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thinking about the sunk cost in love ,so should we finish and say goodbye is the best for us ,we cant see each other , for me .if it continue ,it cost more.or i will need to stop it. practice stopping it from now ,than i will forgot you .goodbye.goodbye ,im pack your package in my heart,and throw them and you out. i won't waste my cost,and i won't hurt you .it is from god.than it is from god ,i try to forgot you ,try to forgot you,try my best to forgot you ,forgot touching ,forgot words, forgot memories ,forgot you.hug my future without you.
《少女日记》一部超乎想象的独立电影,演绎了一个十五岁少女的青春成长记,这种成长在我们的社会体系,跟地下摇滚一样,属地下成长,可以说是少女坠落成长记,可如果没有坠落迷茫的青春状态,做为画家的少女,如何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
激情与新鲜都是艺术家的灵感来源,痛苦与失落都是艺术家的深刻体验,所有的悲欣交集,都是令人成长的一种过程。
本片的女主角一脸酷劲,战胜了诸多大牌演员,获得了第25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女主角。
“少女情怀总是诗”,而在电影的少女中,她的世界幻画出不同的彩画之花,用图画构建她的世界。
故事发生在70年代的美国,颠覆不完整的家庭成了她成长叛逆的理由,她与母亲的男朋友发生了关系,又做了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比如还跟她好朋友跟母亲的男朋友上床等等,然后磕药喝酒,她总有理性的一面,既自省又自责,她把所有的事件用录音带录下来,做为成长的记忆。
不料,有一天被母亲发现,她离家出走,但亲情大过天,矛盾没有进一步升华,母亲原谅了女儿,再有一天,她的画作得到了编辑的鼓励,她决定抛去以前所有的荒唐,拾起画笔,开始成长后新的生活。
在人的生命个体面前,那些经过欲望成长的恩恩怨怨,有时候需要随风飘逝,希望永远都在前方。
温馨提示:这部电影包含大量裸露镜头。
电影背景设置在充满嬉皮色彩的70年代,酒精、大麻、致幻剂是推动情节的重要元素;同时情节涉及青少年与成人“禁忌の恋”。
不适合看到接吻镜头捂眼的乖宝宝,以及三观过正的道德战士。
这部电影去年(2015)8月就在北美上映。
因为不是轰轰烈烈的大片,国内的关注度并不热烈。
然而浏览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电影专栏,影评人不约而同为这部小众的电影作下肯定的评价:“每一个细节都真实的深入观看者的骨髓,这部电影呈现给我们影院鲜有的故事:记录一个少女的性成熟历程。
”(LeslieFelperin)一句话概述《一个少女的成长日记》(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 以下简称‘日记’)的故事:一个不那么自信的15岁少女Minnie“引诱”妈妈的男朋友Monroe做了成年人才做的事情。
听起来似乎错综复杂,之后的延伸却既不是青少女怨恨男人夺走自己的贞洁,进而演变为狡猾少女与恋童癖的对错之辨;也不是女儿与母亲上演争夺男人的母女之争。
而是能够引起观者共鸣与启迪,关于一个女孩心路成长的故事。
Minnie是一个肚子上有些小肉,体型正常,却总认为自己太胖的15岁少女。
她爱画些小清新,用抽象线条组成的插画,并且渴望长大后成为一名艺术家。
她有一个习惯,将自己的想法、生活中的故事录在磁带中,并将它们藏在床下隐蔽的纸箱中。
影片开端,趁着妈妈外出的机会。
Minnie看着自己仰慕已久妈妈的男朋友 Monroe, 对他说: “I want you to fuck me”Minnie经历了人生重要的第一次后回到家中,穿着鲜艳橘色长裙的妈妈窝在沙发了,慵懒地啜饮一杯威士忌,和二女儿聚精观看电视里的节目。
Minnie溜回房间,在磁带中录下:“我刚才有了第一次性经历,我想我现在是一个成年人了。
”背景中响着门外电视节目的杂音。
在公交车上,Minnie拿出录音器。
无视周围人的存在,大声地说:我现在脑子里想的全是性。
Monroe又高又壮,他有一双肌肉线条分明的大腿,以及充满男子气概的胸膛。
至于我自己, 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人,但是我的确感觉有些东西变了,或许是气场吧, 而且好像别人也注意到了。
对于中国的女孩们,性是羞于表达的话题,甚至连成年女性也会在提起与性相关的话题时羞得面红耳赤。
意识到这一点,和天真的姐妹聊天时,我总爱刻意提起这样的话题,当女孩子们变得尴尬却一副若有所思的标签,便暗爽着又“带坏”一个好姑娘。
女孩为什么要羞于自己的本能呢。
这即是关于两性,也是不以脑海里突然窜出那些“色色”的想法感到耻辱。
尽管“性成熟”“两性关系”“探索自己的身体”这些字眼似乎充满肉欲。
探索它们的过程却结合自我认知、与人相处、情绪控制等复杂的机制。
社会对你说好姑娘一定要遵从四德,保护好自己,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于是好姑娘把自己关在亮晶晶的玻璃房,到了该走出玻璃房的时候,无知的少女被卖了还帮着坏人数钱。
回到电影。
当Minnie的妈妈突然回家,Monroe慌张地结束调情,宠溺的抱住面前妩媚的来人。
被抛下的Minnie睁着慌张地大眼,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一幕。
下一个镜头,她光着身子站在镜子面前,丧气的摸了摸自己不大的胸部,捏捏肚子上松散的肉。
她的心理旁白说到:如果没有人爱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没有人关注你,没有人抚摸你。
我希望自己的年龄更大一些,我好寂寞。
我觉得自己的心脏下系着一个铁块,当我移动,当风吹过,它就会牵扯着我的心摆动。
我希望有一个人能疯狂地爱我到,如果我消失他会去死。
电影往后发展, Minnie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让Monroe爱上她。
当他们吃下迷幻剂,幻觉灌满狭小空间。
Monroe 仿佛看到世界末日, 脆弱地抱着 Minnie, 蜷缩得像个孩子,不停地对她说“我爱你”。
Minnie 无言,没有喜悦、没有感动,没有欲望。
趁着他洗澡的空隙,Minnie逃走。
这时我想到Pink一首老歌 F**king Perfect 的 MV,胖胖的女孩不满自己的样子,节食、自残,因为不满自己甚至企图结束自己的生命。
MV里的女孩没有死,却因为重获生命正视自己。
她与Minnie一样喜爱绘画,在MV结尾她开展了自己的画展,并且邂逅一生挚爱。
Pink MV的结局很完满。
在我看来,少女日记更加真实。
我总说最理想的爱情一定充满激情,那种感觉是恨不得把对方撕裂。
就像 Minnie说的 “如果我消失,他会去死”。
但事实上,我们不过是需要在别人的关注中寻找存在感。
当你以为自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大多数是爱上了自己脑臆想中爱情的感觉。
《日记》除了主线剧情,还堆积着细碎的故事。
Minnie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兴奋而热烈地体验新奇。
她爱Monroe,但是Monroe不是她唯一的男人。
她勾搭上班上的小帅哥。
后者是那种金发碧眼,一看就是受尽女生喜爱的类型。
小帅哥就像大多数青少年男孩子(或许也包括成年人?
),一副自作聪明的故作姿态,潜台词或许是‘看我不占尽你的便宜’。
但是情节并非像小帅哥设想地发展。
Minnie对自己身体以及性的理解,超过男孩。
到最后,男孩成了被占便宜的那一个,他这样对 Minnie 说:“ 你太热情了,让我感到害怕。
”Minnie也曾踏入同性恋情,与大胆帅气的金发女孩逃离现实世界,在酒精、毒品、不分昼夜的派对和摇滚乐中度过一段放肆的生活。
尽管看过原著的网友评论这段故事在原著中要黑暗得多,最终 Minnie还是回到现实世界的怀抱。
电影的结尾,Minnie与很久不见的Monroe相遇。
她在海滩上摆卖自己创作的插画,Monroe的目光像是灌入强力502。
Minnie送给他一幅画,对他说再见。
我总嫌近年的美国电影,或许是因为英雄片的热潮太盛,而自己实在不爱它们。
《日记》却百分之百排上我的最爱列表。
它就像在叙述我的心事,或者说每一个女孩都曾有过的回忆?
要说我在电影里看到了什么,是女孩不应畏惧本能的欲望,不应温顺服从毫无依据的规则。
更关键的是,在歇斯底里地渴望被爱之前,学会爱自己。
这不是鸡汤中随便说说的“爱自己”。
爱自己是,尽管身体、性格、思想、才能有瑕疵,却不掩饰它们、渴望成为别人。
比如我曾整个夏天把自己包裹得只剩一双眼睛,虽然成效不小,但是基因决定我永远达不到范冰冰的牛奶皮肤。
意识到这一点后,夏天变得更可爱了。
我让阳光放肆的填满肌肤绒毛的每一个空隙,并收获了好看的小麦肤色。
英国小男友总会抱着我的手,一脸大写的羡慕“babe,your skin so tan!
Can we swap?” 每个人都应该试着爱上自己的不完美,爱上它们后会惊喜的发现曾经的烦恼竟然是让自己与众不同的小性感。
电影的最后最后,Minnie与妈妈在装饰复古的酒吧听音乐。
妈妈穿着精致长裙,妆容精致魅惑。
Minnie突然意识到:我一直以为自己想变得和妈妈一模一样,但是她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男人才能快乐起来,而我自己就能使自己快乐。
或许快乐从来不是关于被爱。
如果你正单身,拼了命的想要找个人爱自己;或者你正挣扎在一个黑洞般抽取能量的关系,爱情或友情,我推荐看这部电影。
虽说它叫一个“少女”的日记却值得每个年龄的女性(以及男性)观看。
对了,英国把它的观影权限设成18+(实在搞不懂)。
电影里虽有裸露身体的镜头,但是毫无色欲。
现在网上有资源,为什么不看?!
文:Scarlette(喜欢此文欢迎扫描楼下二维码,关注博主微信Wild Chicken。
尽管更新不定时,但一定是原创好文,see u there soon!
)<图片1>
本片的主体就是一个懵懂初开的饥渴女孩上了自己老妈的男朋友,然后成为一个嗑药喝酒乱交的纠结体,最后取经成功,悟出真谛的故事。
看这个电影的原因只有一个,看我高中以来的男神。。。
可是看着看着居然被这电影吸进去了。
少女心大家都曾有过,有没有那么饥渴那另当别论。
可有谁能说自己曾经没有Minnie一样天真的想法呢:想要一个爱自己爱得死去活来的男生,如果我消失了他们就会死;want a body pressed up next to me so that I can feel alive. 在Minnie身上感觉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fucked up,naive,insecure。
不过,不经历几个人渣怎么成长。
爱过了,哭过了,痛过了,疯过了,才会知道自己能做so much more and so much better。
所以最后当她偶遇Monroe的时候鄙视的想了句 I'm better than you. You son of a bitch. 每个人都同样脆弱过,做过自己后悔的事,被人利用过,不同的是你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走的路是错的,Minnie在关键时刻,快被她所谓的gf "卖"给那个Drug dealer的时候醒悟了过来,迅速脱身。
这是机智的。
就像从小听老师在课上说的那样 做错不要紧 要紧的是你要订正啊!!
我并不把他当做一个女权主义电影来看。
片尾minnie说她不像她妈妈一样需要男人来让她快乐,很多人就说这是女权主义。
让我们快乐的事情有很多,爱情可以不是主要的,但肯定是其中一个,即使女权主义我也不觉得你们女权主义真的能做尼姑。
这部电影的主旨是成长,是让自己意识到要在考虑爱不爱别人 别人爱不爱你时候要首先爱自己。
See No Evil / What I wantI want nowAnd it's a whole lot moreThan 'anyhow'I want to flyFly a fountainI want to jumpjumpjumpJump a mountainI understandall (I see no)Destructive urges (I see no)It seems so perfect (I see no)I see I see no evilI get ideasI get a notion
一个未成年的女孩渴望被爱,渴望被男人抚摸来感受自己真实的存在,经历睡妈妈的男朋友,同性恋,毒品,酒精作用后,她意识到,真实独立的自己是什么样,i am the woman,it is my life !当与妈妈男朋友门罗调情时,她想have sex with 门罗,事实上她说“i did not know if i wanted him or anyone else to fuck me,but i was afraid to pass up the chance,cause i may never get another ”我不知道我是否想让他还是其他人fuck her,但是我当时害怕错过机会,因为这可能不会再找到其他人了!
对于一个没有父亲爱,母亲又很少疼她关注她的缺爱孩子来说,门罗是她可接触的,长得又帅又距离很近的合适人选!
不管这段不伦恋是否被人看好,但是只是至始至终,米妮只是想通过和他发生性而了解她自己,了解她的身体,我不认为她真的爱门罗!
---不然她不会又跟那个多金帅气的花心男孩性交,也不会跟一个不认识的黑人性交了!
---她只想要性,她只想要性爱爱来明白自己的价值,自己的身体是否有魅力,这是有人爱的感觉,这是有人想要她的感觉,这是通过被人爱而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价值!
---要知道,在剧中她提到“如果没有人爱自己,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图片1>
<图片15>虽然门罗后面说,他爱米妮,米妮并没有很开心,很喜悦;而当米妮妈妈知道门罗和她女儿米妮的事情后,要求门罗和米妮结婚,门罗也同意了,但是米妮不同意,她被气走了!
而最后她再次遇到门罗的时候,她给门罗了一幅画,并跟门罗做告别“i am better than you ,you son of a bitch”证明自爱的是多么的强大,自爱是多么重要,爱自己,尊重自己!
“i am better than you ,you son of a bitch”---别为错误的人迷失自己,我还可以更好,我还可以比你更好,你个狗娘养的”
最后,通过偶像的回信,她拿着自己的画笔,并为了自己一直想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一直没有放弃画画!
她真正明白,原来自己的价值,原来自己的存在感并不需要强加到另一个人的身上,而是来自己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并勇敢追逐专注自己的事情!
电影最后,她和她妈妈一起听乐队唱歌,她说
<图片4>
这不是关于别人,而是关于自己的成长!
对于那种青春期时对于异性的渴望,渴望被关注,渴望被别人注意的少女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她有过,我也有过,这并不羞耻,也没有啥不好意思的!
很多女孩也有过,只是羞于说出来而已,但是并不表示它不存在!
这部片子,真实,真诚的尊重每个少女那种小九九,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但是,现在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爱自己!
别去犯贱,因为You are better than him,珍惜自己的眼泪,珍惜自己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一个不因为别人而轻易改变的自己!自己稀罕自己,自己把自己当回事,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经历,自己所拥有的!
并不是只有别人可以让我们快乐,真正的快乐,真正能让自己内心充实的是自己,是自己这颗对生活热爱的心,因为想要让自己过得更好,所以不必要浪费自己的青春,浪费自己的感情和精力在无关的人身上!
---只把时间浪费在值得爱的人身上,就是如此任性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别人的爱,可望不可即,也强求不来,就算得来了累了就放手,有时和某些人在一起,看起来热闹,内心还不如一个人待着舒服得多!
既然,人都是脆弱的,人的情感也是那么难以预测,不如好好走自己的路,爱爱自己的身体,爱爱自己的大脑,爱爱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祈求别人的爱,你才能不卑不亢的活着,你才不能不受别人情感的控制,真正的独立是来源于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管谁在你身边,不管谁不在你身边,你的的日子还要好好过,你的生活还要继续,没有男人你的生活要继续,没有人来爱你,自己爱自己,你就不会想要别人的爱了,那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你稀罕你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你可以做到!
提示 半包烟一盒气球和四杯Brandy之后 可能明天过后都不知道自己在打什么看起来滥交的不良少女 是不是反映了我们内心的影子 是不是做了我们想做不敢做的事 是不是自己的一部分都深度认同找到了一点点归属感 本来五点多钟随便选了个电影 想一边做菜一边看 没想到看到了Alexander Skarsgard 被吸引 又觉得很像Perk of being a Wallflower没想到会爱上这个电影 然后就脱了围裙在沙发上躺到了太阳下山直到没了日光的影子录音日记被妈妈发现 难道每次最严重的家庭纷争都是从少年懵懂的性好奇引起自以为爱上了大自己20岁的人 consicence冲突又牵挂 可是像抽了大麻一样离不开特别喜欢漫画的时候像Godzela一样跨过旧金山大桥 每踏一步城市都像一次微型地震可是我们都high了以后说的我爱你 不知道算不算数说自己不开心想自杀 其实都是teenager的必经之路吧,有个不良影响的好友 早晚要切断联系,再怎么拥抱亲吻还是觉得自己没人爱self loathing好像戳到内心深处不愿意想起来的记忆也许这个时期就应该做出格的事 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应不应该很高兴结尾的夕阳海边Minnie在笑 想起来夏天在Coney Island沙滩上晒太阳抽烟看书吃冰淇淋 看小孩子跑来跑去 看十几岁小男生在几十里外练习后空翻 看女生们在过山车上尖叫somehow看完之后对自己的青春期有了一点点释怀一个人怎么能在自我厌恶的同时又有种强烈的自恋心理呢喜欢它的不加掩饰的真实也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某种程度上fucked up bad 再多大麻烟酒crack也填不满的空虚She's wonderfully werid 爱不该爱的人 做不该做的事but it's good to know there's always a place to come back to想象力异常丰富 满夜空的星星 胃里会飞出蝴蝶 empower yourself难以相信的肤浅幼稚又自信 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体制很容易成年以后变成Monroe一样的人空有梦想可是内心深处无力又恐慌 看自己在失败的路上越走越远却无能为力忽然发现自己很久都没想起梦里的美人鱼和温暖的海水 也许只是错觉里浴缸边的丛林也好奇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和什么人在一起也许永远摆脱不掉不敢对人说的那点自卑 也许会一直对着老照片自我怀恋也许还会在洗澡的时候放声痛哭 也许还爱和陌生人喝酒可是不管自己现在多么正常还是会偶尔怀念在学校后面荡秋千 晚上在没有路灯的灌木丛里抽烟发呆遇见没有leash的遛狗的人 和约了骑单车来找我 或者等当时喜欢的人开车来接我放学的的那个冲动又孤独又自恋又怀疑人生的少女。
我觉得难过。
很多时候难过。
难过没有人爱我,我没有可以爱的人。
我知道自己要独立,要开心,可是却总是感到哪里缺了一块。
我想要被触摸,我想要拥抱,被需要,被爱。
我原来以为长大了一切就会好了,长大了我就会有很多朋友,会有爱的人。
结果是原来并不是长大就能解决一切,长大了也仍然很孤单,也许比小时候跟孤单,但是我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没人看得出我是不是孤单,喜欢还是不喜欢,我只是想要个人陪我玩,我好无聊。
我讨厌这个世界,有时候真想一走了之,潜意识里总有赴死的冲动。
但是我不能,我迟早都要长大的。
也许孤单是有用的。
我不需要其他人让自己开心。
从《BJ单身日记》(沙朗·马奎尔,2001)、《恋恋笔记本》(尼克·卡索维茨,2004)等直接落在纸面的日记,到《艺妓回忆录》(罗伯·马歇尔,2005)、《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1999)等为代表的回忆性叙事方式,再到《海街日记》(是枝裕和,2015)、《壁花少年》(斯蒂芬·切波斯基,2012)等日常生活的日记般记述,广义上的日记体电影在影像表现、文字书写、声音陈述之间灵活穿梭,对记忆、青春、情感和各种体验进行罐头式封装,以使每位观者观看之际都能体会到生命鲜活的质地并报以强烈的认同。
或许我们可以借由《少女日记》这部独立影片,在阐述形而上的青春困惑之前,先来探讨一下观看这类影片的心理机制。
《少女日记》虽然借用日记这种常见的叙事推进工具和人物内心外化方式,但使用了一种在电影表达中更为讨巧的方式——声音媒介。
与普通的纸质日记不同,录制声音日记一方面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特殊的仪式感,另一方面影像摆脱了记录过程的乏味和观赏性不佳的通病。
仔细追述历史,文字媒介和声音媒介较之影像媒介有着更为浓郁的权力意味。
迄今为止历史上最早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被用楔形文字雕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中国古代权力象征玉玺以文字与物质载体的合一盖印在圣旨之上传达天子心意,被宣旨者恭敬奉读;现代人在法律文书、合同契约上寻找安全感和公正感;求职的简历,成绩证明的试卷,日常所用的教科书,我们首先通过文字来了解一个人,去获取对世界的认知;日渐式微的报纸媒体和广播媒体仍在充当着信息发布的权威身份,较之影视媒体有着令人信服的惯性,广播电台门外依旧有重兵把守。
以上陈述自然与各种信息方式出现的早晚历史有关,越是久远的神话似乎越是令人深信不疑。
而如今充斥在电视上和网络视频上的广告与娱乐节目,也在消解媒介权威性和严肃性上“贡献”颇多。
文字和声音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似乎正出于其可见的暧昧性。
我们看到的文字背后有无数的想象空间,且因人而异,越是具体的文字,越可以呈现不可僭越的抽象性思维和所指事物;我们无法看到声音发出者的样貌与表情,人们根据语音语调以及语言修辞去揣度信息背后的含义,这是一种持久不殆的神秘性。
当我们面临不可挑战的权威时,心理往往转为崇敬与信服。
这也许是日记的神圣所在,在一个巨大的隐私世界之中,夹杂了人们对于文字和声音的虔诚。
进而解释了日记体电影能够在具象的影像表达中不丧失活力与认同权威的心理机制之一,就是这种窥视欲之上对隐性权力的顺从。
我们观看《少女日记》,除了倾听15岁少女Minnie的青春困惑和成长历程外,还亲身参与并验证了一场文字、声音与影像的权力分配。
《少女日记》在呈现日记的方式上,体现了经历青春比印证青春更重要的观点。
Minnie在录制声音日记的同时,在创作漫画的同时,我们看到她对人生的迷惘,对爱情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
在私密的房间中,她睁大洋娃娃般的眼睛,去思考,去回味,去记录;在公交车上不顾他人的眼光,去描述自己爱的人,想要的性生活。
记录本身就是她青春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青春的见证和盖棺定论的那根封条。
观者有幸成为她青春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事过境迁后的聆听者。
几乎从未有一部电影如此直接细腻地完全从女性视角阐释了她们青春的困扰,包括性、家庭、爱情、梦想,在男性权威统治的电影世界中,在小妞电影符号化地浅显表达中,《少女日记》帮助人们真正深潜少女的内心,去理解女性情感丰富的背后有那么多天马行空的新奇想法与内心期待。
观看本片时笔者联想到另一部描述青春伤痛与成长的电影——格雷格·阿拉基的《神秘肌肤》(2004)。
《少女日记》充斥着青春的荷尔蒙,无法满足的性欲,男人的下体和女人的胸部都是肿胀的;《神秘肌肤》满载末日般的欲望冲动,在一次次性体验中追寻性启蒙时糖果漫天的错觉。
前者是女儿与母亲男朋友的不伦之恋,后者是恋童癖和同性游戏的沉溺,虽然都有伦理色彩和道德冲破,但依旧美好纯净,不因为性张力而显得色情与污秽。
如此想来,青春的迷人正来源它的混乱:模糊的性取向,无法安定的内心,对自我从怀疑到肯定,对家人从埋怨到体谅,对梦想从树立到破灭再到坚持。
性只是表征,所有的一切都肿胀了起来,带有莫名的悸动和勃勃生机,可能性蕴藏在一切不确定中。
性悸动后隐藏了青春的孤独和空虚,性高潮只是短暂的慰藉。
性是青春所有困难的承担,性充当了一个具有粘合作用的助推器,真正青春奥义都隐匿在性表征之内,肿胀的性欲背后,那是破裂与伤痛后的重生。
就像Minnie与Monroe吸食毒品后出现幻觉,Monroe表现出的孩童般的脆弱一样,长大成人依旧有无法解决的痛苦,金钱权利以及性都不起作用,这是伴随一生的症结。
青春不是要彻底解决这些症结,而是要看到这些症结。
当大多数人还在观看《我的少女时代》,用盛大的意淫去试图掩饰这种人生之痛时,《少女日记》已经用一个羽化飞翔的Minnie告诉世人,主体性的确立正是青春伤痛后的收获,而真正的人生之痛,才刚刚开始。
我们无所惧怕,我们依旧向前。
性爱版《成长教育》,自省版《鱼缸》,轻松版《女性瘾者》。一个绝对女性的崛起,大写的女上位,政治无比正确,让每个女性主义者通体舒畅的电影。现在好莱坞年轻女演员的演技真的太惊人了,都没有足够好的电影配得上她们的演技了。
少女萌动经历,要说深层次意义太勉强
嬉皮妈 嬉皮妈的人渣男友 无脑少女组成一台戏
这画风,真的是不忍直视。女主演技爆棚。小说原著感觉质感不高。黑黄版成长教育
《花容月貌 》的两生花,还是略逊。
这经历尼玛简直太酸爽了,女孩身上散发着一种古怪的灵气,有点喜欢。有点像《鱼缸》,但是更喜欢这部,插画好评。
少女怀春时一言不合就画漫画是个丰富影像层次的好办法,既可以将满脑子罗曼史具象到视觉上,又因为漫画间离于现实,形式活泼而可尽情想象,所以即便题材不是新鲜玩意儿,表现得却挺大胆,虽然没有去年的《变焦》那么重口味又玩多重空间,但却自成小清骚的独特风味,就像一道成年之前的荷尔蒙成人礼
不带这样搞的吧,万恶的米国,加一星给搭配的动画,风格挺好的。
凑人头
性
非常非常烂 奇烂无比 都21世纪了怎么还有女性需要去祈求男人的怜爱 还要把纳入式视为成熟的标志 十几岁要考虑的问题多了去了 怎么一整天都在渴dio 服了 真的服了 不知道女导演怎么拍出这种弗洛伊德时代的僵尸作品的 完全像未开化的状态 真的很令人失望 非常非常失望
看见有网友评论说 故事看起来很像悦然的小说。我只能说,看完之后深呼一口气,我的妈呀 终于看完了。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悦然的小说才不是这样的呢,而是细腻里包裹着一戳就破的敏感情愫。这种迷幻凌乱的电影情节,让我坐在咖啡店的椅子上很焦躁,总是忍不住变换坐姿或者玩手机,试图让时间快点走完。
这真是一部大胆的电影,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自由狂放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受此影响的十五岁姑娘,滥交吸毒,到了放荡不羁的程度,看得令人咂舌。然而对于少女心事的刻画,以及对一个青春期少女的迷茫无知的体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尽管结尾有些硬团圆的感觉。最后不得不说,女主素颜的样子真的好丑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青春不操蛋。
失望
女主角丑的可以,但是回头想想确实最适合这个电影的外貌。女版猜火车和潜水艇的结合
原来美国的女孩子都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漫画的点缀和女主自卑而古灵精怪的性格,不就是一部少女堕落滥交史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Kristen演得蛮好的
探寻爱的意义是青春永恒的issue 幸运的是最后Minnie终于学会爱自己.动画部分很可爱 但这种美式sex and dope的青春对于我来说实在陌生.Wiig在SNL外总是给我太多惊喜 以及E大的性感废柴老登造型还蛮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