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习以为常的东西,柔软的床铺,白果与酒。
对他人来说,也许却是遥不可及的幸福。
”看完这部电影,总是会想起另一位日本导演是枝裕和。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能够将生活中的平淡琐事描绘地感人至深。
不同的是是枝裕和善于刻画家庭之中的细腻温情,而山田洋次更善于通过家庭普通琐事来表现亲人之间那种不可分割的羁绊。
一 东方文化中内敛的感情表达在东方文化中,对感情的表达都是比较隐晦而克制的。
日本尤其如此。
比如说,在西方文化中,喜欢某个人可以直接说“我喜欢你”。
但夏目漱石认为,这样的表达对于日本人来说太过强烈,他们不会说“あなたがすきです”(我喜欢你),而是会说“つきがきれいですね”(今晚月色真美)。
恋人之间的感情表达尚且如此内敛,家人之间的感情更不会被明确地表达出来。
比如说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里,“谢谢”和“对不起”都是不会被经常使用的词汇,那会让人感到疏离和严肃。
而在西方欧美国家,家人之间的互相帮忙都会说“Thank you”。
这样就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东亚人比较内敛,不太会表达。
但其实说起家庭成员关系,东方文化内的家族成员关系绝对比西方文化内的家族成员更加紧密。
得益于发达的社会福利体系和提倡个人主义的传统,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当疏离的。
内敛而深沉的亲情绝对算得上是东方文化的特色。
是枝裕和的一部电影的名字——《比海更深》,是对这种东方式的亲情表达方式的最恰当的注解。
亲情就是像大海,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古井无波,但是平静的海面之下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和深不见底的情感。
不过长久以来,善于刻画这种亲情的电影作品并不多,而是枝裕和和山田洋次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是枝裕和和山田洋次都擅长通过描绘家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解决来表现东方家族中的这种内敛而深沉的亲情。
但是他们对矛盾关系的选取、表现方式和空间视角都是很不一样的,从而成为他们各自的特色。
二 是枝裕和镜头下的家庭是枝裕和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有限。
故事往往发生在几天之内,场景变换不多,情节亦平淡,但平静的镜头之下却总给人一种“静水流深”的感觉。
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总有一种模糊的墙横亘在某些家庭成员之间,那是一种感情受损而又逐渐修复的感觉。
电影中,某些家庭成员之间总是有着矛盾,而且矛盾往往在电影描绘的时空之前就早已存在。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的爱意会逐渐传达过去,抚平这些矛盾,达成和解。
这个传达的过程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
是枝裕和便善于刻画这种“和解”的过程。
他的着眼点总是落在一个平淡无奇的事情上,然后引出一个平静关系之下的长久悬而未决的矛盾。
作品描绘的总是矛盾关系达成和解的那最后几天发生的事情。
在《步履不停》中,衡山良多长和父亲的关系便是一个需要达成和解的关系。
衡山良多久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与父亲的关系也并不怎么好,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夏天里,一家人坐到一起吃着母亲的炸天妇罗,谈论着过往。
哥哥的死亡是一家人共同的伤痛。
良多的父亲虽然表面上说着如果“你大哥还在的话……”让良多很是没有面子。
但是背地里却收集着关于良多的新闻,可见他其实也是为良多骄傲着的,只是作为父亲的尊严却无法让他说出口而已。
家庭聚会结束后,家人各自安好,良多和妻子踏上了去城市的电车,姐姐也和姐夫一家乘坐面包车离开,家里于是又剩下了年老的父亲和母亲。
一切似乎未曾改变,却好似有什么东西慢慢起了变化。
在《比海更深》中,矛盾关系同样集中于父子和解,不同的是父子的和解发生在父亲死后一段时间。
影片中,由阿部宽饰演的筱田良多中年失意,有写小说的梦想和才能却不愿妥协现实写跟风的作品,因此生活潦倒。
事业无望的他却又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将仅有的一点收入都投入到赌马之中。
最终,妻子也和他离婚。
影片描绘的是这个背景下,在一个暴风雨之夜,良多和他的前妻、儿子、母亲在一个狭小的公寓的生活了一晚的故事。
在父亲在生前,良多和父亲并不亲近,良多的父亲以为儿子不喜欢自己,良多也以为父亲看不上自己。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彼此都没有表达,但父子双方都怀有对对方的感情。
良多是在与小卖部的大爷聊天后才知道父亲一直因为有一个当作家的儿子而骄傲着。
终于,父亲的这种爱传递给了良多,可这时的父亲已不在人世。
《海街日记》中三姐妹和父亲的关系也是这样的一种和解过程,不过和解是通过对新成员的接受完成的。
三姐妹从小被父亲抛弃,母亲早逝,三人相依为命。
如何看待父亲,这是一个早就横亘在她们面前的问题。
这个漫长的对父亲的“接受”的过程随着铃融入了这个姐妹集体而彻底完成。
在参加完父亲的葬礼之后,在接受了最小的妹妹铃之后,三姐妹最终实现了与父亲的“和解”。
父亲这个词不再是她们心中的一根刺,不再是一个被提起就让大家有很大情绪波动的人物,而更像是被包裹住的沙粒,虽然存在却不能再让她们疼痛。
三 山田洋次镜头下的家庭在是枝裕和式的家庭中,人物间的矛盾在电影描绘的时空之前就存在了。
是枝裕和描绘的只是矛盾关系达成和解的那最后几天发生的事情。
相比之下,《家族之苦》中不存在一个早已存在的需要达成谅解的矛盾关系,因而描绘的更像是一般的那种家庭。
在家族之苦中,矛盾都是立即凸显而又很快解决的,且矛盾的出现和解决都是在同一部电影时空中就完成的。
在第一部中,周造老爷子和妻子富子闹起了离婚矛盾,全家人也因此鸡飞狗跳。
这种矛盾在影片一开始就爆发开来,随着电影的结束,矛盾被抚平。
周造老爷子学会对老伴表达感谢,老伴之间的感情战胜了离婚冲动。
一家人的生活重归琐碎与平静,只等着另一场风波扬起波澜。
不出意外地,在第二部中,新的矛盾又起。
除了老奶奶富子去挪威看极光圆年轻时的梦想,全家人齐上阵劝老爷子上交驾照,放弃开车。
故事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老爷子的高中同学丸田吟平的迟暮人生和葬礼。
面对同样的人生,周造老爷子感受到的是家人唠叨,丸田看到是子孙满堂,儿女承欢膝下。
老爷子习以为常的柔软的床铺,唾手可得的白果与酒,对丸田来说也许却是遥不可及的幸福。
丸田的晚景凄凉让老爷子说出“我还真是幸福呐”。
故事的最后,关于老爷子会不会上交驾照,电影并没有明确回答。
也许导演是想告诉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或许并不总会有一个答案吧。
家族之苦便是这么一个“无论旧波平未平,总有新波起”的系列故事。
很少会给电影评满分,这次犹豫之下,我还是给了5星好评。
究其原因,大概是这种温情电影竟然让我落泪了😭可见导演及演员功力之深厚。
这一部主线是劝爷爷驾照放弃驾照的故事,不过真正的内核是爷爷高中同学的去世😭
日本老龄化真的严重,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老掉时的写照吧。
一个孤寡老人,没有钱也没有亲人(女儿和弟弟都不赶来)在身旁,独自住在阴暗出租屋,他不是没有风光幸福过啊,但是世事弄人,最后他只能孤独死去。
所以是幸运吧,死在老友家,老友家恰好又是善良的一家人,最后有老友及老友家人告别,无论如何不算潦草。
其实想想即使亲人在旁风光大葬,又如何?
死人又不懂体面了,不过是活着的人的一种寄托。
这样子三五好友的告别也许就是我们普通大众最好的告别世界的方式。
最近很多触动,也突然有了想要组建家庭的想法,不过无论以何种方式生活,我都会尽力过得快乐自由。
这部剧之所以优秀,还在于其高超的幽默感,这样既不会陷入悲情,又真实自然,实在是高。
最后表白帅哥美女,此剧三观及五官代表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
善不可不弘,恶不可不去。
善心人人有,快乐你我他。
善念养善心,善心生善念。
德不积不厚,善不行不成。
人往高处走,善在心中留。
至宝不常现,至善不常有。
行莫于恭敬,善莫于用心。
由善入恶易,由恶入善难。
心中不可少善,行事不可无善。
人前不为恶易,独处不为恶难。
不得不佩服编剧,如此琐碎的家庭喜剧,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到了。
为什么说丸田必须死在那晚借宿的老友家呢?
故事的转折点在平田爷爷偶遇他高中的老同学丸田。
遇到老同学之后,去寻找他,办了一个同学会,让丸田感受到久违的同窗好友之爱,痛痛快快喝了一场酒,吃到了年轻时最爱吃的杏仁,因为醉酒留宿好友家,第二天早上发现他死在高中好友的家里。
刚开始看到这里的时候会觉得,哎,好可惜,怎么丸田就突然的死了,真是太可怜了。
因为丸田这个人物生前真是过的太坎坷了,原本继承了家里的绸缎庄,没想到没过几年就破产了。
娶了班花做妻子,却在几年后离婚了,还带走了唯一的女儿,长时间分离,连女儿长大以后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和自己的亲哥哥也感情疏离,甚至丸田死亡以后,警察通知他的哥哥,他哥哥也并没有什么表示。
这样一个老头,到了70多岁了,按理说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还要一个人孤单的住着一个小的可怜的单人间,大热的天在街上做交通协管员之类的苦差事。
所以啊,编剧安排了他和主角平田爷爷的偶遇,并在偶遇之后和老同学有一次欢乐的聚会,喝了好多好喝的酒,在老板娘的小酒馆中抒发了自己长期苦闷的心情,把这么多年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说了出来,还吃到了自己年轻最爱吃的白果,甚至之前说过,如果人生中最后的晚餐也是白果就好了这样的话,结果,一语成谶,白果果然成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餐。
但是我为什么觉得在老友家中死去是对丸田最好的安排呢?
如果当晚他没有喝醉,没有在老友家借住,而是回到了自己又小又破的单人间,那么经过那一晚幸福的聚会以后,丸田老人的生活还是会被打回原形,独自过着孤独贫困的生活,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可能都不会有人知道,可能会像警察说的那样,只有福祉会的工作人员单独送葬。
所以编剧安排他死在老友家,死在借住的那个晚上,因为他的生活在那一天结束是最幸福的,所有的遗憾都圆满了,见到老友,抒发苦闷,死之前都是开心幸福的。
而且由于死在老友家,那天刚好平田爷爷的子女就上交车钥匙的问题召开家庭会议,所有的人都到场了,才有了后面全家人来给丸田送葬的场景。
而且,丸田的死,也让平田爷爷意识到,自己之前讨厌的这个家,是多么的温暖,虽然他之前一直觉得这个家乱七八糟,子女一心想让他交出车钥匙,不让他开车,不让做他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他还有爱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子女,还有孙子孙女承欢膝下,虽然他之前一直觉得孙子不过是子女用来监视他的。
编剧用丸田的死来告诉平田爷爷,告诉观众,生活中就是得有很多小小的不如意,小小的遗憾,才能叫做生活,或者说人生的各种不如意和遗憾才是你生活下去的各种动力,如果你的人生都圆满了,所有的事都如意了,该说的话都说了,想吃的东西都吃到了,额。。。。
那生活对你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能这么细腻认真和充满温情去拍死亡的,脑海里的上一部还是入殓师。
火化那里真是让人又哭又笑…看了1忍不住找2,镜头一帧帧太让人舒适了,让人真想去日本生活啊…今天也是体验“社会是伤害的比赛”的一天…下班去公园暴走了一圈回来还是需要电影。
看到一家子可爱又温柔…被这部电影轻轻揉了心❤️
为什么觉得温暖的电影都想打五星。
当哑剧看完,要看宝宝睡觉,只能隔着蚊帐睡在床上,看着字幕。
这可能是没有让我被煽情到哭的原因之一吧。
很多人看到一种刻意的喜剧,我看到一种漫画版的喜剧色彩。
日本电影我看得不多,也不知道是不是日本电影的常态。
连最庄重的死亡悼别都掺杂着几分真实的戏谑,幸之助百忙之中来送别却反复催促火化仪式,心里是为了看得过去的面子不是真实的不舍。
看似是一种幽默,却更显人性的虚假,很多人都是这样。
每一场戏都很出彩,虽然平平淡淡,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同时完成叙事。
每一个演员都很给力,群戏张弛有度默契十足,看得好过瘾。
老爷子确实逗趣,老伴儿出门看极光就带着居酒屋老板娘兜风真的好吗。
家族聚会一段看出导演出色的场面调度。
再一次辛苦送鳗鱼饭的外卖小哥。
丸田那天夜里喃喃自语“白果就酒太好吃了”,突然就有他要死了的预感。
出殡一段弦乐好听。
久石让的音乐很棒。
家族之苦2 (2017)8.42017 / 日本 / 喜剧 家庭 / 山田洋次 / 桥爪功 吉行和子安于平凡 不甘寂寞——评电影《家族之苦2》 在繁华都市中,有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有忙碌贤惠的家庭主妇,有听话乖巧的孩子,也有不太听话的“老顽童”。
他们一同组成了一个平凡而温馨的家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几代人的百味人生。
日本导演山田洋次执导的家庭情感喜剧《家族之苦2》讲述了以老父亲平田为中心的一个平凡家族的暖心故事。
影片用温馨平和的视听语言,风趣诙谐的台词,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了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表达了对血浓于水的亲情的珍惜,同时也凸显了当代的一些家庭及社会问题,用温馨轻松的氛围传递着直击人心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部高龄导演的作品,影片的叙事缓慢悠长,视听语言虽平淡但并不是了无生趣,极能体现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
首先,影片中大量细节的运用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让情节丰富而有条理。
白果是表现丸田这一人物的重要道具,聚会时父亲回忆起高中的过往,那时丸田就爱吃白果;多年后的重聚,白果配酒的味道令老人们忆起往昔岁月,感叹时光的流逝;丸田去世时,平田和白井送来两袋白果倒进棺材中,听着密闭空间中的爆裂声,似乎丸田的笑声就在耳边回响。
这一细节贯穿了丸田的整条叙事线,体现了这位孤寡老人人生的寂寞与悲哀。
其次,视听语言中镜头运用和演员调度也是表现细节的重要方面。
在展现单个人物时多用中近景,这能展现他们丰富的面部表情,对于喜剧电影是极为重要的;在展现老父亲时则多用仰拍,突出了他在家中的威严和主角形象;在展现全家相处时基本为全景,能清楚地交代人物之间或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营造出时而紧张时而和睦的家庭氛围。
再次,即使有很多人同时出现在画框中,却并不显得杂乱,合理的演员调度、景深镜头和固定长镜头使这种画面清楚明了。
在家庭会议这场戏中,前中后景都布置了演员,在某一人讲话时,画面中他的部分变实,其他部分变虚,这种虚实结合的镜头运用让观众自然地将目光转移到说话者身上,不仅能体现主要人物,也能了解其他人的动作,因此,台词铺陈合理有序,画面也富有美感,人物关系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固定长镜头的运用最能体现叙事的缓慢,也能突显老人们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部描写家庭生活的情感喜剧,影片的台词和演员的表现幽默诙谐,而在喜剧感背后又有着温情催泪的情节,使得影片情感丰富细腻,也使观众在大笑后可以深刻反思。
父亲平田就是一个风趣任性的“老小孩”,他75岁高龄仍执意开车,对子女的劝说不理不睬甚至大发雷霆,让大家都无可奈何;与高中同学的重逢是影片的关键转折,他本可以在家中享受儿女无微不至的照顾,安度晚年,但他耐不住寂寞,一定要追求自由的生活,丸田的死对他是一种打击,以至于在送葬时他说出“等着我们”这样的话,说明他并不惧怕死亡,他觉得自己有幸福的家庭,精彩的晚年生活,已经看淡了生离死别。
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是表现性格的关键,丸田与平田之间如此,小儿子一家和大哥、二姐两家人也有所不同。
庄太是钢琴调音师,宪子是一名护士,他们懂事、孝顺,也有着本该属于大哥的对于家庭的责任和担当,在家庭遭遇大事时,他俩镇定清醒,首先决定为素不相识的丸田送葬,两人之间的相处也是温暖甜蜜,体现出影片淡淡的温情。
而所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又不乏搞笑的相处感觉,体现出家的温馨和带给人的归属感。
有人的地方就有家,有家的地方就有爱,影片表现出的温馨家庭氛围和人们相处之间的尊重和礼仪是亲情的重要体现。
日本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即使是亲人之间也要使用敬语,注重辈分和长幼尊卑,这已然成为一种习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相处方式,也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浓厚的家庭观念深深烙印在家人心中,即使远走他乡,也不会忘记家的味道。
除了表达亲情的可贵,影片体现了日本社会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正如丸田先生,70多岁高龄仍奋斗在辛苦的工作岗位,只为了最基本的生存;儿女忙于工作,所以平田才会执着地继续开车,与居酒屋的老板娘约会,只为了消解内心的寂寞;而他的妻子与他不同,老太太在晚年想看一眼北欧的极光,也鼓起勇气迈出了这一步。
老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孤独寂寞,苦于生计,有的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老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退休年龄不断延迟,年轻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仅要养育后代,还要孝敬老人,这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危机。
通过影片的讲述,老龄化问题将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家庭的温暖也将唤回更多忙于工作或远走他乡的人们。
大多数人都出身于平凡的家庭,经历过很多重逢,相聚与离别,可以像平田爷爷一样安于现状,享受家庭的温暖,然后怀着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死,也应该学习他和他的妻子追求自由,不甘寂寞的情怀,如此才能品尝到生命终程的美好味道。
人到老年,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古怪毛病,有身体上的,也是性格上的。
比方说我的奶奶,80岁了,前些年还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近一两年来就经常抱恙,身体就像长年累月作业后的机器,经常性的出现些小毛病,严重的时候总是躺在床上,有气无力,说话的声音如同蚊子叫声,尽管如此,她却仍旧坚持住在老家,不愿意搬到城里去。
这是她的老毛病了,持续了很多很多年,以前拗不过后人,也会偶尔去城里住一段时间,但总会自己跑回乡下。
她喜欢老物件老故事,听没人听花鼓戏,一件衣服穿几十年,早些年身体尚好时,每回喝了酒,总会念叨着过往年岁里那些陈谷子烂麻子的旧事,激动时,双目怒睁,动情处,两眼泪流。
她总不愿承认自己老了,凡事总还要争个明白弄个清楚,被子孙辈怼回去后,又急得像个小孩,有些时候,又落寞委屈的让人心疼。
当老人老得像个小孩,身边的故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深知自己离终点其实也不远了,但承认自己老去的过程还是那样艰难,于是总显得有些不安分,执意去做一些从前得心应手如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事情,就像是在对抗时光一样。
电影《家族之苦2》中周造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固执蛮拗不安分,每天在家里板着面孔,假装着“耀武扬威”,耍着一家之主的“威风”,其实也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有些事情是该放弃了,可就是忍不住要由着性子的去坚持。
在电影里,对周造而言,这件表明自己还没有老的事情就是开车的权利,毕竟人老了,家里的老被他开得伤痕累累,经常性的发生一些碰撞,家里大大小小都非常担心。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老父亲坚持开车一事,惊动了全家上下所有人,大家商量该如何劝服老头,但又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去管束曾经是一家之主的父亲,于是互相推诿,互相“角力”。
像第一部一样,《家族之苦2》就以一个小事件为由头,在电影的前半段引发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家庭“笑话”。
在一片笑声之余,体会到的是满满的温情和对死亡对亲情的触碰。
故事的另一条线,是关于一个孤寡老人的离世,他是老爷子的中学同学,七十好几了,还穿着荧光服在烈日下干着疏导交通的工作,他曾是富人子弟,后来家里工厂经营不善而倒闭,家道中落,妻离子散,无人依靠,到老了只得一个人蜗居在一间出租房内,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老爷子一开始遇见他的时候,心里面一定是复杂的,一方面带着某种优越感,毕竟如今自己的家境好过昔日同学太多,一方面也有侧隐之心,重遇老同学也有某种重回青春的痛快,他立刻张罗了一次老同学的聚会,酒过三巡,往事上头,老同学说起自己这些年来的遭遇就像是讲述他人的故事一样,让人不忍泪下。
山田洋次的电影总是处理的那样点到即止,在最残忍最戳心的时刻仍旧有一股子老玩童的心态。
老爷子把醉醺醺的老同学带往自己家里留宿一夜,没想到第二日一早,他已经死了,身体已然僵硬,即使是如此严肃而残酷的故事里,电影依旧为这场戏埋藏了许许多多的笑点。
当老爷子得知同学离世的准确消息,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啊,又走了一个。
到了一定的年岁之后,生与死会看得很淡很淡吧。
电影最大的泪点是老同学的告别仪式上,一家人都出席了这场告别仪式。
老爷子此前说:觉得自己应该去送一送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重逢,又最后死在自己的家里,也算是一种缘分。
他没有亲人相送,这些仪式性的事情还是需要人去完成吧。
儿女们都出席了让老爷子很感动,在告别仪式上,老爷子带来了同学生平最爱吃的银杏果,铺满了一棺木,他给同学唱过去年岁里他们唱的歌。
这一段戏看得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而下一个镜头竟然是火葬时,熊熊烈火下,银杏果在安详的同学脸庞边噼里啪啦四处炸裂的画面,老爷子怯怯私欲,想到这个画面竟然又狡黠的笑出声来,此刻的观众们大概就像我一下,笑出眼泪。
当老人老得像个小孩,死亡在他眼里也并非那么庄严那么肃穆的事情,也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
电影处理的总是那么准确而微妙,多一点就有些戏谑,少一分又过于沉重,就是那种恰如其分的拿捏,一切都那样的乐观和开明,即使是面对死亡这件事情。
看电影《家族之苦2》是一次笑泪有加的愉悦过程,没有任何的大道理也没有那些深刻的人生感悟,就是在那些信手拈来啼笑皆非的生活碰撞里,触碰到了最温情的时刻。
尽管总是拌嘴赌气,回转过身时,老爷子也偷偷的对子辈们说过这样的话:“你们都是好人啊,我真的是幸福”,当老人老的像个小孩,实在是太可爱了。
头图:《家族之苦2》海报你还可以:从此故乡是路人并没有什么可以从头来过的人生
山田洋次导演特别擅长讲述普通人的小故事,在故事中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折射社会现象和时代背景,表现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可以说是情感导演高手,他的电影总是在剧情之下能感受到浓浓的情感在流动,比如寅次郎的故事、远山的呼唤等被众人熟悉的作品。
在2015年他执导了家庭之苦电影,获得了比较好的反响,在2017年推出了续作。
这次又把观众带到了平田周造的家庭,这个能折腾的爱喝酒充满趣味的老头,平凡中还有一些可敬可爱的地方,电影通过他的视角挖掘出退休老人的生活,平田这些老人在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下来后,和家人的交集也更多,也让原本家庭的一些过去因工作繁忙忽略考虑的小问题浮出了水面。
在家庭之苦2中,平田周造与妻子继续上演闹离婚式的喜剧,夹杂这长男幸之助和父亲的关系,儿子总是担心着父亲,想让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父亲的生活习惯,父亲平田却依然不服老,他在退休后仿佛展翅高飞的雄鹰要开始自己的幸福退休生活,他并不理会妻子和他的撒娇式离婚闹剧还有孩子们的意见,我行我素的想要好好享受自己最长假期,他经常依旧和酒馆老板娘聊天和朋友们打高尔夫,生活过得好不惬意。
某日,周造和居酒屋老板开车出去兜风却偶遇了阔别三十多年的高中同学丸田。
当年学校里受女生欢迎的帅小伙丸田如今白发苍苍还要在公路旁打工的境遇让周造深感同情。
他喝丸田打了招呼,要了联系方式匆匆离去。
回到家不久周造又找到一位当年的同窗在居酒屋为丸田组织了一个小聚会,在聚会上三人共同回忆了当年的青春生活,一起做起了当年打球时候加油的招牌动作,在喝酒畅聊叙旧的过程中,丸田冰冷冻结的心终于变得温暖也开始敞开心扉,说起毕业后的生活虽然娶了班花却没有走完全程,中途事业失败,投资失利,变得落魄,说起过往经历丸田无言只是慨叹人生充满了变数。
周造等人对他的遭遇非常同情,不管经历多少苦痛,人生可能就是酸甜苦辣的滋味。
在家庭之苦2中矛盾变得缓和,周造继续过的惬意的生活,妻子出去远行也使得这个脱离女主人的家庭更加显得杂乱缺乏秩序,周造和同学的偶遇,也从侧面反映了老人们的生活侧面,丸田的唏嘘人生突显出周造的生活,比起丸田的孤苦无依周造的离婚闹剧,孩子们的家庭小矛盾,经常刮花的车子,这些都不算什么,一家人热热闹闹的也许生活充满了小矛盾小算计,还有各种拌嘴和差强人意的饭菜,这些都是生活真滋味,细细品味,苦中也有甜。
家庭生活琐碎而繁杂,生活中总有些小插曲,家里也有些鸡毛蒜皮,但这就是生活真相,虽然经常拌嘴,也暗中传递着关怀和温情,就算有点小算计小矛盾但是家人就是家人,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在繁杂平淡的生活中体会幸福,就像悟道悟禅一样需要用品去思考去领会,这也许就是山田导演想要传递给观众的。
在平凡的生活中,家庭情感、同学情感这些就是原始早年不断沉淀下来的感情,这些情感在人生中缓缓流动,让我们在麻木的生活中,不会迷茫,当你困惑孤寂之时,这些情感最能治愈和温暖人的心灵,让心灵变得重新鲜活起来,让自己找到原来的自我,不至于在人生海海中失去方向,情感就像阳光像一座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向着幸福之路前行。
No.10 节奏感明显不如第一部,山田洋次还是那个山田洋次,总是在电影中表现自己的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这一部明显再说老龄化的问题,剧中出现的人物90%都是老年人,但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的,属于夏天里天上的太阳,显而易见的,这部电影的讨论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点,总的来说挺失望的。
不能再看第三部了
一星给久石让 另一星给丸田 有点点感人 最后炸裂的白果 额~ 哈哈哈 很接地气
鬼子长的太丑了,根本硬不起来
4.5 虽没有第一部剧力集中,但涉及更多日本老龄问题,扩大了社会辐射面。比较高级的是将死亡轻松化的处理,尤其是银杏果噼噼啪啪炸满脸等梗的设计,令人在会心大笑的刹那又不禁背脊一凉。最心酸的,莫过于山田洋次向我们宣告:他已准备好再见。
山田洋次导演那么大岁数用自己喜剧的方式来探讨孤独的老人以及死亡太令人敬畏了,后半段真正的连续哭中带笑,延续上部的一些老梗也恰到好处,遗憾没能见到老人家,希望他能一直拍下去。看完立马去找鳗鱼饭和烤银杏去吃。北影节资料馆首映场。
虽然还是蠢萌浮夸风,但越老越顽童的老田洋次这次有点让人不忍责难了,第一是勤奋高产且保持个人水准对86岁的老人而言太不容易。第二自是对待死亡的豁达态度,用“喜”的形式包装“悲”的内核,正如片中小儿媳所言:说起来好像很潇洒,听的人反而会觉得很凄凉。想法还是很高级,第三部还得吃鳗鱼饭。
不过瘾套路
电影院观看效果非常好,琐碎日常到“死亡”的过渡还是略勉强,但最后反复交替的哭笑让人好感倍增,毕竟山田监督说的是我们这些年轻人还不敢想的事情。日式应援和银杏果戳心窝的疼,但喜剧的叠加我还是更喜欢三谷幸喜。
在平田周造(桥爪功 饰)与妻子富子(吉行和子 饰)闹离婚后的数年,长男幸之助夫妇担心高龄者的危险驾驶,计划让老爸周造还掉自己的驾照,然而顽固的周造偏不还,让平田家族里再次蒙上不安的氛围。某日,周造与居酒屋女老板和开车回到故乡广岛的同级生丸田吟平偶遇,丸田已经变成落寞的孤 寡老人,周造组织了场同学聚会设法让丸田过得快乐,丸田在感动之余倾诉了他这些年的遭遇,当晚在睡梦中离世。……
很好看,但我没哭,就被同事说太冷血...
日本的家庭电影,总是在欢乐中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
家族之情犹如一盘白果,噼里啪啦炒(吵)过之后,方觉苦中带甜。
这大概是山田洋次的“彼岸花”吧,同学的人生同学的婚姻同学的死亡。大家都喜欢的女孩叫节子,毕业之后嫁给了丸田。节子走了,丸田也走了。人生最后一餐要吃银杏呀。有点遗憾的是小狗Toto这次没有出镜,我家老伯、斯特林堡什么的倒是提到了那么一次(上一次是夏目漱石)。
つらいな
生活啊。
死了之后我也要放点开心果在棺材里火化,噼里啪啦热闹一阵。或许可以放玉米粒吗?
夸张的表情真让人笑不出来,没有矛盾硬生生地挤出一个死亡的情节,最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不了了之了。
如果累了,不妨看这部家庭轻喜剧轻松一下,没有太核心的思想要灌输,只是简单平静地描绘一家人生活,顺便探讨下日本老年人的生活与工作。
银杏在火葬的时候爆炸这种细节编剧是怎么样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