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武侠小说中总有一个这样的套路。
废物男主角被仇人打下悬崖大难不死在悬崖底下遇到绝世高手,高手传授他失传已久的旷世绝学,废物男主最终学有所成手刃仇人称霸武林,最后和天下第一美人或者青梅竹马的邻家小妹远遁江湖,传为一段传奇佳话。
于是乎,有腥风血雨,有快意恩仇,也有爱情和大义。
武侠小说这才变得精彩。
金庸把武侠小说提高了一个高度,在快意恩仇腥风血雨之后还有国仇家恨,还有传承、嘲讽……他有着更深的理解。
而大仲马的作品,就是西方的武侠小说。
我们称之为骑士小说。
电影《新基督山伯爵》源自于大仲马小说《基督山伯爵》,这是一部有关复仇和爱的电影。
年轻的少年爱德蒙被好友背叛,被执政官陷害。
在岛上监狱关十三年。
那监狱只有一个小窗口可以看到阳光,门口有一个狗洞大小的窗一天开两次,一次送食物,一次拉走排泄物。
爱德蒙在监狱中遇到了学识渊博的老牧师,老牧师挖地道时挖到了爱德蒙的牢房。
爱德蒙在老牧师的传授下学会了经济学、数学、天文学……还学会了剑术。
两人共同挖隧道准备逃生。
最终老牧师在隧道里被碎石压死。
这一回,他永远地自由了。
逃离监狱的那一刻,衣衫破烂的爱德蒙仿佛挣脱牢笼的鸟儿。
当他回到故乡时,不料早已物是人非。
曾经背叛他的好友家庭幸福美满,曾经挚爱的未婚妻在自己离开后的一个月里就嫁给了“好友”,父亲因为自己的“罪孽”郁郁而终。
他已经是一个无亲无故之人。
他想要复仇,复仇是他唯一所拥有的东西。
利用牧师所透露的宝藏购买庄园,邀请社会名流聚会。
他成了谜一样的“基督山伯爵”。
利用计谋、政治和联盟的内斗将敌人瓦解。
仇恨让基督山伯爵不能轻易的杀死他们,他需要让他们生不如死。
曾经临死之前的老牧师,还有他忠实的仆人,都曾让他放弃仇恨选择爱和美好的生活,但是他拒绝了。
他需要给自己这些年的牢狱折磨一个交代。
大仲马对于基督山伯爵的复仇并没有持否定态度。
虽然有劝阻,但是更多的是支持。
而在中国的武侠小说世界里,更多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亦或者舍己为人兼济天下。
他们对于复仇往往持否定态度,或者说否定的观念更多一些。
“今天你杀了他的父亲,明天他杀了你的妻子,后天他的儿子杀了你,最后你的孩子杀了他的儿子……”冤冤相报何时了?!
中国式的复仇,有着“父债子还”的传统,复仇复下去就没完没了,更多的是原谅他人,放过自己。
西式的复仇,却是选择不原谅,将害我之人诛尽,从此我过上幸福的生活。
中国的武侠小说虽然有个人英雄主义,但是摆脱不了的集体意识。
我们要顾家,要爱国,也要维护门派的荣誉。
为此个人英雄可以舍弃生命,英雄也是因此才能称之为英雄。
有人说《天龙八部》中乔峰的结局只能是死,他逼退了契丹军入侵中原,但是却无法逃脱他是一个契丹人的命运。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舍生而取义。
乔峰有大义,故而舍身赴死。
在《基督山伯爵》中,地方执政官与拿破仑波拿巴敌对,拿破仑威胁到了执政官的政权,但是大仲马并没有明确地表示基督山伯爵应当站在哪一方,他将执政官送进监狱,只是个人的恩怨,与政治无关。
God will give me justice侠者,锄强扶弱惩恶扬善。
而骑士,只想去拯救他的公主。
看开头的时候简直没有勇气继续,人物性格怎么都改成那样了?
呆弱呆弱的男主是傻啊还是傻啊?
这么傻就算狱友给地图找到基督山钱都搬不出去吧。
随后我想,嗯,这是平行宇宙里的另一个故事,于是就愉快地接受了。
看得很欢乐,空中降下华丽丽的伯爵的画面还是很美好的。
继续往下看,她一眼就认出了他。
这可怎么办呢?
她已经嫁给仇敌啦要按原著的话要复仇哟勿忘初心恨恨恨才对。
或者改编成误会加回忆之何以笙箫默也绝对能撑够二十集。
可是。
女主跑他家就问:你咋回事呢?
这么多年不来找我?
想死么?
跪搓板吧。
男主沉痛地说:我……被陷害关在黑牢里十几年。
于是……于是女主居然毫不犹豫地问:那出来以后呢?
嗯?
还敢狡辩?
出来以后怎么没立即来找我呢嗯?
这么多年没回家要跪多少年搓板你自己算吧,我为什么嫁人?
你还有脸问我?
要不是你这么多年不回来我能嫁别人?
来吧先让我把你推倒吧。
然后就是大团圆啦。
棒棒哒。
2016.2.12 14:251998年法国版 基督山伯爵:忠于原著,回味悠长或许作为不同于书本的电影媒体,电影作了一些改编,但台词的台风和画面感让我觉得很舒服。
大概法国人拍法国戏,就原汁原味。
从画面上来看,虽然画质不是很好,如果拿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拍摄的那种贵族的奢靡生活,也是不及盖茨比的(华丽,养眼,奢靡,甚至“太科幻”)。
但这不是重点,这画面有一种古典气质,也很好地体现了当时中世纪真正的风格,通过观众对主角了解的脑补,也映衬出伯爵还带有的一丝来自水手的简朴吧,虽然之后伯爵的穿着言行是绝对文雅的。
台词也透露出法国人的文雅,这跟原著是一样的,说个话都感觉华丽深奥,或者大肆夸张。
法腔让人感觉非常好听,入戏。
即使有一些差异,但我觉得不应该太苛刻,我喜欢这个版本,给点赞。
2002美国版 新基督山伯爵:善于改编,忽略初衷整体上来看,画面感是很不错的,演员的颜值也符合了书中和本人审美的需求(顺便,埃德蒙的扮演者JC叔和阿尔陪的扮演者亨利卡维尔是我心水的著名演员prprpr)。
最突出的便是改动的剧情。
原著的剧情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牵连着很多角色上演着一场隆重大戏;但由于篇幅冗长,细节过多,篇幅的限制无法满足原著党。
这里的剧情浓缩和改变过多,为的是能删减枝叶留下主干(但是剪的太多了),所以剧情始终围绕三个人:埃德蒙,弗南,维尔福。
剧情的路线不断为加强这三个人的联系而改编;但太多太多有趣的情节都没有被放进去,只有单单几个人打转,只能靠观众脑补,这我就不高兴了。
以及,只是非常不了解,为什么阿尔陪被改编为爱德蒙的儿子?
让弗南在人群之中变成了绿色?!
这也太狗血了!
篡改的结局就像是没头没脑的滑稽戏(此处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许多增设的细节和台词非常精致和精辟,反复呼应着。
比如击剑从开头的原创片到艾尔蒙与弗南离别的决斗、弗南成为伯爵后与他人的决斗、埃德蒙狱中被受剑法等等,最终为着爱德蒙杀死弗南的最后决战做铺垫和呼应。
爱德蒙喜欢撩头发,这在之前和以后改名都保持的习惯性动作唯独被美蒂西丝发觉并认出他就是爱德蒙,而这些完全都是原创情节,但在我看来加入这一类是增光的。
还有很多很好的台词诸如“人不是统治,就是被统治” “在狱中我度过的十四年,我很怨痛;计划着这一刻的到来,我很快乐”“你问我为什么?
太复杂了”也反复呼应渲染,也许本身没什么亮点,但在主角不同时刻和心境时说出,更蒙上了复杂的味道。
这个版本的成功在于他的改编,细节和增设情节的处理;而他也败在改编:将重要的复仇一带而过,这就显得宏观而看,他突出的是情节的强烈戏剧性,为观看者服务的消遣性。
原著当中的复仇很带感,爱德蒙的复仇技术也十分高超:不亲自出手杀人,而是利用三个仇人的贪婪心理使他们身败名裂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就显得深刻有意义,而复仇过程的精彩在电影中没了,伯爵见一个昔日仇人杀一个,匆匆结束。
没技术的情况下,直截了当的暴力复仇也显得苍白了。
然而,所谓恩仇记和基督山伯爵,最重要的就是成为伯爵以后的故事。
之后的故事原著用了一半还多的笔墨,并引出了很多关键人物,但在这部电影里均没有体现,这就乏味了。
演员演技很棒,尤其是监狱那段,很辛苦演得很好。
大体上值得肯定的,单排除演员,这剧本写的一坨乱七八糟的东西,改的有些地方也太恶心了。
最看不下去就是结局跟梅塞苔丝在一起,疯了真的。
伯爵原著得到海蒂的救赎带着宠姬远走高飞,阿尔贝也的确是费尔南多的儿子,为了结局跟梅塞苔丝在一起还强行把费尔南多给绿了。
搞不懂为什么一定要强行改编成和梅塞苔丝在一起,在我心里这个女人永远比不上海蒂小天使一半。
同样是说没了伯爵就会死,海蒂不会离开伯爵,永远跟随他,站在他身边陪伴梅塞苔丝也是口口声声没了埃德蒙就会死,转眼嫁给费尔南多生了儿子,凭什么说原谅就原谅,说破镜重圆就破镜重圆?
这段改编莫名其妙,也不到位,复仇完全被淡化,最后搞得全成了导演为了满足自我强行梅塞苔丝结局的同人,主旨偏了,详略轻重不分,结局瞎改,女主删除,叫一个绝。
中间还有几个地方。
1莫雷尔给伯爵升职船长一句谢谢没有,一点喜悦不见,丝毫不是原著的礼貌的好孩子形象,2典狱长莫名的鞭打,原作埃德蒙复仇绝对不会直接取人性命,这段加的莫名其妙也毁了伯爵形象,直接拽下悬崖还不够拖到海里淹死,直接犯罪。
3神父的改编,本来是一直念叨自己有一大笔财产的疯神父,没有怎么着手描写,财宝揭露也很强行,原作死之前病发作两次,埃德蒙尽力救人等等……各种。
这版感觉很毁伯爵形象,人物形象不丰富,伯爵的品质被害,费尔南多一破产梅塞苔丝就跟了伯爵,结局强行,梅塞苔丝被从原作坚强不肯接受伯爵额外资助除了最开始共同存下的一笔小钱的刚强母亲形象改成了不要脸的女人,说贴就贴,让嫁谁就嫁,光速在一起,伯爵忽然也不介意,诸如此类过于奇葩。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多久?
与其说需要经历漫长深邃的黑夜,不如说其实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
他,拥有似锦的前程和挚爱的伴侣,然而这些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却在一瞬间被他最信任的朋友摧毁,他要么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要么以最快的速度堕落沉沦。
他选择了前者。
我想,世界上恐怕不会再有第二个人的生命如爱德蒙·唐太斯那么戏剧性,也许原本就是生活在高于生活的小说里,才会有如此跌宕起伏的历程。
他失去的,是前途,是挚爱,是亲人,是友情。
折磨着他的,不仅仅是监狱那非人的待遇,恶劣的环境,还有内心极度的绝望和深渊。
他说,他不相信上帝了,然而他依然在墙壁上刻着:“God will give me justice”可见,他内心最深处还是有一颗火种,让他在这暗无天日的监狱看到一丝光明。
超爱Jim Caviezel版本的新基督山伯爵!
他的版本,帅!
极!
了!
Jim Caviezel本身散发着神秘的气息,青年的青涩到历经磨难后的复仇,把握的刚刚好,就是读书的时候脑力的形象!
当他乘热气球归来,拾级而下,绝了
“世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上的幸福。
必须经历过死亡才能感受到生的欢乐。
活下去并且生活美满,我心灵珍视的孩子们。
永远不要忘记,直至上帝向人揭示出未来之日,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
所有拥有的都可能瞬间没有。
背叛不一定需要理由,有时候只是因为羡慕嫉妒而已。
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跌落谷底的时候,靠上帝是没有用的,上帝不可能真的出现,只有靠自己(挖轨道),靠朋友帮助。
经历了6年挖轨道与学习剑术科学数学武器之后,爱德蒙终于遇到了一个求生的机会。
他用他的调虎离山计和英勇善战,为自己赢得了自由和忠诚的伙伴。
所以,不用感叹没有机会,当机会来了的时候,如果不是一次把握住,就会自取灭亡。
只有经历过最深的绝望的人,才能够牢牢地抓住一线生机,躺在麻袋里可以一动不动,因为那是13年唯一的机会。
出狱后的爱德蒙很快拥有了财富,当他财富和朋友都有的时候,他选择了复仇,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金钱,还有名誉,爱情,朋友,荣耀这种东西。
复仇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但不复仇,心理又得不到平衡。
人死是一瞬间的事,痛苦也就一瞬间。
而活着时受到的精神摧残,可以持续很久很久。
好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件事都不如意的,努力的人总有回报。
爱德蒙13年越狱后,他的未婚妻仍然深爱着他,并且只怀过他的孩子。
如果不是这样,以前的爱德蒙就死了,对这个世界毫无眷恋了。
正因为他们的爱情还在,复仇成功后,他才可以开始他新的人生。
2002美国剧情片《新基督山伯爵》,根据大仲马同名小说改编,全球累计票房7539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7.2,时光网评分7.3。
在看本片之前,没以为片名中的“新”字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只觉得是一个新版本的名著改编电影,但看过后才发现,本片确实不能叫做《基督山伯爵》,确实应该叫做《新基督山伯爵》,有对原著故事的很多改编和改变。
本片的味道和1961法国版明显不同,法国版忠于原著,是对原著小说的电影化呈现,而本片更像是一部商业电影,由于导演是动作片导演而加入了多段动作戏,所以使得这一剧情片框架的电影甚至可以称为动作片。
1961法国版和2002美国版虽然基本故事框架没变,但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同——美国版中出卖男主的好友角色,在法国版中没有,法国版中是一个和男主并无交集的爱慕女主的警察。
美国版如何改编,显然是为了增强戏剧冲突,将原著故事格局设法缩编在2小时的片长中。
法国版几乎没有动作戏,动作戏点到为止,是标准的剧情片模式,而本片则可以称作是动作戏挺多的剧情片,或动作戏不算很多的动作片。
男主为了和仇家儿子相遇相识,法国版中男主救仇家儿子是骑马,而美国版则是男主雇人劫持仇家儿子、然后自己假装营救。
陷害男主的书信,在法国版中影片开始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书信,而美国版则开门见山,一开篇就是拿破仑将书信交给了男主。
法国版的越狱戏份不多,狱中剧情不多,男主的痛苦描绘不多,而美国版则加大了监狱戏份,增加了监狱长对男主的折磨,加大了越狱挖地道戏份。
男主的跟班,法国版是男主越狱后救其命的渔夫,而美国版的该角色变化为被男主所救的海盗。
美国版中的海盗角色是法国版中完全没有的。
法国版中男主漂洋过海被渔夫所救,而美国版男主漂上陆地后看到的一群海盗。
法国版男主入狱17年,而美国版减少到了13年。
法国版忠于原著,但拍得较平,中规中矩。
而美国版胆子很大,大刀阔斧做了改编,不受约束,剧情随心所欲,因此节奏紧凑感要强于平缓的法国版。
法国版的故事格局大于美国版,法国版展现了拿破仑王朝时期的社会动荡,涉及到了对司法体系的批判,而美国版虽然也以此为背景,但为了紧凑集中叙事而缩小了原著故事格局。
我在法国版影评中就提到了法国版的角色化妆不理想,男主前后容貌差别小,只是多了胡子,亲友无法辨认的可信度低,此问题也同样存在于美国版中。
值得吐槽的是,本片中没出现基督山,然后男主就自称为基督山伯爵了,这很奇怪。
而在1961法国版中,男主找寻宝藏的那座山叫做基督山,而美国版中男主是在水底找到宝藏的。
结局的设计非常狗血,令人失望,亲生非亲生、生父养父反转、一家人面对面一脸懵逼这样的肥皂剧俗套剧情让影片大煞风景,我认为改编得面目全非的角色命运结局是本片的最大败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儿子的饰演者是如今当红的“超人”饰演者亨利·卡维尔,我在看本片之前并不知道亨利·卡维尔出演角色,在影片中越看越想超人,后来查了演职人员表才发现果然是亨利·卡维尔,出演本片时他才19岁,既不算高也很魁梧,而如今亨利·卡维尔已经是人高马大的彪形大汉了。
名著改编影视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总会有观众认为不忠于原著。
不过随着年龄渐长,我这几年看电影多了很多耐心,更愿意看到影视创作人员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作和灵感。
如这部2002年的《新基督山伯爵》,已经是电影史上的第十七次改编,要有突破相当不容易,而且电影时长有限,在两个小时之内是绝对无法把原著在文字上的精彩如实呈现的。
所以编剧将这个复仇故事改成了兄弟反目:费尔南多-蒙迭哥在电影中成为唐泰斯自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和兄弟,为了得到美丽的梅塞苔斯而出卖唐泰斯。
而原著中精心策划的复仇,在电影中则淡化到几乎没有。
这大概是创作人员的价值观所致,通过片中无论是导师Faria,还是忠实的跟班雅各布,都说出了类似“拿到财富后好好享受生活”这样的话,复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虽然与原著不符,但也是一种观点,值得思考。
如果不执念于忠实原著这几个字,这部新基督山还是很不错的。
吸引我目不转睛看完电影的,还有演员阵容:爱德华-唐泰斯/基督山伯爵是《疑犯追踪》的Reese,费尔南多由澳大利亚演员盖-皮尔斯饰演,有名的作品有《洛城机密》《记忆碎片》等。
两人最后在农场的这场决斗,被Watchmojo选入“电影中的十大剑器决斗”。
这张截图没有电影中好看。
电影中草极绿外景很漂亮,弧形摄影用得到位,两位演员(也可能是替身)奉献了上好的打斗技术。
的确令人赏心悦目。
“十大剑器”中,排第八的是玉娇龙和俞秀莲,并不纯然是剑器的比斗,俞秀莲换了许多种兵器。
这一段配乐超棒的,看起来心旷神怡。
入选这个排名的其他电影还有:特洛伊(2004),佐罗的面具(1998),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2003),角斗士(2002),罗布·罗伊(Rob Roy,1995), 公主新娘(The Princess Bride,1987)。
以及,杀死比尔1(2003)中刘玉玲与乌玛瑟曼雪中的对打。
看了这场戏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暴力美学”这个词。
在爱德华-唐泰斯的成长之路上,一个必不可少的导师级人物是法利亚神父。
演员Richard Harris,曾在电影《哈利-波特》的第一、第二集饰演阿不思-邓布利多。
2002年因淋巴癌不幸辞世后,邓布利多才由Michael John Gambon接替。
法利亚之死,也被Watchmojo选入“电影中十大最令人心碎导师之死”。
而这个榜单上,也有曾经属于Richard Harris的邓布利多。
还有灰袍法师甘道夫,当年之死也让人心碎一地。
事实上有说法认为作者其实正是以《魔戒》的甘道夫为原形,创建了邓布利多的形象。
《佐罗的面具》(1998),安东尼奥-霍普金斯饰演佐罗的导师,不幸死于坏银之手,也是“十大心碎”之一。
当年看这部电影只顾着看三个巨星闪耀,没能体会电影的妙处。
其他“心碎”还有:角斗士(2000),王牌特工:特工学院(2015),最后的武士(2003),洛基III(1982),以及星战中Obi-Wan的死。
这部2002年的新基督山伯爵,还入选了“十大越狱电影”。
进入该榜单的电影或是逃狱手段高明,如基督山和肖申克,或以耐心著称,排名第十的是二战电影《胜利大逃亡》则是因为能逃时不逃,直到足球赛赢过纳粹之后才让所有犯人一起冲出大门。
著名的《肖申克的救赎》并没有登上这个榜单的第一。
排第一位的是1963年的二战电影《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
电影对梅塞苔斯的处理也柔和了许多,给了人物道德上的出口,比如让她怀了唐泰斯的孩子才会在他离开一个半月后火速嫁给费尔南多-蒙迭哥,最后也给了她完美的结局。
梅塞苔斯的演员是Dagmara Dominczyk。
十年后,詹姆-卡维泽与Dagmara Dominczyk再次合作,2012年共同出演了《疑犯追踪》的第一季第21集,Many Happy Returns。
就连雅各布的演员,也是美剧中的熟面孔。
Luis Guzman,曾出演美剧《黑色警报》中的护士长“Mama”,《无耻之徒》中演过Mikey,《废柴联盟》里演他自己。
阿尔贝的演员亨利-卡维尔是《正义联盟》里的超人;维尔福的演员是《基本演绎法》中的奥丁-莱因巴赫。
两人还在《都铎王朝》中合作过,正派依然是正派,反派也依然是反派角色。
——看电影看剧,也总是能生出一种“原来你也在这里”的亲切感来。
本来是看了《V字仇杀队》之后,想找1934年的《基督山伯爵》来看的,浏览了演员表就决定先看这一部。
1934年因为年代久远,英文原版影片现在在网上都免费了。
马上就看。
刚刚看完《基督山伯爵》电影,实在忍不住吐槽,和原著出入很大。
基督山一出场就和傻白甜男主一样,书里最开始的基督山是纯洁、善良,对任何人都报以感恩的心,电影里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就感觉呆呆的。
害他进监狱的本来是四个人电影里只描绘了三个,可能编剧觉得其中一个角色不太重要,又或者为了电影不超时把这个人物删减了,删减角色就算了。
丹格拉尔那个角色我感觉编剧就完全按照自己臆想编的,书里的丹格拉尔是个精于算计,一毛不拔的会计,而电影里的丹格拉尔草草几个镜头,还全是那种猥琐的笑[裂开],流氓气质满分。
费尔南本来是很穷的渔民,电影里简直魔改,改成了伯爵之子,还和男主是朋友在船上共事,要知道这本名著主要反映的是当时最底层人民和贵族形成鲜明对比的,当时的贵族根本不会和穷人做朋友,更何况还一起当水手了(大无语🙄)。
女主原著中是渔民的女儿,父母双亡靠着自己打渔勉强过活,电影里女主第一个镜头就是坐着马车出现的,穿着、打扮包括气质都给我感觉根本就是个中产阶级的小姐,而且书里明明是男主进监狱2年(记不太清了)没办法才嫁给费尔南,电影里一个月就投入了费尔南的怀抱,而且书里描述的美赛苔丝是比较忠贞的女子,费尔南死了之后就自己生活了,根本就不是结婚前和基督山上床,嫁给费尔南后再一次和基督山上了床,编剧到底怎么想的,把美赛苔丝编的太不忠贞了吧……(把我的美赛苔丝编的啥也不是,难受😣)更离谱的是电影里阿贝尔竟然是基督山的孩子,哈哈哈哈哈😂我真的要笑死,编剧是为了要个圆满大结局吗?
书里男主没有亲手杀过任何一个人,电影里好家伙,亲手杀了俩。
根本违背了原著中男主善良的本性。
男主从监狱出来,电影里可能为了表达他得到了财富,所有的镜头都很奢靡,要不就是大,庄园大,出现的排场也很大,可读过原著的都知道,他是个很神秘、高贵、品味很好,让人摸不透的人,电影里他第一次从监狱出来亮相是从热气球上下来的,我真的要笑死[捂脸],这一点也不符合他的气质,书里的描述是他生活的很精致,不管这个地方是大或是小,都很精致[擦汗],编剧到底怎么想的,让他在热气球上亮相[汗]。
最最让我感觉编剧不严谨甚至让我怀疑到底看没看过原著的地方是基督山和他下属的戏份,书里的主仆是很分明的不会越界,而且是很崇拜甚至敬畏他的,但电影里他那个仆人根本不像仆人,就很让我疑惑🤔……反正不管剧情怎么样吧,电影里的主角们都是很养眼的[奸笑](图一是没有进监狱之前的男女主,图二是复仇时候的男主,图三是阿贝尔)反正电影里的结局让我直呼无语🤦♀️,明明基督山是和海蒂在一起了好不好[翻白眼]。
大家如果有兴趣真的先去看原著吧。
2本书厚的内容拍成两小时没什么可比性...不过 James十年前好瘦的 更帅了...
比较倾向原著的结局,也许新电影版更符合现代人对故事收场的希望
Guy Pearce已經定型為惡役了嗎.....T^T
可以想像,这种监狱是极痛苦的,这种复仇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确的,,,。
果然,是不是不应该看已经看过书籍的电影呢。毕竟算是看过一遍了。而且还是经典版。改编的,总是不如意啊!埃德蒙回来的复仇阶段,与老友间的见面,帮助,记得小说里埃德蒙还帮助以前的船老板的孙女许多帮助。多么令人高兴!这里都没有演出来。不过。这片子除开原著,拍的是还不错
过了一遍。。。
人物刻画或许不够细腻~ 不过就情节来说,就值得5星,最起码没看出很假、能吸引着我不上厕所一直看完~
原著5星,演员4星,改编3星。李四叔忧郁气质和消瘦身材很适合演伯爵,盖皮尔斯适合一切反派,只可惜改编得一点高潮都没有。。。
这不是基督山伯爵,改编的太大了,而且剧情硬伤很多。总体算中等之作。
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新版让人失望。前戏过长,中间部分匆匆而过,一点也不激动人,结尾更是。。主角的演技我真是,怎么找了这么两个人来演的啦!!哎哟,册那伐作兴了闹!!!
胡子伯爵很大叔,很有型!胡子一剔,瞬间就奶油了……
不愧是畅销书的鼻祖,复仇爽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看过2024版的基督山伯爵,再回来看这个。果然,这个版本全方位碾压。
跟原著比起来,这部电影完全就是一坨屎''。
故事叙述太过仓促,情节发展过于跳跃,人物思想刻画不够深刻,名著改编电影的三项常见问题及制约因素。
虽然,基督山伯爵是我最热爱的文学角色之一,但是这部影片还是很让我失望,因为它实在是篡改原著篡改地……在我个人看来很是违背大仲马先生的情感,导演或者是想照顾一些观众对于戏剧结局的期待吧~且片中的“仇恨”味道很不浓厚,没有书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欲望与挣扎。或者,导演有点慈悲为怀吧。不过,影片中某个接吻的镜头却是剪影般美丽呵呵~呵呵~
有Caviezel没有用啊 剧情删改得一天世界啊 最爱基督山了好么 复仇的爽感在哪里
差距
版本很新,讲故事的方式有创意而不失古典。
2020.02.16大刀阔斧地改编,竟然还不错,而且对复仇的点点反思蛮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