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张艺谋拍了首部反腐题材的电影《坚如磐石》,影片中那句大尺度台词“钱外有钱,官上还有官”让人印象深刻,本片预计将于今年与观众见面。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部电影改编自19年前的一部电视剧——由陈道明主演的《黑洞》。
2001年这部剧在北京卫视一播出就成为了收视冠军,其尺度之大连后来的《人民的名义》也不能及,20年过去了,依然可以看作中国犯罪电视剧的巅峰之作。
而就在同一年,由王志文主演的《黑冰》也播出了,同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
这些年,一直有人把《黑洞》和《黑冰》放在一起比较。
两部剧的故事类似,都是讲述了一个儒雅斯文的黑帮大哥从报复社会到最后走向覆灭的过程;两部剧的主角分别王志文和陈道明,他们都是大家心中的老戏骨,也是当年电视剧一哥的有力竞争者。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黑洞》和《黑冰》孰优孰劣?
两部剧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黑洞》和《黑冰》都出自同一个编剧之手。
当年作家张成功在写完由王志文主演的电视剧《刑警本色》后,开启了自己的“黑色三部曲”:《黑冰》、《黑洞》和《黑雾》,这三部曲都拍成了电视剧,豆瓣评分分别是8.0分、8.5分和7.4分,其中王志文主演了《黑冰》和《黑雾》,陈道明主演了《黑洞》。
从创作顺序和评分可以看出,《黑洞》是《黑冰》的升级版,也是“黑色三部曲”中的巅峰之作。
《黑洞》和《黑冰》最大的区别在于:《黑冰》是一部主角大于故事的电视剧,而《黑洞》是一部故事大于主角的电视剧。
我们看《黑冰》就是看王志文的个人表演秀。
剧中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是化工专业的高材生,父亲是旧时的文人,母亲是当家花旦,后来父母离婚后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了一个市长,郭小鹏就在继父身边委曲求全,滋生出了一种反社会的人格。
从美国留学归来后,他就走上了邪路,制毒贩毒,妄图通过毒品报复整个社会。
这是蒋雯丽饰演的卧底警察走入了他的生活,郭小鹏对她产生深深的迷恋,他最后也因为这个女人走向了毁灭。
整部剧王志文成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儒雅变态形象,他优雅的举止和谈吐让人着迷,最后被捕后在狱中有长达11分钟的独白戏份,这段表演被认为是内地电视剧史上的天花板,王志文的台词铿锵有力,声声入耳,即使他剃了光头,穿着囚服,你依然能被这个男人的魅力给深深折服。
陈道明和王志文在演技上平分秋色,可是在台词上,我觉得内地演员无出王志文之右者,陈道明来了也得往后稍稍。
当年王志文从北影毕业后,直接被中央戏剧学院挖去当了台词老师,他的嗓音条件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典型。
王志文的嗓音有两次经典场面,一次他在电视剧《永不瞑目》担任旁白,全剧他没有一个镜头,就靠着一口嗓音征服了观众,一次就是《黑冰》里的独白戏份。
前两年内地有一个配音类综艺《声临其境》,节目中嘉宾给大量经典角色配了音,可是谁也不敢挑战王志文的配音,他是一个用声音就能征服女性的男神。
不过,《黑冰》毕竟是一部电视剧,除了王志文一个人的高光表现,其他都很拉胯。
剧情上,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有一个灭霸式的梦想,想要用毒品控制人类,可是他的犯罪动机并不明确,一个在继父家受了委屈的高材生竟然想去报复社会,这个逻辑很难说服人。
郭小鹏在剧中的犯罪方式比较单一,就是贩卖毒品,他一边说着大彻大悟的话,一边却、沦为舔狗,逼格瞬间低了很多,作为反派给人的压迫感明显不够。
而剧中角色,除了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富有层次感外,蒋雯丽和田海蓉的角色都很脸谱化,特别是蒋雯丽和王志文演了大量对手戏,全部被王志文给压制,给观众造成了严重的失衡感。
而到了《黑洞》里,主角光环被极大的削弱,剧情和配角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整部剧的质量比《黑冰》强了一大截。
《黑洞》的故事乍一听和《黑冰》差不多,陈道明饰演的聂明宇有一个当副市长的父亲,然而父亲对他疏于管理,使得聂明宇对父亲充满了仇恨,他带着弑父情绪对社会展开了报复,他制毒贩毒,走私货物、铲除异己,培植亲信,一面是当年有名的企业家,一面是地方的黑社会老大。
最终一封匿名举报信使得聂明宇建立的黑帮帝国出现了裂缝,他的发小刘振汉刚好是刑警队长,在他的调查下,聂明宇一步步走向了末路。
张成功似乎把《黑冰》里的故事又讲了一遍,可这一次整个故事却更加丰满动人。
故事取材于真实案件,陈道明饰演的聂明宇有着真实的人物原型,那就是安徽阜阳市纪委书记的儿子史青峰,现实中史青峰利用父亲的关系网进行了贪污、行贿、强奸、贩毒等勾当。
《黑冰》中的王志文只会制毒贩毒,压迫感不够。
而《黑洞》里的陈道明五毒俱全,十恶不赦,压迫感直接拉满,这全都是因为有真实案件做参考,很多犯罪手法可以直接拿来用。
而张成功之前在安徽省宿县公安局工作了十多年,他的同事调到了矿区任公安局局长,在任期间抓了六七十个犯罪分子,得罪了很多人,最后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抓起来,和犯罪分子关在了一起,心灵和肉体都受到了非人的虐待。
张成功作为见证人将同事的故事写进了《黑洞》,剧中刘振汉的原型就是他的同事。
你看看,一部电视剧正反人物都有原型,这剧能不好看吗?
问题来了,两个人物原型在现实中是不相关的,如何让这两人建立联系呢?
张成功让聂明宇和刘振汉成为发小,两人从小共患难,聂明宇为了帮助刘振汉,不仅患上了哮喘,还失去性功能。
这个设计十分巧妙,第一,它解决了主角犯罪动机的问题。
《黑冰》里郭小鹏的黑化太过突兀,不具备说服力。
而《黑洞》里,聂明宇失去生育功能后心里扭曲的过程则更能引起观众的同情。
第二,它让正反角色相互纠缠起来,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有着爱恨情仇,刘振汉因为对聂明宇有亏欠,在抓捕他是一定会经历内心的煎熬,这使得整部剧瞬间张力十足。
此外,《黑冰》的导演王冀邢是电视剧导演,拍出来的剧中规中矩,而《黑洞》的导演是第六代导演管虎,他在拍摄《黑洞》前不仅没拍过电视剧,平时都没怎么看过电视剧,所以他是用拍电影的手法拍摄《黑洞》的。
这样做同样有三大好处。
第一是管虎选择演员更加精准。
本剧中陈道明的表演固然精彩,但其他配角也毫不逊色,影帝陶泽如饰演了一个嫉恶如仇又暴躁易怒的警察形象。
好人没那么好,坏人没那么坏,正反角色形成了完美的互文,整部剧不再是陈道明的独角戏了。
而陈道明的小弟张峰,在剧中将下三滥的手段使尽,某种程度上演技甚至超过了陈道明。
这部剧在青岛拍摄,当时还未成名的黄渤在剧中也有客串角色。
管虎的前女友孔琳,现女友马伊琍,未来的老婆梁静也在剧中客串角色。
这些黄金配角使得整部剧更加均衡,观众更能进入故事之中。
第二是管虎显然不满足于一个普通的电视剧本,本剧编剧除了张成功,还有我们熟悉的陆川导演,陆川导演也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两个电影界的大咖打磨一个剧本,这故事自然要更加精彩了。
第三这部剧很多镜头都使用了电影语言,比如对陈道明面部的特写展示他扭曲的内心,比如直接通过构图来展现人物的对立关系,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故事的冲击力。
最后要说到陈道明了,他的光芒虽然不如《黑冰》中王志文那么耀眼,但陈道明饰演这个角色也是做足了功课。
王志文和陈道明是两种不同的表演风格,王志文是那种体验派的演员,看他的《黑冰》你感觉他就是郭小鹏本人,他松弛自信,哪怕剃了光头,哪怕穿个大裤衩,都散发着强大的人格魅力,王志文恨不能脱光了衣服让你看到他的内心。
陈道明是方法派的演员,他冷峻地和角色抽离开,用一种上帝视角审视自己饰演的角色,这是他第一次出演反派,为此道明叔做了很多外化的处理。
他总是穿着一身黑色风衣,要么带着黑框墨镜,要么带着无框的晶体眼镜,还配一把黑色的皮手套。
他拉着手风琴,出门总带着口罩,时时将情绪藏起来,通过眉毛和眼神来完成表演,陈道明在刻意的保持和观众的距离。
王志文和陈道明的表演,不同的风格,同样的精彩。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
从电视剧的角度看,《黑洞》是《黑冰》的升级版,两部剧里推荐大家看《黑洞》。
从表演的角度看,王志文的光芒要稍稍压过陈道明,推荐大家网上找一些王志文的表演片段欣赏,至于整部剧不看也罢。
1.长得帅就千万不要干坏事,不然家人朋友路人都会心痛万分一百遍啊一百遍的。
2.如果自己的亲朋好友是正直的政法人员,千万表干非法勾当,不然手足相残是很惨的。
3正确的事情被上级压制,就要整理材料,绕过上级,越级汇报。
4.必要时刻整理材料搜集证据,找相关人士递送,惊动党中央。
5.原来黄渤也是有青葱实习小刑警的制服期的 - -
本文按 转发本人2016年2月13日 百度贴吧原创文章 反驳另一吧友的论点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2250417751?pn=2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谁,只想说,这样的评论文章既酣畅淋漓,又不堪一击。
说酣畅淋漓,是因为所有的社会批判的文章都具有这样的共性——刺激、过瘾、符号化解读、厚黑学、相对主义、伪理性主义。
但刺激过瘾完了,也就什么都不剩。
整篇文章除了对于影像呈现手段手法、剧情结构的额合理性论述,以及对陆西明开枪射击的时机选择的不合理的批判有理有据外,对于其他几乎所有人物,从聂明宇到刘振汉,再到其他人物,都是从认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人伦、家庭、童年应激创伤、文革、集体主义等等语汇中去解构分析。
可其实无论运用佛洛依德的恋母情结,还是其他的社会批判,都是符号化、个体化的线性解读,可以看出原作者读过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的西方理论,但都是浅尝辄止,这就是为什么如今很多留学归来的年轻人的价值理念会产生如此大的偏激和扭曲,既没有接受好传统,又没有学好现代。
无论你是传统性、现代性、先锋性,还是什么后现代、NON-GOV主义,任何一种理论和思想都是和社会、人文、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且相互交融的。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在DSM-IV 和DSM-V 包括ICD-10中,都反复强调在运用心理分析,特别是13种人格障碍的类型分析时,运用到具体案例,必须考虑社会-历史-人文都动态的其他相关轴,甚至要动用哲学、文学、史学、方法论、政治学、生态学介入的综合分析,才能做到全面深入。
而公众又没有这样的专业知识,经过媒体的篡改和精英话语权的合谋,很容易就能让大众的解读机械化、符号化、情绪化、线性化、科学伪理性、历史伪中立、人文伪价值。
首先必须要拿聂明宇和郭小鹏做对比,两个内心极度扭曲和黑暗的反面角色,刻画的都十分成功,但奇怪的是,一对比就可以明显感到,郭小鹏的生命是饱满和充满张力的,而聂明宇却是极度的阴冷和孱弱的躯壳,从悲剧性、历史性、人文性上没有任何感染力和说服力可言。
两者对父性价值都极度反感,这在全世界的文化样本中都能找到相似的案例,从伏地魔到DARK KNIGHT的小丑,SHERLOCK的莫利亚蒂,再到新警察故事里的吴彦祖的反一号,就迫使我们必须从一个更大、更深远的全球视角去分析,才能通达周到。
现实不等于真实、真实不等于真相、真相不等于真理、真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等于平凡,最后落在平凡,又和我们的平凡不太一样,是让所有的生命完成和解,和解不是妥协,不是谅解。
这也就是社会批判和生命批判的本质区别,也是为什么古今中外所有社会批判的文艺作品只能呈一时风尚而三分钟热度,而生命批判的文艺作品能让全世界的人性达到共鸣而变成永恒的价值和回味。
同样是对父性价值的反抗,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郭和聂给人的感受差异如此之大。
1 关于聂明宇和蕾蕾,其实就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宠坏的孩子,聂明宇在宠坏蕾蕾的同时,也宠坏了自己,宠坏了自己拿长久以来的“高干 知识分子、文化 学者 精英 的内在文化认知的飘渺苍白的精致感和优越感【详见梁从诫在学术期刊所说,对于知识分子所谓的公众期许的栋梁 大脑,我们自己宁肯对它的局限性保持一点自知之明。
】2 关于聂明宇和刘振汉 聂大海 两个生死之交的兄弟 一个落寞的父亲 但其实从来都是形同陌路。
聂明宇和刘本属于两个阶级,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文革,这两个阶级的人才走到了一起,超越阶级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和解。
但说实话,这种短暂的联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精英群体和农村、大众群体阶层、中产阶层的价值决裂和文化认知的和解融合。
随着改革开发的开始,各自分道扬镳,个体化叙述的开始,在一个长期被压抑的时代,呈现的只是一种自由追求、个性表达的报复式反弹,更多的是西方的篡改和怂恿,是社会性的自由价值表达并没有太多自生发的,像一颗种子长出来的感觉,没有女性化、生态女性主义和王东岳老师、海德格尔、萨特、齐泽克、罗兰巴特、老子庄子等等所希望的递弱代偿机制的出现。
没有自下而上的文化认知,是不可能有自上而下的文化和政治认知的。
这两者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没有因果关系。
一个刚在2000年拍摄的影视作品,你怎么能指望一个在80年代狂热一份子的,拍出过 南京南京那样病态苍白作品的人能有上述的文化的全球认知,说实话,我也没指望过他有。
聂明宇在最后对父亲说,别人为百姓清廉,你为自己清廉,这话不假,他看到了父权价值身上的迂腐、教条,但却没有看到自己其实并不比父权价值好到哪去,成天用雀巢水阴别人,落寞了到自己的小黑屋里释放文艺细胞满足自己性心理的自我回避和沉沦而不是寻求修复。
在社会阶层的文化认知上,其实他从来没尊重甚至正眼过刘振汉,只因阶级属性,不是警察。
而刘却整天天真浪漫地幻象用真诚召回当年文革的小朋友?
在全民的文化认知没有提升之前,他们注定了你死我活。
郭小鹏抵抗的才是真正的泛父性价值中的迂腐、城府、偏见,而聂明宇只是把个体化的父权矛盾、社会创伤、家庭矛盾放大到社会上,除去自私,就是苍白、幻灭、虚空和等待解脱的生命,他完整继承了父性价值中的城府、偏见、大男子主义和伪理性,并升级为伪中立和价值真空。
3 集体社会治疗?
任何一种经过POWER,资本 专家和话语权合谋的精英化、泛社会化、男性化、没有感性和理性相容思想的社会活动或行为,其结果只能是自我麻痹和陶醉在修复的幻象中。
最后让每一个个体更加沉醉在自我人格和意识的解体、扭曲、异化的过程中【详见无间道、东邪西毒】。
有知识,没文化,有大脑,没心灵。
三星,没有陈道明的话。
只值一星,一星是给管虎敢于在那个时候拍摄这个题材,比较大胆。
至于影片,编剧和导演功力实在一般。
首先,所有警察全部脸谱化。
没有人格魅力也罢了。
刘振汉不顾养育恩不念手足情。
这种人在现实中是小人。
在片中被树立为正面人物实在难以服众。
王明全剧没有情感,就是打了鸡血的干工作。
实习生龚倩真的是什么场合都特欠儿。
肖云柱这个人物前后性格反差太大。
反而两个反派的性格相对丰满很多。
而且全剧警察并没有对破案做出什么建设性的工作。
尸体是一个剧组发现的,然后三陪女举报的。
保安队长尸体是渔民打捞的,画像是陈道明亲妹妹帮忙做的。
坏人一直在内耗却不对刘振汉和贺清明动手。。。。。。
总之剧情经不住推敲,这是导演。
陶泽如的表演要重点说一下,这个演员演什么都挤眉弄眼的极度夸张。
怎么不去演话剧?
反观陈道明的表演波澜不惊丝丝入扣。
总之这不剧过后,可谓大浪淘沙。
管虎和陶泽如注定只能昙花一现。
陈道明借机已为大陆男演员中的佼佼者。
回顾了《黑洞》前七集,电视剧塑造了多个形象突出的人物,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聂明宇,儒雅潇洒,会乐器爱看书,风度翩翩地干着杀人越货的罪恶勾当,这鲜明的反差让人物充满张力,充满了男人味的性感。
不过,让我记忆犹新的人物是海关缉私科科长贺清明。
贺清明是典型的中国书生,饱读诗书,略知人情世故但不近人情,坚持原则和底线,对世界的潜规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有着读书分子特有的理想主义。
剧中,张峰有一段话很好的概括了贺清明:“在这个疯狂的世界,正是有了读书人,才变得节制和有礼制”“你才是个怪人,一个硕果仅存的怪人。
”可正是这样一个柴米油盐,滴水不进的读书人,在龙腾集团一系列精彩绝伦的组合拳进攻下,沦为了主动协助走私的帮凶。
连环计在叙述贺清明这个人物之前,我想先简要温习一下龙腾集团的连环计,精彩万分。
贺清明不贪财,不好色,顾家,老婆因病过世,安心照顾女儿,一切遵循明面的规章,可以说几乎没有人类或者男人天生的缺点,理论上说是牢不可破的。
可是,在坚持检查龙腾集团的货物,发现其走私后,龙腾集团立即动用了一切资源,活生生的将坚不可摧的贺清明打成了筛子。
第一招:摆酒席。
龙腾集团安排饭局,并让已经腐化的两位海关官员拉拢贺清明入局。
饭桌上,或许和以前无数次一样,其他几人默契的轮番向贺清明敬酒,张峰使出苦肉计,以代贺饮酒的名义假装喝得酩酊大醉,让贺清明不知所措。
说句题外话,见张峰假醉,贺清明满脸的愧疚及茫然,而聂明宇一语道破天机,真是云泥之别。
此时的贺清明依然不为所动,至多酒桌上有些尴尬和不快,但贺可以说毫发无损。
第二招:安排女儿入学。
由于女儿残疾,即使中考分数很高也一直无法入学,而贺清明这样的行事风格自然不会有能量办成规则以外的事情。
此时,一方面,聂明宇和张峰立即安排其女儿进入一所很好的高中就读,并且以龙腾集团的名义捐款十万元赞助学校作为其女儿的生活费;另一方面,安排媒体大肆报道,渲染龙腾集团与贺清明的关系,造成舆论压力。
此时,贺清明才意识陷入圈套,已经开始有所动摇,略有踌躇。
这一段不禁使我想到了刘墉先生所著的《我不是教你诈》,其中有一章讨论了送礼的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两招都是糖衣炮弹。
第三招:张峰两次只身与贺清明会面,一方面晓之以理之以情,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走私车和政府的紧密联系,表明背后黑手的强大,另一方面也嚣张地在贺清明的办公室拔枪相向,以死相逼。
此时的贺清明已感到了一阵恐惧,感到有一股力量在推动自己身不由己,但还没有松口。
第三招是软硬兼施。
此外,刘关长一直在打辅助,在贺清明耳边吹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四招:市长秘书宴请贺清明。
在万般无奈下,聂明宇请黄盛帮忙,当然,他作为一条绳上的蚂蚱,也无可奈何。
黄盛抗出了市政府的大旗,明确点出了市政府要求龙腾集团帮忙走私。
面对庞大的政府背景,贺清明已感到了自身的无力。
并赌气似的喝得酩酊大醉。
第五招:安排嫖娼并录像。
见贺清明喝得酩酊大醉,张峰等人又下了一步棋,安排醉酒的贺清明嫖娼并进行录像,同时借机表明龙腾集团安排的此事。
第六招:送钱。
在嫖娼后,龙腾集团立即奉上现金。
至此,贺清明已基本被攻破,而刘关长又火上浇油,在贺清明查看行贿现金时夺门而入,并以此敲山震虎,贺清明完全被拿下,同意不立案。
但还没有完全成为龙腾集团的犯罪帮凶。
第七招:张峰带贺清明来到龙腾集团的赌场。
在其赌博时故意让他先输后赢,并进行录像,而后提出要求立即调车,当贺清明不同意时拔枪威胁,并拿出嫖娼及赌博的录像要挟,而当其同意后,又奉上赌博赢得的现金,贺清明已经无路可退,彻底沦陷。
第八招:在贺清明因龙腾设计杀害阿强而有所触动后,张峰立即来到贺清明家,并借对其女儿的作息有着精确的了解来威胁他。
而后也数次在可能发生问题的时候来到贺清明家要挟贺清明。
这一连串软硬兼施里应外合的连环计,让一位铁面包公一步步地滑向犯罪的深渊。
贺清明与池大为回到贺清明这个人物本身,我不禁想到了《沧浪之水》的主人公池大为,两者有几分相似,都是坚持原则的读书人,一开始坚守底线,但在外力的作用下,被体制慢慢同化。
不同的是,池大为在儿子出生,同事晋升,妻子吹风,同学劝说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主动融入了大染缸;而贺清明纯粹是无可奈何,被人一点点地推向了黑洞,没有反抗的余地。
早早的融入叫识时务者为俊杰,缴械投降叫不识时务。
“这些高墙还真是有点意思。
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对它就习惯了。
等相当的时间过去后,你还会依赖它。
”大势所向,螳臂当车。
可大势之外有大势,小小的螳螂怎么看到的天?
小时候看电影,庞天岳是正义的。
工作后再看,联系对党的了解,聂明宇反而是健康的力量。
庞天越不一定为了钱,这人是个酷吏,对权力兴趣更大。
他赢了聂明宇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获得天都市市委书记的支持把市长搞下去了,所有的举报信和布局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什么中纪委什么省公安厅,熟悉政治的人都知道不会介入这么低层次的斗争,最多省纪委。
这个角色确实狡猾隐忍,一直藏在最后。
估计按照故事逻辑,天都市委书记以后也得悠着点。
很讨厌刘振汉这个人 偏执 没人情味 不懂变通 为了名声伤害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还大言不惭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其实聂明宇做的并不过分 哪个有钱人不是这么发家的 是刘振汉太过分了 整个电视剧拍的不吸引人 正义一方一直胜利 相比较来说 个人更喜欢聂明宇一些 没有评五星就是因为陶泽如 没有评三星就是因为陈道明 最后想说一个问题 是为几万人就业铤而走险的人好 还是为了所谓的正义铁面无私的人好呢
第一次看《黑洞》时就对贺清明印象很深,那种痛苦、纠结、厌恶、鄙夷、胆怯、无奈、绝望,被温海涛演绎的那般到位。
贺清明一出场,带着新官上任的意气风发,笔挺的制服透着精明强干,发号“全部开箱验货”时掷地有声,但那副瘦削白皙的面庞却难掩骨子里的书生义气。
他当过大学老师,后调到机关研究室工作,又被派来天都海关担任缉私科科长。
也许,组织上看重他作风正派、清正廉明;也许,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他不满足于在象牙塔中做学问,想干一番事业,改变那些他看不惯、不合理的东西;也许,过去的经历、经手的案件远远没有龙腾集团的复杂,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将会面临远超出自己想象的困境。
于是,心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贺科长走马上任了。
可是,当他打开集装箱那一刻起,他就打破了冰冻三尺的“约定俗成”,打开了地狱之门。
小时候看剧时就惊愕于如此清清白白的官员就这样被玷污了:鸿门宴上被灌酒、醉酒后被安排女人、被硬塞金钱、被强拉去赌博、还被拍下不堪的画面落下把柄,领导、同事旁敲侧击,黑社会大佬威逼利诱,不从就用枪口对着你,再不行就用家人性命相要挟。
一位毫无斗争经验的白面书生哪里招架得住这一轮接一轮的攻势、这一层又一层的陷阱?
贺清明真是被毁了三观:把勾结走私说得那般冠冕堂皇,把三十八辆奔驰闯关说成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把揭露龙腾集团说成砸了三万多名员工饭碗,把立案上报说成毁了那么多优秀的企业家?!
这哪里是个说理的世界?
为了私利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按规矩办事、守法的人视为“硕果仅存的怪人”。
当贺清明看着电视上报道着“龙腾集团捐助身残志坚的女学生上学”时欲哭无泪,感人的新闻背后是一桩赤裸裸的贿赂,有多少人在推波助澜,甚至副市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都成了帮凶。
可怜的贺科长想干脆把自己灌醉,再一走了之,但为时已晚。
他已深陷泥潭,无力自拔。
贺清明本是那种宁可粉身碎骨,也不会做违背良心的事的人,不会为了金钱、为了名誉、为了官职、为了活命而妥协。
只是,他有他的软肋——女儿丹丹。
他不忍心看着渴望上学的女儿失望,不忍心告诉孩子真相,更不能让自小失去母亲的女儿惨遭毒手。
张峰恰恰抓住了这一弱点。
贺清明只能一边受制于张峰,一边备受良心的煎熬。
贺清明在决定不予立案、在胁从偷转赃车的时候,彻底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但他在阿强之死时,幡然醒悟过来,内心的天秤又向正义、良知倾斜了。
随意剥夺他人生命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从那一刻起,他被彻底激怒了,开始偷偷搜集证据。
毛毛的鼓励使他下定决心。
张峰没有阻拦毛毛,毕竟她是记者,有一定影响力,而且再多一条人命只会加剧事态的严峻;他也不会轻易除掉贺清明,毕竟一旦缉私科科长死于非命,就坐实了走私案。
何况他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如果真的对丹丹下手,只会逼急贺清明。
张峰在狠绝之下藏着几分清醒。
他拉拢过那么多官员,贺清明绝对是稀罕物。
他欣赏这类有良知、有傲骨的读书人。
也许抓住他的弱点能控制其一时,但他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你、和你同流合污。
当他看到眼前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被自己这个黑社会老大逼得跳脚时,也会忍俊不禁。
他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本不会有什么交集,各自按照自己的准则做事。
可造化弄人,他们被放在一个擂台上不得不对决。
张峰明白,他能轻取贺清明的性命,但无法改变他的内心。
贺清明的软弱是缺乏斗争手段,而不是骨子里的信念。
大多数人为欲望而活,但贺清明不是。
张峰知道聂明宇不会放过自己,那些被收买的官员为了自保也一心想让他死。
所以他也不会让他们好过,他深知贺清明和他们不一样,不会干卑鄙龌龊之事,而且和黑皮本上的关系网纠缠不深,所以把这份重要证据交给了他。
那声“贺老弟”也是由衷的。
贺清明天真的去劝聂明宇自首,哪知对面这个内心已极度扭曲的魔鬼是不会轻易放过挑衅自己的人。
当他以为聂接受了自己的劝诫时,毫无防备的拧开了矿泉水。
贺清明一介书生,最看重良心的清白,他深知自己是个罪人,早晚要偿还。
但他毕竟还有牵挂,有心爱的女儿,有深爱的毛毛,如果他没有被毒成植物人,他会服刑,出狱后与女儿和毛毛团聚。
可悲剧就在于此,贺清明只是个普通人,无法站在上帝视角去找到明智的做法,一个本可以上班朝九晚五、兢兢业业,下班陪伴家人,过平凡日子的小官员就这样被卷进了无法脱身的旋涡。
贺清明错在哪里?
错在他不该离开象牙塔,错在他没有坚守住底线,错在他犹犹豫豫,一次次错过机会。
可是,归根结底,错的还是深不见底的罪恶,错的是能将一切吸附进去的黑洞。
一个好男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学会忍耐人嘛 总有弱点人嘛 能在生死关头经过考验的 毕竟是少数钱这个东西没个够 不能贪得无厌还和以前一样吧 你做你的事儿 我干我的事儿 我自己干的事儿 我自己担着 从小就这样 不用你 老爷子管好你自己 想办法升官吧 我跟你除了血缘没什么关系了(第二十一集)阴沟里翻船不好看逻辑和漏洞太多了一直快进看的聂是普通人 刘是圣人聂是被父亲的弃子 被女人背叛 为救兄弟受伤但最后却手足相残 他确实是活够了一切的一切的伤害着他 没人能真的拉他一把 他后来最看重的妹妹也要离开他最后还是说你是胜利了 他喝酒了 落泪了 我想那一刻他就想解脱了毕竟这一切都令人太疲倦了 真令人叹息要是在那过程中他没受那么多的冷 要是有人点了他心中有团正道的火也许都不至于如此他父亲爱惜羽翼 到最后也不肯真的好好的和聂讲 把他那多年来的心结解开 最后说父亲还是父亲 还说不容易最后说了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 你不该牺牲你的儿子 来保全你自己这辈子给你添了不少麻烦我只是想看看你心里有没有我刘最后也是根本不了聂聂既然不肯走 那以他的性格肯定会自杀还说了一些根本不想关的话他太孤独了 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了他的罪恶我只是觉得太重了 想轻松一下他为了自己所做的一切要付出代价一码归一码刘是圣人一般的 但是他对不起聂
《黑洞》只看过电视剧,没看过书,好像是说拍电视剧的时候,导演更注重表现出陈道明本身的一些东西(所谓一种忧郁、一种深远),影视剧中的聂明宇并非严格对应书中的聂明宇,然而我喜欢的正是陈道明附体的聂明宇。
电视剧结尾处聂明宇自言自语道“人为什么知道犯罪还要去犯罪呢”,刘振汉对聂明宇说,“你觉得社会对你不公平,可是有这种经历的人多了,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报复……”大意是这样。
刘振汉是否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经历对不同性格的人影响也不一样:直爽冲动如王明,自己的同学因为充当公安局内线被暗杀,觉得愧疚,觉得窝囊,打拳出完气后生活还要继续;蕾蕾却不行,即使肖玉柱已经为自己的罪行坐了牢受了罚,蕾蕾执意要他死,那么多年过去了,不能原谅也不会淡忘,再次遇见不管不顾地拔枪相向。
所以聂明宇说蕾蕾不适合这里,天都市才开始发展,还是一个粗糙无序的世界,敏感较真的蕾蕾不适合这里,应该送去已经有现代文明的美国,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
和他妹妹一样,内敛深沉的聂明宇同样不适合这里,留在这里,在这里生长长大的聂明宇,学不会刘振汉的豁达,也无法打打拳就把烦恼挥发掉,于是他所经历的一切都被他安静地吸收了,一点一滴地酵化成恨和冷漠,发展成反社会人格,就像他对贺清明说的“你是要好好活着的人,而我本是活腻了的人。
”聂家和刘家本不是一类人,一为性格,一为阶层。
看刘家,亮亮失踪后,刘振汉直接去找妻子王丽敏问她有没有接亮亮,两个人当即冲突共同焦虑起来。
看聂家,蕾蕾发现嫂子有外遇后,第一时间瞒着家人去和嫂子谈“我哥不好吗”,并言明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哥哥因为不想让我哥被这件事伤害到;不由得想起蕾蕾拿枪指着肖玉柱时,聂明宇从背后把枪夺掉,蒙着蕾蕾的眼睛说“蕾蕾,这件事,让哥给你处理好吗”。
刘家应该是正常的夫妻模式,共同承担一起搀扶着过生活,而聂家的兄妹两都选择安静地替对方承担一切。
刘家是温情,有情的人就有温情,聂家是温柔,用心太过的情就是温柔。
性格一定程度受阶层影响,因为不同阶层的人阈值不一样,比如家暴对有些人是稀松平常,对有些人就是天大的事,对应前面所说的,相同的经历对不同的人影响不同。
阈值越低的人越敏感越敏锐,敏感的人容易受伤,敏锐的人洞察力强,安静而敏锐的人容易理解别人却很难被别人理解,所以聂明宇一开始就知道以刘振汉的性格他会铁面无私地一查到底,而刘振汉到后期才发现自己一点都不了解聂明宇。
就像聂明宇对聂大海说的,“其实我根本没想过自首,我只是看你心里有没有我,没有,还是没有”,包括在海边的对话“我和你,除了血缘,没什么关系了”,聂明宇了解聂大海,甚至比他自己更了解,因为了解,所以绝望,因为不会被表面的东西蒙骗,他对蕾蕾的好,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缺失父爱的补偿,因为蕾蕾和他同为“被抛弃”的孩子,看过一个短评说,聂明宇对蕾蕾有多好,对聂大海就有多恨。
只不过聂明宇的儒雅使他的恨也委婉,他不会打架,不会吵架,连杀人都是用喝水这么悄无声息的方式,黑风衣,白口罩,一个热不起来的人,因为“我本是活腻了的人”。
重温了一遍陈道明主演的《黑洞》,应该是小时候看的快递记忆不深,那时只记得马伊琍的惊鸿一瞥。如今再看,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如此分明,如此生动。好看。导演,管虎。
这电视剧真是奇怪了,正派鸡贼又猥琐,做事毫无逻辑外加道貌岸然;反派倒是亲切可人、重情重义。张峰的演员可惜了,演得夺好啊!
演技极差,拍摄跟粑一样
陈道明
时隔n年又看了一遍,都说什么陈道明,我感觉就他是端着架子在演,刘斌、董勇演的不错
是不是有年代差,陶泽如演的公安局刑警队队长为什么像一个躁郁症的病人,表情夸张,动作夸张,一惊一乍的很像一个不稳定的精神病人。剧情推理戏份如同儿戏,不是靠着剧情去推进进度,而是导演,导演那只无形的手推动的事件的发展,转场也宛如儿戏,这部剧比起现在的剧来讲只能说是那时候审核真的是宽泛,现在再看真的是漏洞摆出。
『Mark』
还是书好看!
小时候看过?
烂片
聂明宇这个人物,就是个空壳子。
给强奸犯洗白,虽然他只是一个配角。剧情其实很多bug,一点悬疑感都没有。
剧情太墨迹了!弃剧!比征服差远了!
不論好人壞人,每個人都有一扇通向回憶的門
还是能看出来时代的局限。场景、技法什么的都不太行。刘振汉演的太尴尬了😅张峰撑起了整部剧情。总体下来拖拖沓沓,我有至少10次想要弃剧的冲动。从哪儿看出来刑警队的办事能力破案能力了呢?哪一次的证据不是偶然间发现看天意呀。真是没有看出来正派的这一边有什么水平。那反派呢,做事全都是漏洞。里边这对艺术家情侣这个感情谈的也莫名其妙的。最逗逼的,比如像抓捕张峰,一系列的拿枪下楼开面包车,我感觉总体弄下来挺傻逼的。所以还是由于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吧。但是你说20年过去了,现在还在放扫黑风暴这不同样的剧情,最后都是法庭正义的审判,像极了美国打阿富汗20年过去了还是塔利班。
小学五年级时候看的 当时觉得相当不错 现在看来还是可以重温的作品
管虎还是拍底层生活有东西。
粗粝真实故事线还行,男演员除了陈道明都没眼看
世间所有的事都逃不过 时代这个字,喜欢这个背景的点滴,戏倒一般
陈道明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