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讲述了一个黑社会社长和一个高中生在偶然阴差阳错之间互换了身体,以及随后二人在对方的生活中逐渐找到自我,并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秘密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虽说这个设定早已经是老掉牙了,但后续丰富扎实的剧情给了这个平庸的开头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
喜剧的核心本质要使观众发笑,但大多喜剧片都最终走进了低级无趣且又忸怩做作的误区。
这也是这部片比较难能可贵的地方,剧情搞笑而不低级,内容老套却不烂俗,笑点自然而不刻意。
再加上所有演员都用完美的演技,给简单的故事演绎出了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深刻高度。
身份迥异的两个人互换了灵魂,好像(学霸)和学渣互换了身份。
睿智与懦弱,不会因为年龄改变就会变化,性格是比较固定的,也是需要去触碰冲击的。
妄想这着年龄可以改变性格,到了一定年龄就可更加老成,更加勇敢。
如果光是以年龄要求自己,那可能做不太到,需要发自内心的自信与力量。
我侧面的解读,不喜勿喷
这部剧的包括范围还挺大的,校园暴力,社会暴力,居然还有爱情。
两个身份相差巨大的人,意外地交换了灵魂。
原来胆小肥胖的校园男孩大改变。
大概就是这样,变得霸气阳光,而且还帮忙瘦身成功,帅气逼人。
而原来的黑社会老大却变得胆小怕事,孩子气。
但在此身份发生的故事里,也慢慢的改变了自己。
最后灵魂再次互换,都在各自的生活里收获了美好,挺温暖的。
剧情虽然挺……老套,很常见的剧情,但节奏把控的挺好的,有感动也有笑点,而且社会老大在校园身份的时光里还有点小励志,也算是一部结构完整的剧吧!
《我身体里的那个家伙》中一开始出场被孤立之后和黑帮老大交换灵魂的角色是由真英饰演的看完这部电影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真英。
由于之前没怎么看到过真英的表演,直到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才知道真英在演绎方面的天赋。
我以为他只是B1A4组合的成员,或者只是在《云画的月光》出现罢了。
也许看过《我身体里的那个家伙》的人都知道,真英占的比重几乎超过了60%。
无论是动作还是搞笑,真英都为观众展现了很多形象。
其实我知道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穿上校服他还是像个学生一样。
当时我就想到,也许这部电影之后,我还会经常在电影中看到他的面孔(非原创)
1.开头那些被欺负的工人后来怎么样了?
居然没有一个人关心吗?
那个欺负人的打手,后来仅仅是因为对社长忠心耿耿就洗白成讨喜的人物了?
还有,这个故事里是可以随便杀人的吗?
他是怎么闯进会长家的来着,是不是连杀了两个无辜的小马仔?
我还以为一开始那些被欺负的工人会成为替换灵魂后的社长人性转变的重要伏笔呢,结果真的就完全被遗忘了,而所谓的人物转变,仅仅停留在他选择回到抛弃了的前女友身边,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且不说这个立意高不高吧,关键是在闪回中,你曾是那样冷漠决绝的人,铁了心要去吃软饭啊,为什么现在一看见美善立马就变心了?
当然从观众角度,你可以说是他老婆早就出轨了,关键是社长他并不知道啊,在这种情况下,他算不算渣男?
话说这个老婆戏份真是少的可怜,完全没有交代为什么她要出轨,说实在的,一开始那个不愿去欺负人的手下是很能博起观众好感的,所以当大家知道他是那个出轨对象时,会不会下意识觉得是社长平时作恶多端呢?
不仅这些完全没解释,这其中还有另一个让我难以忍受的东西:2.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宣扬恶和暴力。
坏学生进行校园暴力,解决办法就是以暴制暴,只要把身体锻炼好,再学几招功夫,就能彻底杜绝别人欺负你了,甚至还会收获少女的欢心,恶不恶心啊,拍给小孩子看的吧,我都嫌你“教坏细路”。
有一点挺好,那就是从个人层面应该勇敢起来,但是勇敢的只是社长罢了,在医院躺了2/3的金东贤可是一点什么经验教训都没学到,他还是他,那个懦弱无能的家伙,最后影片还试图通过让他忽然替社长拒绝了继承岳父的遗产来展现他的成长,让他说出“经历了这么多,我体会到只有家人和亲情才最重要。
”拜托,你让一个才醒来的高中生说这种话,你真的不觉得尴尬吗?
不突兀吗?
整个影片用了老套的换魂剧情,中间因为换魂引来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
纵观来看不褒不贬,我给三星。
我身体里的那个家伙 (2019)7.32019 / 韩国 / 剧情 喜剧 / 姜孝镇 / 郑振永 朴成雄不过不得不提年轻男主真是帅的一波,尤其瘦了以后,身手矫健,和各路坏人打架的时候,看的我眼冒小心心,但影片中还是有几处让我看的有些含义。
1、其中父亲因为换个身份知道当初的女友有了自己的孩子,并发现因为女儿缺少父亲被同学欺负。
然后开始用另一种方式保护女儿,教她怎么样自己变强,怎么样凭自己保护自己,而不是自己出手,算得上“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个处理让我颇有些共鸣,现在校园的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家长大部分采用了法律的手段,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法律能管到的长度还是有限,孩子的心灵还是会收到伤害,对他以后的人生也有很恶劣的影响。
还有些家长会采用自己出面,但那换种意义和霸凌欺负同学的孩子有了同样的行为。
其实家长除了采用法律手段还可以教孩子变强,让他们自身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勇气,自信勇敢的对待霸凌,让他们从心底硬气,不让别人欺负。
2、影片中的父亲换魂后不光帮助女儿,也用自己的努力,让变身后的“自己”瘦下来,这也算是给女儿作表率。
家长这方面也要学习,好多家长只会一味要求孩子要怎么怎么做,而自己没有做到。
最普遍的情况是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然后自己经常手机不离手,这让孩子自然而然也不能心服,还会有叛逆的心理。
如果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自己在孩子面前也应该不碰手机,做到表率。
3、少吃多运动真的会瘦,瘦了真的很帅,帅真的有用,哈哈。
首先,这个片子的应该是黑帮、爱情、校园、奇幻复合类型的片子,奇幻方面用了在现在看来已经非常俗套的高概念:灵魂互换,有多俗套,一拉片单一大串。
以前更多的是男女换,借用性别上的拧巴错误制造戏剧冲突,然后人物在各自完成弧光。
这个老少换,按理说一个高中生、一个黑帮老大的人物设定,应该是有看点的,错位的架子也搭好了,也是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往下拍的,无论喜剧、家庭伦理、甚至惊悚类型我觉得都有得写。
但编剧偏偏怎么毁怎么来,不按套路出牌,非要单线叙事,把校园变成了肥仔复仇战场,节奏拖沓不说,按理说这边应该也是喜剧的剧情走向,但无论主角、配角身上,都毫无喜感,顺便中间还要来个对剧情没有任何推动的“变身”,演员也是按照偶像剧的那一套耍帅摆酷,可惜了黑帮支线的演员,整个就是为年轻的偶像明星当背景板,妥妥的塑料韩剧拍法。
然后这还没完,后面直接抄起了《重返十七岁》,具体情节看过的人都心知肚明,但后者就是单线任务、校园线、人物成长线都交代得很清楚,完成度甩这片儿不知道多少条街。
前面毁了那么大段,在剧情上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最后两个人的人物转变就显得特别突兀(尤其是黑帮身体高中生),而另一边,明明前一秒还在指挥人复仇,后一秒直接变脸,强行完成人物弧光。
更扯的是,人都要死了,还非得停过道和女儿来这么一段,编剧和导演根本就没想好这要怎么拍,反正就硬停下讲台词就完了,完全没有任何常识和逻辑,更不要提最后父女感情的弥合也是直接抛观众一脸就起字幕吧。
什么辣鸡片,就当排雷了!
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出色的演员表演,给观众带来了非常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影片以主人公的身体被入侵为开端,入侵者似乎有着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但他的行为却对主人公的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影片通过出色的视觉效果和节奏把握,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让观众倍感紧张和不安。
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通过交替展现主人公和入侵者的视角,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影片不仅通过摄影和视觉效果营造出独特的氛围,还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暗喻,让观众对故事的真相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演员的表演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主演李俊昊的表演非常深入人心,他通过出色的表演技巧,完美地诠释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而反派演员金尚浩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他通过精湛的演技,成功地让观众恨得牙痒痒。
总的来说,《我身体里的那个家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出色的演员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震撼和思考。
这虽然是一个看到片名就能看到结局的片子,但是在结局之前,导演和编剧如何为我们描述一个大团圆结局之前的故事,依然是很值得一看的。
故事的发生也是套路,从楼上掉下的肥宅砸到了大叔,然后大叔变身肥宅,成功逆袭,暴打高富帅。
这种极度套路的逆袭剧情,我虽然看出了这种套路,还有导演通过这种套路吸引观众眼球的手段,可还是觉得好看。
虽然创新啥的没有,也没有啥令人深思的点,可是作为一个爆米花电影是非常不错的了。
电影,就得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根据其定位来设定。
如果想要拍出自己的风格,那就肯定有可能叫好不叫座,广大的观众不一定买账,有特色的电影票房又非常高的情况存在吗?
肯定是存在的,不过没那么多就是了。
而如果就想挣钱,那就得搞套路,套路剧情,套路演员,俊男靓女,套路特效,事实证明,这样的片子只要不是剧情太流于俗套,一般都会获得成功。
韩国电影其实这一点做的挺好,艺术片是真的艺术,比如金基德的几部戏,看的叫人迷迷糊糊的,可是商业电影那是一个真商业,全是套路,几乎都是一个模板出来的,那问题来了,既然都是套路,为啥观众看不腻呢,首先我觉得观众对于这种套路的接受水平是非常高的,一般不会看腻,无非就是打斗,然后特效,报仇快感之类的,而向全部表现出上述的特色来,其实也不是套路那么简单了,电影千千万,好看的总是比烂片少的,至于怎么在套路的基础上创新,那就得看导演的能力了。
不论怎么说,这一部电影,我觉得实在这种套路的基础上做了创新,融合了许多不同的元素并让他们毫无违和感的在一起,这是不容易的,所以还是非常推荐。
这部片子讲的是灵魂互换的老梗,但是我从中看出了另一面。
两个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在经历一次意外的灵魂互换。
进而引发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减肥后的男主好帅呀,对于现在的我们能进行一场灵魂互换该多好呀,如果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该有多棒,懦弱的高中生最终变成了帅气的高中生但可能还是懦弱的,也许慢慢他可以建立起自信,当再次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自信会给他勇气。
但我真的希望他变成那个有着黑帮老大的气场啊,超帅的。
真正的强大无关身型的胖瘦而且内心是否拥有充满力量的勇敢。
一个在战争中拥有声名狼藉、肮脏腐臭历史的国家,竟然会塑造救人苦难的圣人形象,你们真好意思啊!作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杉原千亩不过是个良心偶尔发现,但骨子里依然忠实服务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间谍罢了,他之所以被讨厌 是因为总说“日本必败”。他与何凤山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平实动人,开头不喜欢,之后剧情渐入高潮,一部有质量但是不能算特别好的片子。
節奏拖沓,而且有美化人物嫌疑。
是辛德勒一样的人物,但电影不是《辛德勒的名单》一样的电影。感觉有点冗长。
题材不错,但剧情拍得很一般,还是斯皮尔伯格适合拍这种类型的。
我晕,看在老唐的份上才勉强给到三星。这么好的题材和演员,拍成了啥玩意?叙事上平铺直叙没悬念没转折没高潮,人物塑造上不仅刻板单薄而且缺少弧线,主题的表达方式更是极其僵硬无聊,歌功颂德样板戏,让一个主角深入人心并不是要他高大全更不是要让全剧的所有人都说一遍“噢你真是个好人”……真的可惜,日影不行。
出身于中国东北,在哈尔滨受教育,跨越918,跨越南京大屠杀,从头至尾都是这个日本间谍在努力救人努力救人……我只能哈哈了
人这一辈子真正做对了一件事情就不枉活了,尤其是救人于危难的事,就像本片男主,用签证救了2千多人。然而本片确实失败的,一件事拖拖拉拉2个多小时,时间横跨了二战全程,还画蛇添足的增加了对侵略失败的“思考”,好似不对美国开战小日本就会胜利似的,实在恶心。这样的主旋律堪比国内神剧,无节操!
画面精致,故事PPT化,人物形象都很单薄
在大历史漩涡中,善恶美丑都会涌现,为了政治利益残酷制造事端的关东军,为了活着开枪屠杀平民的小德国兵
真能装
看日本黑德国和苏联,然后推出一个所谓的拯救犹太英雄,实在是有种莫名的疑惑感。首先是外交官救人救得太轻而易举,其次是对男主的刻意拔高,最后都直接预言战争走向和结果了,这电影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撇开政治宣传,整个故事讲得也算是四平八稳,演员的表现也都在情理中,情感氛围处理得不错
这片子争议性还是有点大。
节奏拖沓
一部价值观极度复杂和矛盾的电影,在节奏和题材上确实和辛德勒名单过于相似。日本明明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却以个人名义被粉饰成人道主义大国。然而在军国主义中我们又不能否认确实存在一些不畏强权主张人权和和平的人。镜头语言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好多镜头虚焦,焦外成像质量也不好,再扣一点
历史改编的片子-中庸片。
学谁不好,非要和韩国学。别人都煞笔,老子是第一
皇军の洗白
日本人搞起美化自己的一套倒是挺起劲,也挺有心得,这和他们死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死不认错、死不悔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要想表达一个反战的态度,就先从正视历史、反省自身开始吧
我竟然在美利坚的首都看了一部日本主旋律电影,讲一个日本人怎么营救犹太人的故事。只字不提侵略中国,所有和亚洲相关的战略决策都是用"advancing in Asia"一笔带过,鞭策德国人杀犹太人倒是鞭策得非常起劲。