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讲述的是抗战时期,一头奶牛和一名老乡共同经历的生死故事。
片中,黄渤饰演信守承诺的农民,负责看管共产党留下的奶牛,期间,日本鬼子、土匪、难民,纷纷打起了奶牛的主意。
牛二身上有着一种动物性,这在那种环境下是种力量,现代人恰恰缺乏极端环境下迸发的动物性,比如坚韧,比如忠诚,但幸运的是那个年代的牛二身上还有所残留。
他心疼奶牛,甚至为了救牛命而舍身和郎中搏斗。
除了对于生命的原始尊重,牛二的责任感还来自于中国农民普遍所具有的信义,以及对于宗法的敬畏。
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围绕着动物既体现着更多的人性,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人残暴的动物本能。
这样的悲喜剧电影,被演绎得令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长。
故事展开于一纸契约,这张纸将滑稽、可笑的牛二和温顺、巨大奶牛连结在了一起,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分开。
他们一起熬过了日本兵的袭击,也迎来了饥饿的同胞和土匪。
善良的牛二帮助大规模流亡的难民,挤奶一直挤到了滴血的程度,可是难民们没有任何感恩的意思,反而想要吃掉他们口中“像娘”一般的奶牛,牛二愤怒的喊出了:“你娘喂你奶你也吃她啊!
”,他不懂为什么帮助了难民却要断送自己的幸福。
同样,土匪的出现也显得十分可笑,无知的土匪闹哄哄的要求黄牛和外国奶牛交配。
在这样一个以生存为最高目标的环境中,人畜的生命同等的低贱,电影表现出了对人类理性的怀疑和否定。
相比于难民与土匪,牛二的存在则充满了温情。
仅仅因为一纸契约,他便可以冒死去救牛,将自己的生命与牛绑在一起,将奶牛视为自己的精神伴侣,将兑现承诺视为存活的重要动力,这样的朴素与诚实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失的。
当看到日本兵拿出家庭合照时,手拿砍刀的牛二动摇了,他也深深思念着他的家人,可是战争却摧毁了一切,最终善良的牛二没有杀掉那个日本兵,反而将他安置在了牛背上一起逃命。
其实牛二与奶牛很像,一样逆来顺受,一样温和,在纷乱时期默默承受时代给他的使命,一如影片最后,文盲牛二拼出的那四个字“二牛之墓”,将自己归类为了牛,最后他说了一句话“别害怕,一切都会过去呀”,他获得的平和生活是以逃离现实世界、封闭自我而实现的,他对社会群体已然失望甚至是绝望了。
看到影片结尾,让人不禁在笑过后沉重的反思人性。
影片喜剧与悲剧的互相交融、冲突,产生了巨大的审美张力,在黑色幽默和揭示人性丑陋之余,也同样展现了许多温情。
这是黄渤的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96777.htm话说,不知道大家是通过石头还是什么认识黄渤的,我第一次看黄渤的戏是民工之生存里面的 薛六,当时是老爸老妈很爱看那部戏,无奈我只能跟着一起看看,老妈当时便说,这个薛六演得可好了,我看了几集,的确是不错的,当时心想,中国内地的男演员真的有些好料子,只是新生代小生太多,太奶油,性格演员起码都是略有些年纪,年轻的男演员里什么时候能出个个性的实力派咧?
然后石头就问世了,实实在在的牛逼了一把,老妈花几块钱买了一张电影的dvd,说是为了我回家给我看的,这张盘可牛逼了,据说是四五块钱吧 ,里面七八十部最新大片,囧,然后就有石头,我说这电影我基本都看过,我妈说,那你陪我看疯狂的石头吧,我说好,电影开始没几分钟我妈就睡着了,醒后说,就记得有个薛六,其他的也不知道啊。
其实,石头也好,赛车也罢,我都觉得黄渤的演出不足够出彩,不是不好,是不够突出,大概因为故事性太强,丰满的角色太多,无法凸显吧。
我记得看过赛车的时候,我就说,不管是宁浩还是黄渤,都该转型了,不然就真的束缚住了。
黄渤其实是特别灵的一个人,他自己也知道,能把小人物演好才是最牛逼的,所以这次这个剧本简直就是给他和管虎量身定做的一样。
影片中的多个片段实在让人过目不忘,真是笑中有泪。
内地的男演员好的很多,但大都是姜文那代人,新生代的要么是小奶油,要么是俊男,有性格的实在也太少,黄渤算是真的演出来了。
斗牛看完,末了我妈说,薛六演得真好啊真好。
首先我要骂一句——谁TM说《斗牛》是部喜剧片来着?
还好看片之前没有看影评,否则一定会失去了二三分新鲜感和五六分感悟。
将近一个月了,一直打算到电影院去看场电影,终因工作繁忙未能如愿。
周六,待诸事略定、酒足饭饱之后,计划和老婆共襄观片盛举,一展因工作压力造成的愁容,于是先入为主的把“黄渤”+“喜剧”+“国产片”+“抗日”几个因素整合一起,选了《斗牛》。
计划中,一定是“开始糊里糊涂后来幡然悔悟最终毅然决然投身革命的升斗小民”+“开始耀武扬威后来傻里傻气结果灰头土脸的日本鬼子”+“一贯智勇果敢百战百胜以一当百刀枪不入的人间大杀器八路军”的多年铁三角组合。
看完,感觉这还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作为一个屁民,其实最简单的梦想也不过就是有自己的一块田地、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
当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其实都是“关我球事”。
无论乱世还是治世,像片中说的,“男耕女织,这才叫人过的日子”。
晚上和同事聊天,说起《中国大趋势》这本书,同事推崇备至,真感觉我们中国有力量,固然制度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在经济危机大潮来临时,一勺子下去还是能捞出不少干货。
你看,现在经济危机,我们还是不错的吧。
其实,无论是封建时代的康乾盛世,还是早期的国社党和苏共,哪一个没有造成经济腾飞、社会财富快速积累?
如同《斗牛》里一样,扔给你一头必须喂精饲料你根本养不起的奶牛(其实后来证明也能养活),还让你把所有幸福都寄托在上面,可是总有一天我们是要收回来的。
现在的国富民弱——房地产是个多显著的例子啊。
关于《斗牛》的过度隐喻解读:1.教字——有些大道理,其实你们也没弄明白,就别和我扯淡2.难民鞠躬——受不受人尊敬,得看你穿没穿那身官衣3.和平——无论权力如何更迭,牛二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
老百姓只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其实,《斗牛》真的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活着》。
一个与土地息息相关的民族和个体,无论经历多大的苦难,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哪怕是些许的美好梦想。
在鬼子的铁蹄下奔逃、在城管的围追下奔逃、在拆迁铲车的推动下奔逃、在城市人鄙夷的眼光下奔逃,但总有一块落脚地,容得下你小小的生命和对幸福的渴望。
在万众跪拜万人敬仰的广场上有那么一块碑。
在江山更迭的神话中,其实你不过是塔克拉玛干的一粒沙,但在你的心中,在竖着那块刻着“二牛之墓”碑的地方,倔强的深埋着你和你的幸福,你和她一起看风卷云舒直至地老天荒。
这部电影让我对黄渤的印象彻底改观,黄渤三颗星。
电影一颗星。
因为故事发生在我的故乡沂蒙山区,估计也是迄今为止关于沂蒙山区的最好电影,我真的想不到我们的方言也可以讲得这么生动,沂蒙山一颗星。
一共五颗星。
电影的剪辑有点笨。
如果换一个靠谱的人剪,电影至少可以再强大一倍。
牛二和九儿的恩爱戏为什么一点也没拍出来?
我以为会放在结尾,却没看到。
如果能拍一点出来,至少可以给牛二珍惜奶牛一个重要的原因和线索。
其实《斗牛》的出色有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两部最优秀的华语苦难电影,《鬼子来了》和《活着》。
《斗牛》可以说是两部杰作的组合包装。
山区的破落户牛二是一个说大话,喜欢小寡妇九儿的乡下小人物。
广袤土地的中国上,有这样一圈人,从来没有拥有过什么?
也从来不觉得别人欠他们什么?
只需要吃饱饭,他们就会感谢上天,默默生活。
这是我们对乡下的一个看法!
他们确实是这样一群人,但同样他们也是一群有趣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幻想着村头的小寡妇九儿,相依为命的奶牛九儿,还有动荡不平的世界给他们的苦难。
国家经济繁荣,都市繁华,充满了欢声笑语,喧嚣的噪音,我们听不到广大土地上更多的人的话语。
他们在田地的垄头,喝着啤酒,唱着不着调的歌曲,助着兴;围在小桌子上,吃着饭,摸着孩子的头,希望孩子早点长大;在夏日里,一袭凉席,一个蚊帐,再加上一个音响,树荫下,躺着一对父子。
身处乡下的小院,听着外面雨声,滴滴答答,跟在纵横高大的楼宇内,听的是同一片雨!
想的同样事————愿明天雨后彩虹处!
《斗牛》的观影经历是让我欣喜的——终于在09年看到了一部牛B的内地电影,当然我们总是能在一部电影作品里找到前辈的影子:你可以说《斗牛》是一部喜剧版的《活着》,一部人兽版的《鬼子来了》,甚至一部中国山村版的盖•里奇。
能让我联想起这么多优秀的电影,已经说明了《斗牛》的质量。
在目前还活跃的几位第六代导演中,贾樟柯只能拍拍小众艺术片,张元在吸毒前就有才尽的嫌疑,娄烨在情欲内心的挣扎里越陷越深,宁浩认准了商业类型片的路子高歌猛进,王小帅则在票房与奖项的二难选择里进退失据——相较而言,我一直觉得管虎是一位既不缺乏人文关怀作品又不缺乏可看性的导演(当然所谓的价值意义都是被阐释出来的),事实上,能够在电视荧屏上凭借《黑洞》《冬至》《生存之民工》这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走入普通观众的视野,管虎的导演功力不证自明。
在以抗战为时代背景的电影中,《斗牛》巧妙的构制了一种相对于权力叙事的话语张力:对普通农民的生活来说,日寇、流民、土匪、八路、国军,乃至日后的解放军,都成了过眼云烟,在最朴素的生存理念的支配下,农民卑微而又坚韧的活着,城头变幻的大王旗永远无法遮蔽农民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最后,他们还用最质朴的契约理念无情嘲笑了所谓的宏大价值——在市民社会呼之总不出的时候,《斗牛》用小农意识曲径通幽的玩了一把市民理念的宣泄。
最后当牛二(黄渤饰)拉着他的牛坐在土坡上感叹年华的流逝时,我立马想起了余华在《活着》里描写的那个老农和他的那头牛(可惜电影《活着》没有体现出来)。
作为农耕文明的象征,牛与农民的紧密关系不言而喻,虽然《斗牛》里把中国牛替换成了一头荷兰奶牛,但从根本上看,还是这头牛在给农民提供粮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不含三聚氢胺的正宗荷兰牛奶成了农民难得的营养保证。
丰满的奶牛乳房很容易让男性农民有性的联想,于是,偷摸奶牛的奶子成了牛二的罪状,他甚至因此被戴着高帽游街。
不过在管虎的处理下,游街也被戏谑化了,全然不见《芙蓉镇》式的庙堂威严。
当然,这里也存在者另一种微妙的解构关系:荷兰奶牛是以“八路牛”的身份被神圣化的,即使全村人惨遭日寇屠戮,这头“八路牛”却安之若素,甚至成了牛二的精神寄托和唯一伴侣。
而牛二在抓阄被分配到饲养“八路牛”后,老大的不情愿,九儿(闫妮饰)在一旁高喊“要他革命”的情节显然应合了对宣传机器的教条叙述厌烦透顶的当代观众心理。
九儿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她处处顶撞权威,用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贫瘠的山村里播撒着生命的意义,然而又是一个伪反抗者——虽然她嚷过“妇女解放”之类的话,但山村封建秩序显然又庇护了她——她与牛二的婚配完全是宗族势力的利益安排,但九儿与牛二的爱情便是这样怪异而又自然的滋长起来。
奶牛成了九儿的替代品(这与《活着》中的描写很类似),牛二时而称奶牛为“九儿”,时而称它为“娘”。
我一直把奶牛理解成对中国农村妇女的隐喻,当战争让女人走开时,她们在用另一种决绝的方式参与这场战争。
奶牛不语,女人没有话语权;奶牛沉钝,女人处于弱势地位;奶牛被土匪拉来黄牛强行交配,女人在命运的洪流中丧失了性的主动权,沦为纯粹的生育工具……然而,没有奶牛/女人的抚育,男人都成不了人。
所以,在这场男人戏中,闫妮的出演四两拨千斤;而在一帮糙爷们你死我活的杀戮游戏里,奶牛的出场总是显得温情默默。
难得的是,管虎在沉重的悲情叙事中成功的点缀了黑色幽默的色彩,这种笑中带泪的技法在刘镇伟颓败后几成华语电影的绝学。
当然,这也离不开黄渤的出色演技。
《斗牛》通片看下来,黄渤的个人表演风格已臻完善——表演理论我不懂,反正我喜欢黄渤的表演——几乎是黄渤一个人撑起了整部《斗牛》,已然有点老汤在《荒岛余生》里的意思了。
而与牛的若干场对手戏,黄渤的表演也十分出彩,比起威尔•史密斯在《我是传奇》里跟那条德国牧羊犬的忸怩,黄渤足够做他的表演老师。
管虎在剪辑上采用了双线索叙事,用不停的闪回插叙交待前情(那段介绍奶牛来历的纪录片插叙很热内,我个人很喜欢)。
当然,悬念做的也很足,开头一段像极了丹尼•博伊尔的《28天》。
不过这种剪辑方式也不是尽善尽美,有的地方跳得厉害,有点考验观众的理解力——好在《疯狂的石头》提前对中国观众做了普及工作。
电影存在于细节中,这一点在《斗牛》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个一直没爆炸的日军炸弹后来成了重要的道具,而不识字的牛二始终分不清“人”跟“八”(表现这个场景时,《上车,走吧!
》里的黄渤大哥高虎已经成了给他配戏的小龙套),最后便把“牛二之墓”摆成了“二牛之墓”——耐人寻味的是,八路第一次出现让牛二的命运陷入了与奶牛的疯狂纠葛中,而“八路”(解放军)的第二次出现则只是给农民书写了一座墓碑。
《斗牛》对日寇形象的塑造也很牛B,那位只会养牛不会杀人的日本窝囊兵的角色让中国观众看到了有人性的日寇,但是接受起来却不会疙里疙瘩的。
看来,跟那位拍南京MV的第六代比起来,管虎之于他的优势不是质量上的,而是档次上的。
但愿牛B的《斗牛》能冒出威尼斯的地平线,在《走着瞧》这样讲述人、驴纠结的优秀影片被无情的湮没后,好在我们还看到了人与牛的《斗牛》。
(南方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
不得不说一下,黄渤一个人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啊,厉害啊,牛啊,就这么一部没有任何大冲突,大反转的电影,愣是让我一口气看下去,全赖黄渤的演技。
全篇充斥着一种黑色的幽默的悲伤,从黄渤回来看到满目疮痍,荒凉颓丧,直到后来发现满村的人早已变成一堆尸山,到处没有一丝人的气息,整部影片虽然人物不多,却被黄渤这个人激得荡起一层又一层的漪涟。
虽然黄渤不会开枪,不会打人,却一次次无力又勇敢的挑战底线。
直到最后,所有人都死光,若干年后,八路军路过,黄渤要还牛,即使他演绎的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却仍然记得要签字,盖章画押。
然后那种历经若干年的沧桑,连话都讲不清的样子,真的演绎的入木三分,让人深陷其境。
最后他说他再也不下来时,这才是他这一生最后的终结,大风刮走他手中的字,却好巧不巧的被他拼成了二牛俩字,不得不说这种意境,真的很巧很巧。
虽然不明白片名为什么叫“斗牛”,但仍然被深深的震撼了。
回想这两年,其实过得很真实,也摆脱了之前的虚无感。
但我知道,很多事情,我一直没有想明白。
至今回想曾经的辩论:“过人的生活还是猪的生活”,发现自己并没有想明白,或者说想明白了要过人的生活,但事实上过得是接近猪的生活。
至多,是一只很想摆脱猪的生活的猪。
因为很多事情,可能一辈子也想不明白。
就像片中的牛二,活着,却完全把控不了自己的命运。
完全是秉着农民的朴实,对逝去村民的歉疚,可能还有些许对权力的畏惧?
更为重要的是,维系在奶牛身上的自己和九儿的丝丝缕缕的联系,拼着自己的性命把那头奶牛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意义感?
这些书生意气的形而上对他太遥远了。
很多人,活着,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他们只是千千万万个牛二中的一个。
所以,看着牛二那惨淡毫无生气的日子,我没有窃喜,因为我知道其实我离牛二并不远.电影中很多场景都让我印象很深.每一次捧腹,都被紧随而来的沉重压得喘不过气来.作为动荡社会中的小人物,牛二被动的承受着种种的磨难,却只能依靠"运气"来逃离死亡的命运.虽然"狗急了也会跳墙",但每次的抗争都那么难以入流:拿了之前同村人的狙击枪,却怎么扳也扳不响,最后从树上掉下来;换了弓箭,还没放弦就断了;后来终于有机会拿枪杀日本人了,扣动了扳机,没有打到别人,却打伤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最后一场糊里糊涂的战役打响,他拿起了那个废弃的炸弹,疯狂的朝枪林弹雨中跑去,前面晃来晃去很多人,他却不知道谁是敌人,自己要走到何方...在双方交战的正中央他停了下来,但枪声依然在响,甚至似乎枪炮也无视他的存在,穿梭在周围的空隙中......自始至终,他都注定是一个被社会裹挟的小人物.相比那些在地雷中稀里糊涂死去的人们,牛二是幸运的.至少,除了自己的性命,他还保护住了一头奶牛,并且间接的兑现了全村人对八路军的承诺.当解放军同志在那个约定上按上手印时,牛二的社会使命也就结束了.如果说之前他的存在还有些许意义的话(这个意义是我一厢情愿的,事实上,我多么希望那位解放军同志为这位平凡的人所做的事情而感动,但什么都没有发生.我所看到的只是客套的热情,无关痛痒的关心.这是另外一种让人咬牙切齿的麻木——但也许,的确什么都不应该出现,因为,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头奶牛而已.而那些曾经为此丧命的人们,包括对牛二意义非同寻常的九儿,如草芥一般,在后人歌功颂德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的时刻,没有人会记得他们。
除了牛二,没人知道他们曾经活过。
),之后的他,完全和人类社会脱离了干系.所剩下的,只有相依为命的奶牛了.以后,靠什么活着?我禁锢的思维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九儿,你怕了吗?别怕,什么都会扛过去的",这更像是牛二包含着复杂感情的自言自语,既有历经坎坷之后的淡定,又隐含对未来岁月的惶恐. 也许,牛二自己也在不断问着这个问题. 身后,是开垦出的荒地结出的一片新绿,人却已然苍老不堪.生命就像流水一般,毫无生气的,淡淡的从我们的身体中流走.也许每次抗争,受伤的都是自己但,我要摆脱这样的生活
将一部电影和一次新闻事件联系起来,好像风马牛不及,但细想一番后,它们又有些相同点。
黑白色调的影片里,充满了讥笑寡妇的村民;忘恩负义的难民;自私的土匪,唯有黄渤饰演的牛二还尚存人性,冒着危险保住了自己和牛的性命。
时代的进步改变不了人性的劣根性,《斗牛》里那些冷漠、自私的面孔仍然存在于当今。
在荆州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救人溺亡的事件中,岸上近200名群众无一人下水施救,而渔船船主说的话更让人心寒:只打死人,不打活人。
因打捞死人可获更高报酬,就任人淹死,这些人与奋不顾身救人的大学生相比,还算是人么?
最让人感到可悲的是,岸上的群众,眼见着水里鲜活的生命正在消亡,却无动于衷,这是什么?
是自私!
更是泯灭的人性之体现。
荆州事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背景是和平年代,《斗牛》中愚昧、自私的国人尚可原谅,毕竟艰难的时代使他们的人性让位于生存。
但荆州事件就完全不同了,没有战乱,没有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们理应互相帮助,和谐共存,但人性的光似乎在这个好时代里更为暗淡。
接警前来的消防员告诉“阶梯救人”的大学生,战士们不会游泳;当大学生们跪地哭求船主们施救时,见钱眼开的船主竟置若罔闻。
人性的光难道就真的暗了吗?
还不是!
当救人的大学生溺水后,远处的冬泳爱好者们赶忙跳进水里,他们大多年过五旬。
在奋力施救后,几名大学生被成功拖上岸,但有三名学生被卷进暗流,消失在了浩浩江水中。
虽然岸边人们的冷漠和无动于衷使我们心酸,叹息,但在短暂的救人过程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人性在发光:首先是大学生们用手连成生命的围墙,不顾激流凶猛,救出了两名少年;然后是老人们,这些原本应颐养天年的人,却不顾江水湍急,险象环生,毫不犹豫的跳进水中。
当我们回顾这些感人的场面时,不由得坚信,我们这个民族有希望,因为它充满着爱。
再来谈谈《斗牛》这部片,它是部好片子,与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可并称为真正的抗战电影,两者都敢于将镜头直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继而探讨“鬼子来了”的内部诱因。
历史证明,没有人性之关爱、协助精神的民族终将被入侵,为什么德国、日本能成为侵略者?
因为他们精诚团结。
在近100多年间,战火、灾害纷纷侵扰神州大地,是什么使我们挺过来,最终战胜苦难?
是团结,是国共两党两次合作,是不同阶级握手言和,是政敌们摈弃前嫌,相互帮助,最终走上了复兴之路。
在大的历史面前,长江边冷漠的人们应该赧颜,当地政府也应该检讨,为什么没在如此险要的滩前设置岗亭?
滚滚长江东逝水,斜晖依旧,斯人不在。
真希望那三名大学生不是溺亡,而是去了《斗牛》里牛二最后隐居的那座山,至少在那里,他们看不到冷漠的叔叔、阿姨,那里有通人性的奶牛相伴。
黄渤还真是不错。虽说以笑星出道,还是有两下子的。
荒诞派的中国电影,却充满着欢笑的泪水 荒诞派的中国电影,却充满着欢笑的泪水,中国荒诞电影开山之作(个人认为),导演管虎将人性刻画的淋漓尽致,黄渤的表演也的确给了一万分之力,可是导演管虎不管牛,所以这头牛还是让黄渤来吧,也算有点人牛情未了的味道 你说 有木有 ?!
这不应该是新电影发展的方向。
黄渤不愧为影帝
不是我欣赏的类型。。那个整体的色调让人太压抑
去杭州的快客上看的。。。我也不知道我看了多少
2
黄渤牛逼
拖。沓。到把热情和激动都拖没了(2009-10-06给了三星)。第二次看是bfa教学观摩,改变第一次的看法,除了时间跳跃得有点碎、略乱,其他都觉得很好。价值观是我认同的,加一星。
啧啧,果然管虎和黄渤都很靠谱~嗯,牛神了。
1.黄渤第一次撑起整部片2.有奶便是娘3.只许八路摸啊
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和谐共处、生儿育女——好好活着,这只是牛二、也是人民的普遍愿望。战争把基本的幻想都磨灭了。导演的基础插叙和转接安排的很好,尤其是黄渤的演出相当的出色。7.6
黄渤啊黄渤,你很丑可是你很牛,有惊喜~~~~就是画面看久了有点像电视剧,有点粗糙,管虎看来还是电视剧拍多了~~~
要的何其简单,怎么就不能满足
管虎!!!
心里堵得慌
跟你一起下午看的 谁允许你喋喋不休的说你们那疙瘩的事?
奶牛很萌……
演员都挺好的
买了30元的票算是扯平了···黄渤的演技很好··我很喜欢···管虎继续加油啊···我挺喜欢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