初恋时不懂爱情,糖果里包着毒鸩。需要警惕成年人对孩子的莫名好意,包括同性,未成年人还没真正清晰自己的性取向。诱奸更大程度上摧毁的是人的信赖,为人师表背后却藏着龌龊与不堪。即使刻意忘却,潜意识里让她对婚姻抗拒。
你也许可以催眠自己不去想男人是如何戕害你,却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有女人也要为他们递上锁链,在你的记忆里吐出冷漠的烟雾,遮掩着自己同样伤痕累累的身体。
不止剧本,连配乐、演员表演、镜头语言都一直在催着观众:快点吐。
6/10。没什么感觉,可能房思琪的小说对我触动太大了。除去故事,拍摄手法也一般。可贵的是没有歇斯底里。
这么多年的我伤痛,在他面前就是个笑话。It was you! You deceived yourself, not me! 这才是师生恋最可恶的地方,利用幼年的无知去赢得存在感,去赢得所谓的爱。小姑娘的invisible,最终都会找到出口的。
4.5 But time...how time first grounds us and then confounds us. We thought we were being mature when we were only being safe.
这种片怎么能叫剧情片?无意中看了,观感极度不适。
对一段封尘记忆的追问,追溯自己何为自己的人生,两条线索相交的方式运用完美,现在对过去的拷问切合这故事。而故事本身就用悬疑方式讲述,一步步将观众引入恐惧。太多道貌岸然的人了,导演给凶手的特写可使人作呕。
对这种人本身的东西丝毫不感兴趣
HBO是有些马力克在身上的。(不是)。这剪辑有点碎,跟的有点累,不是导演自己剪的,3个editor。a. There must have been a witness. b. Wanted to be treated as a special person
时间线交叉,穿越对话都使电影看起来费力而无趣,故作高深吗?难道只有看到30多年前自己写的信才能回想起来吗?毕竟是第一次,而且因此变成滥交女,自己心里没数吗?
有病就去治,好吗?巨烦这种来回来回切换场景,看得人云里雾里然后恍然大悟就是牛逼电影了?与儿时自己对话?臆想症有病就去治好吗?逐渐寻找自我?你呆在家一次性把那些写的东西啦信笺啦全部看完再开始寻找自我好不好?再一次吐槽这种生而不养的傻逼父母,责任重大呢
可能是後metoo時代的代表作之一。紀錄片女導用劇情片重構自己的傷痛,已是另一種「紀錄」;與《烈女本色》的極前衛不同,本片多了更多的壓抑,緩緩訴說主角(導演)自己的過去與現在;Laura Dern近年的顛峰演出,沒有之一;本片應該在銀幕上映正場,而不只是在HBO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