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好电影;但是,真的,为啥女主从脖子到腰被拉了那么大个口子;完事儿一点疤都没有!
真的啊,一点都没有啊!
而且这么多影评都讨论什么合法化不合理的事儿,没人说说疤痕的事儿么?
都刀成这样了没疤痕它不合法啊!
难道留些疤痕给女主不是更好么?
人物刻画只会更生动吧。
然后想说说很多人讨论的空降大佬的事儿女主被欺负后,沉默了很长时间一句话没有说过(这里已经暗示她意识到老鸨靠不住,得靠自己,这里也是女主对命运反抗的转折点,但是这块儿刻画的不够明显)首先打听到有个孟买之王,虽然是黑帮老大,但是为人很有原则,待人真诚。
(潜台词:看起来能找他帮忙)
这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女主才决定去找大佬;之前有很长一段刻画,女主在医院有一个几秒的空镜头,暗示女主一直在思考怎么和大佬沟通。
这里绝不是我过度解读,这个空镜头完事儿紧接着就是女主找大佬了
然后重点来了,女主找到大佬,短短几分钟沟通,直接拿下大佬的帮助并且让大佬口头认自己做妹妹。
这不是靠大佬同情就能搞定的事情,绝对是深思熟虑的谈判战略,直击大佬心窝子了;这里完全展现了女主的智慧和沟通技巧,塑造了女主的人物基础并奠定了后续的成功。
后面的每一次贵人相助以及公开演讲,都展现女主的智慧和能力。
所以才能几句话直击人心。
简单说,女主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分析能力强,口才好;打蛇打七寸,求人求对路。
让我们来看看改变命运的对话,堪称求人教科书。
首先,没有任何情绪发泄或者哭诉,直接表达需求:我不是来找你泄愤寻仇的,我找你是因为你的人让我做不成生意了(这就一下和普通民众拉开了档次,让大哥对自己刮目相看)
你看女主说完为了事业以后,大哥眼神都变了“这妹子可以啊,可以处”
紧接着抛出升华主题“伸张正义!
”这完全正中大哥的江湖心态:徇私斗殴我管不着,但我得主持正义啊!
这妹子我管定了!
当然这段对话还能体现很多其他细节。
比如大哥上来就问“说,你需要啥”,充分体现了大哥不是第一次为他人提供帮助,是个有教父情节的侠义大哥。
再比如说中间大哥本来想拿起电话打给谁(我猜可能是交代相关人去处理,因为旁边的手下刚说了一下那个暴徒属于哪个片区的),然后女主给大哥展示了自己的伤疤,给大哥看的一愣一愣的;大哥看完后没说话挂掉了电话,然后交代旁边的手下亲自办,并口头认了妹妹。
整个过程虽然短暂,但是很细腻,人物表情细节非常多。
绝对不是空降大哥,每一步都是女主的精心策划,每一句台词都是思前想后的结果。
以上是一些个人解读,你说我过度解读就是你对,不敢杠不敢杠。
几个问题:1、女主成功究竟靠什么。
1)被拐卖以后如何就称为妓院“头牌”?
漂亮的脸蛋千千万,能区别众多其他妓女的,是她的智慧还是她的勇气?
电影中没有解释。
2)黑手党老大为什么扶持她?
因为她被黑手党老大的手下揍了并且去找黑手党了吗,这老大手下这么多,被欺压的女孩只有这一个吗,去找黑手党老大的女孩只成功了她嘛?
这里暂且可以用她的语言技巧来解释,以及她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黑手党被打动)。
但是到后面黑手党要让利非法卖酒的利润时候,我迷惑了,商人以利益为重,这俩人之间居然没有利益往来,是黑手党单方面输出?
真的只是因为这个女人的正义而帮她嘛?
从头到尾我都为黑手党老大捏把汗,担心女主坑他。
2、女主的追求究竟是啥?
1)一开始追求当老鸨子,创造一个不欺压手下的环境,这个还能理解;后面当了个什么总统(不确定是我看的这个版本翻译有误),但实际上,妓女们还是被歧视、不能开银行卡,甚至被威胁搬离家园,所以一开始竞争这个总统,是为了个啥?
2)嫖娼合法化,暂且不讨论这个议题本身是否OK,单说她提出这一点,已接近电影尾声,好家伙,难道这不是更有意义贯穿始终去讨论的一个话题吗,最后出来一下不了了之,像极了我中小学写作文,最后“强制性”的升华主题,拉高一下作文高度。
那是800字的作文,我应考才会用这招,就算用,我也知道,前面还有“铺垫”,最好来个“首尾呼应”,这能那合格及以上的分了,电影里关于嫖娼合法化的议题,一下子蹦哒出来,没讨论,就匆匆结尾,咋的,要拍续集啊?
其他的想不到了,就作为一个大女主爽片,看看颜值吧。
越想越气,这不是大女主,这是借助各种男人的力量的假装大女主。
有钱了也不自己养一只保镖队,还得借大哥的;有钱了也不主动上报纸曝光增加人气,自我营销,还得人家记者找上门,被美貌吸引,记者主动推出去让她演讲(演讲这方面确实有才华,但是你一个大女主,你早拿用这个才华啊!
)
电影里说道,“历史不会记录甘古拜,但是卡马蒂普拉会用它自己方式记住她。
她的名字和画像在街巷里被记录了60年。
”甘古拜是印度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女性活动家。
正是因为她真实,是不完美的真实,一些不符合今天的女性主义观点并不会使电影中的甘古拜黯然失色。
反而让人敬佩。
一朵花无论盛开在何处,都会散发她的芬芳。
她们有尊严,也需要尊严。
如果说我们作为观众不认可这一点,我们就和学校里那个转身离去的修女一样,成为失去了同理心成为伪善的利己主义者了。
事实上,印度是承认色情业合法的国家之一。
不得不承认其背后有许多像甘古这样为弱势群体发声的人在推动的结果。
关于合法,我下文再谈论我的个人观点。
先看看甘古拜的观点:大部分妓女都是被强迫、拐卖、哄骗地从事这个行业,她们是拐卖这一古老犯罪的受害者,但法律却不惩罚人贩子和嫖客。
而是惩罚和羞辱这些妓女,她们无法开银行卡,生下的孩子也没有受教育、改变人生的权利。
从电影中,我们看到这些女性为什么会从事皮肉生意。
影片给出三个典型案例。
第一位出场的女孩,是被新婚丈夫卖到妓院,如果不从就会被打到半死,不吃不喝;第二位是少女甘古,被男朋友哄骗私奔到孟买追梦,实际上被以1000卢比卖给老鸨;第三位是妓院里的妓女普里姆,她逃离家暴丈夫,但因为没有任何生存能力、家人和财产,只能沦落青楼。
曾经有过可以结婚机会,但她认为丈夫会一辈子觉得她不干不净,又回到被家暴对待的循环中。
甘古拜的做法是。
对待第一种情况的可怜女孩,帮助她们回家,脱离妓院。
对待像自己和普里姆这样已经被迫营业的女孩们,她决心要保障她们的权利,为她们争取尊严。
如果有女孩想要回家,她也会让她们离开。
但妓女真真切切是原始的苦难。
即使合法化会让她们的人权、健康审查制度受到保护,但它一方面是保护受害者,另一方面也让这个行业前赴后继。
拐卖犯罪更加猖狂。
会有更多底层女性被迫以此为生计。
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的女性真的很不容易。
政府一方面需要保障受害者权利,为受害者除罪化,打击性犯罪和拐卖,引导受害者再就业。
另一方面做好社会补偿,提供更多劳动机会,鼓励底层女性学习技能。
虽然只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观点,但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需要甘古拜,也需要理解她的我们。
关于电影《甘古拜》💐《始于极限》重构了我对“卖淫”“嫖娼”“性服务”等事件的解读,《献给爱与子宫的花束》丰富了我对性产业及该行业中的工作者的认知——而《甘古拜》强调了《极限》一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同时,向观影者叙述身为“妓”的女性们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到一条保障自身权益的道路。
💐有人批评这部电影说它在为“卖淫合法化”辩护——不少女性被迫成为“妓”,深受其害(就算是“自愿选择”也被认为是败坏社会风气),而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居然主张“卖淫合法化”——这样听来听来真是让人不禁大呼“岂有此理”……但是,但是啊。
这类批评实际上反映了【理想中】【女性群体应该or能够自由地追求更好的职业选择】与【实际情况中】【偏偏就是有那么一部分女性群体会成为性工作者】的之间矛盾。
在这般情况下,我们不能将本就是受害者的妓女从女性群体中除名。
无论这个女性(以及少部分男性)是自愿还是非自愿踏入性行业,女性(以及少部分男性)能够通过出卖肉体与尊严赚钱,本就是这个社会极大的性别不公的结果。
首先,我们不能用个体的“自愿选择”来为结构不公免责;(然而遗憾的是,社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其次,女性的道德一直以来被迫与她的【性】绑定,女性的“性忠贞”会影响社会对她的道德评判。
因此,若妓女离开妓院,之后会怎样呢?
如电影中或我们现实中所呈现的,没有人会接受她们,一旦她们成为“妓”,她们的经济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统统被剥夺(法律上绝对承认每个公民有这样的权利,但当她们想要去行使这些权利,在这过程中处处受阻)。
甘古拜想要的,就是维护她们最基本的权利。
我更愿意将“支持卖淫合法化”定义为“消灭不公的性行业”道路上的一条权宜之计。
(在严厉禁止卖淫的国家里都难以做到真正地消除卖淫,更别提印度的国情了。
)当然,这条路上的权宜之计有很多,毕竟,这条路依然任重道远。
这部电影真的真的很好看,我全程都看得很激动,一个有勇有谋的独立女性,为了自己和一样处于水深火热的姐妹们维权,关键是很难想象这居然是印度真人真事改编下班。
在淤泥里的玫瑰花依然会傲人地绽放,女性对自我命运的反抗,女性不需要被拯救,而是需要自救。
女主的演技也十分出色,尤其是她的霸气,她的光芒,她王者般的气质,她活出了她传奇的一生
一部及其脱离原著的传记电影。
结局割裂的让我好像被硬塞了一坨屎吃。
本文主要探讨剧作内容,不讨论电影的视觉艺术美。
甘古白出生于印度的绅士家庭,父亲是一名大律师。
一直有着明星梦的甘古白被男友以去孟买当明星的借口骗到孟买妓院,以1000卢比的价格买给了老鸨席拉阿姨。
在成为妓女后的15年里,甘古白凭借着努力和各色各路男性的支援成功地成为了妓女街区的“总统”,名利双收,甚至有政客上门请求合作并提供给她与印度总理见面的机会。
这是甘古白人生中第二次长途跋涉。
第一次她与男友坐火车来到孟买,结果被男友以1000卢布的价格卖给妓院,迫成为了一名妓女。
第二次她作为妓女代表来到总统跟前,向总统请求“卖淫合法化”。
电影直到结尾前都还不错,懂得借助强者的力量也不失为一种弱者的智慧,虽然有点小圣母,但甘古白敢闯敢拼的麻辣白莲花形象算是立住了。
但当结尾甘古白在阳光明媚的总理接待室里,在总理尊重温暖的目光下坚定得说出“卖淫合法化”这五个字时,我的感觉像是吃正吃着糖突然被人硬塞了一口屎。
“卖淫合法化”,以这四个字作为结局真的割裂到可以说是毁了整部剧,整部电影一下子变得非常没有逻辑。
割裂感在哪?
一、抛开原著看电影电影花了大量笔墨刻画了甘古白是如何的善良、爱护同伴、为了妓女权益敢闯敢拼。
甘古白凭借黑手党大哥翻身之后做出的几个重要决定,直接动机都是为了提高妓女权益,让妓女们生活得更好:1. 妓女们劝说甘古白参加卡玛提普拉总统选举,原本不愿意的甘古白在听到参选成功可以更好保护妓女们后心动了,可以说是为了姐妹的利益参选。
2. 爱上了裁缝家的小伙,但为了开启妓院女儿正常嫁人的先河,把妓院的女儿嫁给了心爱的小伙,为了争取妓女权益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3. 学校试图赶走妓院,甘古白却向校长争取让妓院女儿上学,同时因为妓院女儿争取受教育权上了杂志,名望大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轻描淡写地表现了甘古白对于金钱或权势并无不痴迷,这一点与前文三个情节同时作用,合力塑造了甘古白一心为妓女的的高尚形象——在甘古白心里,妓女权益>权+钱,她所努力拼得的一切都是她争取妓女权益的垫脚石。
而这样一位为了街区里4000多名妓女的权益各种混政治、赚黑钱,为广大姐妹牺牲自己爱情、视权势为手段的女性,在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正式会谈中提出的既不是“立法保障妓女权益”,也不是“加大力度打击人口拐卖”,而是“卖淫合法化”的请求。
要知道,甘古白自身对于卖淫这份工作也是厌恶的,她尽力让妓院女儿过上读书嫁人的正常生活意味着她并不希望女性(被迫)卖淫,也不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妓女。
这一想法和她悲惨的人生经历相契合,但与其追求卖淫合法化的“理想”是矛盾的。
作为一个被拐卖被迫成为妓女的印度女性,没有人比甘古白更明白卖淫合法化意味着什么——妓女地位能不能提高不好说,但一定会有更多的女性被卖到妓院,和她一样被迫成为妓女。
在印度,几乎没有女性会自愿成为妓女,大部分妓女都是被父亲、丈夫和人贩子卖给妓院的(这一点电影中也有提及),卖淫合法化无疑是给这一原本就顽固的灰色产业链注入一针强心剂。
由此来看,难道是甘古白对此心知肚明,却为了保护已经沦落为妓女的女性而选择牺牲更多的无辜女性,成为谋害这些无辜女性的潜在推手吗?
这一想法很明显与电影刻画的高尚圣母形象相违和。
从正常人的逻辑来看,如果甘古白真的像电影中描绘的如此善良高洁,一心为妓,那么她理应不会追求“卖淫合法化”。
谈到电影为何要如此强调甘古白对卖淫合法化的追求,就不得不看回原著了。
二、从原著看甘古白为何追求卖淫合法化?
历史上的甘古白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人?
电影改编自小说《孟买黑手党女王》中第二章【卡玛提普拉女王】。
从原著来看,甘古白绝不如电影中刻画的那般善良、体恤妓女。
当然,她与生俱来的聪慧和曲折励志的精彩人生是毋庸置疑的。
但相比起一位正直,善良,立志于提高妓女权益的妓女斗士,她更可能是一位颇具野心,手段老练且较有良知的商人和政客。
我个人倾向于电影极大美化了甘古白这一角色,把其人物性格、做事动机都设置得非常正面,这导致了两个问题:1. 人物较为平面死板,略无聊。
2.正面的人物形象与“卖淫合法化”这一灰色行为形成逻辑上的冲突矛盾。
那么,电影的“美化”体现在何处呢?
以性格为例,电影中甘古白直接向黑手党大哥请求帮助(没有提及等价交换),大哥深受震撼认甘古白为姐妹。
但书中的甘古白为了让大哥为她复仇,直接提出自愿当他一辈子的情人,而在被大哥以有家室的理由拒绝后又立刻表示要当他的兄弟。
两者对比可以发现,原著甘古白的性格更狡黠,且在此处已经展露出抱大腿的野心(电影中的甘古白更像是单纯求报仇,好运被赠与了姐妹身份,而书中的甘古白是主动争取到了这一身份)。
在妓女友好方面,书中确实有记录甘古白对妓女比较友好(从不强迫妓女工作,不会让她们受伤,还会放部分想走的妓女自由),但绝没有电影中那么高尚。
书中提到的居民采访有说到:当然,我们不能只看甘古白好的那一面……我们不能忘记她经营着一家妓院,有成千上万的女性为你工作是不容易的……她身上肯定有人们选择遗忘的阴暗面,否则不可能把这一行干的如此风生水起。
原著还提到甘古白有着赌博、抽烟喝酒的恶习。
除此之外,还有个小细节也印证了甘古白也许并没有那么善良:甘古白参加卡玛提普拉总统选举的动机并不是为了保护妓院里的姐妹,而是希望通过选举摆脱其作为妓女的工作(这一点也印证了她对妓女工作的厌恶)。
When Sheela suddenly passed away some time later, people coaxed Gangu to stand for the customary local gharwali elections.* She immediately agreed, hoping that this would put paid to her job as a prostitute. It came as no surprise when she won the election and went on to become a brothel madam at a very young age.综合以上总总,我认为原著中,也就是真正的甘古白追求卖淫合法化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她本身就是一位野心勃勃、追求权势的“生意人”,与其他老鸨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可能比较有良心(但估计也不会特别善良,作为老鸨肯定会掺和进人口拐卖这档子事里),但不改变她是一个生意人的本质。
真正的甘古白绝对是一个非常复杂、有魅力的女权势家,而不是电影中一朵麻辣白莲花。
如果按照这个路子结合其曲折精彩的人生经历来全面展现甘古白这一历史人物复杂的人性,影片绝对能上一个level,可惜了。
三、总结结合一、二来看,电影结局的割裂感本质在于甘古白这个角色被塑造得过于单薄和正面,她太高尚、太善良了,简直是印度的新迪士尼公主。
这么一个单薄的人物形象,被硬套进由真正的甘古白复杂的人性选择所构成的人生剧本中,从而产生了一种荒谬的割裂感(有点像OCC)。
影片可以说是歌颂了被拐卖的妓女甘古白为了争取妓女权益而追求卖淫合法化这一行为,且暗戳戳强调甘古白纯粹出于正义而非个人私欲。
其中的意图懂得都懂。
当无脑爽剧看看得了,如果真觉得卖淫合法化这么美好的话还是有点太天真了。
PS:为什么这一人物如此单薄?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除了网飞本身就想打造一个无脑大女主爽剧这一可能,我个人认为还是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看了一下导演果然是男性)。
影视作品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原著中的甘古白其实是一位不逊于男性的权势家,她和男性一样野心勃勃、参政赚钱样样在行。
我甚至觉得“女性友好”有可能只是其操控民意的手段罢了。
这样一位魅力四射的女权势家身上有太多可以深挖的点,但作品显然没有这样的深度,而是把甘古白刻画成圣洁的妓女斗士,甚至歌颂甘古白对“卖淫合法化”的推动……说实话还是充满了男性凝视和YY——女性不是圣洁的就是下贱风骚的,不管你是家庭主妇还是妓女,不管你胸大无脑还是聪慧如甘古白,都逃不开这一套道德审判。
承认女性和男性一样有野心、欲望和力量就这么难吗,笑了。
其次就是前文说的为了暗戳戳强调甘古白追求卖淫合法化的动机是“拯救”而不是“压迫”,从而美化合法卖淫。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从当代印度来看,这片里所谓对妓女的尊重就是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一枚包裹着蜜衣的毒药,谁信谁是傻子。
2022.5.20夜晚,伴随着纳斯达克指数的不断下跌看完了这部大女主爽片,不得不说,承认自己的普通,承认他人的强大并向之学习是普通人生活得快乐的开始。
有人说,这是爽片,甘古拜是靠男人,靠权力等等,看一看爽一下就得了。
然而如果真的是做一下男老大的小妹这么容易,怎么就只有甘古拜做成了大哥的小妹?
如果真的是靠权力这么简单,几百年几千几万妓女为什么只有甘古拜能利用权力,成为为妓女为女性权益斗争的社会活动家?
我们99%的人都是普通人,于是我们在遭遇不顺的时候只知道责怪他人,责怪环境,一遍遍抱怨,然后成为一个讨人厌的受害者。
这部片子呈现的甘古拜的诸多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我们这些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去学习。
甘古拜之所以成为被卡马蒂普拉在街巷里被记录了60年的人物99%是靠她自己,她的强大——内心和身体,她的优势——美貌和智慧,她的勇气,她的梦想等等所有这些品质,让她在那个环境下把自己的牌打出了最好的结果——成为了妓女的女王,为妓女代言,为妓女争权正名。
印度,贫民窟,妓院,三重地狱压在身上,普通人早已几辈子无法翻身,甘古拜却在地狱开出黑玫瑰来。
此篇献给新女神——甘古拜。
内心强大——接受现实甘古拜的强大:真正接受现实,接受自己成为妓女,并做好一个妓女。
身体也是强大的,被变态男打到半死,脸部和腹部缝了几十针的情况下活下来,并在日后坚持健身。
甘古拜的勇气:甘古拜想做电影明星,但是父母不允许,在骗子男友甜言蜜语去试镜的谎言下,勇敢的带上钱财奔赴梦想。
如果她没有为梦想远走的勇气,她被打之后也不会有找黑大哥伸张正义的勇气。
街道的妓女几十年来受尽欺压,谁有勇气解决这个问题了?
甘古拜的美貌:因为美貌,她成了妓院最受欢迎的妓女之一,客人们争相送她小礼物,她把收到的多的自己戴不完的首饰送给姐妹,姐妹惊讶于她收到的耳环居然是黄金的,甘古拜眼望远方笑着说:“快戴上吧,礼物太多了,总有一天,卡马蒂普拉也是我的。
”
甘古拜的优势—美貌也许是源源不断的客人给了她自信,她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美貌是自己的一大优势,于是仗着自己是妓院头牌能赚最多的钱的能力,开始“任性”——周六带着其他姐妹们看电影,她振振有词的说道:”别的工作都有休息日,为什么只有我们没有?
所有的生意都有盈亏,难道我们就只能一直被一刻不停地剥削?
”她带着赚的钱拉着一众姐妹们去看电影,还把在电影院门口骚扰他的男子给暴打一顿。
这番骚操作直接给其他妓女姐妹们开眼了,没见过做妓女做的这么开心的,没见过打人打的这么理直气壮的。
甘古拜的心态直接给姐妹们来了个启蒙——天赋人权,有工作就要有休息,天赋人权,虽然是妓女,但也有非工作时间不被骚扰的权利!
浴火重生甘古拜的智慧:智慧是经验和知识的混合物。
只有知识不够,只有经验也不够,当知识遇到经验,就是运用智慧获利的时候。
一个人的特点也可能是她的弱点。
当她因为想做电影明星的欲望被骗子男友利用把她卖掉后,她从人性里看到自己也看到了众生。
于是当甘古拜被半夜来的神秘男客人打得半死后,她利用姐妹得到得情报,心生一计,利用黑老大爱伸张正义的特点来为自己复仇。
甘古拜通过尾随黑老大成功争取到和黑大哥说话的机会。
她没有哭哭啼啼的诉说自己的不幸和悲惨,她站直了身子,眼光坚毅的向他展示了自己腹部巨大的缝了几十针的伤口,缓缓说道:“我是一个职业妓女,我没有招惹是非却被如此对待,请您帮我伸张正义。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使用工具,于是人成为了万物之王。
一个人,只靠自己的力量,必然是不够的。
甘古拜和神秘男肉搏复仇的成功性太小,当然是靠黑大哥的力气打神秘男才够力够爽!
去学校闹事,看见记者不忘调戏一番,让记者多报道一下正发生在妓女身上的故事。
记者想要故事,甘古拜想要发声,互相利用,岂不妙哉?
万物为自己所用甘古拜的口才
语言即思维当校长说与她们为邻,对学校有不好的影响时,甘古拜反问“你怎么不考虑一下,与你们为邻,为什么没有对我们产生好的影响?
”这个思维敏捷度和口才,成为她影响大众想法的利器。
(她应该从她的律师爸爸那里学到不少东西)甘古拜的梦想
有梦想的人才有动力,有野心的人才能改变。
她想成为电影明星,她想留在世人心中,她想影响大众,她想被记住,但她被迫成为了妓女。
一日为妓,终生为妓。
于是,她成为了最好的妓女,被客人记住,她成为了妓女的权益斗争者,留在了妓女们心中,她为妓女辩论,影响着大众的思想。
她的画像被卡马蒂普拉在街巷里记录了60年。
甘古拜的态度
姐就是女王最后的演讲,她撕掉稿子,让人搬来椅子,以女王的姿态坐在台上,发表着自己的言论。
她的态度离经叛道,她做妓女做得理直气壮,让人忘记她是被卖掉被迫做妓女,作为政府,社区,黑帮等各方利益夹道下生存的弱者,她一副王者姿态,她没有哭泣没有卖惨没有求情没有哀怨,她盯着人们的眼睛说——我为妓女代言,我为妓女争权益,我为自己骄傲。
甘古拜,甘心为你拜倒。
PS. 本片的额外收获居然是甘古拜和裁缝的纯真感情。
纯粹的爱情,双方为彼此的外表肉体而互相心动,直白的表达,互相调戏,互相欣赏,没有遮遮掩掩,没有试探隐藏,真的是赏心悦目美好的感情。
这情调 无敌了
爱情就是互相吸引的美色
女王的调情
我爱你的身体,我也是;我想抱你,我也是。
也许感情,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位印度白富美因做着明星梦,不慎被男友以1000卢比的价格卖进红灯区,但她不向命运低头,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孟买女帝”,从肮脏低贱的泥沼里开出最绚丽夺目的花。
被推荐的时候,乍一看简介,一个大女主逆袭成功的狗血桥段映入眼帘。
电影资源不太好找,我费了半天劲终于找出来看完了,以至于没有错过这部有趣的发人深省的小众作品。
甘古拜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阿莉雅·哈布特的出演,让这个角色更加“活色生香”,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一个妖娆不羁、内敛果决、高傲气魄又不失善良可爱的红灯区女神的姿态。
她一路披荆斩棘,凭着过人的聪慧胆识从泥沼里翻身,一步一步站稳脚跟,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走向通往总理办公室的路,坐在总理的面前,勇敢地为所有经历过同样不幸遭遇的姑娘发声,争取合法利益。
这条路有多么艰辛,大概只有甘古拜自己知道吧。
影片中呈现出的社会问题、认知形态、印度特有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能以如今的观影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环境来评判,在此也不多赘述,我只想就两点表达一些个人看法。
我看见很多粗陋的评论说,甘古拜一来是借助黑帮老大的势力才慢慢有了自己的地位,二来,她放弃了真爱才获得了至高利益,用通俗的话讲,这个女人不过是依靠男人才有了尊严,放弃爱情便能登上人生巅峰。
我很遗憾,如今挑起两性对立的网络氛围让很多人盲了眼睛,他们对女性上位的事迹,只会看见那些曾经给予他帮助过的男性,却对她自身的力量视而不见。
那些男人只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甘古拜追随的是权力,她懂得如何争取利益、依靠权力,并通过智慧和魄力掌握和操纵权力才有了成就。
至于真爱,哪个女人心底里不渴望拥有?
甘古拜的伤心化作一段段让人肝肠寸断的舞蹈,告诉观众她的不甘,但面对现实,她不得不选择放弃,并最大化地争取到利益,让这个放弃变得值得。
而最终,心爱的人结婚生子,过着平凡安稳的生活,这不就是她想要看的的么?
爱不是占有,而是呵护,让爱的人变得更好,这不正是对“爱”最深刻的诠释么!
电影里说,“历史不会记录甘古拜,但是卡马蒂普拉会用它自己的方式记住她。
她的名字和画像在街巷里被记录了60年。
”整部电影底色深沉,但从始至终,甘古拜的白色纱丽像月光一样照亮了整个街区的黑暗。
每次看印度电影,我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为什么印度电影里面的女孩子肉肉的小肚腩都美得秒杀网红锥子脸?
为什么印度电影里面皮肤黝黑,咖喱味十足的中年老腊肉,气宇轩昂起来能分分钟融化观众的心?
即便你再怎么不爱看跳舞,他们也把你按在座位上安安静静地看两个小时,听他描述他们国家的故事。
这样独特方式的文化输出,值得我们反省,我们的作品都有些什么样的特色给不同文明的国度展示我们的大国气度呢?
如今的观影推介短视频非常多,我不是很推荐大家去看。
短视频制作者为了吸引流量,要在短时间内向看客介绍完一部两小时的电影,会进行大量的剪辑拼接,并在解说中带上他自己个人的主观理解,很大程度地破坏了电影本身的味道,这绝对比不上亲自体验完整的故事,沉浸在导演为观众精心设计的光影世界中,畅游于电影的氛围配乐里更能感受到电影的原生魅力。
好好享受每一部电影,你可以有独特的个性化解读。
电影本身拍摄的没有问题,能看出来导演想拍的是关于女性意识觉醒以及独立、自救、强大、成长的题材,剧情走向以及人物的塑造都是符合导演想法的,因此单从观看效果上来说呈现的还不错。
但是我坚持认为这部电影需要辩证看待。
尤其是关于甘古拜.卡蒂娅瓦迪的人物形象以及她考虑问题和做事的意图。
绝不能给予百分之百的肯定或者否定。
在大多数人眼中甘古拜是否能算作一位伟大的女性?
肯定能,有勇气有才干有智慧,最重要的是她善良,有人文关怀,她拼尽全力为社会底层女性们争取权利和幸福,因为她自己也有着相同的苦难经历,同理心一定会给予她良心,这一点在电影中展现得非常明显,而且也是整部影片的核心和升华点。
可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同样也是影片的误导点所在——过多地强调人文关怀和赞颂历史人物而忽略了事实的客观性从而导致视角片面化和塑造单薄化。
影片中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卖淫合法化”是否应该被给予支持。
我暂且不说明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个问题太过于复杂,而且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我仅仅站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女主角甘古拜的行为以及我们应不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么一位伟人形象。
首先,印度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其社会形态的本质就决定了“剥削”与“被剥削”必然存在而且十分盛行,没有剥削,社会经济就无法得到发展。
甘古拜的身份具有多重性,她是伟大的女政客,黑手党头目,而更多则是经营着一所妓院的女资本家。
资本家的人生目标和头等任务是什么?
就是赚钱!
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及购买更多的劳动力,来促进更持久更雄厚的资本运营。
直白地说获取剩余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剥削工人,她需要有人为她工作,为她提供价值。
她所倡导的“卖淫合法化”政策一方面是出于保护从事特殊职业的女性,能为她们争取平权,缓解社会矛盾(同理心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资本家的利益考虑——该政策无疑会给卖淫这个特殊职业打上一剂“加强针”,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女性将会从事它,资本家就有机会购买到更多的劳动力。
甘古拜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因此,她更是“典中典”,所谓的“人文关怀”是不可能完完全全成为她的行事标准的。
其次,从法律意义上出发,“卖淫合法化”可能会涉及到种种不一样的罪行。
在印度从事特殊职业的女性,大多数是被自己的亲人甚至是朋友贩卖给妓院,不是自愿从事的,因此诸如人口贩卖,性交易,甚至是性暴力等社会问题在这一剂“加强针”下会更加猖獗,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保护女性权益没有好处,甚至伤害更大。
最重要的是,甘古拜生活的那个时代背景就决定了女性权益问题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片中有一段甘古拜将被卖来的小女孩遣送回家的剧情,这一内容本身就存在漏洞,在那个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小女孩或许就是被自己的亲属出卖的,将其遣送回家不仅不能让女孩获得幸福,反而将会继续遭受虐待;再比如甘古拜功成名就之后给家中打电话问候,母亲对自己失踪十二年的女儿极度冷漠和麻木的态度也让甘古拜感到无奈和寒心。
赤裸裸的社会现实摆在眼前,因此一个“卖淫合法化”的提出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管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都会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总方向,影片多少注入了导演的个人理想,和一些浪漫情怀。
总体而言,抛开社会现实不谈,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励志电影,值得学生观看,但是也应该多去了解影片的社会背景,多为自己打下一些政治经济学基础,才能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领会到人性与社会的另一面,发掘电影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思想动态。
有一天香港能拍到这样水准的电影,香港电影业就有救了,但我这代应该是不指望了,但后面的几代人有没可能重新升上来谁知道喃,也许不在香港,在成都喃,哈哈,成都一座2千多万人口的城市一定会和孟买一样优秀,虽然现在一部电影都拍不出来,但希望总是有比无好。
有一天香港能拍到这样水准的电影,香港电影业就有救了,但我这代应该是不指望了,但后面的几代人有没可能重新升上来谁知道喃,也许不在香港,在成都喃,哈哈,成都一座2千多万人口的城市一定会和孟买一样优秀,虽然现在一部电影都拍不出来,但希望总是有比无好。
瞎扯,就几段歌舞好看
1. 爸妈不认可的婚姻真的不要去2.虽然中途靠了黑帮大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终归还是靠自己自救,而不是成为大佬的女人,被拯救
所谓的真实事件改编,剧情设计和交锋手段不过是大女主爽文的路子
女主演的还可以
女频爽文
不能用2020s的思路去要求1960s的人吧,因此对片中的诸多”遗憾“和”不足“也是能够谅解和宽容的,Dholida这支舞非常好!只是特别不满意最后收尾的方式,把好好一部电影消解成了个宣传口号广告。
请不要以传记来观看这部电影..... 说明改编很大 高度也太高了 相信那个年代的印度不可能到那种地步的民主...电影终究是电影 但不影响它是一个好故事...女主真美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起来一点都不冗长,情节丰富,循序多个故事推动前进。这个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还是很有震撼性的。印度这个国家重男轻女,还特有种姓制,我对印度也是知之甚少。但看过好几部知名的印度电影,印度电影业比中国发达多了。印度女性有的真的很好看,比如女主角,实在太美了。电影里的拉齐雅说自己“非男非女”,看着像男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女主演的还是挺成功的,把一身正气,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能演出来。我都被她的颜值所折服了。印度女性传统服装,是把腰露出来,但是如果有一圈肥肉,那也不好看呀。如果是曼妙身姿,穿印度服装还是蛮好看的。可是我在美国租房所在的社区,看见那么多印度女性,真是一个好看的都没有。
没什么意思,看不进去。
不要总是蹲在自己的井底去批判,格局大一点好吗!你觉得她低廉、卑贱,换个角度你又何尝不是呢……
太长了。。。。 这片子有一个不错的背景故事,布景很用心,镜头有美感,但无奈故事编排能力实在太差,可以说相当草率原始
唉……在男权的桎梏下,带着镣铐起舞。
看垃圾电影,品悲催人生
把女孩嫁裁缝男友那段太狗血了。。阿丽娅长相小气、个子矮舞技差就别演大姐大了,《rrr》为啥要找她?就是为了印度语市场??特曼娜、克里斯南,横跨印地语泰卢固语影视圈的普嘉海鞠、拉库尔不比她合适?
是宣传my合法的宣传片?一旦my合法,黑钱就洗白了,结局大家自愿my,我信你个鬼?感觉不是啥好事。午睡时出现一个奇特想法,女开一个,只拐卖男性的j院,(不谈宗教对同性)本地的男性会直接对这个j院抗议吧,因为他们都可能成为受害人,都不用电影类舆论,直接现实就抗议了吧(瞎想的)
在有现实人物原型的情况下,把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在两个小时里快进演绎,仓促又儿戏。还有这塑料大棚的背景也能吹油画质感吗?
美丽
看歌舞来的,不知道为什么收到一部伪女权的妓女合法宣传片。就是因为歧视这个“职业”,所以才会痛恨拐卖妇女的人,才会想去解救她们,而不是让她们跌进泥潭就索性把泥潭装饰一下。
白色沙丽在身像神一样,蛮喜欢里面那些关于女政治家一面的描绘,当一个最低微的女性一步步爬上权势的高处,爱情是她可以尽情享受的,也是她再也无法自由拥有的,但这又如何,她望向的是更高远的天空。
做奴才虽然不幸,但也不可怕,若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